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

最近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情,很多人覺得日本造了80萬噸級的油輪,所以得出造10萬噸級航母跟玩一樣的結論。在這裡強調3個問題:

1.民船不等於航空母艦,這是兩回事。

2.日本已經擁有輕型航空母艦了,但航空母艦也分等級、分技術水平。

3.日本建造航空母艦是美國在亞太的需要,日本發展航母是沒有完全自主權。


民船不等於軍艦

很多朋友總是喜歡把民船和軍艦劃等號,特別是受到二戰商船短時間內改造護航航空母母艦的影響。但二戰航母和現代航母是兩種東西,如果現代航母真的可以和民船畫等號的話,那麼韓國也能建造大型航空母艦,因為大宇重工在2014年完工的“Pieter Schelte”號工程船打破了世界上最大船舶的記錄,滿載排水量達到93.2萬噸。而中國中國北船重工也建造過40萬噸級礦砂船,30萬噸級的VLCC油輪也實現“下餃子”,照此理論中國也不應該在2019年才完工獨立建造的航空母艦。

"

最近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情,很多人覺得日本造了80萬噸級的油輪,所以得出造10萬噸級航母跟玩一樣的結論。在這裡強調3個問題:

1.民船不等於航空母艦,這是兩回事。

2.日本已經擁有輕型航空母艦了,但航空母艦也分等級、分技術水平。

3.日本建造航空母艦是美國在亞太的需要,日本發展航母是沒有完全自主權。


民船不等於軍艦

很多朋友總是喜歡把民船和軍艦劃等號,特別是受到二戰商船短時間內改造護航航空母母艦的影響。但二戰航母和現代航母是兩種東西,如果現代航母真的可以和民船畫等號的話,那麼韓國也能建造大型航空母艦,因為大宇重工在2014年完工的“Pieter Schelte”號工程船打破了世界上最大船舶的記錄,滿載排水量達到93.2萬噸。而中國中國北船重工也建造過40萬噸級礦砂船,30萬噸級的VLCC油輪也實現“下餃子”,照此理論中國也不應該在2019年才完工獨立建造的航空母艦。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

最近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情,很多人覺得日本造了80萬噸級的油輪,所以得出造10萬噸級航母跟玩一樣的結論。在這裡強調3個問題:

1.民船不等於航空母艦,這是兩回事。

2.日本已經擁有輕型航空母艦了,但航空母艦也分等級、分技術水平。

3.日本建造航空母艦是美國在亞太的需要,日本發展航母是沒有完全自主權。


民船不等於軍艦

很多朋友總是喜歡把民船和軍艦劃等號,特別是受到二戰商船短時間內改造護航航空母母艦的影響。但二戰航母和現代航母是兩種東西,如果現代航母真的可以和民船畫等號的話,那麼韓國也能建造大型航空母艦,因為大宇重工在2014年完工的“Pieter Schelte”號工程船打破了世界上最大船舶的記錄,滿載排水量達到93.2萬噸。而中國中國北船重工也建造過40萬噸級礦砂船,30萬噸級的VLCC油輪也實現“下餃子”,照此理論中國也不應該在2019年才完工獨立建造的航空母艦。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二戰時期和民船息息相關的就是“護航航空母艦”,但那時候的艦載機只有幾噸,甚至還有雙翼機,根本不需要什麼彈射器輔助,降落時對甲板的衝擊作用也很小,表面還是木質甲板。這種技術要求極低的“航空母艦”自然可以用商船當底子,也可以和商船一個要求,能造商船就能造這種航空母艦。但現代航母不是二戰那樣能用商船改進而來,隨著航空、電子和武器技術的迅猛發展,商船和航空母艦的技術差距越來越大,到現在已經到了完全無法劃等號的程度。商船是由商業公司運營,既然是商業公司那麼必須考慮成本,所以商船的設計理念是“省”,在達到基本要求的情況下一分浪費都不能有。

"

最近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情,很多人覺得日本造了80萬噸級的油輪,所以得出造10萬噸級航母跟玩一樣的結論。在這裡強調3個問題:

1.民船不等於航空母艦,這是兩回事。

2.日本已經擁有輕型航空母艦了,但航空母艦也分等級、分技術水平。

3.日本建造航空母艦是美國在亞太的需要,日本發展航母是沒有完全自主權。


民船不等於軍艦

很多朋友總是喜歡把民船和軍艦劃等號,特別是受到二戰商船短時間內改造護航航空母母艦的影響。但二戰航母和現代航母是兩種東西,如果現代航母真的可以和民船畫等號的話,那麼韓國也能建造大型航空母艦,因為大宇重工在2014年完工的“Pieter Schelte”號工程船打破了世界上最大船舶的記錄,滿載排水量達到93.2萬噸。而中國中國北船重工也建造過40萬噸級礦砂船,30萬噸級的VLCC油輪也實現“下餃子”,照此理論中國也不應該在2019年才完工獨立建造的航空母艦。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二戰時期和民船息息相關的就是“護航航空母艦”,但那時候的艦載機只有幾噸,甚至還有雙翼機,根本不需要什麼彈射器輔助,降落時對甲板的衝擊作用也很小,表面還是木質甲板。這種技術要求極低的“航空母艦”自然可以用商船當底子,也可以和商船一個要求,能造商船就能造這種航空母艦。但現代航母不是二戰那樣能用商船改進而來,隨著航空、電子和武器技術的迅猛發展,商船和航空母艦的技術差距越來越大,到現在已經到了完全無法劃等號的程度。商船是由商業公司運營,既然是商業公司那麼必須考慮成本,所以商船的設計理念是“省”,在達到基本要求的情況下一分浪費都不能有。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美國“長島”號護航航空母艦

  • 動力方面:商船一般考慮經濟問題而普遍都只是在15-18節左右的航速,動力普遍採用柴油機,有的使用蒸汽輪機。日本建造的“諾克·耐維斯”號大型油輪,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船舶,總噸位825344噸,航速16節,輸出動力只有5萬馬力。但是航空母艦不同,現代航空母艦為保證快速反應能力和機動能力一般都要求航速在30節以上。而且我們必須注意一個問題:有效功率與航速的三次方成正比。美國“小鷹”號航空母艦噸位只有8.2萬噸,是“諾克·耐維斯”的10%,但為了保證32節航速和艦上巨大的電力/蒸汽需求,他的總輸出動力達到28萬馬力,艦上裝備的是單臺輸出功率達到7.5萬馬力的大型艦用蒸汽輪機,是世界上艦用蒸汽輪機中水準最高的。即便是普通的輕型航空母艦也是以燃氣輪機為動力,比如下圖的LM-2500,世界上現役的輕型航母全都採用這種燃氣輪機。但是燃氣輪機本身是航空發動機的衍生品,造價高、維護費用高,不是商船“皮糙肉厚”的柴油機能比擬的。
"

最近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情,很多人覺得日本造了80萬噸級的油輪,所以得出造10萬噸級航母跟玩一樣的結論。在這裡強調3個問題:

1.民船不等於航空母艦,這是兩回事。

2.日本已經擁有輕型航空母艦了,但航空母艦也分等級、分技術水平。

3.日本建造航空母艦是美國在亞太的需要,日本發展航母是沒有完全自主權。


民船不等於軍艦

很多朋友總是喜歡把民船和軍艦劃等號,特別是受到二戰商船短時間內改造護航航空母母艦的影響。但二戰航母和現代航母是兩種東西,如果現代航母真的可以和民船畫等號的話,那麼韓國也能建造大型航空母艦,因為大宇重工在2014年完工的“Pieter Schelte”號工程船打破了世界上最大船舶的記錄,滿載排水量達到93.2萬噸。而中國中國北船重工也建造過40萬噸級礦砂船,30萬噸級的VLCC油輪也實現“下餃子”,照此理論中國也不應該在2019年才完工獨立建造的航空母艦。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二戰時期和民船息息相關的就是“護航航空母艦”,但那時候的艦載機只有幾噸,甚至還有雙翼機,根本不需要什麼彈射器輔助,降落時對甲板的衝擊作用也很小,表面還是木質甲板。這種技術要求極低的“航空母艦”自然可以用商船當底子,也可以和商船一個要求,能造商船就能造這種航空母艦。但現代航母不是二戰那樣能用商船改進而來,隨著航空、電子和武器技術的迅猛發展,商船和航空母艦的技術差距越來越大,到現在已經到了完全無法劃等號的程度。商船是由商業公司運營,既然是商業公司那麼必須考慮成本,所以商船的設計理念是“省”,在達到基本要求的情況下一分浪費都不能有。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美國“長島”號護航航空母艦

  • 動力方面:商船一般考慮經濟問題而普遍都只是在15-18節左右的航速,動力普遍採用柴油機,有的使用蒸汽輪機。日本建造的“諾克·耐維斯”號大型油輪,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船舶,總噸位825344噸,航速16節,輸出動力只有5萬馬力。但是航空母艦不同,現代航空母艦為保證快速反應能力和機動能力一般都要求航速在30節以上。而且我們必須注意一個問題:有效功率與航速的三次方成正比。美國“小鷹”號航空母艦噸位只有8.2萬噸,是“諾克·耐維斯”的10%,但為了保證32節航速和艦上巨大的電力/蒸汽需求,他的總輸出動力達到28萬馬力,艦上裝備的是單臺輸出功率達到7.5萬馬力的大型艦用蒸汽輪機,是世界上艦用蒸汽輪機中水準最高的。即便是普通的輕型航空母艦也是以燃氣輪機為動力,比如下圖的LM-2500,世界上現役的輕型航母全都採用這種燃氣輪機。但是燃氣輪機本身是航空發動機的衍生品,造價高、維護費用高,不是商船“皮糙肉厚”的柴油機能比擬的。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美製LM2500燃氣輪機

  • 防護方面:所謂防護其實就是指遭受打擊時的抗打擊和抗沉能力。但是油輪根本不需要防護,有了防護反而是個累贅,因為他們只是商業船隻。或許油輪可以用巨大的油艙帶來的浮力保證其在海上漂浮,但是這與航空母艦專門進行防護設計有很大的區別。航空母艦的防護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比如下圖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10道縱向水密艙壁和23道橫向水密艙壁,全艦形成2000多個水密隔艙。而且全艦重點區域全部敷設裝甲以提高抗打擊能力,艦底設置防雷隔艙,可抵禦戰鬥部500公斤級魚雷打擊。
"

最近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情,很多人覺得日本造了80萬噸級的油輪,所以得出造10萬噸級航母跟玩一樣的結論。在這裡強調3個問題:

1.民船不等於航空母艦,這是兩回事。

2.日本已經擁有輕型航空母艦了,但航空母艦也分等級、分技術水平。

3.日本建造航空母艦是美國在亞太的需要,日本發展航母是沒有完全自主權。


民船不等於軍艦

很多朋友總是喜歡把民船和軍艦劃等號,特別是受到二戰商船短時間內改造護航航空母母艦的影響。但二戰航母和現代航母是兩種東西,如果現代航母真的可以和民船畫等號的話,那麼韓國也能建造大型航空母艦,因為大宇重工在2014年完工的“Pieter Schelte”號工程船打破了世界上最大船舶的記錄,滿載排水量達到93.2萬噸。而中國中國北船重工也建造過40萬噸級礦砂船,30萬噸級的VLCC油輪也實現“下餃子”,照此理論中國也不應該在2019年才完工獨立建造的航空母艦。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二戰時期和民船息息相關的就是“護航航空母艦”,但那時候的艦載機只有幾噸,甚至還有雙翼機,根本不需要什麼彈射器輔助,降落時對甲板的衝擊作用也很小,表面還是木質甲板。這種技術要求極低的“航空母艦”自然可以用商船當底子,也可以和商船一個要求,能造商船就能造這種航空母艦。但現代航母不是二戰那樣能用商船改進而來,隨著航空、電子和武器技術的迅猛發展,商船和航空母艦的技術差距越來越大,到現在已經到了完全無法劃等號的程度。商船是由商業公司運營,既然是商業公司那麼必須考慮成本,所以商船的設計理念是“省”,在達到基本要求的情況下一分浪費都不能有。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美國“長島”號護航航空母艦

  • 動力方面:商船一般考慮經濟問題而普遍都只是在15-18節左右的航速,動力普遍採用柴油機,有的使用蒸汽輪機。日本建造的“諾克·耐維斯”號大型油輪,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船舶,總噸位825344噸,航速16節,輸出動力只有5萬馬力。但是航空母艦不同,現代航空母艦為保證快速反應能力和機動能力一般都要求航速在30節以上。而且我們必須注意一個問題:有效功率與航速的三次方成正比。美國“小鷹”號航空母艦噸位只有8.2萬噸,是“諾克·耐維斯”的10%,但為了保證32節航速和艦上巨大的電力/蒸汽需求,他的總輸出動力達到28萬馬力,艦上裝備的是單臺輸出功率達到7.5萬馬力的大型艦用蒸汽輪機,是世界上艦用蒸汽輪機中水準最高的。即便是普通的輕型航空母艦也是以燃氣輪機為動力,比如下圖的LM-2500,世界上現役的輕型航母全都採用這種燃氣輪機。但是燃氣輪機本身是航空發動機的衍生品,造價高、維護費用高,不是商船“皮糙肉厚”的柴油機能比擬的。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美製LM2500燃氣輪機

  • 防護方面:所謂防護其實就是指遭受打擊時的抗打擊和抗沉能力。但是油輪根本不需要防護,有了防護反而是個累贅,因為他們只是商業船隻。或許油輪可以用巨大的油艙帶來的浮力保證其在海上漂浮,但是這與航空母艦專門進行防護設計有很大的區別。航空母艦的防護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比如下圖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10道縱向水密艙壁和23道橫向水密艙壁,全艦形成2000多個水密隔艙。而且全艦重點區域全部敷設裝甲以提高抗打擊能力,艦底設置防雷隔艙,可抵禦戰鬥部500公斤級魚雷打擊。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企業”號核動力航空母艦


  • 材料方面:材料方面更好解釋,航空母艦一方面是要有抗打擊能力,另一方面是飛行甲板要承受重量在20噸以上的艦載機高速衝擊,所使用的材料的屈服強度遠高於商船。一般來講,普通商船使用的材料通常只需要200-300MPa就可以滿足要求。但航空母艦一般要達到跟核潛艇同等級的鋼材,比如“尼米茲”使用的YH-100屈服強度就達到200-300MPa。材料性能的提升可不僅僅是表現在屈服強度的提升,對於後期成型和焊接的難度也比普通材料要大的多。所以什麼我們在2012年才改造完“遼寧”艦?

