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愛打“小報告”?家長別不以為意,正確引導才不會誤了孩子'

不完美媽媽 幼兒園 文章 尼莫媽媽日記 2019-09-14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表妹今年幼師專業畢業,找了一家幼兒園實習。國慶回老家,表妹也回去了。我便和她聊起了她的實習生活。

"第一次從學校出來實習,與小孩子打交道,是不是很辛苦?"

"辛苦到還好,與小孩子待在一起,感覺回到了小時候,還是挺開心的。"

"幼兒園小孩子有時候會哭鬧,這時候會不會處理不好?"

"我帶的是大班的學生,孩子不怎麼哭鬧,最讓人嫌煩的是小孩子特別喜歡打小報告。"

"老師,朵朵帶了糖果來學校吃。"

"老師,壯壯吃水果前沒有洗手。"

"老師,彤彤的午飯沒有吃完。"

"老師,帥帥剛剛把我作業拿去抄了。"

……

聽著表妹模仿得惟妙惟肖的聲音,我竟情不自禁笑出了聲。

"真的,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連爭執衝突都不是,我真搞不懂小孩子是怎麼想的。"

我想表妹大概是忘了,我們小時候也很愛打"小報告",她自己小時候也是這樣的。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表妹今年幼師專業畢業,找了一家幼兒園實習。國慶回老家,表妹也回去了。我便和她聊起了她的實習生活。

"第一次從學校出來實習,與小孩子打交道,是不是很辛苦?"

"辛苦到還好,與小孩子待在一起,感覺回到了小時候,還是挺開心的。"

"幼兒園小孩子有時候會哭鬧,這時候會不會處理不好?"

"我帶的是大班的學生,孩子不怎麼哭鬧,最讓人嫌煩的是小孩子特別喜歡打小報告。"

"老師,朵朵帶了糖果來學校吃。"

"老師,壯壯吃水果前沒有洗手。"

"老師,彤彤的午飯沒有吃完。"

"老師,帥帥剛剛把我作業拿去抄了。"

……

聽著表妹模仿得惟妙惟肖的聲音,我竟情不自禁笑出了聲。

"真的,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連爭執衝突都不是,我真搞不懂小孩子是怎麼想的。"

我想表妹大概是忘了,我們小時候也很愛打"小報告",她自己小時候也是這樣的。

小孩愛打“小報告”?家長別不以為意,正確引導才不會誤了孩子

愛打"小報告",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

我相信絕大多數幼兒園,以及小學低年級的老師,都遇到過孩子愛打"小報告"的情況,對此也是感到非常煩惱,當這種事情發生時,往往有些哭笑不得。

事實上愛打"小報告"對於孩子來說是一件正常的事,是他們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這個時候老師和家長千萬不要用成年人的標準去看待這件事情,去批評阻止他們。家長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與他們好好溝通,引導他們,幫助他們正確地度過這個時期。

  • 為什麼孩子愛打"小報告"?

從科學上來說,愛打"小報告"是孩子從3到6歲這個時間段普遍出現的現象。這是因為孩子這個時期開始學會判斷對錯。而4歲到5歲這個階段則是孩子愛打"小報告"的高峰期,這個時候的孩子大多在幼兒園大班,也就是表妹教的學生的那個階段。

這個時候孩子的思想意識開始初步形成,老師,家長也會面對孩子制定一些規矩制度,比如:飯前便後要洗手,吃飯不能把飯灑桌上,中午要午睡,等等。孩子對於這些規矩制度非常信仰,自己會盡全力遵守,也是非常希望所有人和自己一樣。所有,看到有人違背了規矩制度,就會立刻指出來。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表妹今年幼師專業畢業,找了一家幼兒園實習。國慶回老家,表妹也回去了。我便和她聊起了她的實習生活。

"第一次從學校出來實習,與小孩子打交道,是不是很辛苦?"

"辛苦到還好,與小孩子待在一起,感覺回到了小時候,還是挺開心的。"

"幼兒園小孩子有時候會哭鬧,這時候會不會處理不好?"

