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

作者/特研君

Costco中國第一家實體店上海閔行店8月27日開業,因為客流遠超負荷,當天下午就被迫關店,很多商品被搶購一空,銷售會員卡13萬多張,創造了中國零售業迄今最為“恐怖”的開門紅。但是,近幾日來,已有會員開始陸續退卡(數量暫不詳)。圍繞“Costco現象”網絡熱議不斷,褒貶不一,看好者有之,不看好者甚至預言它挺不過3年大限。Costco能否在中國持續火下去?我們究竟應該向Costco學習什麼?

"

作者/特研君

Costco中國第一家實體店上海閔行店8月27日開業,因為客流遠超負荷,當天下午就被迫關店,很多商品被搶購一空,銷售會員卡13萬多張,創造了中國零售業迄今最為“恐怖”的開門紅。但是,近幾日來,已有會員開始陸續退卡(數量暫不詳)。圍繞“Costco現象”網絡熱議不斷,褒貶不一,看好者有之,不看好者甚至預言它挺不過3年大限。Costco能否在中國持續火下去?我們究竟應該向Costco學習什麼?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一、Costco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零售行業是個競爭紅海,而中國的商超更是紅海中的紅海,近年來諸多知名大型超市關門的消息不絕於耳。今年前6個月,全球零售老大沃爾瑪至少關掉了中國的15個門店,家樂福關店幾十家後被蘇寧全面收購,麥德龍亦步履艱難,洋超市遭遇電商後似乎都水土不服,就連大神亞馬遜電商在中國都敗走麥城。在如此凶險商業環境下,Costco竟敢逆流而上,憑的是什麼底氣?

我們知道,一個企業能否持續發展,關鍵看它有沒有核心競爭力,即企業不易被複制的獨特競爭優勢和價值。很多人認為Costco的核心競爭力是其超高性價比,連雷軍都說,看了Costco,才知道什麼是性價比,因此小米學了,而且效果驚人。但特研君認為,性價比只是其一部分(Costco不是所有商品價格都低),為會員(中產家庭)創造卓越的生活方式才是其核心價值(戰略特色)所在。這種卓越性主要表現為高品質、高福利、高效率三個方面。

(一)高品質的遴選商品

很多人對大型商超有個印象,就是賣的大多是中低端商品,時尚高端商品基本無緣。但Costco完全顛覆了這一定位,所銷售的商品大多數是中高端品牌商品,有上萬元的愛馬仕、Chanel、Prada等世界名包,有世界各地進口的各種高端食品,有各種高端時尚的電子產品、家用電器,還有中國最高檔的白酒茅臺、五糧液等。為什麼一反常規如此張羅?因為他們知道中產階層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某種程度上比你自己還了解自己。沒有這一點做支撐,光喊性價比是沒有用的,貨不對板,就是再高的性價比你會要嗎?為此,Costco在商品上嚴格遵循極致精選、獨家特製、嚴控質量的嚴選模式。

"

作者/特研君

Costco中國第一家實體店上海閔行店8月27日開業,因為客流遠超負荷,當天下午就被迫關店,很多商品被搶購一空,銷售會員卡13萬多張,創造了中國零售業迄今最為“恐怖”的開門紅。但是,近幾日來,已有會員開始陸續退卡(數量暫不詳)。圍繞“Costco現象”網絡熱議不斷,褒貶不一,看好者有之,不看好者甚至預言它挺不過3年大限。Costco能否在中國持續火下去?我們究竟應該向Costco學習什麼?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一、Costco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零售行業是個競爭紅海,而中國的商超更是紅海中的紅海,近年來諸多知名大型超市關門的消息不絕於耳。今年前6個月,全球零售老大沃爾瑪至少關掉了中國的15個門店,家樂福關店幾十家後被蘇寧全面收購,麥德龍亦步履艱難,洋超市遭遇電商後似乎都水土不服,就連大神亞馬遜電商在中國都敗走麥城。在如此凶險商業環境下,Costco竟敢逆流而上,憑的是什麼底氣?

我們知道,一個企業能否持續發展,關鍵看它有沒有核心競爭力,即企業不易被複制的獨特競爭優勢和價值。很多人認為Costco的核心競爭力是其超高性價比,連雷軍都說,看了Costco,才知道什麼是性價比,因此小米學了,而且效果驚人。但特研君認為,性價比只是其一部分(Costco不是所有商品價格都低),為會員(中產家庭)創造卓越的生活方式才是其核心價值(戰略特色)所在。這種卓越性主要表現為高品質、高福利、高效率三個方面。

(一)高品質的遴選商品

很多人對大型商超有個印象,就是賣的大多是中低端商品,時尚高端商品基本無緣。但Costco完全顛覆了這一定位,所銷售的商品大多數是中高端品牌商品,有上萬元的愛馬仕、Chanel、Prada等世界名包,有世界各地進口的各種高端食品,有各種高端時尚的電子產品、家用電器,還有中國最高檔的白酒茅臺、五糧液等。為什麼一反常規如此張羅?因為他們知道中產階層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某種程度上比你自己還了解自己。沒有這一點做支撐,光喊性價比是沒有用的,貨不對板,就是再高的性價比你會要嗎?為此,Costco在商品上嚴格遵循極致精選、獨家特製、嚴控質量的嚴選模式。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二)高福利的經濟回報

Costco不是把會員當成普通的顧客,而是利益共同體的合夥人或委託人,會員交會費,享受的是Costco的採購代理和生活管家服務,會員只需支付相關的各項採購運營成本,門店只是其服務提貨的一個平臺,因此其盈利模式不是差價或佣金,而是一年一次的服務費(起碼目標是這樣),會員費佔其利潤的八成多。這就不難理解其經營邏輯,努力為會員降低成本,降低成本不是為了自己賺錢,而是幫助會員賺錢,成本降得越多,會員賺得越多,這是Costco經營的核心驅動力。為此,制定了所謂的“魔鬼14”法則,即所有商品加價率不超過14%(在美國平均加價率約10%)。為什麼是14%呢?因為多數商超的盈虧平衡點是15%左右,Costco就是以此為標準來倒逼壓縮各項成本,包括廉價土地、簡潔裝修、倉儲陳列、量販銷售、精簡人員、極少SKU、規模採購、自有品牌、降低庫存、加快週轉等。

由此給會員創造了巨大的利益回報機制:其一是與市場其他同類商品相比巨大的價格差,據Costco上海透露,百貨商品價格低於市場價的30%到60%,食品類則低10%到20%,換言之,只要買超過1000元的百貨或2000元的食品,你的會費就賺回來了(上海會員價299元/人),剩下的都是你賺的,你買的越多,就賺的越多;其二,以美國為例,高級會員還有2%的銷售返利(有上限封頂),此外還有聯名卡等其他福利。剛開始,Costco在美國銷售會員卡並不成功,正是因為加了2%的銷售返利後,才快速啟動市場。

"

作者/特研君

Costco中國第一家實體店上海閔行店8月27日開業,因為客流遠超負荷,當天下午就被迫關店,很多商品被搶購一空,銷售會員卡13萬多張,創造了中國零售業迄今最為“恐怖”的開門紅。但是,近幾日來,已有會員開始陸續退卡(數量暫不詳)。圍繞“Costco現象”網絡熱議不斷,褒貶不一,看好者有之,不看好者甚至預言它挺不過3年大限。Costco能否在中國持續火下去?我們究竟應該向Costco學習什麼?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一、Costco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零售行業是個競爭紅海,而中國的商超更是紅海中的紅海,近年來諸多知名大型超市關門的消息不絕於耳。今年前6個月,全球零售老大沃爾瑪至少關掉了中國的15個門店,家樂福關店幾十家後被蘇寧全面收購,麥德龍亦步履艱難,洋超市遭遇電商後似乎都水土不服,就連大神亞馬遜電商在中國都敗走麥城。在如此凶險商業環境下,Costco竟敢逆流而上,憑的是什麼底氣?

我們知道,一個企業能否持續發展,關鍵看它有沒有核心競爭力,即企業不易被複制的獨特競爭優勢和價值。很多人認為Costco的核心競爭力是其超高性價比,連雷軍都說,看了Costco,才知道什麼是性價比,因此小米學了,而且效果驚人。但特研君認為,性價比只是其一部分(Costco不是所有商品價格都低),為會員(中產家庭)創造卓越的生活方式才是其核心價值(戰略特色)所在。這種卓越性主要表現為高品質、高福利、高效率三個方面。

(一)高品質的遴選商品

很多人對大型商超有個印象,就是賣的大多是中低端商品,時尚高端商品基本無緣。但Costco完全顛覆了這一定位,所銷售的商品大多數是中高端品牌商品,有上萬元的愛馬仕、Chanel、Prada等世界名包,有世界各地進口的各種高端食品,有各種高端時尚的電子產品、家用電器,還有中國最高檔的白酒茅臺、五糧液等。為什麼一反常規如此張羅?因為他們知道中產階層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某種程度上比你自己還了解自己。沒有這一點做支撐,光喊性價比是沒有用的,貨不對板,就是再高的性價比你會要嗎?為此,Costco在商品上嚴格遵循極致精選、獨家特製、嚴控質量的嚴選模式。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二)高福利的經濟回報

Costco不是把會員當成普通的顧客,而是利益共同體的合夥人或委託人,會員交會費,享受的是Costco的採購代理和生活管家服務,會員只需支付相關的各項採購運營成本,門店只是其服務提貨的一個平臺,因此其盈利模式不是差價或佣金,而是一年一次的服務費(起碼目標是這樣),會員費佔其利潤的八成多。這就不難理解其經營邏輯,努力為會員降低成本,降低成本不是為了自己賺錢,而是幫助會員賺錢,成本降得越多,會員賺得越多,這是Costco經營的核心驅動力。為此,制定了所謂的“魔鬼14”法則,即所有商品加價率不超過14%(在美國平均加價率約10%)。為什麼是14%呢?因為多數商超的盈虧平衡點是15%左右,Costco就是以此為標準來倒逼壓縮各項成本,包括廉價土地、簡潔裝修、倉儲陳列、量販銷售、精簡人員、極少SKU、規模採購、自有品牌、降低庫存、加快週轉等。

由此給會員創造了巨大的利益回報機制:其一是與市場其他同類商品相比巨大的價格差,據Costco上海透露,百貨商品價格低於市場價的30%到60%,食品類則低10%到20%,換言之,只要買超過1000元的百貨或2000元的食品,你的會費就賺回來了(上海會員價299元/人),剩下的都是你賺的,你買的越多,就賺的越多;其二,以美國為例,高級會員還有2%的銷售返利(有上限封頂),此外還有聯名卡等其他福利。剛開始,Costco在美國銷售會員卡並不成功,正是因為加了2%的銷售返利後,才快速啟動市場。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Costco美國會員制

(三)高效率的生活服務

Costco高效率的服務主要表現在:一是全品類,從生活用品、生鮮、食品、穿著、家電、電子、汽車等,到餐飲、藥店、健康檢查、旅遊服務等等,基本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道理很簡單,作為類管家,怎麼使主人方便、高效,就服務什麼;二是精簡SKU,每個品類Costco只提供2-3款認為對會員最合適的單品,這極大節約了會員挑選的時間,會員無需記憶什麼商品哪個牌子最好,不用比價,不用猶豫,拿走就好,因為Costco已幫你做了最嚴格的選擇。這可以說是Costco最大的競爭力之一,這樣做的好處多多,不僅可以幫助顧客克服“選擇焦慮症”,極大促進商品銷售(坪效是Walmart的2倍),加速商品週轉,而且顯著提升了單品的進貨批量,從而獲得更低的採購價格。

"

作者/特研君

Costco中國第一家實體店上海閔行店8月27日開業,因為客流遠超負荷,當天下午就被迫關店,很多商品被搶購一空,銷售會員卡13萬多張,創造了中國零售業迄今最為“恐怖”的開門紅。但是,近幾日來,已有會員開始陸續退卡(數量暫不詳)。圍繞“Costco現象”網絡熱議不斷,褒貶不一,看好者有之,不看好者甚至預言它挺不過3年大限。Costco能否在中國持續火下去?我們究竟應該向Costco學習什麼?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一、Costco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零售行業是個競爭紅海,而中國的商超更是紅海中的紅海,近年來諸多知名大型超市關門的消息不絕於耳。今年前6個月,全球零售老大沃爾瑪至少關掉了中國的15個門店,家樂福關店幾十家後被蘇寧全面收購,麥德龍亦步履艱難,洋超市遭遇電商後似乎都水土不服,就連大神亞馬遜電商在中國都敗走麥城。在如此凶險商業環境下,Costco竟敢逆流而上,憑的是什麼底氣?

