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建省發改委等10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促進郵輪經濟發展的實施方案》,提出著力打造“海絲郵輪”品牌,推動郵輪經濟產業鏈成為經濟增長新亮點。在經歷了10年的高增長後,中國郵輪市場遇冷,2018年諸多國際郵輪巨頭紛紛在中國做“減法”。在此背景下,福建力推郵輪經濟,又有哪些考量?福建“龍頭”郵輪港口廈門港,又有哪些表現?

廈門郵輪港“逆市飄紅”,原因何在?

全國均速下滑 廈門增速搶眼

福建《方案》為該省郵輪產業定下新目標,到2035年,福建沿海郵輪旅客年吞吐量達到200萬人次,郵輪產業鏈基本形成。

在港口布局方面,要重點建設廈門郵輪母港和福州松下、平潭金井、莆田湄洲島(或東吳港區)等郵輪始發港。在航線設計方面,引導開通東北亞、東南亞、環臺灣海峽、港澳航線和環南海“一程多站”式的郵輪航線,加密海峽兩岸直航特色郵輪航線,開通沿海郵輪航線。在產業鏈培育方面,要初步建成佈局合理的郵輪港口和航線體系、優質高效的郵輪配套服務保障體系、特色鮮明的郵輪研發製造體系、周到完善的郵輪應急管理體系。

雄心勃勃的福建,目前在全國郵輪產業梯隊中處於怎樣的位置?有關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郵輪出入境旅客接待量約488萬人次,同比下降1.2%。排名前四的四大郵輪港口,上海接待275萬人次,增速下降7.5%;天津接待68萬人次,增速下降27.41%;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提振,廣州接待48萬人次,增長19.26%;深圳36萬人次,增長89.47%。此次《方案》中給予明確“龍頭”定位的廈門郵輪母港,在2018年完成了旅客吞吐量32.46萬人次,同比增長97.78%,增速保持較快增長勢頭,可謂“逆市飄紅”。

與此同時,廈門國際郵輪母港正在改擴建中。2018年9月,交通運輸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0部門制定出臺《關於促進我國郵輪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其中明確提出加快推進的新建及改擴建郵輪碼頭項目,點名廈門郵輪母港。

投入超百億元的廈門郵輪母港建設項目,母港岸線長度超過1400米,可同時靠泊3艘~4艘中大型郵輪,可滿足22萬噸的世界大型豪華郵輪的靠泊。2016年開工的“廈門海上世界”,總投資超過160億元,總建築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僅郵輪母港航站樓建築面積就達5萬平方米,匯聚郵輪母港、智慧辦公集群等多種業態,預計將於2022年全部建成投用,未來年產值預計將超300億元。

今年4月15日,泊位改造工程完工後,15萬噸的“世界夢”號造訪。廈門國際郵輪母港集團負責人表示,這意味著廈門郵輪母港踏上“大船時代”的新起點。

與聲勢浩大的改擴建項目同時亮眼的,還有今年一季度的成績單。繼去年“逆市飄紅”之後,廈門母港今年第一季度接待郵輪32艘次、旅客吞吐量89278人次,兩項數據同比增長433.33%、283.38%,位列全國郵輪港口第二、第三位,成為業界焦點。

依託資源 開闢差異化航線

有關專家表示,從地理位置看,廈門位於我國東南部,臺灣海峽西岸,與臺灣島隔海相望。廈門港是東南部的天然良港,水路南北通暢,方便抵達各個國內港口。

從旅遊資源看,廈門環境優美、氣候舒適。夏秋季節長,全年溫差不大,較為溫和,全年宜遊。鼓浪嶼、南普陀、集美鰲園和中山路等,又形成了廈門獨具特色的人文資源。近年來,郵輪遊、遊艇遊、房車遊、直升機空中游等“高端旅遊”項目紛紛搶灘廈門。

廈門是國內最早開展郵輪旅遊的城市之一,併成立郵輪經濟發展領導小組統籌佈局。2013年,廈門提出打造“海峽郵輪經濟圈”的設想與倡議。今年5月8日~11日,廈門港臨時恢復開通對臺郵輪航線,按計劃成功發出赴高雄、澎湖的郵輪3航次,旅客吞吐量11510人次,在海峽兩岸引起積極反響。

2016年8月,廈門港開通第一條海絲郵輪航線,並於2017年下半年進入“發展快車道”,多個東南亞航線市場反響火爆。今年3月,全國首條跨東南亞6國“一帶一路”航線在廈運營,覆蓋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新加坡、柬埔寨、泰國。

此次福建《方案》,就為海峽郵輪航線和東南亞航線劃了重點。多位專家表示,目前中國郵輪產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便是航線單一。在我國對外郵輪航線中,日、韓作為旅遊目的地佔據著重要的地位。有專家為此建議,要努力拓展俄羅斯、東南亞、海上絲綢之路等出境遊航線。海峽航線、“海絲”航線,可以說是福建為郵輪產業差異化發展開出的“對症單”。

需求引領 致力產業鏈發展

郵輪產業集港口、航運、旅遊於一體,產業鏈條長,綜合性經濟效益強,理想狀況下能對所在區域的相關經濟產生1∶10的帶動效應,被稱為“漂浮在海上的黃金產業”。此次福建《方案》也明確提出,希望推動郵輪經濟產業鏈成為經濟增長新亮點,郵輪經濟規模不斷擴大,對產業升級、經濟發展和人民消費的支撐和保障作用顯著增強。

按照國際經驗測算,郵輪產業是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的伴生品。2018年,廈門人均GDP達11.95萬元人民幣,已經越過發展郵輪產業的“門檻”,既有市場需求,也有消費能力,但要構建並完善產業鏈卻並非易事。

郵輪產業的上游是郵輪的設計建造環節,中游是郵輪的運營階段,下游是郵輪的港口服務和商貿旅遊。有關專家表示,僅以中游運營階段的物資供應為例,郵輪物資需求量十分巨大,是普通船舶的數百倍之多。2017年6月,廈門在全國首創郵輪物供“快速通道”模式,採用了“進口直供”“保稅供船”,創新監管模式。“進口直供”“保稅供船”模式,是對入境後需直接轉運至指定郵輪的船供食品,在滿足監管要求的前提下,只檢疫、不檢驗,簡化保稅供船食品的檢驗檢疫監管手續。

廈門郵輪母港相關負責人表示,新模式極大提升了補給物資供應效率,大幅壓縮了企業通關手續及成本,有利於吸引更多的國際郵輪靠泊廈門港,實現廈門集裝箱樞紐港與國際郵輪母港的產業對接和融合發展,助力廈門港口產業轉型升級。

港口接待能力是郵輪產業鏈中的基礎結構。據廈門國際郵輪母港集團介紹,改建後的廈門母港,將建成1個15萬噸級、2個8萬噸級郵輪泊位和1個3000噸級滾裝泊位,部分岸線按照20萬噸級水工結構設計,可以接待世界最大的22.5萬總噸郵輪靠泊。

《方案》發佈後,廈門國際郵輪母港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勵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將進一步深化郵輪產業交流合作,運用多種資源進一步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助力完善郵輪產業鏈。

來源:中國海洋報

記者:趙婧

編輯:鄭雅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