"我帶的是大班的學生,孩子不怎麼哭鬧,最讓人嫌煩的是小孩子特別喜歡打小報告。"

"老師,朵朵帶了糖果來學校吃。"

"老師,壯壯吃水果前沒有洗手。"

"老師,彤彤的午飯沒有吃完。"

"老師,帥帥剛剛把我作業拿去抄了。"

……

聽著表妹模仿得惟妙惟肖的聲音,我竟情不自禁笑出了聲。

"真的,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連爭執衝突都不是,我真搞不懂小孩子是怎麼想的。"

我想表妹大概是忘了,我們小時候也很愛打"小報告",她自己小時候也是這樣的。

小孩愛打“小報告”?家長別不以為意,正確引導才不會誤了孩子

愛打"小報告",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

我相信絕大多數幼兒園,以及小學低年級的老師,都遇到過孩子愛打"小報告"的情況,對此也是感到非常煩惱,當這種事情發生時,往往有些哭笑不得。

事實上愛打"小報告"對於孩子來說是一件正常的事,是他們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這個時候老師和家長千萬不要用成年人的標準去看待這件事情,去批評阻止他們。家長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與他們好好溝通,引導他們,幫助他們正確地度過這個時期。

  • 為什麼孩子愛打"小報告"?

從科學上來說,愛打"小報告"是孩子從3到6歲這個時間段普遍出現的現象。這是因為孩子這個時期開始學會判斷對錯。而4歲到5歲這個階段則是孩子愛打"小報告"的高峰期,這個時候的孩子大多在幼兒園大班,也就是表妹教的學生的那個階段。

這個時候孩子的思想意識開始初步形成,老師,家長也會面對孩子制定一些規矩制度,比如:飯前便後要洗手,吃飯不能把飯灑桌上,中午要午睡,等等。孩子對於這些規矩制度非常信仰,自己會盡全力遵守,也是非常希望所有人和自己一樣。所有,看到有人違背了規矩制度,就會立刻指出來。

小孩愛打“小報告”?家長別不以為意,正確引導才不會誤了孩子

  • 歸結孩子打"小報告"的原因,可能出於正義、求助,也可能出於嫉妒、報復。

期待誇獎。

一般來說,這個時候孩子因為家長以及周圍人的關愛,會習慣以自我為中心。他們喜歡觀察別人的行為來和自己對比,看到別人和自己做得不同,總是會覺得別人的做法是錯誤,然後報告給老師家長。他們希望通過這樣做來獲得長輩的誇獎。

請求幫助。

當然,如果孩子在與小朋友發生衝突時,被人欺負受了委屈時,向家長打"小報告",則是為了求助,希望家長可以幫助他們討回公道,幫他去向欺負人的那個小朋友討回一個說法。這與平常家長對於孩子的關愛與袒護是息息相關的,才促成孩子這種習慣行為。

嫉妒報復。

孩子成長的時候,家長會帶他們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家長期間,也常常會談論孩子,對孩子進行比較。如果有家長喜歡把那些同齡的孩子掛在嘴邊,即"別人家的孩子",講他的種種優點,藉此來鼓勵自家孩子努力。

那麼這時候,孩子就可能耿耿於懷,心裡非常不舒服。一旦發現那個"別人家的孩子"犯錯誤,就會立刻向家長報告。這是因為嫉妒,想讓家長知道他原來沒有那麼優秀,這也是孩子的報復行為。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表妹今年幼師專業畢業,找了一家幼兒園實習。國慶回老家,表妹也回去了。我便和她聊起了她的實習生活。

"第一次從學校出來實習,與小孩子打交道,是不是很辛苦?"

"辛苦到還好,與小孩子待在一起,感覺回到了小時候,還是挺開心的。"

"幼兒園小孩子有時候會哭鬧,這時候會不會處理不好?"

"我帶的是大班的學生,孩子不怎麼哭鬧,最讓人嫌煩的是小孩子特別喜歡打小報告。"

"老師,朵朵帶了糖果來學校吃。"

"老師,壯壯吃水果前沒有洗手。"

"老師,彤彤的午飯沒有吃完。"

"老師,帥帥剛剛把我作業拿去抄了。"

……

聽著表妹模仿得惟妙惟肖的聲音,我竟情不自禁笑出了聲。

"真的,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連爭執衝突都不是,我真搞不懂小孩子是怎麼想的。"

我想表妹大概是忘了,我們小時候也很愛打"小報告",她自己小時候也是這樣的。

小孩愛打“小報告”?家長別不以為意,正確引導才不會誤了孩子

愛打"小報告",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

我相信絕大多數幼兒園,以及小學低年級的老師,都遇到過孩子愛打"小報告"的情況,對此也是感到非常煩惱,當這種事情發生時,往往有些哭笑不得。

事實上愛打"小報告"對於孩子來說是一件正常的事,是他們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這個時候老師和家長千萬不要用成年人的標準去看待這件事情,去批評阻止他們。家長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與他們好好溝通,引導他們,幫助他們正確地度過這個時期。

  • 為什麼孩子愛打"小報告"?

