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完國學才知道,七夕節原來不是情人節?'

"

你知道為什麼7月初7叫做“七夕節”嗎?

今天小壹就來為大家講講~

有關七夕的典故吧!

"

你知道為什麼7月初7叫做“七夕節”嗎?

今天小壹就來為大家講講~

有關七夕的典故吧!

學完國學才知道,七夕節原來不是情人節?

七夕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一談到“七夕”,大家可能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牛郎織女”的故事,可是你知道七夕是怎麼來的嗎?

難道是因為牛郎之女相遇在七月初七這一天嗎?

"

你知道為什麼7月初7叫做“七夕節”嗎?

今天小壹就來為大家講講~

有關七夕的典故吧!

學完國學才知道,七夕節原來不是情人節?

七夕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一談到“七夕”,大家可能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牛郎織女”的故事,可是你知道七夕是怎麼來的嗎?

難道是因為牛郎之女相遇在七月初七這一天嗎?

學完國學才知道,七夕節原來不是情人節?

(一)七夕節從哪兒來?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從歷史文獻以及結合古俗遺蹟來看,是伴隨著人們對天文星象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

在古代,七夕並不是情人節,而是專屬女孩過的女兒節。因為歲月演變和牛郎織女傳說,七夕節逐漸發展到當代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成為了中國的情人節。

什麼是“七姐誕”?

七姐(織女星)是編織雲彩、紡織業者,是情侶、婦女、兒童的保護神,七月七日是七姐誕辰。


那麼,古代的人是怎麼過七夕的呢?

古時,“七姐誕”是女孩子們的盛大節日。“七姐誕”的主要活動有祈福許願、乞求巧藝、祈禱姻緣、保護小孩平安等。

乞巧:向七姐(織女)祈求心靈手巧,希望婚姻幸福,家庭美滿。

盛唐時期,每逢七夕節的夜晚,宮廷朝野上下一同舉行隆重的乞巧儀式。那時候宮裡有專門的乞巧樓,百尺錦緞裝飾,配上花果酒水,節日活動非常豐富。

進入宋元時期,七夕活動越來越多,在乞巧市上,可以買到一種名為磨合樂的蠟或土泥製成的人偶,是女子們乞子的必備神器,堪比現在的巧克力。

到了清朝,七夕節活動發展成在天台上面擺放仙果,晚上拜星,穿針引線,乞巧求福。

(二)“七夕”的“七”

關於七夕還有這樣來歷:"七"的由來與古人的星辰信仰有關。古人將“日”、“月”與五大行星(金水火木土)合在一起叫做七曜

“七夕”的出現也與古人對數字和時間的崇拜有關。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這“七重”列為吉慶日。“重日”在中國古代被認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在這些“重日”中,不難看出古人對數字的崇拜,

同樣“七”“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一個吉利的日子。

(三)七夕的男女主角:牛郎與織女

中國古代的星象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人從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祕,並由此演繹出了一套完整深刻的觀星文化,“牛郎織女”就是典型例子。

牛郎織女在古代文獻中最初是作為兩個星星的名字出現的。古人用星星在夜空中位置的變化來標農時、記時令。牛郎星和織女星的出現,預示著秋天的到來。七夕,原本只是一個標誌著夏秋時令轉換的日期,那牛郎與織女的故事又是如何來的呢?

牛郎星又稱牽牛星,象徵著犧牲,犧牲是指古代用牛羊等牲畜來祭祀神靈。

祭祀活動在古代社會是國家大事。三月,統計犧牲幼畜的數量;六月,臣民貢獻飼料;八月,選出體型合格的牲畜;九月成長,臘月祭神。

在牲畜的成長週期中,八月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古人講究天人感應,此時的黃昏織女星向西而去,另一顆星星則緊隨其後升上天空,這就是犧牲之月的標誌——牽牛星。

織女星與牽牛星在視覺上相遇,想象力豐富的古人便把兩顆星星擬作人,並編造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

傳說古代天帝的孫女織女擅長織布,每天給天空織彩霞,她討厭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間,私自嫁給河西的牛郎,過上男耕女織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織女捉迴天宮,責令他們分離,只允許他們每年的七月七日在鵲橋上相會一次。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

其實,牛郎與織女兩顆星,實際相隔16光年,根本不可能相遇。這流傳了千百年的愛情故事,也只能成為人們心中美麗的傳說。

"

你知道為什麼7月初7叫做“七夕節”嗎?

