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

這兩天

一首《我是醫生不是神》火了

雖然這群白大褂在歌裡唱著:

“我是個醫生不是神,

只是個普通人。”

"

這兩天

一首《我是醫生不是神》火了

雖然這群白大褂在歌裡唱著:

“我是個醫生不是神,

只是個普通人。”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但他們仍然值得你最大程度的尊重,

為什麼?

往下看,你就會明白了。

在福清、長樂、平潭交界處,

有一個0.74平方公里大小的島,

島上有一個吉釣村,

常住人口不過400人,

生活條件十分艱苦,

船是進出的唯一交通工具,

一旦遇到大風等惡劣天氣,

交通可持續中斷數天。

島上有一個衛生所,

由於環境惡劣、交通不便、

待遇又低,

一度沒人願意在此當醫生。

但因為一個人,

33年來,

這個衛生所24小時“營業”,

只要島上的村民來敲門,

醫生隨時給病人看病。

"

這兩天

一首《我是醫生不是神》火了

雖然這群白大褂在歌裡唱著:

“我是個醫生不是神,

只是個普通人。”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但他們仍然值得你最大程度的尊重,

為什麼?

往下看,你就會明白了。

在福清、長樂、平潭交界處,

有一個0.74平方公里大小的島,

島上有一個吉釣村,

常住人口不過400人,

生活條件十分艱苦,

船是進出的唯一交通工具,

一旦遇到大風等惡劣天氣,

交通可持續中斷數天。

島上有一個衛生所,

由於環境惡劣、交通不便、

待遇又低,

一度沒人願意在此當醫生。

但因為一個人,

33年來,

這個衛生所24小時“營業”,

只要島上的村民來敲門,

醫生隨時給病人看病。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她叫王錦萍,

這個衛生所唯一一名工作人員,

既是醫生,也是護士。

她是土生土長的吉釣島人,

從小就目睹了村民們種種生活不便,

就醫方面尤甚。

1986年,她從學校畢業後

毅然放棄了在城鎮工作的機會,

來到島上衛生所,

一待就是33年。

如今,

王錦萍對島上所有人的身體狀況

瞭然於心,

村民也十分信賴她。

村民不論患上傷風感冒,

還是頭疼腳痛,

只要一個電話,

王錦萍總會在第一時間趕到。

王錦萍靠著一個藥箱,

走遍了海島的每個角落,

她的藥箱就是海島“120”。

她說,作為醫生,

她理解患者的心情!

她有她不忘的初心,

這就是一個共產黨員的堅守。

對每位患者都非常耐心,

每當有患者詢問病情,

總是耐心解答,

有的村民不識字,

藥的用法問很多遍,

她也不厭其煩地回答。

“在我孩子要到城區上學的時候,

我也想過離開,

但我離開了,

島上的老人們看病就更難了。”

吉釣島上留守在家的,

主要是婦女、孩子和老人,

村民把健康都託付給了她。

當村裡的老人們

知道王錦萍可能離開海島後,

都來到衛生所,極力挽留。

王錦萍看到他們焦慮的神情,

隻身一人留了下來。

在你的身邊一定也有,

王錦萍這樣的“超人”

他們的身影,

出現在偏遠山村。

用自己的青春

換來鄉親們的健康。


"

這兩天

一首《我是醫生不是神》火了

雖然這群白大褂在歌裡唱著:

“我是個醫生不是神,

只是個普通人。”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但他們仍然值得你最大程度的尊重,

為什麼?

往下看,你就會明白了。

在福清、長樂、平潭交界處,

有一個0.74平方公里大小的島,

島上有一個吉釣村,

常住人口不過400人,

生活條件十分艱苦,

船是進出的唯一交通工具,

一旦遇到大風等惡劣天氣,

交通可持續中斷數天。

島上有一個衛生所,

由於環境惡劣、交通不便、

待遇又低,

一度沒人願意在此當醫生。

但因為一個人,

33年來,

這個衛生所24小時“營業”,

只要島上的村民來敲門,

醫生隨時給病人看病。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她叫王錦萍,

這個衛生所唯一一名工作人員,

既是醫生,也是護士。

她是土生土長的吉釣島人,

從小就目睹了村民們種種生活不便,

就醫方面尤甚。

1986年,她從學校畢業後

毅然放棄了在城鎮工作的機會,

來到島上衛生所,

一待就是33年。

如今,

王錦萍對島上所有人的身體狀況

瞭然於心,

村民也十分信賴她。

村民不論患上傷風感冒,

還是頭疼腳痛,

只要一個電話,

王錦萍總會在第一時間趕到。

王錦萍靠著一個藥箱,

走遍了海島的每個角落,

她的藥箱就是海島“120”。

她說,作為醫生,

她理解患者的心情!

她有她不忘的初心,

這就是一個共產黨員的堅守。

對每位患者都非常耐心,

每當有患者詢問病情,

總是耐心解答,

有的村民不識字,

藥的用法問很多遍,

她也不厭其煩地回答。

“在我孩子要到城區上學的時候,

我也想過離開,

但我離開了,

島上的老人們看病就更難了。”

吉釣島上留守在家的,

主要是婦女、孩子和老人,

村民把健康都託付給了她。

當村裡的老人們

知道王錦萍可能離開海島後,

都來到衛生所,極力挽留。

王錦萍看到他們焦慮的神情,

隻身一人留了下來。

在你的身邊一定也有,

王錦萍這樣的“超人”

他們的身影,

出現在偏遠山村。

用自己的青春

換來鄉親們的健康。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

這兩天

一首《我是醫生不是神》火了

雖然這群白大褂在歌裡唱著:

“我是個醫生不是神,

只是個普通人。”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但他們仍然值得你最大程度的尊重,

為什麼?

往下看,你就會明白了。

在福清、長樂、平潭交界處,

有一個0.74平方公里大小的島,

島上有一個吉釣村,

常住人口不過400人,

生活條件十分艱苦,

船是進出的唯一交通工具,

一旦遇到大風等惡劣天氣,

交通可持續中斷數天。

島上有一個衛生所,

由於環境惡劣、交通不便、

待遇又低,

一度沒人願意在此當醫生。

但因為一個人,

33年來,

這個衛生所24小時“營業”,

只要島上的村民來敲門,

醫生隨時給病人看病。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她叫王錦萍,

這個衛生所唯一一名工作人員,

既是醫生,也是護士。

她是土生土長的吉釣島人,

從小就目睹了村民們種種生活不便,

就醫方面尤甚。

1986年,她從學校畢業後

毅然放棄了在城鎮工作的機會,

來到島上衛生所,

一待就是33年。

如今,

王錦萍對島上所有人的身體狀況

瞭然於心,

村民也十分信賴她。

村民不論患上傷風感冒,

還是頭疼腳痛,

只要一個電話,

王錦萍總會在第一時間趕到。

王錦萍靠著一個藥箱,

走遍了海島的每個角落,

她的藥箱就是海島“120”。

她說,作為醫生,

她理解患者的心情!

她有她不忘的初心,

這就是一個共產黨員的堅守。

對每位患者都非常耐心,

每當有患者詢問病情,

總是耐心解答,

有的村民不識字,

藥的用法問很多遍,

她也不厭其煩地回答。

“在我孩子要到城區上學的時候,

我也想過離開,

但我離開了,

島上的老人們看病就更難了。”

吉釣島上留守在家的,

主要是婦女、孩子和老人,

村民把健康都託付給了她。

當村裡的老人們

知道王錦萍可能離開海島後,

都來到衛生所,極力挽留。

王錦萍看到他們焦慮的神情,

隻身一人留了下來。

在你的身邊一定也有,

王錦萍這樣的“超人”

他們的身影,

出現在偏遠山村。

用自己的青春

換來鄉親們的健康。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他就是湖西畲族鄉後溪村衛生所醫生陳偉琳,一位紮根鄉村醫療21年的80後,一位鄉親們隨叫隨到的“家庭醫生”,他已累計出診26000人次,堪稱他的“兩萬五千里長徵”。他已累計獻血94次,其中機採血小板85次,獻血總量達118000毫升。2018年5月,陳偉琳被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榮譽稱號。


當患者為難,

他們總能第一時間響應,

為群眾提供幫助。

哪裡有病人,

他們就堅守在哪裡。


"

這兩天

一首《我是醫生不是神》火了

雖然這群白大褂在歌裡唱著:

“我是個醫生不是神,

只是個普通人。”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但他們仍然值得你最大程度的尊重,

為什麼?

往下看,你就會明白了。

在福清、長樂、平潭交界處,

有一個0.74平方公里大小的島,

島上有一個吉釣村,

常住人口不過400人,

生活條件十分艱苦,

船是進出的唯一交通工具,

一旦遇到大風等惡劣天氣,

交通可持續中斷數天。

島上有一個衛生所,

由於環境惡劣、交通不便、

待遇又低,

一度沒人願意在此當醫生。

但因為一個人,

33年來,

這個衛生所24小時“營業”,

只要島上的村民來敲門,

醫生隨時給病人看病。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她叫王錦萍,

這個衛生所唯一一名工作人員,

既是醫生,也是護士。

她是土生土長的吉釣島人,

從小就目睹了村民們種種生活不便,

就醫方面尤甚。

1986年,她從學校畢業後

毅然放棄了在城鎮工作的機會,

來到島上衛生所,

一待就是33年。

如今,

王錦萍對島上所有人的身體狀況

瞭然於心,

村民也十分信賴她。

村民不論患上傷風感冒,

還是頭疼腳痛,

只要一個電話,

王錦萍總會在第一時間趕到。

王錦萍靠著一個藥箱,

走遍了海島的每個角落,

她的藥箱就是海島“120”。

她說,作為醫生,

她理解患者的心情!

她有她不忘的初心,

這就是一個共產黨員的堅守。

對每位患者都非常耐心,

每當有患者詢問病情,

總是耐心解答,

有的村民不識字,

藥的用法問很多遍,

她也不厭其煩地回答。

“在我孩子要到城區上學的時候,

我也想過離開,

但我離開了,

島上的老人們看病就更難了。”

吉釣島上留守在家的,

主要是婦女、孩子和老人,

村民把健康都託付給了她。

當村裡的老人們

知道王錦萍可能離開海島後,

都來到衛生所,極力挽留。

王錦萍看到他們焦慮的神情,

隻身一人留了下來。

在你的身邊一定也有,

王錦萍這樣的“超人”

他們的身影,

出現在偏遠山村。

用自己的青春

換來鄉親們的健康。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他就是湖西畲族鄉後溪村衛生所醫生陳偉琳,一位紮根鄉村醫療21年的80後,一位鄉親們隨叫隨到的“家庭醫生”,他已累計出診26000人次,堪稱他的“兩萬五千里長徵”。他已累計獻血94次,其中機採血小板85次,獻血總量達118000毫升。2018年5月,陳偉琳被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榮譽稱號。


當患者為難,

他們總能第一時間響應,

為群眾提供幫助。

哪裡有病人,

他們就堅守在哪裡。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

這兩天

一首《我是醫生不是神》火了

雖然這群白大褂在歌裡唱著:

“我是個醫生不是神,

只是個普通人。”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但他們仍然值得你最大程度的尊重,

為什麼?

