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利好來了,為什麼是深圳?離不開這三大關鍵因素'

"

給老師打 call

2019年是深圳再次躍升,對標全球標杆城市的起點之年。

深圳精神就是兩個字——打拼!這就是深圳人的思維方式:我什麼都沒有,但是我願意去拼!

深圳的定位是一個面向海洋、港澳,背靠巨大內陸,橫跨珠江口東西兩岸的巨大“CPU”。

"

給老師打 call

2019年是深圳再次躍升,對標全球標杆城市的起點之年。

深圳精神就是兩個字——打拼!這就是深圳人的思維方式:我什麼都沒有,但是我願意去拼!

深圳的定位是一個面向海洋、港澳,背靠巨大內陸,橫跨珠江口東西兩岸的巨大“CPU”。

重大利好來了,為什麼是深圳?離不開這三大關鍵因素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提出“到本世紀中葉,深圳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先進城市之林,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杆城市”。

在世界經濟日趨複雜的今天,如何做好自己的事情,以自身資源的有效組合、提升作為關鍵,充分吸納、接受國際先進經驗、技術,以關鍵城市、重要城市作為橋頭堡和連接器,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這是我在《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讀到的重要表達。

不打拼,無深圳

站在歷史的座標中,2019年的深圳恰如40年前即1979年的蛇口,那一年的袁庚用了四個月的時間在籌備“蛇口工業區”,廣東省也提出要利用臨近港澳的有利條件,在廣東設立一個出口加工區。

從蛇口工業區不過2平方公里左右的改革“試管”,到千萬級人口的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國內一線城市,深圳人走過的道路並不平坦。

如果說1979年是蛇口破局之年,深圳孕育的原點之年(1979年1月,撤銷寶安縣,設立深圳市),那麼2019年就是深圳再次躍升,對標全球標杆城市的起點之年。

在2010年之後的四五年時間裡,我曾因為工作的關係每週從廣州到深圳一次,從地鐵出來,然後從上步中路步行去附近的深圳科學館是我走過的最多的路線。除了廣州,深圳是我最為熟悉的一線城市。

在與深圳人的接觸中,你能明顯感覺到他們與眾不同的氣質:一件事情只要有經濟效益,且合理合法,深圳人就會直奔主題——怎麼做?如何做最快?怎麼幹成本最低品質最優?至於是否合規,是否有紅頭文件,至少在初期,深圳人是不關心的。

正是這種草莽精神、草根氣質和勇往直前的衝勁,讓深圳成為夢想家的樂園。突破,不斷尋求突破,失敗了就再次突破,尋求更有策略的突破,大不了成為窮光蛋從頭再來,這是袁庚在蛇口就給深圳種下的基因。

"

給老師打 call

2019年是深圳再次躍升,對標全球標杆城市的起點之年。

深圳精神就是兩個字——打拼!這就是深圳人的思維方式:我什麼都沒有,但是我願意去拼!

深圳的定位是一個面向海洋、港澳,背靠巨大內陸,橫跨珠江口東西兩岸的巨大“CPU”。

重大利好來了,為什麼是深圳?離不開這三大關鍵因素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提出“到本世紀中葉,深圳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先進城市之林,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杆城市”。

在世界經濟日趨複雜的今天,如何做好自己的事情,以自身資源的有效組合、提升作為關鍵,充分吸納、接受國際先進經驗、技術,以關鍵城市、重要城市作為橋頭堡和連接器,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這是我在《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讀到的重要表達。

不打拼,無深圳

站在歷史的座標中,2019年的深圳恰如40年前即1979年的蛇口,那一年的袁庚用了四個月的時間在籌備“蛇口工業區”,廣東省也提出要利用臨近港澳的有利條件,在廣東設立一個出口加工區。

從蛇口工業區不過2平方公里左右的改革“試管”,到千萬級人口的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國內一線城市,深圳人走過的道路並不平坦。

如果說1979年是蛇口破局之年,深圳孕育的原點之年(1979年1月,撤銷寶安縣,設立深圳市),那麼2019年就是深圳再次躍升,對標全球標杆城市的起點之年。

在2010年之後的四五年時間裡,我曾因為工作的關係每週從廣州到深圳一次,從地鐵出來,然後從上步中路步行去附近的深圳科學館是我走過的最多的路線。除了廣州,深圳是我最為熟悉的一線城市。