今天小壹就來為大家講講~

有關七夕的典故吧!

學完國學才知道,七夕節原來不是情人節?

七夕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一談到“七夕”,大家可能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牛郎織女”的故事,可是你知道七夕是怎麼來的嗎?

難道是因為牛郎之女相遇在七月初七這一天嗎?

學完國學才知道,七夕節原來不是情人節?

(一)七夕節從哪兒來?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從歷史文獻以及結合古俗遺蹟來看,是伴隨著人們對天文星象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

在古代,七夕並不是情人節,而是專屬女孩過的女兒節。因為歲月演變和牛郎織女傳說,七夕節逐漸發展到當代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成為了中國的情人節。

什麼是“七姐誕”?

七姐(織女星)是編織雲彩、紡織業者,是情侶、婦女、兒童的保護神,七月七日是七姐誕辰。


那麼,古代的人是怎麼過七夕的呢?

古時,“七姐誕”是女孩子們的盛大節日。“七姐誕”的主要活動有祈福許願、乞求巧藝、祈禱姻緣、保護小孩平安等。

乞巧:向七姐(織女)祈求心靈手巧,希望婚姻幸福,家庭美滿。

盛唐時期,每逢七夕節的夜晚,宮廷朝野上下一同舉行隆重的乞巧儀式。那時候宮裡有專門的乞巧樓,百尺錦緞裝飾,配上花果酒水,節日活動非常豐富。

進入宋元時期,七夕活動越來越多,在乞巧市上,可以買到一種名為磨合樂的蠟或土泥製成的人偶,是女子們乞子的必備神器,堪比現在的巧克力。

到了清朝,七夕節活動發展成在天台上面擺放仙果,晚上拜星,穿針引線,乞巧求福。

(二)“七夕”的“七”

關於七夕還有這樣來歷:"七"的由來與古人的星辰信仰有關。古人將“日”、“月”與五大行星(金水火木土)合在一起叫做七曜

“七夕”的出現也與古人對數字和時間的崇拜有關。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這“七重”列為吉慶日。“重日”在中國古代被認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在這些“重日”中,不難看出古人對數字的崇拜,

同樣“七”“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一個吉利的日子。

(三)七夕的男女主角:牛郎與織女

中國古代的星象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人從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祕,並由此演繹出了一套完整深刻的觀星文化,“牛郎織女”就是典型例子。

牛郎織女在古代文獻中最初是作為兩個星星的名字出現的。古人用星星在夜空中位置的變化來標農時、記時令。牛郎星和織女星的出現,預示著秋天的到來。七夕,原本只是一個標誌著夏秋時令轉換的日期,那牛郎與織女的故事又是如何來的呢?

牛郎星又稱牽牛星,象徵著犧牲,犧牲是指古代用牛羊等牲畜來祭祀神靈。

祭祀活動在古代社會是國家大事。三月,統計犧牲幼畜的數量;六月,臣民貢獻飼料;八月,選出體型合格的牲畜;九月成長,臘月祭神。

在牲畜的成長週期中,八月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古人講究天人感應,此時的黃昏織女星向西而去,另一顆星星則緊隨其後升上天空,這就是犧牲之月的標誌——牽牛星。

織女星與牽牛星在視覺上相遇,想象力豐富的古人便把兩顆星星擬作人,並編造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

傳說古代天帝的孫女織女擅長織布,每天給天空織彩霞,她討厭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間,私自嫁給河西的牛郎,過上男耕女織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織女捉迴天宮,責令他們分離,只允許他們每年的七月七日在鵲橋上相會一次。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

其實,牛郎與織女兩顆星,實際相隔16光年,根本不可能相遇。這流傳了千百年的愛情故事,也只能成為人們心中美麗的傳說。

學完國學才知道,七夕節原來不是情人節?

