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字說透DeFi最新趨勢:組合、分叉、進化

萬字說透DeFi最新趨勢:組合、分叉、進化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

小編:記得關注哦

投資區塊鏈,猛戳:火星財經App下載

文章來源:代世超

萬字說透DeFi最新趨勢:組合、分叉、進化

01.智能合約落地金融,DeFi成就以太坊

一個DeFi產品,其本質是一個或一組智能合約。

智能合約,最早由 Nick Szabo博士在 90 年代提出。在博士的論文中,智能合約的首個用例即是金融合約

但是由於 90 年代缺少可信的執行環境,智能合約並沒有被應用到實際產業中。

2009年1月3日,比特幣誕生後,人們發現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區塊鏈,天生可以為智能合約提供可信的執行環境

Vitalik 看到了區塊鏈和智能合約的契合,在2013年發佈了白皮書《以太坊:下一代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平臺》。於是,智能合約真正有生命力了。

「比特幣引領區塊鏈,以太坊復興智能合約。」

最開始,大家用智能合約來承載各種理想,妄圖把一切資產和模式都搬到區塊鏈上,用合約寫個項目、發發1C0。2018年下半年,當1C0熱潮終於退去,熬過熊市,大家終於明白智能合約並不是萬金油,並不適用於所有領域的 DApp。

開發者開始重新審視以太坊智能合約的應用。

也正是在18年的熊市,華爾街和硅谷精英們發現,其實智能合約天然適合金融領域。幾個代表性的DeFi項目在18年冬-19年春的資本寒冬市場,逆勢融資,智能合約這顆種子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土壤。

萬字說透DeFi最新趨勢:組合、分叉、進化

(2018年10月-2019年)

除了去中心化交易所,借貸、保證金交易、預測市場、差價合約等等金融產品,都開始用智能合約去構建。

由於 DeFi 在以太坊的興起,以太坊也似乎找到了新的自我定位:從世界計算機,到全球經濟結算層。

世界計算機是什麼?是區塊鏈+圖靈完備。

全球鏈上經濟結算層是什麼?是一個無需准入的、無需信任的、可抗監管的、資產在鏈上全球性自由流動的金融體系。

萬字說透DeFi最新趨勢:組合、分叉、進化

(以太坊新官網:以太坊是一個全球化的開源去中心化平臺。在以太坊上,人人可以運行可編程的電子價值,並面向全世界開放獲取。)

programmed digital value:可編程電子價值,即鏈上資產

code controls:代碼控制,即 DeFi的去信任(trustless)特性

accessible anywhere in the world:全球開放獲取,即 DeFi 無需許可(permissionless)特性

這個定位是怎麼發生轉變的呢?

因為以太坊虛擬機 EVM 又貴又慢,無法提供世界計算機的高性能。那麼什麼東西適合這種又貴又慢的設定?

——金融。

金融本身低頻、大額的交易,能夠使以太坊目前的缺點不成為阻礙。

低頻:以太坊 30-40 tps足夠用

大額:可以不介意在以太坊上轉賬的 gas 花費

而金融對公鏈的最大需求是什麼呢?

——安全。

以太坊恰恰提供了目前公鏈生態中最去中心化、最安全的環境。

所以,我們說現階段的以太坊,最適合開發的DApp 類型就是 DeFi,金融類去中心化應用。

02. 用 DeFi 搭積木 組合、分叉、進化

既然DeFi的本質是智能合約,智能合約之間又具有「互操作性」(interoperable)。那麼,DeFi產品之間就可以交互,像搭積木一樣,拼接出多樣、多級的形態。

這張圖大概劃分了不同細分領域的DeFi產品,但是很多人說劃分的並不完全合理。因為DeFi產品之間的邊界是模糊的。

萬字說透DeFi最新趨勢:組合、分叉、進化

來源:The Block

那麼,有沒有一種新的緯度去理清defi產品之間的關係呢?

我們不妨只把defi產品分為兩類:【交易】和【資產】。然後關注他們之間可以如何「互操作」,能拼接出什麼樣的新組合?

