'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

一、培養書法記憶

1、書法的形象記憶:書法是視覺藝術,我們能用眼睛,形象地看到書法的美,並把這種美深深地印在腦子裡。所以我們經常要看書法展覽、要讀帖,來擴大知識面,尋找新的刺激,增加新的形象,保存新的記憶,不斷地發現新的美。書法的內容要經常更新,不斷擴大書法的內涵,充填新的知識、新的內容和新的認識。成為一個源源不斷的、一直向前流動的源泉。我們要經常旅遊,遊覽名山大川,首先是這些美的形象所吸引,這些美的形象會給我們帶來很多靈感,那些鬼斧天工般的造型,時而起敬,時而震撼。從而證明了形象是藝術中的第一美感,所以在書法的學習的過程中,面對浩瀚的碑帖,要選擇自己認為好看的,好看就有好的形象在吸引,學著就容易上手,容易形成書法的形象記憶,越學越想學,形成良性循環。

2、書法的情緒記憶:書法的記憶靠情緒,簡單地說,想寫、想看就容易記憶,不想寫不想看就不容易記憶。例如:當去看過書法展覽、讀過碑帖、與同道亂侃之後,心情比較激動之時,有一股力量,有不發不快之感,非常想寫字,於是就提筆而書,把全身的情緒發洩在紙上,完成之後,賞之,真乃痛快,甚至為此徹夜難眠。在古人詩仙李白、草聖張旭酒後作詩、作書。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張旭書後狂奔,大吼,抒發之情緒,為後人而傳唱。如果在睏倦的時候,疲勞的時候,心煩意亂的時候,情緒低落的時候,就不宜作書。原因很簡單,這如同電腦上的跑道,當上網人少的情況下,暢通無阻,網速特別快;網人多的時候,大家都來擠這個跑道,網速就特別慢。所以我不贊成疲勞戰,實際上疲勞戰是對情緒記憶的傷害,是不科學的學習方法,影響情緒記憶,不可提倡。在醫學上叫提前支取說,會對以後的身體造成不適,嚴重者會造成傷害。

3、書法的運動記憶:是以實際行動、動作、技巧為內容的記憶。在書法上多摹、多臨是最好的書法運動記憶。我們知道運動產生刺激,刺激產生記憶;運動產生思維,思維產生記憶。書法是什麼哪?書法也可以說是運動+思維的過程。運動是動作、技巧的表現,運動的好壞直接影響書法作品的質量,作品最終是靠書法的動作、技巧來完成的。注重練功,提高技巧,目的是為了完成書法的運動記憶。我可以這樣說:書法在於運動。因為只有用運動才能完成書法作品,才能完成書法運動的記憶,所以苦練是書法的運動記憶的必須。

4、書法的邏輯記憶:書法如浩瀚的海洋,無邊無際,怎麼才能達到更好的記憶,完全靠記憶,那是不可能的。就如大海的水一樣,沒法量它有多少立方,但知道水的什麼構成的,是由一個氫原子+一個氧原子,還有鹽類組成的。書法那麼多,全部背下來,那也是不可能的,但要找出它的規律,進行歸納、整理、總結,找出不同的表現方法。如臨王羲之的字,光靠臨摹字的外型,是學不會的,必須要研究其思想,才能真正學會王羲之的思想。研究發現,王羲之的書法就是一部哲學,書法的哲學。我們可以從王羲之的每一個字看,一點一畫都符合哲學思想,能達到這樣的高度,在古代為數不多,所以我們不能不為此而折服。從中看出王羲之的書法邏輯性很強,字的表面表現出中國傳統的中庸的哲學思想,達到了平和。而字的內部則充滿了對抗、變化,處處表現出完美的哲學思想。王羲之的內部結構,可以說是稱與秤錘的關係,重與輕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如大於小、粗與細、寬與窄、輕與重、鬆與緊、斜與正、連與斷的邏輯思維,從而產生了邏輯記憶。

二、書法記憶的方法

1、腦的訓練 書法水平的提高,與大腦的思維有很大的關係。腦是智慧的體現,腦是書法的靈魂,腦是書法的司令部,一切作品都是在他的指揮下進行的,所以作品的好壞與大腦的指揮有著直接的關係。加強大腦的訓練對書法作品質量的提高有著直接的聯繫。我們從古到今有很多優秀的大書法家,都是絕頂的聰明。他們不但書法寫的好,學問也高,文章也光彩照人,對事物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書法寫的好,與智慧有很大關係。這些智慧來源於“積累”,平時要多看書,要勤思考。書法的書要看,書法以外的書也要看,目的是增加字外功夫,擴大知識面,提高眼力。只有眼高了,才能有豐富的想象力,才能把書法的原本看的很透。腦的訓練方法很多,主要來源於眼力的訓練、手的訓練,通過這兩項的刺激,傳遞給大腦,大腦接受這個信息進行分類、儲存,最好的辦法大腦在接受信息時,要處於高興或者是興奮的狀態,使信息快速到達細胞內形成記憶。經常多聽、多看、多說、多欣賞,建立個健康的感受系統,這一點很重要。

2、手的訓練 書法還是技術,俗話說:“光說不練是空把式。”摹帖是書法訓練中不可缺少最重要的環節,從唐以來有很多頂級書家,都是從摹帖中起家的。如唐代的馮承素、虞世楠摹王羲之的《蘭亭序》可達到亂真的程度,成為後人學習王羲之的墨跡的範本。元代的趙孟頫,摹帖功夫更使後人叫絕,絕對以王羲之為宗;清代的鄧石如,五年來摹了500多本字帖,後又用三年摹了大量的漢碑,最終都成為一名頂級大家,為中國的書法史又添上了光輝的一頁。實際摹帖就是一桌現成的豐盛宴席,不去吃,另起爐灶,豈不可惜。你能說那是聰明的選擇?我看並非,魯迅先生還倡導“拿來主義”,可見這個能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實主義就是好。

3、手和腦的訓練 在書法的創作和臨帖的過程中,最能訓練手和腦的協調發展。同時手和腦的訓練還能驗證對書法的把握的程度,以此制定學習書法的計劃,提供可靠的依據,所以是書法學習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用手臨寫的時候“意在筆先”,想好了,再動筆;如果熟練了作品往往出現“意在筆後”的效果,有些是想不到的好效果,這樣的境界更高些。理論聯繫實際,是每位大書法家的必經之路。

趙孟頫手札欣賞

"

一、培養書法記憶

1、書法的形象記憶:書法是視覺藝術,我們能用眼睛,形象地看到書法的美,並把這種美深深地印在腦子裡。所以我們經常要看書法展覽、要讀帖,來擴大知識面,尋找新的刺激,增加新的形象,保存新的記憶,不斷地發現新的美。書法的內容要經常更新,不斷擴大書法的內涵,充填新的知識、新的內容和新的認識。成為一個源源不斷的、一直向前流動的源泉。我們要經常旅遊,遊覽名山大川,首先是這些美的形象所吸引,這些美的形象會給我們帶來很多靈感,那些鬼斧天工般的造型,時而起敬,時而震撼。從而證明了形象是藝術中的第一美感,所以在書法的學習的過程中,面對浩瀚的碑帖,要選擇自己認為好看的,好看就有好的形象在吸引,學著就容易上手,容易形成書法的形象記憶,越學越想學,形成良性循環。

2、書法的情緒記憶:書法的記憶靠情緒,簡單地說,想寫、想看就容易記憶,不想寫不想看就不容易記憶。例如:當去看過書法展覽、讀過碑帖、與同道亂侃之後,心情比較激動之時,有一股力量,有不發不快之感,非常想寫字,於是就提筆而書,把全身的情緒發洩在紙上,完成之後,賞之,真乃痛快,甚至為此徹夜難眠。在古人詩仙李白、草聖張旭酒後作詩、作書。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張旭書後狂奔,大吼,抒發之情緒,為後人而傳唱。如果在睏倦的時候,疲勞的時候,心煩意亂的時候,情緒低落的時候,就不宜作書。原因很簡單,這如同電腦上的跑道,當上網人少的情況下,暢通無阻,網速特別快;網人多的時候,大家都來擠這個跑道,網速就特別慢。所以我不贊成疲勞戰,實際上疲勞戰是對情緒記憶的傷害,是不科學的學習方法,影響情緒記憶,不可提倡。在醫學上叫提前支取說,會對以後的身體造成不適,嚴重者會造成傷害。

3、書法的運動記憶:是以實際行動、動作、技巧為內容的記憶。在書法上多摹、多臨是最好的書法運動記憶。我們知道運動產生刺激,刺激產生記憶;運動產生思維,思維產生記憶。書法是什麼哪?書法也可以說是運動+思維的過程。運動是動作、技巧的表現,運動的好壞直接影響書法作品的質量,作品最終是靠書法的動作、技巧來完成的。注重練功,提高技巧,目的是為了完成書法的運動記憶。我可以這樣說:書法在於運動。因為只有用運動才能完成書法作品,才能完成書法運動的記憶,所以苦練是書法的運動記憶的必須。