往下看,你就會明白了。

在福清、長樂、平潭交界處,

有一個0.74平方公里大小的島,

島上有一個吉釣村,

常住人口不過400人,

生活條件十分艱苦,

船是進出的唯一交通工具,

一旦遇到大風等惡劣天氣,

交通可持續中斷數天。

島上有一個衛生所,

由於環境惡劣、交通不便、

待遇又低,

一度沒人願意在此當醫生。

但因為一個人,

33年來,

這個衛生所24小時“營業”,

只要島上的村民來敲門,

醫生隨時給病人看病。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她叫王錦萍,

這個衛生所唯一一名工作人員,

既是醫生,也是護士。

她是土生土長的吉釣島人,

從小就目睹了村民們種種生活不便,

就醫方面尤甚。

1986年,她從學校畢業後

毅然放棄了在城鎮工作的機會,

來到島上衛生所,

一待就是33年。

如今,

王錦萍對島上所有人的身體狀況

瞭然於心,

村民也十分信賴她。

村民不論患上傷風感冒,

還是頭疼腳痛,

只要一個電話,

王錦萍總會在第一時間趕到。

王錦萍靠著一個藥箱,

走遍了海島的每個角落,

她的藥箱就是海島“120”。

她說,作為醫生,

她理解患者的心情!

她有她不忘的初心,

這就是一個共產黨員的堅守。

對每位患者都非常耐心,

每當有患者詢問病情,

總是耐心解答,

有的村民不識字,

藥的用法問很多遍,

她也不厭其煩地回答。

“在我孩子要到城區上學的時候,

我也想過離開,

但我離開了,

島上的老人們看病就更難了。”

吉釣島上留守在家的,

主要是婦女、孩子和老人,

村民把健康都託付給了她。

當村裡的老人們

知道王錦萍可能離開海島後,

都來到衛生所,極力挽留。

王錦萍看到他們焦慮的神情,

隻身一人留了下來。

在你的身邊一定也有,

王錦萍這樣的“超人”

他們的身影,

出現在偏遠山村。

用自己的青春

換來鄉親們的健康。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他就是湖西畲族鄉後溪村衛生所醫生陳偉琳,一位紮根鄉村醫療21年的80後,一位鄉親們隨叫隨到的“家庭醫生”,他已累計出診26000人次,堪稱他的“兩萬五千里長徵”。他已累計獻血94次,其中機採血小板85次,獻血總量達118000毫升。2018年5月,陳偉琳被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榮譽稱號。


當患者為難,

他們總能第一時間響應,

為群眾提供幫助。

哪裡有病人,

他們就堅守在哪裡。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這是頭蒙在手術布中的陳珣醫生,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託舉姐”。她跪在床上托住脫垂的臍帶和胎兒脫出的雙腳,保持著這個姿勢直到胎兒娩出,一跪就是20多分鐘!一位是手術衣都沒來得及繫好的李婷醫生,半夜從急診趕到手術室參與搶救。因為來不及過床,李醫生只能在這張病房床上,以單膝跪著的姿勢做手術。


他們把國家和人民的需要,

作為終身追求。

看淡名譽,

把救治病人作為自己的天職。

"

這兩天

一首《我是醫生不是神》火了

雖然這群白大褂在歌裡唱著:

“我是個醫生不是神,

只是個普通人。”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但他們仍然值得你最大程度的尊重,

為什麼?

往下看,你就會明白了。

在福清、長樂、平潭交界處,

有一個0.74平方公里大小的島,

島上有一個吉釣村,

常住人口不過400人,

生活條件十分艱苦,

船是進出的唯一交通工具,

一旦遇到大風等惡劣天氣,

交通可持續中斷數天。

島上有一個衛生所,

由於環境惡劣、交通不便、

待遇又低,

一度沒人願意在此當醫生。

但因為一個人,

33年來,

這個衛生所24小時“營業”,

只要島上的村民來敲門,

醫生隨時給病人看病。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她叫王錦萍,

這個衛生所唯一一名工作人員,

既是醫生,也是護士。

她是土生土長的吉釣島人,

從小就目睹了村民們種種生活不便,

就醫方面尤甚。

1986年,她從學校畢業後

毅然放棄了在城鎮工作的機會,

來到島上衛生所,

一待就是33年。

如今,

王錦萍對島上所有人的身體狀況

瞭然於心,

村民也十分信賴她。

村民不論患上傷風感冒,

還是頭疼腳痛,

只要一個電話,

王錦萍總會在第一時間趕到。

王錦萍靠著一個藥箱,

走遍了海島的每個角落,

她的藥箱就是海島“120”。

她說,作為醫生,

她理解患者的心情!

她有她不忘的初心,

這就是一個共產黨員的堅守。

對每位患者都非常耐心,

每當有患者詢問病情,

總是耐心解答,

有的村民不識字,

藥的用法問很多遍,

她也不厭其煩地回答。

“在我孩子要到城區上學的時候,

我也想過離開,

但我離開了,

島上的老人們看病就更難了。”

吉釣島上留守在家的,

主要是婦女、孩子和老人,

村民把健康都託付給了她。

當村裡的老人們

知道王錦萍可能離開海島後,

都來到衛生所,極力挽留。

王錦萍看到他們焦慮的神情,

隻身一人留了下來。

在你的身邊一定也有,

王錦萍這樣的“超人”

他們的身影,

出現在偏遠山村。

用自己的青春

換來鄉親們的健康。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他就是湖西畲族鄉後溪村衛生所醫生陳偉琳,一位紮根鄉村醫療21年的80後,一位鄉親們隨叫隨到的“家庭醫生”,他已累計出診26000人次,堪稱他的“兩萬五千里長徵”。他已累計獻血94次,其中機採血小板85次,獻血總量達118000毫升。2018年5月,陳偉琳被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榮譽稱號。


當患者為難,

他們總能第一時間響應,

為群眾提供幫助。

哪裡有病人,

他們就堅守在哪裡。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這是頭蒙在手術布中的陳珣醫生,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託舉姐”。她跪在床上托住脫垂的臍帶和胎兒脫出的雙腳,保持著這個姿勢直到胎兒娩出,一跪就是20多分鐘!一位是手術衣都沒來得及繫好的李婷醫生,半夜從急診趕到手術室參與搶救。因為來不及過床,李醫生只能在這張病房床上,以單膝跪著的姿勢做手術。


他們把國家和人民的需要,

作為終身追求。

看淡名譽,

把救治病人作為自己的天職。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

這兩天

一首《我是醫生不是神》火了

雖然這群白大褂在歌裡唱著:

“我是個醫生不是神,

只是個普通人。”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但他們仍然值得你最大程度的尊重,

為什麼?

往下看,你就會明白了。

在福清、長樂、平潭交界處,

有一個0.74平方公里大小的島,

島上有一個吉釣村,

常住人口不過400人,

生活條件十分艱苦,

船是進出的唯一交通工具,

一旦遇到大風等惡劣天氣,

交通可持續中斷數天。

島上有一個衛生所,

由於環境惡劣、交通不便、

待遇又低,

一度沒人願意在此當醫生。

但因為一個人,

33年來,

這個衛生所24小時“營業”,

只要島上的村民來敲門,

醫生隨時給病人看病。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她叫王錦萍,

這個衛生所唯一一名工作人員,

既是醫生,也是護士。

她是土生土長的吉釣島人,

從小就目睹了村民們種種生活不便,

就醫方面尤甚。

1986年,她從學校畢業後

毅然放棄了在城鎮工作的機會,

來到島上衛生所,

一待就是33年。

如今,

王錦萍對島上所有人的身體狀況

瞭然於心,

村民也十分信賴她。

村民不論患上傷風感冒,

還是頭疼腳痛,

只要一個電話,

王錦萍總會在第一時間趕到。

王錦萍靠著一個藥箱,

走遍了海島的每個角落,

她的藥箱就是海島“120”。

她說,作為醫生,

她理解患者的心情!

她有她不忘的初心,

這就是一個共產黨員的堅守。

對每位患者都非常耐心,

每當有患者詢問病情,

總是耐心解答,

有的村民不識字,

藥的用法問很多遍,

她也不厭其煩地回答。

“在我孩子要到城區上學的時候,

我也想過離開,

但我離開了,

島上的老人們看病就更難了。”

吉釣島上留守在家的,

主要是婦女、孩子和老人,

村民把健康都託付給了她。

當村裡的老人們

知道王錦萍可能離開海島後,

都來到衛生所,極力挽留。

王錦萍看到他們焦慮的神情,

隻身一人留了下來。

在你的身邊一定也有,

王錦萍這樣的“超人”

他們的身影,

出現在偏遠山村。

用自己的青春

換來鄉親們的健康。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他就是湖西畲族鄉後溪村衛生所醫生陳偉琳,一位紮根鄉村醫療21年的80後,一位鄉親們隨叫隨到的“家庭醫生”,他已累計出診26000人次,堪稱他的“兩萬五千里長徵”。他已累計獻血94次,其中機採血小板85次,獻血總量達118000毫升。2018年5月,陳偉琳被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榮譽稱號。


當患者為難,

他們總能第一時間響應,

為群眾提供幫助。

哪裡有病人,

他們就堅守在哪裡。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這是頭蒙在手術布中的陳珣醫生,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託舉姐”。她跪在床上托住脫垂的臍帶和胎兒脫出的雙腳,保持著這個姿勢直到胎兒娩出,一跪就是20多分鐘!一位是手術衣都沒來得及繫好的李婷醫生,半夜從急診趕到手術室參與搶救。因為來不及過床,李醫生只能在這張病房床上,以單膝跪著的姿勢做手術。


他們把國家和人民的需要,

作為終身追求。

看淡名譽,

把救治病人作為自己的天職。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今年1月14日,老黨員97歲吳孟超院士宣佈退休。“從醫70多年,我培養研究生260多名,主刀和參與救治了近1.6萬個肝膽疾病病人,履行了一個老師和醫生的職責。”這位被業界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的醫生,是中國肝膽外科關鍵理論和技術體系的創建者。吳孟超依然堅守在肝臟外科一線。他說:“雖然退休了,但只要組織需要,只要病人需要,我隨時可以進入戰位,投入戰鬥!”