【交易類項目】:買賣(buy&sell)、交換(swap)、借貸(lend&borrow)、保證金交易(margin trading) 等

買賣(buy&sell)、交換(swap):

當一個交易所不託管用戶資金,我們可以稱這個交易所為去中心化交易所。去中心化交易所的設計又分為3種經典模式:

1)訂單簿模式:如DDEX、IDEX、Binance DEX

訂單簿展示了買家和賣家關於「買」和「賣」的意願。這種交易所適合高流動性市場。按照撮合和結算在鏈上還是鏈下進行,即不同交易所對安全和效率的不同選擇,又有更細的分類。詳情見這兩篇文章:百億美金DeFi市場,還需要一個它、DEX經典設計模型

2)資金池模式:如Bancor、Uniswap

也叫做自動做市(AMM:Automatic Market Making)模式。這一類交易所不存在訂單簿,而是將流動性彙集到一個池子,即把代幣都存儲在智能合約中,根據確定性算法做市。也就是預定義一個公式向用戶實時報價。不同交易所可能採用不同的做市算法。

資金池模式的交易所適合為長尾代幣提供市場。但通常滑點較高,無法提供最優價格。

3)荷蘭拍賣模式:如Duntchx協議、FairDEX

荷蘭拍賣是一種減價拍賣。Algorand的代幣銷售使這個概念在幣圈廣為人知。但其實,荷蘭拍賣的方法廣泛用於花卉水果海產品等物品(比如荷蘭鬱金香),簡單來說是交易所不斷降低報價,持續到所有代幣賣完,每個買家以相同的收盤價格收到代幣,代幣數量由其訂單規模決定。

荷蘭拍交易所適合為低流動性市場提供價格發現,另外拍賣的時間通常花費好幾個小時。一個經典的用例是用來拍賣DecentralandCryptoKitties 上的NFT非同質代幣。

借貸(lend&borrow):

1)p2p撮合模式:如Dharma

平臺為借方和貸方匹配交易對手。Dharma的借貸週期最長為90天,貸款利息固定。借方放貸期間資金被鎖定,只有在與貸款人匹配後才開始賺取利息。

2)資金池模式:如Compound

也叫做自動做市(AMM)模式。資金池作為借方和貸方的交易對手方。利率由算法報價,隨著資金池的需求和供應代幣量實時波動。

Compound不設置固定的貸款期限,隨存隨取,隨貸隨還。

3)穩定幣模式:如MakerDao

在其平臺抵押ETH(目前支持抵押多種資產)可以創造Dai。Dai是MakerDAO發行的與美元掛鉤的穩定幣。抵押率保持在150%以上。利息由MKR持有者通過投票來決定。

【資產類項目】:鏈上原生資產、傳統資產上鍊 等

鏈上原生資產:一般是穩定幣、一籃子代幣和指數產品。如WBTC、NUSD、USDx、SET Protocol,以及NFT非同質代幣如加密貓 等。

鏈下資產上鍊:UMA Protocol 為股票、石油、黃金等資產發通證,上鍊流通。

以上交易類和資產類產品,是defi兩大類積木。那麼這些積木之間可以如何組合呢?

【交易+資產 組合】

最經典的形式是去中心化交易所+穩定幣。

穩定幣為DEX提供穩定幣作為 based token 的流動性市場,DEX為穩定幣提供套利和清算機制。

萬字說透DeFi最新趨勢:組合、分叉、進化

前者為dex帶來流動性,比如weth-dai交易對通常是ddex上流動性最好的交易市場;後者是使穩定幣「穩定」的關鍵環節。

【資產+資產 組合】

資產組合創造新的資產——金融衍生品(derivatives)。金融衍生品是一種金融合約,指的是其價值依賴於標的資產(Underlying Asset)價值變動的合約。

例如,set protocol 提供一籃子代幣組合。

萬字說透DeFi最新趨勢:組合、分叉、進化


(以上3種分別是wbtc+weth、weth+dai、wbtc+dai的投資組合)

另一個新興的例子,元穩定幣(meta-stablecoin)或者說穩定幣指數,是穩定幣+穩定幣的組合。代表項目有USDx和NUSD。

二者都是將USDC、TUSD、PAX、DAI打包成一籃子穩定幣,來得到更低的價格波動風險。不同的是成分幣的比例以及具體的幣幣兌換和套利機制。

【交易+交易 組合】

去中心化的保證金交易即:借貸+交易 的組合。

所謂保證金交易的含義,是抵押貸款、用貸款資金交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加槓桿」。

保證金交易的前提是「借貸」;槓桿交易者又創造了大量的借貸需求。

dYdX 即去中心化的保證金交易,將借貸產品與DEX產品一站式結合。

萬字說透DeFi最新趨勢:組合、分叉、進化

【除了組合,還可以分叉】

以上,我們講的是 1+1>2 的DeFi產品組合類型。當然,不是每對產品都能合作共贏,有利益的地方就會有衝突,有衝突的地方就會產生分叉。

比如 Hydro 分叉了0x,Veil 分叉了 Augur。

當協議層無法完全滿足應用層的需求,當協議層對開發者的激勵不足夠的時候,分叉往往可以剝離舊共識,凝聚新共識,開闢一條更務實的道路。

03.DeFi 的終極形態 誰能拼出擎天柱?