4、書法的邏輯記憶:書法如浩瀚的海洋,無邊無際,怎麼才能達到更好的記憶,完全靠記憶,那是不可能的。就如大海的水一樣,沒法量它有多少立方,但知道水的什麼構成的,是由一個氫原子+一個氧原子,還有鹽類組成的。書法那麼多,全部背下來,那也是不可能的,但要找出它的規律,進行歸納、整理、總結,找出不同的表現方法。如臨王羲之的字,光靠臨摹字的外型,是學不會的,必須要研究其思想,才能真正學會王羲之的思想。研究發現,王羲之的書法就是一部哲學,書法的哲學。我們可以從王羲之的每一個字看,一點一畫都符合哲學思想,能達到這樣的高度,在古代為數不多,所以我們不能不為此而折服。從中看出王羲之的書法邏輯性很強,字的表面表現出中國傳統的中庸的哲學思想,達到了平和。而字的內部則充滿了對抗、變化,處處表現出完美的哲學思想。王羲之的內部結構,可以說是稱與秤錘的關係,重與輕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如大於小、粗與細、寬與窄、輕與重、鬆與緊、斜與正、連與斷的邏輯思維,從而產生了邏輯記憶。

二、書法記憶的方法

1、腦的訓練 書法水平的提高,與大腦的思維有很大的關係。腦是智慧的體現,腦是書法的靈魂,腦是書法的司令部,一切作品都是在他的指揮下進行的,所以作品的好壞與大腦的指揮有著直接的關係。加強大腦的訓練對書法作品質量的提高有著直接的聯繫。我們從古到今有很多優秀的大書法家,都是絕頂的聰明。他們不但書法寫的好,學問也高,文章也光彩照人,對事物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書法寫的好,與智慧有很大關係。這些智慧來源於“積累”,平時要多看書,要勤思考。書法的書要看,書法以外的書也要看,目的是增加字外功夫,擴大知識面,提高眼力。只有眼高了,才能有豐富的想象力,才能把書法的原本看的很透。腦的訓練方法很多,主要來源於眼力的訓練、手的訓練,通過這兩項的刺激,傳遞給大腦,大腦接受這個信息進行分類、儲存,最好的辦法大腦在接受信息時,要處於高興或者是興奮的狀態,使信息快速到達細胞內形成記憶。經常多聽、多看、多說、多欣賞,建立個健康的感受系統,這一點很重要。

2、手的訓練 書法還是技術,俗話說:“光說不練是空把式。”摹帖是書法訓練中不可缺少最重要的環節,從唐以來有很多頂級書家,都是從摹帖中起家的。如唐代的馮承素、虞世楠摹王羲之的《蘭亭序》可達到亂真的程度,成為後人學習王羲之的墨跡的範本。元代的趙孟頫,摹帖功夫更使後人叫絕,絕對以王羲之為宗;清代的鄧石如,五年來摹了500多本字帖,後又用三年摹了大量的漢碑,最終都成為一名頂級大家,為中國的書法史又添上了光輝的一頁。實際摹帖就是一桌現成的豐盛宴席,不去吃,另起爐灶,豈不可惜。你能說那是聰明的選擇?我看並非,魯迅先生還倡導“拿來主義”,可見這個能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實主義就是好。

3、手和腦的訓練 在書法的創作和臨帖的過程中,最能訓練手和腦的協調發展。同時手和腦的訓練還能驗證對書法的把握的程度,以此制定學習書法的計劃,提供可靠的依據,所以是書法學習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用手臨寫的時候“意在筆先”,想好了,再動筆;如果熟練了作品往往出現“意在筆後”的效果,有些是想不到的好效果,這樣的境界更高些。理論聯繫實際,是每位大書法家的必經之路。

趙孟頫手札欣賞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

一、培養書法記憶

1、書法的形象記憶:書法是視覺藝術,我們能用眼睛,形象地看到書法的美,並把這種美深深地印在腦子裡。所以我們經常要看書法展覽、要讀帖,來擴大知識面,尋找新的刺激,增加新的形象,保存新的記憶,不斷地發現新的美。書法的內容要經常更新,不斷擴大書法的內涵,充填新的知識、新的內容和新的認識。成為一個源源不斷的、一直向前流動的源泉。我們要經常旅遊,遊覽名山大川,首先是這些美的形象所吸引,這些美的形象會給我們帶來很多靈感,那些鬼斧天工般的造型,時而起敬,時而震撼。從而證明了形象是藝術中的第一美感,所以在書法的學習的過程中,面對浩瀚的碑帖,要選擇自己認為好看的,好看就有好的形象在吸引,學著就容易上手,容易形成書法的形象記憶,越學越想學,形成良性循環。

2、書法的情緒記憶:書法的記憶靠情緒,簡單地說,想寫、想看就容易記憶,不想寫不想看就不容易記憶。例如:當去看過書法展覽、讀過碑帖、與同道亂侃之後,心情比較激動之時,有一股力量,有不發不快之感,非常想寫字,於是就提筆而書,把全身的情緒發洩在紙上,完成之後,賞之,真乃痛快,甚至為此徹夜難眠。在古人詩仙李白、草聖張旭酒後作詩、作書。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張旭書後狂奔,大吼,抒發之情緒,為後人而傳唱。如果在睏倦的時候,疲勞的時候,心煩意亂的時候,情緒低落的時候,就不宜作書。原因很簡單,這如同電腦上的跑道,當上網人少的情況下,暢通無阻,網速特別快;網人多的時候,大家都來擠這個跑道,網速就特別慢。所以我不贊成疲勞戰,實際上疲勞戰是對情緒記憶的傷害,是不科學的學習方法,影響情緒記憶,不可提倡。在醫學上叫提前支取說,會對以後的身體造成不適,嚴重者會造成傷害。

3、書法的運動記憶:是以實際行動、動作、技巧為內容的記憶。在書法上多摹、多臨是最好的書法運動記憶。我們知道運動產生刺激,刺激產生記憶;運動產生思維,思維產生記憶。書法是什麼哪?書法也可以說是運動+思維的過程。運動是動作、技巧的表現,運動的好壞直接影響書法作品的質量,作品最終是靠書法的動作、技巧來完成的。注重練功,提高技巧,目的是為了完成書法的運動記憶。我可以這樣說:書法在於運動。因為只有用運動才能完成書法作品,才能完成書法運動的記憶,所以苦練是書法的運動記憶的必須。

4、書法的邏輯記憶:書法如浩瀚的海洋,無邊無際,怎麼才能達到更好的記憶,完全靠記憶,那是不可能的。就如大海的水一樣,沒法量它有多少立方,但知道水的什麼構成的,是由一個氫原子+一個氧原子,還有鹽類組成的。書法那麼多,全部背下來,那也是不可能的,但要找出它的規律,進行歸納、整理、總結,找出不同的表現方法。如臨王羲之的字,光靠臨摹字的外型,是學不會的,必須要研究其思想,才能真正學會王羲之的思想。研究發現,王羲之的書法就是一部哲學,書法的哲學。我們可以從王羲之的每一個字看,一點一畫都符合哲學思想,能達到這樣的高度,在古代為數不多,所以我們不能不為此而折服。從中看出王羲之的書法邏輯性很強,字的表面表現出中國傳統的中庸的哲學思想,達到了平和。而字的內部則充滿了對抗、變化,處處表現出完美的哲學思想。王羲之的內部結構,可以說是稱與秤錘的關係,重與輕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如大於小、粗與細、寬與窄、輕與重、鬆與緊、斜與正、連與斷的邏輯思維,從而產生了邏輯記憶。

二、書法記憶的方法

1、腦的訓練 書法水平的提高,與大腦的思維有很大的關係。腦是智慧的體現,腦是書法的靈魂,腦是書法的司令部,一切作品都是在他的指揮下進行的,所以作品的好壞與大腦的指揮有著直接的關係。加強大腦的訓練對書法作品質量的提高有著直接的聯繫。我們從古到今有很多優秀的大書法家,都是絕頂的聰明。他們不但書法寫的好,學問也高,文章也光彩照人,對事物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書法寫的好,與智慧有很大關係。這些智慧來源於“積累”,平時要多看書,要勤思考。書法的書要看,書法以外的書也要看,目的是增加字外功夫,擴大知識面,提高眼力。只有眼高了,才能有豐富的想象力,才能把書法的原本看的很透。腦的訓練方法很多,主要來源於眼力的訓練、手的訓練,通過這兩項的刺激,傳遞給大腦,大腦接受這個信息進行分類、儲存,最好的辦法大腦在接受信息時,要處於高興或者是興奮的狀態,使信息快速到達細胞內形成記憶。經常多聽、多看、多說、多欣賞,建立個健康的感受系統,這一點很重要。