從科學上來說,愛打"小報告"是孩子從3到6歲這個時間段普遍出現的現象。這是因為孩子這個時期開始學會判斷對錯。而4歲到5歲這個階段則是孩子愛打"小報告"的高峰期,這個時候的孩子大多在幼兒園大班,也就是表妹教的學生的那個階段。

這個時候孩子的思想意識開始初步形成,老師,家長也會面對孩子制定一些規矩制度,比如:飯前便後要洗手,吃飯不能把飯灑桌上,中午要午睡,等等。孩子對於這些規矩制度非常信仰,自己會盡全力遵守,也是非常希望所有人和自己一樣。所有,看到有人違背了規矩制度,就會立刻指出來。

小孩愛打“小報告”?家長別不以為意,正確引導才不會誤了孩子

  • 歸結孩子打"小報告"的原因,可能出於正義、求助,也可能出於嫉妒、報復。

期待誇獎。

一般來說,這個時候孩子因為家長以及周圍人的關愛,會習慣以自我為中心。他們喜歡觀察別人的行為來和自己對比,看到別人和自己做得不同,總是會覺得別人的做法是錯誤,然後報告給老師家長。他們希望通過這樣做來獲得長輩的誇獎。

請求幫助。

當然,如果孩子在與小朋友發生衝突時,被人欺負受了委屈時,向家長打"小報告",則是為了求助,希望家長可以幫助他們討回公道,幫他去向欺負人的那個小朋友討回一個說法。這與平常家長對於孩子的關愛與袒護是息息相關的,才促成孩子這種習慣行為。

嫉妒報復。

孩子成長的時候,家長會帶他們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家長期間,也常常會談論孩子,對孩子進行比較。如果有家長喜歡把那些同齡的孩子掛在嘴邊,即"別人家的孩子",講他的種種優點,藉此來鼓勵自家孩子努力。

那麼這時候,孩子就可能耿耿於懷,心裡非常不舒服。一旦發現那個"別人家的孩子"犯錯誤,就會立刻向家長報告。這是因為嫉妒,想讓家長知道他原來沒有那麼優秀,這也是孩子的報復行為。

小孩愛打“小報告”?家長別不以為意,正確引導才不會誤了孩子

當遇到孩子愛打"小報告",作為家長,應該如何處理?

  • 正視孩子愛打"小報告"的行為

一般情況下,孩子打"小報告"的目的都是比較單純的。要麼是發現別的小朋友的錯誤,希望他能改正:要麼就是尋求關注,希望家長給予自己更多的肯定。所以,家長一定要正視孩子的這種行為,正確引導他們。

作為家長,千萬不能簡單粗暴,也不能放任不管。千萬不能因為覺得孩子講的事小,覺得不重要,就置之不理了,這種態度容易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尤其是當孩子受了委屈的、有苦水向你倒時,這時候的孩子是非常需要家長的安慰與幫助的。

所以,家長不管有多煩,都要好好正視孩子打的"小報告"。

  • 查明事情的真實情況,公正評判

兒童心理學家傑瑞·維科夫解釋道,"打小報告使得一個孩子能佔據上風,至少能在父母或老師面前獲得了有利地位。"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孩子喜歡打"小報告"的原因。

很多時候,孩子選擇和家長打"小報告",是因為他們社交能力與處理問題的能力不足,而選擇打"小報告"這種相對而言輕鬆得多的應對方法。

所以,當孩子向家長打"小報告時",家長千萬不要衝動,只憑孩子的一面之詞就斷定事情的發生。而應該自己親自去把真相弄弄清楚。去公正評判孩子打"小報告"內容的真偽。

當真的發生一些比較嚴重的問題時,比如孩子和別的小朋友發生爭執,甚至打架受傷的時候,家長要及時安撫孩子。但千萬不能立刻去責罵別的小朋友,而應該處理好現場狀況。然後及時聯繫對方家長,商量解決對策,以求得事情得到好的解決。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表妹今年幼師專業畢業,找了一家幼兒園實習。國慶回老家,表妹也回去了。我便和她聊起了她的實習生活。

"第一次從學校出來實習,與小孩子打交道,是不是很辛苦?"

