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後市場供應鏈進入大變革時代

汽車後市場的供應鏈與物流運作效率正在直接影響參與者對終端客戶的響應速度及服務體驗,關乎各路市場參與主體的運營成本及利潤,越來越受到關注。

2018年,我國汽車銷量為2808.1萬輛,相比2017年的2887.9萬輛,出現了自1990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我國汽車保有量已達2.4億輛,增長高於10%,中國即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汽車保有量最大的國家;車齡在5年以上的車輛佔比近60%。這說明我國汽車市場進入了“增量停滯,存量升級”的發展週期,也意味著以維修保養、配件更換等服務為主的後市場的發展潛力正在逐步釋放,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汽車後市場中僅維修保養市場的規模便達到7100億元,按業內的預測,到2020年,汽車後市場的產值將突破1.5萬億元。萬億級的後市場已經吸引來各路“玩家”,市場參與主體越來越多。除了傳統的主機廠、零配件企業、維修廠、汽配城以外,互聯網企業、電商企業也加入了進來,業務模式創新不斷,加上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終端車主對後市場的服務時效和服務體驗要求越來越高,整個後市場競爭愈演愈烈。

對此,我們採訪了德勤中國物流與交通行業總監馮莉,她從汽車後市場的發展變化出發,分析了汽車後市場供應鏈與物流所面臨的挑戰,並對供應鏈與物流效率的提升給出了專業見解。

汽車後市場供應鏈進入大變革時代

她表示,供應鏈與物流的運作效率正在直接影響參與者對終端客戶的響應速度及服務體驗,關乎各路市場參與主體的運營成本及利潤,因此越來越受到關注。主機廠、零配件生產企業通過新技術加強上下游供應鏈協同運作,提升運轉效率;新入局的玩家更是在商業模式創新過程中將供應鏈與物流體系構建放在十分關鍵的位置,以實現配件的高效供應,獲取後市場份額;幾大電商巨頭開放自建供應鏈及物流體系,搶食後市場“蛋糕”;為各路參與者提供專業物流服務的第三方物流企業,也緊抓市場發展機遇,在加大供應鏈與物流服務效率及水平的提升。面對這場巨大的汽車後市場供應鏈與物流的變革,構建網狀供應鏈以替代傳統鏈式供應鏈,深度挖掘大數據、車聯網等技術在供應鏈中的價值;在物流體系中搭建前置倉,充分應用信息化、自動化物流技術在倉儲體系各環節中的應用;充分藉助現有社會資源,創新運輸及配送模式以提升運輸及配送效率等,都十分值得各參與主體思考。

一、後市場參與主體眾多

1.傳統參與主體求變

2016年《機動車維修管理規定》 明確規定汽車用戶可自由選擇車輛維修保養門店,促進汽車售後服務領域的充分競爭。2017年,新《汽車銷售管理辦法》出臺,規定供應商不得限制配件生產商(進口產品為進口商)的銷售對象,不得限制經銷商、售後服務商轉售配件。這給後市場帶來了發展機遇。主機廠、汽車零部件企業、經銷商、維修企業等紛紛開始了後市場業務模式創新。

主機廠的業務模式創新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打造維修品牌。例如:PSA旗下的“歐洲維修”售後維修服務品牌,北汽集團的 “好修養”快修連鎖服務品牌,神龍汽車開展的 “陽光工匠”品牌連鎖維修業務,福特的 Quick Lane 快修網點,東風日產的OKcare品牌維修店,上汽通用的車工坊專業快修連鎖品牌。二是成立汽配品牌。例如,福特發佈Omnicraft汽配品牌為福特、林肯以外品牌車輛供應零備件,上汽通用發佈德科汽配品牌致力於開拓國內汽車獨立售後市場。三是與第三方跨界合作。例如,海馬汽車聯手有壹手打造鈑噴服務旗艦,是汽車主機廠在業內與互聯網鈑噴的快修行業創新型企業的首次聯合,採用“實體互聯網”的特色化服務模式,從而打造出標準化、透明化、O2O化的高端鈑噴領軍品牌。