其他方面就不詳細說了,雷達、武器、情報、損管、航空調度等等這些都是民船壓根沒有的。有人說沒有就等於不能造?還真是不能造,損管都是經驗堆出來;艦載機是一個國家工業的最高水準,世界上只有中美俄法還能生產艦載機;情報雷達火控都是考驗電子水平(電子水平不是指能生產好耳機好相機這種);商船的建造不可能涉及這些方面,如果可以那麼韓國早就造出超級航母了。


日本已經擁有輕型航空母艦了,但航空母艦也分等級。

下圖為日本海上自衛隊DDH-83“出雲”號直升機驅逐艦,今年開始進行F-35B的適應性改造,強化飛行甲板升級為可以搭載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的“直升機驅逐艦”。由於他的排水量為26000噸,所以實質上日本已經擁有了2艘輕型航空母艦,只是迫於“和平憲法”以及“美日安保條約”,日本不能正面宣稱其為“航空母艦”而已。這個問題我覺得放在2年前還會有異議,但是現在我覺得已經連窗戶紙都要捅破了。

"

最近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情,很多人覺得日本造了80萬噸級的油輪,所以得出造10萬噸級航母跟玩一樣的結論。在這裡強調3個問題:

1.民船不等於航空母艦,這是兩回事。

2.日本已經擁有輕型航空母艦了,但航空母艦也分等級、分技術水平。

3.日本建造航空母艦是美國在亞太的需要,日本發展航母是沒有完全自主權。


民船不等於軍艦

很多朋友總是喜歡把民船和軍艦劃等號,特別是受到二戰商船短時間內改造護航航空母母艦的影響。但二戰航母和現代航母是兩種東西,如果現代航母真的可以和民船畫等號的話,那麼韓國也能建造大型航空母艦,因為大宇重工在2014年完工的“Pieter Schelte”號工程船打破了世界上最大船舶的記錄,滿載排水量達到93.2萬噸。而中國中國北船重工也建造過40萬噸級礦砂船,30萬噸級的VLCC油輪也實現“下餃子”,照此理論中國也不應該在2019年才完工獨立建造的航空母艦。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二戰時期和民船息息相關的就是“護航航空母艦”,但那時候的艦載機只有幾噸,甚至還有雙翼機,根本不需要什麼彈射器輔助,降落時對甲板的衝擊作用也很小,表面還是木質甲板。這種技術要求極低的“航空母艦”自然可以用商船當底子,也可以和商船一個要求,能造商船就能造這種航空母艦。但現代航母不是二戰那樣能用商船改進而來,隨著航空、電子和武器技術的迅猛發展,商船和航空母艦的技術差距越來越大,到現在已經到了完全無法劃等號的程度。商船是由商業公司運營,既然是商業公司那麼必須考慮成本,所以商船的設計理念是“省”,在達到基本要求的情況下一分浪費都不能有。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美國“長島”號護航航空母艦

  • 動力方面:商船一般考慮經濟問題而普遍都只是在15-18節左右的航速,動力普遍採用柴油機,有的使用蒸汽輪機。日本建造的“諾克·耐維斯”號大型油輪,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船舶,總噸位825344噸,航速16節,輸出動力只有5萬馬力。但是航空母艦不同,現代航空母艦為保證快速反應能力和機動能力一般都要求航速在30節以上。而且我們必須注意一個問題:有效功率與航速的三次方成正比。美國“小鷹”號航空母艦噸位只有8.2萬噸,是“諾克·耐維斯”的10%,但為了保證32節航速和艦上巨大的電力/蒸汽需求,他的總輸出動力達到28萬馬力,艦上裝備的是單臺輸出功率達到7.5萬馬力的大型艦用蒸汽輪機,是世界上艦用蒸汽輪機中水準最高的。即便是普通的輕型航空母艦也是以燃氣輪機為動力,比如下圖的LM-2500,世界上現役的輕型航母全都採用這種燃氣輪機。但是燃氣輪機本身是航空發動機的衍生品,造價高、維護費用高,不是商船“皮糙肉厚”的柴油機能比擬的。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美製LM2500燃氣輪機

  • 防護方面:所謂防護其實就是指遭受打擊時的抗打擊和抗沉能力。但是油輪根本不需要防護,有了防護反而是個累贅,因為他們只是商業船隻。或許油輪可以用巨大的油艙帶來的浮力保證其在海上漂浮,但是這與航空母艦專門進行防護設計有很大的區別。航空母艦的防護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比如下圖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10道縱向水密艙壁和23道橫向水密艙壁,全艦形成2000多個水密隔艙。而且全艦重點區域全部敷設裝甲以提高抗打擊能力,艦底設置防雷隔艙,可抵禦戰鬥部500公斤級魚雷打擊。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企業”號核動力航空母艦


  • 材料方面:材料方面更好解釋,航空母艦一方面是要有抗打擊能力,另一方面是飛行甲板要承受重量在20噸以上的艦載機高速衝擊,所使用的材料的屈服強度遠高於商船。一般來講,普通商船使用的材料通常只需要200-300MPa就可以滿足要求。但航空母艦一般要達到跟核潛艇同等級的鋼材,比如“尼米茲”使用的YH-100屈服強度就達到200-300MPa。材料性能的提升可不僅僅是表現在屈服強度的提升,對於後期成型和焊接的難度也比普通材料要大的多。所以什麼我們在2012年才改造完“遼寧”艦?

其他方面就不詳細說了,雷達、武器、情報、損管、航空調度等等這些都是民船壓根沒有的。有人說沒有就等於不能造?還真是不能造,損管都是經驗堆出來;艦載機是一個國家工業的最高水準,世界上只有中美俄法還能生產艦載機;情報雷達火控都是考驗電子水平(電子水平不是指能生產好耳機好相機這種);商船的建造不可能涉及這些方面,如果可以那麼韓國早就造出超級航母了。


日本已經擁有輕型航空母艦了,但航空母艦也分等級。

下圖為日本海上自衛隊DDH-83“出雲”號直升機驅逐艦,今年開始進行F-35B的適應性改造,強化飛行甲板升級為可以搭載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的“直升機驅逐艦”。由於他的排水量為26000噸,所以實質上日本已經擁有了2艘輕型航空母艦,只是迫於“和平憲法”以及“美日安保條約”,日本不能正面宣稱其為“航空母艦”而已。這個問題我覺得放在2年前還會有異議,但是現在我覺得已經連窗戶紙都要捅破了。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出雲”號直升機驅逐艦

但我也說了,航空母艦也是分等級的。按照噸位劃分,不管是“出雲”還是“日向”都只是輕型航空母艦,搭載的也是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而不是常規起降戰鬥機,沒有彈射器和阻攔索。總的來說,日本目前擁有的與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亞這些國家裝備的航空母艦(戰略投送艦)是類似的水平,誰也沒比誰高出一大截。下圖為意大利“加富爾”號航空母艦

"

最近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情,很多人覺得日本造了80萬噸級的油輪,所以得出造10萬噸級航母跟玩一樣的結論。在這裡強調3個問題:

1.民船不等於航空母艦,這是兩回事。

2.日本已經擁有輕型航空母艦了,但航空母艦也分等級、分技術水平。

3.日本建造航空母艦是美國在亞太的需要,日本發展航母是沒有完全自主權。


民船不等於軍艦

很多朋友總是喜歡把民船和軍艦劃等號,特別是受到二戰商船短時間內改造護航航空母母艦的影響。但二戰航母和現代航母是兩種東西,如果現代航母真的可以和民船畫等號的話,那麼韓國也能建造大型航空母艦,因為大宇重工在2014年完工的“Pieter Schelte”號工程船打破了世界上最大船舶的記錄,滿載排水量達到93.2萬噸。而中國中國北船重工也建造過40萬噸級礦砂船,30萬噸級的VLCC油輪也實現“下餃子”,照此理論中國也不應該在2019年才完工獨立建造的航空母艦。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二戰時期和民船息息相關的就是“護航航空母艦”,但那時候的艦載機只有幾噸,甚至還有雙翼機,根本不需要什麼彈射器輔助,降落時對甲板的衝擊作用也很小,表面還是木質甲板。這種技術要求極低的“航空母艦”自然可以用商船當底子,也可以和商船一個要求,能造商船就能造這種航空母艦。但現代航母不是二戰那樣能用商船改進而來,隨著航空、電子和武器技術的迅猛發展,商船和航空母艦的技術差距越來越大,到現在已經到了完全無法劃等號的程度。商船是由商業公司運營,既然是商業公司那麼必須考慮成本,所以商船的設計理念是“省”,在達到基本要求的情況下一分浪費都不能有。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美國“長島”號護航航空母艦

  • 動力方面:商船一般考慮經濟問題而普遍都只是在15-18節左右的航速,動力普遍採用柴油機,有的使用蒸汽輪機。日本建造的“諾克·耐維斯”號大型油輪,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船舶,總噸位825344噸,航速16節,輸出動力只有5萬馬力。但是航空母艦不同,現代航空母艦為保證快速反應能力和機動能力一般都要求航速在30節以上。而且我們必須注意一個問題:有效功率與航速的三次方成正比。美國“小鷹”號航空母艦噸位只有8.2萬噸,是“諾克·耐維斯”的10%,但為了保證32節航速和艦上巨大的電力/蒸汽需求,他的總輸出動力達到28萬馬力,艦上裝備的是單臺輸出功率達到7.5萬馬力的大型艦用蒸汽輪機,是世界上艦用蒸汽輪機中水準最高的。即便是普通的輕型航空母艦也是以燃氣輪機為動力,比如下圖的LM-2500,世界上現役的輕型航母全都採用這種燃氣輪機。但是燃氣輪機本身是航空發動機的衍生品,造價高、維護費用高,不是商船“皮糙肉厚”的柴油機能比擬的。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美製LM2500燃氣輪機

  • 防護方面:所謂防護其實就是指遭受打擊時的抗打擊和抗沉能力。但是油輪根本不需要防護,有了防護反而是個累贅,因為他們只是商業船隻。或許油輪可以用巨大的油艙帶來的浮力保證其在海上漂浮,但是這與航空母艦專門進行防護設計有很大的區別。航空母艦的防護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比如下圖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10道縱向水密艙壁和23道橫向水密艙壁,全艦形成2000多個水密隔艙。而且全艦重點區域全部敷設裝甲以提高抗打擊能力,艦底設置防雷隔艙,可抵禦戰鬥部500公斤級魚雷打擊。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企業”號核動力航空母艦


  • 材料方面:材料方面更好解釋,航空母艦一方面是要有抗打擊能力,另一方面是飛行甲板要承受重量在20噸以上的艦載機高速衝擊,所使用的材料的屈服強度遠高於商船。一般來講,普通商船使用的材料通常只需要200-300MPa就可以滿足要求。但航空母艦一般要達到跟核潛艇同等級的鋼材,比如“尼米茲”使用的YH-100屈服強度就達到200-300MPa。材料性能的提升可不僅僅是表現在屈服強度的提升,對於後期成型和焊接的難度也比普通材料要大的多。所以什麼我們在2012年才改造完“遼寧”艦?

其他方面就不詳細說了,雷達、武器、情報、損管、航空調度等等這些都是民船壓根沒有的。有人說沒有就等於不能造?還真是不能造,損管都是經驗堆出來;艦載機是一個國家工業的最高水準,世界上只有中美俄法還能生產艦載機;情報雷達火控都是考驗電子水平(電子水平不是指能生產好耳機好相機這種);商船的建造不可能涉及這些方面,如果可以那麼韓國早就造出超級航母了。


日本已經擁有輕型航空母艦了,但航空母艦也分等級。

下圖為日本海上自衛隊DDH-83“出雲”號直升機驅逐艦,今年開始進行F-35B的適應性改造,強化飛行甲板升級為可以搭載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的“直升機驅逐艦”。由於他的排水量為26000噸,所以實質上日本已經擁有了2艘輕型航空母艦,只是迫於“和平憲法”以及“美日安保條約”,日本不能正面宣稱其為“航空母艦”而已。這個問題我覺得放在2年前還會有異議,但是現在我覺得已經連窗戶紙都要捅破了。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出雲”號直升機驅逐艦

但我也說了,航空母艦也是分等級的。按照噸位劃分,不管是“出雲”還是“日向”都只是輕型航空母艦,搭載的也是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而不是常規起降戰鬥機,沒有彈射器和阻攔索。總的來說,日本目前擁有的與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亞這些國家裝備的航空母艦(戰略投送艦)是類似的水平,誰也沒比誰高出一大截。下圖為意大利“加富爾”號航空母艦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意大利海軍“加富爾”號航空母艦

輕型航空本身有自己的侷限性,現代航母的精髓:彈射器、阻攔索、斜角甲板都是沒有的。比如下圖為C-13-2型蒸汽彈射器,是世界上現役最為成熟的彈射器,但是目前只有美國能生產這種成熟的彈射器,就連老牌工業國家法國都是求著美國原裝進口的。彈射器的氣缸本身要頻繁的在高溫高壓環境下工作,缸體本身材料指標和加工精度就非常高。而且氣缸和活塞這種頻繁的相對往復運動的機構存在一個可靠性的問題,關於這個問題只能靠長期大量的實驗來驗證,根據實驗不斷修改,整個週期要達到數年甚至10年以上。

"

最近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情,很多人覺得日本造了80萬噸級的油輪,所以得出造10萬噸級航母跟玩一樣的結論。在這裡強調3個問題:

1.民船不等於航空母艦,這是兩回事。

2.日本已經擁有輕型航空母艦了,但航空母艦也分等級、分技術水平。

3.日本建造航空母艦是美國在亞太的需要,日本發展航母是沒有完全自主權。


民船不等於軍艦

很多朋友總是喜歡把民船和軍艦劃等號,特別是受到二戰商船短時間內改造護航航空母母艦的影響。但二戰航母和現代航母是兩種東西,如果現代航母真的可以和民船畫等號的話,那麼韓國也能建造大型航空母艦,因為大宇重工在2014年完工的“Pieter Schelte”號工程船打破了世界上最大船舶的記錄,滿載排水量達到93.2萬噸。而中國中國北船重工也建造過40萬噸級礦砂船,30萬噸級的VLCC油輪也實現“下餃子”,照此理論中國也不應該在2019年才完工獨立建造的航空母艦。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二戰時期和民船息息相關的就是“護航航空母艦”,但那時候的艦載機只有幾噸,甚至還有雙翼機,根本不需要什麼彈射器輔助,降落時對甲板的衝擊作用也很小,表面還是木質甲板。這種技術要求極低的“航空母艦”自然可以用商船當底子,也可以和商船一個要求,能造商船就能造這種航空母艦。但現代航母不是二戰那樣能用商船改進而來,隨著航空、電子和武器技術的迅猛發展,商船和航空母艦的技術差距越來越大,到現在已經到了完全無法劃等號的程度。商船是由商業公司運營,既然是商業公司那麼必須考慮成本,所以商船的設計理念是“省”,在達到基本要求的情況下一分浪費都不能有。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美國“長島”號護航航空母艦

  • 動力方面:商船一般考慮經濟問題而普遍都只是在15-18節左右的航速,動力普遍採用柴油機,有的使用蒸汽輪機。日本建造的“諾克·耐維斯”號大型油輪,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船舶,總噸位825344噸,航速16節,輸出動力只有5萬馬力。但是航空母艦不同,現代航空母艦為保證快速反應能力和機動能力一般都要求航速在30節以上。而且我們必須注意一個問題:有效功率與航速的三次方成正比。美國“小鷹”號航空母艦噸位只有8.2萬噸,是“諾克·耐維斯”的10%,但為了保證32節航速和艦上巨大的電力/蒸汽需求,他的總輸出動力達到28萬馬力,艦上裝備的是單臺輸出功率達到7.5萬馬力的大型艦用蒸汽輪機,是世界上艦用蒸汽輪機中水準最高的。即便是普通的輕型航空母艦也是以燃氣輪機為動力,比如下圖的LM-2500,世界上現役的輕型航母全都採用這種燃氣輪機。但是燃氣輪機本身是航空發動機的衍生品,造價高、維護費用高,不是商船“皮糙肉厚”的柴油機能比擬的。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美製LM2500燃氣輪機

  • 防護方面:所謂防護其實就是指遭受打擊時的抗打擊和抗沉能力。但是油輪根本不需要防護,有了防護反而是個累贅,因為他們只是商業船隻。或許油輪可以用巨大的油艙帶來的浮力保證其在海上漂浮,但是這與航空母艦專門進行防護設計有很大的區別。航空母艦的防護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比如下圖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10道縱向水密艙壁和23道橫向水密艙壁,全艦形成2000多個水密隔艙。而且全艦重點區域全部敷設裝甲以提高抗打擊能力,艦底設置防雷隔艙,可抵禦戰鬥部500公斤級魚雷打擊。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企業”號核動力航空母艦


  • 材料方面:材料方面更好解釋,航空母艦一方面是要有抗打擊能力,另一方面是飛行甲板要承受重量在20噸以上的艦載機高速衝擊,所使用的材料的屈服強度遠高於商船。一般來講,普通商船使用的材料通常只需要200-300MPa就可以滿足要求。但航空母艦一般要達到跟核潛艇同等級的鋼材,比如“尼米茲”使用的YH-100屈服強度就達到200-300MPa。材料性能的提升可不僅僅是表現在屈服強度的提升,對於後期成型和焊接的難度也比普通材料要大的多。所以什麼我們在2012年才改造完“遼寧”艦?

