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

最近收到一位寶媽的私信:

育媽,我家小孩小學的時候成績挺好的,經常名列前茅,為什麼上了初中之後,成績下滑得很厲害呢?補習班越上越沒有效果,而且孩子也不愛閱讀。希望育媽能給我一點建議。

很多孩子都是這樣小學的時候成績很好,到了初中的時候就不盡如人意。反倒是小學成績一般的孩子開始迎頭趕上。

關於這一現象教育界普遍認為,孩子的小學成績是具有一定的“欺騙性”,小升初之後孩子的成績不理想是因為家長忽略了孩子的“閱讀飢餓期”,沒有重視孩子閱讀能力和習慣的培養。

"

最近收到一位寶媽的私信:

育媽,我家小孩小學的時候成績挺好的,經常名列前茅,為什麼上了初中之後,成績下滑得很厲害呢?補習班越上越沒有效果,而且孩子也不愛閱讀。希望育媽能給我一點建議。

很多孩子都是這樣小學的時候成績很好,到了初中的時候就不盡如人意。反倒是小學成績一般的孩子開始迎頭趕上。

關於這一現象教育界普遍認為,孩子的小學成績是具有一定的“欺騙性”,小升初之後孩子的成績不理想是因為家長忽略了孩子的“閱讀飢餓期”,沒有重視孩子閱讀能力和習慣的培養。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什麼是“閱讀飢餓期”

"閱讀飢餓期"是由朱永新提出的。他認為,孩子的閱讀慾望是在14歲之前開始出現的,家長是否經常在5歲之前給孩子講故事,這會影響到他的閱讀能力。同時,14歲之前的閱讀經歷對孩子的成長也很重要。人生之後的過程,只是在14歲之前所讀到的東西里發展。

“閱讀飢餓期”孩子的生理特徵

不知道家長是否有注意到,當孩子進到入這個階段時,他會與以前不同。

身體生理特徵方面:這一時期的孩子,他們的個性和愛好變得更加突出,有強烈的獨立慾望,會故意與父母發生分歧,或表現出英雄情結,同時又渴望融入一個群體,具有一定程度的從眾心理,書的內容逐漸從對圖片和語言的偏愛轉向對角色和事件的關注。它會崇拜和模仿充滿叛逆精神或幽默氣質的人物。

"

最近收到一位寶媽的私信:

育媽,我家小孩小學的時候成績挺好的,經常名列前茅,為什麼上了初中之後,成績下滑得很厲害呢?補習班越上越沒有效果,而且孩子也不愛閱讀。希望育媽能給我一點建議。

很多孩子都是這樣小學的時候成績很好,到了初中的時候就不盡如人意。反倒是小學成績一般的孩子開始迎頭趕上。

關於這一現象教育界普遍認為,孩子的小學成績是具有一定的“欺騙性”,小升初之後孩子的成績不理想是因為家長忽略了孩子的“閱讀飢餓期”,沒有重視孩子閱讀能力和習慣的培養。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什麼是“閱讀飢餓期”

"閱讀飢餓期"是由朱永新提出的。他認為,孩子的閱讀慾望是在14歲之前開始出現的,家長是否經常在5歲之前給孩子講故事,這會影響到他的閱讀能力。同時,14歲之前的閱讀經歷對孩子的成長也很重要。人生之後的過程,只是在14歲之前所讀到的東西里發展。

“閱讀飢餓期”孩子的生理特徵

不知道家長是否有注意到,當孩子進到入這個階段時,他會與以前不同。

身體生理特徵方面:這一時期的孩子,他們的個性和愛好變得更加突出,有強烈的獨立慾望,會故意與父母發生分歧,或表現出英雄情結,同時又渴望融入一個群體,具有一定程度的從眾心理,書的內容逐漸從對圖片和語言的偏愛轉向對角色和事件的關注。它會崇拜和模仿充滿叛逆精神或幽默氣質的人物。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為什麼說家長忽略孩子的“閱讀飢餓期”會影響孩子初中的成績?

1.相比小學而言,初中的學習需要理解的事物會更加複雜,簡單的機械學習已經很難取得優異的成績。

在小學的時候,學習只能靠天賦或加強機械記憶來突出,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在上初中之後,學習要理解的事物變得越來越複雜,這就需要複雜的智力活動,簡單的機械記憶能力很難對學習的提高提供很大的幫助,所以當孩子還小的時候,通過閱讀這樣的腦力體操,智力發展更加全面的孩子就有了學習的動力。

在啟蒙教育中,最重要的智力啟蒙手段就是閱讀,閱讀是一種乘法手段,它能以幾何級數遞增的方式來提高兒童的智力。閱讀的意義不僅在於使孩子具備良好的語言和寫作能力,而且是為了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和提高他們的理解水平。一個閱讀古今中外各種圖書的兒童,瞭解到了漫長的歷史發展,聆聽了許多充滿智慧的名言,分享了無數的思維成就,他不僅在思想上更加成熟,而且在價值觀上也更加完善,這將有利於提高孩子的成績。

"

最近收到一位寶媽的私信:

育媽,我家小孩小學的時候成績挺好的,經常名列前茅,為什麼上了初中之後,成績下滑得很厲害呢?補習班越上越沒有效果,而且孩子也不愛閱讀。希望育媽能給我一點建議。

很多孩子都是這樣小學的時候成績很好,到了初中的時候就不盡如人意。反倒是小學成績一般的孩子開始迎頭趕上。

關於這一現象教育界普遍認為,孩子的小學成績是具有一定的“欺騙性”,小升初之後孩子的成績不理想是因為家長忽略了孩子的“閱讀飢餓期”,沒有重視孩子閱讀能力和習慣的培養。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什麼是“閱讀飢餓期”

"閱讀飢餓期"是由朱永新提出的。他認為,孩子的閱讀慾望是在14歲之前開始出現的,家長是否經常在5歲之前給孩子講故事,這會影響到他的閱讀能力。同時,14歲之前的閱讀經歷對孩子的成長也很重要。人生之後的過程,只是在14歲之前所讀到的東西里發展。

“閱讀飢餓期”孩子的生理特徵

不知道家長是否有注意到,當孩子進到入這個階段時,他會與以前不同。

身體生理特徵方面:這一時期的孩子,他們的個性和愛好變得更加突出,有強烈的獨立慾望,會故意與父母發生分歧,或表現出英雄情結,同時又渴望融入一個群體,具有一定程度的從眾心理,書的內容逐漸從對圖片和語言的偏愛轉向對角色和事件的關注。它會崇拜和模仿充滿叛逆精神或幽默氣質的人物。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為什麼說家長忽略孩子的“閱讀飢餓期”會影響孩子初中的成績?

1.相比小學而言,初中的學習需要理解的事物會更加複雜,簡單的機械學習已經很難取得優異的成績。

在小學的時候,學習只能靠天賦或加強機械記憶來突出,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在上初中之後,學習要理解的事物變得越來越複雜,這就需要複雜的智力活動,簡單的機械記憶能力很難對學習的提高提供很大的幫助,所以當孩子還小的時候,通過閱讀這樣的腦力體操,智力發展更加全面的孩子就有了學習的動力。

在啟蒙教育中,最重要的智力啟蒙手段就是閱讀,閱讀是一種乘法手段,它能以幾何級數遞增的方式來提高兒童的智力。閱讀的意義不僅在於使孩子具備良好的語言和寫作能力,而且是為了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和提高他們的理解水平。一個閱讀古今中外各種圖書的兒童,瞭解到了漫長的歷史發展,聆聽了許多充滿智慧的名言,分享了無數的思維成就,他不僅在思想上更加成熟,而且在價值觀上也更加完善,這將有利於提高孩子的成績。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2.14歲以前是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閱讀就像美食一樣。吃了好吃的東西,就不斷想吃,讀了好的書,也會讓你不斷地去找好書讀。”說起閱讀,朱永新教授以美食作為比喻,很形象的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說,閱讀會帶給人喜悅感、新鮮感,這些最後都會匯聚成精神上的飢餓感,也正是有這種飢餓感作為動力,他每天清晨都比一般人早起兩個小時,專心讀書。

但正如孩子學習語言、音樂、繪畫都有不同的最佳時間窗口,朱永新認為,這種“精神飢餓感”在中小學階段更容易形成,因為科學上一般認為人閱讀的關鍵期在14歲之前。

美國著名的生理學瑪莉安·伍爾夫發現,通過研究兒童閱讀過程中大腦的變化,兒童的閱讀時,左右大腦是在兩個區域共同工作,在這一時期過後,孩子學習語言的能力開始下降,而成年人開始閱讀的時候,其實只有一個腦半球會在工作,科學家認為,父母是否經常在五歲前給孩子講故事,會影響孩子未來閱讀能力的形成。同時,14歲之前的閱讀經歷對孩子的成長也很重要,人生之後的經歷只是在14年中所讀過的東西里發展。

事實上,當孩子們長大後,他們會使用他們所讀的東西,他們的經歷,他們從書中學到的東西。

對此,朱教授也表示:“孩子早期的經驗對成長非常重要。當他們成人以後,他們是用孩提時代所獲得的東西為根基,繼續去構建內心的成人世界。

"

最近收到一位寶媽的私信:

育媽,我家小孩小學的時候成績挺好的,經常名列前茅,為什麼上了初中之後,成績下滑得很厲害呢?補習班越上越沒有效果,而且孩子也不愛閱讀。希望育媽能給我一點建議。

很多孩子都是這樣小學的時候成績很好,到了初中的時候就不盡如人意。反倒是小學成績一般的孩子開始迎頭趕上。

關於這一現象教育界普遍認為,孩子的小學成績是具有一定的“欺騙性”,小升初之後孩子的成績不理想是因為家長忽略了孩子的“閱讀飢餓期”,沒有重視孩子閱讀能力和習慣的培養。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什麼是“閱讀飢餓期”

"閱讀飢餓期"是由朱永新提出的。他認為,孩子的閱讀慾望是在14歲之前開始出現的,家長是否經常在5歲之前給孩子講故事,這會影響到他的閱讀能力。同時,14歲之前的閱讀經歷對孩子的成長也很重要。人生之後的過程,只是在14歲之前所讀到的東西里發展。

“閱讀飢餓期”孩子的生理特徵

不知道家長是否有注意到,當孩子進到入這個階段時,他會與以前不同。

身體生理特徵方面:這一時期的孩子,他們的個性和愛好變得更加突出,有強烈的獨立慾望,會故意與父母發生分歧,或表現出英雄情結,同時又渴望融入一個群體,具有一定程度的從眾心理,書的內容逐漸從對圖片和語言的偏愛轉向對角色和事件的關注。它會崇拜和模仿充滿叛逆精神或幽默氣質的人物。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為什麼說家長忽略孩子的“閱讀飢餓期”會影響孩子初中的成績?

