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74年前的波茨坦,中美英這般安排了日本的未來,可惜後來變了味

波茨坦會議“三巨頭”

1945年7月26號,中美英三國聯合發佈了《波茨坦公告》。彼時沖繩戰役已經結束,美軍正在籌劃登陸日本本土作戰,《波茨坦公告》的發佈,是盟國督促日本投降的最後通牒,也是在日本敗局已定的情況下,對將來佔領日本的一個總體構想。

但不幸的是,冷戰發生後,美國的對日佔領政策逐漸背離了盟國的初衷。時值《波茨坦公告》發佈74週年,我們不禁疑惑,假如一切按《波茨坦公告》來,我們將得到一個怎樣的日本。

一、 徹底清除右翼

現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是典型的鷹派右翼,隔三岔五就傳出要參拜靖國神社的消息,還曾經拒絕承認《波茨坦公告》為日本侵略戰爭定性的事實。

實際上,《波茨坦公告》想要塑造的,是一個清除了安倍這樣右翼分子的日本。典型的例子就是對重要政治人物鳩山一郎和安倍外公岸信介的處理。他們前者曾被開除公職,後者一度被投入監獄。

在《波茨坦公告》發表之前,岸信介已經長期在偽滿州國擔任要職,和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等並稱“滿洲五人幫”。後來調回國內,在東條英機組閣後擔任內閣商工大臣,在日本的戰爭機器中佔據著重要的位置。

而鳩山一郎雖然因為與東條英機等人政見不合,暫時離開了政治中心,卻也沒有閒著。他寫作並出版了《世界之面貌》一書,在其中鼓吹了希特勒、墨索里尼的思想。

"
74年前的波茨坦,中美英這般安排了日本的未來,可惜後來變了味

波茨坦會議“三巨頭”

1945年7月26號,中美英三國聯合發佈了《波茨坦公告》。彼時沖繩戰役已經結束,美軍正在籌劃登陸日本本土作戰,《波茨坦公告》的發佈,是盟國督促日本投降的最後通牒,也是在日本敗局已定的情況下,對將來佔領日本的一個總體構想。

但不幸的是,冷戰發生後,美國的對日佔領政策逐漸背離了盟國的初衷。時值《波茨坦公告》發佈74週年,我們不禁疑惑,假如一切按《波茨坦公告》來,我們將得到一個怎樣的日本。

一、 徹底清除右翼

現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是典型的鷹派右翼,隔三岔五就傳出要參拜靖國神社的消息,還曾經拒絕承認《波茨坦公告》為日本侵略戰爭定性的事實。

實際上,《波茨坦公告》想要塑造的,是一個清除了安倍這樣右翼分子的日本。典型的例子就是對重要政治人物鳩山一郎和安倍外公岸信介的處理。他們前者曾被開除公職,後者一度被投入監獄。

在《波茨坦公告》發表之前,岸信介已經長期在偽滿州國擔任要職,和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等並稱“滿洲五人幫”。後來調回國內,在東條英機組閣後擔任內閣商工大臣,在日本的戰爭機器中佔據著重要的位置。

而鳩山一郎雖然因為與東條英機等人政見不合,暫時離開了政治中心,卻也沒有閒著。他寫作並出版了《世界之面貌》一書,在其中鼓吹了希特勒、墨索里尼的思想。

74年前的波茨坦,中美英這般安排了日本的未來,可惜後來變了味

鳩山一郎(前排左二)戰後曾任日本首相

《波茨坦公告》的一個重要原則是,“欺騙及錯誤領導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威權及勢力,必須永久剔除”。

於是戰爭剛一結束,盟軍就分級逮捕了大批戰爭罪犯,並於1948年進行了大規模的“東京審判”。岸信介在逮捕中被定為甲級戰犯,於巢鴨監獄監禁三年。

此外,盟軍總司令部還進一步擴大了清理範圍,要求日本政府頒佈了所謂的“公職追放令”,規定凡與戰爭組織有關人員,及在滿州、臺灣、朝鮮等殖民地擔任行政長官的相關人員,全部禁止再次擔任公職和民間企業要職。看起來誓要讓與軍國主義扯上一絲關係的政治家全都消失在政治的舞臺上。

此時鳩山一郎已經回到政界,作為自由黨黨首準備組閣,卻因為自己戰時的法西斯言論,再次被迫下野回家,因為經歷曲折,被稱為“悲劇政治家”。

"
74年前的波茨坦,中美英這般安排了日本的未來,可惜後來變了味

波茨坦會議“三巨頭”

1945年7月26號,中美英三國聯合發佈了《波茨坦公告》。彼時沖繩戰役已經結束,美軍正在籌劃登陸日本本土作戰,《波茨坦公告》的發佈,是盟國督促日本投降的最後通牒,也是在日本敗局已定的情況下,對將來佔領日本的一個總體構想。

但不幸的是,冷戰發生後,美國的對日佔領政策逐漸背離了盟國的初衷。時值《波茨坦公告》發佈74週年,我們不禁疑惑,假如一切按《波茨坦公告》來,我們將得到一個怎樣的日本。

一、 徹底清除右翼

現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是典型的鷹派右翼,隔三岔五就傳出要參拜靖國神社的消息,還曾經拒絕承認《波茨坦公告》為日本侵略戰爭定性的事實。

實際上,《波茨坦公告》想要塑造的,是一個清除了安倍這樣右翼分子的日本。典型的例子就是對重要政治人物鳩山一郎和安倍外公岸信介的處理。他們前者曾被開除公職,後者一度被投入監獄。