我們知道,一個企業能否持續發展,關鍵看它有沒有核心競爭力,即企業不易被複制的獨特競爭優勢和價值。很多人認為Costco的核心競爭力是其超高性價比,連雷軍都說,看了Costco,才知道什麼是性價比,因此小米學了,而且效果驚人。但特研君認為,性價比只是其一部分(Costco不是所有商品價格都低),為會員(中產家庭)創造卓越的生活方式才是其核心價值(戰略特色)所在。這種卓越性主要表現為高品質、高福利、高效率三個方面。

(一)高品質的遴選商品

很多人對大型商超有個印象,就是賣的大多是中低端商品,時尚高端商品基本無緣。但Costco完全顛覆了這一定位,所銷售的商品大多數是中高端品牌商品,有上萬元的愛馬仕、Chanel、Prada等世界名包,有世界各地進口的各種高端食品,有各種高端時尚的電子產品、家用電器,還有中國最高檔的白酒茅臺、五糧液等。為什麼一反常規如此張羅?因為他們知道中產階層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某種程度上比你自己還了解自己。沒有這一點做支撐,光喊性價比是沒有用的,貨不對板,就是再高的性價比你會要嗎?為此,Costco在商品上嚴格遵循極致精選、獨家特製、嚴控質量的嚴選模式。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二)高福利的經濟回報

Costco不是把會員當成普通的顧客,而是利益共同體的合夥人或委託人,會員交會費,享受的是Costco的採購代理和生活管家服務,會員只需支付相關的各項採購運營成本,門店只是其服務提貨的一個平臺,因此其盈利模式不是差價或佣金,而是一年一次的服務費(起碼目標是這樣),會員費佔其利潤的八成多。這就不難理解其經營邏輯,努力為會員降低成本,降低成本不是為了自己賺錢,而是幫助會員賺錢,成本降得越多,會員賺得越多,這是Costco經營的核心驅動力。為此,制定了所謂的“魔鬼14”法則,即所有商品加價率不超過14%(在美國平均加價率約10%)。為什麼是14%呢?因為多數商超的盈虧平衡點是15%左右,Costco就是以此為標準來倒逼壓縮各項成本,包括廉價土地、簡潔裝修、倉儲陳列、量販銷售、精簡人員、極少SKU、規模採購、自有品牌、降低庫存、加快週轉等。

由此給會員創造了巨大的利益回報機制:其一是與市場其他同類商品相比巨大的價格差,據Costco上海透露,百貨商品價格低於市場價的30%到60%,食品類則低10%到20%,換言之,只要買超過1000元的百貨或2000元的食品,你的會費就賺回來了(上海會員價299元/人),剩下的都是你賺的,你買的越多,就賺的越多;其二,以美國為例,高級會員還有2%的銷售返利(有上限封頂),此外還有聯名卡等其他福利。剛開始,Costco在美國銷售會員卡並不成功,正是因為加了2%的銷售返利後,才快速啟動市場。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Costco美國會員制

(三)高效率的生活服務

Costco高效率的服務主要表現在:一是全品類,從生活用品、生鮮、食品、穿著、家電、電子、汽車等,到餐飲、藥店、健康檢查、旅遊服務等等,基本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道理很簡單,作為類管家,怎麼使主人方便、高效,就服務什麼;二是精簡SKU,每個品類Costco只提供2-3款認為對會員最合適的單品,這極大節約了會員挑選的時間,會員無需記憶什麼商品哪個牌子最好,不用比價,不用猶豫,拿走就好,因為Costco已幫你做了最嚴格的選擇。這可以說是Costco最大的競爭力之一,這樣做的好處多多,不僅可以幫助顧客克服“選擇焦慮症”,極大促進商品銷售(坪效是Walmart的2倍),加速商品週轉,而且顯著提升了單品的進貨批量,從而獲得更低的採購價格。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其三,極致的服務。Costco最“變態”的服務有2個,一是無限制退貨退卡,客戶買到不滿意的商品,只要在保質期內,可以無任何條件退換貨,因此有了“吃剩的半塊牛排、喝掉的半瓶酒、用了幾年的枕頭都可以退”的傳說,而且會員可以在任何時候申請退卡退會費,當然對惡意退貨的會員Costco也會視情形取消其會員資格,不過這種情況非常少;二是隨便吃的試吃服務,無限次數,吃到你直到滿意為止。在Costco購物你無需擔心,閉著眼買就是,會員對商品和廠家品牌的信任轉換為對Costco的信任。在加拿大流傳一個段子,說如果你的產品沒有進入Costco,說明你的產品不入主流。正因為如此極致的服務,會員對Costco建立了極高的信任感和忠誠度,全球續卡率接近90%,形成了共生共享的“粉絲經濟”生態,這是Costco最堅固的壁壘。

"

作者/特研君

Costco中國第一家實體店上海閔行店8月27日開業,因為客流遠超負荷,當天下午就被迫關店,很多商品被搶購一空,銷售會員卡13萬多張,創造了中國零售業迄今最為“恐怖”的開門紅。但是,近幾日來,已有會員開始陸續退卡(數量暫不詳)。圍繞“Costco現象”網絡熱議不斷,褒貶不一,看好者有之,不看好者甚至預言它挺不過3年大限。Costco能否在中國持續火下去?我們究竟應該向Costco學習什麼?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一、Costco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零售行業是個競爭紅海,而中國的商超更是紅海中的紅海,近年來諸多知名大型超市關門的消息不絕於耳。今年前6個月,全球零售老大沃爾瑪至少關掉了中國的15個門店,家樂福關店幾十家後被蘇寧全面收購,麥德龍亦步履艱難,洋超市遭遇電商後似乎都水土不服,就連大神亞馬遜電商在中國都敗走麥城。在如此凶險商業環境下,Costco竟敢逆流而上,憑的是什麼底氣?

我們知道,一個企業能否持續發展,關鍵看它有沒有核心競爭力,即企業不易被複制的獨特競爭優勢和價值。很多人認為Costco的核心競爭力是其超高性價比,連雷軍都說,看了Costco,才知道什麼是性價比,因此小米學了,而且效果驚人。但特研君認為,性價比只是其一部分(Costco不是所有商品價格都低),為會員(中產家庭)創造卓越的生活方式才是其核心價值(戰略特色)所在。這種卓越性主要表現為高品質、高福利、高效率三個方面。

(一)高品質的遴選商品

很多人對大型商超有個印象,就是賣的大多是中低端商品,時尚高端商品基本無緣。但Costco完全顛覆了這一定位,所銷售的商品大多數是中高端品牌商品,有上萬元的愛馬仕、Chanel、Prada等世界名包,有世界各地進口的各種高端食品,有各種高端時尚的電子產品、家用電器,還有中國最高檔的白酒茅臺、五糧液等。為什麼一反常規如此張羅?因為他們知道中產階層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某種程度上比你自己還了解自己。沒有這一點做支撐,光喊性價比是沒有用的,貨不對板,就是再高的性價比你會要嗎?為此,Costco在商品上嚴格遵循極致精選、獨家特製、嚴控質量的嚴選模式。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二)高福利的經濟回報

Costco不是把會員當成普通的顧客,而是利益共同體的合夥人或委託人,會員交會費,享受的是Costco的採購代理和生活管家服務,會員只需支付相關的各項採購運營成本,門店只是其服務提貨的一個平臺,因此其盈利模式不是差價或佣金,而是一年一次的服務費(起碼目標是這樣),會員費佔其利潤的八成多。這就不難理解其經營邏輯,努力為會員降低成本,降低成本不是為了自己賺錢,而是幫助會員賺錢,成本降得越多,會員賺得越多,這是Costco經營的核心驅動力。為此,制定了所謂的“魔鬼14”法則,即所有商品加價率不超過14%(在美國平均加價率約10%)。為什麼是14%呢?因為多數商超的盈虧平衡點是15%左右,Costco就是以此為標準來倒逼壓縮各項成本,包括廉價土地、簡潔裝修、倉儲陳列、量販銷售、精簡人員、極少SKU、規模採購、自有品牌、降低庫存、加快週轉等。

由此給會員創造了巨大的利益回報機制:其一是與市場其他同類商品相比巨大的價格差,據Costco上海透露,百貨商品價格低於市場價的30%到60%,食品類則低10%到20%,換言之,只要買超過1000元的百貨或2000元的食品,你的會費就賺回來了(上海會員價299元/人),剩下的都是你賺的,你買的越多,就賺的越多;其二,以美國為例,高級會員還有2%的銷售返利(有上限封頂),此外還有聯名卡等其他福利。剛開始,Costco在美國銷售會員卡並不成功,正是因為加了2%的銷售返利後,才快速啟動市場。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Costco美國會員制

(三)高效率的生活服務

Costco高效率的服務主要表現在:一是全品類,從生活用品、生鮮、食品、穿著、家電、電子、汽車等,到餐飲、藥店、健康檢查、旅遊服務等等,基本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道理很簡單,作為類管家,怎麼使主人方便、高效,就服務什麼;二是精簡SKU,每個品類Costco只提供2-3款認為對會員最合適的單品,這極大節約了會員挑選的時間,會員無需記憶什麼商品哪個牌子最好,不用比價,不用猶豫,拿走就好,因為Costco已幫你做了最嚴格的選擇。這可以說是Costco最大的競爭力之一,這樣做的好處多多,不僅可以幫助顧客克服“選擇焦慮症”,極大促進商品銷售(坪效是Walmart的2倍),加速商品週轉,而且顯著提升了單品的進貨批量,從而獲得更低的採購價格。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其三,極致的服務。Costco最“變態”的服務有2個,一是無限制退貨退卡,客戶買到不滿意的商品,只要在保質期內,可以無任何條件退換貨,因此有了“吃剩的半塊牛排、喝掉的半瓶酒、用了幾年的枕頭都可以退”的傳說,而且會員可以在任何時候申請退卡退會費,當然對惡意退貨的會員Costco也會視情形取消其會員資格,不過這種情況非常少;二是隨便吃的試吃服務,無限次數,吃到你直到滿意為止。在Costco購物你無需擔心,閉著眼買就是,會員對商品和廠家品牌的信任轉換為對Costco的信任。在加拿大流傳一個段子,說如果你的產品沒有進入Costco,說明你的產品不入主流。正因為如此極致的服務,會員對Costco建立了極高的信任感和忠誠度,全球續卡率接近90%,形成了共生共享的“粉絲經濟”生態,這是Costco最堅固的壁壘。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Costco在美國的試吃品

Costco的核心競爭力源於其獨特的經營理念和企業文化,即一切以為會員提供省錢高效的高品質生活服務為中心、為宗旨,而不是想著怎麼多掙顧客的錢,善因帶來善果。為了這一目的,建立了一整套相應的企業文化、管理機制和運營模式,如員工激勵機制,Costco員工時薪達22美元,是同行的兩倍以上,Costco的高層幾乎全部來自公司內部提拔,員工的自豪感、幸福感爆表,號稱“世界上員工幸福感最高的企業”。任正非曾經說過一句話,華為的核心競爭力不是來自人才和技術,而是分配機制。

二、Costco在中國可能面臨的挑戰

雖然Costco在全球混得風生水起,如在日本開店26家,家家盈利,但不代表在中國就一定能成功,畢竟中國的國情與文化與西方相距甚大。尤其近幾天來,因緊俏商品買不到、等候時間過長、因擁擠購物體驗感差等原因,相當一部分會員開始動搖,陸續開始退卡。可能需要時間的沉澱,才能知道大潮過後誰在裸泳,哪些人會成為Costco堅定的擁躉者?

"

作者/特研君

Costco中國第一家實體店上海閔行店8月27日開業,因為客流遠超負荷,當天下午就被迫關店,很多商品被搶購一空,銷售會員卡13萬多張,創造了中國零售業迄今最為“恐怖”的開門紅。但是,近幾日來,已有會員開始陸續退卡(數量暫不詳)。圍繞“Costco現象”網絡熱議不斷,褒貶不一,看好者有之,不看好者甚至預言它挺不過3年大限。Costco能否在中國持續火下去?我們究竟應該向Costco學習什麼?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一、Costco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零售行業是個競爭紅海,而中國的商超更是紅海中的紅海,近年來諸多知名大型超市關門的消息不絕於耳。今年前6個月,全球零售老大沃爾瑪至少關掉了中國的15個門店,家樂福關店幾十家後被蘇寧全面收購,麥德龍亦步履艱難,洋超市遭遇電商後似乎都水土不服,就連大神亞馬遜電商在中國都敗走麥城。在如此凶險商業環境下,Costco竟敢逆流而上,憑的是什麼底氣?