零部件代表企業,如博世汽車建設博世汽車專業維修連鎖店,獨立維修企業代表華勝豪車專修已經在全國十幾個省份開設連鎖店。經銷商集團代表企業和諧集團在多省佈設和諧汽車豪車維修中心。此外,需要重金建設“前店後廠全功能”4S店開始嘗試輕量化、小型化,例如,廣菲克品牌的維修車間和新車銷售展廳均採取模塊化設計,A級的新車銷售可搭配C級標準的售後服務規模來組合;東風日產採取了“F級輕量化店”“G級輕量化店”“ASC特約授權維修中心”等嘗試,在行業中獨樹一幟。

創新的業務模式與原有的後市場服務共用供應鏈及物流體系,以主機廠自營及第三方專業物流公司為主,來實現後市場的供應鏈與物流服務。

2.互聯網玩家入場

從2014年前後開始,互聯網企業強勢挺進汽車後市場,諸葛汽修、淘氣檔口、中馳車福、康眾汽配、巴圖魯、汽車超人、途虎養車、快準車服等全國性汽配互聯網企業紛紛登場,商業模式主要以垂直B2B和B2C兩種為主。如今經過市場的洗牌,有的企業已經倒閉,有的則連續獲得融資,準備上市。新玩家大多在自己的商業模式下搭建了供應鏈及物流網絡體系,以下幾家企業的發展十分值得關注。

途虎養車,B2C模式代表企業,通過線上預約+線下安裝的養車方式,配合完善的供應鏈服務,已經逐漸成為中國在線汽車養護的領導品牌。目前途虎養車在全國擁有超過13000家合作門店,超過500家工廠店,服務範圍覆蓋31個省市區、405個城市,在全國24個城市建立了超過30個倉儲物流中心,總面積超過17萬平方米。

康眾汽配採用B2B模式,自建供應鏈體系,後融入了原汽車超人的部分供應鏈、阿里巴巴集團汽車後市場業務及相關資源,目前在全國設立配件供應網點700多個,計劃在2020年末將網點發展到2000家。

中馳車福以B2B直營模式起家,歷時八年,斥資上億元打造的配件數據庫已包含了千萬級SKU的配件數據,涵蓋上百個汽車品牌、數萬種車型,實現了易損件和車型件全覆蓋、原廠件和品牌件的全覆蓋。2017年退出了自營交易,面向全行業合作,開放智慧供應鏈服務平臺,目前總融資額已超10億,正式啟動了赴美上市計劃,預計2019年內完成IPO。

巴圖魯主要做全車間交易B2B服務平臺,已經完成第五輪融資,其融資也將用於持續完善倉儲物流體系的搭建,最終完成全國覆蓋。同時巴圖魯將開放物流服務,增加服務線路、提升服務體驗,並不斷探索通過佈局二級倉等方式建設專業高效、智能優化的多級現代化倉配體系。

快準車服自營B2B,是圍繞汽修企業綜合需求,以汽車配件為核心為汽修企業提供一站式業務解決方案的供應鏈服務平臺,自建全國倉儲物流體系、建立全國線下服務網絡的模式,到2020年將建立2500家服務站,覆蓋全國所有縣市,除了依託巨江集團優勢外也獲得了市場融資。

3.電商零售巨頭介入

2010年京東成立汽車用品採銷部,主要為汽車3C產品在電商平臺銷售;2013年,京東上線“車管家”,搭建起汽車後市場O2O平臺;2015-2016年不斷投資佈局汽車金融市場;2017年,京東發佈汽車無界服務戰略,利用自身平臺和整合能力,將後市場上中下游打通,形成生態閉環。

與京東相比,蘇寧進入汽車領域時間較晚,切入模式也有所不同,通過汽車銷售再逐步切入汽車後市場服務。蘇寧2017年成立汽車超市,涵蓋整車銷售、養護用品、保養售後、汽車金融、汽車保險、汽車租賃等全方位服務。

京東、蘇寧先後入局後市場,兩大巨頭都有線上線下全渠道佈局,擁有覆蓋全國的物流網絡,強大的物流基礎設施,以及數字化供應鏈。兩家巨頭也將強大的自建供應鏈及物流體系開放給汽車後市場。例如,京東為奔馳提供O2O服務,在提供線上銷售的同時也提供備件配送服務。

二、市場變化帶來新機遇

汽車後市場的消費主體已經不再侷限於個人消費者;同時,隨著消費升級,個人消費者要求也發生了變化,共享出行興起,新消費群體的出現也帶來了新的市場機遇,加上新能源車的發展,後市場服務需求在發生多方面變化。