2、手的訓練 書法還是技術,俗話說:“光說不練是空把式。”摹帖是書法訓練中不可缺少最重要的環節,從唐以來有很多頂級書家,都是從摹帖中起家的。如唐代的馮承素、虞世楠摹王羲之的《蘭亭序》可達到亂真的程度,成為後人學習王羲之的墨跡的範本。元代的趙孟頫,摹帖功夫更使後人叫絕,絕對以王羲之為宗;清代的鄧石如,五年來摹了500多本字帖,後又用三年摹了大量的漢碑,最終都成為一名頂級大家,為中國的書法史又添上了光輝的一頁。實際摹帖就是一桌現成的豐盛宴席,不去吃,另起爐灶,豈不可惜。你能說那是聰明的選擇?我看並非,魯迅先生還倡導“拿來主義”,可見這個能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實主義就是好。

3、手和腦的訓練 在書法的創作和臨帖的過程中,最能訓練手和腦的協調發展。同時手和腦的訓練還能驗證對書法的把握的程度,以此制定學習書法的計劃,提供可靠的依據,所以是書法學習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用手臨寫的時候“意在筆先”,想好了,再動筆;如果熟練了作品往往出現“意在筆後”的效果,有些是想不到的好效果,這樣的境界更高些。理論聯繫實際,是每位大書法家的必經之路。

趙孟頫手札欣賞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

一、培養書法記憶

1、書法的形象記憶:書法是視覺藝術,我們能用眼睛,形象地看到書法的美,並把這種美深深地印在腦子裡。所以我們經常要看書法展覽、要讀帖,來擴大知識面,尋找新的刺激,增加新的形象,保存新的記憶,不斷地發現新的美。書法的內容要經常更新,不斷擴大書法的內涵,充填新的知識、新的內容和新的認識。成為一個源源不斷的、一直向前流動的源泉。我們要經常旅遊,遊覽名山大川,首先是這些美的形象所吸引,這些美的形象會給我們帶來很多靈感,那些鬼斧天工般的造型,時而起敬,時而震撼。從而證明了形象是藝術中的第一美感,所以在書法的學習的過程中,面對浩瀚的碑帖,要選擇自己認為好看的,好看就有好的形象在吸引,學著就容易上手,容易形成書法的形象記憶,越學越想學,形成良性循環。

2、書法的情緒記憶:書法的記憶靠情緒,簡單地說,想寫、想看就容易記憶,不想寫不想看就不容易記憶。例如:當去看過書法展覽、讀過碑帖、與同道亂侃之後,心情比較激動之時,有一股力量,有不發不快之感,非常想寫字,於是就提筆而書,把全身的情緒發洩在紙上,完成之後,賞之,真乃痛快,甚至為此徹夜難眠。在古人詩仙李白、草聖張旭酒後作詩、作書。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張旭書後狂奔,大吼,抒發之情緒,為後人而傳唱。如果在睏倦的時候,疲勞的時候,心煩意亂的時候,情緒低落的時候,就不宜作書。原因很簡單,這如同電腦上的跑道,當上網人少的情況下,暢通無阻,網速特別快;網人多的時候,大家都來擠這個跑道,網速就特別慢。所以我不贊成疲勞戰,實際上疲勞戰是對情緒記憶的傷害,是不科學的學習方法,影響情緒記憶,不可提倡。在醫學上叫提前支取說,會對以後的身體造成不適,嚴重者會造成傷害。

3、書法的運動記憶:是以實際行動、動作、技巧為內容的記憶。在書法上多摹、多臨是最好的書法運動記憶。我們知道運動產生刺激,刺激產生記憶;運動產生思維,思維產生記憶。書法是什麼哪?書法也可以說是運動+思維的過程。運動是動作、技巧的表現,運動的好壞直接影響書法作品的質量,作品最終是靠書法的動作、技巧來完成的。注重練功,提高技巧,目的是為了完成書法的運動記憶。我可以這樣說:書法在於運動。因為只有用運動才能完成書法作品,才能完成書法運動的記憶,所以苦練是書法的運動記憶的必須。

4、書法的邏輯記憶:書法如浩瀚的海洋,無邊無際,怎麼才能達到更好的記憶,完全靠記憶,那是不可能的。就如大海的水一樣,沒法量它有多少立方,但知道水的什麼構成的,是由一個氫原子+一個氧原子,還有鹽類組成的。書法那麼多,全部背下來,那也是不可能的,但要找出它的規律,進行歸納、整理、總結,找出不同的表現方法。如臨王羲之的字,光靠臨摹字的外型,是學不會的,必須要研究其思想,才能真正學會王羲之的思想。研究發現,王羲之的書法就是一部哲學,書法的哲學。我們可以從王羲之的每一個字看,一點一畫都符合哲學思想,能達到這樣的高度,在古代為數不多,所以我們不能不為此而折服。從中看出王羲之的書法邏輯性很強,字的表面表現出中國傳統的中庸的哲學思想,達到了平和。而字的內部則充滿了對抗、變化,處處表現出完美的哲學思想。王羲之的內部結構,可以說是稱與秤錘的關係,重與輕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如大於小、粗與細、寬與窄、輕與重、鬆與緊、斜與正、連與斷的邏輯思維,從而產生了邏輯記憶。

二、書法記憶的方法

1、腦的訓練 書法水平的提高,與大腦的思維有很大的關係。腦是智慧的體現,腦是書法的靈魂,腦是書法的司令部,一切作品都是在他的指揮下進行的,所以作品的好壞與大腦的指揮有著直接的關係。加強大腦的訓練對書法作品質量的提高有著直接的聯繫。我們從古到今有很多優秀的大書法家,都是絕頂的聰明。他們不但書法寫的好,學問也高,文章也光彩照人,對事物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書法寫的好,與智慧有很大關係。這些智慧來源於“積累”,平時要多看書,要勤思考。書法的書要看,書法以外的書也要看,目的是增加字外功夫,擴大知識面,提高眼力。只有眼高了,才能有豐富的想象力,才能把書法的原本看的很透。腦的訓練方法很多,主要來源於眼力的訓練、手的訓練,通過這兩項的刺激,傳遞給大腦,大腦接受這個信息進行分類、儲存,最好的辦法大腦在接受信息時,要處於高興或者是興奮的狀態,使信息快速到達細胞內形成記憶。經常多聽、多看、多說、多欣賞,建立個健康的感受系統,這一點很重要。

2、手的訓練 書法還是技術,俗話說:“光說不練是空把式。”摹帖是書法訓練中不可缺少最重要的環節,從唐以來有很多頂級書家,都是從摹帖中起家的。如唐代的馮承素、虞世楠摹王羲之的《蘭亭序》可達到亂真的程度,成為後人學習王羲之的墨跡的範本。元代的趙孟頫,摹帖功夫更使後人叫絕,絕對以王羲之為宗;清代的鄧石如,五年來摹了500多本字帖,後又用三年摹了大量的漢碑,最終都成為一名頂級大家,為中國的書法史又添上了光輝的一頁。實際摹帖就是一桌現成的豐盛宴席,不去吃,另起爐灶,豈不可惜。你能說那是聰明的選擇?我看並非,魯迅先生還倡導“拿來主義”,可見這個能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實主義就是好。

3、手和腦的訓練 在書法的創作和臨帖的過程中,最能訓練手和腦的協調發展。同時手和腦的訓練還能驗證對書法的把握的程度,以此制定學習書法的計劃,提供可靠的依據,所以是書法學習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用手臨寫的時候“意在筆先”,想好了,再動筆;如果熟練了作品往往出現“意在筆後”的效果,有些是想不到的好效果,這樣的境界更高些。理論聯繫實際,是每位大書法家的必經之路。

趙孟頫手札欣賞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

一、培養書法記憶

1、書法的形象記憶:書法是視覺藝術,我們能用眼睛,形象地看到書法的美,並把這種美深深地印在腦子裡。所以我們經常要看書法展覽、要讀帖,來擴大知識面,尋找新的刺激,增加新的形象,保存新的記憶,不斷地發現新的美。書法的內容要經常更新,不斷擴大書法的內涵,充填新的知識、新的內容和新的認識。成為一個源源不斷的、一直向前流動的源泉。我們要經常旅遊,遊覽名山大川,首先是這些美的形象所吸引,這些美的形象會給我們帶來很多靈感,那些鬼斧天工般的造型,時而起敬,時而震撼。從而證明了形象是藝術中的第一美感,所以在書法的學習的過程中,面對浩瀚的碑帖,要選擇自己認為好看的,好看就有好的形象在吸引,學著就容易上手,容易形成書法的形象記憶,越學越想學,形成良性循環。