其他方面就不詳細說了,雷達、武器、情報、損管、航空調度等等這些都是民船壓根沒有的。有人說沒有就等於不能造?還真是不能造,損管都是經驗堆出來;艦載機是一個國家工業的最高水準,世界上只有中美俄法還能生產艦載機;情報雷達火控都是考驗電子水平(電子水平不是指能生產好耳機好相機這種);商船的建造不可能涉及這些方面,如果可以那麼韓國早就造出超級航母了。


日本已經擁有輕型航空母艦了,但航空母艦也分等級。

下圖為日本海上自衛隊DDH-83“出雲”號直升機驅逐艦,今年開始進行F-35B的適應性改造,強化飛行甲板升級為可以搭載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的“直升機驅逐艦”。由於他的排水量為26000噸,所以實質上日本已經擁有了2艘輕型航空母艦,只是迫於“和平憲法”以及“美日安保條約”,日本不能正面宣稱其為“航空母艦”而已。這個問題我覺得放在2年前還會有異議,但是現在我覺得已經連窗戶紙都要捅破了。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出雲”號直升機驅逐艦

但我也說了,航空母艦也是分等級的。按照噸位劃分,不管是“出雲”還是“日向”都只是輕型航空母艦,搭載的也是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而不是常規起降戰鬥機,沒有彈射器和阻攔索。總的來說,日本目前擁有的與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亞這些國家裝備的航空母艦(戰略投送艦)是類似的水平,誰也沒比誰高出一大截。下圖為意大利“加富爾”號航空母艦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意大利海軍“加富爾”號航空母艦

輕型航空本身有自己的侷限性,現代航母的精髓:彈射器、阻攔索、斜角甲板都是沒有的。比如下圖為C-13-2型蒸汽彈射器,是世界上現役最為成熟的彈射器,但是目前只有美國能生產這種成熟的彈射器,就連老牌工業國家法國都是求著美國原裝進口的。彈射器的氣缸本身要頻繁的在高溫高壓環境下工作,缸體本身材料指標和加工精度就非常高。而且氣缸和活塞這種頻繁的相對往復運動的機構存在一個可靠性的問題,關於這個問題只能靠長期大量的實驗來驗證,根據實驗不斷修改,整個週期要達到數年甚至10年以上。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

最近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情,很多人覺得日本造了80萬噸級的油輪,所以得出造10萬噸級航母跟玩一樣的結論。在這裡強調3個問題:

1.民船不等於航空母艦,這是兩回事。

2.日本已經擁有輕型航空母艦了,但航空母艦也分等級、分技術水平。

3.日本建造航空母艦是美國在亞太的需要,日本發展航母是沒有完全自主權。


民船不等於軍艦

很多朋友總是喜歡把民船和軍艦劃等號,特別是受到二戰商船短時間內改造護航航空母母艦的影響。但二戰航母和現代航母是兩種東西,如果現代航母真的可以和民船畫等號的話,那麼韓國也能建造大型航空母艦,因為大宇重工在2014年完工的“Pieter Schelte”號工程船打破了世界上最大船舶的記錄,滿載排水量達到93.2萬噸。而中國中國北船重工也建造過40萬噸級礦砂船,30萬噸級的VLCC油輪也實現“下餃子”,照此理論中國也不應該在2019年才完工獨立建造的航空母艦。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二戰時期和民船息息相關的就是“護航航空母艦”,但那時候的艦載機只有幾噸,甚至還有雙翼機,根本不需要什麼彈射器輔助,降落時對甲板的衝擊作用也很小,表面還是木質甲板。這種技術要求極低的“航空母艦”自然可以用商船當底子,也可以和商船一個要求,能造商船就能造這種航空母艦。但現代航母不是二戰那樣能用商船改進而來,隨著航空、電子和武器技術的迅猛發展,商船和航空母艦的技術差距越來越大,到現在已經到了完全無法劃等號的程度。商船是由商業公司運營,既然是商業公司那麼必須考慮成本,所以商船的設計理念是“省”,在達到基本要求的情況下一分浪費都不能有。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美國“長島”號護航航空母艦

  • 動力方面:商船一般考慮經濟問題而普遍都只是在15-18節左右的航速,動力普遍採用柴油機,有的使用蒸汽輪機。日本建造的“諾克·耐維斯”號大型油輪,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船舶,總噸位825344噸,航速16節,輸出動力只有5萬馬力。但是航空母艦不同,現代航空母艦為保證快速反應能力和機動能力一般都要求航速在30節以上。而且我們必須注意一個問題:有效功率與航速的三次方成正比。美國“小鷹”號航空母艦噸位只有8.2萬噸,是“諾克·耐維斯”的10%,但為了保證32節航速和艦上巨大的電力/蒸汽需求,他的總輸出動力達到28萬馬力,艦上裝備的是單臺輸出功率達到7.5萬馬力的大型艦用蒸汽輪機,是世界上艦用蒸汽輪機中水準最高的。即便是普通的輕型航空母艦也是以燃氣輪機為動力,比如下圖的LM-2500,世界上現役的輕型航母全都採用這種燃氣輪機。但是燃氣輪機本身是航空發動機的衍生品,造價高、維護費用高,不是商船“皮糙肉厚”的柴油機能比擬的。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美製LM2500燃氣輪機

  • 防護方面:所謂防護其實就是指遭受打擊時的抗打擊和抗沉能力。但是油輪根本不需要防護,有了防護反而是個累贅,因為他們只是商業船隻。或許油輪可以用巨大的油艙帶來的浮力保證其在海上漂浮,但是這與航空母艦專門進行防護設計有很大的區別。航空母艦的防護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比如下圖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10道縱向水密艙壁和23道橫向水密艙壁,全艦形成2000多個水密隔艙。而且全艦重點區域全部敷設裝甲以提高抗打擊能力,艦底設置防雷隔艙,可抵禦戰鬥部500公斤級魚雷打擊。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企業”號核動力航空母艦


  • 材料方面:材料方面更好解釋,航空母艦一方面是要有抗打擊能力,另一方面是飛行甲板要承受重量在20噸以上的艦載機高速衝擊,所使用的材料的屈服強度遠高於商船。一般來講,普通商船使用的材料通常只需要200-300MPa就可以滿足要求。但航空母艦一般要達到跟核潛艇同等級的鋼材,比如“尼米茲”使用的YH-100屈服強度就達到200-300MPa。材料性能的提升可不僅僅是表現在屈服強度的提升,對於後期成型和焊接的難度也比普通材料要大的多。所以什麼我們在2012年才改造完“遼寧”艦?

其他方面就不詳細說了,雷達、武器、情報、損管、航空調度等等這些都是民船壓根沒有的。有人說沒有就等於不能造?還真是不能造,損管都是經驗堆出來;艦載機是一個國家工業的最高水準,世界上只有中美俄法還能生產艦載機;情報雷達火控都是考驗電子水平(電子水平不是指能生產好耳機好相機這種);商船的建造不可能涉及這些方面,如果可以那麼韓國早就造出超級航母了。


日本已經擁有輕型航空母艦了,但航空母艦也分等級。

下圖為日本海上自衛隊DDH-83“出雲”號直升機驅逐艦,今年開始進行F-35B的適應性改造,強化飛行甲板升級為可以搭載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的“直升機驅逐艦”。由於他的排水量為26000噸,所以實質上日本已經擁有了2艘輕型航空母艦,只是迫於“和平憲法”以及“美日安保條約”,日本不能正面宣稱其為“航空母艦”而已。這個問題我覺得放在2年前還會有異議,但是現在我覺得已經連窗戶紙都要捅破了。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出雲”號直升機驅逐艦

但我也說了,航空母艦也是分等級的。按照噸位劃分,不管是“出雲”還是“日向”都只是輕型航空母艦,搭載的也是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而不是常規起降戰鬥機,沒有彈射器和阻攔索。總的來說,日本目前擁有的與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亞這些國家裝備的航空母艦(戰略投送艦)是類似的水平,誰也沒比誰高出一大截。下圖為意大利“加富爾”號航空母艦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意大利海軍“加富爾”號航空母艦

輕型航空本身有自己的侷限性,現代航母的精髓:彈射器、阻攔索、斜角甲板都是沒有的。比如下圖為C-13-2型蒸汽彈射器,是世界上現役最為成熟的彈射器,但是目前只有美國能生產這種成熟的彈射器,就連老牌工業國家法國都是求著美國原裝進口的。彈射器的氣缸本身要頻繁的在高溫高壓環境下工作,缸體本身材料指標和加工精度就非常高。而且氣缸和活塞這種頻繁的相對往復運動的機構存在一個可靠性的問題,關於這個問題只能靠長期大量的實驗來驗證,根據實驗不斷修改,整個週期要達到數年甚至10年以上。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

最近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情,很多人覺得日本造了80萬噸級的油輪,所以得出造10萬噸級航母跟玩一樣的結論。在這裡強調3個問題:

1.民船不等於航空母艦,這是兩回事。

2.日本已經擁有輕型航空母艦了,但航空母艦也分等級、分技術水平。

3.日本建造航空母艦是美國在亞太的需要,日本發展航母是沒有完全自主權。


民船不等於軍艦

很多朋友總是喜歡把民船和軍艦劃等號,特別是受到二戰商船短時間內改造護航航空母母艦的影響。但二戰航母和現代航母是兩種東西,如果現代航母真的可以和民船畫等號的話,那麼韓國也能建造大型航空母艦,因為大宇重工在2014年完工的“Pieter Schelte”號工程船打破了世界上最大船舶的記錄,滿載排水量達到93.2萬噸。而中國中國北船重工也建造過40萬噸級礦砂船,30萬噸級的VLCC油輪也實現“下餃子”,照此理論中國也不應該在2019年才完工獨立建造的航空母艦。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二戰時期和民船息息相關的就是“護航航空母艦”,但那時候的艦載機只有幾噸,甚至還有雙翼機,根本不需要什麼彈射器輔助,降落時對甲板的衝擊作用也很小,表面還是木質甲板。這種技術要求極低的“航空母艦”自然可以用商船當底子,也可以和商船一個要求,能造商船就能造這種航空母艦。但現代航母不是二戰那樣能用商船改進而來,隨著航空、電子和武器技術的迅猛發展,商船和航空母艦的技術差距越來越大,到現在已經到了完全無法劃等號的程度。商船是由商業公司運營,既然是商業公司那麼必須考慮成本,所以商船的設計理念是“省”,在達到基本要求的情況下一分浪費都不能有。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美國“長島”號護航航空母艦

  • 動力方面:商船一般考慮經濟問題而普遍都只是在15-18節左右的航速,動力普遍採用柴油機,有的使用蒸汽輪機。日本建造的“諾克·耐維斯”號大型油輪,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船舶,總噸位825344噸,航速16節,輸出動力只有5萬馬力。但是航空母艦不同,現代航空母艦為保證快速反應能力和機動能力一般都要求航速在30節以上。而且我們必須注意一個問題:有效功率與航速的三次方成正比。美國“小鷹”號航空母艦噸位只有8.2萬噸,是“諾克·耐維斯”的10%,但為了保證32節航速和艦上巨大的電力/蒸汽需求,他的總輸出動力達到28萬馬力,艦上裝備的是單臺輸出功率達到7.5萬馬力的大型艦用蒸汽輪機,是世界上艦用蒸汽輪機中水準最高的。即便是普通的輕型航空母艦也是以燃氣輪機為動力,比如下圖的LM-2500,世界上現役的輕型航母全都採用這種燃氣輪機。但是燃氣輪機本身是航空發動機的衍生品,造價高、維護費用高,不是商船“皮糙肉厚”的柴油機能比擬的。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美製LM2500燃氣輪機

  • 防護方面:所謂防護其實就是指遭受打擊時的抗打擊和抗沉能力。但是油輪根本不需要防護,有了防護反而是個累贅,因為他們只是商業船隻。或許油輪可以用巨大的油艙帶來的浮力保證其在海上漂浮,但是這與航空母艦專門進行防護設計有很大的區別。航空母艦的防護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比如下圖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10道縱向水密艙壁和23道橫向水密艙壁,全艦形成2000多個水密隔艙。而且全艦重點區域全部敷設裝甲以提高抗打擊能力,艦底設置防雷隔艙,可抵禦戰鬥部500公斤級魚雷打擊。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企業”號核動力航空母艦


  • 材料方面:材料方面更好解釋,航空母艦一方面是要有抗打擊能力,另一方面是飛行甲板要承受重量在20噸以上的艦載機高速衝擊,所使用的材料的屈服強度遠高於商船。一般來講,普通商船使用的材料通常只需要200-300MPa就可以滿足要求。但航空母艦一般要達到跟核潛艇同等級的鋼材,比如“尼米茲”使用的YH-100屈服強度就達到200-300MPa。材料性能的提升可不僅僅是表現在屈服強度的提升,對於後期成型和焊接的難度也比普通材料要大的多。所以什麼我們在2012年才改造完“遼寧”艦?

其他方面就不詳細說了,雷達、武器、情報、損管、航空調度等等這些都是民船壓根沒有的。有人說沒有就等於不能造?還真是不能造,損管都是經驗堆出來;艦載機是一個國家工業的最高水準,世界上只有中美俄法還能生產艦載機;情報雷達火控都是考驗電子水平(電子水平不是指能生產好耳機好相機這種);商船的建造不可能涉及這些方面,如果可以那麼韓國早就造出超級航母了。


日本已經擁有輕型航空母艦了,但航空母艦也分等級。

下圖為日本海上自衛隊DDH-83“出雲”號直升機驅逐艦,今年開始進行F-35B的適應性改造,強化飛行甲板升級為可以搭載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的“直升機驅逐艦”。由於他的排水量為26000噸,所以實質上日本已經擁有了2艘輕型航空母艦,只是迫於“和平憲法”以及“美日安保條約”,日本不能正面宣稱其為“航空母艦”而已。這個問題我覺得放在2年前還會有異議,但是現在我覺得已經連窗戶紙都要捅破了。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出雲”號直升機驅逐艦

但我也說了,航空母艦也是分等級的。按照噸位劃分,不管是“出雲”還是“日向”都只是輕型航空母艦,搭載的也是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而不是常規起降戰鬥機,沒有彈射器和阻攔索。總的來說,日本目前擁有的與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亞這些國家裝備的航空母艦(戰略投送艦)是類似的水平,誰也沒比誰高出一大截。下圖為意大利“加富爾”號航空母艦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意大利海軍“加富爾”號航空母艦

輕型航空本身有自己的侷限性,現代航母的精髓:彈射器、阻攔索、斜角甲板都是沒有的。比如下圖為C-13-2型蒸汽彈射器,是世界上現役最為成熟的彈射器,但是目前只有美國能生產這種成熟的彈射器,就連老牌工業國家法國都是求著美國原裝進口的。彈射器的氣缸本身要頻繁的在高溫高壓環境下工作,缸體本身材料指標和加工精度就非常高。而且氣缸和活塞這種頻繁的相對往復運動的機構存在一個可靠性的問題,關於這個問題只能靠長期大量的實驗來驗證,根據實驗不斷修改,整個週期要達到數年甚至10年以上。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阻攔索,從表面來看就是下圖這個一根鋼索,但實際有圖2這堆機構配合。與其說是阻攔索不如說是阻攔機構。

"

最近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情,很多人覺得日本造了80萬噸級的油輪,所以得出造10萬噸級航母跟玩一樣的結論。在這裡強調3個問題:

1.民船不等於航空母艦,這是兩回事。

2.日本已經擁有輕型航空母艦了,但航空母艦也分等級、分技術水平。

3.日本建造航空母艦是美國在亞太的需要,日本發展航母是沒有完全自主權。


民船不等於軍艦

很多朋友總是喜歡把民船和軍艦劃等號,特別是受到二戰商船短時間內改造護航航空母母艦的影響。但二戰航母和現代航母是兩種東西,如果現代航母真的可以和民船畫等號的話,那麼韓國也能建造大型航空母艦,因為大宇重工在2014年完工的“Pieter Schelte”號工程船打破了世界上最大船舶的記錄,滿載排水量達到93.2萬噸。而中國中國北船重工也建造過40萬噸級礦砂船,30萬噸級的VLCC油輪也實現“下餃子”,照此理論中國也不應該在2019年才完工獨立建造的航空母艦。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二戰時期和民船息息相關的就是“護航航空母艦”,但那時候的艦載機只有幾噸,甚至還有雙翼機,根本不需要什麼彈射器輔助,降落時對甲板的衝擊作用也很小,表面還是木質甲板。這種技術要求極低的“航空母艦”自然可以用商船當底子,也可以和商船一個要求,能造商船就能造這種航空母艦。但現代航母不是二戰那樣能用商船改進而來,隨著航空、電子和武器技術的迅猛發展,商船和航空母艦的技術差距越來越大,到現在已經到了完全無法劃等號的程度。商船是由商業公司運營,既然是商業公司那麼必須考慮成本,所以商船的設計理念是“省”,在達到基本要求的情況下一分浪費都不能有。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美國“長島”號護航航空母艦

  • 動力方面:商船一般考慮經濟問題而普遍都只是在15-18節左右的航速,動力普遍採用柴油機,有的使用蒸汽輪機。日本建造的“諾克·耐維斯”號大型油輪,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船舶,總噸位825344噸,航速16節,輸出動力只有5萬馬力。但是航空母艦不同,現代航空母艦為保證快速反應能力和機動能力一般都要求航速在30節以上。而且我們必須注意一個問題:有效功率與航速的三次方成正比。美國“小鷹”號航空母艦噸位只有8.2萬噸,是“諾克·耐維斯”的10%,但為了保證32節航速和艦上巨大的電力/蒸汽需求,他的總輸出動力達到28萬馬力,艦上裝備的是單臺輸出功率達到7.5萬馬力的大型艦用蒸汽輪機,是世界上艦用蒸汽輪機中水準最高的。即便是普通的輕型航空母艦也是以燃氣輪機為動力,比如下圖的LM-2500,世界上現役的輕型航母全都採用這種燃氣輪機。但是燃氣輪機本身是航空發動機的衍生品,造價高、維護費用高,不是商船“皮糙肉厚”的柴油機能比擬的。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美製LM2500燃氣輪機

  • 防護方面:所謂防護其實就是指遭受打擊時的抗打擊和抗沉能力。但是油輪根本不需要防護,有了防護反而是個累贅,因為他們只是商業船隻。或許油輪可以用巨大的油艙帶來的浮力保證其在海上漂浮,但是這與航空母艦專門進行防護設計有很大的區別。航空母艦的防護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比如下圖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10道縱向水密艙壁和23道橫向水密艙壁,全艦形成2000多個水密隔艙。而且全艦重點區域全部敷設裝甲以提高抗打擊能力,艦底設置防雷隔艙,可抵禦戰鬥部500公斤級魚雷打擊。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企業”號核動力航空母艦


  • 材料方面:材料方面更好解釋,航空母艦一方面是要有抗打擊能力,另一方面是飛行甲板要承受重量在20噸以上的艦載機高速衝擊,所使用的材料的屈服強度遠高於商船。一般來講,普通商船使用的材料通常只需要200-300MPa就可以滿足要求。但航空母艦一般要達到跟核潛艇同等級的鋼材,比如“尼米茲”使用的YH-100屈服強度就達到200-300MPa。材料性能的提升可不僅僅是表現在屈服強度的提升,對於後期成型和焊接的難度也比普通材料要大的多。所以什麼我們在2012年才改造完“遼寧”艦?