在《波茨坦公告》發表之前,岸信介已經長期在偽滿州國擔任要職,和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等並稱“滿洲五人幫”。後來調回國內,在東條英機組閣後擔任內閣商工大臣,在日本的戰爭機器中佔據著重要的位置。

而鳩山一郎雖然因為與東條英機等人政見不合,暫時離開了政治中心,卻也沒有閒著。他寫作並出版了《世界之面貌》一書,在其中鼓吹了希特勒、墨索里尼的思想。

74年前的波茨坦,中美英這般安排了日本的未來,可惜後來變了味

鳩山一郎(前排左二)戰後曾任日本首相

《波茨坦公告》的一個重要原則是,“欺騙及錯誤領導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威權及勢力,必須永久剔除”。

於是戰爭剛一結束,盟軍就分級逮捕了大批戰爭罪犯,並於1948年進行了大規模的“東京審判”。岸信介在逮捕中被定為甲級戰犯,於巢鴨監獄監禁三年。

此外,盟軍總司令部還進一步擴大了清理範圍,要求日本政府頒佈了所謂的“公職追放令”,規定凡與戰爭組織有關人員,及在滿州、臺灣、朝鮮等殖民地擔任行政長官的相關人員,全部禁止再次擔任公職和民間企業要職。看起來誓要讓與軍國主義扯上一絲關係的政治家全都消失在政治的舞臺上。

此時鳩山一郎已經回到政界,作為自由黨黨首準備組閣,卻因為自己戰時的法西斯言論,再次被迫下野回家,因為經歷曲折,被稱為“悲劇政治家”。

74年前的波茨坦,中美英這般安排了日本的未來,可惜後來變了味

岸信介、安倍晉三與安倍晉太郎

糟糕的是,隨著冷戰加劇,美國擔心日本國內共產黨力量過大,開始需要原來的政治人物回來坐鎮局勢。東京審判後,盟國就釋放了一批戰爭罪犯,解除了大批戰犯的公職禁令。鳩山一郎、岸信介就得以重返政壇,甚至搖身一變,成為了日本首相。

我們不禁感嘆,如果不是這種國際形勢改變了美國的心意,日本現在的政治右翼勢力恐怕會大大減少,如今的日本首相或許也不是安倍晉三了。畢竟作為岸信介的外孫,他們的政治理念也可謂是一脈相承了。

二、經濟小國日本

戰爭結束前,美國政府內甚至有將日本退回農業國的想法。最終《波茨坦公告》認為,“日本將被允許維持其經濟所必須及可以償付貨物賠款之工業,但可以使其獲得原料,以別於統制原料,日本最後參加國際貿易關係當可准許”。日本恐怕會一直保持一個經濟小國的地位,更不要說經濟的騰飛。

因為作為戰敗國,是要賠錢的。

《波茨坦公告》首次明確,戰敗國日本在戰後有義務賠償盟國在戰爭中受到的損失。“除維持日本最少限度經濟之外的一切工業設備,將作為實物賠償物資,拆遷到盟國,以便達到日本武裝的完全解除”

"
74年前的波茨坦,中美英這般安排了日本的未來,可惜後來變了味

波茨坦會議“三巨頭”

1945年7月26號,中美英三國聯合發佈了《波茨坦公告》。彼時沖繩戰役已經結束,美軍正在籌劃登陸日本本土作戰,《波茨坦公告》的發佈,是盟國督促日本投降的最後通牒,也是在日本敗局已定的情況下,對將來佔領日本的一個總體構想。

但不幸的是,冷戰發生後,美國的對日佔領政策逐漸背離了盟國的初衷。時值《波茨坦公告》發佈74週年,我們不禁疑惑,假如一切按《波茨坦公告》來,我們將得到一個怎樣的日本。

一、 徹底清除右翼

現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是典型的鷹派右翼,隔三岔五就傳出要參拜靖國神社的消息,還曾經拒絕承認《波茨坦公告》為日本侵略戰爭定性的事實。

實際上,《波茨坦公告》想要塑造的,是一個清除了安倍這樣右翼分子的日本。典型的例子就是對重要政治人物鳩山一郎和安倍外公岸信介的處理。他們前者曾被開除公職,後者一度被投入監獄。

在《波茨坦公告》發表之前,岸信介已經長期在偽滿州國擔任要職,和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等並稱“滿洲五人幫”。後來調回國內,在東條英機組閣後擔任內閣商工大臣,在日本的戰爭機器中佔據著重要的位置。

而鳩山一郎雖然因為與東條英機等人政見不合,暫時離開了政治中心,卻也沒有閒著。他寫作並出版了《世界之面貌》一書,在其中鼓吹了希特勒、墨索里尼的思想。

74年前的波茨坦,中美英這般安排了日本的未來,可惜後來變了味

鳩山一郎(前排左二)戰後曾任日本首相

《波茨坦公告》的一個重要原則是,“欺騙及錯誤領導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威權及勢力,必須永久剔除”。

於是戰爭剛一結束,盟軍就分級逮捕了大批戰爭罪犯,並於1948年進行了大規模的“東京審判”。岸信介在逮捕中被定為甲級戰犯,於巢鴨監獄監禁三年。

此外,盟軍總司令部還進一步擴大了清理範圍,要求日本政府頒佈了所謂的“公職追放令”,規定凡與戰爭組織有關人員,及在滿州、臺灣、朝鮮等殖民地擔任行政長官的相關人員,全部禁止再次擔任公職和民間企業要職。看起來誓要讓與軍國主義扯上一絲關係的政治家全都消失在政治的舞臺上。