生前,

她在醫學崗位上治病救人,

離世,

她將自己捐出來,

為醫學教育盡最後一份力。

"

這兩天

一首《我是醫生不是神》火了

雖然這群白大褂在歌裡唱著:

“我是個醫生不是神,

只是個普通人。”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但他們仍然值得你最大程度的尊重,

為什麼?

往下看,你就會明白了。

在福清、長樂、平潭交界處,

有一個0.74平方公里大小的島,

島上有一個吉釣村,

常住人口不過400人,

生活條件十分艱苦,

船是進出的唯一交通工具,

一旦遇到大風等惡劣天氣,

交通可持續中斷數天。

島上有一個衛生所,

由於環境惡劣、交通不便、

待遇又低,

一度沒人願意在此當醫生。

但因為一個人,

33年來,

這個衛生所24小時“營業”,

只要島上的村民來敲門,

醫生隨時給病人看病。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她叫王錦萍,

這個衛生所唯一一名工作人員,

既是醫生,也是護士。

她是土生土長的吉釣島人,

從小就目睹了村民們種種生活不便,

就醫方面尤甚。

1986年,她從學校畢業後

毅然放棄了在城鎮工作的機會,

來到島上衛生所,

一待就是33年。

如今,

王錦萍對島上所有人的身體狀況

瞭然於心,

村民也十分信賴她。

村民不論患上傷風感冒,

還是頭疼腳痛,

只要一個電話,

王錦萍總會在第一時間趕到。

王錦萍靠著一個藥箱,

走遍了海島的每個角落,

她的藥箱就是海島“120”。

她說,作為醫生,

她理解患者的心情!

她有她不忘的初心,

這就是一個共產黨員的堅守。

對每位患者都非常耐心,

每當有患者詢問病情,

總是耐心解答,

有的村民不識字,

藥的用法問很多遍,

她也不厭其煩地回答。

“在我孩子要到城區上學的時候,

我也想過離開,

但我離開了,

島上的老人們看病就更難了。”

吉釣島上留守在家的,

主要是婦女、孩子和老人,

村民把健康都託付給了她。

當村裡的老人們

知道王錦萍可能離開海島後,

都來到衛生所,極力挽留。

王錦萍看到他們焦慮的神情,

隻身一人留了下來。

在你的身邊一定也有,

王錦萍這樣的“超人”

他們的身影,

出現在偏遠山村。

用自己的青春

換來鄉親們的健康。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他就是湖西畲族鄉後溪村衛生所醫生陳偉琳,一位紮根鄉村醫療21年的80後,一位鄉親們隨叫隨到的“家庭醫生”,他已累計出診26000人次,堪稱他的“兩萬五千里長徵”。他已累計獻血94次,其中機採血小板85次,獻血總量達118000毫升。2018年5月,陳偉琳被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榮譽稱號。


當患者為難,

他們總能第一時間響應,

為群眾提供幫助。

哪裡有病人,

他們就堅守在哪裡。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這是頭蒙在手術布中的陳珣醫生,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託舉姐”。她跪在床上托住脫垂的臍帶和胎兒脫出的雙腳,保持著這個姿勢直到胎兒娩出,一跪就是20多分鐘!一位是手術衣都沒來得及繫好的李婷醫生,半夜從急診趕到手術室參與搶救。因為來不及過床,李醫生只能在這張病房床上,以單膝跪著的姿勢做手術。


他們把國家和人民的需要,

作為終身追求。

看淡名譽,

把救治病人作為自己的天職。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今年1月14日,老黨員97歲吳孟超院士宣佈退休。“從醫70多年,我培養研究生260多名,主刀和參與救治了近1.6萬個肝膽疾病病人,履行了一個老師和醫生的職責。”這位被業界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的醫生,是中國肝膽外科關鍵理論和技術體系的創建者。吳孟超依然堅守在肝臟外科一線。他說:“雖然退休了,但只要組織需要,只要病人需要,我隨時可以進入戰位,投入戰鬥!”

生前,

她在醫學崗位上治病救人,

離世,

她將自己捐出來,

為醫學教育盡最後一份力。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

這兩天

一首《我是醫生不是神》火了

雖然這群白大褂在歌裡唱著:

“我是個醫生不是神,

只是個普通人。”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但他們仍然值得你最大程度的尊重,

為什麼?

往下看,你就會明白了。

在福清、長樂、平潭交界處,

有一個0.74平方公里大小的島,

島上有一個吉釣村,

常住人口不過400人,

生活條件十分艱苦,

船是進出的唯一交通工具,

一旦遇到大風等惡劣天氣,

交通可持續中斷數天。

島上有一個衛生所,

由於環境惡劣、交通不便、

待遇又低,

一度沒人願意在此當醫生。

但因為一個人,

33年來,

這個衛生所24小時“營業”,

只要島上的村民來敲門,

醫生隨時給病人看病。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她叫王錦萍,

這個衛生所唯一一名工作人員,

既是醫生,也是護士。

她是土生土長的吉釣島人,

從小就目睹了村民們種種生活不便,

就醫方面尤甚。

1986年,她從學校畢業後

毅然放棄了在城鎮工作的機會,

來到島上衛生所,

一待就是33年。

如今,

王錦萍對島上所有人的身體狀況

瞭然於心,

村民也十分信賴她。

村民不論患上傷風感冒,

還是頭疼腳痛,

只要一個電話,

王錦萍總會在第一時間趕到。

王錦萍靠著一個藥箱,

走遍了海島的每個角落,

她的藥箱就是海島“120”。

她說,作為醫生,

她理解患者的心情!

她有她不忘的初心,

這就是一個共產黨員的堅守。

對每位患者都非常耐心,

每當有患者詢問病情,

總是耐心解答,

有的村民不識字,

藥的用法問很多遍,

她也不厭其煩地回答。

“在我孩子要到城區上學的時候,

我也想過離開,

但我離開了,

島上的老人們看病就更難了。”

吉釣島上留守在家的,

主要是婦女、孩子和老人,

村民把健康都託付給了她。

當村裡的老人們

知道王錦萍可能離開海島後,

都來到衛生所,極力挽留。

王錦萍看到他們焦慮的神情,

隻身一人留了下來。

在你的身邊一定也有,

王錦萍這樣的“超人”

他們的身影,

出現在偏遠山村。

用自己的青春

換來鄉親們的健康。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他就是湖西畲族鄉後溪村衛生所醫生陳偉琳,一位紮根鄉村醫療21年的80後,一位鄉親們隨叫隨到的“家庭醫生”,他已累計出診26000人次,堪稱他的“兩萬五千里長徵”。他已累計獻血94次,其中機採血小板85次,獻血總量達118000毫升。2018年5月,陳偉琳被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榮譽稱號。


當患者為難,

他們總能第一時間響應,

為群眾提供幫助。

哪裡有病人,

他們就堅守在哪裡。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這是頭蒙在手術布中的陳珣醫生,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託舉姐”。她跪在床上托住脫垂的臍帶和胎兒脫出的雙腳,保持著這個姿勢直到胎兒娩出,一跪就是20多分鐘!一位是手術衣都沒來得及繫好的李婷醫生,半夜從急診趕到手術室參與搶救。因為來不及過床,李醫生只能在這張病房床上,以單膝跪著的姿勢做手術。


他們把國家和人民的需要,

作為終身追求。

看淡名譽,

把救治病人作為自己的天職。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今年1月14日,老黨員97歲吳孟超院士宣佈退休。“從醫70多年,我培養研究生260多名,主刀和參與救治了近1.6萬個肝膽疾病病人,履行了一個老師和醫生的職責。”這位被業界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的醫生,是中國肝膽外科關鍵理論和技術體系的創建者。吳孟超依然堅守在肝臟外科一線。他說:“雖然退休了,但只要組織需要,只要病人需要,我隨時可以進入戰位,投入戰鬥!”

生前,

她在醫學崗位上治病救人,

離世,

她將自己捐出來,

為醫學教育盡最後一份力。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24年前,陳怡君從臺灣來到福州,與醫學結緣,救死扶傷。一場特殊的緣分之後,便留在福州結婚、生子、從醫。24年後,她患癌離世,她以遺體捐贈的方式回到母校,做一名“無語良師”,為醫學發展儘自己最後一份力。

即便脫下白大褂,

他們依然不會忘記職責,

只要周圍有人發生意外,

他們就會自動開啟工作模式,

第一時間衝上前。

"

這兩天

一首《我是醫生不是神》火了

雖然這群白大褂在歌裡唱著:

“我是個醫生不是神,

只是個普通人。”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但他們仍然值得你最大程度的尊重,

為什麼?

往下看,你就會明白了。

在福清、長樂、平潭交界處,

有一個0.74平方公里大小的島,

島上有一個吉釣村,

常住人口不過400人,

生活條件十分艱苦,

船是進出的唯一交通工具,

一旦遇到大風等惡劣天氣,

交通可持續中斷數天。

島上有一個衛生所,

由於環境惡劣、交通不便、

待遇又低,

一度沒人願意在此當醫生。

但因為一個人,

33年來,

這個衛生所24小時“營業”,

只要島上的村民來敲門,

醫生隨時給病人看病。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她叫王錦萍,

這個衛生所唯一一名工作人員,

既是醫生,也是護士。

她是土生土長的吉釣島人,

從小就目睹了村民們種種生活不便,

就醫方面尤甚。

1986年,她從學校畢業後

毅然放棄了在城鎮工作的機會,

來到島上衛生所,

一待就是33年。

如今,

王錦萍對島上所有人的身體狀況

瞭然於心,

村民也十分信賴她。

村民不論患上傷風感冒,

還是頭疼腳痛,

只要一個電話,

王錦萍總會在第一時間趕到。

王錦萍靠著一個藥箱,

走遍了海島的每個角落,

她的藥箱就是海島“120”。

她說,作為醫生,

她理解患者的心情!