2、書法的情緒記憶:書法的記憶靠情緒,簡單地說,想寫、想看就容易記憶,不想寫不想看就不容易記憶。例如:當去看過書法展覽、讀過碑帖、與同道亂侃之後,心情比較激動之時,有一股力量,有不發不快之感,非常想寫字,於是就提筆而書,把全身的情緒發洩在紙上,完成之後,賞之,真乃痛快,甚至為此徹夜難眠。在古人詩仙李白、草聖張旭酒後作詩、作書。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張旭書後狂奔,大吼,抒發之情緒,為後人而傳唱。如果在睏倦的時候,疲勞的時候,心煩意亂的時候,情緒低落的時候,就不宜作書。原因很簡單,這如同電腦上的跑道,當上網人少的情況下,暢通無阻,網速特別快;網人多的時候,大家都來擠這個跑道,網速就特別慢。所以我不贊成疲勞戰,實際上疲勞戰是對情緒記憶的傷害,是不科學的學習方法,影響情緒記憶,不可提倡。在醫學上叫提前支取說,會對以後的身體造成不適,嚴重者會造成傷害。

3、書法的運動記憶:是以實際行動、動作、技巧為內容的記憶。在書法上多摹、多臨是最好的書法運動記憶。我們知道運動產生刺激,刺激產生記憶;運動產生思維,思維產生記憶。書法是什麼哪?書法也可以說是運動+思維的過程。運動是動作、技巧的表現,運動的好壞直接影響書法作品的質量,作品最終是靠書法的動作、技巧來完成的。注重練功,提高技巧,目的是為了完成書法的運動記憶。我可以這樣說:書法在於運動。因為只有用運動才能完成書法作品,才能完成書法運動的記憶,所以苦練是書法的運動記憶的必須。

4、書法的邏輯記憶:書法如浩瀚的海洋,無邊無際,怎麼才能達到更好的記憶,完全靠記憶,那是不可能的。就如大海的水一樣,沒法量它有多少立方,但知道水的什麼構成的,是由一個氫原子+一個氧原子,還有鹽類組成的。書法那麼多,全部背下來,那也是不可能的,但要找出它的規律,進行歸納、整理、總結,找出不同的表現方法。如臨王羲之的字,光靠臨摹字的外型,是學不會的,必須要研究其思想,才能真正學會王羲之的思想。研究發現,王羲之的書法就是一部哲學,書法的哲學。我們可以從王羲之的每一個字看,一點一畫都符合哲學思想,能達到這樣的高度,在古代為數不多,所以我們不能不為此而折服。從中看出王羲之的書法邏輯性很強,字的表面表現出中國傳統的中庸的哲學思想,達到了平和。而字的內部則充滿了對抗、變化,處處表現出完美的哲學思想。王羲之的內部結構,可以說是稱與秤錘的關係,重與輕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如大於小、粗與細、寬與窄、輕與重、鬆與緊、斜與正、連與斷的邏輯思維,從而產生了邏輯記憶。

二、書法記憶的方法

1、腦的訓練 書法水平的提高,與大腦的思維有很大的關係。腦是智慧的體現,腦是書法的靈魂,腦是書法的司令部,一切作品都是在他的指揮下進行的,所以作品的好壞與大腦的指揮有著直接的關係。加強大腦的訓練對書法作品質量的提高有著直接的聯繫。我們從古到今有很多優秀的大書法家,都是絕頂的聰明。他們不但書法寫的好,學問也高,文章也光彩照人,對事物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書法寫的好,與智慧有很大關係。這些智慧來源於“積累”,平時要多看書,要勤思考。書法的書要看,書法以外的書也要看,目的是增加字外功夫,擴大知識面,提高眼力。只有眼高了,才能有豐富的想象力,才能把書法的原本看的很透。腦的訓練方法很多,主要來源於眼力的訓練、手的訓練,通過這兩項的刺激,傳遞給大腦,大腦接受這個信息進行分類、儲存,最好的辦法大腦在接受信息時,要處於高興或者是興奮的狀態,使信息快速到達細胞內形成記憶。經常多聽、多看、多說、多欣賞,建立個健康的感受系統,這一點很重要。

2、手的訓練 書法還是技術,俗話說:“光說不練是空把式。”摹帖是書法訓練中不可缺少最重要的環節,從唐以來有很多頂級書家,都是從摹帖中起家的。如唐代的馮承素、虞世楠摹王羲之的《蘭亭序》可達到亂真的程度,成為後人學習王羲之的墨跡的範本。元代的趙孟頫,摹帖功夫更使後人叫絕,絕對以王羲之為宗;清代的鄧石如,五年來摹了500多本字帖,後又用三年摹了大量的漢碑,最終都成為一名頂級大家,為中國的書法史又添上了光輝的一頁。實際摹帖就是一桌現成的豐盛宴席,不去吃,另起爐灶,豈不可惜。你能說那是聰明的選擇?我看並非,魯迅先生還倡導“拿來主義”,可見這個能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實主義就是好。

3、手和腦的訓練 在書法的創作和臨帖的過程中,最能訓練手和腦的協調發展。同時手和腦的訓練還能驗證對書法的把握的程度,以此制定學習書法的計劃,提供可靠的依據,所以是書法學習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用手臨寫的時候“意在筆先”,想好了,再動筆;如果熟練了作品往往出現“意在筆後”的效果,有些是想不到的好效果,這樣的境界更高些。理論聯繫實際,是每位大書法家的必經之路。

趙孟頫手札欣賞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

一、培養書法記憶

1、書法的形象記憶:書法是視覺藝術,我們能用眼睛,形象地看到書法的美,並把這種美深深地印在腦子裡。所以我們經常要看書法展覽、要讀帖,來擴大知識面,尋找新的刺激,增加新的形象,保存新的記憶,不斷地發現新的美。書法的內容要經常更新,不斷擴大書法的內涵,充填新的知識、新的內容和新的認識。成為一個源源不斷的、一直向前流動的源泉。我們要經常旅遊,遊覽名山大川,首先是這些美的形象所吸引,這些美的形象會給我們帶來很多靈感,那些鬼斧天工般的造型,時而起敬,時而震撼。從而證明了形象是藝術中的第一美感,所以在書法的學習的過程中,面對浩瀚的碑帖,要選擇自己認為好看的,好看就有好的形象在吸引,學著就容易上手,容易形成書法的形象記憶,越學越想學,形成良性循環。

2、書法的情緒記憶:書法的記憶靠情緒,簡單地說,想寫、想看就容易記憶,不想寫不想看就不容易記憶。例如:當去看過書法展覽、讀過碑帖、與同道亂侃之後,心情比較激動之時,有一股力量,有不發不快之感,非常想寫字,於是就提筆而書,把全身的情緒發洩在紙上,完成之後,賞之,真乃痛快,甚至為此徹夜難眠。在古人詩仙李白、草聖張旭酒後作詩、作書。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張旭書後狂奔,大吼,抒發之情緒,為後人而傳唱。如果在睏倦的時候,疲勞的時候,心煩意亂的時候,情緒低落的時候,就不宜作書。原因很簡單,這如同電腦上的跑道,當上網人少的情況下,暢通無阻,網速特別快;網人多的時候,大家都來擠這個跑道,網速就特別慢。所以我不贊成疲勞戰,實際上疲勞戰是對情緒記憶的傷害,是不科學的學習方法,影響情緒記憶,不可提倡。在醫學上叫提前支取說,會對以後的身體造成不適,嚴重者會造成傷害。

3、書法的運動記憶:是以實際行動、動作、技巧為內容的記憶。在書法上多摹、多臨是最好的書法運動記憶。我們知道運動產生刺激,刺激產生記憶;運動產生思維,思維產生記憶。書法是什麼哪?書法也可以說是運動+思維的過程。運動是動作、技巧的表現,運動的好壞直接影響書法作品的質量,作品最終是靠書法的動作、技巧來完成的。注重練功,提高技巧,目的是為了完成書法的運動記憶。我可以這樣說:書法在於運動。因為只有用運動才能完成書法作品,才能完成書法運動的記憶,所以苦練是書法的運動記憶的必須。