此時鳩山一郎已經回到政界,作為自由黨黨首準備組閣,卻因為自己戰時的法西斯言論,再次被迫下野回家,因為經歷曲折,被稱為“悲劇政治家”。

74年前的波茨坦,中美英這般安排了日本的未來,可惜後來變了味

岸信介、安倍晉三與安倍晉太郎

糟糕的是,隨著冷戰加劇,美國擔心日本國內共產黨力量過大,開始需要原來的政治人物回來坐鎮局勢。東京審判後,盟國就釋放了一批戰爭罪犯,解除了大批戰犯的公職禁令。鳩山一郎、岸信介就得以重返政壇,甚至搖身一變,成為了日本首相。

我們不禁感嘆,如果不是這種國際形勢改變了美國的心意,日本現在的政治右翼勢力恐怕會大大減少,如今的日本首相或許也不是安倍晉三了。畢竟作為岸信介的外孫,他們的政治理念也可謂是一脈相承了。

二、經濟小國日本

戰爭結束前,美國政府內甚至有將日本退回農業國的想法。最終《波茨坦公告》認為,“日本將被允許維持其經濟所必須及可以償付貨物賠款之工業,但可以使其獲得原料,以別於統制原料,日本最後參加國際貿易關係當可准許”。日本恐怕會一直保持一個經濟小國的地位,更不要說經濟的騰飛。

因為作為戰敗國,是要賠錢的。

《波茨坦公告》首次明確,戰敗國日本在戰後有義務賠償盟國在戰爭中受到的損失。“除維持日本最少限度經濟之外的一切工業設備,將作為實物賠償物資,拆遷到盟國,以便達到日本武裝的完全解除”

74年前的波茨坦,中美英這般安排了日本的未來,可惜後來變了味

日本簽署投降書

戰爭時期,日本全國推行總力戰,一切經濟發展為了軍事要求,工業全面面向戰爭。在這種方針下建立起來的日本工業,與英美等長期積累的資本主義國家相比,經濟基礎是脆弱的。更可怕的是,這種政策將整個國家變成了一個戰爭機器。

因此,通過戰爭賠償,拆除原有工廠、工業設備,一方面賠償了戰爭受害國,一方面也摧毀了日本的戰爭經濟基礎,是一件一舉兩得的好事。

作為最大的戰爭受害國,中國也提出了大規模的戰爭賠償要求。1946年5月13日,盟軍總司令部擬定了對日中間賠償,規定拆除日本工廠、機械,作為賠償運往中國。

同時,《波茨坦公告》明確表示了對日本戰後經濟的限制。在實地調查後,美國認為日本“賠償結束後所能容許其擁有的生產水平,應該是日本開始侵略戰爭1926-1930年的水平。這意味著不高於日本侵略過的亞洲國家的生產水平”

"
74年前的波茨坦,中美英這般安排了日本的未來,可惜後來變了味

波茨坦會議“三巨頭”

1945年7月26號,中美英三國聯合發佈了《波茨坦公告》。彼時沖繩戰役已經結束,美軍正在籌劃登陸日本本土作戰,《波茨坦公告》的發佈,是盟國督促日本投降的最後通牒,也是在日本敗局已定的情況下,對將來佔領日本的一個總體構想。

但不幸的是,冷戰發生後,美國的對日佔領政策逐漸背離了盟國的初衷。時值《波茨坦公告》發佈74週年,我們不禁疑惑,假如一切按《波茨坦公告》來,我們將得到一個怎樣的日本。

一、 徹底清除右翼

現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是典型的鷹派右翼,隔三岔五就傳出要參拜靖國神社的消息,還曾經拒絕承認《波茨坦公告》為日本侵略戰爭定性的事實。

實際上,《波茨坦公告》想要塑造的,是一個清除了安倍這樣右翼分子的日本。典型的例子就是對重要政治人物鳩山一郎和安倍外公岸信介的處理。他們前者曾被開除公職,後者一度被投入監獄。

在《波茨坦公告》發表之前,岸信介已經長期在偽滿州國擔任要職,和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等並稱“滿洲五人幫”。後來調回國內,在東條英機組閣後擔任內閣商工大臣,在日本的戰爭機器中佔據著重要的位置。

而鳩山一郎雖然因為與東條英機等人政見不合,暫時離開了政治中心,卻也沒有閒著。他寫作並出版了《世界之面貌》一書,在其中鼓吹了希特勒、墨索里尼的思想。

74年前的波茨坦,中美英這般安排了日本的未來,可惜後來變了味

鳩山一郎(前排左二)戰後曾任日本首相

《波茨坦公告》的一個重要原則是,“欺騙及錯誤領導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威權及勢力,必須永久剔除”。

於是戰爭剛一結束,盟軍就分級逮捕了大批戰爭罪犯,並於1948年進行了大規模的“東京審判”。岸信介在逮捕中被定為甲級戰犯,於巢鴨監獄監禁三年。

此外,盟軍總司令部還進一步擴大了清理範圍,要求日本政府頒佈了所謂的“公職追放令”,規定凡與戰爭組織有關人員,及在滿州、臺灣、朝鮮等殖民地擔任行政長官的相關人員,全部禁止再次擔任公職和民間企業要職。看起來誓要讓與軍國主義扯上一絲關係的政治家全都消失在政治的舞臺上。