1.相比小學而言,初中的學習需要理解的事物會更加複雜,簡單的機械學習已經很難取得優異的成績。

在小學的時候,學習只能靠天賦或加強機械記憶來突出,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在上初中之後,學習要理解的事物變得越來越複雜,這就需要複雜的智力活動,簡單的機械記憶能力很難對學習的提高提供很大的幫助,所以當孩子還小的時候,通過閱讀這樣的腦力體操,智力發展更加全面的孩子就有了學習的動力。

在啟蒙教育中,最重要的智力啟蒙手段就是閱讀,閱讀是一種乘法手段,它能以幾何級數遞增的方式來提高兒童的智力。閱讀的意義不僅在於使孩子具備良好的語言和寫作能力,而且是為了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和提高他們的理解水平。一個閱讀古今中外各種圖書的兒童,瞭解到了漫長的歷史發展,聆聽了許多充滿智慧的名言,分享了無數的思維成就,他不僅在思想上更加成熟,而且在價值觀上也更加完善,這將有利於提高孩子的成績。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2.14歲以前是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閱讀就像美食一樣。吃了好吃的東西,就不斷想吃,讀了好的書,也會讓你不斷地去找好書讀。”說起閱讀,朱永新教授以美食作為比喻,很形象的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說,閱讀會帶給人喜悅感、新鮮感,這些最後都會匯聚成精神上的飢餓感,也正是有這種飢餓感作為動力,他每天清晨都比一般人早起兩個小時,專心讀書。

但正如孩子學習語言、音樂、繪畫都有不同的最佳時間窗口,朱永新認為,這種“精神飢餓感”在中小學階段更容易形成,因為科學上一般認為人閱讀的關鍵期在14歲之前。

美國著名的生理學瑪莉安·伍爾夫發現,通過研究兒童閱讀過程中大腦的變化,兒童的閱讀時,左右大腦是在兩個區域共同工作,在這一時期過後,孩子學習語言的能力開始下降,而成年人開始閱讀的時候,其實只有一個腦半球會在工作,科學家認為,父母是否經常在五歲前給孩子講故事,會影響孩子未來閱讀能力的形成。同時,14歲之前的閱讀經歷對孩子的成長也很重要,人生之後的經歷只是在14年中所讀過的東西里發展。

事實上,當孩子們長大後,他們會使用他們所讀的東西,他們的經歷,他們從書中學到的東西。

對此,朱教授也表示:“孩子早期的經驗對成長非常重要。當他們成人以後,他們是用孩提時代所獲得的東西為根基,繼續去構建內心的成人世界。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關於孩子閱讀家長的誤區

1. 盲目貪圖閱讀量的追求

父母認為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是讓孩子多讀書,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讓孩子讀得越多越好,閱讀的目標是"大量"的閱讀,這從本質上來講就是不科學的。

閱讀不懂其意義,只是簡單翻閱一本書,內容根本記不起來,這樣的閱讀是毫無意義的,只是浪費時間。因此,父母不能要求孩子讀多少本書,只要孩子能認真讀一本書,讀懂讀精一本書,那麼認真閱讀一本書比瀏覽十本書的效果會更好!

"

最近收到一位寶媽的私信:

育媽,我家小孩小學的時候成績挺好的,經常名列前茅,為什麼上了初中之後,成績下滑得很厲害呢?補習班越上越沒有效果,而且孩子也不愛閱讀。希望育媽能給我一點建議。

很多孩子都是這樣小學的時候成績很好,到了初中的時候就不盡如人意。反倒是小學成績一般的孩子開始迎頭趕上。

關於這一現象教育界普遍認為,孩子的小學成績是具有一定的“欺騙性”,小升初之後孩子的成績不理想是因為家長忽略了孩子的“閱讀飢餓期”,沒有重視孩子閱讀能力和習慣的培養。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什麼是“閱讀飢餓期”

"閱讀飢餓期"是由朱永新提出的。他認為,孩子的閱讀慾望是在14歲之前開始出現的,家長是否經常在5歲之前給孩子講故事,這會影響到他的閱讀能力。同時,14歲之前的閱讀經歷對孩子的成長也很重要。人生之後的過程,只是在14歲之前所讀到的東西里發展。

“閱讀飢餓期”孩子的生理特徵

不知道家長是否有注意到,當孩子進到入這個階段時,他會與以前不同。

身體生理特徵方面:這一時期的孩子,他們的個性和愛好變得更加突出,有強烈的獨立慾望,會故意與父母發生分歧,或表現出英雄情結,同時又渴望融入一個群體,具有一定程度的從眾心理,書的內容逐漸從對圖片和語言的偏愛轉向對角色和事件的關注。它會崇拜和模仿充滿叛逆精神或幽默氣質的人物。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為什麼說家長忽略孩子的“閱讀飢餓期”會影響孩子初中的成績?

1.相比小學而言,初中的學習需要理解的事物會更加複雜,簡單的機械學習已經很難取得優異的成績。

在小學的時候,學習只能靠天賦或加強機械記憶來突出,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在上初中之後,學習要理解的事物變得越來越複雜,這就需要複雜的智力活動,簡單的機械記憶能力很難對學習的提高提供很大的幫助,所以當孩子還小的時候,通過閱讀這樣的腦力體操,智力發展更加全面的孩子就有了學習的動力。

在啟蒙教育中,最重要的智力啟蒙手段就是閱讀,閱讀是一種乘法手段,它能以幾何級數遞增的方式來提高兒童的智力。閱讀的意義不僅在於使孩子具備良好的語言和寫作能力,而且是為了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和提高他們的理解水平。一個閱讀古今中外各種圖書的兒童,瞭解到了漫長的歷史發展,聆聽了許多充滿智慧的名言,分享了無數的思維成就,他不僅在思想上更加成熟,而且在價值觀上也更加完善,這將有利於提高孩子的成績。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2.14歲以前是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閱讀就像美食一樣。吃了好吃的東西,就不斷想吃,讀了好的書,也會讓你不斷地去找好書讀。”說起閱讀,朱永新教授以美食作為比喻,很形象的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說,閱讀會帶給人喜悅感、新鮮感,這些最後都會匯聚成精神上的飢餓感,也正是有這種飢餓感作為動力,他每天清晨都比一般人早起兩個小時,專心讀書。

但正如孩子學習語言、音樂、繪畫都有不同的最佳時間窗口,朱永新認為,這種“精神飢餓感”在中小學階段更容易形成,因為科學上一般認為人閱讀的關鍵期在14歲之前。

美國著名的生理學瑪莉安·伍爾夫發現,通過研究兒童閱讀過程中大腦的變化,兒童的閱讀時,左右大腦是在兩個區域共同工作,在這一時期過後,孩子學習語言的能力開始下降,而成年人開始閱讀的時候,其實只有一個腦半球會在工作,科學家認為,父母是否經常在五歲前給孩子講故事,會影響孩子未來閱讀能力的形成。同時,14歲之前的閱讀經歷對孩子的成長也很重要,人生之後的經歷只是在14年中所讀過的東西里發展。

事實上,當孩子們長大後,他們會使用他們所讀的東西,他們的經歷,他們從書中學到的東西。

對此,朱教授也表示:“孩子早期的經驗對成長非常重要。當他們成人以後,他們是用孩提時代所獲得的東西為根基,繼續去構建內心的成人世界。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關於孩子閱讀家長的誤區

1. 盲目貪圖閱讀量的追求

父母認為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是讓孩子多讀書,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讓孩子讀得越多越好,閱讀的目標是"大量"的閱讀,這從本質上來講就是不科學的。

閱讀不懂其意義,只是簡單翻閱一本書,內容根本記不起來,這樣的閱讀是毫無意義的,只是浪費時間。因此,父母不能要求孩子讀多少本書,只要孩子能認真讀一本書,讀懂讀精一本書,那麼認真閱讀一本書比瀏覽十本書的效果會更好!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2. 功利心,過分推崇“有用”的閱讀,剝奪孩子的選擇權

當許多父母選擇給他們的孩子讀哪本書時,他們往往只相信權威,讓他們的孩子讀"四大名著"、"史記"之類的,或者選擇暢銷書,購買量第一的圖書,又或者是被炒作的很火熱的雞湯書。

