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番仔樓”的由來及與閩南建築文化的核心精神

泉州 建築 文化 經濟 木雕 歷史 晉朝 三國 冷先生講 2019-04-08

走在泉州的街頭,你會發現一片片的紅色,那被稱作“泉州紅”紅磚白石,一直是閩南建築的一個特色,在泉州建築中更有“出磚入石”的建築工藝。

泉州“番仔樓”的由來及與閩南建築文化的核心精神

其實,每一棟閩南建築都別具風情。屋脊、瓦當、木雕、石雕……只要你一一探究,就會發現每一個細節都有特別的地方,值得細細品味。

閩南建築雖受多樣性文化的影響,但更多展現的是本土文化,特別是受中原漢族文化的影響很深。

泉州“番仔樓”的由來及與閩南建築文化的核心精神

閩南建築的起源及其特徵

泉州有著很悠久的歷史,早在晉代、三國時期就有許多北方的移民大舉南遷來到閩越,當時的泉州還是一個閩越族居地

南遷的人之中,不乏達官文人,正是這個前提使得晉人的南遷必定帶來了豐富的中原文化,包括生活、生產等方面,而建築當然也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

泉州“番仔樓”的由來及與閩南建築文化的核心精神

在宋元時期,泉州的經濟達到了空前的鼎盛。經濟的發展必然帶動了當時公共設施的完善,其中,包括了民居建築、各種宗教建築等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東西塔、洛陽橋可以算是當時建築的典型代表。另外泉州本土也吸取了許多國外建築中的精華之作,洋樓便是中西合璧下的產物。

泉州“番仔樓”的由來及與閩南建築文化的核心精神

洋樓就是洋式的民居建築,但並不是單純的西洋式建築,而是和諧獨特的中西合璧式的建築,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洋文化的有機結合。

泉州“番仔樓”的由來及與閩南建築文化的核心精神

相當一部分洋樓是華僑回國建造,有的建築材料還是舶來品,人們也稱這種房屋為“番仔樓”

這些樓房雖然外表可能有著羅馬式的圓柱哥特式的尖頂,但其材料多見閩南風格的“紅磚白石”。在佈局方面,洋樓仍然遵循著中國傳統文化的佈局,以廳為中心對稱建造

泉州“番仔樓”的由來及與閩南建築文化的核心精神

閩南建築的特徵很明顯地表現在其佈局上。閩南建築的佈局保存及展現了中國文化的優良傳統——尊老愛幼。其佈局以中軸線組織房屋佈局兩邊對稱,以廳為中心,依次環繞大房、二房、前落、後落。

主廳用來供奉建家立業的祖先以及神靈,表示最崇高的地位,以及後輩對他們的尊敬。其他房間按輩分來安排居住,充分體現了尊老愛幼的精神,展現了家庭的和諧氣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