此時鳩山一郎已經回到政界,作為自由黨黨首準備組閣,卻因為自己戰時的法西斯言論,再次被迫下野回家,因為經歷曲折,被稱為“悲劇政治家”。

74年前的波茨坦,中美英這般安排了日本的未來,可惜後來變了味

岸信介、安倍晉三與安倍晉太郎

糟糕的是,隨著冷戰加劇,美國擔心日本國內共產黨力量過大,開始需要原來的政治人物回來坐鎮局勢。東京審判後,盟國就釋放了一批戰爭罪犯,解除了大批戰犯的公職禁令。鳩山一郎、岸信介就得以重返政壇,甚至搖身一變,成為了日本首相。

我們不禁感嘆,如果不是這種國際形勢改變了美國的心意,日本現在的政治右翼勢力恐怕會大大減少,如今的日本首相或許也不是安倍晉三了。畢竟作為岸信介的外孫,他們的政治理念也可謂是一脈相承了。

二、經濟小國日本

戰爭結束前,美國政府內甚至有將日本退回農業國的想法。最終《波茨坦公告》認為,“日本將被允許維持其經濟所必須及可以償付貨物賠款之工業,但可以使其獲得原料,以別於統制原料,日本最後參加國際貿易關係當可准許”。日本恐怕會一直保持一個經濟小國的地位,更不要說經濟的騰飛。

因為作為戰敗國,是要賠錢的。

《波茨坦公告》首次明確,戰敗國日本在戰後有義務賠償盟國在戰爭中受到的損失。“除維持日本最少限度經濟之外的一切工業設備,將作為實物賠償物資,拆遷到盟國,以便達到日本武裝的完全解除”

74年前的波茨坦,中美英這般安排了日本的未來,可惜後來變了味

日本簽署投降書

戰爭時期,日本全國推行總力戰,一切經濟發展為了軍事要求,工業全面面向戰爭。在這種方針下建立起來的日本工業,與英美等長期積累的資本主義國家相比,經濟基礎是脆弱的。更可怕的是,這種政策將整個國家變成了一個戰爭機器。

因此,通過戰爭賠償,拆除原有工廠、工業設備,一方面賠償了戰爭受害國,一方面也摧毀了日本的戰爭經濟基礎,是一件一舉兩得的好事。

作為最大的戰爭受害國,中國也提出了大規模的戰爭賠償要求。1946年5月13日,盟軍總司令部擬定了對日中間賠償,規定拆除日本工廠、機械,作為賠償運往中國。

同時,《波茨坦公告》明確表示了對日本戰後經濟的限制。在實地調查後,美國認為日本“賠償結束後所能容許其擁有的生產水平,應該是日本開始侵略戰爭1926-1930年的水平。這意味著不高於日本侵略過的亞洲國家的生產水平”

74年前的波茨坦,中美英這般安排了日本的未來,可惜後來變了味

賠償中國的“雪風”號驅逐艦

然而,隨著冷戰的進行,國民黨政府敗守臺灣,朝鮮戰爭爆發。美國開始重新衡量日本的戰略意義。喬治·凱南認為:“為遏制蘇聯及社會主義國家,應利用日本潛在的工業力量”。於是曾經的戰爭賠償逐漸不了了之,美國也停止了對日本經濟的限制,並通過朝鮮特需幫助日本恢復經濟,才有瞭如今的日本。

可以說,按《波茨坦公告》的思想,日本註定只能成為一個亞洲的經濟小國,僅供維持國家的基本發展。我們不會看到60年代日本的經濟高速增長,不會看到它超越德國成為第二經濟體,當然,也不會看到80年代泡沫破滅。

三、永遠的和平主義

日本會不會重返軍國主義道路?這個問題仍然時常是我們討論的重點。但要按《波茨坦公告》來,這根本不是問題,因為日本不會擁有軍隊,連自衛隊都沒有。

"
74年前的波茨坦,中美英這般安排了日本的未來,可惜後來變了味

波茨坦會議“三巨頭”

1945年7月26號,中美英三國聯合發佈了《波茨坦公告》。彼時沖繩戰役已經結束,美軍正在籌劃登陸日本本土作戰,《波茨坦公告》的發佈,是盟國督促日本投降的最後通牒,也是在日本敗局已定的情況下,對將來佔領日本的一個總體構想。

但不幸的是,冷戰發生後,美國的對日佔領政策逐漸背離了盟國的初衷。時值《波茨坦公告》發佈74週年,我們不禁疑惑,假如一切按《波茨坦公告》來,我們將得到一個怎樣的日本。

一、 徹底清除右翼

現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是典型的鷹派右翼,隔三岔五就傳出要參拜靖國神社的消息,還曾經拒絕承認《波茨坦公告》為日本侵略戰爭定性的事實。

實際上,《波茨坦公告》想要塑造的,是一個清除了安倍這樣右翼分子的日本。典型的例子就是對重要政治人物鳩山一郎和安倍外公岸信介的處理。他們前者曾被開除公職,後者一度被投入監獄。

在《波茨坦公告》發表之前,岸信介已經長期在偽滿州國擔任要職,和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等並稱“滿洲五人幫”。後來調回國內,在東條英機組閣後擔任內閣商工大臣,在日本的戰爭機器中佔據著重要的位置。

而鳩山一郎雖然因為與東條英機等人政見不合,暫時離開了政治中心,卻也沒有閒著。他寫作並出版了《世界之面貌》一書,在其中鼓吹了希特勒、墨索里尼的思想。

74年前的波茨坦,中美英這般安排了日本的未來,可惜後來變了味

鳩山一郎(前排左二)戰後曾任日本首相

《波茨坦公告》的一個重要原則是,“欺騙及錯誤領導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威權及勢力,必須永久剔除”。