其他方面就不詳細說了,雷達、武器、情報、損管、航空調度等等這些都是民船壓根沒有的。有人說沒有就等於不能造?還真是不能造,損管都是經驗堆出來;艦載機是一個國家工業的最高水準,世界上只有中美俄法還能生產艦載機;情報雷達火控都是考驗電子水平(電子水平不是指能生產好耳機好相機這種);商船的建造不可能涉及這些方面,如果可以那麼韓國早就造出超級航母了。


日本已經擁有輕型航空母艦了,但航空母艦也分等級。

下圖為日本海上自衛隊DDH-83“出雲”號直升機驅逐艦,今年開始進行F-35B的適應性改造,強化飛行甲板升級為可以搭載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的“直升機驅逐艦”。由於他的排水量為26000噸,所以實質上日本已經擁有了2艘輕型航空母艦,只是迫於“和平憲法”以及“美日安保條約”,日本不能正面宣稱其為“航空母艦”而已。這個問題我覺得放在2年前還會有異議,但是現在我覺得已經連窗戶紙都要捅破了。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出雲”號直升機驅逐艦

但我也說了,航空母艦也是分等級的。按照噸位劃分,不管是“出雲”還是“日向”都只是輕型航空母艦,搭載的也是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而不是常規起降戰鬥機,沒有彈射器和阻攔索。總的來說,日本目前擁有的與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亞這些國家裝備的航空母艦(戰略投送艦)是類似的水平,誰也沒比誰高出一大截。下圖為意大利“加富爾”號航空母艦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意大利海軍“加富爾”號航空母艦

輕型航空本身有自己的侷限性,現代航母的精髓:彈射器、阻攔索、斜角甲板都是沒有的。比如下圖為C-13-2型蒸汽彈射器,是世界上現役最為成熟的彈射器,但是目前只有美國能生產這種成熟的彈射器,就連老牌工業國家法國都是求著美國原裝進口的。彈射器的氣缸本身要頻繁的在高溫高壓環境下工作,缸體本身材料指標和加工精度就非常高。而且氣缸和活塞這種頻繁的相對往復運動的機構存在一個可靠性的問題,關於這個問題只能靠長期大量的實驗來驗證,根據實驗不斷修改,整個週期要達到數年甚至10年以上。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阻攔索,從表面來看就是下圖這個一根鋼索,但實際有圖2這堆機構配合。與其說是阻攔索不如說是阻攔機構。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美國MK7型阻攔裝置

對於日本來說,由於二戰戰敗後遭到的一系列限制,在戰略性武器方面日本一直是空白,也就是出現了技術斷檔。搞工程的朋友應該清楚,技術斷檔和技術空白就意味著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憑空在某一方面出現極大突破。換句話說日本現在的情況是想要發展大型航母,但是某些技術短時間內不允許。況且日本的航空工業一隻不景氣,從二戰後到現在一共只研製過幾款戰機,其中現役的F-2還是在洛克希德馬丁的支持下以F-16為藍本放大而來,在這樣的支持下前後竟然還花費了13年時間。如果日本要獨立搞艦載機,那麼也是一個需要漫長的過程。所以我說日本目前發展輕型航母其實是遊刃有餘的,但是要繼續發展更高水平的中型甚至重型航空母艦恐怕不是建打你的事情。

"

最近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情,很多人覺得日本造了80萬噸級的油輪,所以得出造10萬噸級航母跟玩一樣的結論。在這裡強調3個問題:

1.民船不等於航空母艦,這是兩回事。

2.日本已經擁有輕型航空母艦了,但航空母艦也分等級、分技術水平。

3.日本建造航空母艦是美國在亞太的需要,日本發展航母是沒有完全自主權。


民船不等於軍艦

很多朋友總是喜歡把民船和軍艦劃等號,特別是受到二戰商船短時間內改造護航航空母母艦的影響。但二戰航母和現代航母是兩種東西,如果現代航母真的可以和民船畫等號的話,那麼韓國也能建造大型航空母艦,因為大宇重工在2014年完工的“Pieter Schelte”號工程船打破了世界上最大船舶的記錄,滿載排水量達到93.2萬噸。而中國中國北船重工也建造過40萬噸級礦砂船,30萬噸級的VLCC油輪也實現“下餃子”,照此理論中國也不應該在2019年才完工獨立建造的航空母艦。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二戰時期和民船息息相關的就是“護航航空母艦”,但那時候的艦載機只有幾噸,甚至還有雙翼機,根本不需要什麼彈射器輔助,降落時對甲板的衝擊作用也很小,表面還是木質甲板。這種技術要求極低的“航空母艦”自然可以用商船當底子,也可以和商船一個要求,能造商船就能造這種航空母艦。但現代航母不是二戰那樣能用商船改進而來,隨著航空、電子和武器技術的迅猛發展,商船和航空母艦的技術差距越來越大,到現在已經到了完全無法劃等號的程度。商船是由商業公司運營,既然是商業公司那麼必須考慮成本,所以商船的設計理念是“省”,在達到基本要求的情況下一分浪費都不能有。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美國“長島”號護航航空母艦

  • 動力方面:商船一般考慮經濟問題而普遍都只是在15-18節左右的航速,動力普遍採用柴油機,有的使用蒸汽輪機。日本建造的“諾克·耐維斯”號大型油輪,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船舶,總噸位825344噸,航速16節,輸出動力只有5萬馬力。但是航空母艦不同,現代航空母艦為保證快速反應能力和機動能力一般都要求航速在30節以上。而且我們必須注意一個問題:有效功率與航速的三次方成正比。美國“小鷹”號航空母艦噸位只有8.2萬噸,是“諾克·耐維斯”的10%,但為了保證32節航速和艦上巨大的電力/蒸汽需求,他的總輸出動力達到28萬馬力,艦上裝備的是單臺輸出功率達到7.5萬馬力的大型艦用蒸汽輪機,是世界上艦用蒸汽輪機中水準最高的。即便是普通的輕型航空母艦也是以燃氣輪機為動力,比如下圖的LM-2500,世界上現役的輕型航母全都採用這種燃氣輪機。但是燃氣輪機本身是航空發動機的衍生品,造價高、維護費用高,不是商船“皮糙肉厚”的柴油機能比擬的。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美製LM2500燃氣輪機

  • 防護方面:所謂防護其實就是指遭受打擊時的抗打擊和抗沉能力。但是油輪根本不需要防護,有了防護反而是個累贅,因為他們只是商業船隻。或許油輪可以用巨大的油艙帶來的浮力保證其在海上漂浮,但是這與航空母艦專門進行防護設計有很大的區別。航空母艦的防護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比如下圖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10道縱向水密艙壁和23道橫向水密艙壁,全艦形成2000多個水密隔艙。而且全艦重點區域全部敷設裝甲以提高抗打擊能力,艦底設置防雷隔艙,可抵禦戰鬥部500公斤級魚雷打擊。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企業”號核動力航空母艦


  • 材料方面:材料方面更好解釋,航空母艦一方面是要有抗打擊能力,另一方面是飛行甲板要承受重量在20噸以上的艦載機高速衝擊,所使用的材料的屈服強度遠高於商船。一般來講,普通商船使用的材料通常只需要200-300MPa就可以滿足要求。但航空母艦一般要達到跟核潛艇同等級的鋼材,比如“尼米茲”使用的YH-100屈服強度就達到200-300MPa。材料性能的提升可不僅僅是表現在屈服強度的提升,對於後期成型和焊接的難度也比普通材料要大的多。所以什麼我們在2012年才改造完“遼寧”艦?

其他方面就不詳細說了,雷達、武器、情報、損管、航空調度等等這些都是民船壓根沒有的。有人說沒有就等於不能造?還真是不能造,損管都是經驗堆出來;艦載機是一個國家工業的最高水準,世界上只有中美俄法還能生產艦載機;情報雷達火控都是考驗電子水平(電子水平不是指能生產好耳機好相機這種);商船的建造不可能涉及這些方面,如果可以那麼韓國早就造出超級航母了。


日本已經擁有輕型航空母艦了,但航空母艦也分等級。

下圖為日本海上自衛隊DDH-83“出雲”號直升機驅逐艦,今年開始進行F-35B的適應性改造,強化飛行甲板升級為可以搭載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的“直升機驅逐艦”。由於他的排水量為26000噸,所以實質上日本已經擁有了2艘輕型航空母艦,只是迫於“和平憲法”以及“美日安保條約”,日本不能正面宣稱其為“航空母艦”而已。這個問題我覺得放在2年前還會有異議,但是現在我覺得已經連窗戶紙都要捅破了。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出雲”號直升機驅逐艦

但我也說了,航空母艦也是分等級的。按照噸位劃分,不管是“出雲”還是“日向”都只是輕型航空母艦,搭載的也是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而不是常規起降戰鬥機,沒有彈射器和阻攔索。總的來說,日本目前擁有的與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亞這些國家裝備的航空母艦(戰略投送艦)是類似的水平,誰也沒比誰高出一大截。下圖為意大利“加富爾”號航空母艦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意大利海軍“加富爾”號航空母艦

輕型航空本身有自己的侷限性,現代航母的精髓:彈射器、阻攔索、斜角甲板都是沒有的。比如下圖為C-13-2型蒸汽彈射器,是世界上現役最為成熟的彈射器,但是目前只有美國能生產這種成熟的彈射器,就連老牌工業國家法國都是求著美國原裝進口的。彈射器的氣缸本身要頻繁的在高溫高壓環境下工作,缸體本身材料指標和加工精度就非常高。而且氣缸和活塞這種頻繁的相對往復運動的機構存在一個可靠性的問題,關於這個問題只能靠長期大量的實驗來驗證,根據實驗不斷修改,整個週期要達到數年甚至10年以上。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阻攔索,從表面來看就是下圖這個一根鋼索,但實際有圖2這堆機構配合。與其說是阻攔索不如說是阻攔機構。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美國MK7型阻攔裝置

對於日本來說,由於二戰戰敗後遭到的一系列限制,在戰略性武器方面日本一直是空白,也就是出現了技術斷檔。搞工程的朋友應該清楚,技術斷檔和技術空白就意味著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憑空在某一方面出現極大突破。換句話說日本現在的情況是想要發展大型航母,但是某些技術短時間內不允許。況且日本的航空工業一隻不景氣,從二戰後到現在一共只研製過幾款戰機,其中現役的F-2還是在洛克希德馬丁的支持下以F-16為藍本放大而來,在這樣的支持下前後竟然還花費了13年時間。如果日本要獨立搞艦載機,那麼也是一個需要漫長的過程。所以我說日本目前發展輕型航母其實是遊刃有餘的,但是要繼續發展更高水平的中型甚至重型航空母艦恐怕不是建打你的事情。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航空自衛隊F-2戰鬥機


​日本發展航母是沒有完全自主權

對於日本是二戰戰敗國並且受到限制應該是沒有意義,《和平憲法》和《日美安保條約》是目前鎖住日本的主要法律依據。所以美國其實對日本是存在某些方面的高度監管,比如日本的核技術都是來自美國西屋,也是受到美國能源部的掌控,而反應堆也全部是沒有鈈-239生產能力的輕水堆。

"

最近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情,很多人覺得日本造了80萬噸級的油輪,所以得出造10萬噸級航母跟玩一樣的結論。在這裡強調3個問題:

1.民船不等於航空母艦,這是兩回事。

2.日本已經擁有輕型航空母艦了,但航空母艦也分等級、分技術水平。

3.日本建造航空母艦是美國在亞太的需要,日本發展航母是沒有完全自主權。


民船不等於軍艦

很多朋友總是喜歡把民船和軍艦劃等號,特別是受到二戰商船短時間內改造護航航空母母艦的影響。但二戰航母和現代航母是兩種東西,如果現代航母真的可以和民船畫等號的話,那麼韓國也能建造大型航空母艦,因為大宇重工在2014年完工的“Pieter Schelte”號工程船打破了世界上最大船舶的記錄,滿載排水量達到93.2萬噸。而中國中國北船重工也建造過40萬噸級礦砂船,30萬噸級的VLCC油輪也實現“下餃子”,照此理論中國也不應該在2019年才完工獨立建造的航空母艦。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二戰時期和民船息息相關的就是“護航航空母艦”,但那時候的艦載機只有幾噸,甚至還有雙翼機,根本不需要什麼彈射器輔助,降落時對甲板的衝擊作用也很小,表面還是木質甲板。這種技術要求極低的“航空母艦”自然可以用商船當底子,也可以和商船一個要求,能造商船就能造這種航空母艦。但現代航母不是二戰那樣能用商船改進而來,隨著航空、電子和武器技術的迅猛發展,商船和航空母艦的技術差距越來越大,到現在已經到了完全無法劃等號的程度。商船是由商業公司運營,既然是商業公司那麼必須考慮成本,所以商船的設計理念是“省”,在達到基本要求的情況下一分浪費都不能有。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美國“長島”號護航航空母艦

  • 動力方面:商船一般考慮經濟問題而普遍都只是在15-18節左右的航速,動力普遍採用柴油機,有的使用蒸汽輪機。日本建造的“諾克·耐維斯”號大型油輪,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船舶,總噸位825344噸,航速16節,輸出動力只有5萬馬力。但是航空母艦不同,現代航空母艦為保證快速反應能力和機動能力一般都要求航速在30節以上。而且我們必須注意一個問題:有效功率與航速的三次方成正比。美國“小鷹”號航空母艦噸位只有8.2萬噸,是“諾克·耐維斯”的10%,但為了保證32節航速和艦上巨大的電力/蒸汽需求,他的總輸出動力達到28萬馬力,艦上裝備的是單臺輸出功率達到7.5萬馬力的大型艦用蒸汽輪機,是世界上艦用蒸汽輪機中水準最高的。即便是普通的輕型航空母艦也是以燃氣輪機為動力,比如下圖的LM-2500,世界上現役的輕型航母全都採用這種燃氣輪機。但是燃氣輪機本身是航空發動機的衍生品,造價高、維護費用高,不是商船“皮糙肉厚”的柴油機能比擬的。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美製LM2500燃氣輪機

  • 防護方面:所謂防護其實就是指遭受打擊時的抗打擊和抗沉能力。但是油輪根本不需要防護,有了防護反而是個累贅,因為他們只是商業船隻。或許油輪可以用巨大的油艙帶來的浮力保證其在海上漂浮,但是這與航空母艦專門進行防護設計有很大的區別。航空母艦的防護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比如下圖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10道縱向水密艙壁和23道橫向水密艙壁,全艦形成2000多個水密隔艙。而且全艦重點區域全部敷設裝甲以提高抗打擊能力,艦底設置防雷隔艙,可抵禦戰鬥部500公斤級魚雷打擊。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企業”號核動力航空母艦


  • 材料方面:材料方面更好解釋,航空母艦一方面是要有抗打擊能力,另一方面是飛行甲板要承受重量在20噸以上的艦載機高速衝擊,所使用的材料的屈服強度遠高於商船。一般來講,普通商船使用的材料通常只需要200-300MPa就可以滿足要求。但航空母艦一般要達到跟核潛艇同等級的鋼材,比如“尼米茲”使用的YH-100屈服強度就達到200-300MPa。材料性能的提升可不僅僅是表現在屈服強度的提升,對於後期成型和焊接的難度也比普通材料要大的多。所以什麼我們在2012年才改造完“遼寧”艦?