《詩經·小雅》

或以其酒,不認其漿;鞙鞙佩璲,不認其長。

維天有漢,鑑亦有光;跤彼織女,終日七襄。

雖則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牽牛,不認服箱。

東有啟明,西有長庚,有救天畢,載施之行。

注:《詩經·小雅·大東》:“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其中出現了有關織女、牽牛星宿的記載,一直以來被認為是牛郎織女傳說的萌芽和胚胎。

《秋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譯文:在秋夜裡燭光映照著畫屏,手拿著小羅扇撲打螢火蟲。夜色裡的石階清涼如冷水,靜坐寢宮凝視牛郎織女星。

《迢迢牽牛星》

兩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迢迢(tiáo):遙遠 皎皎:明亮的樣子

擢(zhuó):擺弄的意思 札(zhá)札:象聲詞

譯文:看那天邊遙遠明亮的牽牛星和織女星。織女伸出細長而白皙的手 ,正擺弄著織機織布,發出札札的織布聲。她思念牛郎,無心織布,因此一整天也沒織成一段布,眼淚像下雨一樣落下來。銀河又清又淺,相隔又有多遠呢?相隔在清清淺淺的銀河兩邊,含情脈脈相視無言地痴痴凝望。

《鵲橋仙·纖雲弄巧》

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譯文:纖薄的雲彩變幻著精妙的圖案,飛馳的流星傳遞出精心的恨憾。牛郎和織女悄然無言,各自橫越過漫長的銀漢。秋風白露中的相會雖然短暫,卻勝過人間無數尋常的白天夜晚。

繾綣的柔情像流水般綿綿不斷,重逢的約會如夢影般縹緲虛幻,鵲橋上怎忍心把歸路回看。兩顆心只要永遠相愛不變,又何必一定要每一天廝陪相伴!

"

你知道為什麼7月初7叫做“七夕節”嗎?

今天小壹就來為大家講講~

有關七夕的典故吧!

學完國學才知道,七夕節原來不是情人節?

七夕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一談到“七夕”,大家可能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牛郎織女”的故事,可是你知道七夕是怎麼來的嗎?

難道是因為牛郎之女相遇在七月初七這一天嗎?

學完國學才知道,七夕節原來不是情人節?

(一)七夕節從哪兒來?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從歷史文獻以及結合古俗遺蹟來看,是伴隨著人們對天文星象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

在古代,七夕並不是情人節,而是專屬女孩過的女兒節。因為歲月演變和牛郎織女傳說,七夕節逐漸發展到當代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成為了中國的情人節。

什麼是“七姐誕”?

七姐(織女星)是編織雲彩、紡織業者,是情侶、婦女、兒童的保護神,七月七日是七姐誕辰。


那麼,古代的人是怎麼過七夕的呢?

古時,“七姐誕”是女孩子們的盛大節日。“七姐誕”的主要活動有祈福許願、乞求巧藝、祈禱姻緣、保護小孩平安等。

乞巧:向七姐(織女)祈求心靈手巧,希望婚姻幸福,家庭美滿。

盛唐時期,每逢七夕節的夜晚,宮廷朝野上下一同舉行隆重的乞巧儀式。那時候宮裡有專門的乞巧樓,百尺錦緞裝飾,配上花果酒水,節日活動非常豐富。

進入宋元時期,七夕活動越來越多,在乞巧市上,可以買到一種名為磨合樂的蠟或土泥製成的人偶,是女子們乞子的必備神器,堪比現在的巧克力。

到了清朝,七夕節活動發展成在天台上面擺放仙果,晚上拜星,穿針引線,乞巧求福。

(二)“七夕”的“七”

