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噠噠噠的繡花聲

手工藝 縫紉機 上海觀察 2017-04-06

母親生前的照片裡,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張四方形的4寸黑白側面照。她正坐在靠西的窗口。黃昏時分,夕陽從窗口斜斜地照進來。其時母親50多歲,一頭烏亮的黑髮,身著菸灰色的大襟棉襖,雙腳噠噠噠地踩著縫紉機,雙手推送著圓形的繃架踏花(上海人將機繡繡花叫作“踏花”)。我三弟抓拍下了這一瞬間。

小時候,因為只有父親一人工作,要養活一家7口,家裡經濟比較拮据,有時連買米的錢也湊不齊。上世紀50年代,母親曾有過外出工作的機會,可她不放心5個子女,還是放棄了。到了60年代初,因為我們漸漸長大,飯量大了,衣服穿不下了。為了補貼家用,年近三十的母親學會了機繡,而後加入了里弄生產組。當時生產組分為集中組和分散組,母親為了給一家人邊踏花邊做飯,選擇了在分散組工作,可以把枕頭套、床單等拿回家來繡花。每天清晨,我們還在睡夢中,她就已經在窗口踏花了;晚上,我們都已上床,她卻還在昏暗的燈光下噠噠噠地忙碌。

母親繡的是出口產品。有時任務重,一來就是一大批貨,我們學會了幫母親忙,用一種上部尖口稍稍翹起的繡花小剪刀,去剪她已經繡好的枕頭套和床單花邊外多餘的布條子;有時產品未達標,吃了退貨,母親急得嘴脣起泡,我們也會用繡花剪刀翹起的尖頭挑出退貨產品的繡花綵線,讓母親配線後,從頭再繡。

就這樣,母親踏了30多年的花,踏花了眼,催白了頭,用這血汗錢,助了父親一臂之力,共同把我們5個子女拉扯大。

可是臨退休時,母親因為是分散組的,沒有一分錢退休金。而和她同樣繡花的張阿姨,因為家裡有老人燒飯,進的是集中組,就有退休金。還好,後來出臺政策,像我母親這樣沒有退休金者,每月也可拿數百元的補助金。當然不能跟張阿姨可拿2000元相比,但母親不後悔,她覺得養大5個兒女,自己的付出值得。

我年輕時在一家國營漁業公司出海捕魚,也因此難找對象,相親七八次都不成。母親很著急,通過一起繡花的姊妹替我物色了一個姑娘。她剛從黑龍江農場回來,在里弄生產組做髮夾。我當時有顧慮,但母親說,她幾次接觸下來,這姑娘人品好,心靈手巧,是個過日子的人。這個姑娘果然如母親所說善良節儉,後來成了我的妻子,再後來被招收進廠,退休前成為一家大型企業的中層幹部。母親挑媳婦,和她繡花時配顏色一樣,眼力挺準確的。

今年1月,母親因病逝世時,享年87歲。回想她的一生,對自己很苛刻,捨不得吃穿用,對子女恩重如山,耗盡了一生心血。上星期做夢,夢見母親又在窗口噠噠噠地踏花,我上前對她說,姆媽,您該歇歇了。她說,這批生活明天一早要交貨的。醒來知是夢,月照床頭不勝悲,眼睛潮溼了……

(本文組稿、編輯朱蕊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徐佳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