其他方面就不詳細說了,雷達、武器、情報、損管、航空調度等等這些都是民船壓根沒有的。有人說沒有就等於不能造?還真是不能造,損管都是經驗堆出來;艦載機是一個國家工業的最高水準,世界上只有中美俄法還能生產艦載機;情報雷達火控都是考驗電子水平(電子水平不是指能生產好耳機好相機這種);商船的建造不可能涉及這些方面,如果可以那麼韓國早就造出超級航母了。


日本已經擁有輕型航空母艦了,但航空母艦也分等級。

下圖為日本海上自衛隊DDH-83“出雲”號直升機驅逐艦,今年開始進行F-35B的適應性改造,強化飛行甲板升級為可以搭載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的“直升機驅逐艦”。由於他的排水量為26000噸,所以實質上日本已經擁有了2艘輕型航空母艦,只是迫於“和平憲法”以及“美日安保條約”,日本不能正面宣稱其為“航空母艦”而已。這個問題我覺得放在2年前還會有異議,但是現在我覺得已經連窗戶紙都要捅破了。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出雲”號直升機驅逐艦

但我也說了,航空母艦也是分等級的。按照噸位劃分,不管是“出雲”還是“日向”都只是輕型航空母艦,搭載的也是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而不是常規起降戰鬥機,沒有彈射器和阻攔索。總的來說,日本目前擁有的與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亞這些國家裝備的航空母艦(戰略投送艦)是類似的水平,誰也沒比誰高出一大截。下圖為意大利“加富爾”號航空母艦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意大利海軍“加富爾”號航空母艦

輕型航空本身有自己的侷限性,現代航母的精髓:彈射器、阻攔索、斜角甲板都是沒有的。比如下圖為C-13-2型蒸汽彈射器,是世界上現役最為成熟的彈射器,但是目前只有美國能生產這種成熟的彈射器,就連老牌工業國家法國都是求著美國原裝進口的。彈射器的氣缸本身要頻繁的在高溫高壓環境下工作,缸體本身材料指標和加工精度就非常高。而且氣缸和活塞這種頻繁的相對往復運動的機構存在一個可靠性的問題,關於這個問題只能靠長期大量的實驗來驗證,根據實驗不斷修改,整個週期要達到數年甚至10年以上。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阻攔索,從表面來看就是下圖這個一根鋼索,但實際有圖2這堆機構配合。與其說是阻攔索不如說是阻攔機構。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美國MK7型阻攔裝置

對於日本來說,由於二戰戰敗後遭到的一系列限制,在戰略性武器方面日本一直是空白,也就是出現了技術斷檔。搞工程的朋友應該清楚,技術斷檔和技術空白就意味著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憑空在某一方面出現極大突破。換句話說日本現在的情況是想要發展大型航母,但是某些技術短時間內不允許。況且日本的航空工業一隻不景氣,從二戰後到現在一共只研製過幾款戰機,其中現役的F-2還是在洛克希德馬丁的支持下以F-16為藍本放大而來,在這樣的支持下前後竟然還花費了13年時間。如果日本要獨立搞艦載機,那麼也是一個需要漫長的過程。所以我說日本目前發展輕型航母其實是遊刃有餘的,但是要繼續發展更高水平的中型甚至重型航空母艦恐怕不是建打你的事情。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航空自衛隊F-2戰鬥機


​日本發展航母是沒有完全自主權

對於日本是二戰戰敗國並且受到限制應該是沒有意義,《和平憲法》和《日美安保條約》是目前鎖住日本的主要法律依據。所以美國其實對日本是存在某些方面的高度監管,比如日本的核技術都是來自美國西屋,也是受到美國能源部的掌控,而反應堆也全部是沒有鈈-239生產能力的輕水堆。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簽署《美日安全保障條約》時的日本首相吉田茂和、美國國務卿艾奇遜

但大家有沒有想過日本為什麼反潛能力那麼強?反導防空能力那麼強?其實日本海上自衛隊的“第七艦隊反潛大隊”的綽號不是空穴來風,1951年《美日安全保障條約》簽署後其實就已經將日本自衛隊“吞入”到美軍的作戰體系當中,完全喪失了自主權。反潛方面就是美國在冷戰期間為了防範蘇聯的彈道導彈核潛艇突入太平洋對美國亞太甚至整個亞洲區域實施核打擊,所以自衛隊成了美國的“出頭鳥”,被美國培養成了全球第二大反潛力量。蘇聯解體後美國的水下威脅並沒有消失,俄羅斯的核潛艇依舊處於“無解”的狀態,中國的水下核力量也不斷加強,所以在美國的支持下日本海上自衛隊在反潛方面一直沒有鬆懈,配合美國第七艦隊組成全世界最大的飯錢團隊,給美國海軍當“炮灰”。

"

最近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情,很多人覺得日本造了80萬噸級的油輪,所以得出造10萬噸級航母跟玩一樣的結論。在這裡強調3個問題:

1.民船不等於航空母艦,這是兩回事。

2.日本已經擁有輕型航空母艦了,但航空母艦也分等級、分技術水平。

3.日本建造航空母艦是美國在亞太的需要,日本發展航母是沒有完全自主權。


民船不等於軍艦

很多朋友總是喜歡把民船和軍艦劃等號,特別是受到二戰商船短時間內改造護航航空母母艦的影響。但二戰航母和現代航母是兩種東西,如果現代航母真的可以和民船畫等號的話,那麼韓國也能建造大型航空母艦,因為大宇重工在2014年完工的“Pieter Schelte”號工程船打破了世界上最大船舶的記錄,滿載排水量達到93.2萬噸。而中國中國北船重工也建造過40萬噸級礦砂船,30萬噸級的VLCC油輪也實現“下餃子”,照此理論中國也不應該在2019年才完工獨立建造的航空母艦。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二戰時期和民船息息相關的就是“護航航空母艦”,但那時候的艦載機只有幾噸,甚至還有雙翼機,根本不需要什麼彈射器輔助,降落時對甲板的衝擊作用也很小,表面還是木質甲板。這種技術要求極低的“航空母艦”自然可以用商船當底子,也可以和商船一個要求,能造商船就能造這種航空母艦。但現代航母不是二戰那樣能用商船改進而來,隨著航空、電子和武器技術的迅猛發展,商船和航空母艦的技術差距越來越大,到現在已經到了完全無法劃等號的程度。商船是由商業公司運營,既然是商業公司那麼必須考慮成本,所以商船的設計理念是“省”,在達到基本要求的情況下一分浪費都不能有。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美國“長島”號護航航空母艦

  • 動力方面:商船一般考慮經濟問題而普遍都只是在15-18節左右的航速,動力普遍採用柴油機,有的使用蒸汽輪機。日本建造的“諾克·耐維斯”號大型油輪,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船舶,總噸位825344噸,航速16節,輸出動力只有5萬馬力。但是航空母艦不同,現代航空母艦為保證快速反應能力和機動能力一般都要求航速在30節以上。而且我們必須注意一個問題:有效功率與航速的三次方成正比。美國“小鷹”號航空母艦噸位只有8.2萬噸,是“諾克·耐維斯”的10%,但為了保證32節航速和艦上巨大的電力/蒸汽需求,他的總輸出動力達到28萬馬力,艦上裝備的是單臺輸出功率達到7.5萬馬力的大型艦用蒸汽輪機,是世界上艦用蒸汽輪機中水準最高的。即便是普通的輕型航空母艦也是以燃氣輪機為動力,比如下圖的LM-2500,世界上現役的輕型航母全都採用這種燃氣輪機。但是燃氣輪機本身是航空發動機的衍生品,造價高、維護費用高,不是商船“皮糙肉厚”的柴油機能比擬的。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美製LM2500燃氣輪機

  • 防護方面:所謂防護其實就是指遭受打擊時的抗打擊和抗沉能力。但是油輪根本不需要防護,有了防護反而是個累贅,因為他們只是商業船隻。或許油輪可以用巨大的油艙帶來的浮力保證其在海上漂浮,但是這與航空母艦專門進行防護設計有很大的區別。航空母艦的防護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比如下圖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10道縱向水密艙壁和23道橫向水密艙壁,全艦形成2000多個水密隔艙。而且全艦重點區域全部敷設裝甲以提高抗打擊能力,艦底設置防雷隔艙,可抵禦戰鬥部500公斤級魚雷打擊。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企業”號核動力航空母艦


  • 材料方面:材料方面更好解釋,航空母艦一方面是要有抗打擊能力,另一方面是飛行甲板要承受重量在20噸以上的艦載機高速衝擊,所使用的材料的屈服強度遠高於商船。一般來講,普通商船使用的材料通常只需要200-300MPa就可以滿足要求。但航空母艦一般要達到跟核潛艇同等級的鋼材,比如“尼米茲”使用的YH-100屈服強度就達到200-300MPa。材料性能的提升可不僅僅是表現在屈服強度的提升,對於後期成型和焊接的難度也比普通材料要大的多。所以什麼我們在2012年才改造完“遼寧”艦?

其他方面就不詳細說了,雷達、武器、情報、損管、航空調度等等這些都是民船壓根沒有的。有人說沒有就等於不能造?還真是不能造,損管都是經驗堆出來;艦載機是一個國家工業的最高水準,世界上只有中美俄法還能生產艦載機;情報雷達火控都是考驗電子水平(電子水平不是指能生產好耳機好相機這種);商船的建造不可能涉及這些方面,如果可以那麼韓國早就造出超級航母了。


日本已經擁有輕型航空母艦了,但航空母艦也分等級。

下圖為日本海上自衛隊DDH-83“出雲”號直升機驅逐艦,今年開始進行F-35B的適應性改造,強化飛行甲板升級為可以搭載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的“直升機驅逐艦”。由於他的排水量為26000噸,所以實質上日本已經擁有了2艘輕型航空母艦,只是迫於“和平憲法”以及“美日安保條約”,日本不能正面宣稱其為“航空母艦”而已。這個問題我覺得放在2年前還會有異議,但是現在我覺得已經連窗戶紙都要捅破了。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出雲”號直升機驅逐艦

但我也說了,航空母艦也是分等級的。按照噸位劃分,不管是“出雲”還是“日向”都只是輕型航空母艦,搭載的也是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而不是常規起降戰鬥機,沒有彈射器和阻攔索。總的來說,日本目前擁有的與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亞這些國家裝備的航空母艦(戰略投送艦)是類似的水平,誰也沒比誰高出一大截。下圖為意大利“加富爾”號航空母艦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意大利海軍“加富爾”號航空母艦

輕型航空本身有自己的侷限性,現代航母的精髓:彈射器、阻攔索、斜角甲板都是沒有的。比如下圖為C-13-2型蒸汽彈射器,是世界上現役最為成熟的彈射器,但是目前只有美國能生產這種成熟的彈射器,就連老牌工業國家法國都是求著美國原裝進口的。彈射器的氣缸本身要頻繁的在高溫高壓環境下工作,缸體本身材料指標和加工精度就非常高。而且氣缸和活塞這種頻繁的相對往復運動的機構存在一個可靠性的問題,關於這個問題只能靠長期大量的實驗來驗證,根據實驗不斷修改,整個週期要達到數年甚至10年以上。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阻攔索,從表面來看就是下圖這個一根鋼索,但實際有圖2這堆機構配合。與其說是阻攔索不如說是阻攔機構。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美國MK7型阻攔裝置

對於日本來說,由於二戰戰敗後遭到的一系列限制,在戰略性武器方面日本一直是空白,也就是出現了技術斷檔。搞工程的朋友應該清楚,技術斷檔和技術空白就意味著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憑空在某一方面出現極大突破。換句話說日本現在的情況是想要發展大型航母,但是某些技術短時間內不允許。況且日本的航空工業一隻不景氣,從二戰後到現在一共只研製過幾款戰機,其中現役的F-2還是在洛克希德馬丁的支持下以F-16為藍本放大而來,在這樣的支持下前後竟然還花費了13年時間。如果日本要獨立搞艦載機,那麼也是一個需要漫長的過程。所以我說日本目前發展輕型航母其實是遊刃有餘的,但是要繼續發展更高水平的中型甚至重型航空母艦恐怕不是建打你的事情。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航空自衛隊F-2戰鬥機


​日本發展航母是沒有完全自主權

對於日本是二戰戰敗國並且受到限制應該是沒有意義,《和平憲法》和《日美安保條約》是目前鎖住日本的主要法律依據。所以美國其實對日本是存在某些方面的高度監管,比如日本的核技術都是來自美國西屋,也是受到美國能源部的掌控,而反應堆也全部是沒有鈈-239生產能力的輕水堆。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簽署《美日安全保障條約》時的日本首相吉田茂和、美國國務卿艾奇遜

但大家有沒有想過日本為什麼反潛能力那麼強?反導防空能力那麼強?其實日本海上自衛隊的“第七艦隊反潛大隊”的綽號不是空穴來風,1951年《美日安全保障條約》簽署後其實就已經將日本自衛隊“吞入”到美軍的作戰體系當中,完全喪失了自主權。反潛方面就是美國在冷戰期間為了防範蘇聯的彈道導彈核潛艇突入太平洋對美國亞太甚至整個亞洲區域實施核打擊,所以自衛隊成了美國的“出頭鳥”,被美國培養成了全球第二大反潛力量。蘇聯解體後美國的水下威脅並沒有消失,俄羅斯的核潛艇依舊處於“無解”的狀態,中國的水下核力量也不斷加強,所以在美國的支持下日本海上自衛隊在反潛方面一直沒有鬆懈,配合美國第七艦隊組成全世界最大的飯錢團隊,給美國海軍當“炮灰”。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海上自衛隊P-3C反潛機

而反導方面也是一樣,冷戰結束後東亞地區的空中力量日益增強,三代機源源不斷加入中國空軍、中、俄、朝的彈道導彈力量不斷加強,核投送能力直接威脅美國亞洲基地甚至是美國本土。在美國的絕對優勢逐步被削弱的前提下,日本海上自衛隊開始接收美國“宙斯盾”系統研發了“金剛”級、“愛宕”級和“摩耶”級宙斯盾驅逐艦,而且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裝備美國SM-3反導導彈的國家,可以在中、朝彈道導彈發射初段和中段實施攔截,儘可能保障美國本土和其他基地的安全。但日本的“宙斯盾”艦並不是可以無限制發展,日本自衛隊目前只允許擁有8艘。

"

最近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情,很多人覺得日本造了80萬噸級的油輪,所以得出造10萬噸級航母跟玩一樣的結論。在這裡強調3個問題:

1.民船不等於航空母艦,這是兩回事。

2.日本已經擁有輕型航空母艦了,但航空母艦也分等級、分技術水平。

3.日本建造航空母艦是美國在亞太的需要,日本發展航母是沒有完全自主權。


民船不等於軍艦

很多朋友總是喜歡把民船和軍艦劃等號,特別是受到二戰商船短時間內改造護航航空母母艦的影響。但二戰航母和現代航母是兩種東西,如果現代航母真的可以和民船畫等號的話,那麼韓國也能建造大型航空母艦,因為大宇重工在2014年完工的“Pieter Schelte”號工程船打破了世界上最大船舶的記錄,滿載排水量達到93.2萬噸。而中國中國北船重工也建造過40萬噸級礦砂船,30萬噸級的VLCC油輪也實現“下餃子”,照此理論中國也不應該在2019年才完工獨立建造的航空母艦。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二戰時期和民船息息相關的就是“護航航空母艦”,但那時候的艦載機只有幾噸,甚至還有雙翼機,根本不需要什麼彈射器輔助,降落時對甲板的衝擊作用也很小,表面還是木質甲板。這種技術要求極低的“航空母艦”自然可以用商船當底子,也可以和商船一個要求,能造商船就能造這種航空母艦。但現代航母不是二戰那樣能用商船改進而來,隨著航空、電子和武器技術的迅猛發展,商船和航空母艦的技術差距越來越大,到現在已經到了完全無法劃等號的程度。商船是由商業公司運營,既然是商業公司那麼必須考慮成本,所以商船的設計理念是“省”,在達到基本要求的情況下一分浪費都不能有。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美國“長島”號護航航空母艦

  • 動力方面:商船一般考慮經濟問題而普遍都只是在15-18節左右的航速,動力普遍採用柴油機,有的使用蒸汽輪機。日本建造的“諾克·耐維斯”號大型油輪,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船舶,總噸位825344噸,航速16節,輸出動力只有5萬馬力。但是航空母艦不同,現代航空母艦為保證快速反應能力和機動能力一般都要求航速在30節以上。而且我們必須注意一個問題:有效功率與航速的三次方成正比。美國“小鷹”號航空母艦噸位只有8.2萬噸,是“諾克·耐維斯”的10%,但為了保證32節航速和艦上巨大的電力/蒸汽需求,他的總輸出動力達到28萬馬力,艦上裝備的是單臺輸出功率達到7.5萬馬力的大型艦用蒸汽輪機,是世界上艦用蒸汽輪機中水準最高的。即便是普通的輕型航空母艦也是以燃氣輪機為動力,比如下圖的LM-2500,世界上現役的輕型航母全都採用這種燃氣輪機。但是燃氣輪機本身是航空發動機的衍生品,造價高、維護費用高,不是商船“皮糙肉厚”的柴油機能比擬的。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美製LM2500燃氣輪機

  • 防護方面:所謂防護其實就是指遭受打擊時的抗打擊和抗沉能力。但是油輪根本不需要防護,有了防護反而是個累贅,因為他們只是商業船隻。或許油輪可以用巨大的油艙帶來的浮力保證其在海上漂浮,但是這與航空母艦專門進行防護設計有很大的區別。航空母艦的防護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比如下圖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10道縱向水密艙壁和23道橫向水密艙壁,全艦形成2000多個水密隔艙。而且全艦重點區域全部敷設裝甲以提高抗打擊能力,艦底設置防雷隔艙,可抵禦戰鬥部500公斤級魚雷打擊。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企業”號核動力航空母艦


  • 材料方面:材料方面更好解釋,航空母艦一方面是要有抗打擊能力,另一方面是飛行甲板要承受重量在20噸以上的艦載機高速衝擊,所使用的材料的屈服強度遠高於商船。一般來講,普通商船使用的材料通常只需要200-300MPa就可以滿足要求。但航空母艦一般要達到跟核潛艇同等級的鋼材,比如“尼米茲”使用的YH-100屈服強度就達到200-300MPa。材料性能的提升可不僅僅是表現在屈服強度的提升,對於後期成型和焊接的難度也比普通材料要大的多。所以什麼我們在2012年才改造完“遼寧”艦?