我們知道,一個企業能否持續發展,關鍵看它有沒有核心競爭力,即企業不易被複制的獨特競爭優勢和價值。很多人認為Costco的核心競爭力是其超高性價比,連雷軍都說,看了Costco,才知道什麼是性價比,因此小米學了,而且效果驚人。但特研君認為,性價比只是其一部分(Costco不是所有商品價格都低),為會員(中產家庭)創造卓越的生活方式才是其核心價值(戰略特色)所在。這種卓越性主要表現為高品質、高福利、高效率三個方面。

(一)高品質的遴選商品

很多人對大型商超有個印象,就是賣的大多是中低端商品,時尚高端商品基本無緣。但Costco完全顛覆了這一定位,所銷售的商品大多數是中高端品牌商品,有上萬元的愛馬仕、Chanel、Prada等世界名包,有世界各地進口的各種高端食品,有各種高端時尚的電子產品、家用電器,還有中國最高檔的白酒茅臺、五糧液等。為什麼一反常規如此張羅?因為他們知道中產階層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某種程度上比你自己還了解自己。沒有這一點做支撐,光喊性價比是沒有用的,貨不對板,就是再高的性價比你會要嗎?為此,Costco在商品上嚴格遵循極致精選、獨家特製、嚴控質量的嚴選模式。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二)高福利的經濟回報

Costco不是把會員當成普通的顧客,而是利益共同體的合夥人或委託人,會員交會費,享受的是Costco的採購代理和生活管家服務,會員只需支付相關的各項採購運營成本,門店只是其服務提貨的一個平臺,因此其盈利模式不是差價或佣金,而是一年一次的服務費(起碼目標是這樣),會員費佔其利潤的八成多。這就不難理解其經營邏輯,努力為會員降低成本,降低成本不是為了自己賺錢,而是幫助會員賺錢,成本降得越多,會員賺得越多,這是Costco經營的核心驅動力。為此,制定了所謂的“魔鬼14”法則,即所有商品加價率不超過14%(在美國平均加價率約10%)。為什麼是14%呢?因為多數商超的盈虧平衡點是15%左右,Costco就是以此為標準來倒逼壓縮各項成本,包括廉價土地、簡潔裝修、倉儲陳列、量販銷售、精簡人員、極少SKU、規模採購、自有品牌、降低庫存、加快週轉等。

由此給會員創造了巨大的利益回報機制:其一是與市場其他同類商品相比巨大的價格差,據Costco上海透露,百貨商品價格低於市場價的30%到60%,食品類則低10%到20%,換言之,只要買超過1000元的百貨或2000元的食品,你的會費就賺回來了(上海會員價299元/人),剩下的都是你賺的,你買的越多,就賺的越多;其二,以美國為例,高級會員還有2%的銷售返利(有上限封頂),此外還有聯名卡等其他福利。剛開始,Costco在美國銷售會員卡並不成功,正是因為加了2%的銷售返利後,才快速啟動市場。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Costco美國會員制

(三)高效率的生活服務

Costco高效率的服務主要表現在:一是全品類,從生活用品、生鮮、食品、穿著、家電、電子、汽車等,到餐飲、藥店、健康檢查、旅遊服務等等,基本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道理很簡單,作為類管家,怎麼使主人方便、高效,就服務什麼;二是精簡SKU,每個品類Costco只提供2-3款認為對會員最合適的單品,這極大節約了會員挑選的時間,會員無需記憶什麼商品哪個牌子最好,不用比價,不用猶豫,拿走就好,因為Costco已幫你做了最嚴格的選擇。這可以說是Costco最大的競爭力之一,這樣做的好處多多,不僅可以幫助顧客克服“選擇焦慮症”,極大促進商品銷售(坪效是Walmart的2倍),加速商品週轉,而且顯著提升了單品的進貨批量,從而獲得更低的採購價格。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其三,極致的服務。Costco最“變態”的服務有2個,一是無限制退貨退卡,客戶買到不滿意的商品,只要在保質期內,可以無任何條件退換貨,因此有了“吃剩的半塊牛排、喝掉的半瓶酒、用了幾年的枕頭都可以退”的傳說,而且會員可以在任何時候申請退卡退會費,當然對惡意退貨的會員Costco也會視情形取消其會員資格,不過這種情況非常少;二是隨便吃的試吃服務,無限次數,吃到你直到滿意為止。在Costco購物你無需擔心,閉著眼買就是,會員對商品和廠家品牌的信任轉換為對Costco的信任。在加拿大流傳一個段子,說如果你的產品沒有進入Costco,說明你的產品不入主流。正因為如此極致的服務,會員對Costco建立了極高的信任感和忠誠度,全球續卡率接近90%,形成了共生共享的“粉絲經濟”生態,這是Costco最堅固的壁壘。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Costco在美國的試吃品

Costco的核心競爭力源於其獨特的經營理念和企業文化,即一切以為會員提供省錢高效的高品質生活服務為中心、為宗旨,而不是想著怎麼多掙顧客的錢,善因帶來善果。為了這一目的,建立了一整套相應的企業文化、管理機制和運營模式,如員工激勵機制,Costco員工時薪達22美元,是同行的兩倍以上,Costco的高層幾乎全部來自公司內部提拔,員工的自豪感、幸福感爆表,號稱“世界上員工幸福感最高的企業”。任正非曾經說過一句話,華為的核心競爭力不是來自人才和技術,而是分配機制。

二、Costco在中國可能面臨的挑戰

雖然Costco在全球混得風生水起,如在日本開店26家,家家盈利,但不代表在中國就一定能成功,畢竟中國的國情與文化與西方相距甚大。尤其近幾天來,因緊俏商品買不到、等候時間過長、因擁擠購物體驗感差等原因,相當一部分會員開始動搖,陸續開始退卡。可能需要時間的沉澱,才能知道大潮過後誰在裸泳,哪些人會成為Costco堅定的擁躉者?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一)大包裝與小家庭的衝突

為了降低成本、加快週轉,Costco採取了大包裝、量販式銷售,如按公斤計的薯片、面盆大的蛋糕、48個一盒的巧克力、四個一組的洗髮水等等,一個字“大”。這種節奏適合歐美4-6口人家庭一二週購物一次的習慣,與中國目前普遍三口之家的家庭結構,吃菜愛新鮮、買東西零買、幾乎天天上超市或菜市場的消費習慣有一定衝突,畢竟消費習慣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Costco是否應考慮合適的包裝計量(當然也有合拼可能)及生鮮的品類,以更好適應中國城市家庭的消費習慣?畢竟麥德龍的量販針對的主要是團體單位,而不是個體消費者。

"

作者/特研君

Costco中國第一家實體店上海閔行店8月27日開業,因為客流遠超負荷,當天下午就被迫關店,很多商品被搶購一空,銷售會員卡13萬多張,創造了中國零售業迄今最為“恐怖”的開門紅。但是,近幾日來,已有會員開始陸續退卡(數量暫不詳)。圍繞“Costco現象”網絡熱議不斷,褒貶不一,看好者有之,不看好者甚至預言它挺不過3年大限。Costco能否在中國持續火下去?我們究竟應該向Costco學習什麼?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一、Costco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零售行業是個競爭紅海,而中國的商超更是紅海中的紅海,近年來諸多知名大型超市關門的消息不絕於耳。今年前6個月,全球零售老大沃爾瑪至少關掉了中國的15個門店,家樂福關店幾十家後被蘇寧全面收購,麥德龍亦步履艱難,洋超市遭遇電商後似乎都水土不服,就連大神亞馬遜電商在中國都敗走麥城。在如此凶險商業環境下,Costco竟敢逆流而上,憑的是什麼底氣?

我們知道,一個企業能否持續發展,關鍵看它有沒有核心競爭力,即企業不易被複制的獨特競爭優勢和價值。很多人認為Costco的核心競爭力是其超高性價比,連雷軍都說,看了Costco,才知道什麼是性價比,因此小米學了,而且效果驚人。但特研君認為,性價比只是其一部分(Costco不是所有商品價格都低),為會員(中產家庭)創造卓越的生活方式才是其核心價值(戰略特色)所在。這種卓越性主要表現為高品質、高福利、高效率三個方面。

(一)高品質的遴選商品

很多人對大型商超有個印象,就是賣的大多是中低端商品,時尚高端商品基本無緣。但Costco完全顛覆了這一定位,所銷售的商品大多數是中高端品牌商品,有上萬元的愛馬仕、Chanel、Prada等世界名包,有世界各地進口的各種高端食品,有各種高端時尚的電子產品、家用電器,還有中國最高檔的白酒茅臺、五糧液等。為什麼一反常規如此張羅?因為他們知道中產階層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某種程度上比你自己還了解自己。沒有這一點做支撐,光喊性價比是沒有用的,貨不對板,就是再高的性價比你會要嗎?為此,Costco在商品上嚴格遵循極致精選、獨家特製、嚴控質量的嚴選模式。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二)高福利的經濟回報

Costco不是把會員當成普通的顧客,而是利益共同體的合夥人或委託人,會員交會費,享受的是Costco的採購代理和生活管家服務,會員只需支付相關的各項採購運營成本,門店只是其服務提貨的一個平臺,因此其盈利模式不是差價或佣金,而是一年一次的服務費(起碼目標是這樣),會員費佔其利潤的八成多。這就不難理解其經營邏輯,努力為會員降低成本,降低成本不是為了自己賺錢,而是幫助會員賺錢,成本降得越多,會員賺得越多,這是Costco經營的核心驅動力。為此,制定了所謂的“魔鬼14”法則,即所有商品加價率不超過14%(在美國平均加價率約10%)。為什麼是14%呢?因為多數商超的盈虧平衡點是15%左右,Costco就是以此為標準來倒逼壓縮各項成本,包括廉價土地、簡潔裝修、倉儲陳列、量販銷售、精簡人員、極少SKU、規模採購、自有品牌、降低庫存、加快週轉等。

由此給會員創造了巨大的利益回報機制:其一是與市場其他同類商品相比巨大的價格差,據Costco上海透露,百貨商品價格低於市場價的30%到60%,食品類則低10%到20%,換言之,只要買超過1000元的百貨或2000元的食品,你的會費就賺回來了(上海會員價299元/人),剩下的都是你賺的,你買的越多,就賺的越多;其二,以美國為例,高級會員還有2%的銷售返利(有上限封頂),此外還有聯名卡等其他福利。剛開始,Costco在美國銷售會員卡並不成功,正是因為加了2%的銷售返利後,才快速啟動市場。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Costco美國會員制

(三)高效率的生活服務

Costco高效率的服務主要表現在:一是全品類,從生活用品、生鮮、食品、穿著、家電、電子、汽車等,到餐飲、藥店、健康檢查、旅遊服務等等,基本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道理很簡單,作為類管家,怎麼使主人方便、高效,就服務什麼;二是精簡SKU,每個品類Costco只提供2-3款認為對會員最合適的單品,這極大節約了會員挑選的時間,會員無需記憶什麼商品哪個牌子最好,不用比價,不用猶豫,拿走就好,因為Costco已幫你做了最嚴格的選擇。這可以說是Costco最大的競爭力之一,這樣做的好處多多,不僅可以幫助顧客克服“選擇焦慮症”,極大促進商品銷售(坪效是Walmart的2倍),加速商品週轉,而且顯著提升了單品的進貨批量,從而獲得更低的採購價格。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其三,極致的服務。Costco最“變態”的服務有2個,一是無限制退貨退卡,客戶買到不滿意的商品,只要在保質期內,可以無任何條件退換貨,因此有了“吃剩的半塊牛排、喝掉的半瓶酒、用了幾年的枕頭都可以退”的傳說,而且會員可以在任何時候申請退卡退會費,當然對惡意退貨的會員Costco也會視情形取消其會員資格,不過這種情況非常少;二是隨便吃的試吃服務,無限次數,吃到你直到滿意為止。在Costco購物你無需擔心,閉著眼買就是,會員對商品和廠家品牌的信任轉換為對Costco的信任。在加拿大流傳一個段子,說如果你的產品沒有進入Costco,說明你的產品不入主流。正因為如此極致的服務,會員對Costco建立了極高的信任感和忠誠度,全球續卡率接近90%,形成了共生共享的“粉絲經濟”生態,這是Costco最堅固的壁壘。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Costco在美國的試吃品

Costco的核心競爭力源於其獨特的經營理念和企業文化,即一切以為會員提供省錢高效的高品質生活服務為中心、為宗旨,而不是想著怎麼多掙顧客的錢,善因帶來善果。為了這一目的,建立了一整套相應的企業文化、管理機制和運營模式,如員工激勵機制,Costco員工時薪達22美元,是同行的兩倍以上,Costco的高層幾乎全部來自公司內部提拔,員工的自豪感、幸福感爆表,號稱“世界上員工幸福感最高的企業”。任正非曾經說過一句話,華為的核心競爭力不是來自人才和技術,而是分配機制。

二、Costco在中國可能面臨的挑戰

雖然Costco在全球混得風生水起,如在日本開店26家,家家盈利,但不代表在中國就一定能成功,畢竟中國的國情與文化與西方相距甚大。尤其近幾天來,因緊俏商品買不到、等候時間過長、因擁擠購物體驗感差等原因,相當一部分會員開始動搖,陸續開始退卡。可能需要時間的沉澱,才能知道大潮過後誰在裸泳,哪些人會成為Costco堅定的擁躉者?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一)大包裝與小家庭的衝突

為了降低成本、加快週轉,Costco採取了大包裝、量販式銷售,如按公斤計的薯片、面盆大的蛋糕、48個一盒的巧克力、四個一組的洗髮水等等,一個字“大”。這種節奏適合歐美4-6口人家庭一二週購物一次的習慣,與中國目前普遍三口之家的家庭結構,吃菜愛新鮮、買東西零買、幾乎天天上超市或菜市場的消費習慣有一定衝突,畢竟消費習慣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Costco是否應考慮合適的包裝計量(當然也有合拼可能)及生鮮的品類,以更好適應中國城市家庭的消費習慣?畢竟麥德龍的量販針對的主要是團體單位,而不是個體消費者。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二)規模化與供應鏈的衝突

Costco目前在中國僅開出第一家店,雖然有電商,但規模不大,這就給其規模化採購帶來難題,須知像生鮮、肉類、食品等商品全部從國外採購是不現實的,沒有了規模化其價格優勢何來呢?按照Costco在其他國家的開店速度,估計在中國達到20家以上起碼需要四五年,靠單店盈利不是沒有可能,但Costco在很多商品上的價格優勢有可能就喪失了。此外,如何控制好本地化採購及國外進口食材的品質也是個難題。一旦爆發出食品質量問題,那結果可是災難性的,這無疑給Costco的供應鏈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

作者/特研君

Costco中國第一家實體店上海閔行店8月27日開業,因為客流遠超負荷,當天下午就被迫關店,很多商品被搶購一空,銷售會員卡13萬多張,創造了中國零售業迄今最為“恐怖”的開門紅。但是,近幾日來,已有會員開始陸續退卡(數量暫不詳)。圍繞“Costco現象”網絡熱議不斷,褒貶不一,看好者有之,不看好者甚至預言它挺不過3年大限。Costco能否在中國持續火下去?我們究竟應該向Costco學習什麼?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一、Costco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零售行業是個競爭紅海,而中國的商超更是紅海中的紅海,近年來諸多知名大型超市關門的消息不絕於耳。今年前6個月,全球零售老大沃爾瑪至少關掉了中國的15個門店,家樂福關店幾十家後被蘇寧全面收購,麥德龍亦步履艱難,洋超市遭遇電商後似乎都水土不服,就連大神亞馬遜電商在中國都敗走麥城。在如此凶險商業環境下,Costco竟敢逆流而上,憑的是什麼底氣?