1.終端消費者要求供應鏈更為快速高效

互聯網、電商興起,讓我國消費者習慣了線上消費;購車主體年輕化,預計到2020年可能有40%的新車購買者會是千禧一代,也就是2000年後出生的消費者,他們的購買行為、售後消費習慣與傳統的消費者會有明顯差異:一是數字化的消費行為,智能手機普遍應用,新一代消費者大多時間都在使用手機APP,在後市場的維保方式、預約方式、到店安排等各環節,他們都更重視數字化消費體驗;二是新一代的消費者對服務時效要求更高,需求要得到快速響應,同時還要求便利,比如門到門的服務。

2.共享出行推動後市場物流走向集中高效化

近年來,滴滴打車、首汽約車、綠狗租車、經彩出行等多種共享出行模式出現,共享生態下新的客戶群體興起,個人購車需求及個人汽車保有量將呈不斷下降,汽車維護保養的主要客戶將由當前的個人消費者(C端),向車企及互聯網科技公司等共享出行經營者(B端)轉變,他們對車輛維保服務的需求也有著特殊性:一是,相較於個人消費者,所需服務規模大;二是,時效性,通常為運營車輛,需要快速維保;三是,車輛駕駛歷程、部件損耗、易損耗的配件等與個人用車不同;四是,追求極致的性價比。

B端客戶的汽車零配件及維保需求相對於C端將更加集中和固定,訂單規模將擴大,並簡化中間環節可以跳過維修廠甚至經銷商,直接到達出行企業。推演到汽配物流行業,將提高汽車配件訂單的集中度,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訂單的高效及穩定性,維保需求的批量化效應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當前汽配物流末端市場“小、散、亂”的現狀,向標準化和規範化發展。物流企業能夠通過尋求與汽車廠商、租車運營商以及大型汽修廠商的合作,獲取大單,減少零擔,簡化物流中間環節,降低運輸成本,從而實現提高自身市場份額及企業利潤率的目的。

3.新能源車帶來了新的後市場發展機遇

新能源車產業鏈長,“三電”(電池、電機和電控)取代了傳統汽車的“三大件”(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成為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電池扮演了更為重要的角色;另外,與傳統汽車相比,新能源汽車模塊化程度較高,車輛的備件SKU相對較少,標準產品增多,長尾件大大減少。並且新型造車企業在業務初期為拓展銷售渠道,也會考慮與有意願的獨立維修廠及第三方維修連鎖企業合作,以拓寬售後授權渠道及其銷售。這些新特點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當前汽配物流行業的競爭格局,允許更多玩家參與進來。但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電池屬於危險品,其運輸、回收及倉儲也對物流業提出了新要求。

三、傳統後市場供應鏈遭遇挑戰

一直以來,汽車後市場供應鏈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就是如何提高對前端客戶需求的響應。消費群體對數字化、時效性的要求越來越高,追求極致性價比,逐步傳達到整個供應鏈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在低成本運作下及時響應客戶需求。

但是傳統的後市場供應鏈還無法達到上述要求,其弊端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一是,傳統後市場供應鏈多以歷史需求代替預測,而歷史需求數據常常受經銷商訂貨行為不規範或其他因素影響,無法反映真實需求,導致預測準確度差;我國多數企業僅憑藉“經驗”進行庫存計劃制定,安全庫存、經濟訂貨批量、服務水平、交付週期和需求的波動性都未能精確運用於庫存計劃的計算中。這導致傳統供應鏈中的預測及庫存計劃的精準度低。

二是,多數企業尚未建立多級庫存管理機制,配件計劃一般在中心庫+中轉庫的層面進行,缺乏與前端供應商計劃、後端經銷商庫存管理和訂貨策略的整體協同考慮,加上供應鏈可視度較差,各主體信息不對稱,帶來網絡各級的庫存上升和整體效率的喪失。