她有她不忘的初心,

這就是一個共產黨員的堅守。

對每位患者都非常耐心,

每當有患者詢問病情,

總是耐心解答,

有的村民不識字,

藥的用法問很多遍,

她也不厭其煩地回答。

“在我孩子要到城區上學的時候,

我也想過離開,

但我離開了,

島上的老人們看病就更難了。”

吉釣島上留守在家的,

主要是婦女、孩子和老人,

村民把健康都託付給了她。

當村裡的老人們

知道王錦萍可能離開海島後,

都來到衛生所,極力挽留。

王錦萍看到他們焦慮的神情,

隻身一人留了下來。

在你的身邊一定也有,

王錦萍這樣的“超人”

他們的身影,

出現在偏遠山村。

用自己的青春

換來鄉親們的健康。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他就是湖西畲族鄉後溪村衛生所醫生陳偉琳,一位紮根鄉村醫療21年的80後,一位鄉親們隨叫隨到的“家庭醫生”,他已累計出診26000人次,堪稱他的“兩萬五千里長徵”。他已累計獻血94次,其中機採血小板85次,獻血總量達118000毫升。2018年5月,陳偉琳被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榮譽稱號。


當患者為難,

他們總能第一時間響應,

為群眾提供幫助。

哪裡有病人,

他們就堅守在哪裡。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這是頭蒙在手術布中的陳珣醫生,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託舉姐”。她跪在床上托住脫垂的臍帶和胎兒脫出的雙腳,保持著這個姿勢直到胎兒娩出,一跪就是20多分鐘!一位是手術衣都沒來得及繫好的李婷醫生,半夜從急診趕到手術室參與搶救。因為來不及過床,李醫生只能在這張病房床上,以單膝跪著的姿勢做手術。


他們把國家和人民的需要,

作為終身追求。

看淡名譽,

把救治病人作為自己的天職。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今年1月14日,老黨員97歲吳孟超院士宣佈退休。“從醫70多年,我培養研究生260多名,主刀和參與救治了近1.6萬個肝膽疾病病人,履行了一個老師和醫生的職責。”這位被業界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的醫生,是中國肝膽外科關鍵理論和技術體系的創建者。吳孟超依然堅守在肝臟外科一線。他說:“雖然退休了,但只要組織需要,只要病人需要,我隨時可以進入戰位,投入戰鬥!”

生前,

她在醫學崗位上治病救人,

離世,

她將自己捐出來,

為醫學教育盡最後一份力。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24年前,陳怡君從臺灣來到福州,與醫學結緣,救死扶傷。一場特殊的緣分之後,便留在福州結婚、生子、從醫。24年後,她患癌離世,她以遺體捐贈的方式回到母校,做一名“無語良師”,為醫學發展儘自己最後一份力。

即便脫下白大褂,

他們依然不會忘記職責,

只要周圍有人發生意外,

他們就會自動開啟工作模式,

第一時間衝上前。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

這兩天

一首《我是醫生不是神》火了

雖然這群白大褂在歌裡唱著:

“我是個醫生不是神,

只是個普通人。”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但他們仍然值得你最大程度的尊重,

為什麼?

往下看,你就會明白了。

在福清、長樂、平潭交界處,

有一個0.74平方公里大小的島,

島上有一個吉釣村,

常住人口不過400人,

生活條件十分艱苦,

船是進出的唯一交通工具,

一旦遇到大風等惡劣天氣,

交通可持續中斷數天。

島上有一個衛生所,

由於環境惡劣、交通不便、

待遇又低,

一度沒人願意在此當醫生。

但因為一個人,

33年來,

這個衛生所24小時“營業”,

只要島上的村民來敲門,

醫生隨時給病人看病。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她叫王錦萍,

這個衛生所唯一一名工作人員,

既是醫生,也是護士。

她是土生土長的吉釣島人,

從小就目睹了村民們種種生活不便,

就醫方面尤甚。

1986年,她從學校畢業後

毅然放棄了在城鎮工作的機會,

來到島上衛生所,

一待就是33年。

如今,

王錦萍對島上所有人的身體狀況

瞭然於心,

村民也十分信賴她。

村民不論患上傷風感冒,

還是頭疼腳痛,

只要一個電話,

王錦萍總會在第一時間趕到。

王錦萍靠著一個藥箱,

走遍了海島的每個角落,

她的藥箱就是海島“120”。

她說,作為醫生,

她理解患者的心情!

她有她不忘的初心,

這就是一個共產黨員的堅守。

對每位患者都非常耐心,

每當有患者詢問病情,

總是耐心解答,

有的村民不識字,

藥的用法問很多遍,

她也不厭其煩地回答。

“在我孩子要到城區上學的時候,

我也想過離開,

但我離開了,

島上的老人們看病就更難了。”

吉釣島上留守在家的,

主要是婦女、孩子和老人,

村民把健康都託付給了她。

當村裡的老人們

知道王錦萍可能離開海島後,

都來到衛生所,極力挽留。

王錦萍看到他們焦慮的神情,

隻身一人留了下來。

在你的身邊一定也有,

王錦萍這樣的“超人”

他們的身影,

出現在偏遠山村。

用自己的青春

換來鄉親們的健康。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他就是湖西畲族鄉後溪村衛生所醫生陳偉琳,一位紮根鄉村醫療21年的80後,一位鄉親們隨叫隨到的“家庭醫生”,他已累計出診26000人次,堪稱他的“兩萬五千里長徵”。他已累計獻血94次,其中機採血小板85次,獻血總量達118000毫升。2018年5月,陳偉琳被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榮譽稱號。


當患者為難,

他們總能第一時間響應,

為群眾提供幫助。

哪裡有病人,

他們就堅守在哪裡。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這是頭蒙在手術布中的陳珣醫生,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託舉姐”。她跪在床上托住脫垂的臍帶和胎兒脫出的雙腳,保持著這個姿勢直到胎兒娩出,一跪就是20多分鐘!一位是手術衣都沒來得及繫好的李婷醫生,半夜從急診趕到手術室參與搶救。因為來不及過床,李醫生只能在這張病房床上,以單膝跪著的姿勢做手術。


他們把國家和人民的需要,

作為終身追求。

看淡名譽,

把救治病人作為自己的天職。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今年1月14日,老黨員97歲吳孟超院士宣佈退休。“從醫70多年,我培養研究生260多名,主刀和參與救治了近1.6萬個肝膽疾病病人,履行了一個老師和醫生的職責。”這位被業界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的醫生,是中國肝膽外科關鍵理論和技術體系的創建者。吳孟超依然堅守在肝臟外科一線。他說:“雖然退休了,但只要組織需要,只要病人需要,我隨時可以進入戰位,投入戰鬥!”

生前,

她在醫學崗位上治病救人,

離世,

她將自己捐出來,

為醫學教育盡最後一份力。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24年前,陳怡君從臺灣來到福州,與醫學結緣,救死扶傷。一場特殊的緣分之後,便留在福州結婚、生子、從醫。24年後,她患癌離世,她以遺體捐贈的方式回到母校,做一名“無語良師”,為醫學發展儘自己最後一份力。

即便脫下白大褂,

他們依然不會忘記職責,

只要周圍有人發生意外,

他們就會自動開啟工作模式,

第一時間衝上前。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去年三月,福建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隊中期輪換的26名專業技術人才在成都轉機,準備飛往西藏昌都市開展援建工作。不料,遇到一個乘客突然癲癇,飛機只好半途折返成都。返回途中,幸好福建援藏隊有8位醫護人員,經他們迅速搶救,患病乘客才脫離危險,安全抵達成都。隊員們只得等待次日再次起飛,但他們都覺得,能挽救患者生命,即使航班延誤也值得。

他們是超人也是凡人,

他們也有體力不支的時候,

一臺大手術結束,

他們哪裡都能睡著,

一天結束,

累到連話也不想多說。

"

這兩天

一首《我是醫生不是神》火了

雖然這群白大褂在歌裡唱著:

“我是個醫生不是神,

只是個普通人。”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但他們仍然值得你最大程度的尊重,

為什麼?

往下看,你就會明白了。

在福清、長樂、平潭交界處,

有一個0.74平方公里大小的島,

島上有一個吉釣村,

常住人口不過400人,

生活條件十分艱苦,

船是進出的唯一交通工具,

一旦遇到大風等惡劣天氣,

交通可持續中斷數天。

島上有一個衛生所,

由於環境惡劣、交通不便、

待遇又低,

一度沒人願意在此當醫生。

但因為一個人,

33年來,

這個衛生所24小時“營業”,

只要島上的村民來敲門,

醫生隨時給病人看病。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她叫王錦萍,

這個衛生所唯一一名工作人員,

既是醫生,也是護士。

她是土生土長的吉釣島人,

從小就目睹了村民們種種生活不便,

就醫方面尤甚。

1986年,她從學校畢業後

毅然放棄了在城鎮工作的機會,

來到島上衛生所,

一待就是33年。

如今,

王錦萍對島上所有人的身體狀況

瞭然於心,

村民也十分信賴她。

村民不論患上傷風感冒,

還是頭疼腳痛,

只要一個電話,

王錦萍總會在第一時間趕到。

王錦萍靠著一個藥箱,

走遍了海島的每個角落,

她的藥箱就是海島“120”。

她說,作為醫生,

她理解患者的心情!

她有她不忘的初心,

這就是一個共產黨員的堅守。

對每位患者都非常耐心,

每當有患者詢問病情,

總是耐心解答,

有的村民不識字,

藥的用法問很多遍,

她也不厭其煩地回答。

“在我孩子要到城區上學的時候,

我也想過離開,

但我離開了,

島上的老人們看病就更難了。”

吉釣島上留守在家的,

主要是婦女、孩子和老人,

村民把健康都託付給了她。

當村裡的老人們

知道王錦萍可能離開海島後,

都來到衛生所,極力挽留。

王錦萍看到他們焦慮的神情,

隻身一人留了下來。

在你的身邊一定也有,

王錦萍這樣的“超人”

他們的身影,

出現在偏遠山村。

用自己的青春

換來鄉親們的健康。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他就是湖西畲族鄉後溪村衛生所醫生陳偉琳,一位紮根鄉村醫療21年的80後,一位鄉親們隨叫隨到的“家庭醫生”,他已累計出診26000人次,堪稱他的“兩萬五千里長徵”。他已累計獻血94次,其中機採血小板85次,獻血總量達118000毫升。2018年5月,陳偉琳被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榮譽稱號。


當患者為難,

他們總能第一時間響應,

為群眾提供幫助。

哪裡有病人,

他們就堅守在哪裡。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這是頭蒙在手術布中的陳珣醫生,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託舉姐”。她跪在床上托住脫垂的臍帶和胎兒脫出的雙腳,保持著這個姿勢直到胎兒娩出,一跪就是20多分鐘!一位是手術衣都沒來得及繫好的李婷醫生,半夜從急診趕到手術室參與搶救。因為來不及過床,李醫生只能在這張病房床上,以單膝跪著的姿勢做手術。


他們把國家和人民的需要,

作為終身追求。

看淡名譽,

把救治病人作為自己的天職。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今年1月14日,老黨員97歲吳孟超院士宣佈退休。“從醫70多年,我培養研究生260多名,主刀和參與救治了近1.6萬個肝膽疾病病人,履行了一個老師和醫生的職責。”這位被業界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的醫生,是中國肝膽外科關鍵理論和技術體系的創建者。吳孟超依然堅守在肝臟外科一線。他說:“雖然退休了,但只要組織需要,只要病人需要,我隨時可以進入戰位,投入戰鬥!”

