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上饒小學案”:法治社會,絕不允許以愛之名把刀捅向孩子!

點擊上方“清遠檢察”可訂閱哦!

評“上饒小學案”:法治社會,絕不允許以愛之名把刀捅向孩子!評“上饒小學案”:法治社會,絕不允許以愛之名把刀捅向孩子!

又見校園慘案!但這一次,更令人悲痛的是——當事雙方,一方是家長,另一方是學生。

據警方通報,這起5月10日發生在江西上饒市第五小學的持刀傷人案件,起因是學生家長王某建的女兒,與同學劉某宸發生糾紛。於是他持刀將10歲男孩劉某宸刺死。該家長傷人後並未離開,直至警方將其帶走。

評“上饒小學案”:法治社會,絕不允許以愛之名把刀捅向孩子!

聽上去,這似乎是一條“有隱情”的新聞:

任誰都會忍不住追問:一位“怒髮衝冠”的父親,竟不惜拉著別人的孩子“玉石俱焚”。究竟是多大的仇恨,能激發一個父親將呵護之情、憤懣之意,變為砍向10歲男孩的斃命屠刀?

有人甚至已“腦補”出劇情:受害男孩對女孩,實施了常年的校園暴力。班主任不問、男孩家長不管、學校踢皮球……女孩父親在窮盡了一切正當手段都無果後,終於決定“血債血償”,即使自己踏上不歸路,也要讓“熊孩子”付出代價。

然而,目前警方及媒體披露的信息,卻並不那麼“吻合劇情”。

梳理幾個核心信息:

評“上饒小學案”:法治社會,絕不允許以愛之名把刀捅向孩子!評“上饒小學案”:法治社會,絕不允許以愛之名把刀捅向孩子!評“上饒小學案”:法治社會,絕不允許以愛之名把刀捅向孩子!評“上饒小學案”:法治社會,絕不允許以愛之名把刀捅向孩子!

上述細節的真實與否,有待警方確認,但不妨礙我們得出結論:這樣“替女報仇”的家長,法律絕不能容忍!

我們旗幟鮮明地反對校園霸凌,也絕不認為一些明顯是校園暴力的行為,“只是孩子間的打鬧”即使磕磕碰碰在所難免,也要有個“度”。越過一步,就是觸犯了法律的雷區。那麼,“好商量”、“和稀泥”都不能成為“熊孩子”的擋箭牌,該承擔的責任,即使“他還是個孩子”也不能開脫,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就堅決不能姑息!

但是,我們也旗幟鮮明地反對“私力復仇”。

大人與孩子之間,本就是一道強弱分明的不等式。儘管在一方眼中,10歲的劉某宸不是“熊孩子”,但在女孩家長眼中,很可能不是如此。只是,不管劉某宸有沒有問題、有什麼問題,10歲的孩子絕不該被剝奪生命,更何況是被一個年富力強的成年人持刀殺害!

愛娃心切的心情,每一個人都理解,但從愛出發不能駛向恨的深淵,對自家孩子的保護欲,不能成為對他人施加暴力的理由。

跳過溝通、跳過法律、跳過人倫,直接動刀的方式,將會造成何等“雙輸”、何等慘劇。

為人父母者,在孩子誕生的那一刻,就會不惜一切代價為他們遮風擋雨。在互聯網上,看到誰說一句“敢欺負我孩子,我坐牢也要Ta好看!”很多人也會忍不住點個贊。我們都秉持著樸素的是非觀、正義觀,但是,換作是你,你希不希望自己孩子的同學,有這樣一位家長?誰能接受自己的孩子,“一言不合”就被動刀殺害?連被問清楚的機會都沒有?

評“上饒小學案”:法治社會,絕不允許以愛之名把刀捅向孩子!

如果,男孩真的存在校園霸凌行為,法律會經過調查、起訴、審判,讓他付出應有的代價。

只是,無論有什麼理由、之前有什麼傷害,法律面前,只有守法者和違法者。“護女心切”不是可以任意剝奪他人生命的理由!你的孩子是心頭肉,別人的孩子難道不是嗎?

最後,我們還想追問幾個問題

評“上饒小學案”:法治社會,絕不允許以愛之名把刀捅向孩子!

對校園安全,中央政法委、公安部、教育部三部委聯合發佈過明確的要求——

評“上饒小學案”:法治社會,絕不允許以愛之名把刀捅向孩子!

而在本案中,我們看到相關要求並未得到落實。

除了在最後一關樹立起保護孩子的堅強防線,對於之前的矛盾化解、隱患排查,老師、學校和家長本該是“第一發現人”。然而,劉某宸到底有沒有欺負同學?怎麼欺負的?欺負了多久?這一切尚未弄清,一個10歲的生命已經沒有機會開口。

“層層失守”,讓災難看似突然爆發,實則有跡可循。

評“上饒小學案”:法治社會,絕不允許以愛之名把刀捅向孩子!

有一句話說:中國人的家國情懷特別重。對國,底線是統一;對家,底線是孩子。

面對我們不惜用一切去保護和教育的孩子,我們都希望他們知底線、辨是非。但有時恰恰忘了,我們自己的一舉一動、所思所選和所行,可能就是一顆顆稚嫩的心,對於“如何辨別是非曲直“,以及“社會是否公平正義”的最初體驗。

這些體驗,終會匯聚在一起,凝結成中國未來一代人,是非觀、法律觀、正義觀的輪廓。

因此,面對如此殘忍的“復仇”,全社會都應該共同扼守這條“紅線”——

法治社會,絕不能容忍以愛之名,放任魔鬼把刀捅向孩子!現在是,未來也是!