在與深圳人的接觸中,你能明顯感覺到他們與眾不同的氣質:一件事情只要有經濟效益,且合理合法,深圳人就會直奔主題——怎麼做?如何做最快?怎麼幹成本最低品質最優?至於是否合規,是否有紅頭文件,至少在初期,深圳人是不關心的。

正是這種草莽精神、草根氣質和勇往直前的衝勁,讓深圳成為夢想家的樂園。突破,不斷尋求突破,失敗了就再次突破,尋求更有策略的突破,大不了成為窮光蛋從頭再來,這是袁庚在蛇口就給深圳種下的基因。

重大利好來了,為什麼是深圳?離不開這三大關鍵因素


眾所周知,袁庚在建設蛇口工業區的時候實行定額超產獎勵,工程進度加速,後來不但被髮文批評,還被直斥“獎金掛帥”是倒退。最終,事情反轉,定額超產獎勵得到肯定。

深圳人走過的路和國內其他衝在改革前沿的城市一樣,有酸楚有淚水有苦悶有嘆息,而且因為衝在第一排,受到的非議更多。

多年前,我曾遇到一位成功的深圳民營企業家,他說過一句豪氣干雲的話:“如果政策都允許了,紅頭文件都下了,那還要我們深圳人幹什麼?只要不違法,我們就要趕快乾起來,至於手續,回頭再補,因為每一分鐘都是錢”。這不就是“先行先試”嗎?

深圳人就是以這種時不我待的精神在實踐“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

給老師打 call

2019年是深圳再次躍升,對標全球標杆城市的起點之年。

深圳精神就是兩個字——打拼!這就是深圳人的思維方式:我什麼都沒有,但是我願意去拼!

深圳的定位是一個面向海洋、港澳,背靠巨大內陸,橫跨珠江口東西兩岸的巨大“CPU”。

重大利好來了,為什麼是深圳?離不開這三大關鍵因素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提出“到本世紀中葉,深圳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先進城市之林,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杆城市”。

在世界經濟日趨複雜的今天,如何做好自己的事情,以自身資源的有效組合、提升作為關鍵,充分吸納、接受國際先進經驗、技術,以關鍵城市、重要城市作為橋頭堡和連接器,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這是我在《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讀到的重要表達。

不打拼,無深圳

站在歷史的座標中,2019年的深圳恰如40年前即1979年的蛇口,那一年的袁庚用了四個月的時間在籌備“蛇口工業區”,廣東省也提出要利用臨近港澳的有利條件,在廣東設立一個出口加工區。

從蛇口工業區不過2平方公里左右的改革“試管”,到千萬級人口的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國內一線城市,深圳人走過的道路並不平坦。

如果說1979年是蛇口破局之年,深圳孕育的原點之年(1979年1月,撤銷寶安縣,設立深圳市),那麼2019年就是深圳再次躍升,對標全球標杆城市的起點之年。

在2010年之後的四五年時間裡,我曾因為工作的關係每週從廣州到深圳一次,從地鐵出來,然後從上步中路步行去附近的深圳科學館是我走過的最多的路線。除了廣州,深圳是我最為熟悉的一線城市。

在與深圳人的接觸中,你能明顯感覺到他們與眾不同的氣質:一件事情只要有經濟效益,且合理合法,深圳人就會直奔主題——怎麼做?如何做最快?怎麼幹成本最低品質最優?至於是否合規,是否有紅頭文件,至少在初期,深圳人是不關心的。

正是這種草莽精神、草根氣質和勇往直前的衝勁,讓深圳成為夢想家的樂園。突破,不斷尋求突破,失敗了就再次突破,尋求更有策略的突破,大不了成為窮光蛋從頭再來,這是袁庚在蛇口就給深圳種下的基因。

重大利好來了,為什麼是深圳?離不開這三大關鍵因素


眾所周知,袁庚在建設蛇口工業區的時候實行定額超產獎勵,工程進度加速,後來不但被髮文批評,還被直斥“獎金掛帥”是倒退。最終,事情反轉,定額超產獎勵得到肯定。

深圳人走過的路和國內其他衝在改革前沿的城市一樣,有酸楚有淚水有苦悶有嘆息,而且因為衝在第一排,受到的非議更多。

多年前,我曾遇到一位成功的深圳民營企業家,他說過一句豪氣干雲的話:“如果政策都允許了,紅頭文件都下了,那還要我們深圳人幹什麼?只要不違法,我們就要趕快乾起來,至於手續,回頭再補,因為每一分鐘都是錢”。這不就是“先行先試”嗎?

