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它的丟失導致中國少了一個重要出海口

清朝 中國近代史 中國古代史 中國歷史 十三姨說歷史 2017-04-11

此地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它的丟失導致中國少了一個重要出海口

由於晚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近代中國喪失了很多領土,這裡面很多領土都對一個國家的戰略防衛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今天小編給大家海參崴的故事,可以說每當提到海參崴國人的心情都很沉重。

海參崴這個名字來自古老的肅慎語,意為“海邊的小漁村”;俄羅斯稱為“符拉迪沃斯託克”,翻譯成漢語的意思就是控制東方。海參崴位於中俄朝三國交界處,三面臨海,這裡擁有天然的港口,地理位置優越。

此地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它的丟失導致中國少了一個重要出海口

海參崴的地理位置在俄羅斯遠東地區最具戰略意義上,它把守著太平洋,遠望日本海。當年赫魯曉夫第一次來到海參崴時,曾提出要把這裡建設成跟美國舊金山一樣的大城市,可以想象這塊臨海之地在俄羅斯心中的地位,可對中國來說卻喪失了一個重要的出海口。

如果大家以後有機會去海參崴旅遊,就會發現導遊會不停地給你介紹海參崴被割讓的歷史。1858年清政府和沙俄簽訂不平等的《璦琿條約》,規定包括海參崴的烏蘇里江以東地區為中俄共管。1860年俄國又逼迫清政府簽訂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條約》,清政府割讓了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約40萬平方千米的領土,這裡面就包括海參崴。

此地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它的丟失導致中國少了一個重要出海口

海參崴在被割讓前這裡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唐朝時期海參崴時屬於渤海國率賓府地,金代屬於恤品路,清朝為吉林琿春協領管轄。中國人也很早就在這裡生活,即使在1860年之後這裡仍然生活著不少中國人。

據說當時在海參崴生活時間很長的人,由於精通俄語,最後開始與當地社會融為一體甚至同俄羅斯人結婚。1872年俄國在海參崴建設軍港,將太平洋艦隊駐地從尼古拉耶夫斯克遷於此。1875年設鎮。1880年起俄國將其升級為市,1888年成為俄國濱海省行政中心

此地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它的丟失導致中國少了一個重要出海口

19世紀90年代,隨著西伯利亞的鐵路和烏蘇里斯克鐵路樞紐的修建,來自俄羅斯中西部、美國、德國、朝鮮和日本的商人、冒險家和勞工等都彙集,當然這裡中國人的數量也大大增加。

據統計,1894年在海參崴的中國人數量達到了10萬人。由於中國人的激增,海參崴街道上出現了很多中國人開的飯店、旅館、雜貨店,甚至還出現了中國人開設的劇院。那麼清朝在割讓海參崴之後,有人要將他收回嗎?

此地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它的丟失導致中國少了一個重要出海口

有的!其中最積極的就是國父孫中山。當年外蒙古企圖獨立是,孫中山提到要組織三十萬人收復外蒙古,並指出“這個30萬軍失敗了,要再組織一個30萬軍,直到收復海參崴為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