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徽州(78)許村高陽橋邊,那一碗純手工的廊橋點心

糕點 手工藝 餛飩 黃山八〇後舍 2019-05-11

舌尖上的徽州(78)許村高陽橋邊,那一碗純手工的廊橋點心

司馬狂/文

徽人性喜食穀物,對於偶爾吃的麵食,較之北方,多了些講究。這其中,餛飩更是徽人傳統麵食中最為考驗師傅手藝的。在歙南,稱皮薄,沾些許肉泥者為餛飩。而在許村周邊的歙北地區,則稱為點心。這就如同每次我發出包袱餃的時候,外鄉人總是說我吃的是大餛飩一樣,各地稱謂不同。

舌尖上的徽州(78)許村高陽橋邊,那一碗純手工的廊橋點心

舌尖上的徽州(78)許村高陽橋邊,那一碗純手工的廊橋點心

初聞許村點心,是在斗山街做手工糕點的邵飛虎的朋友圈,通過他那拍攝得極其模糊的短視頻,隱約能夠感受到這一碗點心的魅力。於是,在我一再的懇求之下,清明假期的時候,特地前往許村,就為親口嘗一下這一碗名聲在外的許村點心。真正吃到的時候,才明白“入口即化”這個成語原來可以用來形容餛飩。

舌尖上的徽州(78)許村高陽橋邊,那一碗純手工的廊橋點心

舌尖上的徽州(78)許村高陽橋邊,那一碗純手工的廊橋點心

進許村,幸虧有胡強敏帶路,否則任誰也想不到,點心的製作者住在敬老院中。老爺爺年逾八旬,名叫觀秉(音,具體名字書寫未曾打聽,可能是姓許)身體硬朗的很。老爺子的餛飩挑子抽屜壞了,他還自己動手做了一套新的,那木工手藝,端得沒話說。更有甚者,他的一條腿因病早些年已經截肢,而他的假肢竟然是自己做的,這令我頓時無比動容。

舌尖上的徽州(78)許村高陽橋邊,那一碗純手工的廊橋點心

舌尖上的徽州(78)許村高陽橋邊,那一碗純手工的廊橋點心

舌尖上的徽州(78)許村高陽橋邊,那一碗純手工的廊橋點心

我到許村的時候,是上午九點多,觀秉老人早就揉好麵糰,靜待面發好。而其實在那之前,老人家已然將點心的肉餡剁好。成品的肉餡,呈糜狀,色澤粉嫩嫩的。你可以去想象一下,老爺子雙刀齊舞,一塊裡脊肉,漸漸變成肉糜,那得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一位耄耋長者,這般功夫著實不易。

舌尖上的徽州(78)許村高陽橋邊,那一碗純手工的廊橋點心

舌尖上的徽州(78)許村高陽橋邊,那一碗純手工的廊橋點心

溜達一圈回來,老人家開始擀麵,我在一旁默默看著。之前,我一直相信科技進步,很多純手工的技藝都已經沒有價值。此番,親眼目睹老人吃力的一遍又一遍擀著面,眼瞅著厚厚的麵糰,在老人長達兩個多小時候的重複勞作下,逐漸變得薄如蟬翼。在那個瞬間,突然明白了什麼是匠人,什麼是手工的魅力。我那年僅九歲的外甥女,看著觀秉老人擀麵,始終不願意挪動腳步,一面盯著老人,一面跟我說:老爺爺好厲害,我都看得吞口水了。

舌尖上的徽州(78)許村高陽橋邊,那一碗純手工的廊橋點心

舌尖上的徽州(78)許村高陽橋邊,那一碗純手工的廊橋點心

舌尖上的徽州(78)許村高陽橋邊,那一碗純手工的廊橋點心

其實餛飩是否好吃,它的每一道工序都是至關重要的。觀秉老人做的的肉餡和餛飩皮都是上上品,而煮點心的水,則是老人天沒亮的時候,取自許村深山裡的天然山泉水。豬油也是自己熬製的,連蔥花和榨菜末都切得那麼具有美感。同行的胡強敏問老人:擀皮這麼累,怎麼不直接用機器壓的皮呢?老爺爺笑著回了一句:什麼時候皮擀不動了,我也就不再做點心了。

舌尖上的徽州(78)許村高陽橋邊,那一碗純手工的廊橋點心

舌尖上的徽州(78)許村高陽橋邊,那一碗純手工的廊橋點心

因為年紀大了的緣故,老人擀皮過程中,額頭上佈滿細密的汗珠。八十歲的人,還有一條腿是殘疾的,這一碗點心多少錢才對得起他的辛勞?觀秉如今一週最多出攤兩天,趕上身體不好或者是下雨,想吃這碗許村點心還得繼續等下一週。一天也就是把小抽屜裡的那些點心皮包完賣完,將將50來碗。最初的時候,老人家在許村高陽橋的廊橋裡賣點心,於是上點年紀的許村人都管這碗點心叫廊橋點心。老人才出攤,邊上的小孩就立馬跑來,他們能吃上這樣的點心,或許會讓他們今生都念念不忘。

舌尖上的徽州(78)許村高陽橋邊,那一碗純手工的廊橋點心

舌尖上的徽州(78)許村高陽橋邊,那一碗純手工的廊橋點心

舌尖上的徽州(78)許村高陽橋邊,那一碗純手工的廊橋點心

有人告誡我,老人家做點心,衛生不是很好。而我親眼所見的是,老人家其實很注重衛生狀況。逼仄而侷促的小屋,牆壁有些斑駁,那擀麵板卻異常的乾淨。出攤時候,收拾停當,老人不急著包點心,而是特地將自己的雙手仔細洗上好幾遍。別看觀秉80來歲的人,一旦坐在餛飩挑前面,瞬間宛若武俠小說中那些神功蓋世的老俠客,一手舀肉餡,一手捏點心皮,一氣呵成,那動作讓人心曠神怡。

舌尖上的徽州(78)許村高陽橋邊,那一碗純手工的廊橋點心

舌尖上的徽州(78)許村高陽橋邊,那一碗純手工的廊橋點心

舌尖上的徽州(78)許村高陽橋邊,那一碗純手工的廊橋點心

觀秉的調料筒是竹子做的,自己烹調好的調料悉數裝在其中,點心出鍋後,拿過調料筒,輕輕抖動幾下,足矣。見我們對調料筒好奇,老人笑著說,這個調料筒比他的年紀都要大。有收古董的販子問老人家買,老人始終不肯出售。老人很“頑固”,外界的風雲變幻,早就在他眼中如過眼雲煙,堅守著自己的原則,才能成就一碗許村廊橋點心。胡強敏想學老人的技藝,老人要他最少跟著做一年,不滿一年,你連四季水的區別都不知道,如何能做好點心?或許,這才是這碗點心最是令人回味的地方。

舌尖上的徽州(78)許村高陽橋邊,那一碗純手工的廊橋點心

舌尖上的徽州(78)許村高陽橋邊,那一碗純手工的廊橋點心

舌尖上的徽州(78)許村高陽橋邊,那一碗純手工的廊橋點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