生前,

她在醫學崗位上治病救人,

離世,

她將自己捐出來,

為醫學教育盡最後一份力。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24年前,陳怡君從臺灣來到福州,與醫學結緣,救死扶傷。一場特殊的緣分之後,便留在福州結婚、生子、從醫。24年後,她患癌離世,她以遺體捐贈的方式回到母校,做一名“無語良師”,為醫學發展儘自己最後一份力。

即便脫下白大褂,

他們依然不會忘記職責,

只要周圍有人發生意外,

他們就會自動開啟工作模式,

第一時間衝上前。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去年三月,福建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隊中期輪換的26名專業技術人才在成都轉機,準備飛往西藏昌都市開展援建工作。不料,遇到一個乘客突然癲癇,飛機只好半途折返成都。返回途中,幸好福建援藏隊有8位醫護人員,經他們迅速搶救,患病乘客才脫離危險,安全抵達成都。隊員們只得等待次日再次起飛,但他們都覺得,能挽救患者生命,即使航班延誤也值得。

他們是超人也是凡人,

他們也有體力不支的時候,

一臺大手術結束,

他們哪裡都能睡著,

一天結束,

累到連話也不想多說。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

這兩天

一首《我是醫生不是神》火了

雖然這群白大褂在歌裡唱著:

“我是個醫生不是神,

只是個普通人。”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但他們仍然值得你最大程度的尊重,

為什麼?

往下看,你就會明白了。

在福清、長樂、平潭交界處,

有一個0.74平方公里大小的島,

島上有一個吉釣村,

常住人口不過400人,

生活條件十分艱苦,

船是進出的唯一交通工具,

一旦遇到大風等惡劣天氣,

交通可持續中斷數天。

島上有一個衛生所,

由於環境惡劣、交通不便、

待遇又低,

一度沒人願意在此當醫生。

但因為一個人,

33年來,

這個衛生所24小時“營業”,

只要島上的村民來敲門,

醫生隨時給病人看病。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她叫王錦萍,

這個衛生所唯一一名工作人員,

既是醫生,也是護士。

她是土生土長的吉釣島人,

從小就目睹了村民們種種生活不便,

就醫方面尤甚。

1986年,她從學校畢業後

毅然放棄了在城鎮工作的機會,

來到島上衛生所,

一待就是33年。

如今,

王錦萍對島上所有人的身體狀況

瞭然於心,

村民也十分信賴她。

村民不論患上傷風感冒,

還是頭疼腳痛,

只要一個電話,

王錦萍總會在第一時間趕到。

王錦萍靠著一個藥箱,

走遍了海島的每個角落,

她的藥箱就是海島“120”。

她說,作為醫生,

她理解患者的心情!

她有她不忘的初心,

這就是一個共產黨員的堅守。

對每位患者都非常耐心,

每當有患者詢問病情,

總是耐心解答,

有的村民不識字,

藥的用法問很多遍,

她也不厭其煩地回答。

“在我孩子要到城區上學的時候,

我也想過離開,

但我離開了,

島上的老人們看病就更難了。”

吉釣島上留守在家的,

主要是婦女、孩子和老人,

村民把健康都託付給了她。

當村裡的老人們

知道王錦萍可能離開海島後,

都來到衛生所,極力挽留。

王錦萍看到他們焦慮的神情,

隻身一人留了下來。

在你的身邊一定也有,

王錦萍這樣的“超人”

他們的身影,

出現在偏遠山村。

用自己的青春

換來鄉親們的健康。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他就是湖西畲族鄉後溪村衛生所醫生陳偉琳,一位紮根鄉村醫療21年的80後,一位鄉親們隨叫隨到的“家庭醫生”,他已累計出診26000人次,堪稱他的“兩萬五千里長徵”。他已累計獻血94次,其中機採血小板85次,獻血總量達118000毫升。2018年5月,陳偉琳被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榮譽稱號。


當患者為難,

他們總能第一時間響應,

為群眾提供幫助。

哪裡有病人,

他們就堅守在哪裡。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這是頭蒙在手術布中的陳珣醫生,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託舉姐”。她跪在床上托住脫垂的臍帶和胎兒脫出的雙腳,保持著這個姿勢直到胎兒娩出,一跪就是20多分鐘!一位是手術衣都沒來得及繫好的李婷醫生,半夜從急診趕到手術室參與搶救。因為來不及過床,李醫生只能在這張病房床上,以單膝跪著的姿勢做手術。


他們把國家和人民的需要,

作為終身追求。

看淡名譽,

把救治病人作為自己的天職。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今年1月14日,老黨員97歲吳孟超院士宣佈退休。“從醫70多年,我培養研究生260多名,主刀和參與救治了近1.6萬個肝膽疾病病人,履行了一個老師和醫生的職責。”這位被業界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的醫生,是中國肝膽外科關鍵理論和技術體系的創建者。吳孟超依然堅守在肝臟外科一線。他說:“雖然退休了,但只要組織需要,只要病人需要,我隨時可以進入戰位,投入戰鬥!”

生前,

她在醫學崗位上治病救人,

離世,

她將自己捐出來,

為醫學教育盡最後一份力。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24年前,陳怡君從臺灣來到福州,與醫學結緣,救死扶傷。一場特殊的緣分之後,便留在福州結婚、生子、從醫。24年後,她患癌離世,她以遺體捐贈的方式回到母校,做一名“無語良師”,為醫學發展儘自己最後一份力。

即便脫下白大褂,

他們依然不會忘記職責,

只要周圍有人發生意外,

他們就會自動開啟工作模式,

第一時間衝上前。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去年三月,福建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隊中期輪換的26名專業技術人才在成都轉機,準備飛往西藏昌都市開展援建工作。不料,遇到一個乘客突然癲癇,飛機只好半途折返成都。返回途中,幸好福建援藏隊有8位醫護人員,經他們迅速搶救,患病乘客才脫離危險,安全抵達成都。隊員們只得等待次日再次起飛,但他們都覺得,能挽救患者生命,即使航班延誤也值得。

他們是超人也是凡人,

他們也有體力不支的時候,

一臺大手術結束,

他們哪裡都能睡著,

一天結束,

累到連話也不想多說。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他叫林春華,是莆田市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一名90後醫生。原來,林春華當天連續參加了4個多小時的手術,中午替換班,他感覺很累就順勢在椅子上躺了一會,結果就睡著了。介入室當天從早上8點到晚上8點,一共進行了13臺手術,林春華參與了其中7臺。因為幾臺都是心臟介入手術,工序複雜,精神需要十分集中。並且手術中還必須穿著30斤重的鉛衣,負重壓力大,一個上午下來,十分疲勞。

這個群體,習近平關愛有加

8月19日,第二個“中國醫師節”。

一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對首個“中國醫師節”作出的重要指示言猶在耳。他對廣大醫務人員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的重要貢獻充分肯定,對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精神高度讚譽,激勵著廣大醫務人員為增進人民健康作出新貢獻、為健康中國建設譜寫新篇章,激勵著全社會關心愛護醫務人員、形成尊醫重衛的良好氛圍。


"

這兩天

一首《我是醫生不是神》火了

雖然這群白大褂在歌裡唱著:

“我是個醫生不是神,

只是個普通人。”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但他們仍然值得你最大程度的尊重,

為什麼?

往下看,你就會明白了。

在福清、長樂、平潭交界處,

有一個0.74平方公里大小的島,

島上有一個吉釣村,

常住人口不過400人,

生活條件十分艱苦,

船是進出的唯一交通工具,

一旦遇到大風等惡劣天氣,

交通可持續中斷數天。

島上有一個衛生所,

由於環境惡劣、交通不便、

待遇又低,

一度沒人願意在此當醫生。

但因為一個人,

33年來,

這個衛生所24小時“營業”,

只要島上的村民來敲門,

醫生隨時給病人看病。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她叫王錦萍,

這個衛生所唯一一名工作人員,

既是醫生,也是護士。

她是土生土長的吉釣島人,

從小就目睹了村民們種種生活不便,

就醫方面尤甚。

1986年,她從學校畢業後

毅然放棄了在城鎮工作的機會,

來到島上衛生所,

一待就是33年。

如今,

王錦萍對島上所有人的身體狀況

瞭然於心,

村民也十分信賴她。

村民不論患上傷風感冒,

還是頭疼腳痛,

只要一個電話,

王錦萍總會在第一時間趕到。

王錦萍靠著一個藥箱,

走遍了海島的每個角落,

她的藥箱就是海島“120”。

她說,作為醫生,

她理解患者的心情!

她有她不忘的初心,

這就是一個共產黨員的堅守。

對每位患者都非常耐心,

每當有患者詢問病情,

總是耐心解答,

有的村民不識字,

藥的用法問很多遍,

她也不厭其煩地回答。

“在我孩子要到城區上學的時候,

我也想過離開,

但我離開了,

島上的老人們看病就更難了。”

吉釣島上留守在家的,

主要是婦女、孩子和老人,

村民把健康都託付給了她。

當村裡的老人們

知道王錦萍可能離開海島後,

都來到衛生所,極力挽留。

王錦萍看到他們焦慮的神情,

隻身一人留了下來。

在你的身邊一定也有,

王錦萍這樣的“超人”

他們的身影,

出現在偏遠山村。

用自己的青春

換來鄉親們的健康。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他就是湖西畲族鄉後溪村衛生所醫生陳偉琳,一位紮根鄉村醫療21年的80後,一位鄉親們隨叫隨到的“家庭醫生”,他已累計出診26000人次,堪稱他的“兩萬五千里長徵”。他已累計獻血94次,其中機採血小板85次,獻血總量達118000毫升。2018年5月,陳偉琳被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榮譽稱號。


當患者為難,

他們總能第一時間響應,

為群眾提供幫助。

哪裡有病人,

他們就堅守在哪裡。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這是頭蒙在手術布中的陳珣醫生,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託舉姐”。她跪在床上托住脫垂的臍帶和胎兒脫出的雙腳,保持著這個姿勢直到胎兒娩出,一跪就是20多分鐘!一位是手術衣都沒來得及繫好的李婷醫生,半夜從急診趕到手術室參與搶救。因為來不及過床,李醫生只能在這張病房床上,以單膝跪著的姿勢做手術。


他們把國家和人民的需要,

作為終身追求。

看淡名譽,

把救治病人作為自己的天職。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今年1月14日,老黨員97歲吳孟超院士宣佈退休。“從醫70多年,我培養研究生260多名,主刀和參與救治了近1.6萬個肝膽疾病病人,履行了一個老師和醫生的職責。”這位被業界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的醫生,是中國肝膽外科關鍵理論和技術體系的創建者。吳孟超依然堅守在肝臟外科一線。他說:“雖然退休了,但只要組織需要,只要病人需要,我隨時可以進入戰位,投入戰鬥!”