於是戰爭剛一結束,盟軍就分級逮捕了大批戰爭罪犯,並於1948年進行了大規模的“東京審判”。岸信介在逮捕中被定為甲級戰犯,於巢鴨監獄監禁三年。

此外,盟軍總司令部還進一步擴大了清理範圍,要求日本政府頒佈了所謂的“公職追放令”,規定凡與戰爭組織有關人員,及在滿州、臺灣、朝鮮等殖民地擔任行政長官的相關人員,全部禁止再次擔任公職和民間企業要職。看起來誓要讓與軍國主義扯上一絲關係的政治家全都消失在政治的舞臺上。

此時鳩山一郎已經回到政界,作為自由黨黨首準備組閣,卻因為自己戰時的法西斯言論,再次被迫下野回家,因為經歷曲折,被稱為“悲劇政治家”。

74年前的波茨坦,中美英這般安排了日本的未來,可惜後來變了味

岸信介、安倍晉三與安倍晉太郎

糟糕的是,隨著冷戰加劇,美國擔心日本國內共產黨力量過大,開始需要原來的政治人物回來坐鎮局勢。東京審判後,盟國就釋放了一批戰爭罪犯,解除了大批戰犯的公職禁令。鳩山一郎、岸信介就得以重返政壇,甚至搖身一變,成為了日本首相。

我們不禁感嘆,如果不是這種國際形勢改變了美國的心意,日本現在的政治右翼勢力恐怕會大大減少,如今的日本首相或許也不是安倍晉三了。畢竟作為岸信介的外孫,他們的政治理念也可謂是一脈相承了。

二、經濟小國日本

戰爭結束前,美國政府內甚至有將日本退回農業國的想法。最終《波茨坦公告》認為,“日本將被允許維持其經濟所必須及可以償付貨物賠款之工業,但可以使其獲得原料,以別於統制原料,日本最後參加國際貿易關係當可准許”。日本恐怕會一直保持一個經濟小國的地位,更不要說經濟的騰飛。

因為作為戰敗國,是要賠錢的。

《波茨坦公告》首次明確,戰敗國日本在戰後有義務賠償盟國在戰爭中受到的損失。“除維持日本最少限度經濟之外的一切工業設備,將作為實物賠償物資,拆遷到盟國,以便達到日本武裝的完全解除”

74年前的波茨坦,中美英這般安排了日本的未來,可惜後來變了味

日本簽署投降書

戰爭時期,日本全國推行總力戰,一切經濟發展為了軍事要求,工業全面面向戰爭。在這種方針下建立起來的日本工業,與英美等長期積累的資本主義國家相比,經濟基礎是脆弱的。更可怕的是,這種政策將整個國家變成了一個戰爭機器。

因此,通過戰爭賠償,拆除原有工廠、工業設備,一方面賠償了戰爭受害國,一方面也摧毀了日本的戰爭經濟基礎,是一件一舉兩得的好事。

作為最大的戰爭受害國,中國也提出了大規模的戰爭賠償要求。1946年5月13日,盟軍總司令部擬定了對日中間賠償,規定拆除日本工廠、機械,作為賠償運往中國。

同時,《波茨坦公告》明確表示了對日本戰後經濟的限制。在實地調查後,美國認為日本“賠償結束後所能容許其擁有的生產水平,應該是日本開始侵略戰爭1926-1930年的水平。這意味著不高於日本侵略過的亞洲國家的生產水平”

74年前的波茨坦,中美英這般安排了日本的未來,可惜後來變了味

賠償中國的“雪風”號驅逐艦

然而,隨著冷戰的進行,國民黨政府敗守臺灣,朝鮮戰爭爆發。美國開始重新衡量日本的戰略意義。喬治·凱南認為:“為遏制蘇聯及社會主義國家,應利用日本潛在的工業力量”。於是曾經的戰爭賠償逐漸不了了之,美國也停止了對日本經濟的限制,並通過朝鮮特需幫助日本恢復經濟,才有瞭如今的日本。

可以說,按《波茨坦公告》的思想,日本註定只能成為一個亞洲的經濟小國,僅供維持國家的基本發展。我們不會看到60年代日本的經濟高速增長,不會看到它超越德國成為第二經濟體,當然,也不會看到80年代泡沫破滅。

三、永遠的和平主義

日本會不會重返軍國主義道路?這個問題仍然時常是我們討論的重點。但要按《波茨坦公告》來,這根本不是問題,因為日本不會擁有軍隊,連自衛隊都沒有。

74年前的波茨坦,中美英這般安排了日本的未來,可惜後來變了味

日本自衛隊閱兵式

《波茨坦公告》指導下,盟國對日本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則就是“非軍事化”。這首先體現在解除日本的武裝。

日本投降時,日本本土尚有336萬日軍,派往海外的日軍達375萬。佔領日本後,美國藉助尚存的日本天皇及政府機構,迅速發佈一號、二號命令,解除了日軍的武裝。這些被解除武裝的日軍放下武器,迴歸平民,海外的日軍也復員回到國內,在戰後很長一段時間裡形成了一股無業的浪潮。

"
74年前的波茨坦,中美英這般安排了日本的未來,可惜後來變了味

波茨坦會議“三巨頭”