禁止讓兒童閱讀福爾摩斯、盜墓筆記、鬼吹燈之類的書籍,甚至跟兒童玩遊戲,比如誰先讀完這些書,這會讓孩子們對這些書產生反感,他們會把閱讀當成任務,只是簡單敷衍的閱讀。因此,父母不能強迫孩子讀我們所認為必須讀的書,也不應該輕易地禁止孩子閱讀他們喜歡的書,儘量避免在課外讀書問題上與孩子產生敵對情緒。

"

最近收到一位寶媽的私信:

育媽,我家小孩小學的時候成績挺好的,經常名列前茅,為什麼上了初中之後,成績下滑得很厲害呢?補習班越上越沒有效果,而且孩子也不愛閱讀。希望育媽能給我一點建議。

很多孩子都是這樣小學的時候成績很好,到了初中的時候就不盡如人意。反倒是小學成績一般的孩子開始迎頭趕上。

關於這一現象教育界普遍認為,孩子的小學成績是具有一定的“欺騙性”,小升初之後孩子的成績不理想是因為家長忽略了孩子的“閱讀飢餓期”,沒有重視孩子閱讀能力和習慣的培養。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什麼是“閱讀飢餓期”

"閱讀飢餓期"是由朱永新提出的。他認為,孩子的閱讀慾望是在14歲之前開始出現的,家長是否經常在5歲之前給孩子講故事,這會影響到他的閱讀能力。同時,14歲之前的閱讀經歷對孩子的成長也很重要。人生之後的過程,只是在14歲之前所讀到的東西里發展。

“閱讀飢餓期”孩子的生理特徵

不知道家長是否有注意到,當孩子進到入這個階段時,他會與以前不同。

身體生理特徵方面:這一時期的孩子,他們的個性和愛好變得更加突出,有強烈的獨立慾望,會故意與父母發生分歧,或表現出英雄情結,同時又渴望融入一個群體,具有一定程度的從眾心理,書的內容逐漸從對圖片和語言的偏愛轉向對角色和事件的關注。它會崇拜和模仿充滿叛逆精神或幽默氣質的人物。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為什麼說家長忽略孩子的“閱讀飢餓期”會影響孩子初中的成績?

1.相比小學而言,初中的學習需要理解的事物會更加複雜,簡單的機械學習已經很難取得優異的成績。

在小學的時候,學習只能靠天賦或加強機械記憶來突出,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在上初中之後,學習要理解的事物變得越來越複雜,這就需要複雜的智力活動,簡單的機械記憶能力很難對學習的提高提供很大的幫助,所以當孩子還小的時候,通過閱讀這樣的腦力體操,智力發展更加全面的孩子就有了學習的動力。

在啟蒙教育中,最重要的智力啟蒙手段就是閱讀,閱讀是一種乘法手段,它能以幾何級數遞增的方式來提高兒童的智力。閱讀的意義不僅在於使孩子具備良好的語言和寫作能力,而且是為了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和提高他們的理解水平。一個閱讀古今中外各種圖書的兒童,瞭解到了漫長的歷史發展,聆聽了許多充滿智慧的名言,分享了無數的思維成就,他不僅在思想上更加成熟,而且在價值觀上也更加完善,這將有利於提高孩子的成績。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2.14歲以前是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閱讀就像美食一樣。吃了好吃的東西,就不斷想吃,讀了好的書,也會讓你不斷地去找好書讀。”說起閱讀,朱永新教授以美食作為比喻,很形象的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說,閱讀會帶給人喜悅感、新鮮感,這些最後都會匯聚成精神上的飢餓感,也正是有這種飢餓感作為動力,他每天清晨都比一般人早起兩個小時,專心讀書。

但正如孩子學習語言、音樂、繪畫都有不同的最佳時間窗口,朱永新認為,這種“精神飢餓感”在中小學階段更容易形成,因為科學上一般認為人閱讀的關鍵期在14歲之前。

美國著名的生理學瑪莉安·伍爾夫發現,通過研究兒童閱讀過程中大腦的變化,兒童的閱讀時,左右大腦是在兩個區域共同工作,在這一時期過後,孩子學習語言的能力開始下降,而成年人開始閱讀的時候,其實只有一個腦半球會在工作,科學家認為,父母是否經常在五歲前給孩子講故事,會影響孩子未來閱讀能力的形成。同時,14歲之前的閱讀經歷對孩子的成長也很重要,人生之後的經歷只是在14年中所讀過的東西里發展。

事實上,當孩子們長大後,他們會使用他們所讀的東西,他們的經歷,他們從書中學到的東西。

對此,朱教授也表示:“孩子早期的經驗對成長非常重要。當他們成人以後,他們是用孩提時代所獲得的東西為根基,繼續去構建內心的成人世界。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關於孩子閱讀家長的誤區

1. 盲目貪圖閱讀量的追求

父母認為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是讓孩子多讀書,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讓孩子讀得越多越好,閱讀的目標是"大量"的閱讀,這從本質上來講就是不科學的。

閱讀不懂其意義,只是簡單翻閱一本書,內容根本記不起來,這樣的閱讀是毫無意義的,只是浪費時間。因此,父母不能要求孩子讀多少本書,只要孩子能認真讀一本書,讀懂讀精一本書,那麼認真閱讀一本書比瀏覽十本書的效果會更好!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2. 功利心,過分推崇“有用”的閱讀,剝奪孩子的選擇權

當許多父母選擇給他們的孩子讀哪本書時,他們往往只相信權威,讓他們的孩子讀"四大名著"、"史記"之類的,或者選擇暢銷書,購買量第一的圖書,又或者是被炒作的很火熱的雞湯書。

禁止讓兒童閱讀福爾摩斯、盜墓筆記、鬼吹燈之類的書籍,甚至跟兒童玩遊戲,比如誰先讀完這些書,這會讓孩子們對這些書產生反感,他們會把閱讀當成任務,只是簡單敷衍的閱讀。因此,父母不能強迫孩子讀我們所認為必須讀的書,也不應該輕易地禁止孩子閱讀他們喜歡的書,儘量避免在課外讀書問題上與孩子產生敵對情緒。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孩子“閱讀飢餓期”家長正確的做法

我們要相信,一個孩子從出生起就能發展個人的閱讀能力,甚至父母和孩子每天的耳語也會通過聽覺刺激孩子的大腦,這是培養閱讀能力的一種方式。因此,只有根據兒童不同階段的特點去閱讀,才是培養閱讀能力的最佳時機。

6個月-1歲,翻書期(引導式閱讀)

當孩子六個月大動作開始,家長可以引導孩子體驗翻書的樂趣,從翻書在過渡到內容上面。家長可以選擇布書或者是千撕書。讓孩子對書本有個初步的印象和認識,為後期的閱讀習慣打下基礎。

"

最近收到一位寶媽的私信:

育媽,我家小孩小學的時候成績挺好的,經常名列前茅,為什麼上了初中之後,成績下滑得很厲害呢?補習班越上越沒有效果,而且孩子也不愛閱讀。希望育媽能給我一點建議。

很多孩子都是這樣小學的時候成績很好,到了初中的時候就不盡如人意。反倒是小學成績一般的孩子開始迎頭趕上。

關於這一現象教育界普遍認為,孩子的小學成績是具有一定的“欺騙性”,小升初之後孩子的成績不理想是因為家長忽略了孩子的“閱讀飢餓期”,沒有重視孩子閱讀能力和習慣的培養。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什麼是“閱讀飢餓期”

"閱讀飢餓期"是由朱永新提出的。他認為,孩子的閱讀慾望是在14歲之前開始出現的,家長是否經常在5歲之前給孩子講故事,這會影響到他的閱讀能力。同時,14歲之前的閱讀經歷對孩子的成長也很重要。人生之後的過程,只是在14歲之前所讀到的東西里發展。

“閱讀飢餓期”孩子的生理特徵

不知道家長是否有注意到,當孩子進到入這個階段時,他會與以前不同。

身體生理特徵方面:這一時期的孩子,他們的個性和愛好變得更加突出,有強烈的獨立慾望,會故意與父母發生分歧,或表現出英雄情結,同時又渴望融入一個群體,具有一定程度的從眾心理,書的內容逐漸從對圖片和語言的偏愛轉向對角色和事件的關注。它會崇拜和模仿充滿叛逆精神或幽默氣質的人物。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為什麼說家長忽略孩子的“閱讀飢餓期”會影響孩子初中的成績?