生前,

她在醫學崗位上治病救人,

離世,

她將自己捐出來,

為醫學教育盡最後一份力。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24年前,陳怡君從臺灣來到福州,與醫學結緣,救死扶傷。一場特殊的緣分之後,便留在福州結婚、生子、從醫。24年後,她患癌離世,她以遺體捐贈的方式回到母校,做一名“無語良師”,為醫學發展儘自己最後一份力。

即便脫下白大褂,

他們依然不會忘記職責,

只要周圍有人發生意外,

他們就會自動開啟工作模式,

第一時間衝上前。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去年三月,福建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隊中期輪換的26名專業技術人才在成都轉機,準備飛往西藏昌都市開展援建工作。不料,遇到一個乘客突然癲癇,飛機只好半途折返成都。返回途中,幸好福建援藏隊有8位醫護人員,經他們迅速搶救,患病乘客才脫離危險,安全抵達成都。隊員們只得等待次日再次起飛,但他們都覺得,能挽救患者生命,即使航班延誤也值得。

他們是超人也是凡人,

他們也有體力不支的時候,

一臺大手術結束,

他們哪裡都能睡著,

一天結束,

累到連話也不想多說。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他叫林春華,是莆田市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一名90後醫生。原來,林春華當天連續參加了4個多小時的手術,中午替換班,他感覺很累就順勢在椅子上躺了一會,結果就睡著了。介入室當天從早上8點到晚上8點,一共進行了13臺手術,林春華參與了其中7臺。因為幾臺都是心臟介入手術,工序複雜,精神需要十分集中。並且手術中還必須穿著30斤重的鉛衣,負重壓力大,一個上午下來,十分疲勞。

這個群體,習近平關愛有加

8月19日,第二個“中國醫師節”。

一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對首個“中國醫師節”作出的重要指示言猶在耳。他對廣大醫務人員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的重要貢獻充分肯定,對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精神高度讚譽,激勵著廣大醫務人員為增進人民健康作出新貢獻、為健康中國建設譜寫新篇章,激勵著全社會關心愛護醫務人員、形成尊醫重衛的良好氛圍。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2016年8月19日至20日,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在北京舉行。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

人的一生,生老病死基本都離不開醫師。沒有白衣天使的默默奉獻,就沒有萬千病人的康復平安。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踏上新時代,人民群眾對身心健康的需求更多元,對更高水平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也更迫切。

對衛生健康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歷來高度重視。對於醫務工作者群體,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關愛有加。

事業高尚神聖 習近平這樣為他們點贊

長期以來,我國廣大醫務人員響應黨的號召,弘揚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在疾病預防治療、醫學人才培養、醫學科技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並取得了豐碩成果,湧現出一大批醫學大家和人民好醫生。

——2018年8月17日,習近平對首個“中國醫師節”作出重要指示強調

廣大衛生計生工作者恪守宗旨、辛勤工作,以實際行動培育了“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

——2017年8月,習近平對衛生計生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

特別是在面對重大傳染病威脅、抗擊重大自然災害時,廣大衛生與健康工作者臨危不懼、義無反顧、勇往直前、捨己救人,贏得了全社會讚譽。

——2016年8月19日至20日,習近平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強調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事業、醫療衛生健康工作都是重要組成部分。你們的事業是最高尚、最神聖的。

——2016年7月28日,習近平在河北唐山市考察時強調

軍地醫務人員發揚“不畏艱苦、甘於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同受援國人民並肩奮戰,幫助疫區國家控制了疫情,成功實現“打勝仗、零感染”目標。

——2015年11月,習近平對埃博拉出血熱疫情防控總結表彰作出重要指示

大家遠離祖國和親人,克服了種種困難,以實際行動鑄就了“不畏艱苦、甘於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中國醫療隊精神,展示了中國人民熱愛和平、珍視生命的良好形象。

——2013年8月16日,習近平會見全國援外醫療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代表時強調


"

這兩天

一首《我是醫生不是神》火了

雖然這群白大褂在歌裡唱著:

“我是個醫生不是神,

只是個普通人。”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但他們仍然值得你最大程度的尊重,

為什麼?

往下看,你就會明白了。

在福清、長樂、平潭交界處,

有一個0.74平方公里大小的島,

島上有一個吉釣村,

常住人口不過400人,

生活條件十分艱苦,

船是進出的唯一交通工具,

一旦遇到大風等惡劣天氣,

交通可持續中斷數天。

島上有一個衛生所,

由於環境惡劣、交通不便、

待遇又低,

一度沒人願意在此當醫生。

但因為一個人,

33年來,

這個衛生所24小時“營業”,

只要島上的村民來敲門,

醫生隨時給病人看病。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她叫王錦萍,

這個衛生所唯一一名工作人員,

既是醫生,也是護士。

她是土生土長的吉釣島人,

從小就目睹了村民們種種生活不便,

就醫方面尤甚。

1986年,她從學校畢業後

毅然放棄了在城鎮工作的機會,

來到島上衛生所,

一待就是33年。

如今,

王錦萍對島上所有人的身體狀況

瞭然於心,

村民也十分信賴她。

村民不論患上傷風感冒,

還是頭疼腳痛,

只要一個電話,

王錦萍總會在第一時間趕到。

王錦萍靠著一個藥箱,

走遍了海島的每個角落,

她的藥箱就是海島“120”。

她說,作為醫生,

她理解患者的心情!

她有她不忘的初心,

這就是一個共產黨員的堅守。

對每位患者都非常耐心,

每當有患者詢問病情,

總是耐心解答,

有的村民不識字,

藥的用法問很多遍,

她也不厭其煩地回答。

“在我孩子要到城區上學的時候,

我也想過離開,

但我離開了,

島上的老人們看病就更難了。”

吉釣島上留守在家的,

主要是婦女、孩子和老人,

村民把健康都託付給了她。

當村裡的老人們

知道王錦萍可能離開海島後,

都來到衛生所,極力挽留。

王錦萍看到他們焦慮的神情,

隻身一人留了下來。

在你的身邊一定也有,

王錦萍這樣的“超人”

他們的身影,

出現在偏遠山村。

用自己的青春

換來鄉親們的健康。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他就是湖西畲族鄉後溪村衛生所醫生陳偉琳,一位紮根鄉村醫療21年的80後,一位鄉親們隨叫隨到的“家庭醫生”,他已累計出診26000人次,堪稱他的“兩萬五千里長徵”。他已累計獻血94次,其中機採血小板85次,獻血總量達118000毫升。2018年5月,陳偉琳被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榮譽稱號。


當患者為難,

他們總能第一時間響應,

為群眾提供幫助。

哪裡有病人,

他們就堅守在哪裡。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這是頭蒙在手術布中的陳珣醫生,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託舉姐”。她跪在床上托住脫垂的臍帶和胎兒脫出的雙腳,保持著這個姿勢直到胎兒娩出,一跪就是20多分鐘!一位是手術衣都沒來得及繫好的李婷醫生,半夜從急診趕到手術室參與搶救。因為來不及過床,李醫生只能在這張病房床上,以單膝跪著的姿勢做手術。


他們把國家和人民的需要,

作為終身追求。

看淡名譽,

把救治病人作為自己的天職。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今年1月14日,老黨員97歲吳孟超院士宣佈退休。“從醫70多年,我培養研究生260多名,主刀和參與救治了近1.6萬個肝膽疾病病人,履行了一個老師和醫生的職責。”這位被業界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的醫生,是中國肝膽外科關鍵理論和技術體系的創建者。吳孟超依然堅守在肝臟外科一線。他說:“雖然退休了,但只要組織需要,只要病人需要,我隨時可以進入戰位,投入戰鬥!”

生前,

她在醫學崗位上治病救人,

離世,

她將自己捐出來,

為醫學教育盡最後一份力。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24年前,陳怡君從臺灣來到福州,與醫學結緣,救死扶傷。一場特殊的緣分之後,便留在福州結婚、生子、從醫。24年後,她患癌離世,她以遺體捐贈的方式回到母校,做一名“無語良師”,為醫學發展儘自己最後一份力。

即便脫下白大褂,

他們依然不會忘記職責,

只要周圍有人發生意外,

他們就會自動開啟工作模式,

第一時間衝上前。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去年三月,福建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隊中期輪換的26名專業技術人才在成都轉機,準備飛往西藏昌都市開展援建工作。不料,遇到一個乘客突然癲癇,飛機只好半途折返成都。返回途中,幸好福建援藏隊有8位醫護人員,經他們迅速搶救,患病乘客才脫離危險,安全抵達成都。隊員們只得等待次日再次起飛,但他們都覺得,能挽救患者生命,即使航班延誤也值得。

他們是超人也是凡人,

他們也有體力不支的時候,

一臺大手術結束,

他們哪裡都能睡著,

一天結束,

累到連話也不想多說。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他叫林春華,是莆田市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一名90後醫生。原來,林春華當天連續參加了4個多小時的手術,中午替換班,他感覺很累就順勢在椅子上躺了一會,結果就睡著了。介入室當天從早上8點到晚上8點,一共進行了13臺手術,林春華參與了其中7臺。因為幾臺都是心臟介入手術,工序複雜,精神需要十分集中。並且手術中還必須穿著30斤重的鉛衣,負重壓力大,一個上午下來,十分疲勞。

這個群體,習近平關愛有加

8月19日,第二個“中國醫師節”。

一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對首個“中國醫師節”作出的重要指示言猶在耳。他對廣大醫務人員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的重要貢獻充分肯定,對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精神高度讚譽,激勵著廣大醫務人員為增進人民健康作出新貢獻、為健康中國建設譜寫新篇章,激勵著全社會關心愛護醫務人員、形成尊醫重衛的良好氛圍。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2016年8月19日至20日,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在北京舉行。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

人的一生,生老病死基本都離不開醫師。沒有白衣天使的默默奉獻,就沒有萬千病人的康復平安。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踏上新時代,人民群眾對身心健康的需求更多元,對更高水平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也更迫切。

對衛生健康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歷來高度重視。對於醫務工作者群體,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關愛有加。

事業高尚神聖 習近平這樣為他們點贊

長期以來,我國廣大醫務人員響應黨的號召,弘揚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在疾病預防治療、醫學人才培養、醫學科技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並取得了豐碩成果,湧現出一大批醫學大家和人民好醫生。

——2018年8月17日,習近平對首個“中國醫師節”作出重要指示強調

廣大衛生計生工作者恪守宗旨、辛勤工作,以實際行動培育了“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

——2017年8月,習近平對衛生計生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

特別是在面對重大傳染病威脅、抗擊重大自然災害時,廣大衛生與健康工作者臨危不懼、義無反顧、勇往直前、捨己救人,贏得了全社會讚譽。

——2016年8月19日至20日,習近平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強調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事業、醫療衛生健康工作都是重要組成部分。你們的事業是最高尚、最神聖的。