深圳人就是以這種時不我待的精神在實踐“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重大利好來了,為什麼是深圳?離不開這三大關鍵因素


在我看來,深圳人在奔向全球標杆城市的歷程中,最不能丟掉的就是這種“拼命三郎”的精神——追求極致的品質,追求極致的效率。

這是一種思維方式,思維方式決定成敗,在這一點上,我認可稻盛和夫。

稻盛先生所說的人生方程式很簡單: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 x 熱情 x 能力。在這個方程式中,思維方式是可以為負的,如果思維方式不對,其餘一切努力歸為泡影。

深圳的思維方式是什麼?或者說深圳精神是什麼?很多人對此都有解讀,有人說是“效率與創新”,有人說是“拓荒牛精神”,至於官方層面也有定義和變化:

1987年,深圳將特區建設的“拓荒牛精神”概括為“開拓、創新、獻身”。1990年,深圳又提煉出以“開拓、創新、團結、奉獻”為核心的深圳精神,並在2002年將深圳精神擴充為“開拓創新、誠信守法、務實高效、團結奉獻”。

在我看來這些都不足夠精煉,有些總結更是流於口號化,深圳精神就是兩個字——打拼!這就是深圳人的思維方式:我什麼都沒有,但是我願意去拼!

任正非四十多歲一身負債,既離婚又失業,只能選擇打拼!

馬化騰主動創業身陷困境,賣掉騰訊未遂,只能選擇打拼!

多少人離鄉背井而來,丟掉了鐵飯碗、編制和固定工資,只能選擇打拼!

不打拼,無深圳!

"

給老師打 call

2019年是深圳再次躍升,對標全球標杆城市的起點之年。

深圳精神就是兩個字——打拼!這就是深圳人的思維方式:我什麼都沒有,但是我願意去拼!

深圳的定位是一個面向海洋、港澳,背靠巨大內陸,橫跨珠江口東西兩岸的巨大“CPU”。

重大利好來了,為什麼是深圳?離不開這三大關鍵因素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提出“到本世紀中葉,深圳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先進城市之林,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杆城市”。

在世界經濟日趨複雜的今天,如何做好自己的事情,以自身資源的有效組合、提升作為關鍵,充分吸納、接受國際先進經驗、技術,以關鍵城市、重要城市作為橋頭堡和連接器,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這是我在《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讀到的重要表達。

不打拼,無深圳

站在歷史的座標中,2019年的深圳恰如40年前即1979年的蛇口,那一年的袁庚用了四個月的時間在籌備“蛇口工業區”,廣東省也提出要利用臨近港澳的有利條件,在廣東設立一個出口加工區。

從蛇口工業區不過2平方公里左右的改革“試管”,到千萬級人口的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國內一線城市,深圳人走過的道路並不平坦。

如果說1979年是蛇口破局之年,深圳孕育的原點之年(1979年1月,撤銷寶安縣,設立深圳市),那麼2019年就是深圳再次躍升,對標全球標杆城市的起點之年。

在2010年之後的四五年時間裡,我曾因為工作的關係每週從廣州到深圳一次,從地鐵出來,然後從上步中路步行去附近的深圳科學館是我走過的最多的路線。除了廣州,深圳是我最為熟悉的一線城市。

在與深圳人的接觸中,你能明顯感覺到他們與眾不同的氣質:一件事情只要有經濟效益,且合理合法,深圳人就會直奔主題——怎麼做?如何做最快?怎麼幹成本最低品質最優?至於是否合規,是否有紅頭文件,至少在初期,深圳人是不關心的。

正是這種草莽精神、草根氣質和勇往直前的衝勁,讓深圳成為夢想家的樂園。突破,不斷尋求突破,失敗了就再次突破,尋求更有策略的突破,大不了成為窮光蛋從頭再來,這是袁庚在蛇口就給深圳種下的基因。

重大利好來了,為什麼是深圳?離不開這三大關鍵因素


眾所周知,袁庚在建設蛇口工業區的時候實行定額超產獎勵,工程進度加速,後來不但被髮文批評,還被直斥“獎金掛帥”是倒退。最終,事情反轉,定額超產獎勵得到肯定。

深圳人走過的路和國內其他衝在改革前沿的城市一樣,有酸楚有淚水有苦悶有嘆息,而且因為衝在第一排,受到的非議更多。

多年前,我曾遇到一位成功的深圳民營企業家,他說過一句豪氣干雲的話:“如果政策都允許了,紅頭文件都下了,那還要我們深圳人幹什麼?只要不違法,我們就要趕快乾起來,至於手續,回頭再補,因為每一分鐘都是錢”。這不就是“先行先試”嗎?