1.相比小學而言,初中的學習需要理解的事物會更加複雜,簡單的機械學習已經很難取得優異的成績。

在小學的時候,學習只能靠天賦或加強機械記憶來突出,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在上初中之後,學習要理解的事物變得越來越複雜,這就需要複雜的智力活動,簡單的機械記憶能力很難對學習的提高提供很大的幫助,所以當孩子還小的時候,通過閱讀這樣的腦力體操,智力發展更加全面的孩子就有了學習的動力。

在啟蒙教育中,最重要的智力啟蒙手段就是閱讀,閱讀是一種乘法手段,它能以幾何級數遞增的方式來提高兒童的智力。閱讀的意義不僅在於使孩子具備良好的語言和寫作能力,而且是為了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和提高他們的理解水平。一個閱讀古今中外各種圖書的兒童,瞭解到了漫長的歷史發展,聆聽了許多充滿智慧的名言,分享了無數的思維成就,他不僅在思想上更加成熟,而且在價值觀上也更加完善,這將有利於提高孩子的成績。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2.14歲以前是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閱讀就像美食一樣。吃了好吃的東西,就不斷想吃,讀了好的書,也會讓你不斷地去找好書讀。”說起閱讀,朱永新教授以美食作為比喻,很形象的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說,閱讀會帶給人喜悅感、新鮮感,這些最後都會匯聚成精神上的飢餓感,也正是有這種飢餓感作為動力,他每天清晨都比一般人早起兩個小時,專心讀書。

但正如孩子學習語言、音樂、繪畫都有不同的最佳時間窗口,朱永新認為,這種“精神飢餓感”在中小學階段更容易形成,因為科學上一般認為人閱讀的關鍵期在14歲之前。

美國著名的生理學瑪莉安·伍爾夫發現,通過研究兒童閱讀過程中大腦的變化,兒童的閱讀時,左右大腦是在兩個區域共同工作,在這一時期過後,孩子學習語言的能力開始下降,而成年人開始閱讀的時候,其實只有一個腦半球會在工作,科學家認為,父母是否經常在五歲前給孩子講故事,會影響孩子未來閱讀能力的形成。同時,14歲之前的閱讀經歷對孩子的成長也很重要,人生之後的經歷只是在14年中所讀過的東西里發展。

事實上,當孩子們長大後,他們會使用他們所讀的東西,他們的經歷,他們從書中學到的東西。

對此,朱教授也表示:“孩子早期的經驗對成長非常重要。當他們成人以後,他們是用孩提時代所獲得的東西為根基,繼續去構建內心的成人世界。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關於孩子閱讀家長的誤區

1. 盲目貪圖閱讀量的追求

父母認為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是讓孩子多讀書,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讓孩子讀得越多越好,閱讀的目標是"大量"的閱讀,這從本質上來講就是不科學的。

閱讀不懂其意義,只是簡單翻閱一本書,內容根本記不起來,這樣的閱讀是毫無意義的,只是浪費時間。因此,父母不能要求孩子讀多少本書,只要孩子能認真讀一本書,讀懂讀精一本書,那麼認真閱讀一本書比瀏覽十本書的效果會更好!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2. 功利心,過分推崇“有用”的閱讀,剝奪孩子的選擇權

當許多父母選擇給他們的孩子讀哪本書時,他們往往只相信權威,讓他們的孩子讀"四大名著"、"史記"之類的,或者選擇暢銷書,購買量第一的圖書,又或者是被炒作的很火熱的雞湯書。

禁止讓兒童閱讀福爾摩斯、盜墓筆記、鬼吹燈之類的書籍,甚至跟兒童玩遊戲,比如誰先讀完這些書,這會讓孩子們對這些書產生反感,他們會把閱讀當成任務,只是簡單敷衍的閱讀。因此,父母不能強迫孩子讀我們所認為必須讀的書,也不應該輕易地禁止孩子閱讀他們喜歡的書,儘量避免在課外讀書問題上與孩子產生敵對情緒。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孩子“閱讀飢餓期”家長正確的做法

我們要相信,一個孩子從出生起就能發展個人的閱讀能力,甚至父母和孩子每天的耳語也會通過聽覺刺激孩子的大腦,這是培養閱讀能力的一種方式。因此,只有根據兒童不同階段的特點去閱讀,才是培養閱讀能力的最佳時機。

6個月-1歲,翻書期(引導式閱讀)

當孩子六個月大動作開始,家長可以引導孩子體驗翻書的樂趣,從翻書在過渡到內容上面。家長可以選擇布書或者是千撕書。讓孩子對書本有個初步的印象和認識,為後期的閱讀習慣打下基礎。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1-3歲,故事期(重複式閱讀)

這一時期的年齡沒有明顯的區別,只要孩子能盯著書中的圖畫看一段時間,就意味著可以進行相應的指導。此時,寶寶閱讀的重點是通過書本瞭解到新鮮事物。

這個時期孩子的閱讀更多的是來自父母的有聲閱讀,睡前故事或者是親子閱讀都是不錯的選擇,這個事情1個故事講10遍要比講10個新故事給孩子來的有效果。

每個故事書裡面的文字、圖片色彩、人物感情和小細節可以和孩子製造懸念,引導孩子體驗閱讀的興趣。

"

最近收到一位寶媽的私信:

育媽,我家小孩小學的時候成績挺好的,經常名列前茅,為什麼上了初中之後,成績下滑得很厲害呢?補習班越上越沒有效果,而且孩子也不愛閱讀。希望育媽能給我一點建議。

很多孩子都是這樣小學的時候成績很好,到了初中的時候就不盡如人意。反倒是小學成績一般的孩子開始迎頭趕上。

關於這一現象教育界普遍認為,孩子的小學成績是具有一定的“欺騙性”,小升初之後孩子的成績不理想是因為家長忽略了孩子的“閱讀飢餓期”,沒有重視孩子閱讀能力和習慣的培養。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什麼是“閱讀飢餓期”

"閱讀飢餓期"是由朱永新提出的。他認為,孩子的閱讀慾望是在14歲之前開始出現的,家長是否經常在5歲之前給孩子講故事,這會影響到他的閱讀能力。同時,14歲之前的閱讀經歷對孩子的成長也很重要。人生之後的過程,只是在14歲之前所讀到的東西里發展。

“閱讀飢餓期”孩子的生理特徵

不知道家長是否有注意到,當孩子進到入這個階段時,他會與以前不同。

身體生理特徵方面:這一時期的孩子,他們的個性和愛好變得更加突出,有強烈的獨立慾望,會故意與父母發生分歧,或表現出英雄情結,同時又渴望融入一個群體,具有一定程度的從眾心理,書的內容逐漸從對圖片和語言的偏愛轉向對角色和事件的關注。它會崇拜和模仿充滿叛逆精神或幽默氣質的人物。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為什麼說家長忽略孩子的“閱讀飢餓期”會影響孩子初中的成績?

1.相比小學而言,初中的學習需要理解的事物會更加複雜,簡單的機械學習已經很難取得優異的成績。

在小學的時候,學習只能靠天賦或加強機械記憶來突出,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在上初中之後,學習要理解的事物變得越來越複雜,這就需要複雜的智力活動,簡單的機械記憶能力很難對學習的提高提供很大的幫助,所以當孩子還小的時候,通過閱讀這樣的腦力體操,智力發展更加全面的孩子就有了學習的動力。

在啟蒙教育中,最重要的智力啟蒙手段就是閱讀,閱讀是一種乘法手段,它能以幾何級數遞增的方式來提高兒童的智力。閱讀的意義不僅在於使孩子具備良好的語言和寫作能力,而且是為了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和提高他們的理解水平。一個閱讀古今中外各種圖書的兒童,瞭解到了漫長的歷史發展,聆聽了許多充滿智慧的名言,分享了無數的思維成就,他不僅在思想上更加成熟,而且在價值觀上也更加完善,這將有利於提高孩子的成績。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2.14歲以前是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閱讀就像美食一樣。吃了好吃的東西,就不斷想吃,讀了好的書,也會讓你不斷地去找好書讀。”說起閱讀,朱永新教授以美食作為比喻,很形象的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說,閱讀會帶給人喜悅感、新鮮感,這些最後都會匯聚成精神上的飢餓感,也正是有這種飢餓感作為動力,他每天清晨都比一般人早起兩個小時,專心讀書。

但正如孩子學習語言、音樂、繪畫都有不同的最佳時間窗口,朱永新認為,這種“精神飢餓感”在中小學階段更容易形成,因為科學上一般認為人閱讀的關鍵期在14歲之前。

美國著名的生理學瑪莉安·伍爾夫發現,通過研究兒童閱讀過程中大腦的變化,兒童的閱讀時,左右大腦是在兩個區域共同工作,在這一時期過後,孩子學習語言的能力開始下降,而成年人開始閱讀的時候,其實只有一個腦半球會在工作,科學家認為,父母是否經常在五歲前給孩子講故事,會影響孩子未來閱讀能力的形成。同時,14歲之前的閱讀經歷對孩子的成長也很重要,人生之後的經歷只是在14年中所讀過的東西里發展。

事實上,當孩子們長大後,他們會使用他們所讀的東西,他們的經歷,他們從書中學到的東西。

對此,朱教授也表示:“孩子早期的經驗對成長非常重要。當他們成人以後,他們是用孩提時代所獲得的東西為根基,繼續去構建內心的成人世界。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關於孩子閱讀家長的誤區

1. 盲目貪圖閱讀量的追求

父母認為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是讓孩子多讀書,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讓孩子讀得越多越好,閱讀的目標是"大量"的閱讀,這從本質上來講就是不科學的。

閱讀不懂其意義,只是簡單翻閱一本書,內容根本記不起來,這樣的閱讀是毫無意義的,只是浪費時間。因此,父母不能要求孩子讀多少本書,只要孩子能認真讀一本書,讀懂讀精一本書,那麼認真閱讀一本書比瀏覽十本書的效果會更好!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2. 功利心,過分推崇“有用”的閱讀,剝奪孩子的選擇權

當許多父母選擇給他們的孩子讀哪本書時,他們往往只相信權威,讓他們的孩子讀"四大名著"、"史記"之類的,或者選擇暢銷書,購買量第一的圖書,又或者是被炒作的很火熱的雞湯書。

禁止讓兒童閱讀福爾摩斯、盜墓筆記、鬼吹燈之類的書籍,甚至跟兒童玩遊戲,比如誰先讀完這些書,這會讓孩子們對這些書產生反感,他們會把閱讀當成任務,只是簡單敷衍的閱讀。因此,父母不能強迫孩子讀我們所認為必須讀的書,也不應該輕易地禁止孩子閱讀他們喜歡的書,儘量避免在課外讀書問題上與孩子產生敵對情緒。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孩子“閱讀飢餓期”家長正確的做法