1945年7月26號,中美英三國聯合發佈了《波茨坦公告》。彼時沖繩戰役已經結束,美軍正在籌劃登陸日本本土作戰,《波茨坦公告》的發佈,是盟國督促日本投降的最後通牒,也是在日本敗局已定的情況下,對將來佔領日本的一個總體構想。

但不幸的是,冷戰發生後,美國的對日佔領政策逐漸背離了盟國的初衷。時值《波茨坦公告》發佈74週年,我們不禁疑惑,假如一切按《波茨坦公告》來,我們將得到一個怎樣的日本。

一、 徹底清除右翼

現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是典型的鷹派右翼,隔三岔五就傳出要參拜靖國神社的消息,還曾經拒絕承認《波茨坦公告》為日本侵略戰爭定性的事實。

實際上,《波茨坦公告》想要塑造的,是一個清除了安倍這樣右翼分子的日本。典型的例子就是對重要政治人物鳩山一郎和安倍外公岸信介的處理。他們前者曾被開除公職,後者一度被投入監獄。

在《波茨坦公告》發表之前,岸信介已經長期在偽滿州國擔任要職,和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等並稱“滿洲五人幫”。後來調回國內,在東條英機組閣後擔任內閣商工大臣,在日本的戰爭機器中佔據著重要的位置。

而鳩山一郎雖然因為與東條英機等人政見不合,暫時離開了政治中心,卻也沒有閒著。他寫作並出版了《世界之面貌》一書,在其中鼓吹了希特勒、墨索里尼的思想。

74年前的波茨坦,中美英這般安排了日本的未來,可惜後來變了味

鳩山一郎(前排左二)戰後曾任日本首相

《波茨坦公告》的一個重要原則是,“欺騙及錯誤領導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威權及勢力,必須永久剔除”。

於是戰爭剛一結束,盟軍就分級逮捕了大批戰爭罪犯,並於1948年進行了大規模的“東京審判”。岸信介在逮捕中被定為甲級戰犯,於巢鴨監獄監禁三年。

此外,盟軍總司令部還進一步擴大了清理範圍,要求日本政府頒佈了所謂的“公職追放令”,規定凡與戰爭組織有關人員,及在滿州、臺灣、朝鮮等殖民地擔任行政長官的相關人員,全部禁止再次擔任公職和民間企業要職。看起來誓要讓與軍國主義扯上一絲關係的政治家全都消失在政治的舞臺上。

此時鳩山一郎已經回到政界,作為自由黨黨首準備組閣,卻因為自己戰時的法西斯言論,再次被迫下野回家,因為經歷曲折,被稱為“悲劇政治家”。

74年前的波茨坦,中美英這般安排了日本的未來,可惜後來變了味

岸信介、安倍晉三與安倍晉太郎

糟糕的是,隨著冷戰加劇,美國擔心日本國內共產黨力量過大,開始需要原來的政治人物回來坐鎮局勢。東京審判後,盟國就釋放了一批戰爭罪犯,解除了大批戰犯的公職禁令。鳩山一郎、岸信介就得以重返政壇,甚至搖身一變,成為了日本首相。

我們不禁感嘆,如果不是這種國際形勢改變了美國的心意,日本現在的政治右翼勢力恐怕會大大減少,如今的日本首相或許也不是安倍晉三了。畢竟作為岸信介的外孫,他們的政治理念也可謂是一脈相承了。

二、經濟小國日本

戰爭結束前,美國政府內甚至有將日本退回農業國的想法。最終《波茨坦公告》認為,“日本將被允許維持其經濟所必須及可以償付貨物賠款之工業,但可以使其獲得原料,以別於統制原料,日本最後參加國際貿易關係當可准許”。日本恐怕會一直保持一個經濟小國的地位,更不要說經濟的騰飛。

因為作為戰敗國,是要賠錢的。

《波茨坦公告》首次明確,戰敗國日本在戰後有義務賠償盟國在戰爭中受到的損失。“除維持日本最少限度經濟之外的一切工業設備,將作為實物賠償物資,拆遷到盟國,以便達到日本武裝的完全解除”

74年前的波茨坦,中美英這般安排了日本的未來,可惜後來變了味

日本簽署投降書

戰爭時期,日本全國推行總力戰,一切經濟發展為了軍事要求,工業全面面向戰爭。在這種方針下建立起來的日本工業,與英美等長期積累的資本主義國家相比,經濟基礎是脆弱的。更可怕的是,這種政策將整個國家變成了一個戰爭機器。

因此,通過戰爭賠償,拆除原有工廠、工業設備,一方面賠償了戰爭受害國,一方面也摧毀了日本的戰爭經濟基礎,是一件一舉兩得的好事。

作為最大的戰爭受害國,中國也提出了大規模的戰爭賠償要求。1946年5月13日,盟軍總司令部擬定了對日中間賠償,規定拆除日本工廠、機械,作為賠償運往中國。

同時,《波茨坦公告》明確表示了對日本戰後經濟的限制。在實地調查後,美國認為日本“賠償結束後所能容許其擁有的生產水平,應該是日本開始侵略戰爭1926-1930年的水平。這意味著不高於日本侵略過的亞洲國家的生產水平”

74年前的波茨坦,中美英這般安排了日本的未來,可惜後來變了味

賠償中國的“雪風”號驅逐艦

然而,隨著冷戰的進行,國民黨政府敗守臺灣,朝鮮戰爭爆發。美國開始重新衡量日本的戰略意義。喬治·凱南認為:“為遏制蘇聯及社會主義國家,應利用日本潛在的工業力量”。於是曾經的戰爭賠償逐漸不了了之,美國也停止了對日本經濟的限制,並通過朝鮮特需幫助日本恢復經濟,才有瞭如今的日本。