深圳人就是以這種時不我待的精神在實踐“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重大利好來了,為什麼是深圳?離不開這三大關鍵因素


在我看來,深圳人在奔向全球標杆城市的歷程中,最不能丟掉的就是這種“拼命三郎”的精神——追求極致的品質,追求極致的效率。

這是一種思維方式,思維方式決定成敗,在這一點上,我認可稻盛和夫。

稻盛先生所說的人生方程式很簡單: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 x 熱情 x 能力。在這個方程式中,思維方式是可以為負的,如果思維方式不對,其餘一切努力歸為泡影。

深圳的思維方式是什麼?或者說深圳精神是什麼?很多人對此都有解讀,有人說是“效率與創新”,有人說是“拓荒牛精神”,至於官方層面也有定義和變化:

1987年,深圳將特區建設的“拓荒牛精神”概括為“開拓、創新、獻身”。1990年,深圳又提煉出以“開拓、創新、團結、奉獻”為核心的深圳精神,並在2002年將深圳精神擴充為“開拓創新、誠信守法、務實高效、團結奉獻”。

在我看來這些都不足夠精煉,有些總結更是流於口號化,深圳精神就是兩個字——打拼!這就是深圳人的思維方式:我什麼都沒有,但是我願意去拼!

任正非四十多歲一身負債,既離婚又失業,只能選擇打拼!

馬化騰主動創業身陷困境,賣掉騰訊未遂,只能選擇打拼!

多少人離鄉背井而來,丟掉了鐵飯碗、編制和固定工資,只能選擇打拼!

不打拼,無深圳!

重大利好來了,為什麼是深圳?離不開這三大關鍵因素


斗轉星移,時至今日,深圳高樓林立,豪車遍地,但是深圳還有多少打拼精神?公正地說,還有不少,但是成色在降低:太多人沉迷於投機賺快錢,願意紮紮實實做基礎工作的人越來越少,浮躁成為主旋律。炒房,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火中取栗,都是深圳曾經最為紅火的業態之一。

深圳現在的生活優裕者真的還認同“來了就是深圳人”嗎?恐怕很難,因為基礎設施不堪承受更多人口,緊張對立的情緒其實已經在不同收入階層出現。

是“民營經濟”成就了深圳

在2019年7月公佈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中國大陸公司中,利潤率最高的是騰訊控股有限公司,超過30%。深圳的2019年世界500強全名單如下:分別是平安保險、華為、正威國際、恆大集團、招商銀行、騰訊、萬科。毫無疑問,絕大部分都是民營企業。

去年11月27日,權威機構發佈《深圳上市公司發展報告(2018)》:報告指出,深圳絕大多數上市企業不靠行政手段捏合,也不是來源於壟斷行業,而是從本土開始創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發展壯大起來的。

在上市企業中,第一大股東性質為私企/個人的佔75.1%,有256家;57家企業的第一大股東性質是國企,佔16.7%,28家企業第一大股東為投資機構,佔8.2%。

"

給老師打 call

2019年是深圳再次躍升,對標全球標杆城市的起點之年。

深圳精神就是兩個字——打拼!這就是深圳人的思維方式:我什麼都沒有,但是我願意去拼!

深圳的定位是一個面向海洋、港澳,背靠巨大內陸,橫跨珠江口東西兩岸的巨大“CPU”。

重大利好來了,為什麼是深圳?離不開這三大關鍵因素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提出“到本世紀中葉,深圳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先進城市之林,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杆城市”。

在世界經濟日趨複雜的今天,如何做好自己的事情,以自身資源的有效組合、提升作為關鍵,充分吸納、接受國際先進經驗、技術,以關鍵城市、重要城市作為橋頭堡和連接器,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這是我在《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讀到的重要表達。

不打拼,無深圳

站在歷史的座標中,2019年的深圳恰如40年前即1979年的蛇口,那一年的袁庚用了四個月的時間在籌備“蛇口工業區”,廣東省也提出要利用臨近港澳的有利條件,在廣東設立一個出口加工區。

從蛇口工業區不過2平方公里左右的改革“試管”,到千萬級人口的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國內一線城市,深圳人走過的道路並不平坦。