"辛苦到還好,與小孩子待在一起,感覺回到了小時候,還是挺開心的。"

"幼兒園小孩子有時候會哭鬧,這時候會不會處理不好?"

"我帶的是大班的學生,孩子不怎麼哭鬧,最讓人嫌煩的是小孩子特別喜歡打小報告。"

"老師,朵朵帶了糖果來學校吃。"

"老師,壯壯吃水果前沒有洗手。"

"老師,彤彤的午飯沒有吃完。"

"老師,帥帥剛剛把我作業拿去抄了。"

……

聽著表妹模仿得惟妙惟肖的聲音,我竟情不自禁笑出了聲。

"真的,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連爭執衝突都不是,我真搞不懂小孩子是怎麼想的。"

我想表妹大概是忘了,我們小時候也很愛打"小報告",她自己小時候也是這樣的。

小孩愛打“小報告”?家長別不以為意,正確引導才不會誤了孩子

愛打"小報告",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

我相信絕大多數幼兒園,以及小學低年級的老師,都遇到過孩子愛打"小報告"的情況,對此也是感到非常煩惱,當這種事情發生時,往往有些哭笑不得。

事實上愛打"小報告"對於孩子來說是一件正常的事,是他們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這個時候老師和家長千萬不要用成年人的標準去看待這件事情,去批評阻止他們。家長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與他們好好溝通,引導他們,幫助他們正確地度過這個時期。

  • 為什麼孩子愛打"小報告"?

從科學上來說,愛打"小報告"是孩子從3到6歲這個時間段普遍出現的現象。這是因為孩子這個時期開始學會判斷對錯。而4歲到5歲這個階段則是孩子愛打"小報告"的高峰期,這個時候的孩子大多在幼兒園大班,也就是表妹教的學生的那個階段。

這個時候孩子的思想意識開始初步形成,老師,家長也會面對孩子制定一些規矩制度,比如:飯前便後要洗手,吃飯不能把飯灑桌上,中午要午睡,等等。孩子對於這些規矩制度非常信仰,自己會盡全力遵守,也是非常希望所有人和自己一樣。所有,看到有人違背了規矩制度,就會立刻指出來。

小孩愛打“小報告”?家長別不以為意,正確引導才不會誤了孩子

  • 歸結孩子打"小報告"的原因,可能出於正義、求助,也可能出於嫉妒、報復。

期待誇獎。

一般來說,這個時候孩子因為家長以及周圍人的關愛,會習慣以自我為中心。他們喜歡觀察別人的行為來和自己對比,看到別人和自己做得不同,總是會覺得別人的做法是錯誤,然後報告給老師家長。他們希望通過這樣做來獲得長輩的誇獎。

請求幫助。

當然,如果孩子在與小朋友發生衝突時,被人欺負受了委屈時,向家長打"小報告",則是為了求助,希望家長可以幫助他們討回公道,幫他去向欺負人的那個小朋友討回一個說法。這與平常家長對於孩子的關愛與袒護是息息相關的,才促成孩子這種習慣行為。

嫉妒報復。

孩子成長的時候,家長會帶他們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家長期間,也常常會談論孩子,對孩子進行比較。如果有家長喜歡把那些同齡的孩子掛在嘴邊,即"別人家的孩子",講他的種種優點,藉此來鼓勵自家孩子努力。

那麼這時候,孩子就可能耿耿於懷,心裡非常不舒服。一旦發現那個"別人家的孩子"犯錯誤,就會立刻向家長報告。這是因為嫉妒,想讓家長知道他原來沒有那麼優秀,這也是孩子的報復行為。

小孩愛打“小報告”?家長別不以為意,正確引導才不會誤了孩子

當遇到孩子愛打"小報告",作為家長,應該如何處理?