我們要相信,一個孩子從出生起就能發展個人的閱讀能力,甚至父母和孩子每天的耳語也會通過聽覺刺激孩子的大腦,這是培養閱讀能力的一種方式。因此,只有根據兒童不同階段的特點去閱讀,才是培養閱讀能力的最佳時機。

6個月-1歲,翻書期(引導式閱讀)

當孩子六個月大動作開始,家長可以引導孩子體驗翻書的樂趣,從翻書在過渡到內容上面。家長可以選擇布書或者是千撕書。讓孩子對書本有個初步的印象和認識,為後期的閱讀習慣打下基礎。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1-3歲,故事期(重複式閱讀)

這一時期的年齡沒有明顯的區別,只要孩子能盯著書中的圖畫看一段時間,就意味著可以進行相應的指導。此時,寶寶閱讀的重點是通過書本瞭解到新鮮事物。

這個時期孩子的閱讀更多的是來自父母的有聲閱讀,睡前故事或者是親子閱讀都是不錯的選擇,這個事情1個故事講10遍要比講10個新故事給孩子來的有效果。

每個故事書裡面的文字、圖片色彩、人物感情和小細節可以和孩子製造懸念,引導孩子體驗閱讀的興趣。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3-6歲,文字期(角色扮演和提問式閱讀)

這個時期的孩子進去第一個叛逆期和社交需求萌芽階段,單純的家長複述和圖片式閱讀已經不能滿足孩子,這個時期家長就需要角色扮演的方式來引導孩子對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和行為進行揣摩。

當然家長在角色扮演的同時穿插提問,加深孩子對故事細節的印象。我家孩子以前就很喜歡“看故事書”,和表姐的孩子一起扮演故事中好人或者是壞人,偶爾我會問他們“你為什麼會覺得他是好人/壞人?”或者是“如果是你遇到那樣的事你會怎麼做呢?”。“裡面的蝴蝶顏色都一樣嗎?”等等這些看似普通的問題,恰恰是孩子日後在作文課中勝出的關鍵,因為相較其他小朋友,孩子有話可講、更加註重細節且內容豐富。

"

最近收到一位寶媽的私信:

育媽,我家小孩小學的時候成績挺好的,經常名列前茅,為什麼上了初中之後,成績下滑得很厲害呢?補習班越上越沒有效果,而且孩子也不愛閱讀。希望育媽能給我一點建議。

很多孩子都是這樣小學的時候成績很好,到了初中的時候就不盡如人意。反倒是小學成績一般的孩子開始迎頭趕上。

關於這一現象教育界普遍認為,孩子的小學成績是具有一定的“欺騙性”,小升初之後孩子的成績不理想是因為家長忽略了孩子的“閱讀飢餓期”,沒有重視孩子閱讀能力和習慣的培養。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什麼是“閱讀飢餓期”

"閱讀飢餓期"是由朱永新提出的。他認為,孩子的閱讀慾望是在14歲之前開始出現的,家長是否經常在5歲之前給孩子講故事,這會影響到他的閱讀能力。同時,14歲之前的閱讀經歷對孩子的成長也很重要。人生之後的過程,只是在14歲之前所讀到的東西里發展。

“閱讀飢餓期”孩子的生理特徵

不知道家長是否有注意到,當孩子進到入這個階段時,他會與以前不同。

身體生理特徵方面:這一時期的孩子,他們的個性和愛好變得更加突出,有強烈的獨立慾望,會故意與父母發生分歧,或表現出英雄情結,同時又渴望融入一個群體,具有一定程度的從眾心理,書的內容逐漸從對圖片和語言的偏愛轉向對角色和事件的關注。它會崇拜和模仿充滿叛逆精神或幽默氣質的人物。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為什麼說家長忽略孩子的“閱讀飢餓期”會影響孩子初中的成績?

1.相比小學而言,初中的學習需要理解的事物會更加複雜,簡單的機械學習已經很難取得優異的成績。

在小學的時候,學習只能靠天賦或加強機械記憶來突出,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在上初中之後,學習要理解的事物變得越來越複雜,這就需要複雜的智力活動,簡單的機械記憶能力很難對學習的提高提供很大的幫助,所以當孩子還小的時候,通過閱讀這樣的腦力體操,智力發展更加全面的孩子就有了學習的動力。

在啟蒙教育中,最重要的智力啟蒙手段就是閱讀,閱讀是一種乘法手段,它能以幾何級數遞增的方式來提高兒童的智力。閱讀的意義不僅在於使孩子具備良好的語言和寫作能力,而且是為了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和提高他們的理解水平。一個閱讀古今中外各種圖書的兒童,瞭解到了漫長的歷史發展,聆聽了許多充滿智慧的名言,分享了無數的思維成就,他不僅在思想上更加成熟,而且在價值觀上也更加完善,這將有利於提高孩子的成績。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2.14歲以前是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閱讀就像美食一樣。吃了好吃的東西,就不斷想吃,讀了好的書,也會讓你不斷地去找好書讀。”說起閱讀,朱永新教授以美食作為比喻,很形象的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說,閱讀會帶給人喜悅感、新鮮感,這些最後都會匯聚成精神上的飢餓感,也正是有這種飢餓感作為動力,他每天清晨都比一般人早起兩個小時,專心讀書。

但正如孩子學習語言、音樂、繪畫都有不同的最佳時間窗口,朱永新認為,這種“精神飢餓感”在中小學階段更容易形成,因為科學上一般認為人閱讀的關鍵期在14歲之前。

美國著名的生理學瑪莉安·伍爾夫發現,通過研究兒童閱讀過程中大腦的變化,兒童的閱讀時,左右大腦是在兩個區域共同工作,在這一時期過後,孩子學習語言的能力開始下降,而成年人開始閱讀的時候,其實只有一個腦半球會在工作,科學家認為,父母是否經常在五歲前給孩子講故事,會影響孩子未來閱讀能力的形成。同時,14歲之前的閱讀經歷對孩子的成長也很重要,人生之後的經歷只是在14年中所讀過的東西里發展。

事實上,當孩子們長大後,他們會使用他們所讀的東西,他們的經歷,他們從書中學到的東西。

對此,朱教授也表示:“孩子早期的經驗對成長非常重要。當他們成人以後,他們是用孩提時代所獲得的東西為根基,繼續去構建內心的成人世界。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關於孩子閱讀家長的誤區

1. 盲目貪圖閱讀量的追求

父母認為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是讓孩子多讀書,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讓孩子讀得越多越好,閱讀的目標是"大量"的閱讀,這從本質上來講就是不科學的。

閱讀不懂其意義,只是簡單翻閱一本書,內容根本記不起來,這樣的閱讀是毫無意義的,只是浪費時間。因此,父母不能要求孩子讀多少本書,只要孩子能認真讀一本書,讀懂讀精一本書,那麼認真閱讀一本書比瀏覽十本書的效果會更好!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2. 功利心,過分推崇“有用”的閱讀,剝奪孩子的選擇權

當許多父母選擇給他們的孩子讀哪本書時,他們往往只相信權威,讓他們的孩子讀"四大名著"、"史記"之類的,或者選擇暢銷書,購買量第一的圖書,又或者是被炒作的很火熱的雞湯書。

禁止讓兒童閱讀福爾摩斯、盜墓筆記、鬼吹燈之類的書籍,甚至跟兒童玩遊戲,比如誰先讀完這些書,這會讓孩子們對這些書產生反感,他們會把閱讀當成任務,只是簡單敷衍的閱讀。因此,父母不能強迫孩子讀我們所認為必須讀的書,也不應該輕易地禁止孩子閱讀他們喜歡的書,儘量避免在課外讀書問題上與孩子產生敵對情緒。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孩子“閱讀飢餓期”家長正確的做法

我們要相信,一個孩子從出生起就能發展個人的閱讀能力,甚至父母和孩子每天的耳語也會通過聽覺刺激孩子的大腦,這是培養閱讀能力的一種方式。因此,只有根據兒童不同階段的特點去閱讀,才是培養閱讀能力的最佳時機。

6個月-1歲,翻書期(引導式閱讀)

當孩子六個月大動作開始,家長可以引導孩子體驗翻書的樂趣,從翻書在過渡到內容上面。家長可以選擇布書或者是千撕書。讓孩子對書本有個初步的印象和認識,為後期的閱讀習慣打下基礎。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1-3歲,故事期(重複式閱讀)

這一時期的年齡沒有明顯的區別,只要孩子能盯著書中的圖畫看一段時間,就意味著可以進行相應的指導。此時,寶寶閱讀的重點是通過書本瞭解到新鮮事物。

這個時期孩子的閱讀更多的是來自父母的有聲閱讀,睡前故事或者是親子閱讀都是不錯的選擇,這個事情1個故事講10遍要比講10個新故事給孩子來的有效果。

每個故事書裡面的文字、圖片色彩、人物感情和小細節可以和孩子製造懸念,引導孩子體驗閱讀的興趣。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3-6歲,文字期(角色扮演和提問式閱讀)

這個時期的孩子進去第一個叛逆期和社交需求萌芽階段,單純的家長複述和圖片式閱讀已經不能滿足孩子,這個時期家長就需要角色扮演的方式來引導孩子對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和行為進行揣摩。

當然家長在角色扮演的同時穿插提問,加深孩子對故事細節的印象。我家孩子以前就很喜歡“看故事書”,和表姐的孩子一起扮演故事中好人或者是壞人,偶爾我會問他們“你為什麼會覺得他是好人/壞人?”或者是“如果是你遇到那樣的事你會怎麼做呢?”。“裡面的蝴蝶顏色都一樣嗎?”等等這些看似普通的問題,恰恰是孩子日後在作文課中勝出的關鍵,因為相較其他小朋友,孩子有話可講、更加註重細節且內容豐富。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6-12歲,內容期(自主想象式閱讀)

