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自欺欺人了,做不到這一點,你永遠也找不到適合的工作

別自欺欺人了,做不到這一點,你永遠也找不到適合的工作

文|徐天坤

一、

今天的文章從小D的傾訴開始說起:

“高考填報志願時,我本來打算選中文的,那時候特別羨慕柴靜、楊瀾那樣的記者。

可是後來爸媽老說一個女孩子學什麼中文,難道是想當個語文老師?我口才一直不好,想想這條路不適合我。當記者又太辛苦了,還是學會計吧,將來好歹風吹不著、雨淋不著。

那時我也不知道社會上的各種職業真實的狀況是怎麼樣的,在網上也搜了很多,什麼樣的說法都有,我也不知道到底什麼專業更好。

聽他們說得多了,最終我還是屈從了,選了他們眼裡穩定、越來越吃香的會計專業。

就這樣,我幾乎沒有什麼懸念地考上了一所三線城市二本的會計專業,也算是遂了他們的心願。

剛入學時我還有點新鮮感,可一開始學到專業課,就發現自己完全沒有辦法進入到企業各種各樣的經濟業務裡面去,開始跟專業對抗,也跟老師對抗,不想聽課,更不想學習,做作業很多都是抄的。

現在的大學管得都鬆,上課不聽課的大有人在,輔導員和老師也顧不過來,很多人考試前抱個佛腳也就過了。就這樣四年下來我的成績中等,萬幸沒有掛科。

我也試著考過初級會計師,可是沒堅持學下來,沒考過,嗚嗚。

回過頭來看,我總覺得自己這四年活得很壓抑,每天就這樣渾渾噩噩、萎靡乏力,雖然也去做過一些發傳單、超市促銷、麥當勞服務員這樣的工作,但也明白這些都不是長久之計,就這樣不知不覺到了大四,我也沒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樣的工作。

大四實習,我進了一家小公司做行政文員,事情總體並不多。本來以為文員可以讓我有機會鍛鍊寫作能力,真正開始上班了才知道其實行政文員做的事情都很雜,我感覺很難學到東西。

儘管部門同事人都很好,也很照顧我,可我就是沒有動力,整天都感覺在應付,最怕領導喊我給我派活,每天做得都不怎麼開心,現在的狀態差不多已經是掰著手指頭週一盼週五盼放假了。

想過辭職可是自己好像啥也不會,辭職了完全不知道我還能做什麼。

都說要學會揚長避短、用自己的優勢能力求職工作,但我想了好久也沒想到自己還有什麼優勢能力,反倒是弱勢能力挺多的。

做會計?

算了吧,連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做一個會計。

做銷售?

更不現實,我個性內向,還有點孤僻,說話都小聲,又不善於說服別人,肯定做不了銷售。

我試過考證可又完全提不起興趣,買來會計初級的書完全看不進去,一次次恨自己不努力,又拿自己毫無辦法。

我現在才剛24歲,我感覺再在這麼安逸的環境中待下去,我覺得有可能我會得抑鬱症……”

別自欺欺人了,做不到這一點,你永遠也找不到適合的工作

二、

首先聲明,以上的小D不是哪一個人,而是一類人的縮影,這類人的特點如下:

第一,從讀大學時就沒有多少主見,或者是由於學習成績的原因,最終讀了一個自己並不喜歡、不認可的專業。

大學裡始終提不起精神,似乎大學和專業虧欠了他什麼,不想學、不肯學,自然學習成績也就一般,也沒有刻意鍛煉出什麼過硬的技能和能力,也沒拿到含金量高的證書,稀裡糊塗勉強混到了畢業。

第二,實習單位和職位選擇也是盲目的,往往是“人家要我去了我就去了”,去之前幾乎做不到謹慎瞭解目標單位和職位的基本情況,所以大多是一去就後悔了。

工作不喜歡,工資又不高,還感覺學不到東西,過早體驗到了不應該有的“混吃等死”的悲哀。

第三,想要改變現狀,卻發現完全摸不著北。

既不知道自己想要幹什麼,也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不過似乎很清楚自己不想幹什麼、不能幹什麼,不知這是幸還是不幸?),要麼猶豫不決、溫吞煎熬,一熬就是數月甚至數年,越熬越無力,甚至從沮喪到了失望最後到了絕望,真的就那麼混吃等死了;要麼一股熱血上頭,不做理性分析,就在某個外界刺激(比如被領導臭罵)之下貿然離職,瀟灑出走,不帶走一絲雲彩,只瀟灑地留下一句“這裡不適合我的發展”就頭也不回地走遠了。