  • 正視孩子愛打"小報告"的行為

一般情況下,孩子打"小報告"的目的都是比較單純的。要麼是發現別的小朋友的錯誤,希望他能改正:要麼就是尋求關注,希望家長給予自己更多的肯定。所以,家長一定要正視孩子的這種行為,正確引導他們。

作為家長,千萬不能簡單粗暴,也不能放任不管。千萬不能因為覺得孩子講的事小,覺得不重要,就置之不理了,這種態度容易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尤其是當孩子受了委屈的、有苦水向你倒時,這時候的孩子是非常需要家長的安慰與幫助的。

所以,家長不管有多煩,都要好好正視孩子打的"小報告"。

  • 查明事情的真實情況,公正評判

兒童心理學家傑瑞·維科夫解釋道,"打小報告使得一個孩子能佔據上風,至少能在父母或老師面前獲得了有利地位。"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孩子喜歡打"小報告"的原因。

很多時候,孩子選擇和家長打"小報告",是因為他們社交能力與處理問題的能力不足,而選擇打"小報告"這種相對而言輕鬆得多的應對方法。

所以,當孩子向家長打"小報告時",家長千萬不要衝動,只憑孩子的一面之詞就斷定事情的發生。而應該自己親自去把真相弄弄清楚。去公正評判孩子打"小報告"內容的真偽。

當真的發生一些比較嚴重的問題時,比如孩子和別的小朋友發生爭執,甚至打架受傷的時候,家長要及時安撫孩子。但千萬不能立刻去責罵別的小朋友,而應該處理好現場狀況。然後及時聯繫對方家長,商量解決對策,以求得事情得到好的解決。

小孩愛打“小報告”?家長別不以為意,正確引導才不會誤了孩子

  • 別以孩子為中心,教孩子發現別人的優點

現在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享有著父母全部的愛,家裡最好的資源。甚至一大家子都是圍著他轉的,孩子儼然是家裡的"小皇帝""小公主",很容易就習慣以自我為中心。覺得自己做什麼都是對的,而別人做的都是錯的。

所以,對於愛打"小報告"的孩子,父母應該教導他們要善於發現對於別人身上的優點,要學習別人身上的長處。對於自己,也要時常反省,積極發現自身的缺點,並加以改正。

家長也要告訴孩子,與小朋友相處的過程中,遇到事情要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少責怪別人,多關心夥伴。如果真的發現是小夥伴做錯了,也要儘量地包容和幫助,學會處理與小朋友之間的矛盾,不能一味地只知道打"小報告"。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表妹今年幼師專業畢業,找了一家幼兒園實習。國慶回老家,表妹也回去了。我便和她聊起了她的實習生活。

"第一次從學校出來實習,與小孩子打交道,是不是很辛苦?"

"辛苦到還好,與小孩子待在一起,感覺回到了小時候,還是挺開心的。"

"幼兒園小孩子有時候會哭鬧,這時候會不會處理不好?"

"我帶的是大班的學生,孩子不怎麼哭鬧,最讓人嫌煩的是小孩子特別喜歡打小報告。"

"老師,朵朵帶了糖果來學校吃。"

"老師,壯壯吃水果前沒有洗手。"

"老師,彤彤的午飯沒有吃完。"

"老師,帥帥剛剛把我作業拿去抄了。"

……

聽著表妹模仿得惟妙惟肖的聲音,我竟情不自禁笑出了聲。

"真的,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連爭執衝突都不是,我真搞不懂小孩子是怎麼想的。"

我想表妹大概是忘了,我們小時候也很愛打"小報告",她自己小時候也是這樣的。

小孩愛打“小報告”?家長別不以為意,正確引導才不會誤了孩子

愛打"小報告",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

我相信絕大多數幼兒園,以及小學低年級的老師,都遇到過孩子愛打"小報告"的情況,對此也是感到非常煩惱,當這種事情發生時,往往有些哭笑不得。

事實上愛打"小報告"對於孩子來說是一件正常的事,是他們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這個時候老師和家長千萬不要用成年人的標準去看待這件事情,去批評阻止他們。家長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與他們好好溝通,引導他們,幫助他們正確地度過這個時期。

  • 為什麼孩子愛打"小報告"?