如果說1979年是蛇口破局之年,深圳孕育的原點之年(1979年1月,撤銷寶安縣,設立深圳市),那麼2019年就是深圳再次躍升,對標全球標杆城市的起點之年。

在2010年之後的四五年時間裡,我曾因為工作的關係每週從廣州到深圳一次,從地鐵出來,然後從上步中路步行去附近的深圳科學館是我走過的最多的路線。除了廣州,深圳是我最為熟悉的一線城市。

在與深圳人的接觸中,你能明顯感覺到他們與眾不同的氣質:一件事情只要有經濟效益,且合理合法,深圳人就會直奔主題——怎麼做?如何做最快?怎麼幹成本最低品質最優?至於是否合規,是否有紅頭文件,至少在初期,深圳人是不關心的。

正是這種草莽精神、草根氣質和勇往直前的衝勁,讓深圳成為夢想家的樂園。突破,不斷尋求突破,失敗了就再次突破,尋求更有策略的突破,大不了成為窮光蛋從頭再來,這是袁庚在蛇口就給深圳種下的基因。

重大利好來了,為什麼是深圳?離不開這三大關鍵因素


眾所周知,袁庚在建設蛇口工業區的時候實行定額超產獎勵,工程進度加速,後來不但被髮文批評,還被直斥“獎金掛帥”是倒退。最終,事情反轉,定額超產獎勵得到肯定。

深圳人走過的路和國內其他衝在改革前沿的城市一樣,有酸楚有淚水有苦悶有嘆息,而且因為衝在第一排,受到的非議更多。

多年前,我曾遇到一位成功的深圳民營企業家,他說過一句豪氣干雲的話:“如果政策都允許了,紅頭文件都下了,那還要我們深圳人幹什麼?只要不違法,我們就要趕快乾起來,至於手續,回頭再補,因為每一分鐘都是錢”。這不就是“先行先試”嗎?

深圳人就是以這種時不我待的精神在實踐“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重大利好來了,為什麼是深圳?離不開這三大關鍵因素


在我看來,深圳人在奔向全球標杆城市的歷程中,最不能丟掉的就是這種“拼命三郎”的精神——追求極致的品質,追求極致的效率。

這是一種思維方式,思維方式決定成敗,在這一點上,我認可稻盛和夫。

稻盛先生所說的人生方程式很簡單: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 x 熱情 x 能力。在這個方程式中,思維方式是可以為負的,如果思維方式不對,其餘一切努力歸為泡影。

深圳的思維方式是什麼?或者說深圳精神是什麼?很多人對此都有解讀,有人說是“效率與創新”,有人說是“拓荒牛精神”,至於官方層面也有定義和變化:

1987年,深圳將特區建設的“拓荒牛精神”概括為“開拓、創新、獻身”。1990年,深圳又提煉出以“開拓、創新、團結、奉獻”為核心的深圳精神,並在2002年將深圳精神擴充為“開拓創新、誠信守法、務實高效、團結奉獻”。

在我看來這些都不足夠精煉,有些總結更是流於口號化,深圳精神就是兩個字——打拼!這就是深圳人的思維方式:我什麼都沒有,但是我願意去拼!

任正非四十多歲一身負債,既離婚又失業,只能選擇打拼!

馬化騰主動創業身陷困境,賣掉騰訊未遂,只能選擇打拼!

多少人離鄉背井而來,丟掉了鐵飯碗、編制和固定工資,只能選擇打拼!

不打拼,無深圳!

重大利好來了,為什麼是深圳?離不開這三大關鍵因素


斗轉星移,時至今日,深圳高樓林立,豪車遍地,但是深圳還有多少打拼精神?公正地說,還有不少,但是成色在降低:太多人沉迷於投機賺快錢,願意紮紮實實做基礎工作的人越來越少,浮躁成為主旋律。炒房,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火中取栗,都是深圳曾經最為紅火的業態之一。

深圳現在的生活優裕者真的還認同“來了就是深圳人”嗎?恐怕很難,因為基礎設施不堪承受更多人口,緊張對立的情緒其實已經在不同收入階層出現。

是“民營經濟”成就了深圳

在2019年7月公佈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中國大陸公司中,利潤率最高的是騰訊控股有限公司,超過30%。深圳的2019年世界500強全名單如下:分別是平安保險、華為、正威國際、恆大集團、招商銀行、騰訊、萬科。毫無疑問,絕大部分都是民營企業。

去年11月27日,權威機構發佈《深圳上市公司發展報告(2018)》:報告指出,深圳絕大多數上市企業不靠行政手段捏合,也不是來源於壟斷行業,而是從本土開始創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發展壯大起來的。

在上市企業中,第一大股東性質為私企/個人的佔75.1%,有256家;57家企業的第一大股東性質是國企,佔16.7%,28家企業第一大股東為投資機構,佔8.2%。

重大利好來了,為什麼是深圳?離不開這三大關鍵因素


也就是說:深圳的上市公司中民企佔比超7成!