這個時期的孩子知識積累達到一個新的高度,開始有糾錯意識了,如果父母有意或者是無意的把課文唸錯了,孩子能夠很快發現並且直接指出和糾正的你的錯誤,這就意味著孩子已經到了文字期。

這個時期的親子閱讀家長應該只是輔助的作用,孩子才是主角,閱讀的題材也從單一的圖片有聲逐步過渡到純文字的閱讀,家長要做的就是放手讓孩子自己選擇閱讀的圖書和類型,傢伙在那個只需要把控一個大方向就行。

在孩子閱讀完書籍之後可以讓孩子用自己的話轉述給你聽,你會發現孩子在轉述的時候會添加自己的想象或者是一些小細節的講解。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還可以增加親子關係的粘性。

"

最近收到一位寶媽的私信:

育媽,我家小孩小學的時候成績挺好的,經常名列前茅,為什麼上了初中之後,成績下滑得很厲害呢?補習班越上越沒有效果,而且孩子也不愛閱讀。希望育媽能給我一點建議。

很多孩子都是這樣小學的時候成績很好,到了初中的時候就不盡如人意。反倒是小學成績一般的孩子開始迎頭趕上。

關於這一現象教育界普遍認為,孩子的小學成績是具有一定的“欺騙性”,小升初之後孩子的成績不理想是因為家長忽略了孩子的“閱讀飢餓期”,沒有重視孩子閱讀能力和習慣的培養。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什麼是“閱讀飢餓期”

"閱讀飢餓期"是由朱永新提出的。他認為,孩子的閱讀慾望是在14歲之前開始出現的,家長是否經常在5歲之前給孩子講故事,這會影響到他的閱讀能力。同時,14歲之前的閱讀經歷對孩子的成長也很重要。人生之後的過程,只是在14歲之前所讀到的東西里發展。

“閱讀飢餓期”孩子的生理特徵

不知道家長是否有注意到,當孩子進到入這個階段時,他會與以前不同。

身體生理特徵方面:這一時期的孩子,他們的個性和愛好變得更加突出,有強烈的獨立慾望,會故意與父母發生分歧,或表現出英雄情結,同時又渴望融入一個群體,具有一定程度的從眾心理,書的內容逐漸從對圖片和語言的偏愛轉向對角色和事件的關注。它會崇拜和模仿充滿叛逆精神或幽默氣質的人物。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為什麼說家長忽略孩子的“閱讀飢餓期”會影響孩子初中的成績?

1.相比小學而言,初中的學習需要理解的事物會更加複雜,簡單的機械學習已經很難取得優異的成績。

在小學的時候,學習只能靠天賦或加強機械記憶來突出,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在上初中之後,學習要理解的事物變得越來越複雜,這就需要複雜的智力活動,簡單的機械記憶能力很難對學習的提高提供很大的幫助,所以當孩子還小的時候,通過閱讀這樣的腦力體操,智力發展更加全面的孩子就有了學習的動力。

在啟蒙教育中,最重要的智力啟蒙手段就是閱讀,閱讀是一種乘法手段,它能以幾何級數遞增的方式來提高兒童的智力。閱讀的意義不僅在於使孩子具備良好的語言和寫作能力,而且是為了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和提高他們的理解水平。一個閱讀古今中外各種圖書的兒童,瞭解到了漫長的歷史發展,聆聽了許多充滿智慧的名言,分享了無數的思維成就,他不僅在思想上更加成熟,而且在價值觀上也更加完善,這將有利於提高孩子的成績。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2.14歲以前是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閱讀就像美食一樣。吃了好吃的東西,就不斷想吃,讀了好的書,也會讓你不斷地去找好書讀。”說起閱讀,朱永新教授以美食作為比喻,很形象的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說,閱讀會帶給人喜悅感、新鮮感,這些最後都會匯聚成精神上的飢餓感,也正是有這種飢餓感作為動力,他每天清晨都比一般人早起兩個小時,專心讀書。

但正如孩子學習語言、音樂、繪畫都有不同的最佳時間窗口,朱永新認為,這種“精神飢餓感”在中小學階段更容易形成,因為科學上一般認為人閱讀的關鍵期在14歲之前。

美國著名的生理學瑪莉安·伍爾夫發現,通過研究兒童閱讀過程中大腦的變化,兒童的閱讀時,左右大腦是在兩個區域共同工作,在這一時期過後,孩子學習語言的能力開始下降,而成年人開始閱讀的時候,其實只有一個腦半球會在工作,科學家認為,父母是否經常在五歲前給孩子講故事,會影響孩子未來閱讀能力的形成。同時,14歲之前的閱讀經歷對孩子的成長也很重要,人生之後的經歷只是在14年中所讀過的東西里發展。

事實上,當孩子們長大後,他們會使用他們所讀的東西,他們的經歷,他們從書中學到的東西。

對此,朱教授也表示:“孩子早期的經驗對成長非常重要。當他們成人以後,他們是用孩提時代所獲得的東西為根基,繼續去構建內心的成人世界。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關於孩子閱讀家長的誤區

1. 盲目貪圖閱讀量的追求

父母認為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是讓孩子多讀書,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讓孩子讀得越多越好,閱讀的目標是"大量"的閱讀,這從本質上來講就是不科學的。

閱讀不懂其意義,只是簡單翻閱一本書,內容根本記不起來,這樣的閱讀是毫無意義的,只是浪費時間。因此,父母不能要求孩子讀多少本書,只要孩子能認真讀一本書,讀懂讀精一本書,那麼認真閱讀一本書比瀏覽十本書的效果會更好!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2. 功利心,過分推崇“有用”的閱讀,剝奪孩子的選擇權

當許多父母選擇給他們的孩子讀哪本書時,他們往往只相信權威,讓他們的孩子讀"四大名著"、"史記"之類的,或者選擇暢銷書,購買量第一的圖書,又或者是被炒作的很火熱的雞湯書。

禁止讓兒童閱讀福爾摩斯、盜墓筆記、鬼吹燈之類的書籍,甚至跟兒童玩遊戲,比如誰先讀完這些書,這會讓孩子們對這些書產生反感,他們會把閱讀當成任務,只是簡單敷衍的閱讀。因此,父母不能強迫孩子讀我們所認為必須讀的書,也不應該輕易地禁止孩子閱讀他們喜歡的書,儘量避免在課外讀書問題上與孩子產生敵對情緒。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孩子“閱讀飢餓期”家長正確的做法

我們要相信,一個孩子從出生起就能發展個人的閱讀能力,甚至父母和孩子每天的耳語也會通過聽覺刺激孩子的大腦,這是培養閱讀能力的一種方式。因此,只有根據兒童不同階段的特點去閱讀,才是培養閱讀能力的最佳時機。

6個月-1歲,翻書期(引導式閱讀)

當孩子六個月大動作開始,家長可以引導孩子體驗翻書的樂趣,從翻書在過渡到內容上面。家長可以選擇布書或者是千撕書。讓孩子對書本有個初步的印象和認識,為後期的閱讀習慣打下基礎。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1-3歲,故事期(重複式閱讀)

這一時期的年齡沒有明顯的區別,只要孩子能盯著書中的圖畫看一段時間,就意味著可以進行相應的指導。此時,寶寶閱讀的重點是通過書本瞭解到新鮮事物。

這個時期孩子的閱讀更多的是來自父母的有聲閱讀,睡前故事或者是親子閱讀都是不錯的選擇,這個事情1個故事講10遍要比講10個新故事給孩子來的有效果。

每個故事書裡面的文字、圖片色彩、人物感情和小細節可以和孩子製造懸念,引導孩子體驗閱讀的興趣。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3-6歲,文字期(角色扮演和提問式閱讀)

這個時期的孩子進去第一個叛逆期和社交需求萌芽階段,單純的家長複述和圖片式閱讀已經不能滿足孩子,這個時期家長就需要角色扮演的方式來引導孩子對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和行為進行揣摩。

當然家長在角色扮演的同時穿插提問,加深孩子對故事細節的印象。我家孩子以前就很喜歡“看故事書”,和表姐的孩子一起扮演故事中好人或者是壞人,偶爾我會問他們“你為什麼會覺得他是好人/壞人?”或者是“如果是你遇到那樣的事你會怎麼做呢?”。“裡面的蝴蝶顏色都一樣嗎?”等等這些看似普通的問題,恰恰是孩子日後在作文課中勝出的關鍵,因為相較其他小朋友,孩子有話可講、更加註重細節且內容豐富。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6-12歲,內容期(自主想象式閱讀)

這個時期的孩子知識積累達到一個新的高度,開始有糾錯意識了,如果父母有意或者是無意的把課文唸錯了,孩子能夠很快發現並且直接指出和糾正的你的錯誤,這就意味著孩子已經到了文字期。

這個時期的親子閱讀家長應該只是輔助的作用,孩子才是主角,閱讀的題材也從單一的圖片有聲逐步過渡到純文字的閱讀,家長要做的就是放手讓孩子自己選擇閱讀的圖書和類型,傢伙在那個只需要把控一個大方向就行。

在孩子閱讀完書籍之後可以讓孩子用自己的話轉述給你聽,你會發現孩子在轉述的時候會添加自己的想象或者是一些小細節的講解。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還可以增加親子關係的粘性。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青春期,質量期(交流式閱讀)

這個時期的孩子自我意識已經逐步完善,對於閱讀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選擇。家長要做的應該是孩子閱讀後的一個交流的對象。