其他方面就不詳細說了,雷達、武器、情報、損管、航空調度等等這些都是民船壓根沒有的。有人說沒有就等於不能造?還真是不能造,損管都是經驗堆出來;艦載機是一個國家工業的最高水準,世界上只有中美俄法還能生產艦載機;情報雷達火控都是考驗電子水平(電子水平不是指能生產好耳機好相機這種);商船的建造不可能涉及這些方面,如果可以那麼韓國早就造出超級航母了。


日本已經擁有輕型航空母艦了,但航空母艦也分等級。

下圖為日本海上自衛隊DDH-83“出雲”號直升機驅逐艦,今年開始進行F-35B的適應性改造,強化飛行甲板升級為可以搭載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的“直升機驅逐艦”。由於他的排水量為26000噸,所以實質上日本已經擁有了2艘輕型航空母艦,只是迫於“和平憲法”以及“美日安保條約”,日本不能正面宣稱其為“航空母艦”而已。這個問題我覺得放在2年前還會有異議,但是現在我覺得已經連窗戶紙都要捅破了。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出雲”號直升機驅逐艦

但我也說了,航空母艦也是分等級的。按照噸位劃分,不管是“出雲”還是“日向”都只是輕型航空母艦,搭載的也是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而不是常規起降戰鬥機,沒有彈射器和阻攔索。總的來說,日本目前擁有的與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亞這些國家裝備的航空母艦(戰略投送艦)是類似的水平,誰也沒比誰高出一大截。下圖為意大利“加富爾”號航空母艦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意大利海軍“加富爾”號航空母艦

輕型航空本身有自己的侷限性,現代航母的精髓:彈射器、阻攔索、斜角甲板都是沒有的。比如下圖為C-13-2型蒸汽彈射器,是世界上現役最為成熟的彈射器,但是目前只有美國能生產這種成熟的彈射器,就連老牌工業國家法國都是求著美國原裝進口的。彈射器的氣缸本身要頻繁的在高溫高壓環境下工作,缸體本身材料指標和加工精度就非常高。而且氣缸和活塞這種頻繁的相對往復運動的機構存在一個可靠性的問題,關於這個問題只能靠長期大量的實驗來驗證,根據實驗不斷修改,整個週期要達到數年甚至10年以上。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阻攔索,從表面來看就是下圖這個一根鋼索,但實際有圖2這堆機構配合。與其說是阻攔索不如說是阻攔機構。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美國MK7型阻攔裝置

對於日本來說,由於二戰戰敗後遭到的一系列限制,在戰略性武器方面日本一直是空白,也就是出現了技術斷檔。搞工程的朋友應該清楚,技術斷檔和技術空白就意味著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憑空在某一方面出現極大突破。換句話說日本現在的情況是想要發展大型航母,但是某些技術短時間內不允許。況且日本的航空工業一隻不景氣,從二戰後到現在一共只研製過幾款戰機,其中現役的F-2還是在洛克希德馬丁的支持下以F-16為藍本放大而來,在這樣的支持下前後竟然還花費了13年時間。如果日本要獨立搞艦載機,那麼也是一個需要漫長的過程。所以我說日本目前發展輕型航母其實是遊刃有餘的,但是要繼續發展更高水平的中型甚至重型航空母艦恐怕不是建打你的事情。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航空自衛隊F-2戰鬥機


​日本發展航母是沒有完全自主權

對於日本是二戰戰敗國並且受到限制應該是沒有意義,《和平憲法》和《日美安保條約》是目前鎖住日本的主要法律依據。所以美國其實對日本是存在某些方面的高度監管,比如日本的核技術都是來自美國西屋,也是受到美國能源部的掌控,而反應堆也全部是沒有鈈-239生產能力的輕水堆。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簽署《美日安全保障條約》時的日本首相吉田茂和、美國國務卿艾奇遜

但大家有沒有想過日本為什麼反潛能力那麼強?反導防空能力那麼強?其實日本海上自衛隊的“第七艦隊反潛大隊”的綽號不是空穴來風,1951年《美日安全保障條約》簽署後其實就已經將日本自衛隊“吞入”到美軍的作戰體系當中,完全喪失了自主權。反潛方面就是美國在冷戰期間為了防範蘇聯的彈道導彈核潛艇突入太平洋對美國亞太甚至整個亞洲區域實施核打擊,所以自衛隊成了美國的“出頭鳥”,被美國培養成了全球第二大反潛力量。蘇聯解體後美國的水下威脅並沒有消失,俄羅斯的核潛艇依舊處於“無解”的狀態,中國的水下核力量也不斷加強,所以在美國的支持下日本海上自衛隊在反潛方面一直沒有鬆懈,配合美國第七艦隊組成全世界最大的飯錢團隊,給美國海軍當“炮灰”。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海上自衛隊P-3C反潛機

而反導方面也是一樣,冷戰結束後東亞地區的空中力量日益增強,三代機源源不斷加入中國空軍、中、俄、朝的彈道導彈力量不斷加強,核投送能力直接威脅美國亞洲基地甚至是美國本土。在美國的絕對優勢逐步被削弱的前提下,日本海上自衛隊開始接收美國“宙斯盾”系統研發了“金剛”級、“愛宕”級和“摩耶”級宙斯盾驅逐艦,而且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裝備美國SM-3反導導彈的國家,可以在中、朝彈道導彈發射初段和中段實施攔截,儘可能保障美國本土和其他基地的安全。但日本的“宙斯盾”艦並不是可以無限制發展,日本自衛隊目前只允許擁有8艘。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海上自衛隊“金剛”級宙斯盾驅逐艦

"

最近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情,很多人覺得日本造了80萬噸級的油輪,所以得出造10萬噸級航母跟玩一樣的結論。在這裡強調3個問題:

1.民船不等於航空母艦,這是兩回事。

2.日本已經擁有輕型航空母艦了,但航空母艦也分等級、分技術水平。

3.日本建造航空母艦是美國在亞太的需要,日本發展航母是沒有完全自主權。


民船不等於軍艦

很多朋友總是喜歡把民船和軍艦劃等號,特別是受到二戰商船短時間內改造護航航空母母艦的影響。但二戰航母和現代航母是兩種東西,如果現代航母真的可以和民船畫等號的話,那麼韓國也能建造大型航空母艦,因為大宇重工在2014年完工的“Pieter Schelte”號工程船打破了世界上最大船舶的記錄,滿載排水量達到93.2萬噸。而中國中國北船重工也建造過40萬噸級礦砂船,30萬噸級的VLCC油輪也實現“下餃子”,照此理論中國也不應該在2019年才完工獨立建造的航空母艦。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二戰時期和民船息息相關的就是“護航航空母艦”,但那時候的艦載機只有幾噸,甚至還有雙翼機,根本不需要什麼彈射器輔助,降落時對甲板的衝擊作用也很小,表面還是木質甲板。這種技術要求極低的“航空母艦”自然可以用商船當底子,也可以和商船一個要求,能造商船就能造這種航空母艦。但現代航母不是二戰那樣能用商船改進而來,隨著航空、電子和武器技術的迅猛發展,商船和航空母艦的技術差距越來越大,到現在已經到了完全無法劃等號的程度。商船是由商業公司運營,既然是商業公司那麼必須考慮成本,所以商船的設計理念是“省”,在達到基本要求的情況下一分浪費都不能有。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美國“長島”號護航航空母艦

  • 動力方面:商船一般考慮經濟問題而普遍都只是在15-18節左右的航速,動力普遍採用柴油機,有的使用蒸汽輪機。日本建造的“諾克·耐維斯”號大型油輪,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船舶,總噸位825344噸,航速16節,輸出動力只有5萬馬力。但是航空母艦不同,現代航空母艦為保證快速反應能力和機動能力一般都要求航速在30節以上。而且我們必須注意一個問題:有效功率與航速的三次方成正比。美國“小鷹”號航空母艦噸位只有8.2萬噸,是“諾克·耐維斯”的10%,但為了保證32節航速和艦上巨大的電力/蒸汽需求,他的總輸出動力達到28萬馬力,艦上裝備的是單臺輸出功率達到7.5萬馬力的大型艦用蒸汽輪機,是世界上艦用蒸汽輪機中水準最高的。即便是普通的輕型航空母艦也是以燃氣輪機為動力,比如下圖的LM-2500,世界上現役的輕型航母全都採用這種燃氣輪機。但是燃氣輪機本身是航空發動機的衍生品,造價高、維護費用高,不是商船“皮糙肉厚”的柴油機能比擬的。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美製LM2500燃氣輪機

  • 防護方面:所謂防護其實就是指遭受打擊時的抗打擊和抗沉能力。但是油輪根本不需要防護,有了防護反而是個累贅,因為他們只是商業船隻。或許油輪可以用巨大的油艙帶來的浮力保證其在海上漂浮,但是這與航空母艦專門進行防護設計有很大的區別。航空母艦的防護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比如下圖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10道縱向水密艙壁和23道橫向水密艙壁,全艦形成2000多個水密隔艙。而且全艦重點區域全部敷設裝甲以提高抗打擊能力,艦底設置防雷隔艙,可抵禦戰鬥部500公斤級魚雷打擊。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企業”號核動力航空母艦


  • 材料方面:材料方面更好解釋,航空母艦一方面是要有抗打擊能力,另一方面是飛行甲板要承受重量在20噸以上的艦載機高速衝擊,所使用的材料的屈服強度遠高於商船。一般來講,普通商船使用的材料通常只需要200-300MPa就可以滿足要求。但航空母艦一般要達到跟核潛艇同等級的鋼材,比如“尼米茲”使用的YH-100屈服強度就達到200-300MPa。材料性能的提升可不僅僅是表現在屈服強度的提升,對於後期成型和焊接的難度也比普通材料要大的多。所以什麼我們在2012年才改造完“遼寧”艦?

其他方面就不詳細說了,雷達、武器、情報、損管、航空調度等等這些都是民船壓根沒有的。有人說沒有就等於不能造?還真是不能造,損管都是經驗堆出來;艦載機是一個國家工業的最高水準,世界上只有中美俄法還能生產艦載機;情報雷達火控都是考驗電子水平(電子水平不是指能生產好耳機好相機這種);商船的建造不可能涉及這些方面,如果可以那麼韓國早就造出超級航母了。


日本已經擁有輕型航空母艦了,但航空母艦也分等級。

下圖為日本海上自衛隊DDH-83“出雲”號直升機驅逐艦,今年開始進行F-35B的適應性改造,強化飛行甲板升級為可以搭載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的“直升機驅逐艦”。由於他的排水量為26000噸,所以實質上日本已經擁有了2艘輕型航空母艦,只是迫於“和平憲法”以及“美日安保條約”,日本不能正面宣稱其為“航空母艦”而已。這個問題我覺得放在2年前還會有異議,但是現在我覺得已經連窗戶紙都要捅破了。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出雲”號直升機驅逐艦

但我也說了,航空母艦也是分等級的。按照噸位劃分,不管是“出雲”還是“日向”都只是輕型航空母艦,搭載的也是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而不是常規起降戰鬥機,沒有彈射器和阻攔索。總的來說,日本目前擁有的與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亞這些國家裝備的航空母艦(戰略投送艦)是類似的水平,誰也沒比誰高出一大截。下圖為意大利“加富爾”號航空母艦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意大利海軍“加富爾”號航空母艦

輕型航空本身有自己的侷限性,現代航母的精髓:彈射器、阻攔索、斜角甲板都是沒有的。比如下圖為C-13-2型蒸汽彈射器,是世界上現役最為成熟的彈射器,但是目前只有美國能生產這種成熟的彈射器,就連老牌工業國家法國都是求著美國原裝進口的。彈射器的氣缸本身要頻繁的在高溫高壓環境下工作,缸體本身材料指標和加工精度就非常高。而且氣缸和活塞這種頻繁的相對往復運動的機構存在一個可靠性的問題,關於這個問題只能靠長期大量的實驗來驗證,根據實驗不斷修改,整個週期要達到數年甚至10年以上。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阻攔索,從表面來看就是下圖這個一根鋼索,但實際有圖2這堆機構配合。與其說是阻攔索不如說是阻攔機構。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美國MK7型阻攔裝置

對於日本來說,由於二戰戰敗後遭到的一系列限制,在戰略性武器方面日本一直是空白,也就是出現了技術斷檔。搞工程的朋友應該清楚,技術斷檔和技術空白就意味著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憑空在某一方面出現極大突破。換句話說日本現在的情況是想要發展大型航母,但是某些技術短時間內不允許。況且日本的航空工業一隻不景氣,從二戰後到現在一共只研製過幾款戰機,其中現役的F-2還是在洛克希德馬丁的支持下以F-16為藍本放大而來,在這樣的支持下前後竟然還花費了13年時間。如果日本要獨立搞艦載機,那麼也是一個需要漫長的過程。所以我說日本目前發展輕型航母其實是遊刃有餘的,但是要繼續發展更高水平的中型甚至重型航空母艦恐怕不是建打你的事情。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航空自衛隊F-2戰鬥機


​日本發展航母是沒有完全自主權

對於日本是二戰戰敗國並且受到限制應該是沒有意義,《和平憲法》和《日美安保條約》是目前鎖住日本的主要法律依據。所以美國其實對日本是存在某些方面的高度監管,比如日本的核技術都是來自美國西屋,也是受到美國能源部的掌控,而反應堆也全部是沒有鈈-239生產能力的輕水堆。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簽署《美日安全保障條約》時的日本首相吉田茂和、美國國務卿艾奇遜

但大家有沒有想過日本為什麼反潛能力那麼強?反導防空能力那麼強?其實日本海上自衛隊的“第七艦隊反潛大隊”的綽號不是空穴來風,1951年《美日安全保障條約》簽署後其實就已經將日本自衛隊“吞入”到美軍的作戰體系當中,完全喪失了自主權。反潛方面就是美國在冷戰期間為了防範蘇聯的彈道導彈核潛艇突入太平洋對美國亞太甚至整個亞洲區域實施核打擊,所以自衛隊成了美國的“出頭鳥”,被美國培養成了全球第二大反潛力量。蘇聯解體後美國的水下威脅並沒有消失,俄羅斯的核潛艇依舊處於“無解”的狀態,中國的水下核力量也不斷加強,所以在美國的支持下日本海上自衛隊在反潛方面一直沒有鬆懈,配合美國第七艦隊組成全世界最大的飯錢團隊,給美國海軍當“炮灰”。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海上自衛隊P-3C反潛機

而反導方面也是一樣,冷戰結束後東亞地區的空中力量日益增強,三代機源源不斷加入中國空軍、中、俄、朝的彈道導彈力量不斷加強,核投送能力直接威脅美國亞洲基地甚至是美國本土。在美國的絕對優勢逐步被削弱的前提下,日本海上自衛隊開始接收美國“宙斯盾”系統研發了“金剛”級、“愛宕”級和“摩耶”級宙斯盾驅逐艦,而且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裝備美國SM-3反導導彈的國家,可以在中、朝彈道導彈發射初段和中段實施攔截,儘可能保障美國本土和其他基地的安全。但日本的“宙斯盾”艦並不是可以無限制發展,日本自衛隊目前只允許擁有8艘。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海上自衛隊“金剛”級宙斯盾驅逐艦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標準-3”中段攔截彈

所以我們認為日本海上自衛隊在《美日安全保障條約》下的一切動作都是基於美國的需求,包括此次美國對日本發展輕型航空母艦的“沉默”也是針對中國在東亞地區的海上力量急速崛起,短短7年內擁有2艘排水量超過6萬噸的重型航空母母艦以及超過30艘“盾”艦。這樣,在美國經濟實力不允許的前提下,第七艦隊在不能增加航空母艦的情況下只能讓日本發展海上航空力量,讓日本海上自衛隊作為海上衝突的前導力量,利用《美日安全保障條約》把日本作為的美軍作戰體系中的“出頭鳥”。但反過來說,因為美國只是將日本自衛隊作為自己作戰體系中的前導和補充,所以美國是絕對不允許日本擁有超越自己的地區實力,所以短時間內美國並不會允許日本發展中型甚至重型航空母艦,還只是侷限於載機量不到20架的輕型航空母艦。

"

最近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情,很多人覺得日本造了80萬噸級的油輪,所以得出造10萬噸級航母跟玩一樣的結論。在這裡強調3個問題:

1.民船不等於航空母艦,這是兩回事。

2.日本已經擁有輕型航空母艦了,但航空母艦也分等級、分技術水平。

3.日本建造航空母艦是美國在亞太的需要,日本發展航母是沒有完全自主權。


民船不等於軍艦

很多朋友總是喜歡把民船和軍艦劃等號,特別是受到二戰商船短時間內改造護航航空母母艦的影響。但二戰航母和現代航母是兩種東西,如果現代航母真的可以和民船畫等號的話,那麼韓國也能建造大型航空母艦,因為大宇重工在2014年完工的“Pieter Schelte”號工程船打破了世界上最大船舶的記錄,滿載排水量達到93.2萬噸。而中國中國北船重工也建造過40萬噸級礦砂船,30萬噸級的VLCC油輪也實現“下餃子”,照此理論中國也不應該在2019年才完工獨立建造的航空母艦。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二戰時期和民船息息相關的就是“護航航空母艦”,但那時候的艦載機只有幾噸,甚至還有雙翼機,根本不需要什麼彈射器輔助,降落時對甲板的衝擊作用也很小,表面還是木質甲板。這種技術要求極低的“航空母艦”自然可以用商船當底子,也可以和商船一個要求,能造商船就能造這種航空母艦。但現代航母不是二戰那樣能用商船改進而來,隨著航空、電子和武器技術的迅猛發展,商船和航空母艦的技術差距越來越大,到現在已經到了完全無法劃等號的程度。商船是由商業公司運營,既然是商業公司那麼必須考慮成本,所以商船的設計理念是“省”,在達到基本要求的情況下一分浪費都不能有。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美國“長島”號護航航空母艦

  • 動力方面:商船一般考慮經濟問題而普遍都只是在15-18節左右的航速,動力普遍採用柴油機,有的使用蒸汽輪機。日本建造的“諾克·耐維斯”號大型油輪,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船舶,總噸位825344噸,航速16節,輸出動力只有5萬馬力。但是航空母艦不同,現代航空母艦為保證快速反應能力和機動能力一般都要求航速在30節以上。而且我們必須注意一個問題:有效功率與航速的三次方成正比。美國“小鷹”號航空母艦噸位只有8.2萬噸,是“諾克·耐維斯”的10%,但為了保證32節航速和艦上巨大的電力/蒸汽需求,他的總輸出動力達到28萬馬力,艦上裝備的是單臺輸出功率達到7.5萬馬力的大型艦用蒸汽輪機,是世界上艦用蒸汽輪機中水準最高的。即便是普通的輕型航空母艦也是以燃氣輪機為動力,比如下圖的LM-2500,世界上現役的輕型航母全都採用這種燃氣輪機。但是燃氣輪機本身是航空發動機的衍生品,造價高、維護費用高,不是商船“皮糙肉厚”的柴油機能比擬的。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美製LM2500燃氣輪機

  • 防護方面:所謂防護其實就是指遭受打擊時的抗打擊和抗沉能力。但是油輪根本不需要防護,有了防護反而是個累贅,因為他們只是商業船隻。或許油輪可以用巨大的油艙帶來的浮力保證其在海上漂浮,但是這與航空母艦專門進行防護設計有很大的區別。航空母艦的防護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比如下圖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10道縱向水密艙壁和23道橫向水密艙壁,全艦形成2000多個水密隔艙。而且全艦重點區域全部敷設裝甲以提高抗打擊能力,艦底設置防雷隔艙,可抵禦戰鬥部500公斤級魚雷打擊。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企業”號核動力航空母艦


  • 材料方面:材料方面更好解釋,航空母艦一方面是要有抗打擊能力,另一方面是飛行甲板要承受重量在20噸以上的艦載機高速衝擊,所使用的材料的屈服強度遠高於商船。一般來講,普通商船使用的材料通常只需要200-300MPa就可以滿足要求。但航空母艦一般要達到跟核潛艇同等級的鋼材,比如“尼米茲”使用的YH-100屈服強度就達到200-300MPa。材料性能的提升可不僅僅是表現在屈服強度的提升,對於後期成型和焊接的難度也比普通材料要大的多。所以什麼我們在2012年才改造完“遼寧”艦?

其他方面就不詳細說了,雷達、武器、情報、損管、航空調度等等這些都是民船壓根沒有的。有人說沒有就等於不能造?還真是不能造,損管都是經驗堆出來;艦載機是一個國家工業的最高水準,世界上只有中美俄法還能生產艦載機;情報雷達火控都是考驗電子水平(電子水平不是指能生產好耳機好相機這種);商船的建造不可能涉及這些方面,如果可以那麼韓國早就造出超級航母了。


日本已經擁有輕型航空母艦了,但航空母艦也分等級。

下圖為日本海上自衛隊DDH-83“出雲”號直升機驅逐艦,今年開始進行F-35B的適應性改造,強化飛行甲板升級為可以搭載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的“直升機驅逐艦”。由於他的排水量為26000噸,所以實質上日本已經擁有了2艘輕型航空母艦,只是迫於“和平憲法”以及“美日安保條約”,日本不能正面宣稱其為“航空母艦”而已。這個問題我覺得放在2年前還會有異議,但是現在我覺得已經連窗戶紙都要捅破了。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出雲”號直升機驅逐艦

但我也說了,航空母艦也是分等級的。按照噸位劃分,不管是“出雲”還是“日向”都只是輕型航空母艦,搭載的也是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而不是常規起降戰鬥機,沒有彈射器和阻攔索。總的來說,日本目前擁有的與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亞這些國家裝備的航空母艦(戰略投送艦)是類似的水平,誰也沒比誰高出一大截。下圖為意大利“加富爾”號航空母艦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意大利海軍“加富爾”號航空母艦

輕型航空本身有自己的侷限性,現代航母的精髓:彈射器、阻攔索、斜角甲板都是沒有的。比如下圖為C-13-2型蒸汽彈射器,是世界上現役最為成熟的彈射器,但是目前只有美國能生產這種成熟的彈射器,就連老牌工業國家法國都是求著美國原裝進口的。彈射器的氣缸本身要頻繁的在高溫高壓環境下工作,缸體本身材料指標和加工精度就非常高。而且氣缸和活塞這種頻繁的相對往復運動的機構存在一個可靠性的問題,關於這個問題只能靠長期大量的實驗來驗證,根據實驗不斷修改,整個週期要達到數年甚至10年以上。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阻攔索,從表面來看就是下圖這個一根鋼索,但實際有圖2這堆機構配合。與其說是阻攔索不如說是阻攔機構。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美國MK7型阻攔裝置

對於日本來說,由於二戰戰敗後遭到的一系列限制,在戰略性武器方面日本一直是空白,也就是出現了技術斷檔。搞工程的朋友應該清楚,技術斷檔和技術空白就意味著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憑空在某一方面出現極大突破。換句話說日本現在的情況是想要發展大型航母,但是某些技術短時間內不允許。況且日本的航空工業一隻不景氣,從二戰後到現在一共只研製過幾款戰機,其中現役的F-2還是在洛克希德馬丁的支持下以F-16為藍本放大而來,在這樣的支持下前後竟然還花費了13年時間。如果日本要獨立搞艦載機,那麼也是一個需要漫長的過程。所以我說日本目前發展輕型航母其實是遊刃有餘的,但是要繼續發展更高水平的中型甚至重型航空母艦恐怕不是建打你的事情。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航空自衛隊F-2戰鬥機


​日本發展航母是沒有完全自主權

對於日本是二戰戰敗國並且受到限制應該是沒有意義,《和平憲法》和《日美安保條約》是目前鎖住日本的主要法律依據。所以美國其實對日本是存在某些方面的高度監管,比如日本的核技術都是來自美國西屋,也是受到美國能源部的掌控,而反應堆也全部是沒有鈈-239生產能力的輕水堆。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簽署《美日安全保障條約》時的日本首相吉田茂和、美國國務卿艾奇遜

但大家有沒有想過日本為什麼反潛能力那麼強?反導防空能力那麼強?其實日本海上自衛隊的“第七艦隊反潛大隊”的綽號不是空穴來風,1951年《美日安全保障條約》簽署後其實就已經將日本自衛隊“吞入”到美軍的作戰體系當中,完全喪失了自主權。反潛方面就是美國在冷戰期間為了防範蘇聯的彈道導彈核潛艇突入太平洋對美國亞太甚至整個亞洲區域實施核打擊,所以自衛隊成了美國的“出頭鳥”,被美國培養成了全球第二大反潛力量。蘇聯解體後美國的水下威脅並沒有消失,俄羅斯的核潛艇依舊處於“無解”的狀態,中國的水下核力量也不斷加強,所以在美國的支持下日本海上自衛隊在反潛方面一直沒有鬆懈,配合美國第七艦隊組成全世界最大的飯錢團隊,給美國海軍當“炮灰”。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海上自衛隊P-3C反潛機

而反導方面也是一樣,冷戰結束後東亞地區的空中力量日益增強,三代機源源不斷加入中國空軍、中、俄、朝的彈道導彈力量不斷加強,核投送能力直接威脅美國亞洲基地甚至是美國本土。在美國的絕對優勢逐步被削弱的前提下,日本海上自衛隊開始接收美國“宙斯盾”系統研發了“金剛”級、“愛宕”級和“摩耶”級宙斯盾驅逐艦,而且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裝備美國SM-3反導導彈的國家,可以在中、朝彈道導彈發射初段和中段實施攔截,儘可能保障美國本土和其他基地的安全。但日本的“宙斯盾”艦並不是可以無限制發展,日本自衛隊目前只允許擁有8艘。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海上自衛隊“金剛”級宙斯盾驅逐艦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標準-3”中段攔截彈

所以我們認為日本海上自衛隊在《美日安全保障條約》下的一切動作都是基於美國的需求,包括此次美國對日本發展輕型航空母艦的“沉默”也是針對中國在東亞地區的海上力量急速崛起,短短7年內擁有2艘排水量超過6萬噸的重型航空母母艦以及超過30艘“盾”艦。這樣,在美國經濟實力不允許的前提下,第七艦隊在不能增加航空母艦的情況下只能讓日本發展海上航空力量,讓日本海上自衛隊作為海上衝突的前導力量,利用《美日安全保障條約》把日本作為的美軍作戰體系中的“出頭鳥”。但反過來說,因為美國只是將日本自衛隊作為自己作戰體系中的前導和補充,所以美國是絕對不允許日本擁有超越自己的地區實力,所以短時間內美國並不會允許日本發展中型甚至重型航空母艦,還只是侷限於載機量不到20架的輕型航空母艦。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中國“遼寧”號航空母艦

"

最近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情,很多人覺得日本造了80萬噸級的油輪,所以得出造10萬噸級航母跟玩一樣的結論。在這裡強調3個問題:

1.民船不等於航空母艦,這是兩回事。

2.日本已經擁有輕型航空母艦了,但航空母艦也分等級、分技術水平。

3.日本建造航空母艦是美國在亞太的需要,日本發展航母是沒有完全自主權。


民船不等於軍艦

很多朋友總是喜歡把民船和軍艦劃等號,特別是受到二戰商船短時間內改造護航航空母母艦的影響。但二戰航母和現代航母是兩種東西,如果現代航母真的可以和民船畫等號的話,那麼韓國也能建造大型航空母艦,因為大宇重工在2014年完工的“Pieter Schelte”號工程船打破了世界上最大船舶的記錄,滿載排水量達到93.2萬噸。而中國中國北船重工也建造過40萬噸級礦砂船,30萬噸級的VLCC油輪也實現“下餃子”,照此理論中國也不應該在2019年才完工獨立建造的航空母艦。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二戰時期和民船息息相關的就是“護航航空母艦”,但那時候的艦載機只有幾噸,甚至還有雙翼機,根本不需要什麼彈射器輔助,降落時對甲板的衝擊作用也很小,表面還是木質甲板。這種技術要求極低的“航空母艦”自然可以用商船當底子,也可以和商船一個要求,能造商船就能造這種航空母艦。但現代航母不是二戰那樣能用商船改進而來,隨著航空、電子和武器技術的迅猛發展,商船和航空母艦的技術差距越來越大,到現在已經到了完全無法劃等號的程度。商船是由商業公司運營,既然是商業公司那麼必須考慮成本,所以商船的設計理念是“省”,在達到基本要求的情況下一分浪費都不能有。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美國“長島”號護航航空母艦

  • 動力方面:商船一般考慮經濟問題而普遍都只是在15-18節左右的航速,動力普遍採用柴油機,有的使用蒸汽輪機。日本建造的“諾克·耐維斯”號大型油輪,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船舶,總噸位825344噸,航速16節,輸出動力只有5萬馬力。但是航空母艦不同,現代航空母艦為保證快速反應能力和機動能力一般都要求航速在30節以上。而且我們必須注意一個問題:有效功率與航速的三次方成正比。美國“小鷹”號航空母艦噸位只有8.2萬噸,是“諾克·耐維斯”的10%,但為了保證32節航速和艦上巨大的電力/蒸汽需求,他的總輸出動力達到28萬馬力,艦上裝備的是單臺輸出功率達到7.5萬馬力的大型艦用蒸汽輪機,是世界上艦用蒸汽輪機中水準最高的。即便是普通的輕型航空母艦也是以燃氣輪機為動力,比如下圖的LM-2500,世界上現役的輕型航母全都採用這種燃氣輪機。但是燃氣輪機本身是航空發動機的衍生品,造價高、維護費用高,不是商船“皮糙肉厚”的柴油機能比擬的。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美製LM2500燃氣輪機

  • 防護方面:所謂防護其實就是指遭受打擊時的抗打擊和抗沉能力。但是油輪根本不需要防護,有了防護反而是個累贅,因為他們只是商業船隻。或許油輪可以用巨大的油艙帶來的浮力保證其在海上漂浮,但是這與航空母艦專門進行防護設計有很大的區別。航空母艦的防護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比如下圖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10道縱向水密艙壁和23道橫向水密艙壁,全艦形成2000多個水密隔艙。而且全艦重點區域全部敷設裝甲以提高抗打擊能力,艦底設置防雷隔艙,可抵禦戰鬥部500公斤級魚雷打擊。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企業”號核動力航空母艦


  • 材料方面:材料方面更好解釋,航空母艦一方面是要有抗打擊能力,另一方面是飛行甲板要承受重量在20噸以上的艦載機高速衝擊,所使用的材料的屈服強度遠高於商船。一般來講,普通商船使用的材料通常只需要200-300MPa就可以滿足要求。但航空母艦一般要達到跟核潛艇同等級的鋼材,比如“尼米茲”使用的YH-100屈服強度就達到200-300MPa。材料性能的提升可不僅僅是表現在屈服強度的提升,對於後期成型和焊接的難度也比普通材料要大的多。所以什麼我們在2012年才改造完“遼寧”艦?