4、書法的邏輯記憶:書法如浩瀚的海洋,無邊無際,怎麼才能達到更好的記憶,完全靠記憶,那是不可能的。就如大海的水一樣,沒法量它有多少立方,但知道水的什麼構成的,是由一個氫原子+一個氧原子,還有鹽類組成的。書法那麼多,全部背下來,那也是不可能的,但要找出它的規律,進行歸納、整理、總結,找出不同的表現方法。如臨王羲之的字,光靠臨摹字的外型,是學不會的,必須要研究其思想,才能真正學會王羲之的思想。研究發現,王羲之的書法就是一部哲學,書法的哲學。我們可以從王羲之的每一個字看,一點一畫都符合哲學思想,能達到這樣的高度,在古代為數不多,所以我們不能不為此而折服。從中看出王羲之的書法邏輯性很強,字的表面表現出中國傳統的中庸的哲學思想,達到了平和。而字的內部則充滿了對抗、變化,處處表現出完美的哲學思想。王羲之的內部結構,可以說是稱與秤錘的關係,重與輕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如大於小、粗與細、寬與窄、輕與重、鬆與緊、斜與正、連與斷的邏輯思維,從而產生了邏輯記憶。

二、書法記憶的方法

1、腦的訓練 書法水平的提高,與大腦的思維有很大的關係。腦是智慧的體現,腦是書法的靈魂,腦是書法的司令部,一切作品都是在他的指揮下進行的,所以作品的好壞與大腦的指揮有著直接的關係。加強大腦的訓練對書法作品質量的提高有著直接的聯繫。我們從古到今有很多優秀的大書法家,都是絕頂的聰明。他們不但書法寫的好,學問也高,文章也光彩照人,對事物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書法寫的好,與智慧有很大關係。這些智慧來源於“積累”,平時要多看書,要勤思考。書法的書要看,書法以外的書也要看,目的是增加字外功夫,擴大知識面,提高眼力。只有眼高了,才能有豐富的想象力,才能把書法的原本看的很透。腦的訓練方法很多,主要來源於眼力的訓練、手的訓練,通過這兩項的刺激,傳遞給大腦,大腦接受這個信息進行分類、儲存,最好的辦法大腦在接受信息時,要處於高興或者是興奮的狀態,使信息快速到達細胞內形成記憶。經常多聽、多看、多說、多欣賞,建立個健康的感受系統,這一點很重要。

2、手的訓練 書法還是技術,俗話說:“光說不練是空把式。”摹帖是書法訓練中不可缺少最重要的環節,從唐以來有很多頂級書家,都是從摹帖中起家的。如唐代的馮承素、虞世楠摹王羲之的《蘭亭序》可達到亂真的程度,成為後人學習王羲之的墨跡的範本。元代的趙孟頫,摹帖功夫更使後人叫絕,絕對以王羲之為宗;清代的鄧石如,五年來摹了500多本字帖,後又用三年摹了大量的漢碑,最終都成為一名頂級大家,為中國的書法史又添上了光輝的一頁。實際摹帖就是一桌現成的豐盛宴席,不去吃,另起爐灶,豈不可惜。你能說那是聰明的選擇?我看並非,魯迅先生還倡導“拿來主義”,可見這個能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實主義就是好。

3、手和腦的訓練 在書法的創作和臨帖的過程中,最能訓練手和腦的協調發展。同時手和腦的訓練還能驗證對書法的把握的程度,以此制定學習書法的計劃,提供可靠的依據,所以是書法學習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用手臨寫的時候“意在筆先”,想好了,再動筆;如果熟練了作品往往出現“意在筆後”的效果,有些是想不到的好效果,這樣的境界更高些。理論聯繫實際,是每位大書法家的必經之路。

趙孟頫手札欣賞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

一、培養書法記憶

1、書法的形象記憶:書法是視覺藝術,我們能用眼睛,形象地看到書法的美,並把這種美深深地印在腦子裡。所以我們經常要看書法展覽、要讀帖,來擴大知識面,尋找新的刺激,增加新的形象,保存新的記憶,不斷地發現新的美。書法的內容要經常更新,不斷擴大書法的內涵,充填新的知識、新的內容和新的認識。成為一個源源不斷的、一直向前流動的源泉。我們要經常旅遊,遊覽名山大川,首先是這些美的形象所吸引,這些美的形象會給我們帶來很多靈感,那些鬼斧天工般的造型,時而起敬,時而震撼。從而證明了形象是藝術中的第一美感,所以在書法的學習的過程中,面對浩瀚的碑帖,要選擇自己認為好看的,好看就有好的形象在吸引,學著就容易上手,容易形成書法的形象記憶,越學越想學,形成良性循環。

2、書法的情緒記憶:書法的記憶靠情緒,簡單地說,想寫、想看就容易記憶,不想寫不想看就不容易記憶。例如:當去看過書法展覽、讀過碑帖、與同道亂侃之後,心情比較激動之時,有一股力量,有不發不快之感,非常想寫字,於是就提筆而書,把全身的情緒發洩在紙上,完成之後,賞之,真乃痛快,甚至為此徹夜難眠。在古人詩仙李白、草聖張旭酒後作詩、作書。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張旭書後狂奔,大吼,抒發之情緒,為後人而傳唱。如果在睏倦的時候,疲勞的時候,心煩意亂的時候,情緒低落的時候,就不宜作書。原因很簡單,這如同電腦上的跑道,當上網人少的情況下,暢通無阻,網速特別快;網人多的時候,大家都來擠這個跑道,網速就特別慢。所以我不贊成疲勞戰,實際上疲勞戰是對情緒記憶的傷害,是不科學的學習方法,影響情緒記憶,不可提倡。在醫學上叫提前支取說,會對以後的身體造成不適,嚴重者會造成傷害。

3、書法的運動記憶:是以實際行動、動作、技巧為內容的記憶。在書法上多摹、多臨是最好的書法運動記憶。我們知道運動產生刺激,刺激產生記憶;運動產生思維,思維產生記憶。書法是什麼哪?書法也可以說是運動+思維的過程。運動是動作、技巧的表現,運動的好壞直接影響書法作品的質量,作品最終是靠書法的動作、技巧來完成的。注重練功,提高技巧,目的是為了完成書法的運動記憶。我可以這樣說:書法在於運動。因為只有用運動才能完成書法作品,才能完成書法運動的記憶,所以苦練是書法的運動記憶的必須。

4、書法的邏輯記憶:書法如浩瀚的海洋,無邊無際,怎麼才能達到更好的記憶,完全靠記憶,那是不可能的。就如大海的水一樣,沒法量它有多少立方,但知道水的什麼構成的,是由一個氫原子+一個氧原子,還有鹽類組成的。書法那麼多,全部背下來,那也是不可能的,但要找出它的規律,進行歸納、整理、總結,找出不同的表現方法。如臨王羲之的字,光靠臨摹字的外型,是學不會的,必須要研究其思想,才能真正學會王羲之的思想。研究發現,王羲之的書法就是一部哲學,書法的哲學。我們可以從王羲之的每一個字看,一點一畫都符合哲學思想,能達到這樣的高度,在古代為數不多,所以我們不能不為此而折服。從中看出王羲之的書法邏輯性很強,字的表面表現出中國傳統的中庸的哲學思想,達到了平和。而字的內部則充滿了對抗、變化,處處表現出完美的哲學思想。王羲之的內部結構,可以說是稱與秤錘的關係,重與輕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如大於小、粗與細、寬與窄、輕與重、鬆與緊、斜與正、連與斷的邏輯思維,從而產生了邏輯記憶。

二、書法記憶的方法

1、腦的訓練 書法水平的提高,與大腦的思維有很大的關係。腦是智慧的體現,腦是書法的靈魂,腦是書法的司令部,一切作品都是在他的指揮下進行的,所以作品的好壞與大腦的指揮有著直接的關係。加強大腦的訓練對書法作品質量的提高有著直接的聯繫。我們從古到今有很多優秀的大書法家,都是絕頂的聰明。他們不但書法寫的好,學問也高,文章也光彩照人,對事物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書法寫的好,與智慧有很大關係。這些智慧來源於“積累”,平時要多看書,要勤思考。書法的書要看,書法以外的書也要看,目的是增加字外功夫,擴大知識面,提高眼力。只有眼高了,才能有豐富的想象力,才能把書法的原本看的很透。腦的訓練方法很多,主要來源於眼力的訓練、手的訓練,通過這兩項的刺激,傳遞給大腦,大腦接受這個信息進行分類、儲存,最好的辦法大腦在接受信息時,要處於高興或者是興奮的狀態,使信息快速到達細胞內形成記憶。經常多聽、多看、多說、多欣賞,建立個健康的感受系統,這一點很重要。

2、手的訓練 書法還是技術,俗話說:“光說不練是空把式。”摹帖是書法訓練中不可缺少最重要的環節,從唐以來有很多頂級書家,都是從摹帖中起家的。如唐代的馮承素、虞世楠摹王羲之的《蘭亭序》可達到亂真的程度,成為後人學習王羲之的墨跡的範本。元代的趙孟頫,摹帖功夫更使後人叫絕,絕對以王羲之為宗;清代的鄧石如,五年來摹了500多本字帖,後又用三年摹了大量的漢碑,最終都成為一名頂級大家,為中國的書法史又添上了光輝的一頁。實際摹帖就是一桌現成的豐盛宴席,不去吃,另起爐灶,豈不可惜。你能說那是聰明的選擇?我看並非,魯迅先生還倡導“拿來主義”,可見這個能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實主義就是好。