從科學上來說,愛打"小報告"是孩子從3到6歲這個時間段普遍出現的現象。這是因為孩子這個時期開始學會判斷對錯。而4歲到5歲這個階段則是孩子愛打"小報告"的高峰期,這個時候的孩子大多在幼兒園大班,也就是表妹教的學生的那個階段。

這個時候孩子的思想意識開始初步形成,老師,家長也會面對孩子制定一些規矩制度,比如:飯前便後要洗手,吃飯不能把飯灑桌上,中午要午睡,等等。孩子對於這些規矩制度非常信仰,自己會盡全力遵守,也是非常希望所有人和自己一樣。所有,看到有人違背了規矩制度,就會立刻指出來。

小孩愛打“小報告”?家長別不以為意,正確引導才不會誤了孩子

  • 歸結孩子打"小報告"的原因,可能出於正義、求助,也可能出於嫉妒、報復。

期待誇獎。

一般來說,這個時候孩子因為家長以及周圍人的關愛,會習慣以自我為中心。他們喜歡觀察別人的行為來和自己對比,看到別人和自己做得不同,總是會覺得別人的做法是錯誤,然後報告給老師家長。他們希望通過這樣做來獲得長輩的誇獎。

請求幫助。

當然,如果孩子在與小朋友發生衝突時,被人欺負受了委屈時,向家長打"小報告",則是為了求助,希望家長可以幫助他們討回公道,幫他去向欺負人的那個小朋友討回一個說法。這與平常家長對於孩子的關愛與袒護是息息相關的,才促成孩子這種習慣行為。

嫉妒報復。

孩子成長的時候,家長會帶他們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家長期間,也常常會談論孩子,對孩子進行比較。如果有家長喜歡把那些同齡的孩子掛在嘴邊,即"別人家的孩子",講他的種種優點,藉此來鼓勵自家孩子努力。

那麼這時候,孩子就可能耿耿於懷,心裡非常不舒服。一旦發現那個"別人家的孩子"犯錯誤,就會立刻向家長報告。這是因為嫉妒,想讓家長知道他原來沒有那麼優秀,這也是孩子的報復行為。

小孩愛打“小報告”?家長別不以為意,正確引導才不會誤了孩子

當遇到孩子愛打"小報告",作為家長,應該如何處理?

  • 正視孩子愛打"小報告"的行為

一般情況下,孩子打"小報告"的目的都是比較單純的。要麼是發現別的小朋友的錯誤,希望他能改正:要麼就是尋求關注,希望家長給予自己更多的肯定。所以,家長一定要正視孩子的這種行為,正確引導他們。

作為家長,千萬不能簡單粗暴,也不能放任不管。千萬不能因為覺得孩子講的事小,覺得不重要,就置之不理了,這種態度容易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尤其是當孩子受了委屈的、有苦水向你倒時,這時候的孩子是非常需要家長的安慰與幫助的。

所以,家長不管有多煩,都要好好正視孩子打的"小報告"。

  • 查明事情的真實情況,公正評判

兒童心理學家傑瑞·維科夫解釋道,"打小報告使得一個孩子能佔據上風,至少能在父母或老師面前獲得了有利地位。"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孩子喜歡打"小報告"的原因。

很多時候,孩子選擇和家長打"小報告",是因為他們社交能力與處理問題的能力不足,而選擇打"小報告"這種相對而言輕鬆得多的應對方法。

所以,當孩子向家長打"小報告時",家長千萬不要衝動,只憑孩子的一面之詞就斷定事情的發生。而應該自己親自去把真相弄弄清楚。去公正評判孩子打"小報告"內容的真偽。

當真的發生一些比較嚴重的問題時,比如孩子和別的小朋友發生爭執,甚至打架受傷的時候,家長要及時安撫孩子。但千萬不能立刻去責罵別的小朋友,而應該處理好現場狀況。然後及時聯繫對方家長,商量解決對策,以求得事情得到好的解決。

小孩愛打“小報告”?家長別不以為意,正確引導才不會誤了孩子

  • 別以孩子為中心,教孩子發現別人的優點

現在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享有著父母全部的愛,家裡最好的資源。甚至一大家子都是圍著他轉的,孩子儼然是家裡的"小皇帝""小公主",很容易就習慣以自我為中心。覺得自己做什麼都是對的,而別人做的都是錯的。