其他方面就不詳細說了,雷達、武器、情報、損管、航空調度等等這些都是民船壓根沒有的。有人說沒有就等於不能造?還真是不能造,損管都是經驗堆出來;艦載機是一個國家工業的最高水準,世界上只有中美俄法還能生產艦載機;情報雷達火控都是考驗電子水平(電子水平不是指能生產好耳機好相機這種);商船的建造不可能涉及這些方面,如果可以那麼韓國早就造出超級航母了。


日本已經擁有輕型航空母艦了,但航空母艦也分等級。

下圖為日本海上自衛隊DDH-83“出雲”號直升機驅逐艦,今年開始進行F-35B的適應性改造,強化飛行甲板升級為可以搭載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的“直升機驅逐艦”。由於他的排水量為26000噸,所以實質上日本已經擁有了2艘輕型航空母艦,只是迫於“和平憲法”以及“美日安保條約”,日本不能正面宣稱其為“航空母艦”而已。這個問題我覺得放在2年前還會有異議,但是現在我覺得已經連窗戶紙都要捅破了。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出雲”號直升機驅逐艦

但我也說了,航空母艦也是分等級的。按照噸位劃分,不管是“出雲”還是“日向”都只是輕型航空母艦,搭載的也是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而不是常規起降戰鬥機,沒有彈射器和阻攔索。總的來說,日本目前擁有的與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亞這些國家裝備的航空母艦(戰略投送艦)是類似的水平,誰也沒比誰高出一大截。下圖為意大利“加富爾”號航空母艦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意大利海軍“加富爾”號航空母艦

輕型航空本身有自己的侷限性,現代航母的精髓:彈射器、阻攔索、斜角甲板都是沒有的。比如下圖為C-13-2型蒸汽彈射器,是世界上現役最為成熟的彈射器,但是目前只有美國能生產這種成熟的彈射器,就連老牌工業國家法國都是求著美國原裝進口的。彈射器的氣缸本身要頻繁的在高溫高壓環境下工作,缸體本身材料指標和加工精度就非常高。而且氣缸和活塞這種頻繁的相對往復運動的機構存在一個可靠性的問題,關於這個問題只能靠長期大量的實驗來驗證,根據實驗不斷修改,整個週期要達到數年甚至10年以上。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阻攔索,從表面來看就是下圖這個一根鋼索,但實際有圖2這堆機構配合。與其說是阻攔索不如說是阻攔機構。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美國MK7型阻攔裝置

對於日本來說,由於二戰戰敗後遭到的一系列限制,在戰略性武器方面日本一直是空白,也就是出現了技術斷檔。搞工程的朋友應該清楚,技術斷檔和技術空白就意味著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憑空在某一方面出現極大突破。換句話說日本現在的情況是想要發展大型航母,但是某些技術短時間內不允許。況且日本的航空工業一隻不景氣,從二戰後到現在一共只研製過幾款戰機,其中現役的F-2還是在洛克希德馬丁的支持下以F-16為藍本放大而來,在這樣的支持下前後竟然還花費了13年時間。如果日本要獨立搞艦載機,那麼也是一個需要漫長的過程。所以我說日本目前發展輕型航母其實是遊刃有餘的,但是要繼續發展更高水平的中型甚至重型航空母艦恐怕不是建打你的事情。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航空自衛隊F-2戰鬥機


​日本發展航母是沒有完全自主權

對於日本是二戰戰敗國並且受到限制應該是沒有意義,《和平憲法》和《日美安保條約》是目前鎖住日本的主要法律依據。所以美國其實對日本是存在某些方面的高度監管,比如日本的核技術都是來自美國西屋,也是受到美國能源部的掌控,而反應堆也全部是沒有鈈-239生產能力的輕水堆。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簽署《美日安全保障條約》時的日本首相吉田茂和、美國國務卿艾奇遜

但大家有沒有想過日本為什麼反潛能力那麼強?反導防空能力那麼強?其實日本海上自衛隊的“第七艦隊反潛大隊”的綽號不是空穴來風,1951年《美日安全保障條約》簽署後其實就已經將日本自衛隊“吞入”到美軍的作戰體系當中,完全喪失了自主權。反潛方面就是美國在冷戰期間為了防範蘇聯的彈道導彈核潛艇突入太平洋對美國亞太甚至整個亞洲區域實施核打擊,所以自衛隊成了美國的“出頭鳥”,被美國培養成了全球第二大反潛力量。蘇聯解體後美國的水下威脅並沒有消失,俄羅斯的核潛艇依舊處於“無解”的狀態,中國的水下核力量也不斷加強,所以在美國的支持下日本海上自衛隊在反潛方面一直沒有鬆懈,配合美國第七艦隊組成全世界最大的飯錢團隊,給美國海軍當“炮灰”。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海上自衛隊P-3C反潛機

而反導方面也是一樣,冷戰結束後東亞地區的空中力量日益增強,三代機源源不斷加入中國空軍、中、俄、朝的彈道導彈力量不斷加強,核投送能力直接威脅美國亞洲基地甚至是美國本土。在美國的絕對優勢逐步被削弱的前提下,日本海上自衛隊開始接收美國“宙斯盾”系統研發了“金剛”級、“愛宕”級和“摩耶”級宙斯盾驅逐艦,而且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裝備美國SM-3反導導彈的國家,可以在中、朝彈道導彈發射初段和中段實施攔截,儘可能保障美國本土和其他基地的安全。但日本的“宙斯盾”艦並不是可以無限制發展,日本自衛隊目前只允許擁有8艘。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海上自衛隊“金剛”級宙斯盾驅逐艦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標準-3”中段攔截彈

所以我們認為日本海上自衛隊在《美日安全保障條約》下的一切動作都是基於美國的需求,包括此次美國對日本發展輕型航空母艦的“沉默”也是針對中國在東亞地區的海上力量急速崛起,短短7年內擁有2艘排水量超過6萬噸的重型航空母母艦以及超過30艘“盾”艦。這樣,在美國經濟實力不允許的前提下,第七艦隊在不能增加航空母艦的情況下只能讓日本發展海上航空力量,讓日本海上自衛隊作為海上衝突的前導力量,利用《美日安全保障條約》把日本作為的美軍作戰體系中的“出頭鳥”。但反過來說,因為美國只是將日本自衛隊作為自己作戰體系中的前導和補充,所以美國是絕對不允許日本擁有超越自己的地區實力,所以短時間內美國並不會允許日本發展中型甚至重型航空母艦,還只是侷限於載機量不到20架的輕型航空母艦。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中國“遼寧”號航空母艦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中國002型航空母艦

至於美國知不知道日本搞航母,其實美國人心裡清楚地很。日本現役的“出雲”級輕型航空母艦的“密集陣”近防系統、“海拉姆”近程防空導彈、SH-60K反潛直升機、MCH-101掃雷直升機、F-35B戰鬥機都是美國原裝進口的,而LM-2500燃氣輪機也是美國授權才能製造的。其他所謂日本“自行研發”的OPS-50有源相控陣雷達、OPS-28平面搜索雷達、OQQ-23艦首主/被動聲納等等也是依賴美國核心。我們可以這麼理解:當日本向美國提交“採購申請”的那一刻,美國就已經知道日本要幹什麼了。一般來說大型軍艦從立項到服役不會低於10年的時間,所以美國有很長的時間和很多的機會知道日本的心思,至於最後批准那就是美國真的需要日本發展海上航空力量。

"

最近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情,很多人覺得日本造了80萬噸級的油輪,所以得出造10萬噸級航母跟玩一樣的結論。在這裡強調3個問題:

1.民船不等於航空母艦,這是兩回事。

2.日本已經擁有輕型航空母艦了,但航空母艦也分等級、分技術水平。

3.日本建造航空母艦是美國在亞太的需要,日本發展航母是沒有完全自主權。


民船不等於軍艦

很多朋友總是喜歡把民船和軍艦劃等號,特別是受到二戰商船短時間內改造護航航空母母艦的影響。但二戰航母和現代航母是兩種東西,如果現代航母真的可以和民船畫等號的話,那麼韓國也能建造大型航空母艦,因為大宇重工在2014年完工的“Pieter Schelte”號工程船打破了世界上最大船舶的記錄,滿載排水量達到93.2萬噸。而中國中國北船重工也建造過40萬噸級礦砂船,30萬噸級的VLCC油輪也實現“下餃子”,照此理論中國也不應該在2019年才完工獨立建造的航空母艦。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二戰時期和民船息息相關的就是“護航航空母艦”,但那時候的艦載機只有幾噸,甚至還有雙翼機,根本不需要什麼彈射器輔助,降落時對甲板的衝擊作用也很小,表面還是木質甲板。這種技術要求極低的“航空母艦”自然可以用商船當底子,也可以和商船一個要求,能造商船就能造這種航空母艦。但現代航母不是二戰那樣能用商船改進而來,隨著航空、電子和武器技術的迅猛發展,商船和航空母艦的技術差距越來越大,到現在已經到了完全無法劃等號的程度。商船是由商業公司運營,既然是商業公司那麼必須考慮成本,所以商船的設計理念是“省”,在達到基本要求的情況下一分浪費都不能有。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美國“長島”號護航航空母艦

  • 動力方面:商船一般考慮經濟問題而普遍都只是在15-18節左右的航速,動力普遍採用柴油機,有的使用蒸汽輪機。日本建造的“諾克·耐維斯”號大型油輪,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船舶,總噸位825344噸,航速16節,輸出動力只有5萬馬力。但是航空母艦不同,現代航空母艦為保證快速反應能力和機動能力一般都要求航速在30節以上。而且我們必須注意一個問題:有效功率與航速的三次方成正比。美國“小鷹”號航空母艦噸位只有8.2萬噸,是“諾克·耐維斯”的10%,但為了保證32節航速和艦上巨大的電力/蒸汽需求,他的總輸出動力達到28萬馬力,艦上裝備的是單臺輸出功率達到7.5萬馬力的大型艦用蒸汽輪機,是世界上艦用蒸汽輪機中水準最高的。即便是普通的輕型航空母艦也是以燃氣輪機為動力,比如下圖的LM-2500,世界上現役的輕型航母全都採用這種燃氣輪機。但是燃氣輪機本身是航空發動機的衍生品,造價高、維護費用高,不是商船“皮糙肉厚”的柴油機能比擬的。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美製LM2500燃氣輪機

  • 防護方面:所謂防護其實就是指遭受打擊時的抗打擊和抗沉能力。但是油輪根本不需要防護,有了防護反而是個累贅,因為他們只是商業船隻。或許油輪可以用巨大的油艙帶來的浮力保證其在海上漂浮,但是這與航空母艦專門進行防護設計有很大的區別。航空母艦的防護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比如下圖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10道縱向水密艙壁和23道橫向水密艙壁,全艦形成2000多個水密隔艙。而且全艦重點區域全部敷設裝甲以提高抗打擊能力,艦底設置防雷隔艙,可抵禦戰鬥部500公斤級魚雷打擊。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企業”號核動力航空母艦


  • 材料方面:材料方面更好解釋,航空母艦一方面是要有抗打擊能力,另一方面是飛行甲板要承受重量在20噸以上的艦載機高速衝擊,所使用的材料的屈服強度遠高於商船。一般來講,普通商船使用的材料通常只需要200-300MPa就可以滿足要求。但航空母艦一般要達到跟核潛艇同等級的鋼材,比如“尼米茲”使用的YH-100屈服強度就達到200-300MPa。材料性能的提升可不僅僅是表現在屈服強度的提升,對於後期成型和焊接的難度也比普通材料要大的多。所以什麼我們在2012年才改造完“遼寧”艦?

其他方面就不詳細說了,雷達、武器、情報、損管、航空調度等等這些都是民船壓根沒有的。有人說沒有就等於不能造?還真是不能造,損管都是經驗堆出來;艦載機是一個國家工業的最高水準,世界上只有中美俄法還能生產艦載機;情報雷達火控都是考驗電子水平(電子水平不是指能生產好耳機好相機這種);商船的建造不可能涉及這些方面,如果可以那麼韓國早就造出超級航母了。


日本已經擁有輕型航空母艦了,但航空母艦也分等級。

下圖為日本海上自衛隊DDH-83“出雲”號直升機驅逐艦,今年開始進行F-35B的適應性改造,強化飛行甲板升級為可以搭載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的“直升機驅逐艦”。由於他的排水量為26000噸,所以實質上日本已經擁有了2艘輕型航空母艦,只是迫於“和平憲法”以及“美日安保條約”,日本不能正面宣稱其為“航空母艦”而已。這個問題我覺得放在2年前還會有異議,但是現在我覺得已經連窗戶紙都要捅破了。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出雲”號直升機驅逐艦

但我也說了,航空母艦也是分等級的。按照噸位劃分,不管是“出雲”還是“日向”都只是輕型航空母艦,搭載的也是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而不是常規起降戰鬥機,沒有彈射器和阻攔索。總的來說,日本目前擁有的與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亞這些國家裝備的航空母艦(戰略投送艦)是類似的水平,誰也沒比誰高出一大截。下圖為意大利“加富爾”號航空母艦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意大利海軍“加富爾”號航空母艦

輕型航空本身有自己的侷限性,現代航母的精髓:彈射器、阻攔索、斜角甲板都是沒有的。比如下圖為C-13-2型蒸汽彈射器,是世界上現役最為成熟的彈射器,但是目前只有美國能生產這種成熟的彈射器,就連老牌工業國家法國都是求著美國原裝進口的。彈射器的氣缸本身要頻繁的在高溫高壓環境下工作,缸體本身材料指標和加工精度就非常高。而且氣缸和活塞這種頻繁的相對往復運動的機構存在一個可靠性的問題,關於這個問題只能靠長期大量的實驗來驗證,根據實驗不斷修改,整個週期要達到數年甚至10年以上。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阻攔索,從表面來看就是下圖這個一根鋼索,但實際有圖2這堆機構配合。與其說是阻攔索不如說是阻攔機構。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美國MK7型阻攔裝置

對於日本來說,由於二戰戰敗後遭到的一系列限制,在戰略性武器方面日本一直是空白,也就是出現了技術斷檔。搞工程的朋友應該清楚,技術斷檔和技術空白就意味著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憑空在某一方面出現極大突破。換句話說日本現在的情況是想要發展大型航母,但是某些技術短時間內不允許。況且日本的航空工業一隻不景氣,從二戰後到現在一共只研製過幾款戰機,其中現役的F-2還是在洛克希德馬丁的支持下以F-16為藍本放大而來,在這樣的支持下前後竟然還花費了13年時間。如果日本要獨立搞艦載機,那麼也是一個需要漫長的過程。所以我說日本目前發展輕型航母其實是遊刃有餘的,但是要繼續發展更高水平的中型甚至重型航空母艦恐怕不是建打你的事情。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航空自衛隊F-2戰鬥機


​日本發展航母是沒有完全自主權

對於日本是二戰戰敗國並且受到限制應該是沒有意義,《和平憲法》和《日美安保條約》是目前鎖住日本的主要法律依據。所以美國其實對日本是存在某些方面的高度監管,比如日本的核技術都是來自美國西屋,也是受到美國能源部的掌控,而反應堆也全部是沒有鈈-239生產能力的輕水堆。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簽署《美日安全保障條約》時的日本首相吉田茂和、美國國務卿艾奇遜

但大家有沒有想過日本為什麼反潛能力那麼強?反導防空能力那麼強?其實日本海上自衛隊的“第七艦隊反潛大隊”的綽號不是空穴來風,1951年《美日安全保障條約》簽署後其實就已經將日本自衛隊“吞入”到美軍的作戰體系當中,完全喪失了自主權。反潛方面就是美國在冷戰期間為了防範蘇聯的彈道導彈核潛艇突入太平洋對美國亞太甚至整個亞洲區域實施核打擊,所以自衛隊成了美國的“出頭鳥”,被美國培養成了全球第二大反潛力量。蘇聯解體後美國的水下威脅並沒有消失,俄羅斯的核潛艇依舊處於“無解”的狀態,中國的水下核力量也不斷加強,所以在美國的支持下日本海上自衛隊在反潛方面一直沒有鬆懈,配合美國第七艦隊組成全世界最大的飯錢團隊,給美國海軍當“炮灰”。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海上自衛隊P-3C反潛機

而反導方面也是一樣,冷戰結束後東亞地區的空中力量日益增強,三代機源源不斷加入中國空軍、中、俄、朝的彈道導彈力量不斷加強,核投送能力直接威脅美國亞洲基地甚至是美國本土。在美國的絕對優勢逐步被削弱的前提下,日本海上自衛隊開始接收美國“宙斯盾”系統研發了“金剛”級、“愛宕”級和“摩耶”級宙斯盾驅逐艦,而且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裝備美國SM-3反導導彈的國家,可以在中、朝彈道導彈發射初段和中段實施攔截,儘可能保障美國本土和其他基地的安全。但日本的“宙斯盾”艦並不是可以無限制發展,日本自衛隊目前只允許擁有8艘。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海上自衛隊“金剛”級宙斯盾驅逐艦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標準-3”中段攔截彈

所以我們認為日本海上自衛隊在《美日安全保障條約》下的一切動作都是基於美國的需求,包括此次美國對日本發展輕型航空母艦的“沉默”也是針對中國在東亞地區的海上力量急速崛起,短短7年內擁有2艘排水量超過6萬噸的重型航空母母艦以及超過30艘“盾”艦。這樣,在美國經濟實力不允許的前提下,第七艦隊在不能增加航空母艦的情況下只能讓日本發展海上航空力量,讓日本海上自衛隊作為海上衝突的前導力量,利用《美日安全保障條約》把日本作為的美軍作戰體系中的“出頭鳥”。但反過來說,因為美國只是將日本自衛隊作為自己作戰體系中的前導和補充,所以美國是絕對不允許日本擁有超越自己的地區實力,所以短時間內美國並不會允許日本發展中型甚至重型航空母艦,還只是侷限於載機量不到20架的輕型航空母艦。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中國“遼寧”號航空母艦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中國002型航空母艦

至於美國知不知道日本搞航母,其實美國人心裡清楚地很。日本現役的“出雲”級輕型航空母艦的“密集陣”近防系統、“海拉姆”近程防空導彈、SH-60K反潛直升機、MCH-101掃雷直升機、F-35B戰鬥機都是美國原裝進口的,而LM-2500燃氣輪機也是美國授權才能製造的。其他所謂日本“自行研發”的OPS-50有源相控陣雷達、OPS-28平面搜索雷達、OQQ-23艦首主/被動聲納等等也是依賴美國核心。我們可以這麼理解:當日本向美國提交“採購申請”的那一刻,美國就已經知道日本要幹什麼了。一般來說大型軍艦從立項到服役不會低於10年的時間,所以美國有很長的時間和很多的機會知道日本的心思,至於最後批准那就是美國真的需要日本發展海上航空力量。

四十年前造80萬噸巨輪 如今10萬噸航母造不了 日本真的能造航母嗎

海上自衛隊SH-60K直升機


上面三個問題我覺得對於民船軍艦、日本海上軍事發展以及現代航空母艦的問題就解釋的很清楚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