這似乎也暗合了D這個字母的悲催定位:生來就做不了叱詫風雲的ABC,只好默默無聞地做了幾乎無人會提及、更不會記起的第四把交椅。

世界很大很精彩,可是我很小很無奈,唉!

從我們的諮詢經驗來看,小D們真的不在少數,特別是大學畢業兩三年、25歲左右的職場新人們身上多能看到小D的影子。

這也促使我打算靜下心來細細地梳理一下,到底小D們這是怎麼了,小D們的未來希望又在何方?

別自欺欺人了,做不到這一點,你永遠也找不到適合的工作

三、

我曾經在職業成長訓練營中提到了我思考總結出的一個知行循環模型:

自我認知→形成定見→決策有效→行動有效→自我認知……

其中我特別強調的關鍵是,能否形成定見。

何謂定見?

簡而言之,就是一個人對於自身、對於外界的人事物形成的較為穩定的見解、見識。

定見是自我認知的結果狀態,更是決策和行動的關鍵前提。

可不可以沒有定見?

當然可以,但這也就意味著飄忽不定、左搖右擺,俗稱沒有主見,意即心無所主,原因是心無所住,內心裡沒有重要的人生見識和原則、理念等駐守,一旦遇到“外敵”入侵(各種複雜的決策情境),就容易城門失守、潰不成軍。

決策既然無效,行動自會混亂,工作亂七八糟,人生慘不忍睹,嗚呼哀哉!

以此觀之,可以簡略分析一下小D們的心路歷程:

第一,為什麼小D們無法讀上自己喜歡、熱愛的專業?

有人說也不一定就是沒有定見,也可能是學習太差了,硬實力不夠。

我承認這一點確實很重要,不過大家也別忘了:當一個人真正明白自己想要什麼的時候,內心是可以激發出強烈的改變和自強的動力的,是可以克服種種學習上的困難的。

那麼,如果學習好,分數夠,小D們是不是就能讀到自己喜歡的專業呢?

未必。

特別是在學校和專業志願選擇這樣的大事上,往往考驗的是一個人在身邊重要關係人面前的份量,就是你說話能不能讓父母、親朋信服。

如果你平日裡既不關注社會趨勢,又不瞭解職場現狀,心裡一團漿糊(連糊塗賬都算不上),你怎能確定自己到底嚮往的是什麼樣的職業理想和人生狀態?

如果無法確定,你又怎樣選擇到自己喜歡的專業呢?

別自欺欺人了,做不到這一點,你永遠也找不到適合的工作

第二,為什麼小D們的大學生活普遍缺乏成就感呢?

這也容易理解:既然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選擇了這個並不喜歡的專業,心裡就不是一心一意地想要學好專業課程,學起來就容易知難而退、見繁更煩,還特別容易見異思遷,羨慕別的專業又受限於種種因素(比如學習成績不夠優秀)無法轉專業,就這樣幾乎一直生活在左邊是厭惡煩惱右邊是羨慕覬覦的撕裂的痛苦之中。

一旦無法通過教育和自我認知形成對於大學、對於專業的正確判斷,沒有形成正確的定見,做事就不容易專注踏實,就很容易出現這樣的情況——

學習學不好,考證考不好,興趣沒興趣,甚至戀愛都缺少,哪裡能找到多少成就感呀!

回想四年大學生活,淨在跟學校和專業較勁去了(實則是在跟當初未能如願讀上喜歡的專業的那個自己較勁),豈不可悲?

別自欺欺人了,做不到這一點,你永遠也找不到適合的工作

第三,為什麼小D們進入職場後更加痛苦呢?