所以,對於愛打"小報告"的孩子,父母應該教導他們要善於發現對於別人身上的優點,要學習別人身上的長處。對於自己,也要時常反省,積極發現自身的缺點,並加以改正。

家長也要告訴孩子,與小朋友相處的過程中,遇到事情要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少責怪別人,多關心夥伴。如果真的發現是小夥伴做錯了,也要儘量地包容和幫助,學會處理與小朋友之間的矛盾,不能一味地只知道打"小報告"。

小孩愛打“小報告”?家長別不以為意,正確引導才不會誤了孩子

  • 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

當發現孩子面對問題依賴於打"小報告"時,一定要及時加以糾正。要引導孩子,讓孩子知道,相對於打"小報告",自己主動去解決問題是更好的方法。

當孩子過來打"小報告"時,家長應該認真傾聽,讓自己的思維過渡到與孩子在同一水平線上。然後和孩子一起分析問題的所在,引導孩子,和孩子一起找尋解決的方法,培養孩子明辨是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之後,當孩子與小夥伴之間產生一些小衝突摩擦時,儘量讓他們自己正確面對,合理解決。

一般來說,當事情在家長可控範圍內的時候,家長可以適當放手,站在旁邊做做觀眾,看看孩子自己是如何化解矛盾,這未免不是一種解決孩子愛打"小報告"習慣的方法。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表妹今年幼師專業畢業,找了一家幼兒園實習。國慶回老家,表妹也回去了。我便和她聊起了她的實習生活。

"第一次從學校出來實習,與小孩子打交道,是不是很辛苦?"

"辛苦到還好,與小孩子待在一起,感覺回到了小時候,還是挺開心的。"

"幼兒園小孩子有時候會哭鬧,這時候會不會處理不好?"

"我帶的是大班的學生,孩子不怎麼哭鬧,最讓人嫌煩的是小孩子特別喜歡打小報告。"

"老師,朵朵帶了糖果來學校吃。"

"老師,壯壯吃水果前沒有洗手。"

"老師,彤彤的午飯沒有吃完。"

"老師,帥帥剛剛把我作業拿去抄了。"

……

聽著表妹模仿得惟妙惟肖的聲音,我竟情不自禁笑出了聲。

"真的,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連爭執衝突都不是,我真搞不懂小孩子是怎麼想的。"

我想表妹大概是忘了,我們小時候也很愛打"小報告",她自己小時候也是這樣的。

小孩愛打“小報告”?家長別不以為意,正確引導才不會誤了孩子

愛打"小報告",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

我相信絕大多數幼兒園,以及小學低年級的老師,都遇到過孩子愛打"小報告"的情況,對此也是感到非常煩惱,當這種事情發生時,往往有些哭笑不得。

事實上愛打"小報告"對於孩子來說是一件正常的事,是他們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這個時候老師和家長千萬不要用成年人的標準去看待這件事情,去批評阻止他們。家長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與他們好好溝通,引導他們,幫助他們正確地度過這個時期。

  • 為什麼孩子愛打"小報告"?

從科學上來說,愛打"小報告"是孩子從3到6歲這個時間段普遍出現的現象。這是因為孩子這個時期開始學會判斷對錯。而4歲到5歲這個階段則是孩子愛打"小報告"的高峰期,這個時候的孩子大多在幼兒園大班,也就是表妹教的學生的那個階段。

這個時候孩子的思想意識開始初步形成,老師,家長也會面對孩子制定一些規矩制度,比如:飯前便後要洗手,吃飯不能把飯灑桌上,中午要午睡,等等。孩子對於這些規矩制度非常信仰,自己會盡全力遵守,也是非常希望所有人和自己一樣。所有,看到有人違背了規矩制度,就會立刻指出來。

小孩愛打“小報告”?家長別不以為意,正確引導才不會誤了孩子

  • 歸結孩子打"小報告"的原因,可能出於正義、求助,也可能出於嫉妒、報復。

期待誇獎。

一般來說,這個時候孩子因為家長以及周圍人的關愛,會習慣以自我為中心。他們喜歡觀察別人的行為來和自己對比,看到別人和自己做得不同,總是會覺得別人的做法是錯誤,然後報告給老師家長。他們希望通過這樣做來獲得長輩的誇獎。

請求幫助。

當然,如果孩子在與小朋友發生衝突時,被人欺負受了委屈時,向家長打"小報告",則是為了求助,希望家長可以幫助他們討回公道,幫他去向欺負人的那個小朋友討回一個說法。這與平常家長對於孩子的關愛與袒護是息息相關的,才促成孩子這種習慣行為。