我們知道,一個企業能否持續發展,關鍵看它有沒有核心競爭力,即企業不易被複制的獨特競爭優勢和價值。很多人認為Costco的核心競爭力是其超高性價比,連雷軍都說,看了Costco,才知道什麼是性價比,因此小米學了,而且效果驚人。但特研君認為,性價比只是其一部分(Costco不是所有商品價格都低),為會員(中產家庭)創造卓越的生活方式才是其核心價值(戰略特色)所在。這種卓越性主要表現為高品質、高福利、高效率三個方面。

(一)高品質的遴選商品

很多人對大型商超有個印象,就是賣的大多是中低端商品,時尚高端商品基本無緣。但Costco完全顛覆了這一定位,所銷售的商品大多數是中高端品牌商品,有上萬元的愛馬仕、Chanel、Prada等世界名包,有世界各地進口的各種高端食品,有各種高端時尚的電子產品、家用電器,還有中國最高檔的白酒茅臺、五糧液等。為什麼一反常規如此張羅?因為他們知道中產階層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某種程度上比你自己還了解自己。沒有這一點做支撐,光喊性價比是沒有用的,貨不對板,就是再高的性價比你會要嗎?為此,Costco在商品上嚴格遵循極致精選、獨家特製、嚴控質量的嚴選模式。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二)高福利的經濟回報

Costco不是把會員當成普通的顧客,而是利益共同體的合夥人或委託人,會員交會費,享受的是Costco的採購代理和生活管家服務,會員只需支付相關的各項採購運營成本,門店只是其服務提貨的一個平臺,因此其盈利模式不是差價或佣金,而是一年一次的服務費(起碼目標是這樣),會員費佔其利潤的八成多。這就不難理解其經營邏輯,努力為會員降低成本,降低成本不是為了自己賺錢,而是幫助會員賺錢,成本降得越多,會員賺得越多,這是Costco經營的核心驅動力。為此,制定了所謂的“魔鬼14”法則,即所有商品加價率不超過14%(在美國平均加價率約10%)。為什麼是14%呢?因為多數商超的盈虧平衡點是15%左右,Costco就是以此為標準來倒逼壓縮各項成本,包括廉價土地、簡潔裝修、倉儲陳列、量販銷售、精簡人員、極少SKU、規模採購、自有品牌、降低庫存、加快週轉等。

由此給會員創造了巨大的利益回報機制:其一是與市場其他同類商品相比巨大的價格差,據Costco上海透露,百貨商品價格低於市場價的30%到60%,食品類則低10%到20%,換言之,只要買超過1000元的百貨或2000元的食品,你的會費就賺回來了(上海會員價299元/人),剩下的都是你賺的,你買的越多,就賺的越多;其二,以美國為例,高級會員還有2%的銷售返利(有上限封頂),此外還有聯名卡等其他福利。剛開始,Costco在美國銷售會員卡並不成功,正是因為加了2%的銷售返利後,才快速啟動市場。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Costco美國會員制

(三)高效率的生活服務

Costco高效率的服務主要表現在:一是全品類,從生活用品、生鮮、食品、穿著、家電、電子、汽車等,到餐飲、藥店、健康檢查、旅遊服務等等,基本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道理很簡單,作為類管家,怎麼使主人方便、高效,就服務什麼;二是精簡SKU,每個品類Costco只提供2-3款認為對會員最合適的單品,這極大節約了會員挑選的時間,會員無需記憶什麼商品哪個牌子最好,不用比價,不用猶豫,拿走就好,因為Costco已幫你做了最嚴格的選擇。這可以說是Costco最大的競爭力之一,這樣做的好處多多,不僅可以幫助顧客克服“選擇焦慮症”,極大促進商品銷售(坪效是Walmart的2倍),加速商品週轉,而且顯著提升了單品的進貨批量,從而獲得更低的採購價格。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其三,極致的服務。Costco最“變態”的服務有2個,一是無限制退貨退卡,客戶買到不滿意的商品,只要在保質期內,可以無任何條件退換貨,因此有了“吃剩的半塊牛排、喝掉的半瓶酒、用了幾年的枕頭都可以退”的傳說,而且會員可以在任何時候申請退卡退會費,當然對惡意退貨的會員Costco也會視情形取消其會員資格,不過這種情況非常少;二是隨便吃的試吃服務,無限次數,吃到你直到滿意為止。在Costco購物你無需擔心,閉著眼買就是,會員對商品和廠家品牌的信任轉換為對Costco的信任。在加拿大流傳一個段子,說如果你的產品沒有進入Costco,說明你的產品不入主流。正因為如此極致的服務,會員對Costco建立了極高的信任感和忠誠度,全球續卡率接近90%,形成了共生共享的“粉絲經濟”生態,這是Costco最堅固的壁壘。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Costco在美國的試吃品

Costco的核心競爭力源於其獨特的經營理念和企業文化,即一切以為會員提供省錢高效的高品質生活服務為中心、為宗旨,而不是想著怎麼多掙顧客的錢,善因帶來善果。為了這一目的,建立了一整套相應的企業文化、管理機制和運營模式,如員工激勵機制,Costco員工時薪達22美元,是同行的兩倍以上,Costco的高層幾乎全部來自公司內部提拔,員工的自豪感、幸福感爆表,號稱“世界上員工幸福感最高的企業”。任正非曾經說過一句話,華為的核心競爭力不是來自人才和技術,而是分配機制。

二、Costco在中國可能面臨的挑戰

雖然Costco在全球混得風生水起,如在日本開店26家,家家盈利,但不代表在中國就一定能成功,畢竟中國的國情與文化與西方相距甚大。尤其近幾天來,因緊俏商品買不到、等候時間過長、因擁擠購物體驗感差等原因,相當一部分會員開始動搖,陸續開始退卡。可能需要時間的沉澱,才能知道大潮過後誰在裸泳,哪些人會成為Costco堅定的擁躉者?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一)大包裝與小家庭的衝突

為了降低成本、加快週轉,Costco採取了大包裝、量販式銷售,如按公斤計的薯片、面盆大的蛋糕、48個一盒的巧克力、四個一組的洗髮水等等,一個字“大”。這種節奏適合歐美4-6口人家庭一二週購物一次的習慣,與中國目前普遍三口之家的家庭結構,吃菜愛新鮮、買東西零買、幾乎天天上超市或菜市場的消費習慣有一定衝突,畢竟消費習慣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Costco是否應考慮合適的包裝計量(當然也有合拼可能)及生鮮的品類,以更好適應中國城市家庭的消費習慣?畢竟麥德龍的量販針對的主要是團體單位,而不是個體消費者。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二)規模化與供應鏈的衝突

Costco目前在中國僅開出第一家店,雖然有電商,但規模不大,這就給其規模化採購帶來難題,須知像生鮮、肉類、食品等商品全部從國外採購是不現實的,沒有了規模化其價格優勢何來呢?按照Costco在其他國家的開店速度,估計在中國達到20家以上起碼需要四五年,靠單店盈利不是沒有可能,但Costco在很多商品上的價格優勢有可能就喪失了。此外,如何控制好本地化採購及國外進口食材的品質也是個難題。一旦爆發出食品質量問題,那結果可是災難性的,這無疑給Costco的供應鏈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三)會員數與體驗感的衝突

Costco目前上海只有一家店,短短几天辦卡人數就達16萬(源自報道),不僅諸多會員進不了場,而且很多商品都缺貨,引起了部分會員的抗議退卡,為此店方還限制客流,場內限2000人,更增加了會員等候時間。當然可以理解為開門轟動效應和中國人“人來瘋”問題,以後人流肯定不如開業前幾天那麼多。但是,如果一個門店的會員人數過多,很多商品持續缺貨,停車、付款排隊時間過長,那體驗感就差了。但願這種擔心是多餘的,然而店方需考慮合理的機制與應對措施,以平衡客流與滿意度問題。

"

作者/特研君

Costco中國第一家實體店上海閔行店8月27日開業,因為客流遠超負荷,當天下午就被迫關店,很多商品被搶購一空,銷售會員卡13萬多張,創造了中國零售業迄今最為“恐怖”的開門紅。但是,近幾日來,已有會員開始陸續退卡(數量暫不詳)。圍繞“Costco現象”網絡熱議不斷,褒貶不一,看好者有之,不看好者甚至預言它挺不過3年大限。Costco能否在中國持續火下去?我們究竟應該向Costco學習什麼?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一、Costco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零售行業是個競爭紅海,而中國的商超更是紅海中的紅海,近年來諸多知名大型超市關門的消息不絕於耳。今年前6個月,全球零售老大沃爾瑪至少關掉了中國的15個門店,家樂福關店幾十家後被蘇寧全面收購,麥德龍亦步履艱難,洋超市遭遇電商後似乎都水土不服,就連大神亞馬遜電商在中國都敗走麥城。在如此凶險商業環境下,Costco竟敢逆流而上,憑的是什麼底氣?

我們知道,一個企業能否持續發展,關鍵看它有沒有核心競爭力,即企業不易被複制的獨特競爭優勢和價值。很多人認為Costco的核心競爭力是其超高性價比,連雷軍都說,看了Costco,才知道什麼是性價比,因此小米學了,而且效果驚人。但特研君認為,性價比只是其一部分(Costco不是所有商品價格都低),為會員(中產家庭)創造卓越的生活方式才是其核心價值(戰略特色)所在。這種卓越性主要表現為高品質、高福利、高效率三個方面。

(一)高品質的遴選商品

很多人對大型商超有個印象,就是賣的大多是中低端商品,時尚高端商品基本無緣。但Costco完全顛覆了這一定位,所銷售的商品大多數是中高端品牌商品,有上萬元的愛馬仕、Chanel、Prada等世界名包,有世界各地進口的各種高端食品,有各種高端時尚的電子產品、家用電器,還有中國最高檔的白酒茅臺、五糧液等。為什麼一反常規如此張羅?因為他們知道中產階層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某種程度上比你自己還了解自己。沒有這一點做支撐,光喊性價比是沒有用的,貨不對板,就是再高的性價比你會要嗎?為此,Costco在商品上嚴格遵循極致精選、獨家特製、嚴控質量的嚴選模式。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二)高福利的經濟回報

Costco不是把會員當成普通的顧客,而是利益共同體的合夥人或委託人,會員交會費,享受的是Costco的採購代理和生活管家服務,會員只需支付相關的各項採購運營成本,門店只是其服務提貨的一個平臺,因此其盈利模式不是差價或佣金,而是一年一次的服務費(起碼目標是這樣),會員費佔其利潤的八成多。這就不難理解其經營邏輯,努力為會員降低成本,降低成本不是為了自己賺錢,而是幫助會員賺錢,成本降得越多,會員賺得越多,這是Costco經營的核心驅動力。為此,制定了所謂的“魔鬼14”法則,即所有商品加價率不超過14%(在美國平均加價率約10%)。為什麼是14%呢?因為多數商超的盈虧平衡點是15%左右,Costco就是以此為標準來倒逼壓縮各項成本,包括廉價土地、簡潔裝修、倉儲陳列、量販銷售、精簡人員、極少SKU、規模採購、自有品牌、降低庫存、加快週轉等。

由此給會員創造了巨大的利益回報機制:其一是與市場其他同類商品相比巨大的價格差,據Costco上海透露,百貨商品價格低於市場價的30%到60%,食品類則低10%到20%,換言之,只要買超過1000元的百貨或2000元的食品,你的會費就賺回來了(上海會員價299元/人),剩下的都是你賺的,你買的越多,就賺的越多;其二,以美國為例,高級會員還有2%的銷售返利(有上限封頂),此外還有聯名卡等其他福利。剛開始,Costco在美國銷售會員卡並不成功,正是因為加了2%的銷售返利後,才快速啟動市場。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Costco美國會員制