關於七夕還有這樣來歷:"七"的由來與古人的星辰信仰有關。古人將“日”、“月”與五大行星(金水火木土)合在一起叫做七曜

“七夕”的出現也與古人對數字和時間的崇拜有關。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這“七重”列為吉慶日。“重日”在中國古代被認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在這些“重日”中,不難看出古人對數字的崇拜,

同樣“七”“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一個吉利的日子。

(三)七夕的男女主角:牛郎與織女

中國古代的星象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人從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祕,並由此演繹出了一套完整深刻的觀星文化,“牛郎織女”就是典型例子。

牛郎織女在古代文獻中最初是作為兩個星星的名字出現的。古人用星星在夜空中位置的變化來標農時、記時令。牛郎星和織女星的出現,預示著秋天的到來。七夕,原本只是一個標誌著夏秋時令轉換的日期,那牛郎與織女的故事又是如何來的呢?

牛郎星又稱牽牛星,象徵著犧牲,犧牲是指古代用牛羊等牲畜來祭祀神靈。

祭祀活動在古代社會是國家大事。三月,統計犧牲幼畜的數量;六月,臣民貢獻飼料;八月,選出體型合格的牲畜;九月成長,臘月祭神。

在牲畜的成長週期中,八月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古人講究天人感應,此時的黃昏織女星向西而去,另一顆星星則緊隨其後升上天空,這就是犧牲之月的標誌——牽牛星。

織女星與牽牛星在視覺上相遇,想象力豐富的古人便把兩顆星星擬作人,並編造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

傳說古代天帝的孫女織女擅長織布,每天給天空織彩霞,她討厭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間,私自嫁給河西的牛郎,過上男耕女織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織女捉迴天宮,責令他們分離,只允許他們每年的七月七日在鵲橋上相會一次。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

其實,牛郎與織女兩顆星,實際相隔16光年,根本不可能相遇。這流傳了千百年的愛情故事,也只能成為人們心中美麗的傳說。

學完國學才知道,七夕節原來不是情人節?

《詩經·小雅》

或以其酒,不認其漿;鞙鞙佩璲,不認其長。

維天有漢,鑑亦有光;跤彼織女,終日七襄。

雖則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牽牛,不認服箱。

東有啟明,西有長庚,有救天畢,載施之行。

注:《詩經·小雅·大東》:“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其中出現了有關織女、牽牛星宿的記載,一直以來被認為是牛郎織女傳說的萌芽和胚胎。

《秋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譯文:在秋夜裡燭光映照著畫屏,手拿著小羅扇撲打螢火蟲。夜色裡的石階清涼如冷水,靜坐寢宮凝視牛郎織女星。

《迢迢牽牛星》

兩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迢迢(tiáo):遙遠 皎皎:明亮的樣子

擢(zhuó):擺弄的意思 札(zhá)札:象聲詞

譯文:看那天邊遙遠明亮的牽牛星和織女星。織女伸出細長而白皙的手 ,正擺弄著織機織布,發出札札的織布聲。她思念牛郎,無心織布,因此一整天也沒織成一段布,眼淚像下雨一樣落下來。銀河又清又淺,相隔又有多遠呢?相隔在清清淺淺的銀河兩邊,含情脈脈相視無言地痴痴凝望。

《鵲橋仙·纖雲弄巧》

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譯文:纖薄的雲彩變幻著精妙的圖案,飛馳的流星傳遞出精心的恨憾。牛郎和織女悄然無言,各自橫越過漫長的銀漢。秋風白露中的相會雖然短暫,卻勝過人間無數尋常的白天夜晚。

繾綣的柔情像流水般綿綿不斷,重逢的約會如夢影般縹緲虛幻,鵲橋上怎忍心把歸路回看。兩顆心只要永遠相愛不變,又何必一定要每一天廝陪相伴!