3、手和腦的訓練 在書法的創作和臨帖的過程中,最能訓練手和腦的協調發展。同時手和腦的訓練還能驗證對書法的把握的程度,以此制定學習書法的計劃,提供可靠的依據,所以是書法學習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用手臨寫的時候“意在筆先”,想好了,再動筆;如果熟練了作品往往出現“意在筆後”的效果,有些是想不到的好效果,這樣的境界更高些。理論聯繫實際,是每位大書法家的必經之路。

趙孟頫手札欣賞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

一、培養書法記憶

1、書法的形象記憶:書法是視覺藝術,我們能用眼睛,形象地看到書法的美,並把這種美深深地印在腦子裡。所以我們經常要看書法展覽、要讀帖,來擴大知識面,尋找新的刺激,增加新的形象,保存新的記憶,不斷地發現新的美。書法的內容要經常更新,不斷擴大書法的內涵,充填新的知識、新的內容和新的認識。成為一個源源不斷的、一直向前流動的源泉。我們要經常旅遊,遊覽名山大川,首先是這些美的形象所吸引,這些美的形象會給我們帶來很多靈感,那些鬼斧天工般的造型,時而起敬,時而震撼。從而證明了形象是藝術中的第一美感,所以在書法的學習的過程中,面對浩瀚的碑帖,要選擇自己認為好看的,好看就有好的形象在吸引,學著就容易上手,容易形成書法的形象記憶,越學越想學,形成良性循環。

2、書法的情緒記憶:書法的記憶靠情緒,簡單地說,想寫、想看就容易記憶,不想寫不想看就不容易記憶。例如:當去看過書法展覽、讀過碑帖、與同道亂侃之後,心情比較激動之時,有一股力量,有不發不快之感,非常想寫字,於是就提筆而書,把全身的情緒發洩在紙上,完成之後,賞之,真乃痛快,甚至為此徹夜難眠。在古人詩仙李白、草聖張旭酒後作詩、作書。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張旭書後狂奔,大吼,抒發之情緒,為後人而傳唱。如果在睏倦的時候,疲勞的時候,心煩意亂的時候,情緒低落的時候,就不宜作書。原因很簡單,這如同電腦上的跑道,當上網人少的情況下,暢通無阻,網速特別快;網人多的時候,大家都來擠這個跑道,網速就特別慢。所以我不贊成疲勞戰,實際上疲勞戰是對情緒記憶的傷害,是不科學的學習方法,影響情緒記憶,不可提倡。在醫學上叫提前支取說,會對以後的身體造成不適,嚴重者會造成傷害。

3、書法的運動記憶:是以實際行動、動作、技巧為內容的記憶。在書法上多摹、多臨是最好的書法運動記憶。我們知道運動產生刺激,刺激產生記憶;運動產生思維,思維產生記憶。書法是什麼哪?書法也可以說是運動+思維的過程。運動是動作、技巧的表現,運動的好壞直接影響書法作品的質量,作品最終是靠書法的動作、技巧來完成的。注重練功,提高技巧,目的是為了完成書法的運動記憶。我可以這樣說:書法在於運動。因為只有用運動才能完成書法作品,才能完成書法運動的記憶,所以苦練是書法的運動記憶的必須。

4、書法的邏輯記憶:書法如浩瀚的海洋,無邊無際,怎麼才能達到更好的記憶,完全靠記憶,那是不可能的。就如大海的水一樣,沒法量它有多少立方,但知道水的什麼構成的,是由一個氫原子+一個氧原子,還有鹽類組成的。書法那麼多,全部背下來,那也是不可能的,但要找出它的規律,進行歸納、整理、總結,找出不同的表現方法。如臨王羲之的字,光靠臨摹字的外型,是學不會的,必須要研究其思想,才能真正學會王羲之的思想。研究發現,王羲之的書法就是一部哲學,書法的哲學。我們可以從王羲之的每一個字看,一點一畫都符合哲學思想,能達到這樣的高度,在古代為數不多,所以我們不能不為此而折服。從中看出王羲之的書法邏輯性很強,字的表面表現出中國傳統的中庸的哲學思想,達到了平和。而字的內部則充滿了對抗、變化,處處表現出完美的哲學思想。王羲之的內部結構,可以說是稱與秤錘的關係,重與輕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如大於小、粗與細、寬與窄、輕與重、鬆與緊、斜與正、連與斷的邏輯思維,從而產生了邏輯記憶。

二、書法記憶的方法

1、腦的訓練 書法水平的提高,與大腦的思維有很大的關係。腦是智慧的體現,腦是書法的靈魂,腦是書法的司令部,一切作品都是在他的指揮下進行的,所以作品的好壞與大腦的指揮有著直接的關係。加強大腦的訓練對書法作品質量的提高有著直接的聯繫。我們從古到今有很多優秀的大書法家,都是絕頂的聰明。他們不但書法寫的好,學問也高,文章也光彩照人,對事物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書法寫的好,與智慧有很大關係。這些智慧來源於“積累”,平時要多看書,要勤思考。書法的書要看,書法以外的書也要看,目的是增加字外功夫,擴大知識面,提高眼力。只有眼高了,才能有豐富的想象力,才能把書法的原本看的很透。腦的訓練方法很多,主要來源於眼力的訓練、手的訓練,通過這兩項的刺激,傳遞給大腦,大腦接受這個信息進行分類、儲存,最好的辦法大腦在接受信息時,要處於高興或者是興奮的狀態,使信息快速到達細胞內形成記憶。經常多聽、多看、多說、多欣賞,建立個健康的感受系統,這一點很重要。

2、手的訓練 書法還是技術,俗話說:“光說不練是空把式。”摹帖是書法訓練中不可缺少最重要的環節,從唐以來有很多頂級書家,都是從摹帖中起家的。如唐代的馮承素、虞世楠摹王羲之的《蘭亭序》可達到亂真的程度,成為後人學習王羲之的墨跡的範本。元代的趙孟頫,摹帖功夫更使後人叫絕,絕對以王羲之為宗;清代的鄧石如,五年來摹了500多本字帖,後又用三年摹了大量的漢碑,最終都成為一名頂級大家,為中國的書法史又添上了光輝的一頁。實際摹帖就是一桌現成的豐盛宴席,不去吃,另起爐灶,豈不可惜。你能說那是聰明的選擇?我看並非,魯迅先生還倡導“拿來主義”,可見這個能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實主義就是好。

3、手和腦的訓練 在書法的創作和臨帖的過程中,最能訓練手和腦的協調發展。同時手和腦的訓練還能驗證對書法的把握的程度,以此制定學習書法的計劃,提供可靠的依據,所以是書法學習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用手臨寫的時候“意在筆先”,想好了,再動筆;如果熟練了作品往往出現“意在筆後”的效果,有些是想不到的好效果,這樣的境界更高些。理論聯繫實際,是每位大書法家的必經之路。

趙孟頫手札欣賞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

一、培養書法記憶

1、書法的形象記憶:書法是視覺藝術,我們能用眼睛,形象地看到書法的美,並把這種美深深地印在腦子裡。所以我們經常要看書法展覽、要讀帖,來擴大知識面,尋找新的刺激,增加新的形象,保存新的記憶,不斷地發現新的美。書法的內容要經常更新,不斷擴大書法的內涵,充填新的知識、新的內容和新的認識。成為一個源源不斷的、一直向前流動的源泉。我們要經常旅遊,遊覽名山大川,首先是這些美的形象所吸引,這些美的形象會給我們帶來很多靈感,那些鬼斧天工般的造型,時而起敬,時而震撼。從而證明了形象是藝術中的第一美感,所以在書法的學習的過程中,面對浩瀚的碑帖,要選擇自己認為好看的,好看就有好的形象在吸引,學著就容易上手,容易形成書法的形象記憶,越學越想學,形成良性循環。

2、書法的情緒記憶:書法的記憶靠情緒,簡單地說,想寫、想看就容易記憶,不想寫不想看就不容易記憶。例如:當去看過書法展覽、讀過碑帖、與同道亂侃之後,心情比較激動之時,有一股力量,有不發不快之感,非常想寫字,於是就提筆而書,把全身的情緒發洩在紙上,完成之後,賞之,真乃痛快,甚至為此徹夜難眠。在古人詩仙李白、草聖張旭酒後作詩、作書。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張旭書後狂奔,大吼,抒發之情緒,為後人而傳唱。如果在睏倦的時候,疲勞的時候,心煩意亂的時候,情緒低落的時候,就不宜作書。原因很簡單,這如同電腦上的跑道,當上網人少的情況下,暢通無阻,網速特別快;網人多的時候,大家都來擠這個跑道,網速就特別慢。所以我不贊成疲勞戰,實際上疲勞戰是對情緒記憶的傷害,是不科學的學習方法,影響情緒記憶,不可提倡。在醫學上叫提前支取說,會對以後的身體造成不適,嚴重者會造成傷害。