(三)高效率的生活服務

Costco高效率的服務主要表現在:一是全品類,從生活用品、生鮮、食品、穿著、家電、電子、汽車等,到餐飲、藥店、健康檢查、旅遊服務等等,基本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道理很簡單,作為類管家,怎麼使主人方便、高效,就服務什麼;二是精簡SKU,每個品類Costco只提供2-3款認為對會員最合適的單品,這極大節約了會員挑選的時間,會員無需記憶什麼商品哪個牌子最好,不用比價,不用猶豫,拿走就好,因為Costco已幫你做了最嚴格的選擇。這可以說是Costco最大的競爭力之一,這樣做的好處多多,不僅可以幫助顧客克服“選擇焦慮症”,極大促進商品銷售(坪效是Walmart的2倍),加速商品週轉,而且顯著提升了單品的進貨批量,從而獲得更低的採購價格。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其三,極致的服務。Costco最“變態”的服務有2個,一是無限制退貨退卡,客戶買到不滿意的商品,只要在保質期內,可以無任何條件退換貨,因此有了“吃剩的半塊牛排、喝掉的半瓶酒、用了幾年的枕頭都可以退”的傳說,而且會員可以在任何時候申請退卡退會費,當然對惡意退貨的會員Costco也會視情形取消其會員資格,不過這種情況非常少;二是隨便吃的試吃服務,無限次數,吃到你直到滿意為止。在Costco購物你無需擔心,閉著眼買就是,會員對商品和廠家品牌的信任轉換為對Costco的信任。在加拿大流傳一個段子,說如果你的產品沒有進入Costco,說明你的產品不入主流。正因為如此極致的服務,會員對Costco建立了極高的信任感和忠誠度,全球續卡率接近90%,形成了共生共享的“粉絲經濟”生態,這是Costco最堅固的壁壘。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Costco在美國的試吃品

Costco的核心競爭力源於其獨特的經營理念和企業文化,即一切以為會員提供省錢高效的高品質生活服務為中心、為宗旨,而不是想著怎麼多掙顧客的錢,善因帶來善果。為了這一目的,建立了一整套相應的企業文化、管理機制和運營模式,如員工激勵機制,Costco員工時薪達22美元,是同行的兩倍以上,Costco的高層幾乎全部來自公司內部提拔,員工的自豪感、幸福感爆表,號稱“世界上員工幸福感最高的企業”。任正非曾經說過一句話,華為的核心競爭力不是來自人才和技術,而是分配機制。

二、Costco在中國可能面臨的挑戰

雖然Costco在全球混得風生水起,如在日本開店26家,家家盈利,但不代表在中國就一定能成功,畢竟中國的國情與文化與西方相距甚大。尤其近幾天來,因緊俏商品買不到、等候時間過長、因擁擠購物體驗感差等原因,相當一部分會員開始動搖,陸續開始退卡。可能需要時間的沉澱,才能知道大潮過後誰在裸泳,哪些人會成為Costco堅定的擁躉者?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一)大包裝與小家庭的衝突

為了降低成本、加快週轉,Costco採取了大包裝、量販式銷售,如按公斤計的薯片、面盆大的蛋糕、48個一盒的巧克力、四個一組的洗髮水等等,一個字“大”。這種節奏適合歐美4-6口人家庭一二週購物一次的習慣,與中國目前普遍三口之家的家庭結構,吃菜愛新鮮、買東西零買、幾乎天天上超市或菜市場的消費習慣有一定衝突,畢竟消費習慣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Costco是否應考慮合適的包裝計量(當然也有合拼可能)及生鮮的品類,以更好適應中國城市家庭的消費習慣?畢竟麥德龍的量販針對的主要是團體單位,而不是個體消費者。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二)規模化與供應鏈的衝突

Costco目前在中國僅開出第一家店,雖然有電商,但規模不大,這就給其規模化採購帶來難題,須知像生鮮、肉類、食品等商品全部從國外採購是不現實的,沒有了規模化其價格優勢何來呢?按照Costco在其他國家的開店速度,估計在中國達到20家以上起碼需要四五年,靠單店盈利不是沒有可能,但Costco在很多商品上的價格優勢有可能就喪失了。此外,如何控制好本地化採購及國外進口食材的品質也是個難題。一旦爆發出食品質量問題,那結果可是災難性的,這無疑給Costco的供應鏈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三)會員數與體驗感的衝突

Costco目前上海只有一家店,短短几天辦卡人數就達16萬(源自報道),不僅諸多會員進不了場,而且很多商品都缺貨,引起了部分會員的抗議退卡,為此店方還限制客流,場內限2000人,更增加了會員等候時間。當然可以理解為開門轟動效應和中國人“人來瘋”問題,以後人流肯定不如開業前幾天那麼多。但是,如果一個門店的會員人數過多,很多商品持續缺貨,停車、付款排隊時間過長,那體驗感就差了。但願這種擔心是多餘的,然而店方需考慮合理的機制與應對措施,以平衡客流與滿意度問題。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四)全服務與政策壁的衝突

Costco在國外採取的全品類經營,基本沒有什麼限制,如汽車、加油、醫療保健、銀行聯名卡,但在國內很多領域是受到政策限制的,如汽油、藥品、金融等。要知道 Costco在國外相當一部分銷售收入是來自加油、醫藥等領域。如果 Costco在汽油上動刀,那兩桶油會怎麼樣呢?如果沒有了“金主”業務,那 Costco的盈利能力會不會受到影響呢?也就是說, Costco在國內的銷售收入結構可能會與國外有較大的不同,這是一個挑戰。

"

作者/特研君

Costco中國第一家實體店上海閔行店8月27日開業,因為客流遠超負荷,當天下午就被迫關店,很多商品被搶購一空,銷售會員卡13萬多張,創造了中國零售業迄今最為“恐怖”的開門紅。但是,近幾日來,已有會員開始陸續退卡(數量暫不詳)。圍繞“Costco現象”網絡熱議不斷,褒貶不一,看好者有之,不看好者甚至預言它挺不過3年大限。Costco能否在中國持續火下去?我們究竟應該向Costco學習什麼?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一、Costco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零售行業是個競爭紅海,而中國的商超更是紅海中的紅海,近年來諸多知名大型超市關門的消息不絕於耳。今年前6個月,全球零售老大沃爾瑪至少關掉了中國的15個門店,家樂福關店幾十家後被蘇寧全面收購,麥德龍亦步履艱難,洋超市遭遇電商後似乎都水土不服,就連大神亞馬遜電商在中國都敗走麥城。在如此凶險商業環境下,Costco竟敢逆流而上,憑的是什麼底氣?

我們知道,一個企業能否持續發展,關鍵看它有沒有核心競爭力,即企業不易被複制的獨特競爭優勢和價值。很多人認為Costco的核心競爭力是其超高性價比,連雷軍都說,看了Costco,才知道什麼是性價比,因此小米學了,而且效果驚人。但特研君認為,性價比只是其一部分(Costco不是所有商品價格都低),為會員(中產家庭)創造卓越的生活方式才是其核心價值(戰略特色)所在。這種卓越性主要表現為高品質、高福利、高效率三個方面。

(一)高品質的遴選商品

很多人對大型商超有個印象,就是賣的大多是中低端商品,時尚高端商品基本無緣。但Costco完全顛覆了這一定位,所銷售的商品大多數是中高端品牌商品,有上萬元的愛馬仕、Chanel、Prada等世界名包,有世界各地進口的各種高端食品,有各種高端時尚的電子產品、家用電器,還有中國最高檔的白酒茅臺、五糧液等。為什麼一反常規如此張羅?因為他們知道中產階層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某種程度上比你自己還了解自己。沒有這一點做支撐,光喊性價比是沒有用的,貨不對板,就是再高的性價比你會要嗎?為此,Costco在商品上嚴格遵循極致精選、獨家特製、嚴控質量的嚴選模式。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二)高福利的經濟回報

Costco不是把會員當成普通的顧客,而是利益共同體的合夥人或委託人,會員交會費,享受的是Costco的採購代理和生活管家服務,會員只需支付相關的各項採購運營成本,門店只是其服務提貨的一個平臺,因此其盈利模式不是差價或佣金,而是一年一次的服務費(起碼目標是這樣),會員費佔其利潤的八成多。這就不難理解其經營邏輯,努力為會員降低成本,降低成本不是為了自己賺錢,而是幫助會員賺錢,成本降得越多,會員賺得越多,這是Costco經營的核心驅動力。為此,制定了所謂的“魔鬼14”法則,即所有商品加價率不超過14%(在美國平均加價率約10%)。為什麼是14%呢?因為多數商超的盈虧平衡點是15%左右,Costco就是以此為標準來倒逼壓縮各項成本,包括廉價土地、簡潔裝修、倉儲陳列、量販銷售、精簡人員、極少SKU、規模採購、自有品牌、降低庫存、加快週轉等。

由此給會員創造了巨大的利益回報機制:其一是與市場其他同類商品相比巨大的價格差,據Costco上海透露,百貨商品價格低於市場價的30%到60%,食品類則低10%到20%,換言之,只要買超過1000元的百貨或2000元的食品,你的會費就賺回來了(上海會員價299元/人),剩下的都是你賺的,你買的越多,就賺的越多;其二,以美國為例,高級會員還有2%的銷售返利(有上限封頂),此外還有聯名卡等其他福利。剛開始,Costco在美國銷售會員卡並不成功,正是因為加了2%的銷售返利後,才快速啟動市場。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Costco美國會員制

(三)高效率的生活服務

Costco高效率的服務主要表現在:一是全品類,從生活用品、生鮮、食品、穿著、家電、電子、汽車等,到餐飲、藥店、健康檢查、旅遊服務等等,基本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道理很簡單,作為類管家,怎麼使主人方便、高效,就服務什麼;二是精簡SKU,每個品類Costco只提供2-3款認為對會員最合適的單品,這極大節約了會員挑選的時間,會員無需記憶什麼商品哪個牌子最好,不用比價,不用猶豫,拿走就好,因為Costco已幫你做了最嚴格的選擇。這可以說是Costco最大的競爭力之一,這樣做的好處多多,不僅可以幫助顧客克服“選擇焦慮症”,極大促進商品銷售(坪效是Walmart的2倍),加速商品週轉,而且顯著提升了單品的進貨批量,從而獲得更低的採購價格。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其三,極致的服務。Costco最“變態”的服務有2個,一是無限制退貨退卡,客戶買到不滿意的商品,只要在保質期內,可以無任何條件退換貨,因此有了“吃剩的半塊牛排、喝掉的半瓶酒、用了幾年的枕頭都可以退”的傳說,而且會員可以在任何時候申請退卡退會費,當然對惡意退貨的會員Costco也會視情形取消其會員資格,不過這種情況非常少;二是隨便吃的試吃服務,無限次數,吃到你直到滿意為止。在Costco購物你無需擔心,閉著眼買就是,會員對商品和廠家品牌的信任轉換為對Costco的信任。在加拿大流傳一個段子,說如果你的產品沒有進入Costco,說明你的產品不入主流。正因為如此極致的服務,會員對Costco建立了極高的信任感和忠誠度,全球續卡率接近90%,形成了共生共享的“粉絲經濟”生態,這是Costco最堅固的壁壘。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Costco在美國的試吃品

Costco的核心競爭力源於其獨特的經營理念和企業文化,即一切以為會員提供省錢高效的高品質生活服務為中心、為宗旨,而不是想著怎麼多掙顧客的錢,善因帶來善果。為了這一目的,建立了一整套相應的企業文化、管理機制和運營模式,如員工激勵機制,Costco員工時薪達22美元,是同行的兩倍以上,Costco的高層幾乎全部來自公司內部提拔,員工的自豪感、幸福感爆表,號稱“世界上員工幸福感最高的企業”。任正非曾經說過一句話,華為的核心競爭力不是來自人才和技術,而是分配機制。

二、Costco在中國可能面臨的挑戰

雖然Costco在全球混得風生水起,如在日本開店26家,家家盈利,但不代表在中國就一定能成功,畢竟中國的國情與文化與西方相距甚大。尤其近幾天來,因緊俏商品買不到、等候時間過長、因擁擠購物體驗感差等原因,相當一部分會員開始動搖,陸續開始退卡。可能需要時間的沉澱,才能知道大潮過後誰在裸泳,哪些人會成為Costco堅定的擁躉者?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一)大包裝與小家庭的衝突

為了降低成本、加快週轉,Costco採取了大包裝、量販式銷售,如按公斤計的薯片、面盆大的蛋糕、48個一盒的巧克力、四個一組的洗髮水等等,一個字“大”。這種節奏適合歐美4-6口人家庭一二週購物一次的習慣,與中國目前普遍三口之家的家庭結構,吃菜愛新鮮、買東西零買、幾乎天天上超市或菜市場的消費習慣有一定衝突,畢竟消費習慣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Costco是否應考慮合適的包裝計量(當然也有合拼可能)及生鮮的品類,以更好適應中國城市家庭的消費習慣?畢竟麥德龍的量販針對的主要是團體單位,而不是個體消費者。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二)規模化與供應鏈的衝突

Costco目前在中國僅開出第一家店,雖然有電商,但規模不大,這就給其規模化採購帶來難題,須知像生鮮、肉類、食品等商品全部從國外採購是不現實的,沒有了規模化其價格優勢何來呢?按照Costco在其他國家的開店速度,估計在中國達到20家以上起碼需要四五年,靠單店盈利不是沒有可能,但Costco在很多商品上的價格優勢有可能就喪失了。此外,如何控制好本地化採購及國外進口食材的品質也是個難題。一旦爆發出食品質量問題,那結果可是災難性的,這無疑給Costco的供應鏈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三)會員數與體驗感的衝突