從資產和交易這兩大類的組合來看,defi的終極形態會長什麼樣子?

【DeFi 資產端的困境】

對於資產端,社區需要的是更多優質資產。然而不管是原生鏈上資產,還是傳統資產上鍊,目前都存在困境。

1)原生鏈上資產,需要跨鏈基礎設施,WBTC的實踐證明,目前以太坊之外的優質鏈上資產,比如比特幣難以接入以太坊生態。

2)鏈下資產上鍊,需要對去中心化預言機強依賴。目前去中心化預言機(比如ChainLink 和 Dos Network)剛剛興起,還沒有進入市場應用階段。項目方往往選擇自架一箇中心化預言機,而作為小公司,還沒有積累公信力又選擇中心化方案,結果是難以贏得社區信任。

這也是為什麼UMA Protocol的股票通證沒有推廣成功,正在戰略轉型的原因之一。

【DeFi 交易端的進化】

因為DEX的早期發育,經過從EtherDelta到0x再到Hydro的幾代交易所的發展和實踐,目前去中心化交易的基礎設施和流動性經驗都比較完備。

我們看到,一個新的符合目前階段市場需求、並代表目前技術發展的方向是:交易+借貸=保證金交易,即槓桿交易。

這也是 Hydro 正在開發的最新產品方向。

萬字說透DeFi最新趨勢:組合、分叉、進化

為什麼做保證金交易?

市場需求:

1)槓桿交易的資金源頭是借貸,借貸市場是DeFi最大市場

萬字說透DeFi最新趨勢:組合、分叉、進化

defi pulse.com

2)借貸產品用戶與交易所用戶:大戶重疊近40%

萬字說透DeFi最新趨勢:組合、分叉、進化

data from AIeth.io

這說明了:用戶借貸的目的是加槓桿。借貸流動性的最終去向是交易所。

為什麼做去中心化的保證金交易?

1)去中心化需求:不要爆倉。中心化的保證金交易缺乏資金安全性。

2)流動性需求:dYdX提供去中心化保證金交易,但是基於0x協議,缺乏現貨流動性。

Hydro的保證金交易產品,藉助Hybrid交易模式的鏈下訂單簿方案,能夠提供和火幣現貨市場一樣好的流動性。

為什麼說保證金交易是目前DeFi的最高級形態?

1)需求:進可槓桿,退可生息,一站式滿足需求

牛市梭哈開槓杆,熊市存幣賺利息。

以前,用戶借貸和交易要分別在不同的平臺操作,比如在Maker開CDP貸款,然後去Uniswap加槓桿交易。提供一站式的借貸+槓桿服務,為用戶減少交易摩擦。

另外,中心化的交易所也正在殺進期貨合約、槓桿交易的賽道中。

除了老牌的bitmex、okex,火幣剛剛上了合約,binance 也在做保證金交易,以及Fcoin和kucoin也紛紛開設了FMex和KuMex。

2)技術:保證金交易產品的合約複雜度是目前DeFi產品裡最高的之一。

04.在DeFi地圖 明確自己的定位

Hydro Protocol的新定位是 Market Layer,做專注於交易市場的layer 2,為多樣的金融資產提供多樣的交易場所,為多樣的市場提供多鏈流動性。

以上,我們說的只是基於以太坊2.0前的分析和判斷,用現階段最先進的技術,能實現的最有前景的生意,是什麼。

在等待以太坊2.0 (樂觀估計3年後)的時間裡,不排除我們會在新一代公鏈和跨鏈基礎設施上探索出新的需求和玩法。

總體來說,我們還處於將傳統金融資產和玩法複製到鏈上的DeFi早期階段。

DeFi的下一階段發展,將有兩個關鍵詞:1.金融創新 2.合規

兩個趨勢將發生在不同的圈層中。

金融創新:將是發生在「草根」極客創業者群體,基於區塊鏈和智能合約本身的特性,進行金融創新,打造出新和交易市場。

合規:將是傳統金融和互聯網巨頭甚至國家主體,降維打擊式的進入「加密貨幣戰爭」,裹挾著政治和商業利益因素,在監管框架下形成加密貨幣經濟體。

在當前形勢下,我們要做和能做的,就是堅守陣地,開放心態,擁抱趨勢。

在開放金融領域中,不斷探索更高效的技術和更實在的商業模式,將好技術和好生意結合,實現更深刻、更廣闊的「普惠金融」。

————————————

聲明:本文為入駐“火星號”作者作品,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轉載請註明出處、作者和本文鏈接

提示: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本資訊不作為投資理財建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