3、書法的運動記憶:是以實際行動、動作、技巧為內容的記憶。在書法上多摹、多臨是最好的書法運動記憶。我們知道運動產生刺激,刺激產生記憶;運動產生思維,思維產生記憶。書法是什麼哪?書法也可以說是運動+思維的過程。運動是動作、技巧的表現,運動的好壞直接影響書法作品的質量,作品最終是靠書法的動作、技巧來完成的。注重練功,提高技巧,目的是為了完成書法的運動記憶。我可以這樣說:書法在於運動。因為只有用運動才能完成書法作品,才能完成書法運動的記憶,所以苦練是書法的運動記憶的必須。

4、書法的邏輯記憶:書法如浩瀚的海洋,無邊無際,怎麼才能達到更好的記憶,完全靠記憶,那是不可能的。就如大海的水一樣,沒法量它有多少立方,但知道水的什麼構成的,是由一個氫原子+一個氧原子,還有鹽類組成的。書法那麼多,全部背下來,那也是不可能的,但要找出它的規律,進行歸納、整理、總結,找出不同的表現方法。如臨王羲之的字,光靠臨摹字的外型,是學不會的,必須要研究其思想,才能真正學會王羲之的思想。研究發現,王羲之的書法就是一部哲學,書法的哲學。我們可以從王羲之的每一個字看,一點一畫都符合哲學思想,能達到這樣的高度,在古代為數不多,所以我們不能不為此而折服。從中看出王羲之的書法邏輯性很強,字的表面表現出中國傳統的中庸的哲學思想,達到了平和。而字的內部則充滿了對抗、變化,處處表現出完美的哲學思想。王羲之的內部結構,可以說是稱與秤錘的關係,重與輕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如大於小、粗與細、寬與窄、輕與重、鬆與緊、斜與正、連與斷的邏輯思維,從而產生了邏輯記憶。

二、書法記憶的方法

1、腦的訓練 書法水平的提高,與大腦的思維有很大的關係。腦是智慧的體現,腦是書法的靈魂,腦是書法的司令部,一切作品都是在他的指揮下進行的,所以作品的好壞與大腦的指揮有著直接的關係。加強大腦的訓練對書法作品質量的提高有著直接的聯繫。我們從古到今有很多優秀的大書法家,都是絕頂的聰明。他們不但書法寫的好,學問也高,文章也光彩照人,對事物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書法寫的好,與智慧有很大關係。這些智慧來源於“積累”,平時要多看書,要勤思考。書法的書要看,書法以外的書也要看,目的是增加字外功夫,擴大知識面,提高眼力。只有眼高了,才能有豐富的想象力,才能把書法的原本看的很透。腦的訓練方法很多,主要來源於眼力的訓練、手的訓練,通過這兩項的刺激,傳遞給大腦,大腦接受這個信息進行分類、儲存,最好的辦法大腦在接受信息時,要處於高興或者是興奮的狀態,使信息快速到達細胞內形成記憶。經常多聽、多看、多說、多欣賞,建立個健康的感受系統,這一點很重要。

2、手的訓練 書法還是技術,俗話說:“光說不練是空把式。”摹帖是書法訓練中不可缺少最重要的環節,從唐以來有很多頂級書家,都是從摹帖中起家的。如唐代的馮承素、虞世楠摹王羲之的《蘭亭序》可達到亂真的程度,成為後人學習王羲之的墨跡的範本。元代的趙孟頫,摹帖功夫更使後人叫絕,絕對以王羲之為宗;清代的鄧石如,五年來摹了500多本字帖,後又用三年摹了大量的漢碑,最終都成為一名頂級大家,為中國的書法史又添上了光輝的一頁。實際摹帖就是一桌現成的豐盛宴席,不去吃,另起爐灶,豈不可惜。你能說那是聰明的選擇?我看並非,魯迅先生還倡導“拿來主義”,可見這個能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實主義就是好。

3、手和腦的訓練 在書法的創作和臨帖的過程中,最能訓練手和腦的協調發展。同時手和腦的訓練還能驗證對書法的把握的程度,以此制定學習書法的計劃,提供可靠的依據,所以是書法學習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用手臨寫的時候“意在筆先”,想好了,再動筆;如果熟練了作品往往出現“意在筆後”的效果,有些是想不到的好效果,這樣的境界更高些。理論聯繫實際,是每位大書法家的必經之路。

趙孟頫手札欣賞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

一、培養書法記憶

1、書法的形象記憶:書法是視覺藝術,我們能用眼睛,形象地看到書法的美,並把這種美深深地印在腦子裡。所以我們經常要看書法展覽、要讀帖,來擴大知識面,尋找新的刺激,增加新的形象,保存新的記憶,不斷地發現新的美。書法的內容要經常更新,不斷擴大書法的內涵,充填新的知識、新的內容和新的認識。成為一個源源不斷的、一直向前流動的源泉。我們要經常旅遊,遊覽名山大川,首先是這些美的形象所吸引,這些美的形象會給我們帶來很多靈感,那些鬼斧天工般的造型,時而起敬,時而震撼。從而證明了形象是藝術中的第一美感,所以在書法的學習的過程中,面對浩瀚的碑帖,要選擇自己認為好看的,好看就有好的形象在吸引,學著就容易上手,容易形成書法的形象記憶,越學越想學,形成良性循環。

2、書法的情緒記憶:書法的記憶靠情緒,簡單地說,想寫、想看就容易記憶,不想寫不想看就不容易記憶。例如:當去看過書法展覽、讀過碑帖、與同道亂侃之後,心情比較激動之時,有一股力量,有不發不快之感,非常想寫字,於是就提筆而書,把全身的情緒發洩在紙上,完成之後,賞之,真乃痛快,甚至為此徹夜難眠。在古人詩仙李白、草聖張旭酒後作詩、作書。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張旭書後狂奔,大吼,抒發之情緒,為後人而傳唱。如果在睏倦的時候,疲勞的時候,心煩意亂的時候,情緒低落的時候,就不宜作書。原因很簡單,這如同電腦上的跑道,當上網人少的情況下,暢通無阻,網速特別快;網人多的時候,大家都來擠這個跑道,網速就特別慢。所以我不贊成疲勞戰,實際上疲勞戰是對情緒記憶的傷害,是不科學的學習方法,影響情緒記憶,不可提倡。在醫學上叫提前支取說,會對以後的身體造成不適,嚴重者會造成傷害。

3、書法的運動記憶:是以實際行動、動作、技巧為內容的記憶。在書法上多摹、多臨是最好的書法運動記憶。我們知道運動產生刺激,刺激產生記憶;運動產生思維,思維產生記憶。書法是什麼哪?書法也可以說是運動+思維的過程。運動是動作、技巧的表現,運動的好壞直接影響書法作品的質量,作品最終是靠書法的動作、技巧來完成的。注重練功,提高技巧,目的是為了完成書法的運動記憶。我可以這樣說:書法在於運動。因為只有用運動才能完成書法作品,才能完成書法運動的記憶,所以苦練是書法的運動記憶的必須。

4、書法的邏輯記憶:書法如浩瀚的海洋,無邊無際,怎麼才能達到更好的記憶,完全靠記憶,那是不可能的。就如大海的水一樣,沒法量它有多少立方,但知道水的什麼構成的,是由一個氫原子+一個氧原子,還有鹽類組成的。書法那麼多,全部背下來,那也是不可能的,但要找出它的規律,進行歸納、整理、總結,找出不同的表現方法。如臨王羲之的字,光靠臨摹字的外型,是學不會的,必須要研究其思想,才能真正學會王羲之的思想。研究發現,王羲之的書法就是一部哲學,書法的哲學。我們可以從王羲之的每一個字看,一點一畫都符合哲學思想,能達到這樣的高度,在古代為數不多,所以我們不能不為此而折服。從中看出王羲之的書法邏輯性很強,字的表面表現出中國傳統的中庸的哲學思想,達到了平和。而字的內部則充滿了對抗、變化,處處表現出完美的哲學思想。王羲之的內部結構,可以說是稱與秤錘的關係,重與輕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如大於小、粗與細、寬與窄、輕與重、鬆與緊、斜與正、連與斷的邏輯思維,從而產生了邏輯記憶。