Costco目前上海只有一家店,短短几天辦卡人數就達16萬(源自報道),不僅諸多會員進不了場,而且很多商品都缺貨,引起了部分會員的抗議退卡,為此店方還限制客流,場內限2000人,更增加了會員等候時間。當然可以理解為開門轟動效應和中國人“人來瘋”問題,以後人流肯定不如開業前幾天那麼多。但是,如果一個門店的會員人數過多,很多商品持續缺貨,停車、付款排隊時間過長,那體驗感就差了。但願這種擔心是多餘的,然而店方需考慮合理的機制與應對措施,以平衡客流與滿意度問題。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四)全服務與政策壁的衝突

Costco在國外採取的全品類經營,基本沒有什麼限制,如汽車、加油、醫療保健、銀行聯名卡,但在國內很多領域是受到政策限制的,如汽油、藥品、金融等。要知道 Costco在國外相當一部分銷售收入是來自加油、醫藥等領域。如果 Costco在汽油上動刀,那兩桶油會怎麼樣呢?如果沒有了“金主”業務,那 Costco的盈利能力會不會受到影響呢?也就是說, Costco在國內的銷售收入結構可能會與國外有較大的不同,這是一個挑戰。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五)國際化與本土化的衝突

中國的市場變化很快,中國企業的學習能力也很強,市場競爭和商業模式的方式方法變化也快,需要企業有迅速的反應能力和決策效率,如果不能快速的本地化、靈活化,融入中國的商業環境和節奏,按照一些美國企業的業務流程和決策程序,有可能趕不上趟,亞馬遜就是典型的例子。因此,能不能做好本地化,是對Costco的一個巨大挑戰。

以上是特研君認為Costco可能在中國碰到的挑戰。不過,以Costco的經營理念和機制,我相信這些衝突都能夠得到化解,畢竟有日本這個全球商業服務水平最高的國家做藍本,這也是我看好Costco的原因。至於很多人擔心的退貨會不會把Costco退死,試吃會不會把它吃死,我認為基本是杞人憂天,一是Costco有防惡意退貨機制,二是小看了中國人的溫飽水平。

三、Costco值得中國企業學習之處

1、商業要有利他思維

Costco在全球之所以能獲得巨大成功,與其“利他”思維和模式息息相關,追求的是如何不斷降價而不是漲價,幫助客戶省錢、賺錢,以低成本獲得高品質、高效率生活,在成就他人的同時成就自己,而不是以多賺錢為直接目標,不提高顧客價值和福利,只想著在客戶身上多撈錢。如某PLUS會員制,剛開始感覺不錯,但後來福利越來越少,不是做加法,而是做減法,效果自然達不到“鐵粉”的地步。

"

作者/特研君

Costco中國第一家實體店上海閔行店8月27日開業,因為客流遠超負荷,當天下午就被迫關店,很多商品被搶購一空,銷售會員卡13萬多張,創造了中國零售業迄今最為“恐怖”的開門紅。但是,近幾日來,已有會員開始陸續退卡(數量暫不詳)。圍繞“Costco現象”網絡熱議不斷,褒貶不一,看好者有之,不看好者甚至預言它挺不過3年大限。Costco能否在中國持續火下去?我們究竟應該向Costco學習什麼?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一、Costco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零售行業是個競爭紅海,而中國的商超更是紅海中的紅海,近年來諸多知名大型超市關門的消息不絕於耳。今年前6個月,全球零售老大沃爾瑪至少關掉了中國的15個門店,家樂福關店幾十家後被蘇寧全面收購,麥德龍亦步履艱難,洋超市遭遇電商後似乎都水土不服,就連大神亞馬遜電商在中國都敗走麥城。在如此凶險商業環境下,Costco竟敢逆流而上,憑的是什麼底氣?

我們知道,一個企業能否持續發展,關鍵看它有沒有核心競爭力,即企業不易被複制的獨特競爭優勢和價值。很多人認為Costco的核心競爭力是其超高性價比,連雷軍都說,看了Costco,才知道什麼是性價比,因此小米學了,而且效果驚人。但特研君認為,性價比只是其一部分(Costco不是所有商品價格都低),為會員(中產家庭)創造卓越的生活方式才是其核心價值(戰略特色)所在。這種卓越性主要表現為高品質、高福利、高效率三個方面。

(一)高品質的遴選商品

很多人對大型商超有個印象,就是賣的大多是中低端商品,時尚高端商品基本無緣。但Costco完全顛覆了這一定位,所銷售的商品大多數是中高端品牌商品,有上萬元的愛馬仕、Chanel、Prada等世界名包,有世界各地進口的各種高端食品,有各種高端時尚的電子產品、家用電器,還有中國最高檔的白酒茅臺、五糧液等。為什麼一反常規如此張羅?因為他們知道中產階層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某種程度上比你自己還了解自己。沒有這一點做支撐,光喊性價比是沒有用的,貨不對板,就是再高的性價比你會要嗎?為此,Costco在商品上嚴格遵循極致精選、獨家特製、嚴控質量的嚴選模式。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二)高福利的經濟回報

Costco不是把會員當成普通的顧客,而是利益共同體的合夥人或委託人,會員交會費,享受的是Costco的採購代理和生活管家服務,會員只需支付相關的各項採購運營成本,門店只是其服務提貨的一個平臺,因此其盈利模式不是差價或佣金,而是一年一次的服務費(起碼目標是這樣),會員費佔其利潤的八成多。這就不難理解其經營邏輯,努力為會員降低成本,降低成本不是為了自己賺錢,而是幫助會員賺錢,成本降得越多,會員賺得越多,這是Costco經營的核心驅動力。為此,制定了所謂的“魔鬼14”法則,即所有商品加價率不超過14%(在美國平均加價率約10%)。為什麼是14%呢?因為多數商超的盈虧平衡點是15%左右,Costco就是以此為標準來倒逼壓縮各項成本,包括廉價土地、簡潔裝修、倉儲陳列、量販銷售、精簡人員、極少SKU、規模採購、自有品牌、降低庫存、加快週轉等。

由此給會員創造了巨大的利益回報機制:其一是與市場其他同類商品相比巨大的價格差,據Costco上海透露,百貨商品價格低於市場價的30%到60%,食品類則低10%到20%,換言之,只要買超過1000元的百貨或2000元的食品,你的會費就賺回來了(上海會員價299元/人),剩下的都是你賺的,你買的越多,就賺的越多;其二,以美國為例,高級會員還有2%的銷售返利(有上限封頂),此外還有聯名卡等其他福利。剛開始,Costco在美國銷售會員卡並不成功,正是因為加了2%的銷售返利後,才快速啟動市場。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Costco美國會員制

(三)高效率的生活服務

Costco高效率的服務主要表現在:一是全品類,從生活用品、生鮮、食品、穿著、家電、電子、汽車等,到餐飲、藥店、健康檢查、旅遊服務等等,基本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道理很簡單,作為類管家,怎麼使主人方便、高效,就服務什麼;二是精簡SKU,每個品類Costco只提供2-3款認為對會員最合適的單品,這極大節約了會員挑選的時間,會員無需記憶什麼商品哪個牌子最好,不用比價,不用猶豫,拿走就好,因為Costco已幫你做了最嚴格的選擇。這可以說是Costco最大的競爭力之一,這樣做的好處多多,不僅可以幫助顧客克服“選擇焦慮症”,極大促進商品銷售(坪效是Walmart的2倍),加速商品週轉,而且顯著提升了單品的進貨批量,從而獲得更低的採購價格。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其三,極致的服務。Costco最“變態”的服務有2個,一是無限制退貨退卡,客戶買到不滿意的商品,只要在保質期內,可以無任何條件退換貨,因此有了“吃剩的半塊牛排、喝掉的半瓶酒、用了幾年的枕頭都可以退”的傳說,而且會員可以在任何時候申請退卡退會費,當然對惡意退貨的會員Costco也會視情形取消其會員資格,不過這種情況非常少;二是隨便吃的試吃服務,無限次數,吃到你直到滿意為止。在Costco購物你無需擔心,閉著眼買就是,會員對商品和廠家品牌的信任轉換為對Costco的信任。在加拿大流傳一個段子,說如果你的產品沒有進入Costco,說明你的產品不入主流。正因為如此極致的服務,會員對Costco建立了極高的信任感和忠誠度,全球續卡率接近90%,形成了共生共享的“粉絲經濟”生態,這是Costco最堅固的壁壘。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Costco在美國的試吃品

Costco的核心競爭力源於其獨特的經營理念和企業文化,即一切以為會員提供省錢高效的高品質生活服務為中心、為宗旨,而不是想著怎麼多掙顧客的錢,善因帶來善果。為了這一目的,建立了一整套相應的企業文化、管理機制和運營模式,如員工激勵機制,Costco員工時薪達22美元,是同行的兩倍以上,Costco的高層幾乎全部來自公司內部提拔,員工的自豪感、幸福感爆表,號稱“世界上員工幸福感最高的企業”。任正非曾經說過一句話,華為的核心競爭力不是來自人才和技術,而是分配機制。

二、Costco在中國可能面臨的挑戰

雖然Costco在全球混得風生水起,如在日本開店26家,家家盈利,但不代表在中國就一定能成功,畢竟中國的國情與文化與西方相距甚大。尤其近幾天來,因緊俏商品買不到、等候時間過長、因擁擠購物體驗感差等原因,相當一部分會員開始動搖,陸續開始退卡。可能需要時間的沉澱,才能知道大潮過後誰在裸泳,哪些人會成為Costco堅定的擁躉者?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一)大包裝與小家庭的衝突

為了降低成本、加快週轉,Costco採取了大包裝、量販式銷售,如按公斤計的薯片、面盆大的蛋糕、48個一盒的巧克力、四個一組的洗髮水等等,一個字“大”。這種節奏適合歐美4-6口人家庭一二週購物一次的習慣,與中國目前普遍三口之家的家庭結構,吃菜愛新鮮、買東西零買、幾乎天天上超市或菜市場的消費習慣有一定衝突,畢竟消費習慣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Costco是否應考慮合適的包裝計量(當然也有合拼可能)及生鮮的品類,以更好適應中國城市家庭的消費習慣?畢竟麥德龍的量販針對的主要是團體單位,而不是個體消費者。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二)規模化與供應鏈的衝突

Costco目前在中國僅開出第一家店,雖然有電商,但規模不大,這就給其規模化採購帶來難題,須知像生鮮、肉類、食品等商品全部從國外採購是不現實的,沒有了規模化其價格優勢何來呢?按照Costco在其他國家的開店速度,估計在中國達到20家以上起碼需要四五年,靠單店盈利不是沒有可能,但Costco在很多商品上的價格優勢有可能就喪失了。此外,如何控制好本地化採購及國外進口食材的品質也是個難題。一旦爆發出食品質量問題,那結果可是災難性的,這無疑給Costco的供應鏈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三)會員數與體驗感的衝突

Costco目前上海只有一家店,短短几天辦卡人數就達16萬(源自報道),不僅諸多會員進不了場,而且很多商品都缺貨,引起了部分會員的抗議退卡,為此店方還限制客流,場內限2000人,更增加了會員等候時間。當然可以理解為開門轟動效應和中國人“人來瘋”問題,以後人流肯定不如開業前幾天那麼多。但是,如果一個門店的會員人數過多,很多商品持續缺貨,停車、付款排隊時間過長,那體驗感就差了。但願這種擔心是多餘的,然而店方需考慮合理的機制與應對措施,以平衡客流與滿意度問題。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四)全服務與政策壁的衝突

Costco在國外採取的全品類經營,基本沒有什麼限制,如汽車、加油、醫療保健、銀行聯名卡,但在國內很多領域是受到政策限制的,如汽油、藥品、金融等。要知道 Costco在國外相當一部分銷售收入是來自加油、醫藥等領域。如果 Costco在汽油上動刀,那兩桶油會怎麼樣呢?如果沒有了“金主”業務,那 Costco的盈利能力會不會受到影響呢?也就是說, Costco在國內的銷售收入結構可能會與國外有較大的不同,這是一個挑戰。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五)國際化與本土化的衝突

中國的市場變化很快,中國企業的學習能力也很強,市場競爭和商業模式的方式方法變化也快,需要企業有迅速的反應能力和決策效率,如果不能快速的本地化、靈活化,融入中國的商業環境和節奏,按照一些美國企業的業務流程和決策程序,有可能趕不上趟,亞馬遜就是典型的例子。因此,能不能做好本地化,是對Costco的一個巨大挑戰。

以上是特研君認為Costco可能在中國碰到的挑戰。不過,以Costco的經營理念和機制,我相信這些衝突都能夠得到化解,畢竟有日本這個全球商業服務水平最高的國家做藍本,這也是我看好Costco的原因。至於很多人擔心的退貨會不會把Costco退死,試吃會不會把它吃死,我認為基本是杞人憂天,一是Costco有防惡意退貨機制,二是小看了中國人的溫飽水平。

三、Costco值得中國企業學習之處

1、商業要有利他思維

Costco在全球之所以能獲得巨大成功,與其“利他”思維和模式息息相關,追求的是如何不斷降價而不是漲價,幫助客戶省錢、賺錢,以低成本獲得高品質、高效率生活,在成就他人的同時成就自己,而不是以多賺錢為直接目標,不提高顧客價值和福利,只想著在客戶身上多撈錢。如某PLUS會員制,剛開始感覺不錯,但後來福利越來越少,不是做加法,而是做減法,效果自然達不到“鐵粉”的地步。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2、經營要注重人的連接

中國商業生態逐步進入社群的時代,社群、粉絲、會員就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和壁壘,要善於“圈人”,以人去連接生意,而不是以物去連接生意,這是Costco給我們的最大啟發之一。Costco用付費會員制選人、圈人,向有相似需求和的同類人群(中產家庭社群),提供最適合他們的品質區間和價格區間的商品和服務,只要是會員群體想要,“物”是可以不斷變換的,沒有什麼是不可以賣的;同時,通過不斷為會員創造高福利和增福利,實現“粘人”。可以說,數量不斷壯大且忠誠度極高的“粉絲”,是Costco最為堅實的護城河。

"

作者/特研君

Costco中國第一家實體店上海閔行店8月27日開業,因為客流遠超負荷,當天下午就被迫關店,很多商品被搶購一空,銷售會員卡13萬多張,創造了中國零售業迄今最為“恐怖”的開門紅。但是,近幾日來,已有會員開始陸續退卡(數量暫不詳)。圍繞“Costco現象”網絡熱議不斷,褒貶不一,看好者有之,不看好者甚至預言它挺不過3年大限。Costco能否在中國持續火下去?我們究竟應該向Costco學習什麼?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一、Costco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零售行業是個競爭紅海,而中國的商超更是紅海中的紅海,近年來諸多知名大型超市關門的消息不絕於耳。今年前6個月,全球零售老大沃爾瑪至少關掉了中國的15個門店,家樂福關店幾十家後被蘇寧全面收購,麥德龍亦步履艱難,洋超市遭遇電商後似乎都水土不服,就連大神亞馬遜電商在中國都敗走麥城。在如此凶險商業環境下,Costco竟敢逆流而上,憑的是什麼底氣?