學完國學才知道,七夕節原來不是情人節?

"

你知道為什麼7月初7叫做“七夕節”嗎?

今天小壹就來為大家講講~

有關七夕的典故吧!

學完國學才知道,七夕節原來不是情人節?

七夕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一談到“七夕”,大家可能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牛郎織女”的故事,可是你知道七夕是怎麼來的嗎?

難道是因為牛郎之女相遇在七月初七這一天嗎?

學完國學才知道,七夕節原來不是情人節?

(一)七夕節從哪兒來?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從歷史文獻以及結合古俗遺蹟來看,是伴隨著人們對天文星象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

在古代,七夕並不是情人節,而是專屬女孩過的女兒節。因為歲月演變和牛郎織女傳說,七夕節逐漸發展到當代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成為了中國的情人節。

什麼是“七姐誕”?

七姐(織女星)是編織雲彩、紡織業者,是情侶、婦女、兒童的保護神,七月七日是七姐誕辰。


那麼,古代的人是怎麼過七夕的呢?

古時,“七姐誕”是女孩子們的盛大節日。“七姐誕”的主要活動有祈福許願、乞求巧藝、祈禱姻緣、保護小孩平安等。

乞巧:向七姐(織女)祈求心靈手巧,希望婚姻幸福,家庭美滿。

盛唐時期,每逢七夕節的夜晚,宮廷朝野上下一同舉行隆重的乞巧儀式。那時候宮裡有專門的乞巧樓,百尺錦緞裝飾,配上花果酒水,節日活動非常豐富。

進入宋元時期,七夕活動越來越多,在乞巧市上,可以買到一種名為磨合樂的蠟或土泥製成的人偶,是女子們乞子的必備神器,堪比現在的巧克力。

到了清朝,七夕節活動發展成在天台上面擺放仙果,晚上拜星,穿針引線,乞巧求福。

(二)“七夕”的“七”

關於七夕還有這樣來歷:"七"的由來與古人的星辰信仰有關。古人將“日”、“月”與五大行星(金水火木土)合在一起叫做七曜

“七夕”的出現也與古人對數字和時間的崇拜有關。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這“七重”列為吉慶日。“重日”在中國古代被認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在這些“重日”中,不難看出古人對數字的崇拜,

同樣“七”“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一個吉利的日子。

(三)七夕的男女主角:牛郎與織女

中國古代的星象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人從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祕,並由此演繹出了一套完整深刻的觀星文化,“牛郎織女”就是典型例子。

牛郎織女在古代文獻中最初是作為兩個星星的名字出現的。古人用星星在夜空中位置的變化來標農時、記時令。牛郎星和織女星的出現,預示著秋天的到來。七夕,原本只是一個標誌著夏秋時令轉換的日期,那牛郎與織女的故事又是如何來的呢?

牛郎星又稱牽牛星,象徵著犧牲,犧牲是指古代用牛羊等牲畜來祭祀神靈。

祭祀活動在古代社會是國家大事。三月,統計犧牲幼畜的數量;六月,臣民貢獻飼料;八月,選出體型合格的牲畜;九月成長,臘月祭神。

在牲畜的成長週期中,八月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古人講究天人感應,此時的黃昏織女星向西而去,另一顆星星則緊隨其後升上天空,這就是犧牲之月的標誌——牽牛星。

織女星與牽牛星在視覺上相遇,想象力豐富的古人便把兩顆星星擬作人,並編造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

傳說古代天帝的孫女織女擅長織布,每天給天空織彩霞,她討厭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間,私自嫁給河西的牛郎,過上男耕女織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織女捉迴天宮,責令他們分離,只允許他們每年的七月七日在鵲橋上相會一次。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

其實,牛郎與織女兩顆星,實際相隔16光年,根本不可能相遇。這流傳了千百年的愛情故事,也只能成為人們心中美麗的傳說。

學完國學才知道,七夕節原來不是情人節?