二、書法記憶的方法

1、腦的訓練 書法水平的提高,與大腦的思維有很大的關係。腦是智慧的體現,腦是書法的靈魂,腦是書法的司令部,一切作品都是在他的指揮下進行的,所以作品的好壞與大腦的指揮有著直接的關係。加強大腦的訓練對書法作品質量的提高有著直接的聯繫。我們從古到今有很多優秀的大書法家,都是絕頂的聰明。他們不但書法寫的好,學問也高,文章也光彩照人,對事物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書法寫的好,與智慧有很大關係。這些智慧來源於“積累”,平時要多看書,要勤思考。書法的書要看,書法以外的書也要看,目的是增加字外功夫,擴大知識面,提高眼力。只有眼高了,才能有豐富的想象力,才能把書法的原本看的很透。腦的訓練方法很多,主要來源於眼力的訓練、手的訓練,通過這兩項的刺激,傳遞給大腦,大腦接受這個信息進行分類、儲存,最好的辦法大腦在接受信息時,要處於高興或者是興奮的狀態,使信息快速到達細胞內形成記憶。經常多聽、多看、多說、多欣賞,建立個健康的感受系統,這一點很重要。

2、手的訓練 書法還是技術,俗話說:“光說不練是空把式。”摹帖是書法訓練中不可缺少最重要的環節,從唐以來有很多頂級書家,都是從摹帖中起家的。如唐代的馮承素、虞世楠摹王羲之的《蘭亭序》可達到亂真的程度,成為後人學習王羲之的墨跡的範本。元代的趙孟頫,摹帖功夫更使後人叫絕,絕對以王羲之為宗;清代的鄧石如,五年來摹了500多本字帖,後又用三年摹了大量的漢碑,最終都成為一名頂級大家,為中國的書法史又添上了光輝的一頁。實際摹帖就是一桌現成的豐盛宴席,不去吃,另起爐灶,豈不可惜。你能說那是聰明的選擇?我看並非,魯迅先生還倡導“拿來主義”,可見這個能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實主義就是好。

3、手和腦的訓練 在書法的創作和臨帖的過程中,最能訓練手和腦的協調發展。同時手和腦的訓練還能驗證對書法的把握的程度,以此制定學習書法的計劃,提供可靠的依據,所以是書法學習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用手臨寫的時候“意在筆先”,想好了,再動筆;如果熟練了作品往往出現“意在筆後”的效果,有些是想不到的好效果,這樣的境界更高些。理論聯繫實際,是每位大書法家的必經之路。

趙孟頫手札欣賞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

一、培養書法記憶

1、書法的形象記憶:書法是視覺藝術,我們能用眼睛,形象地看到書法的美,並把這種美深深地印在腦子裡。所以我們經常要看書法展覽、要讀帖,來擴大知識面,尋找新的刺激,增加新的形象,保存新的記憶,不斷地發現新的美。書法的內容要經常更新,不斷擴大書法的內涵,充填新的知識、新的內容和新的認識。成為一個源源不斷的、一直向前流動的源泉。我們要經常旅遊,遊覽名山大川,首先是這些美的形象所吸引,這些美的形象會給我們帶來很多靈感,那些鬼斧天工般的造型,時而起敬,時而震撼。從而證明了形象是藝術中的第一美感,所以在書法的學習的過程中,面對浩瀚的碑帖,要選擇自己認為好看的,好看就有好的形象在吸引,學著就容易上手,容易形成書法的形象記憶,越學越想學,形成良性循環。

2、書法的情緒記憶:書法的記憶靠情緒,簡單地說,想寫、想看就容易記憶,不想寫不想看就不容易記憶。例如:當去看過書法展覽、讀過碑帖、與同道亂侃之後,心情比較激動之時,有一股力量,有不發不快之感,非常想寫字,於是就提筆而書,把全身的情緒發洩在紙上,完成之後,賞之,真乃痛快,甚至為此徹夜難眠。在古人詩仙李白、草聖張旭酒後作詩、作書。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張旭書後狂奔,大吼,抒發之情緒,為後人而傳唱。如果在睏倦的時候,疲勞的時候,心煩意亂的時候,情緒低落的時候,就不宜作書。原因很簡單,這如同電腦上的跑道,當上網人少的情況下,暢通無阻,網速特別快;網人多的時候,大家都來擠這個跑道,網速就特別慢。所以我不贊成疲勞戰,實際上疲勞戰是對情緒記憶的傷害,是不科學的學習方法,影響情緒記憶,不可提倡。在醫學上叫提前支取說,會對以後的身體造成不適,嚴重者會造成傷害。

3、書法的運動記憶:是以實際行動、動作、技巧為內容的記憶。在書法上多摹、多臨是最好的書法運動記憶。我們知道運動產生刺激,刺激產生記憶;運動產生思維,思維產生記憶。書法是什麼哪?書法也可以說是運動+思維的過程。運動是動作、技巧的表現,運動的好壞直接影響書法作品的質量,作品最終是靠書法的動作、技巧來完成的。注重練功,提高技巧,目的是為了完成書法的運動記憶。我可以這樣說:書法在於運動。因為只有用運動才能完成書法作品,才能完成書法運動的記憶,所以苦練是書法的運動記憶的必須。

4、書法的邏輯記憶:書法如浩瀚的海洋,無邊無際,怎麼才能達到更好的記憶,完全靠記憶,那是不可能的。就如大海的水一樣,沒法量它有多少立方,但知道水的什麼構成的,是由一個氫原子+一個氧原子,還有鹽類組成的。書法那麼多,全部背下來,那也是不可能的,但要找出它的規律,進行歸納、整理、總結,找出不同的表現方法。如臨王羲之的字,光靠臨摹字的外型,是學不會的,必須要研究其思想,才能真正學會王羲之的思想。研究發現,王羲之的書法就是一部哲學,書法的哲學。我們可以從王羲之的每一個字看,一點一畫都符合哲學思想,能達到這樣的高度,在古代為數不多,所以我們不能不為此而折服。從中看出王羲之的書法邏輯性很強,字的表面表現出中國傳統的中庸的哲學思想,達到了平和。而字的內部則充滿了對抗、變化,處處表現出完美的哲學思想。王羲之的內部結構,可以說是稱與秤錘的關係,重與輕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如大於小、粗與細、寬與窄、輕與重、鬆與緊、斜與正、連與斷的邏輯思維,從而產生了邏輯記憶。

二、書法記憶的方法

1、腦的訓練 書法水平的提高,與大腦的思維有很大的關係。腦是智慧的體現,腦是書法的靈魂,腦是書法的司令部,一切作品都是在他的指揮下進行的,所以作品的好壞與大腦的指揮有著直接的關係。加強大腦的訓練對書法作品質量的提高有著直接的聯繫。我們從古到今有很多優秀的大書法家,都是絕頂的聰明。他們不但書法寫的好,學問也高,文章也光彩照人,對事物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書法寫的好,與智慧有很大關係。這些智慧來源於“積累”,平時要多看書,要勤思考。書法的書要看,書法以外的書也要看,目的是增加字外功夫,擴大知識面,提高眼力。只有眼高了,才能有豐富的想象力,才能把書法的原本看的很透。腦的訓練方法很多,主要來源於眼力的訓練、手的訓練,通過這兩項的刺激,傳遞給大腦,大腦接受這個信息進行分類、儲存,最好的辦法大腦在接受信息時,要處於高興或者是興奮的狀態,使信息快速到達細胞內形成記憶。經常多聽、多看、多說、多欣賞,建立個健康的感受系統,這一點很重要。

2、手的訓練 書法還是技術,俗話說:“光說不練是空把式。”摹帖是書法訓練中不可缺少最重要的環節,從唐以來有很多頂級書家,都是從摹帖中起家的。如唐代的馮承素、虞世楠摹王羲之的《蘭亭序》可達到亂真的程度,成為後人學習王羲之的墨跡的範本。元代的趙孟頫,摹帖功夫更使後人叫絕,絕對以王羲之為宗;清代的鄧石如,五年來摹了500多本字帖,後又用三年摹了大量的漢碑,最終都成為一名頂級大家,為中國的書法史又添上了光輝的一頁。實際摹帖就是一桌現成的豐盛宴席,不去吃,另起爐灶,豈不可惜。你能說那是聰明的選擇?我看並非,魯迅先生還倡導“拿來主義”,可見這個能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實主義就是好。

3、手和腦的訓練 在書法的創作和臨帖的過程中,最能訓練手和腦的協調發展。同時手和腦的訓練還能驗證對書法的把握的程度,以此制定學習書法的計劃,提供可靠的依據,所以是書法學習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用手臨寫的時候“意在筆先”,想好了,再動筆;如果熟練了作品往往出現“意在筆後”的效果,有些是想不到的好效果,這樣的境界更高些。理論聯繫實際,是每位大書法家的必經之路。

趙孟頫手札欣賞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你記住書法了嗎?培養書法記憶有方法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