三是,在傳統的物流網絡構建中,缺乏對備件的“前置化”庫存佈局,導致當客戶服務需求發生時,傳統供應鏈根本無法實現對終端用戶的快速響應。

四是,傳統後市場供應鏈的穩定性與敏捷性不高,多數備件供應商未能做到快速、穩定的交付週期,而快速、穩定的交付週期能夠有效減少網絡各個環節的庫存水平。

五是,供應商中心庫到經銷商中轉庫,再到維修終端,各環節之間物流運輸的可視化程度低,嚴重影響了對在途庫存信息的掌握。傳統供應鏈中的各主體難以做到精準的庫存預測及計劃,相互之間缺乏協同,無法準確掌握在途庫存,加上備件供應商難以保證快速、穩定的交付週期,網絡佈局中缺乏前置化庫存等系列弊端讓傳統的後市場供應鏈根本無法做到低成本、高時效的服務。

四、關於供應鏈變革的思考

供應鏈與物流的所有運作是由消費終端觸發,滿足終端消費者需求,提升終端消費者體驗是供應鏈變革的目的。我們可以想象如下場景:當消費者發現車輛出現故障(除外觀損壞外)時,通過電話或者其它網絡渠道與車商取得聯繫,描述車輛大致情況;服務商通過後臺調取車輛運行狀態的基本數據,判斷車輛配件損耗情況;同時將這些信息反饋給供應鏈上的各個環節,檢查距離車主最近的零售商/維修終端是否有該配件;如果沒有,檢查上游配件庫是否有備貨;驅動整個鏈條快速供貨;在供應過程中為客戶提供配件的實時物流狀態;到貨後即時聯繫客戶確定到店維修時間;維修過程中給客戶提供更多的服務體驗。

要想實現這一場景,就需要我們對傳統的後市場供應鏈與物流做出改變,主要思考幾個關鍵點:

1.第一步該做什麼?

企業首先要明確配件業務的渠道策略和服務策略,這是優化供應鏈體系及物流網絡佈局的依據。同時還要明確供應鏈優化的目標就是要追求服務水平、成本、效率之間的平衡。

2.如何實現精準預測?

充分藉助車聯網、大數據技術。憑藉車聯網實現對車輛車齡、歷史維修、保養等信息的跟蹤、記錄及收集,建立擁有大數據資源的雲平臺。雲平臺將車輛的故障信息分別傳遞至維修保養服務商及汽車配件提供商。維修保養服務商有針對性的提醒車主進行故障維修,汽車配件商提前儲備維修所需的配件,通過雲平臺為客戶提供遠程診斷服務,減少維修時間,提升服務水平,增加客戶粘性;同時“雲平臺”還為維修市場參與者創建溝通平臺,技師、汽修廠商等專業人員可通過“雲平臺”進行資源共享、信息交流。

3.如何實現可視化?

後市場中的消費者有時候也知道哪些配件為“慢流件”,這些配件需求的頻率很低,通常不會在經銷商倉庫內備貨,需要到主機廠訂貨,等待時間較長。尤其這類配件的供應鏈與物流可視化能夠大幅提升客戶服務體驗,除了OMS、WMS、TMS等信息系統的應用外,我們還需要藉助物聯網技術將配件的線下供應鏈與物流運作實際數據化、信息化和網絡化,構建實物流與信息流之間的緊密對應關係,建立可視化供應鏈,讓消費者能夠實時獲取並掌握配件在供應過程中的動態,併合理預約到店維修時間,避免焦急等待。

4.如何提升運作時效?

優化多級網絡佈局。在物流網絡規劃上,利用歷史大數據、銷量預測,構建成本、時效、覆蓋範圍等多個影響因素,對倉儲、運輸、配送網絡進行優化佈局。科學部署庫存,智能預測補貨,實現庫存協同,加快庫存週轉,提高現貨率,提升整個供應鏈的效率。

考慮佈局“前置倉”,我們可以看到在新零售領域,越來越多的前置倉興起,在汽車後市場中,常用備件的使用可以考慮藉助前置倉進行佈局,將常用備件前置到配件零售商門店,覆蓋周圍的維修終端,當客戶需求產生時以快速響應。

此外,在備件倉庫存儲、揀選、出庫等運作中充分藉助自動化物流技術及裝備。由於備件多數屬於非標品,實施自動化物流系統項目難度大,因此目前還屬於勞動密集型作業,只借助了少量自動化設備,例如,智能穿戴設備用於輔助人工揀選,未來隨著技術裝備的發展,要不斷提升倉儲運作的自動化水平,以提高運作效率,降低成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