我們知道,一個企業能否持續發展,關鍵看它有沒有核心競爭力,即企業不易被複制的獨特競爭優勢和價值。很多人認為Costco的核心競爭力是其超高性價比,連雷軍都說,看了Costco,才知道什麼是性價比,因此小米學了,而且效果驚人。但特研君認為,性價比只是其一部分(Costco不是所有商品價格都低),為會員(中產家庭)創造卓越的生活方式才是其核心價值(戰略特色)所在。這種卓越性主要表現為高品質、高福利、高效率三個方面。

(一)高品質的遴選商品

很多人對大型商超有個印象,就是賣的大多是中低端商品,時尚高端商品基本無緣。但Costco完全顛覆了這一定位,所銷售的商品大多數是中高端品牌商品,有上萬元的愛馬仕、Chanel、Prada等世界名包,有世界各地進口的各種高端食品,有各種高端時尚的電子產品、家用電器,還有中國最高檔的白酒茅臺、五糧液等。為什麼一反常規如此張羅?因為他們知道中產階層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某種程度上比你自己還了解自己。沒有這一點做支撐,光喊性價比是沒有用的,貨不對板,就是再高的性價比你會要嗎?為此,Costco在商品上嚴格遵循極致精選、獨家特製、嚴控質量的嚴選模式。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二)高福利的經濟回報

Costco不是把會員當成普通的顧客,而是利益共同體的合夥人或委託人,會員交會費,享受的是Costco的採購代理和生活管家服務,會員只需支付相關的各項採購運營成本,門店只是其服務提貨的一個平臺,因此其盈利模式不是差價或佣金,而是一年一次的服務費(起碼目標是這樣),會員費佔其利潤的八成多。這就不難理解其經營邏輯,努力為會員降低成本,降低成本不是為了自己賺錢,而是幫助會員賺錢,成本降得越多,會員賺得越多,這是Costco經營的核心驅動力。為此,制定了所謂的“魔鬼14”法則,即所有商品加價率不超過14%(在美國平均加價率約10%)。為什麼是14%呢?因為多數商超的盈虧平衡點是15%左右,Costco就是以此為標準來倒逼壓縮各項成本,包括廉價土地、簡潔裝修、倉儲陳列、量販銷售、精簡人員、極少SKU、規模採購、自有品牌、降低庫存、加快週轉等。

由此給會員創造了巨大的利益回報機制:其一是與市場其他同類商品相比巨大的價格差,據Costco上海透露,百貨商品價格低於市場價的30%到60%,食品類則低10%到20%,換言之,只要買超過1000元的百貨或2000元的食品,你的會費就賺回來了(上海會員價299元/人),剩下的都是你賺的,你買的越多,就賺的越多;其二,以美國為例,高級會員還有2%的銷售返利(有上限封頂),此外還有聯名卡等其他福利。剛開始,Costco在美國銷售會員卡並不成功,正是因為加了2%的銷售返利後,才快速啟動市場。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Costco美國會員制

(三)高效率的生活服務

Costco高效率的服務主要表現在:一是全品類,從生活用品、生鮮、食品、穿著、家電、電子、汽車等,到餐飲、藥店、健康檢查、旅遊服務等等,基本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道理很簡單,作為類管家,怎麼使主人方便、高效,就服務什麼;二是精簡SKU,每個品類Costco只提供2-3款認為對會員最合適的單品,這極大節約了會員挑選的時間,會員無需記憶什麼商品哪個牌子最好,不用比價,不用猶豫,拿走就好,因為Costco已幫你做了最嚴格的選擇。這可以說是Costco最大的競爭力之一,這樣做的好處多多,不僅可以幫助顧客克服“選擇焦慮症”,極大促進商品銷售(坪效是Walmart的2倍),加速商品週轉,而且顯著提升了單品的進貨批量,從而獲得更低的採購價格。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其三,極致的服務。Costco最“變態”的服務有2個,一是無限制退貨退卡,客戶買到不滿意的商品,只要在保質期內,可以無任何條件退換貨,因此有了“吃剩的半塊牛排、喝掉的半瓶酒、用了幾年的枕頭都可以退”的傳說,而且會員可以在任何時候申請退卡退會費,當然對惡意退貨的會員Costco也會視情形取消其會員資格,不過這種情況非常少;二是隨便吃的試吃服務,無限次數,吃到你直到滿意為止。在Costco購物你無需擔心,閉著眼買就是,會員對商品和廠家品牌的信任轉換為對Costco的信任。在加拿大流傳一個段子,說如果你的產品沒有進入Costco,說明你的產品不入主流。正因為如此極致的服務,會員對Costco建立了極高的信任感和忠誠度,全球續卡率接近90%,形成了共生共享的“粉絲經濟”生態,這是Costco最堅固的壁壘。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Costco在美國的試吃品

Costco的核心競爭力源於其獨特的經營理念和企業文化,即一切以為會員提供省錢高效的高品質生活服務為中心、為宗旨,而不是想著怎麼多掙顧客的錢,善因帶來善果。為了這一目的,建立了一整套相應的企業文化、管理機制和運營模式,如員工激勵機制,Costco員工時薪達22美元,是同行的兩倍以上,Costco的高層幾乎全部來自公司內部提拔,員工的自豪感、幸福感爆表,號稱“世界上員工幸福感最高的企業”。任正非曾經說過一句話,華為的核心競爭力不是來自人才和技術,而是分配機制。

二、Costco在中國可能面臨的挑戰

雖然Costco在全球混得風生水起,如在日本開店26家,家家盈利,但不代表在中國就一定能成功,畢竟中國的國情與文化與西方相距甚大。尤其近幾天來,因緊俏商品買不到、等候時間過長、因擁擠購物體驗感差等原因,相當一部分會員開始動搖,陸續開始退卡。可能需要時間的沉澱,才能知道大潮過後誰在裸泳,哪些人會成為Costco堅定的擁躉者?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一)大包裝與小家庭的衝突

為了降低成本、加快週轉,Costco採取了大包裝、量販式銷售,如按公斤計的薯片、面盆大的蛋糕、48個一盒的巧克力、四個一組的洗髮水等等,一個字“大”。這種節奏適合歐美4-6口人家庭一二週購物一次的習慣,與中國目前普遍三口之家的家庭結構,吃菜愛新鮮、買東西零買、幾乎天天上超市或菜市場的消費習慣有一定衝突,畢竟消費習慣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Costco是否應考慮合適的包裝計量(當然也有合拼可能)及生鮮的品類,以更好適應中國城市家庭的消費習慣?畢竟麥德龍的量販針對的主要是團體單位,而不是個體消費者。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二)規模化與供應鏈的衝突

Costco目前在中國僅開出第一家店,雖然有電商,但規模不大,這就給其規模化採購帶來難題,須知像生鮮、肉類、食品等商品全部從國外採購是不現實的,沒有了規模化其價格優勢何來呢?按照Costco在其他國家的開店速度,估計在中國達到20家以上起碼需要四五年,靠單店盈利不是沒有可能,但Costco在很多商品上的價格優勢有可能就喪失了。此外,如何控制好本地化採購及國外進口食材的品質也是個難題。一旦爆發出食品質量問題,那結果可是災難性的,這無疑給Costco的供應鏈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三)會員數與體驗感的衝突

Costco目前上海只有一家店,短短几天辦卡人數就達16萬(源自報道),不僅諸多會員進不了場,而且很多商品都缺貨,引起了部分會員的抗議退卡,為此店方還限制客流,場內限2000人,更增加了會員等候時間。當然可以理解為開門轟動效應和中國人“人來瘋”問題,以後人流肯定不如開業前幾天那麼多。但是,如果一個門店的會員人數過多,很多商品持續缺貨,停車、付款排隊時間過長,那體驗感就差了。但願這種擔心是多餘的,然而店方需考慮合理的機制與應對措施,以平衡客流與滿意度問題。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四)全服務與政策壁的衝突

Costco在國外採取的全品類經營,基本沒有什麼限制,如汽車、加油、醫療保健、銀行聯名卡,但在國內很多領域是受到政策限制的,如汽油、藥品、金融等。要知道 Costco在國外相當一部分銷售收入是來自加油、醫藥等領域。如果 Costco在汽油上動刀,那兩桶油會怎麼樣呢?如果沒有了“金主”業務,那 Costco的盈利能力會不會受到影響呢?也就是說, Costco在國內的銷售收入結構可能會與國外有較大的不同,這是一個挑戰。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五)國際化與本土化的衝突

中國的市場變化很快,中國企業的學習能力也很強,市場競爭和商業模式的方式方法變化也快,需要企業有迅速的反應能力和決策效率,如果不能快速的本地化、靈活化,融入中國的商業環境和節奏,按照一些美國企業的業務流程和決策程序,有可能趕不上趟,亞馬遜就是典型的例子。因此,能不能做好本地化,是對Costco的一個巨大挑戰。

以上是特研君認為Costco可能在中國碰到的挑戰。不過,以Costco的經營理念和機制,我相信這些衝突都能夠得到化解,畢竟有日本這個全球商業服務水平最高的國家做藍本,這也是我看好Costco的原因。至於很多人擔心的退貨會不會把Costco退死,試吃會不會把它吃死,我認為基本是杞人憂天,一是Costco有防惡意退貨機制,二是小看了中國人的溫飽水平。

三、Costco值得中國企業學習之處

1、商業要有利他思維

Costco在全球之所以能獲得巨大成功,與其“利他”思維和模式息息相關,追求的是如何不斷降價而不是漲價,幫助客戶省錢、賺錢,以低成本獲得高品質、高效率生活,在成就他人的同時成就自己,而不是以多賺錢為直接目標,不提高顧客價值和福利,只想著在客戶身上多撈錢。如某PLUS會員制,剛開始感覺不錯,但後來福利越來越少,不是做加法,而是做減法,效果自然達不到“鐵粉”的地步。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2、經營要注重人的連接

中國商業生態逐步進入社群的時代,社群、粉絲、會員就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和壁壘,要善於“圈人”,以人去連接生意,而不是以物去連接生意,這是Costco給我們的最大啟發之一。Costco用付費會員制選人、圈人,向有相似需求和的同類人群(中產家庭社群),提供最適合他們的品質區間和價格區間的商品和服務,只要是會員群體想要,“物”是可以不斷變換的,沒有什麼是不可以賣的;同時,通過不斷為會員創造高福利和增福利,實現“粘人”。可以說,數量不斷壯大且忠誠度極高的“粉絲”,是Costco最為堅實的護城河。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3、以特色經營聚合粉絲

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我們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我們必須通過我們的“特色”去吸引那部分對我們感興趣的人,並將他們逐步轉化為一種具有共同價值追求的社群。那麼Costco是如何通過“特色”來吸粉的呢?首先是價值觀念上的特色,為中產家庭創造卓越(三高)的生活方式,並通過企業文化和市場營銷讓顧客感知;其次,在經營層面更是特色鮮明:倉儲式,全品類,高品質,低價格,大包裝,精選爆品,無理由退貨,無節制試吃等等,都是一般商超不會或不敢做的;再次,通過“價值錨”將特色引爆傳播,形成“現象級”爆點話題。這次的核心“價值錨”是什麼呢?就是1498元一瓶的茅臺。

4、重視員工的企業文化

Costco為什麼能持續成長、店店盈利?其核心能力來源於重視員工個人價值和利益分配的企業文化,建立員工生涯規劃和利益分享機制,擁有同業界最高的員工薪酬福利,員工滿意度和忠誠度極高。營銷大師菲利普·科特勒說過,沒有員工滿意度,就沒有顧客滿意度。這對我們很多企業是不是一種啟發呢?