這就是深圳模式:創造好的營商環境,放手讓民營企業家去努力拼搏,對企業運營不干預,不斷收縮政府審批權限,形成小政府大社會的格局,從法治等諸多方面保障企業家的財產權,從各個方面嚴格約束職能部門對企業“吃拿卡要”。

說到底,深圳不過是做好了這一件看似人人都懂,人人都明白的事情,民營經濟就“燃”了起來。

我注意到,此次的《意見》中花了不少篇幅來談深圳人工智能的佈局,就深圳科創大城的定位而言,這樣寫當然沒有問題,而且很有必要。

但另一方面,我們也應看到,無論對城市還是企業而言,戰略與體系等其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調整和變化。人工智能的發展,其實也是有周期性的,一旦遭遇技術天花板這樣的低潮期,最好的應對應當是順勢而為。

早在2017年就有人憂慮“人工智能行業週期長而營收難”,根據億歐報告顯示,2018年全年,近90%的人工智能公司處於虧損狀態,而10%賺錢的企業基本是技術提供商。

城市的發展其實和企業發展有相似之處:只要執行力足夠強,而且價值觀恆定,那麼“術”的層面“怎麼做和做什麼”並不重要,隨時都有調整止損的可能,而在這些方面,民營企業具有更大的靈活性。

相信深圳,也相信深圳的民營企業,在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未來發展布局中,一定會繼續沿著已經被驗證的模式,再度創造屬於自己的奇蹟。

打造“南中國CPU”

與此同時,《意見》中特別提到:“支持深圳強化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優勢,以深圳為主陣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發揮關鍵作用”。

在更具體的闡述中,提到了“不斷提升對港澳開放水平”、“加快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推進深莞惠聯動發展,促進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顯然,深圳的定位是一個面向海洋、港澳,背靠巨大內陸,橫跨珠江口東西兩岸的巨大“CPU”。

“CPU”是深圳的第一功能,它匯聚資源、人才、資金、技術,因為算力強大,在深圳經過一輪篩選,資源分發到相應區域,當然,有些高端、核心資源在深圳本地消化吸收,進入不同的產業群落中,比如騰訊生態、華為生態,無論你是否承認,其實圍繞這些巨頭早已形成了產業鏈。

理想的情況下,深圳會更好地吸收香港在某些垂直領域的技術優勢,同時又能充分利用東莞、惠州的低成本土地、人力資源,甚至跨海與中山、澳門形成具體產業上的強鏈接,背後則是廣深莞科技走廊的強大支撐力、整個珠三角的強大製造力。毋庸置疑,這個“CPU”一旦進入理想工作狀態,將極大程度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上升。在四大灣區的競賽中,粵港澳大灣區在人口、GDP總量、國際機場數量上位居前列,但是在人均GDP、第三產業比重等諸多方面落後於其他灣區。

"

給老師打 call

2019年是深圳再次躍升,對標全球標杆城市的起點之年。

深圳精神就是兩個字——打拼!這就是深圳人的思維方式:我什麼都沒有,但是我願意去拼!

深圳的定位是一個面向海洋、港澳,背靠巨大內陸,橫跨珠江口東西兩岸的巨大“CPU”。

重大利好來了,為什麼是深圳?離不開這三大關鍵因素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提出“到本世紀中葉,深圳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先進城市之林,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杆城市”。

在世界經濟日趨複雜的今天,如何做好自己的事情,以自身資源的有效組合、提升作為關鍵,充分吸納、接受國際先進經驗、技術,以關鍵城市、重要城市作為橋頭堡和連接器,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這是我在《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讀到的重要表達。

不打拼,無深圳

站在歷史的座標中,2019年的深圳恰如40年前即1979年的蛇口,那一年的袁庚用了四個月的時間在籌備“蛇口工業區”,廣東省也提出要利用臨近港澳的有利條件,在廣東設立一個出口加工區。