《詩經·小雅》

或以其酒,不認其漿;鞙鞙佩璲,不認其長。

維天有漢,鑑亦有光;跤彼織女,終日七襄。

雖則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牽牛,不認服箱。

東有啟明,西有長庚,有救天畢,載施之行。

注:《詩經·小雅·大東》:“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其中出現了有關織女、牽牛星宿的記載,一直以來被認為是牛郎織女傳說的萌芽和胚胎。

《秋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譯文:在秋夜裡燭光映照著畫屏,手拿著小羅扇撲打螢火蟲。夜色裡的石階清涼如冷水,靜坐寢宮凝視牛郎織女星。

《迢迢牽牛星》

兩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迢迢(tiáo):遙遠 皎皎:明亮的樣子

擢(zhuó):擺弄的意思 札(zhá)札:象聲詞

譯文:看那天邊遙遠明亮的牽牛星和織女星。織女伸出細長而白皙的手 ,正擺弄著織機織布,發出札札的織布聲。她思念牛郎,無心織布,因此一整天也沒織成一段布,眼淚像下雨一樣落下來。銀河又清又淺,相隔又有多遠呢?相隔在清清淺淺的銀河兩邊,含情脈脈相視無言地痴痴凝望。

《鵲橋仙·纖雲弄巧》

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譯文:纖薄的雲彩變幻著精妙的圖案,飛馳的流星傳遞出精心的恨憾。牛郎和織女悄然無言,各自橫越過漫長的銀漢。秋風白露中的相會雖然短暫,卻勝過人間無數尋常的白天夜晚。

繾綣的柔情像流水般綿綿不斷,重逢的約會如夢影般縹緲虛幻,鵲橋上怎忍心把歸路回看。兩顆心只要永遠相愛不變,又何必一定要每一天廝陪相伴!

學完國學才知道,七夕節原來不是情人節?

學完國學才知道,七夕節原來不是情人節?

"

你知道為什麼7月初7叫做“七夕節”嗎?

今天小壹就來為大家講講~

有關七夕的典故吧!

學完國學才知道,七夕節原來不是情人節?

七夕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一談到“七夕”,大家可能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牛郎織女”的故事,可是你知道七夕是怎麼來的嗎?

難道是因為牛郎之女相遇在七月初七這一天嗎?

學完國學才知道,七夕節原來不是情人節?

(一)七夕節從哪兒來?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從歷史文獻以及結合古俗遺蹟來看,是伴隨著人們對天文星象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

在古代,七夕並不是情人節,而是專屬女孩過的女兒節。因為歲月演變和牛郎織女傳說,七夕節逐漸發展到當代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成為了中國的情人節。

什麼是“七姐誕”?

七姐(織女星)是編織雲彩、紡織業者,是情侶、婦女、兒童的保護神,七月七日是七姐誕辰。


那麼,古代的人是怎麼過七夕的呢?

古時,“七姐誕”是女孩子們的盛大節日。“七姐誕”的主要活動有祈福許願、乞求巧藝、祈禱姻緣、保護小孩平安等。

乞巧:向七姐(織女)祈求心靈手巧,希望婚姻幸福,家庭美滿。

盛唐時期,每逢七夕節的夜晚,宮廷朝野上下一同舉行隆重的乞巧儀式。那時候宮裡有專門的乞巧樓,百尺錦緞裝飾,配上花果酒水,節日活動非常豐富。

進入宋元時期,七夕活動越來越多,在乞巧市上,可以買到一種名為磨合樂的蠟或土泥製成的人偶,是女子們乞子的必備神器,堪比現在的巧克力。

到了清朝,七夕節活動發展成在天台上面擺放仙果,晚上拜星,穿針引線,乞巧求福。

(二)“七夕”的“七”

關於七夕還有這樣來歷:"七"的由來與古人的星辰信仰有關。古人將“日”、“月”與五大行星(金水火木土)合在一起叫做七曜

“七夕”的出現也與古人對數字和時間的崇拜有關。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這“七重”列為吉慶日。“重日”在中國古代被認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在這些“重日”中,不難看出古人對數字的崇拜,