有的孩子閱讀的數量並不低,看的時候也很認真,但是成績依舊不夠理想。這是因為家長忽略了閱讀之後的“頭腦風暴”。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同樣的一本書,父母和孩子的年齡眼界不同,對書籍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家長和孩子閱讀後的交流有利於加深孩子對書籍內容的印象和表達能力。

"

最近收到一位寶媽的私信:

育媽,我家小孩小學的時候成績挺好的,經常名列前茅,為什麼上了初中之後,成績下滑得很厲害呢?補習班越上越沒有效果,而且孩子也不愛閱讀。希望育媽能給我一點建議。

很多孩子都是這樣小學的時候成績很好,到了初中的時候就不盡如人意。反倒是小學成績一般的孩子開始迎頭趕上。

關於這一現象教育界普遍認為,孩子的小學成績是具有一定的“欺騙性”,小升初之後孩子的成績不理想是因為家長忽略了孩子的“閱讀飢餓期”,沒有重視孩子閱讀能力和習慣的培養。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什麼是“閱讀飢餓期”

"閱讀飢餓期"是由朱永新提出的。他認為,孩子的閱讀慾望是在14歲之前開始出現的,家長是否經常在5歲之前給孩子講故事,這會影響到他的閱讀能力。同時,14歲之前的閱讀經歷對孩子的成長也很重要。人生之後的過程,只是在14歲之前所讀到的東西里發展。

“閱讀飢餓期”孩子的生理特徵

不知道家長是否有注意到,當孩子進到入這個階段時,他會與以前不同。

身體生理特徵方面:這一時期的孩子,他們的個性和愛好變得更加突出,有強烈的獨立慾望,會故意與父母發生分歧,或表現出英雄情結,同時又渴望融入一個群體,具有一定程度的從眾心理,書的內容逐漸從對圖片和語言的偏愛轉向對角色和事件的關注。它會崇拜和模仿充滿叛逆精神或幽默氣質的人物。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為什麼說家長忽略孩子的“閱讀飢餓期”會影響孩子初中的成績?

1.相比小學而言,初中的學習需要理解的事物會更加複雜,簡單的機械學習已經很難取得優異的成績。

在小學的時候,學習只能靠天賦或加強機械記憶來突出,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在上初中之後,學習要理解的事物變得越來越複雜,這就需要複雜的智力活動,簡單的機械記憶能力很難對學習的提高提供很大的幫助,所以當孩子還小的時候,通過閱讀這樣的腦力體操,智力發展更加全面的孩子就有了學習的動力。

在啟蒙教育中,最重要的智力啟蒙手段就是閱讀,閱讀是一種乘法手段,它能以幾何級數遞增的方式來提高兒童的智力。閱讀的意義不僅在於使孩子具備良好的語言和寫作能力,而且是為了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和提高他們的理解水平。一個閱讀古今中外各種圖書的兒童,瞭解到了漫長的歷史發展,聆聽了許多充滿智慧的名言,分享了無數的思維成就,他不僅在思想上更加成熟,而且在價值觀上也更加完善,這將有利於提高孩子的成績。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2.14歲以前是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閱讀就像美食一樣。吃了好吃的東西,就不斷想吃,讀了好的書,也會讓你不斷地去找好書讀。”說起閱讀,朱永新教授以美食作為比喻,很形象的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說,閱讀會帶給人喜悅感、新鮮感,這些最後都會匯聚成精神上的飢餓感,也正是有這種飢餓感作為動力,他每天清晨都比一般人早起兩個小時,專心讀書。

但正如孩子學習語言、音樂、繪畫都有不同的最佳時間窗口,朱永新認為,這種“精神飢餓感”在中小學階段更容易形成,因為科學上一般認為人閱讀的關鍵期在14歲之前。

美國著名的生理學瑪莉安·伍爾夫發現,通過研究兒童閱讀過程中大腦的變化,兒童的閱讀時,左右大腦是在兩個區域共同工作,在這一時期過後,孩子學習語言的能力開始下降,而成年人開始閱讀的時候,其實只有一個腦半球會在工作,科學家認為,父母是否經常在五歲前給孩子講故事,會影響孩子未來閱讀能力的形成。同時,14歲之前的閱讀經歷對孩子的成長也很重要,人生之後的經歷只是在14年中所讀過的東西里發展。

事實上,當孩子們長大後,他們會使用他們所讀的東西,他們的經歷,他們從書中學到的東西。

對此,朱教授也表示:“孩子早期的經驗對成長非常重要。當他們成人以後,他們是用孩提時代所獲得的東西為根基,繼續去構建內心的成人世界。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關於孩子閱讀家長的誤區

1. 盲目貪圖閱讀量的追求

父母認為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是讓孩子多讀書,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讓孩子讀得越多越好,閱讀的目標是"大量"的閱讀,這從本質上來講就是不科學的。

閱讀不懂其意義,只是簡單翻閱一本書,內容根本記不起來,這樣的閱讀是毫無意義的,只是浪費時間。因此,父母不能要求孩子讀多少本書,只要孩子能認真讀一本書,讀懂讀精一本書,那麼認真閱讀一本書比瀏覽十本書的效果會更好!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2. 功利心,過分推崇“有用”的閱讀,剝奪孩子的選擇權

當許多父母選擇給他們的孩子讀哪本書時,他們往往只相信權威,讓他們的孩子讀"四大名著"、"史記"之類的,或者選擇暢銷書,購買量第一的圖書,又或者是被炒作的很火熱的雞湯書。

禁止讓兒童閱讀福爾摩斯、盜墓筆記、鬼吹燈之類的書籍,甚至跟兒童玩遊戲,比如誰先讀完這些書,這會讓孩子們對這些書產生反感,他們會把閱讀當成任務,只是簡單敷衍的閱讀。因此,父母不能強迫孩子讀我們所認為必須讀的書,也不應該輕易地禁止孩子閱讀他們喜歡的書,儘量避免在課外讀書問題上與孩子產生敵對情緒。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孩子“閱讀飢餓期”家長正確的做法

我們要相信,一個孩子從出生起就能發展個人的閱讀能力,甚至父母和孩子每天的耳語也會通過聽覺刺激孩子的大腦,這是培養閱讀能力的一種方式。因此,只有根據兒童不同階段的特點去閱讀,才是培養閱讀能力的最佳時機。

6個月-1歲,翻書期(引導式閱讀)

當孩子六個月大動作開始,家長可以引導孩子體驗翻書的樂趣,從翻書在過渡到內容上面。家長可以選擇布書或者是千撕書。讓孩子對書本有個初步的印象和認識,為後期的閱讀習慣打下基礎。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1-3歲,故事期(重複式閱讀)

這一時期的年齡沒有明顯的區別,只要孩子能盯著書中的圖畫看一段時間,就意味著可以進行相應的指導。此時,寶寶閱讀的重點是通過書本瞭解到新鮮事物。

這個時期孩子的閱讀更多的是來自父母的有聲閱讀,睡前故事或者是親子閱讀都是不錯的選擇,這個事情1個故事講10遍要比講10個新故事給孩子來的有效果。

每個故事書裡面的文字、圖片色彩、人物感情和小細節可以和孩子製造懸念,引導孩子體驗閱讀的興趣。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3-6歲,文字期(角色扮演和提問式閱讀)

這個時期的孩子進去第一個叛逆期和社交需求萌芽階段,單純的家長複述和圖片式閱讀已經不能滿足孩子,這個時期家長就需要角色扮演的方式來引導孩子對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和行為進行揣摩。

當然家長在角色扮演的同時穿插提問,加深孩子對故事細節的印象。我家孩子以前就很喜歡“看故事書”,和表姐的孩子一起扮演故事中好人或者是壞人,偶爾我會問他們“你為什麼會覺得他是好人/壞人?”或者是“如果是你遇到那樣的事你會怎麼做呢?”。“裡面的蝴蝶顏色都一樣嗎?”等等這些看似普通的問題,恰恰是孩子日後在作文課中勝出的關鍵,因為相較其他小朋友,孩子有話可講、更加註重細節且內容豐富。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6-12歲,內容期(自主想象式閱讀)

這個時期的孩子知識積累達到一個新的高度,開始有糾錯意識了,如果父母有意或者是無意的把課文唸錯了,孩子能夠很快發現並且直接指出和糾正的你的錯誤,這就意味著孩子已經到了文字期。

這個時期的親子閱讀家長應該只是輔助的作用,孩子才是主角,閱讀的題材也從單一的圖片有聲逐步過渡到純文字的閱讀,家長要做的就是放手讓孩子自己選擇閱讀的圖書和類型,傢伙在那個只需要把控一個大方向就行。

在孩子閱讀完書籍之後可以讓孩子用自己的話轉述給你聽,你會發現孩子在轉述的時候會添加自己的想象或者是一些小細節的講解。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還可以增加親子關係的粘性。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青春期,質量期(交流式閱讀)

這個時期的孩子自我意識已經逐步完善,對於閱讀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選擇。家長要做的應該是孩子閱讀後的一個交流的對象。

有的孩子閱讀的數量並不低,看的時候也很認真,但是成績依舊不夠理想。這是因為家長忽略了閱讀之後的“頭腦風暴”。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同樣的一本書,父母和孩子的年齡眼界不同,對書籍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家長和孩子閱讀後的交流有利於加深孩子對書籍內容的印象和表達能力。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要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我們要知道,即便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差,但如果去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孩子喜歡閱讀,將來仍有很大的潛力,而閱讀能力的培養要在14歲之前,所以,父母為了孩子長久的發展,以及未來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和力量,一定不能錯過孩子的閱讀飢餓期,把目標放在孩子基礎能力方面的培養,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將來孩子也會受益終生。