——2016年7月28日,習近平在河北唐山市考察時強調

軍地醫務人員發揚“不畏艱苦、甘於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同受援國人民並肩奮戰,幫助疫區國家控制了疫情,成功實現“打勝仗、零感染”目標。

——2015年11月,習近平對埃博拉出血熱疫情防控總結表彰作出重要指示

大家遠離祖國和親人,克服了種種困難,以實際行動鑄就了“不畏艱苦、甘於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中國醫療隊精神,展示了中國人民熱愛和平、珍視生命的良好形象。

——2013年8月16日,習近平會見全國援外醫療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代表時強調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2016年7月28日,習近平到河北省唐山市考察。這是他離開唐山市截癱療養院時,與醫護人員握手。

建設“健康中國” 習近平這樣囑託他們

希望廣大醫務人員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弘揚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繼往開來,再接再厲。

——2018年8月17日,習近平對首個“中國醫師節”作出重要指示強調

希望同志們繼續滿腔熱情為人民服務,鑽研醫術,弘揚醫德,為人民群眾提供更高水平、更加滿意的衛生和健康服務。

——2017年8月,習近平對衛生計生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

我國廣大衛生與健康工作者要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醫德醫風建設和行業自律,為人民提供最好的衛生與健康服務。

——2016年8月19日至20日,習近平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強調

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希望廣大中醫藥工作者增強民族自信,勇攀醫學高峰,深入發掘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獨特優勢,推進中醫藥現代化,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

——2015年12月18日,習近平致信祝賀中國中醫科學院成立60週年

廣大醫務工作者要精心鑽研業務,加強醫德修養,為人民群眾解除病患多作貢獻。

——2014年12月13日,習近平在江蘇調研時強調

"

這兩天

一首《我是醫生不是神》火了

雖然這群白大褂在歌裡唱著:

“我是個醫生不是神,

只是個普通人。”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但他們仍然值得你最大程度的尊重,

為什麼?

往下看,你就會明白了。

在福清、長樂、平潭交界處,

有一個0.74平方公里大小的島,

島上有一個吉釣村,

常住人口不過400人,

生活條件十分艱苦,

船是進出的唯一交通工具,

一旦遇到大風等惡劣天氣,

交通可持續中斷數天。

島上有一個衛生所,

由於環境惡劣、交通不便、

待遇又低,

一度沒人願意在此當醫生。

但因為一個人,

33年來,

這個衛生所24小時“營業”,

只要島上的村民來敲門,

醫生隨時給病人看病。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她叫王錦萍,

這個衛生所唯一一名工作人員,

既是醫生,也是護士。

她是土生土長的吉釣島人,

從小就目睹了村民們種種生活不便,

就醫方面尤甚。

1986年,她從學校畢業後

毅然放棄了在城鎮工作的機會,

來到島上衛生所,

一待就是33年。

如今,

王錦萍對島上所有人的身體狀況

瞭然於心,

村民也十分信賴她。

村民不論患上傷風感冒,

還是頭疼腳痛,

只要一個電話,

王錦萍總會在第一時間趕到。

王錦萍靠著一個藥箱,

走遍了海島的每個角落,

她的藥箱就是海島“120”。

她說,作為醫生,

她理解患者的心情!

她有她不忘的初心,

這就是一個共產黨員的堅守。

對每位患者都非常耐心,

每當有患者詢問病情,

總是耐心解答,

有的村民不識字,

藥的用法問很多遍,

她也不厭其煩地回答。

“在我孩子要到城區上學的時候,

我也想過離開,

但我離開了,

島上的老人們看病就更難了。”

吉釣島上留守在家的,

主要是婦女、孩子和老人,

村民把健康都託付給了她。

當村裡的老人們

知道王錦萍可能離開海島後,

都來到衛生所,極力挽留。

王錦萍看到他們焦慮的神情,

隻身一人留了下來。

在你的身邊一定也有,

王錦萍這樣的“超人”

他們的身影,

出現在偏遠山村。

用自己的青春

換來鄉親們的健康。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他就是湖西畲族鄉後溪村衛生所醫生陳偉琳,一位紮根鄉村醫療21年的80後,一位鄉親們隨叫隨到的“家庭醫生”,他已累計出診26000人次,堪稱他的“兩萬五千里長徵”。他已累計獻血94次,其中機採血小板85次,獻血總量達118000毫升。2018年5月,陳偉琳被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榮譽稱號。


當患者為難,

他們總能第一時間響應,

為群眾提供幫助。

哪裡有病人,

他們就堅守在哪裡。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這是頭蒙在手術布中的陳珣醫生,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託舉姐”。她跪在床上托住脫垂的臍帶和胎兒脫出的雙腳,保持著這個姿勢直到胎兒娩出,一跪就是20多分鐘!一位是手術衣都沒來得及繫好的李婷醫生,半夜從急診趕到手術室參與搶救。因為來不及過床,李醫生只能在這張病房床上,以單膝跪著的姿勢做手術。


他們把國家和人民的需要,

作為終身追求。

看淡名譽,

把救治病人作為自己的天職。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今年1月14日,老黨員97歲吳孟超院士宣佈退休。“從醫70多年,我培養研究生260多名,主刀和參與救治了近1.6萬個肝膽疾病病人,履行了一個老師和醫生的職責。”這位被業界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的醫生,是中國肝膽外科關鍵理論和技術體系的創建者。吳孟超依然堅守在肝臟外科一線。他說:“雖然退休了,但只要組織需要,只要病人需要,我隨時可以進入戰位,投入戰鬥!”

生前,

她在醫學崗位上治病救人,

離世,

她將自己捐出來,

為醫學教育盡最後一份力。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24年前,陳怡君從臺灣來到福州,與醫學結緣,救死扶傷。一場特殊的緣分之後,便留在福州結婚、生子、從醫。24年後,她患癌離世,她以遺體捐贈的方式回到母校,做一名“無語良師”,為醫學發展儘自己最後一份力。

即便脫下白大褂,

他們依然不會忘記職責,

只要周圍有人發生意外,

他們就會自動開啟工作模式,

第一時間衝上前。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去年三月,福建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隊中期輪換的26名專業技術人才在成都轉機,準備飛往西藏昌都市開展援建工作。不料,遇到一個乘客突然癲癇,飛機只好半途折返成都。返回途中,幸好福建援藏隊有8位醫護人員,經他們迅速搶救,患病乘客才脫離危險,安全抵達成都。隊員們只得等待次日再次起飛,但他們都覺得,能挽救患者生命,即使航班延誤也值得。

他們是超人也是凡人,

他們也有體力不支的時候,

一臺大手術結束,

他們哪裡都能睡著,

一天結束,

累到連話也不想多說。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他叫林春華,是莆田市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一名90後醫生。原來,林春華當天連續參加了4個多小時的手術,中午替換班,他感覺很累就順勢在椅子上躺了一會,結果就睡著了。介入室當天從早上8點到晚上8點,一共進行了13臺手術,林春華參與了其中7臺。因為幾臺都是心臟介入手術,工序複雜,精神需要十分集中。並且手術中還必須穿著30斤重的鉛衣,負重壓力大,一個上午下來,十分疲勞。

這個群體,習近平關愛有加

8月19日,第二個“中國醫師節”。

一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對首個“中國醫師節”作出的重要指示言猶在耳。他對廣大醫務人員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的重要貢獻充分肯定,對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精神高度讚譽,激勵著廣大醫務人員為增進人民健康作出新貢獻、為健康中國建設譜寫新篇章,激勵著全社會關心愛護醫務人員、形成尊醫重衛的良好氛圍。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2016年8月19日至20日,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在北京舉行。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

人的一生,生老病死基本都離不開醫師。沒有白衣天使的默默奉獻,就沒有萬千病人的康復平安。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踏上新時代,人民群眾對身心健康的需求更多元,對更高水平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也更迫切。

對衛生健康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歷來高度重視。對於醫務工作者群體,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關愛有加。

事業高尚神聖 習近平這樣為他們點贊

長期以來,我國廣大醫務人員響應黨的號召,弘揚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在疾病預防治療、醫學人才培養、醫學科技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並取得了豐碩成果,湧現出一大批醫學大家和人民好醫生。

——2018年8月17日,習近平對首個“中國醫師節”作出重要指示強調

廣大衛生計生工作者恪守宗旨、辛勤工作,以實際行動培育了“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

——2017年8月,習近平對衛生計生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

特別是在面對重大傳染病威脅、抗擊重大自然災害時,廣大衛生與健康工作者臨危不懼、義無反顧、勇往直前、捨己救人,贏得了全社會讚譽。

——2016年8月19日至20日,習近平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強調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事業、醫療衛生健康工作都是重要組成部分。你們的事業是最高尚、最神聖的。

——2016年7月28日,習近平在河北唐山市考察時強調

軍地醫務人員發揚“不畏艱苦、甘於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同受援國人民並肩奮戰,幫助疫區國家控制了疫情,成功實現“打勝仗、零感染”目標。

——2015年11月,習近平對埃博拉出血熱疫情防控總結表彰作出重要指示

大家遠離祖國和親人,克服了種種困難,以實際行動鑄就了“不畏艱苦、甘於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中國醫療隊精神,展示了中國人民熱愛和平、珍視生命的良好形象。

——2013年8月16日,習近平會見全國援外醫療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代表時強調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2016年7月28日,習近平到河北省唐山市考察。這是他離開唐山市截癱療養院時,與醫護人員握手。

建設“健康中國” 習近平這樣囑託他們

希望廣大醫務人員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弘揚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繼往開來,再接再厲。

——2018年8月17日,習近平對首個“中國醫師節”作出重要指示強調

希望同志們繼續滿腔熱情為人民服務,鑽研醫術,弘揚醫德,為人民群眾提供更高水平、更加滿意的衛生和健康服務。

——2017年8月,習近平對衛生計生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

我國廣大衛生與健康工作者要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醫德醫風建設和行業自律,為人民提供最好的衛生與健康服務。

——2016年8月19日至20日,習近平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強調

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希望廣大中醫藥工作者增強民族自信,勇攀醫學高峰,深入發掘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獨特優勢,推進中醫藥現代化,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

——2015年12月18日,習近平致信祝賀中國中醫科學院成立60週年

廣大醫務工作者要精心鑽研業務,加強醫德修養,為人民群眾解除病患多作貢獻。

——2014年12月13日,習近平在江蘇調研時強調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2014年12月13日,習近平在江蘇鎮江世業鎮衛生院瞭解基層醫療改革和服務情況。

尊醫重衛,習近平這樣發出號召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關心關懷廣大衛生計生工作者,採取切實措施幫助他們改善工作生活條件,推動全社會形成尊醫重衛的良好氛圍,加快建立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努力開創我國衛生和健康事業新局面。

——2017年8月,習近平對衛生計生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

要著力發揮廣大醫務人員積極性,從提升薪酬待遇、發展空間、執業環境、社會地位等方面入手,關心愛護醫務人員身心健康,通過多種形式增強醫務人員職業榮譽感,營造全社會尊醫重衛的良好風氣。

——2016年8月19日至20日,習近平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強調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關心和關愛醫務工作者,為他們創造良好工作環境,讓廣大醫務工作者安心、放心、舒心從事救死扶傷的神聖事業。

——2014年12月13日,習近平在江蘇調研時強調


"

這兩天

一首《我是醫生不是神》火了

雖然這群白大褂在歌裡唱著:

“我是個醫生不是神,

只是個普通人。”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但他們仍然值得你最大程度的尊重,

為什麼?