評“上饒小學案”:法治社會,絕不允許以愛之名把刀捅向孩子!

事件回顧

5月10日,江西省上饒市公安局信州分局發佈通報稱,2019年5月10日9時16分許,該局接到報警稱,上饒市第五小學內發生持刀傷人案件。接到警情後,轄區水南派出所立即趕到現場處置。經初步查明,嫌疑人王某建(信州區人,男,41歲)系該校學生家長,因其小孩與受害學生劉某宸發生糾紛,持刀將劉某宸刺傷,後經緊急送往醫院搶救無效死亡。目前,嫌疑人王某建已被警方控制,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5月11日,江西省上饒市信州區新聞中心發佈通報稱,經信州公安刑警大隊偵查,上饒市第五小學5.10案件犯罪嫌疑人王某建對殺害受害人劉某宸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已被依法刑事拘留。事發學校校長朱某已被停職檢查。目前,案件偵辦、責任調查和善後工作正在進一步開展中。

央視網評論:

慘劇前請不要急著站隊

沒有人願意看到這樣的慘劇發生,但它還是發生了。近日,江西上饒第五小學一位學生家長王某建持刀進入學校,刺死該校學生劉某宸。

面對慘劇,除了痛心,人們最自然的反應就是追問一句為什麼,究竟是學生、家長還是學校的責任?

公眾的關注是有道理的。找到罪魁禍首,才能判明慘劇的起源。如此一來,後來者才能引以為戒。畢竟,沒有任何人希望看到這樣的慘劇再度發生。

可是,在目前事件的真相還未被還原的情況下,輿論場卻被一些不和諧音所籠罩。這一現象,顯然需要引起重視。

網傳,行凶者曾經在家長微信群中的一條留言中表示,其女兒“在學校很想學習,卻天天被打很是難過”。由於媒體對這一信息的披露,不少網友據此認為,被害者生前一定是一個“熊孩子”。正是因為他長期霸凌行凶者的女兒,才會為自己帶來了災禍。

換言之,在這些網友看來,被害者雖然值得同情,但也不是完全無辜。然而,目前所謂霸凌的說法尚無法得到驗證。可以理解網友們對“熊孩子”以及校園暴力事件的反感,但這樣的主觀臆斷,非但無助於事件的調查,還有可能往被害者身上抹黑。

明知兩位學生之間存在矛盾,行凶者的言行已經暴露出危險的跡象,卻仍然未能阻止慘劇的發生,校方的無所作為也受到眾多網友的質疑。

確實,如果校方,尤其是當事教師能夠及時察覺到異樣,採取更果斷的行動,慘劇或許可以避免。不過,一些細節仍然處於十分模糊的狀態。比如說,當事教師為何宣稱行凶者“無法溝通”?這是因為教師已經與其溝通過但沒有取得效果,還是因為行凶者精神狀態有異樣?不管怎麼說,在認定校方以及教師的責任之前,我們更應該搞清事情的原委。

在這起慘劇中,行凶者的責任無疑是最大的。但是,隨著更多信息的披露,圍繞在這位行凶者周圍的疑雲也越來越多。按照行凶者的說法,被害者一直在欺負他的女兒,可被害者家長卻表示事發前一天才聽說此事。那麼,如果霸凌現象真的存在,為何這麼長時間內沒有人通知受害者家長?沒有說出事情真相的,到底又是誰?

一些網友還指出行凶者沒有工作、其女兒隨母姓,這些情況有可能導致其精神壓力過大,以致犯下大錯。不能說這種猜想沒有道理,但是猜想終究只是猜想。要知道,當務之急不是為行凶者安排人生故事,而是探尋其錯誤行為背後的動機和根源。

綜合各方提供的信息,雖然真相還沒有大白,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那就是這起慘劇的成因比較複雜,涉及到方方面面。各種因素綜合、疊加到一起,才釀成了惡果。正因如此,簡單粗暴地把帽子扣到某一方頭上,或許可以讓不少網友出一口惡氣,但絲毫無助於問題的解決。

如果輿論場上的相互指責持續下去,最令人擔憂的後果是多輸。學校教育的難度可能會因為輿論壓力而不斷加大,以至於教師不敢批評、懲戒學生,乾脆放任自流。不管是被害者家庭還是行凶者家庭,也可能會因為網友的主觀臆斷,承受額外的精神壓力。要知道,慘劇已經發生,但他們的生活還要繼續。

因此,所有關注此事的網友,不妨放棄站隊,給調查多一些耐心。孩子不僅是所有家長的心頭肉,也是祖國的花朵。相信所有人的願望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再讓任何一個孩子遭遇威脅。所以,我們更有必要找到事件的真相,而不是盲目猜測。

<上下滑動瀏覽全文>

來源:中央政法委長安劍、檢察日報、正義網

往期精選

真正做履行法定職責的諍友、益友,實現雙贏多贏共贏

市中級法院、檢察院召開工作交流座談會

監獄巡迴檢察工作

市檢察院召開監獄巡迴檢察工作動員部署會議

掃黑除惡

清遠市檢察機關全方位、多角度開展掃黑除惡專題宣傳活動

大手拉小手 以法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市檢察院青年幹警走進清遠市實驗幼兒園開展未成年人自我安全保護和法治教育宣講活動

關注清遠市人民檢察院

更多檢務消息及時獲取

長按掃碼關注我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