可以說,按《波茨坦公告》的思想,日本註定只能成為一個亞洲的經濟小國,僅供維持國家的基本發展。我們不會看到60年代日本的經濟高速增長,不會看到它超越德國成為第二經濟體,當然,也不會看到80年代泡沫破滅。

三、永遠的和平主義

日本會不會重返軍國主義道路?這個問題仍然時常是我們討論的重點。但要按《波茨坦公告》來,這根本不是問題,因為日本不會擁有軍隊,連自衛隊都沒有。

74年前的波茨坦,中美英這般安排了日本的未來,可惜後來變了味

日本自衛隊閱兵式

《波茨坦公告》指導下,盟國對日本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則就是“非軍事化”。這首先體現在解除日本的武裝。

日本投降時,日本本土尚有336萬日軍,派往海外的日軍達375萬。佔領日本後,美國藉助尚存的日本天皇及政府機構,迅速發佈一號、二號命令,解除了日軍的武裝。這些被解除武裝的日軍放下武器,迴歸平民,海外的日軍也復員回到國內,在戰後很長一段時間裡形成了一股無業的浪潮。

74年前的波茨坦,中美英這般安排了日本的未來,可惜後來變了味

戰敗回國的日本士兵

同時,在美國的要求下,日本解散了原有的軍事機構,包括大本營、陸軍參謀本部、海軍軍令部、陸軍省和海軍省這些一手發動侵華戰爭的機構組織。戰時日本曾設置軍需省,儘管需要負責軍用相關物資的調遣,但主要可算為經濟機構。因為害怕戰後盟軍取締,不得不去掉“軍”字,連夜改名商工省。彼時美國“非軍事化”日本的決心可見一斑。

由美國主導的戰後憲法中也表示,日本“永遠放棄作為國家主權發動的戰爭,以武力威脅或使用武力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為達到前項目的,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因為貫徹完全的和平主義,本憲法常被日本人稱為“應該獲得諾貝爾獎的憲法”。

"
74年前的波茨坦,中美英這般安排了日本的未來,可惜後來變了味

波茨坦會議“三巨頭”

1945年7月26號,中美英三國聯合發佈了《波茨坦公告》。彼時沖繩戰役已經結束,美軍正在籌劃登陸日本本土作戰,《波茨坦公告》的發佈,是盟國督促日本投降的最後通牒,也是在日本敗局已定的情況下,對將來佔領日本的一個總體構想。

但不幸的是,冷戰發生後,美國的對日佔領政策逐漸背離了盟國的初衷。時值《波茨坦公告》發佈74週年,我們不禁疑惑,假如一切按《波茨坦公告》來,我們將得到一個怎樣的日本。

一、 徹底清除右翼

現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是典型的鷹派右翼,隔三岔五就傳出要參拜靖國神社的消息,還曾經拒絕承認《波茨坦公告》為日本侵略戰爭定性的事實。

實際上,《波茨坦公告》想要塑造的,是一個清除了安倍這樣右翼分子的日本。典型的例子就是對重要政治人物鳩山一郎和安倍外公岸信介的處理。他們前者曾被開除公職,後者一度被投入監獄。

在《波茨坦公告》發表之前,岸信介已經長期在偽滿州國擔任要職,和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等並稱“滿洲五人幫”。後來調回國內,在東條英機組閣後擔任內閣商工大臣,在日本的戰爭機器中佔據著重要的位置。

而鳩山一郎雖然因為與東條英機等人政見不合,暫時離開了政治中心,卻也沒有閒著。他寫作並出版了《世界之面貌》一書,在其中鼓吹了希特勒、墨索里尼的思想。

74年前的波茨坦,中美英這般安排了日本的未來,可惜後來變了味

鳩山一郎(前排左二)戰後曾任日本首相

《波茨坦公告》的一個重要原則是,“欺騙及錯誤領導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威權及勢力,必須永久剔除”。

於是戰爭剛一結束,盟軍就分級逮捕了大批戰爭罪犯,並於1948年進行了大規模的“東京審判”。岸信介在逮捕中被定為甲級戰犯,於巢鴨監獄監禁三年。

此外,盟軍總司令部還進一步擴大了清理範圍,要求日本政府頒佈了所謂的“公職追放令”,規定凡與戰爭組織有關人員,及在滿州、臺灣、朝鮮等殖民地擔任行政長官的相關人員,全部禁止再次擔任公職和民間企業要職。看起來誓要讓與軍國主義扯上一絲關係的政治家全都消失在政治的舞臺上。

此時鳩山一郎已經回到政界,作為自由黨黨首準備組閣,卻因為自己戰時的法西斯言論,再次被迫下野回家,因為經歷曲折,被稱為“悲劇政治家”。

74年前的波茨坦,中美英這般安排了日本的未來,可惜後來變了味

岸信介、安倍晉三與安倍晉太郎

糟糕的是,隨著冷戰加劇,美國擔心日本國內共產黨力量過大,開始需要原來的政治人物回來坐鎮局勢。東京審判後,盟國就釋放了一批戰爭罪犯,解除了大批戰犯的公職禁令。鳩山一郎、岸信介就得以重返政壇,甚至搖身一變,成為了日本首相。

我們不禁感嘆,如果不是這種國際形勢改變了美國的心意,日本現在的政治右翼勢力恐怕會大大減少,如今的日本首相或許也不是安倍晉三了。畢竟作為岸信介的外孫,他們的政治理念也可謂是一脈相承了。