"

最近收到一位寶媽的私信:

育媽,我家小孩小學的時候成績挺好的,經常名列前茅,為什麼上了初中之後,成績下滑得很厲害呢?補習班越上越沒有效果,而且孩子也不愛閱讀。希望育媽能給我一點建議。

很多孩子都是這樣小學的時候成績很好,到了初中的時候就不盡如人意。反倒是小學成績一般的孩子開始迎頭趕上。

關於這一現象教育界普遍認為,孩子的小學成績是具有一定的“欺騙性”,小升初之後孩子的成績不理想是因為家長忽略了孩子的“閱讀飢餓期”,沒有重視孩子閱讀能力和習慣的培養。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什麼是“閱讀飢餓期”

"閱讀飢餓期"是由朱永新提出的。他認為,孩子的閱讀慾望是在14歲之前開始出現的,家長是否經常在5歲之前給孩子講故事,這會影響到他的閱讀能力。同時,14歲之前的閱讀經歷對孩子的成長也很重要。人生之後的過程,只是在14歲之前所讀到的東西里發展。

“閱讀飢餓期”孩子的生理特徵

不知道家長是否有注意到,當孩子進到入這個階段時,他會與以前不同。

身體生理特徵方面:這一時期的孩子,他們的個性和愛好變得更加突出,有強烈的獨立慾望,會故意與父母發生分歧,或表現出英雄情結,同時又渴望融入一個群體,具有一定程度的從眾心理,書的內容逐漸從對圖片和語言的偏愛轉向對角色和事件的關注。它會崇拜和模仿充滿叛逆精神或幽默氣質的人物。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為什麼說家長忽略孩子的“閱讀飢餓期”會影響孩子初中的成績?

1.相比小學而言,初中的學習需要理解的事物會更加複雜,簡單的機械學習已經很難取得優異的成績。

在小學的時候,學習只能靠天賦或加強機械記憶來突出,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在上初中之後,學習要理解的事物變得越來越複雜,這就需要複雜的智力活動,簡單的機械記憶能力很難對學習的提高提供很大的幫助,所以當孩子還小的時候,通過閱讀這樣的腦力體操,智力發展更加全面的孩子就有了學習的動力。

在啟蒙教育中,最重要的智力啟蒙手段就是閱讀,閱讀是一種乘法手段,它能以幾何級數遞增的方式來提高兒童的智力。閱讀的意義不僅在於使孩子具備良好的語言和寫作能力,而且是為了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和提高他們的理解水平。一個閱讀古今中外各種圖書的兒童,瞭解到了漫長的歷史發展,聆聽了許多充滿智慧的名言,分享了無數的思維成就,他不僅在思想上更加成熟,而且在價值觀上也更加完善,這將有利於提高孩子的成績。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2.14歲以前是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閱讀就像美食一樣。吃了好吃的東西,就不斷想吃,讀了好的書,也會讓你不斷地去找好書讀。”說起閱讀,朱永新教授以美食作為比喻,很形象的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說,閱讀會帶給人喜悅感、新鮮感,這些最後都會匯聚成精神上的飢餓感,也正是有這種飢餓感作為動力,他每天清晨都比一般人早起兩個小時,專心讀書。

但正如孩子學習語言、音樂、繪畫都有不同的最佳時間窗口,朱永新認為,這種“精神飢餓感”在中小學階段更容易形成,因為科學上一般認為人閱讀的關鍵期在14歲之前。

美國著名的生理學瑪莉安·伍爾夫發現,通過研究兒童閱讀過程中大腦的變化,兒童的閱讀時,左右大腦是在兩個區域共同工作,在這一時期過後,孩子學習語言的能力開始下降,而成年人開始閱讀的時候,其實只有一個腦半球會在工作,科學家認為,父母是否經常在五歲前給孩子講故事,會影響孩子未來閱讀能力的形成。同時,14歲之前的閱讀經歷對孩子的成長也很重要,人生之後的經歷只是在14年中所讀過的東西里發展。

事實上,當孩子們長大後,他們會使用他們所讀的東西,他們的經歷,他們從書中學到的東西。

對此,朱教授也表示:“孩子早期的經驗對成長非常重要。當他們成人以後,他們是用孩提時代所獲得的東西為根基,繼續去構建內心的成人世界。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關於孩子閱讀家長的誤區

1. 盲目貪圖閱讀量的追求

父母認為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是讓孩子多讀書,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讓孩子讀得越多越好,閱讀的目標是"大量"的閱讀,這從本質上來講就是不科學的。

閱讀不懂其意義,只是簡單翻閱一本書,內容根本記不起來,這樣的閱讀是毫無意義的,只是浪費時間。因此,父母不能要求孩子讀多少本書,只要孩子能認真讀一本書,讀懂讀精一本書,那麼認真閱讀一本書比瀏覽十本書的效果會更好!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2. 功利心,過分推崇“有用”的閱讀,剝奪孩子的選擇權

當許多父母選擇給他們的孩子讀哪本書時,他們往往只相信權威,讓他們的孩子讀"四大名著"、"史記"之類的,或者選擇暢銷書,購買量第一的圖書,又或者是被炒作的很火熱的雞湯書。

禁止讓兒童閱讀福爾摩斯、盜墓筆記、鬼吹燈之類的書籍,甚至跟兒童玩遊戲,比如誰先讀完這些書,這會讓孩子們對這些書產生反感,他們會把閱讀當成任務,只是簡單敷衍的閱讀。因此,父母不能強迫孩子讀我們所認為必須讀的書,也不應該輕易地禁止孩子閱讀他們喜歡的書,儘量避免在課外讀書問題上與孩子產生敵對情緒。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孩子“閱讀飢餓期”家長正確的做法

我們要相信,一個孩子從出生起就能發展個人的閱讀能力,甚至父母和孩子每天的耳語也會通過聽覺刺激孩子的大腦,這是培養閱讀能力的一種方式。因此,只有根據兒童不同階段的特點去閱讀,才是培養閱讀能力的最佳時機。

6個月-1歲,翻書期(引導式閱讀)

當孩子六個月大動作開始,家長可以引導孩子體驗翻書的樂趣,從翻書在過渡到內容上面。家長可以選擇布書或者是千撕書。讓孩子對書本有個初步的印象和認識,為後期的閱讀習慣打下基礎。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1-3歲,故事期(重複式閱讀)

這一時期的年齡沒有明顯的區別,只要孩子能盯著書中的圖畫看一段時間,就意味著可以進行相應的指導。此時,寶寶閱讀的重點是通過書本瞭解到新鮮事物。

這個時期孩子的閱讀更多的是來自父母的有聲閱讀,睡前故事或者是親子閱讀都是不錯的選擇,這個事情1個故事講10遍要比講10個新故事給孩子來的有效果。

每個故事書裡面的文字、圖片色彩、人物感情和小細節可以和孩子製造懸念,引導孩子體驗閱讀的興趣。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3-6歲,文字期(角色扮演和提問式閱讀)

這個時期的孩子進去第一個叛逆期和社交需求萌芽階段,單純的家長複述和圖片式閱讀已經不能滿足孩子,這個時期家長就需要角色扮演的方式來引導孩子對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和行為進行揣摩。

當然家長在角色扮演的同時穿插提問,加深孩子對故事細節的印象。我家孩子以前就很喜歡“看故事書”,和表姐的孩子一起扮演故事中好人或者是壞人,偶爾我會問他們“你為什麼會覺得他是好人/壞人?”或者是“如果是你遇到那樣的事你會怎麼做呢?”。“裡面的蝴蝶顏色都一樣嗎?”等等這些看似普通的問題,恰恰是孩子日後在作文課中勝出的關鍵,因為相較其他小朋友,孩子有話可講、更加註重細節且內容豐富。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6-12歲,內容期(自主想象式閱讀)

這個時期的孩子知識積累達到一個新的高度,開始有糾錯意識了,如果父母有意或者是無意的把課文唸錯了,孩子能夠很快發現並且直接指出和糾正的你的錯誤,這就意味著孩子已經到了文字期。

這個時期的親子閱讀家長應該只是輔助的作用,孩子才是主角,閱讀的題材也從單一的圖片有聲逐步過渡到純文字的閱讀,家長要做的就是放手讓孩子自己選擇閱讀的圖書和類型,傢伙在那個只需要把控一個大方向就行。

在孩子閱讀完書籍之後可以讓孩子用自己的話轉述給你聽,你會發現孩子在轉述的時候會添加自己的想象或者是一些小細節的講解。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還可以增加親子關係的粘性。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青春期,質量期(交流式閱讀)

這個時期的孩子自我意識已經逐步完善,對於閱讀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選擇。家長要做的應該是孩子閱讀後的一個交流的對象。

有的孩子閱讀的數量並不低,看的時候也很認真,但是成績依舊不夠理想。這是因為家長忽略了閱讀之後的“頭腦風暴”。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同樣的一本書,父母和孩子的年齡眼界不同,對書籍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家長和孩子閱讀後的交流有利於加深孩子對書籍內容的印象和表達能力。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要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我們要知道,即便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差,但如果去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孩子喜歡閱讀,將來仍有很大的潛力,而閱讀能力的培養要在14歲之前,所以,父母為了孩子長久的發展,以及未來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和力量,一定不能錯過孩子的閱讀飢餓期,把目標放在孩子基礎能力方面的培養,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將來孩子也會受益終生。

孩子小升初後成績下滑,不愛閱讀?家長警惕孩子的“閱讀飢餓期”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