痛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頭一個原因是無法改變的過往讓小D們耿耿於懷。

專業不喜歡,進而一旦發現基於專業(或背離專業)找到的工作機會也不喜歡,就容易回溯到過往的決定,只可惜悔之晚矣,又極容易憎恨曾經的糊塗與軟弱,產生自責情緒,久久難以消散。

第二個痛苦的原因是由於失去了專業這個“標尺”或參照系,求職就變成了漫無目的地四處亂撞,真的猶如無頭蒼蠅。

你會發現任何本專業領域的工作你可能都不喜歡(受到大學時對專業沒興趣、專業知識和素養不紮實等影響),而其他專業領域的工作你又缺少與專業人員PK的資本,沒有太多專業要求的領域(比如銷售業務類工作)又是人滿為患,想要出頭可謂十分艱難!

第三個痛苦的原因是想要改變現狀卻體驗到深深的無力感。

不做這份工作,我又該去做什麼樣的工作?

我沒有什麼擅長的技能與能力,又沒有相關工作經驗,怎麼轉型?

完全是懵的。

歸結到一點:恰恰是因為沒有對於個人過往、職場環境、個人追求等的深入而系統的穩定見解,即缺乏定見,所以無法正確地採取職場應對策略,能力無從提升,轉型無從談起,怎一個愁字了得?

別自欺欺人了,做不到這一點,你永遠也找不到適合的工作

四、

那麼,到底怎麼辦?

換言之,深陷迷茫乏力狀態中的千千萬萬的小D們還有沒有救?

答案是肯定的,但並不容易。

時間所限,這裡略說幾條:

首先,改變必須從不斷打磨自己的判斷力,並由判斷力逐漸形成定見開始。

這就要求我們首先更清晰地認知自我,認知自我對於未來理想生活與職業狀態的美好想象、認知自我的核心職業價值訴求、認知自我的潛能與現實的優勢與弱勢能力特徵、認知自己的性格與個性特質。

坦率地說,這種自我認知並不容易,絕難速成,但卻可以在職業生涯諮詢師的幫助下變容易一些。

另外,這種定見也來自於我們每一次的知行循環的反饋:無論是採取了一個有效的決策帶來的有效行動後,給予我們對於某一事物見解的信心,還是反之的教訓帶來的警醒與調整,都在不斷改變著我們的見解,增強著我們的定見。

換一個更通俗的說法,要善於反思,善於總結,通過經驗教訓獲得成長。

當然,勤於觀察,廣泛閱讀,用心做事,用心思考總是有益的,觀察和思考的對象可以是人與事,也可以通過閱讀與思考拓展思維的廣度和深度。

能看到多少多深,能看懂得到什麼,就取決於每個人的修為了。

別自欺欺人了,做不到這一點,你永遠也找不到適合的工作

其次,在專業人士的帶領下,通過挖掘過往經歷,找到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參考路徑如下:一是回憶心流體驗;二是分析過往的成就感事件。

這兩類經驗都能提供發現自己核心追求的重要線索,不妨自己或者在諮詢師的引導下認真挖掘。

最後,試著走出小我的狹隘角落,勇敢地接觸與以往不同的人(比如,參加各種俱樂部,甚至約聊某個領域的專家),通過與圈外人的鏈接帶來新鮮的信息刺激,進而影響認知,改變見解,最終改變決策和行動。

好了,說了這麼多,不知道小D們看到後感受如何。

坦率地講,我並不期望一篇文章就能改變小D們的人生,因為改變需要的不僅是定見,還需要勇氣——直面真實自我的勇氣,克服種種困難(特別是周邊人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冷嘲熱諷、落井下石的關係壓力與挑戰)的勇氣。

如果你沒有這種勇氣,我說再多也是無益的。

最後,希望小D朋友們能早日尋找到心的方向,早日形成定見,做出更加明智有效的決策,採取更加有效有力的行動,擺脫職場困局,走向幸福的方向。

祝好!

別自欺欺人了,做不到這一點,你永遠也找不到適合的工作

作者簡介:徐天坤,高校管理學在職講師,職業生涯諮詢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國家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新安人才網長期合作簽約講師,微博認證職場博主,“璃語職美人”長期合作個人發展顧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