“Costco現象”還將繼續熱議下去,但我們應更多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更多應從企業戰略和企業文化層面,去學習借鑑Costco的成功經驗。

【溫馨提示】對特色戰略經營感興趣的朋友,可“關注”以下專欄。

"

作者/特研君

Costco中國第一家實體店上海閔行店8月27日開業,因為客流遠超負荷,當天下午就被迫關店,很多商品被搶購一空,銷售會員卡13萬多張,創造了中國零售業迄今最為“恐怖”的開門紅。但是,近幾日來,已有會員開始陸續退卡(數量暫不詳)。圍繞“Costco現象”網絡熱議不斷,褒貶不一,看好者有之,不看好者甚至預言它挺不過3年大限。Costco能否在中國持續火下去?我們究竟應該向Costco學習什麼?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一、Costco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零售行業是個競爭紅海,而中國的商超更是紅海中的紅海,近年來諸多知名大型超市關門的消息不絕於耳。今年前6個月,全球零售老大沃爾瑪至少關掉了中國的15個門店,家樂福關店幾十家後被蘇寧全面收購,麥德龍亦步履艱難,洋超市遭遇電商後似乎都水土不服,就連大神亞馬遜電商在中國都敗走麥城。在如此凶險商業環境下,Costco竟敢逆流而上,憑的是什麼底氣?

我們知道,一個企業能否持續發展,關鍵看它有沒有核心競爭力,即企業不易被複制的獨特競爭優勢和價值。很多人認為Costco的核心競爭力是其超高性價比,連雷軍都說,看了Costco,才知道什麼是性價比,因此小米學了,而且效果驚人。但特研君認為,性價比只是其一部分(Costco不是所有商品價格都低),為會員(中產家庭)創造卓越的生活方式才是其核心價值(戰略特色)所在。這種卓越性主要表現為高品質、高福利、高效率三個方面。

(一)高品質的遴選商品

很多人對大型商超有個印象,就是賣的大多是中低端商品,時尚高端商品基本無緣。但Costco完全顛覆了這一定位,所銷售的商品大多數是中高端品牌商品,有上萬元的愛馬仕、Chanel、Prada等世界名包,有世界各地進口的各種高端食品,有各種高端時尚的電子產品、家用電器,還有中國最高檔的白酒茅臺、五糧液等。為什麼一反常規如此張羅?因為他們知道中產階層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某種程度上比你自己還了解自己。沒有這一點做支撐,光喊性價比是沒有用的,貨不對板,就是再高的性價比你會要嗎?為此,Costco在商品上嚴格遵循極致精選、獨家特製、嚴控質量的嚴選模式。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二)高福利的經濟回報

Costco不是把會員當成普通的顧客,而是利益共同體的合夥人或委託人,會員交會費,享受的是Costco的採購代理和生活管家服務,會員只需支付相關的各項採購運營成本,門店只是其服務提貨的一個平臺,因此其盈利模式不是差價或佣金,而是一年一次的服務費(起碼目標是這樣),會員費佔其利潤的八成多。這就不難理解其經營邏輯,努力為會員降低成本,降低成本不是為了自己賺錢,而是幫助會員賺錢,成本降得越多,會員賺得越多,這是Costco經營的核心驅動力。為此,制定了所謂的“魔鬼14”法則,即所有商品加價率不超過14%(在美國平均加價率約10%)。為什麼是14%呢?因為多數商超的盈虧平衡點是15%左右,Costco就是以此為標準來倒逼壓縮各項成本,包括廉價土地、簡潔裝修、倉儲陳列、量販銷售、精簡人員、極少SKU、規模採購、自有品牌、降低庫存、加快週轉等。

由此給會員創造了巨大的利益回報機制:其一是與市場其他同類商品相比巨大的價格差,據Costco上海透露,百貨商品價格低於市場價的30%到60%,食品類則低10%到20%,換言之,只要買超過1000元的百貨或2000元的食品,你的會費就賺回來了(上海會員價299元/人),剩下的都是你賺的,你買的越多,就賺的越多;其二,以美國為例,高級會員還有2%的銷售返利(有上限封頂),此外還有聯名卡等其他福利。剛開始,Costco在美國銷售會員卡並不成功,正是因為加了2%的銷售返利後,才快速啟動市場。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Costco美國會員制

(三)高效率的生活服務

Costco高效率的服務主要表現在:一是全品類,從生活用品、生鮮、食品、穿著、家電、電子、汽車等,到餐飲、藥店、健康檢查、旅遊服務等等,基本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道理很簡單,作為類管家,怎麼使主人方便、高效,就服務什麼;二是精簡SKU,每個品類Costco只提供2-3款認為對會員最合適的單品,這極大節約了會員挑選的時間,會員無需記憶什麼商品哪個牌子最好,不用比價,不用猶豫,拿走就好,因為Costco已幫你做了最嚴格的選擇。這可以說是Costco最大的競爭力之一,這樣做的好處多多,不僅可以幫助顧客克服“選擇焦慮症”,極大促進商品銷售(坪效是Walmart的2倍),加速商品週轉,而且顯著提升了單品的進貨批量,從而獲得更低的採購價格。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其三,極致的服務。Costco最“變態”的服務有2個,一是無限制退貨退卡,客戶買到不滿意的商品,只要在保質期內,可以無任何條件退換貨,因此有了“吃剩的半塊牛排、喝掉的半瓶酒、用了幾年的枕頭都可以退”的傳說,而且會員可以在任何時候申請退卡退會費,當然對惡意退貨的會員Costco也會視情形取消其會員資格,不過這種情況非常少;二是隨便吃的試吃服務,無限次數,吃到你直到滿意為止。在Costco購物你無需擔心,閉著眼買就是,會員對商品和廠家品牌的信任轉換為對Costco的信任。在加拿大流傳一個段子,說如果你的產品沒有進入Costco,說明你的產品不入主流。正因為如此極致的服務,會員對Costco建立了極高的信任感和忠誠度,全球續卡率接近90%,形成了共生共享的“粉絲經濟”生態,這是Costco最堅固的壁壘。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Costco在美國的試吃品

Costco的核心競爭力源於其獨特的經營理念和企業文化,即一切以為會員提供省錢高效的高品質生活服務為中心、為宗旨,而不是想著怎麼多掙顧客的錢,善因帶來善果。為了這一目的,建立了一整套相應的企業文化、管理機制和運營模式,如員工激勵機制,Costco員工時薪達22美元,是同行的兩倍以上,Costco的高層幾乎全部來自公司內部提拔,員工的自豪感、幸福感爆表,號稱“世界上員工幸福感最高的企業”。任正非曾經說過一句話,華為的核心競爭力不是來自人才和技術,而是分配機制。

二、Costco在中國可能面臨的挑戰

雖然Costco在全球混得風生水起,如在日本開店26家,家家盈利,但不代表在中國就一定能成功,畢竟中國的國情與文化與西方相距甚大。尤其近幾天來,因緊俏商品買不到、等候時間過長、因擁擠購物體驗感差等原因,相當一部分會員開始動搖,陸續開始退卡。可能需要時間的沉澱,才能知道大潮過後誰在裸泳,哪些人會成為Costco堅定的擁躉者?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一)大包裝與小家庭的衝突

為了降低成本、加快週轉,Costco採取了大包裝、量販式銷售,如按公斤計的薯片、面盆大的蛋糕、48個一盒的巧克力、四個一組的洗髮水等等,一個字“大”。這種節奏適合歐美4-6口人家庭一二週購物一次的習慣,與中國目前普遍三口之家的家庭結構,吃菜愛新鮮、買東西零買、幾乎天天上超市或菜市場的消費習慣有一定衝突,畢竟消費習慣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Costco是否應考慮合適的包裝計量(當然也有合拼可能)及生鮮的品類,以更好適應中國城市家庭的消費習慣?畢竟麥德龍的量販針對的主要是團體單位,而不是個體消費者。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二)規模化與供應鏈的衝突

Costco目前在中國僅開出第一家店,雖然有電商,但規模不大,這就給其規模化採購帶來難題,須知像生鮮、肉類、食品等商品全部從國外採購是不現實的,沒有了規模化其價格優勢何來呢?按照Costco在其他國家的開店速度,估計在中國達到20家以上起碼需要四五年,靠單店盈利不是沒有可能,但Costco在很多商品上的價格優勢有可能就喪失了。此外,如何控制好本地化採購及國外進口食材的品質也是個難題。一旦爆發出食品質量問題,那結果可是災難性的,這無疑給Costco的供應鏈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三)會員數與體驗感的衝突

Costco目前上海只有一家店,短短几天辦卡人數就達16萬(源自報道),不僅諸多會員進不了場,而且很多商品都缺貨,引起了部分會員的抗議退卡,為此店方還限制客流,場內限2000人,更增加了會員等候時間。當然可以理解為開門轟動效應和中國人“人來瘋”問題,以後人流肯定不如開業前幾天那麼多。但是,如果一個門店的會員人數過多,很多商品持續缺貨,停車、付款排隊時間過長,那體驗感就差了。但願這種擔心是多餘的,然而店方需考慮合理的機制與應對措施,以平衡客流與滿意度問題。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四)全服務與政策壁的衝突

Costco在國外採取的全品類經營,基本沒有什麼限制,如汽車、加油、醫療保健、銀行聯名卡,但在國內很多領域是受到政策限制的,如汽油、藥品、金融等。要知道 Costco在國外相當一部分銷售收入是來自加油、醫藥等領域。如果 Costco在汽油上動刀,那兩桶油會怎麼樣呢?如果沒有了“金主”業務,那 Costco的盈利能力會不會受到影響呢?也就是說, Costco在國內的銷售收入結構可能會與國外有較大的不同,這是一個挑戰。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五)國際化與本土化的衝突

中國的市場變化很快,中國企業的學習能力也很強,市場競爭和商業模式的方式方法變化也快,需要企業有迅速的反應能力和決策效率,如果不能快速的本地化、靈活化,融入中國的商業環境和節奏,按照一些美國企業的業務流程和決策程序,有可能趕不上趟,亞馬遜就是典型的例子。因此,能不能做好本地化,是對Costco的一個巨大挑戰。

以上是特研君認為Costco可能在中國碰到的挑戰。不過,以Costco的經營理念和機制,我相信這些衝突都能夠得到化解,畢竟有日本這個全球商業服務水平最高的國家做藍本,這也是我看好Costco的原因。至於很多人擔心的退貨會不會把Costco退死,試吃會不會把它吃死,我認為基本是杞人憂天,一是Costco有防惡意退貨機制,二是小看了中國人的溫飽水平。

三、Costco值得中國企業學習之處

1、商業要有利他思維

Costco在全球之所以能獲得巨大成功,與其“利他”思維和模式息息相關,追求的是如何不斷降價而不是漲價,幫助客戶省錢、賺錢,以低成本獲得高品質、高效率生活,在成就他人的同時成就自己,而不是以多賺錢為直接目標,不提高顧客價值和福利,只想著在客戶身上多撈錢。如某PLUS會員制,剛開始感覺不錯,但後來福利越來越少,不是做加法,而是做減法,效果自然達不到“鐵粉”的地步。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2、經營要注重人的連接

中國商業生態逐步進入社群的時代,社群、粉絲、會員就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和壁壘,要善於“圈人”,以人去連接生意,而不是以物去連接生意,這是Costco給我們的最大啟發之一。Costco用付費會員制選人、圈人,向有相似需求和的同類人群(中產家庭社群),提供最適合他們的品質區間和價格區間的商品和服務,只要是會員群體想要,“物”是可以不斷變換的,沒有什麼是不可以賣的;同時,通過不斷為會員創造高福利和增福利,實現“粘人”。可以說,數量不斷壯大且忠誠度極高的“粉絲”,是Costco最為堅實的護城河。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3、以特色經營聚合粉絲

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我們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我們必須通過我們的“特色”去吸引那部分對我們感興趣的人,並將他們逐步轉化為一種具有共同價值追求的社群。那麼Costco是如何通過“特色”來吸粉的呢?首先是價值觀念上的特色,為中產家庭創造卓越(三高)的生活方式,並通過企業文化和市場營銷讓顧客感知;其次,在經營層面更是特色鮮明:倉儲式,全品類,高品質,低價格,大包裝,精選爆品,無理由退貨,無節制試吃等等,都是一般商超不會或不敢做的;再次,通過“價值錨”將特色引爆傳播,形成“現象級”爆點話題。這次的核心“價值錨”是什麼呢?就是1498元一瓶的茅臺。

4、重視員工的企業文化

Costco為什麼能持續成長、店店盈利?其核心能力來源於重視員工個人價值和利益分配的企業文化,建立員工生涯規劃和利益分享機制,擁有同業界最高的員工薪酬福利,員工滿意度和忠誠度極高。營銷大師菲利普·科特勒說過,沒有員工滿意度,就沒有顧客滿意度。這對我們很多企業是不是一種啟發呢?

“Costco現象”還將繼續熱議下去,但我們應更多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更多應從企業戰略和企業文化層面,去學習借鑑Costco的成功經驗。

【溫馨提示】對特色戰略經營感興趣的朋友,可“關注”以下專欄。

Costco超市能在中國火下去嗎?從戰略角度看,你就能明白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