同樣“七”“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一個吉利的日子。

(三)七夕的男女主角:牛郎與織女

中國古代的星象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人從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祕,並由此演繹出了一套完整深刻的觀星文化,“牛郎織女”就是典型例子。

牛郎織女在古代文獻中最初是作為兩個星星的名字出現的。古人用星星在夜空中位置的變化來標農時、記時令。牛郎星和織女星的出現,預示著秋天的到來。七夕,原本只是一個標誌著夏秋時令轉換的日期,那牛郎與織女的故事又是如何來的呢?

牛郎星又稱牽牛星,象徵著犧牲,犧牲是指古代用牛羊等牲畜來祭祀神靈。

祭祀活動在古代社會是國家大事。三月,統計犧牲幼畜的數量;六月,臣民貢獻飼料;八月,選出體型合格的牲畜;九月成長,臘月祭神。

在牲畜的成長週期中,八月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古人講究天人感應,此時的黃昏織女星向西而去,另一顆星星則緊隨其後升上天空,這就是犧牲之月的標誌——牽牛星。

織女星與牽牛星在視覺上相遇,想象力豐富的古人便把兩顆星星擬作人,並編造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

傳說古代天帝的孫女織女擅長織布,每天給天空織彩霞,她討厭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間,私自嫁給河西的牛郎,過上男耕女織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織女捉迴天宮,責令他們分離,只允許他們每年的七月七日在鵲橋上相會一次。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

其實,牛郎與織女兩顆星,實際相隔16光年,根本不可能相遇。這流傳了千百年的愛情故事,也只能成為人們心中美麗的傳說。

學完國學才知道,七夕節原來不是情人節?

《詩經·小雅》

或以其酒,不認其漿;鞙鞙佩璲,不認其長。

維天有漢,鑑亦有光;跤彼織女,終日七襄。

雖則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牽牛,不認服箱。

東有啟明,西有長庚,有救天畢,載施之行。

注:《詩經·小雅·大東》:“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其中出現了有關織女、牽牛星宿的記載,一直以來被認為是牛郎織女傳說的萌芽和胚胎。

《秋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譯文:在秋夜裡燭光映照著畫屏,手拿著小羅扇撲打螢火蟲。夜色裡的石階清涼如冷水,靜坐寢宮凝視牛郎織女星。

《迢迢牽牛星》

兩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迢迢(tiáo):遙遠 皎皎:明亮的樣子

擢(zhuó):擺弄的意思 札(zhá)札:象聲詞

譯文:看那天邊遙遠明亮的牽牛星和織女星。織女伸出細長而白皙的手 ,正擺弄著織機織布,發出札札的織布聲。她思念牛郎,無心織布,因此一整天也沒織成一段布,眼淚像下雨一樣落下來。銀河又清又淺,相隔又有多遠呢?相隔在清清淺淺的銀河兩邊,含情脈脈相視無言地痴痴凝望。

《鵲橋仙·纖雲弄巧》

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譯文:纖薄的雲彩變幻著精妙的圖案,飛馳的流星傳遞出精心的恨憾。牛郎和織女悄然無言,各自橫越過漫長的銀漢。秋風白露中的相會雖然短暫,卻勝過人間無數尋常的白天夜晚。

繾綣的柔情像流水般綿綿不斷,重逢的約會如夢影般縹緲虛幻,鵲橋上怎忍心把歸路回看。兩顆心只要永遠相愛不變,又何必一定要每一天廝陪相伴!

學完國學才知道,七夕節原來不是情人節?

學完國學才知道,七夕節原來不是情人節?

學完國學才知道,七夕節原來不是情人節?

關於七夕節的詩詞真的是不勝枚舉,“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也感動了不少文人墨客。七夕節就要到來,關於七夕的小知識你瞭解了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