往下看,你就會明白了。

在福清、長樂、平潭交界處,

有一個0.74平方公里大小的島,

島上有一個吉釣村,

常住人口不過400人,

生活條件十分艱苦,

船是進出的唯一交通工具,

一旦遇到大風等惡劣天氣,

交通可持續中斷數天。

島上有一個衛生所,

由於環境惡劣、交通不便、

待遇又低,

一度沒人願意在此當醫生。

但因為一個人,

33年來,

這個衛生所24小時“營業”,

只要島上的村民來敲門,

醫生隨時給病人看病。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她叫王錦萍,

這個衛生所唯一一名工作人員,

既是醫生,也是護士。

她是土生土長的吉釣島人,

從小就目睹了村民們種種生活不便,

就醫方面尤甚。

1986年,她從學校畢業後

毅然放棄了在城鎮工作的機會,

來到島上衛生所,

一待就是33年。

如今,

王錦萍對島上所有人的身體狀況

瞭然於心,

村民也十分信賴她。

村民不論患上傷風感冒,

還是頭疼腳痛,

只要一個電話,

王錦萍總會在第一時間趕到。

王錦萍靠著一個藥箱,

走遍了海島的每個角落,

她的藥箱就是海島“120”。

她說,作為醫生,

她理解患者的心情!

她有她不忘的初心,

這就是一個共產黨員的堅守。

對每位患者都非常耐心,

每當有患者詢問病情,

總是耐心解答,

有的村民不識字,

藥的用法問很多遍,

她也不厭其煩地回答。

“在我孩子要到城區上學的時候,

我也想過離開,

但我離開了,

島上的老人們看病就更難了。”

吉釣島上留守在家的,

主要是婦女、孩子和老人,

村民把健康都託付給了她。

當村裡的老人們

知道王錦萍可能離開海島後,

都來到衛生所,極力挽留。

王錦萍看到他們焦慮的神情,

隻身一人留了下來。

在你的身邊一定也有,

王錦萍這樣的“超人”

他們的身影,

出現在偏遠山村。

用自己的青春

換來鄉親們的健康。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他就是湖西畲族鄉後溪村衛生所醫生陳偉琳,一位紮根鄉村醫療21年的80後,一位鄉親們隨叫隨到的“家庭醫生”,他已累計出診26000人次,堪稱他的“兩萬五千里長徵”。他已累計獻血94次,其中機採血小板85次,獻血總量達118000毫升。2018年5月,陳偉琳被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榮譽稱號。


當患者為難,

他們總能第一時間響應,

為群眾提供幫助。

哪裡有病人,

他們就堅守在哪裡。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這是頭蒙在手術布中的陳珣醫生,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託舉姐”。她跪在床上托住脫垂的臍帶和胎兒脫出的雙腳,保持著這個姿勢直到胎兒娩出,一跪就是20多分鐘!一位是手術衣都沒來得及繫好的李婷醫生,半夜從急診趕到手術室參與搶救。因為來不及過床,李醫生只能在這張病房床上,以單膝跪著的姿勢做手術。


他們把國家和人民的需要,

作為終身追求。

看淡名譽,

把救治病人作為自己的天職。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今年1月14日,老黨員97歲吳孟超院士宣佈退休。“從醫70多年,我培養研究生260多名,主刀和參與救治了近1.6萬個肝膽疾病病人,履行了一個老師和醫生的職責。”這位被業界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的醫生,是中國肝膽外科關鍵理論和技術體系的創建者。吳孟超依然堅守在肝臟外科一線。他說:“雖然退休了,但只要組織需要,只要病人需要,我隨時可以進入戰位,投入戰鬥!”

生前,

她在醫學崗位上治病救人,

離世,

她將自己捐出來,

為醫學教育盡最後一份力。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24年前,陳怡君從臺灣來到福州,與醫學結緣,救死扶傷。一場特殊的緣分之後,便留在福州結婚、生子、從醫。24年後,她患癌離世,她以遺體捐贈的方式回到母校,做一名“無語良師”,為醫學發展儘自己最後一份力。

即便脫下白大褂,

他們依然不會忘記職責,

只要周圍有人發生意外,

他們就會自動開啟工作模式,

第一時間衝上前。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去年三月,福建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隊中期輪換的26名專業技術人才在成都轉機,準備飛往西藏昌都市開展援建工作。不料,遇到一個乘客突然癲癇,飛機只好半途折返成都。返回途中,幸好福建援藏隊有8位醫護人員,經他們迅速搶救,患病乘客才脫離危險,安全抵達成都。隊員們只得等待次日再次起飛,但他們都覺得,能挽救患者生命,即使航班延誤也值得。

他們是超人也是凡人,

他們也有體力不支的時候,

一臺大手術結束,

他們哪裡都能睡著,

一天結束,

累到連話也不想多說。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他叫林春華,是莆田市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一名90後醫生。原來,林春華當天連續參加了4個多小時的手術,中午替換班,他感覺很累就順勢在椅子上躺了一會,結果就睡著了。介入室當天從早上8點到晚上8點,一共進行了13臺手術,林春華參與了其中7臺。因為幾臺都是心臟介入手術,工序複雜,精神需要十分集中。並且手術中還必須穿著30斤重的鉛衣,負重壓力大,一個上午下來,十分疲勞。

這個群體,習近平關愛有加

8月19日,第二個“中國醫師節”。

一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對首個“中國醫師節”作出的重要指示言猶在耳。他對廣大醫務人員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的重要貢獻充分肯定,對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精神高度讚譽,激勵著廣大醫務人員為增進人民健康作出新貢獻、為健康中國建設譜寫新篇章,激勵著全社會關心愛護醫務人員、形成尊醫重衛的良好氛圍。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2016年8月19日至20日,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在北京舉行。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

人的一生,生老病死基本都離不開醫師。沒有白衣天使的默默奉獻,就沒有萬千病人的康復平安。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踏上新時代,人民群眾對身心健康的需求更多元,對更高水平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也更迫切。

對衛生健康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歷來高度重視。對於醫務工作者群體,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關愛有加。

事業高尚神聖 習近平這樣為他們點贊

長期以來,我國廣大醫務人員響應黨的號召,弘揚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在疾病預防治療、醫學人才培養、醫學科技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並取得了豐碩成果,湧現出一大批醫學大家和人民好醫生。

——2018年8月17日,習近平對首個“中國醫師節”作出重要指示強調

廣大衛生計生工作者恪守宗旨、辛勤工作,以實際行動培育了“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

——2017年8月,習近平對衛生計生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

特別是在面對重大傳染病威脅、抗擊重大自然災害時,廣大衛生與健康工作者臨危不懼、義無反顧、勇往直前、捨己救人,贏得了全社會讚譽。

——2016年8月19日至20日,習近平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強調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事業、醫療衛生健康工作都是重要組成部分。你們的事業是最高尚、最神聖的。

——2016年7月28日,習近平在河北唐山市考察時強調

軍地醫務人員發揚“不畏艱苦、甘於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同受援國人民並肩奮戰,幫助疫區國家控制了疫情,成功實現“打勝仗、零感染”目標。

——2015年11月,習近平對埃博拉出血熱疫情防控總結表彰作出重要指示

大家遠離祖國和親人,克服了種種困難,以實際行動鑄就了“不畏艱苦、甘於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中國醫療隊精神,展示了中國人民熱愛和平、珍視生命的良好形象。

——2013年8月16日,習近平會見全國援外醫療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代表時強調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2016年7月28日,習近平到河北省唐山市考察。這是他離開唐山市截癱療養院時,與醫護人員握手。

建設“健康中國” 習近平這樣囑託他們

希望廣大醫務人員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弘揚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繼往開來,再接再厲。

——2018年8月17日,習近平對首個“中國醫師節”作出重要指示強調

希望同志們繼續滿腔熱情為人民服務,鑽研醫術,弘揚醫德,為人民群眾提供更高水平、更加滿意的衛生和健康服務。

——2017年8月,習近平對衛生計生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

我國廣大衛生與健康工作者要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醫德醫風建設和行業自律,為人民提供最好的衛生與健康服務。

——2016年8月19日至20日,習近平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強調

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希望廣大中醫藥工作者增強民族自信,勇攀醫學高峰,深入發掘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獨特優勢,推進中醫藥現代化,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

——2015年12月18日,習近平致信祝賀中國中醫科學院成立60週年

廣大醫務工作者要精心鑽研業務,加強醫德修養,為人民群眾解除病患多作貢獻。

——2014年12月13日,習近平在江蘇調研時強調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2014年12月13日,習近平在江蘇鎮江世業鎮衛生院瞭解基層醫療改革和服務情況。

尊醫重衛,習近平這樣發出號召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關心關懷廣大衛生計生工作者,採取切實措施幫助他們改善工作生活條件,推動全社會形成尊醫重衛的良好氛圍,加快建立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努力開創我國衛生和健康事業新局面。

——2017年8月,習近平對衛生計生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

要著力發揮廣大醫務人員積極性,從提升薪酬待遇、發展空間、執業環境、社會地位等方面入手,關心愛護醫務人員身心健康,通過多種形式增強醫務人員職業榮譽感,營造全社會尊醫重衛的良好風氣。

——2016年8月19日至20日,習近平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強調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關心和關愛醫務工作者,為他們創造良好工作環境,讓廣大醫務工作者安心、放心、舒心從事救死扶傷的神聖事業。

——2014年12月13日,習近平在江蘇調研時強調


33年×24小時!她紮根福建孤島,只為這件事...


不管條件多麼艱苦,

他們一直敬佑生命、救死扶傷;

只要國家和人民需要,

他們總是臨危不懼、勇往直前。

將每年8月19日設立為“中國醫師節”,

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

對1100多萬醫務人員的深切關懷,

反映了黨中央對14億中國人健康的高度重視。

修醫德、行仁術,

好醫生隨時在我們身邊;

我們尊醫重衛,

也不只在節日這一天。

來源:福建共青團(ID:fj-gqt 編輯:寶藍),綜合整理自微信公眾號“共青團中央”“東南快報”“福建衛生報”“中國新聞網”“央視新聞”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