二、經濟小國日本

戰爭結束前,美國政府內甚至有將日本退回農業國的想法。最終《波茨坦公告》認為,“日本將被允許維持其經濟所必須及可以償付貨物賠款之工業,但可以使其獲得原料,以別於統制原料,日本最後參加國際貿易關係當可准許”。日本恐怕會一直保持一個經濟小國的地位,更不要說經濟的騰飛。

因為作為戰敗國,是要賠錢的。

《波茨坦公告》首次明確,戰敗國日本在戰後有義務賠償盟國在戰爭中受到的損失。“除維持日本最少限度經濟之外的一切工業設備,將作為實物賠償物資,拆遷到盟國,以便達到日本武裝的完全解除”

74年前的波茨坦,中美英這般安排了日本的未來,可惜後來變了味

日本簽署投降書

戰爭時期,日本全國推行總力戰,一切經濟發展為了軍事要求,工業全面面向戰爭。在這種方針下建立起來的日本工業,與英美等長期積累的資本主義國家相比,經濟基礎是脆弱的。更可怕的是,這種政策將整個國家變成了一個戰爭機器。

因此,通過戰爭賠償,拆除原有工廠、工業設備,一方面賠償了戰爭受害國,一方面也摧毀了日本的戰爭經濟基礎,是一件一舉兩得的好事。

作為最大的戰爭受害國,中國也提出了大規模的戰爭賠償要求。1946年5月13日,盟軍總司令部擬定了對日中間賠償,規定拆除日本工廠、機械,作為賠償運往中國。

同時,《波茨坦公告》明確表示了對日本戰後經濟的限制。在實地調查後,美國認為日本“賠償結束後所能容許其擁有的生產水平,應該是日本開始侵略戰爭1926-1930年的水平。這意味著不高於日本侵略過的亞洲國家的生產水平”

74年前的波茨坦,中美英這般安排了日本的未來,可惜後來變了味

賠償中國的“雪風”號驅逐艦

然而,隨著冷戰的進行,國民黨政府敗守臺灣,朝鮮戰爭爆發。美國開始重新衡量日本的戰略意義。喬治·凱南認為:“為遏制蘇聯及社會主義國家,應利用日本潛在的工業力量”。於是曾經的戰爭賠償逐漸不了了之,美國也停止了對日本經濟的限制,並通過朝鮮特需幫助日本恢復經濟,才有瞭如今的日本。

可以說,按《波茨坦公告》的思想,日本註定只能成為一個亞洲的經濟小國,僅供維持國家的基本發展。我們不會看到60年代日本的經濟高速增長,不會看到它超越德國成為第二經濟體,當然,也不會看到80年代泡沫破滅。

三、永遠的和平主義

日本會不會重返軍國主義道路?這個問題仍然時常是我們討論的重點。但要按《波茨坦公告》來,這根本不是問題,因為日本不會擁有軍隊,連自衛隊都沒有。

74年前的波茨坦,中美英這般安排了日本的未來,可惜後來變了味

日本自衛隊閱兵式

《波茨坦公告》指導下,盟國對日本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則就是“非軍事化”。這首先體現在解除日本的武裝。

日本投降時,日本本土尚有336萬日軍,派往海外的日軍達375萬。佔領日本後,美國藉助尚存的日本天皇及政府機構,迅速發佈一號、二號命令,解除了日軍的武裝。這些被解除武裝的日軍放下武器,迴歸平民,海外的日軍也復員回到國內,在戰後很長一段時間裡形成了一股無業的浪潮。

74年前的波茨坦,中美英這般安排了日本的未來,可惜後來變了味

戰敗回國的日本士兵

同時,在美國的要求下,日本解散了原有的軍事機構,包括大本營、陸軍參謀本部、海軍軍令部、陸軍省和海軍省這些一手發動侵華戰爭的機構組織。戰時日本曾設置軍需省,儘管需要負責軍用相關物資的調遣,但主要可算為經濟機構。因為害怕戰後盟軍取締,不得不去掉“軍”字,連夜改名商工省。彼時美國“非軍事化”日本的決心可見一斑。

由美國主導的戰後憲法中也表示,日本“永遠放棄作為國家主權發動的戰爭,以武力威脅或使用武力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為達到前項目的,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因為貫徹完全的和平主義,本憲法常被日本人稱為“應該獲得諾貝爾獎的憲法”。

74年前的波茨坦,中美英這般安排了日本的未來,可惜後來變了味

反對修憲的日本民眾

然而,出於對抗亞洲蘇聯、中國勢力的需要,美國開始重新武裝日本,要求日本建立自衛隊,加強軍費投資。隨著國內右翼的重新抬頭,修憲的說法也不斷被提上日程。若非如此,恐怕日本早已成了太平洋上的又一個瑞士了呢。

文史君說:

可以看到,《波茨坦公告》是真正從全人類的和平出發,嘗試對戰後日本進行改造。但冷戰開始後,美國開始更多從自己國家利益出發,考慮日本的發展問題。一手建立“和平日本”的美國,反而成了武裝日本的帶路人,這恐怕也是公告發布之初美國沒有想到的吧。

參考文獻:

崔丕:《美國關於日本戰爭賠償政策的演變》,《歷史研究》1995年第4期。

王少普:《圍繞<波茨坦公告>展開的歷史鬥爭》,《國際關係研究》2005年第4期。

(作者:浩然文史·妙阿)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都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