嫉妒報復。

孩子成長的時候,家長會帶他們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家長期間,也常常會談論孩子,對孩子進行比較。如果有家長喜歡把那些同齡的孩子掛在嘴邊,即"別人家的孩子",講他的種種優點,藉此來鼓勵自家孩子努力。

那麼這時候,孩子就可能耿耿於懷,心裡非常不舒服。一旦發現那個"別人家的孩子"犯錯誤,就會立刻向家長報告。這是因為嫉妒,想讓家長知道他原來沒有那麼優秀,這也是孩子的報復行為。

小孩愛打“小報告”?家長別不以為意,正確引導才不會誤了孩子

當遇到孩子愛打"小報告",作為家長,應該如何處理?

  • 正視孩子愛打"小報告"的行為

一般情況下,孩子打"小報告"的目的都是比較單純的。要麼是發現別的小朋友的錯誤,希望他能改正:要麼就是尋求關注,希望家長給予自己更多的肯定。所以,家長一定要正視孩子的這種行為,正確引導他們。

作為家長,千萬不能簡單粗暴,也不能放任不管。千萬不能因為覺得孩子講的事小,覺得不重要,就置之不理了,這種態度容易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尤其是當孩子受了委屈的、有苦水向你倒時,這時候的孩子是非常需要家長的安慰與幫助的。

所以,家長不管有多煩,都要好好正視孩子打的"小報告"。

  • 查明事情的真實情況,公正評判

兒童心理學家傑瑞·維科夫解釋道,"打小報告使得一個孩子能佔據上風,至少能在父母或老師面前獲得了有利地位。"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孩子喜歡打"小報告"的原因。

很多時候,孩子選擇和家長打"小報告",是因為他們社交能力與處理問題的能力不足,而選擇打"小報告"這種相對而言輕鬆得多的應對方法。

所以,當孩子向家長打"小報告時",家長千萬不要衝動,只憑孩子的一面之詞就斷定事情的發生。而應該自己親自去把真相弄弄清楚。去公正評判孩子打"小報告"內容的真偽。

當真的發生一些比較嚴重的問題時,比如孩子和別的小朋友發生爭執,甚至打架受傷的時候,家長要及時安撫孩子。但千萬不能立刻去責罵別的小朋友,而應該處理好現場狀況。然後及時聯繫對方家長,商量解決對策,以求得事情得到好的解決。

小孩愛打“小報告”?家長別不以為意,正確引導才不會誤了孩子

  • 別以孩子為中心,教孩子發現別人的優點

現在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享有著父母全部的愛,家裡最好的資源。甚至一大家子都是圍著他轉的,孩子儼然是家裡的"小皇帝""小公主",很容易就習慣以自我為中心。覺得自己做什麼都是對的,而別人做的都是錯的。

所以,對於愛打"小報告"的孩子,父母應該教導他們要善於發現對於別人身上的優點,要學習別人身上的長處。對於自己,也要時常反省,積極發現自身的缺點,並加以改正。

家長也要告訴孩子,與小朋友相處的過程中,遇到事情要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少責怪別人,多關心夥伴。如果真的發現是小夥伴做錯了,也要儘量地包容和幫助,學會處理與小朋友之間的矛盾,不能一味地只知道打"小報告"。

小孩愛打“小報告”?家長別不以為意,正確引導才不會誤了孩子

  • 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

當發現孩子面對問題依賴於打"小報告"時,一定要及時加以糾正。要引導孩子,讓孩子知道,相對於打"小報告",自己主動去解決問題是更好的方法。

當孩子過來打"小報告"時,家長應該認真傾聽,讓自己的思維過渡到與孩子在同一水平線上。然後和孩子一起分析問題的所在,引導孩子,和孩子一起找尋解決的方法,培養孩子明辨是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之後,當孩子與小夥伴之間產生一些小衝突摩擦時,儘量讓他們自己正確面對,合理解決。

一般來說,當事情在家長可控範圍內的時候,家長可以適當放手,站在旁邊做做觀眾,看看孩子自己是如何化解矛盾,這未免不是一種解決孩子愛打"小報告"習慣的方法。

小孩愛打“小報告”?家長別不以為意,正確引導才不會誤了孩子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