從蛇口工業區不過2平方公里左右的改革“試管”,到千萬級人口的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國內一線城市,深圳人走過的道路並不平坦。

如果說1979年是蛇口破局之年,深圳孕育的原點之年(1979年1月,撤銷寶安縣,設立深圳市),那麼2019年就是深圳再次躍升,對標全球標杆城市的起點之年。

在2010年之後的四五年時間裡,我曾因為工作的關係每週從廣州到深圳一次,從地鐵出來,然後從上步中路步行去附近的深圳科學館是我走過的最多的路線。除了廣州,深圳是我最為熟悉的一線城市。

在與深圳人的接觸中,你能明顯感覺到他們與眾不同的氣質:一件事情只要有經濟效益,且合理合法,深圳人就會直奔主題——怎麼做?如何做最快?怎麼幹成本最低品質最優?至於是否合規,是否有紅頭文件,至少在初期,深圳人是不關心的。

正是這種草莽精神、草根氣質和勇往直前的衝勁,讓深圳成為夢想家的樂園。突破,不斷尋求突破,失敗了就再次突破,尋求更有策略的突破,大不了成為窮光蛋從頭再來,這是袁庚在蛇口就給深圳種下的基因。

重大利好來了,為什麼是深圳?離不開這三大關鍵因素


眾所周知,袁庚在建設蛇口工業區的時候實行定額超產獎勵,工程進度加速,後來不但被髮文批評,還被直斥“獎金掛帥”是倒退。最終,事情反轉,定額超產獎勵得到肯定。

深圳人走過的路和國內其他衝在改革前沿的城市一樣,有酸楚有淚水有苦悶有嘆息,而且因為衝在第一排,受到的非議更多。

多年前,我曾遇到一位成功的深圳民營企業家,他說過一句豪氣干雲的話:“如果政策都允許了,紅頭文件都下了,那還要我們深圳人幹什麼?只要不違法,我們就要趕快乾起來,至於手續,回頭再補,因為每一分鐘都是錢”。這不就是“先行先試”嗎?

深圳人就是以這種時不我待的精神在實踐“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重大利好來了,為什麼是深圳?離不開這三大關鍵因素


在我看來,深圳人在奔向全球標杆城市的歷程中,最不能丟掉的就是這種“拼命三郎”的精神——追求極致的品質,追求極致的效率。

這是一種思維方式,思維方式決定成敗,在這一點上,我認可稻盛和夫。

稻盛先生所說的人生方程式很簡單: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 x 熱情 x 能力。在這個方程式中,思維方式是可以為負的,如果思維方式不對,其餘一切努力歸為泡影。

深圳的思維方式是什麼?或者說深圳精神是什麼?很多人對此都有解讀,有人說是“效率與創新”,有人說是“拓荒牛精神”,至於官方層面也有定義和變化:

1987年,深圳將特區建設的“拓荒牛精神”概括為“開拓、創新、獻身”。1990年,深圳又提煉出以“開拓、創新、團結、奉獻”為核心的深圳精神,並在2002年將深圳精神擴充為“開拓創新、誠信守法、務實高效、團結奉獻”。

在我看來這些都不足夠精煉,有些總結更是流於口號化,深圳精神就是兩個字——打拼!這就是深圳人的思維方式:我什麼都沒有,但是我願意去拼!

任正非四十多歲一身負債,既離婚又失業,只能選擇打拼!

馬化騰主動創業身陷困境,賣掉騰訊未遂,只能選擇打拼!

多少人離鄉背井而來,丟掉了鐵飯碗、編制和固定工資,只能選擇打拼!

不打拼,無深圳!

重大利好來了,為什麼是深圳?離不開這三大關鍵因素


斗轉星移,時至今日,深圳高樓林立,豪車遍地,但是深圳還有多少打拼精神?公正地說,還有不少,但是成色在降低:太多人沉迷於投機賺快錢,願意紮紮實實做基礎工作的人越來越少,浮躁成為主旋律。炒房,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火中取栗,都是深圳曾經最為紅火的業態之一。

深圳現在的生活優裕者真的還認同“來了就是深圳人”嗎?恐怕很難,因為基礎設施不堪承受更多人口,緊張對立的情緒其實已經在不同收入階層出現。

是“民營經濟”成就了深圳

在2019年7月公佈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中國大陸公司中,利潤率最高的是騰訊控股有限公司,超過30%。深圳的2019年世界500強全名單如下:分別是平安保險、華為、正威國際、恆大集團、招商銀行、騰訊、萬科。毫無疑問,絕大部分都是民營企業。

去年11月27日,權威機構發佈《深圳上市公司發展報告(2018)》:報告指出,深圳絕大多數上市企業不靠行政手段捏合,也不是來源於壟斷行業,而是從本土開始創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發展壯大起來的。

在上市企業中,第一大股東性質為私企/個人的佔75.1%,有256家;57家企業的第一大股東性質是國企,佔16.7%,28家企業第一大股東為投資機構,佔8.2%。

重大利好來了,為什麼是深圳?離不開這三大關鍵因素


也就是說:深圳的上市公司中民企佔比超7成!

這就是深圳模式:創造好的營商環境,放手讓民營企業家去努力拼搏,對企業運營不干預,不斷收縮政府審批權限,形成小政府大社會的格局,從法治等諸多方面保障企業家的財產權,從各個方面嚴格約束職能部門對企業“吃拿卡要”。

說到底,深圳不過是做好了這一件看似人人都懂,人人都明白的事情,民營經濟就“燃”了起來。

我注意到,此次的《意見》中花了不少篇幅來談深圳人工智能的佈局,就深圳科創大城的定位而言,這樣寫當然沒有問題,而且很有必要。

但另一方面,我們也應看到,無論對城市還是企業而言,戰略與體系等其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調整和變化。人工智能的發展,其實也是有周期性的,一旦遭遇技術天花板這樣的低潮期,最好的應對應當是順勢而為。

早在2017年就有人憂慮“人工智能行業週期長而營收難”,根據億歐報告顯示,2018年全年,近90%的人工智能公司處於虧損狀態,而10%賺錢的企業基本是技術提供商。

城市的發展其實和企業發展有相似之處:只要執行力足夠強,而且價值觀恆定,那麼“術”的層面“怎麼做和做什麼”並不重要,隨時都有調整止損的可能,而在這些方面,民營企業具有更大的靈活性。

相信深圳,也相信深圳的民營企業,在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未來發展布局中,一定會繼續沿著已經被驗證的模式,再度創造屬於自己的奇蹟。

打造“南中國CPU”

與此同時,《意見》中特別提到:“支持深圳強化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優勢,以深圳為主陣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發揮關鍵作用”。

在更具體的闡述中,提到了“不斷提升對港澳開放水平”、“加快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推進深莞惠聯動發展,促進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顯然,深圳的定位是一個面向海洋、港澳,背靠巨大內陸,橫跨珠江口東西兩岸的巨大“CPU”。

“CPU”是深圳的第一功能,它匯聚資源、人才、資金、技術,因為算力強大,在深圳經過一輪篩選,資源分發到相應區域,當然,有些高端、核心資源在深圳本地消化吸收,進入不同的產業群落中,比如騰訊生態、華為生態,無論你是否承認,其實圍繞這些巨頭早已形成了產業鏈。

理想的情況下,深圳會更好地吸收香港在某些垂直領域的技術優勢,同時又能充分利用東莞、惠州的低成本土地、人力資源,甚至跨海與中山、澳門形成具體產業上的強鏈接,背後則是廣深莞科技走廊的強大支撐力、整個珠三角的強大製造力。毋庸置疑,這個“CPU”一旦進入理想工作狀態,將極大程度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上升。在四大灣區的競賽中,粵港澳大灣區在人口、GDP總量、國際機場數量上位居前列,但是在人均GDP、第三產業比重等諸多方面落後於其他灣區。

重大利好來了,為什麼是深圳?離不開這三大關鍵因素


另一方面,深圳在高中學位、高質量大學數量、醫療、住房等諸多方面存在短板,深圳要努力的地方還很多,遠未到可以“飄飄然”的時候。

無論是“先行示範區”的目標,還是“全球標杆城市”的願景,都需要深圳人發揮持續打拼的精神,集結整個大灣區的力量,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重視教育、房價短板帶來的人才流失問題,重視寫字樓的高空置率問題。

如何解決這些已經出現的問題,而不是陶醉在一片讚美的“超燃”聲中,相信清醒的深圳人未來會做出理性的選擇。

每天第一時間討論熱點事件,透視財富生活,盡在功夫財經專屬圈子!您也可以關注功夫財經公眾號(kongfuf),瞭解更多財經資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