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吹不黑,國產車與合資車之間還有多大的差距?

近幾年,國產車的發展之快大家有目共睹,市場上也不乏真正的好車,這也證明我國的汽車工業水平又邁入了一個新的臺階。儘管努力追趕,但不能否認,國產車與合資車之間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那麼,國產車與合資車之間究竟還有多少差距?又為什麼會有這些差距?

不吹不黑,國產車與合資車之間還有多大的差距?

國產車“拿來主義”由來已久

就拿發動機來說,由於精密製造的難度,發動機成為不少車企的核心競爭力,也讓起步較晚的國產車望而卻步。於是不少車企紛紛採用“拿來主義”,搭載日本的三菱發動機。可以說,除了奇瑞堅持正向研發外,大部分車企都將這種“拿來主義”運用得得心應手。

不吹不黑,國產車與合資車之間還有多大的差距?

不止發動機,有些車企的“拿來主義”更是“毫無底線”,啟辰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從早期的啟辰D50/R50兩兄弟皆為簡單的日產換標車,到後面的啟辰R30、啟辰T70、啟辰T70X、啟辰T90也是如此。從整體設計到核心技術,包括髮動機變速箱、底盤等,啟辰完全擺脫不了日產的影子。

不吹不黑,國產車與合資車之間還有多大的差距?

然而即使是簡單的“拿來主義”,啟辰也是毫無誠意。粗糙的用料、老套的設計、可憐的配置,讓啟辰的車子充滿濃厚的廉價感,成為雞肋一般的存在。D50、R50、R30、T70均是換殼車,T90雖然造型全新,但品質與性能卻大大降低,消費者無不避而遠之。

而“拿來主義”無異於慢性自殺,其增長的是依賴心理,扼殺的是自主研發能力,長期下去,國產車依舊只能“上不了檯面”。

不吹不黑,國產車與合資車之間還有多大的差距?

國產車雖不“粗製濫造”,但有點浮躁卻是真的

之前董小姐說國產車“粗製濫造”,被很多人狂噴不懂車,話雖然說得過於武斷,但國產車造車有點浮躁卻是真的。不可否認,我們造車實力有,但造精的能力卻沒有。這得歸咎到我們並未積累明顯的汽車文化,說直白點就是技術積累經驗上的欠缺。這是客觀的事實,我們的精加工精密度確實不如合資車,數據也表明,國產車的平均故障率要高於合資車。

不吹不黑,國產車與合資車之間還有多大的差距?

而雖然國產車稱不上“粗製濫造”,國內上進的企業、優秀的產品並不少,諸如吉利、長城等,與合資車的差距都在不斷縮小。但同時粗製濫造之流也有,像是陸風、斯威、幻速、華泰等,無心也無能力自主研發,山寨、抄襲手到擒來,產品質量究竟如何,大家心知肚明。

造車新勢力:圈錢還是造車?

造車新勢力“難產”與“燒錢”的兩大通病,不禁讓人紛紛猜測,造車新勢力究竟是在玩空手套白狼的套路,還是真的想實現顛覆傳統出行的造車夢。就連路透社也發佈數據統計,稱全球投向造車新勢力的資金已經超過900億美元,但相關投資仍有增無減。業界大佬更是評價,後房地產時代的熱錢在汽車行業湧動,這更像是一場“大躍進”,而造車新勢力們滿嘴“浮誇風”。

不吹不黑,國產車與合資車之間還有多大的差距?

偌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引發了資本的覬覦。賈躍亭、寶能、鄂爾多斯的華泰等等,多少企業在拿著審批下來的建汽車工廠的土地轉頭搞起了房地產。這些企業有在專心造車嗎?並不見得。他們更多的是,是在取得生產資質後搞上市、搞圈地、拉投資。耐得住寂寞專心搞技術的,可以說國內並不超過5家。如此“歪風邪氣”之下,國產車如何能夠趕超合資?

寫在最後:

對於國產車,乃至國產車企,我們並不過分吹擂,也不進行抹黑。國產車與合資車之間還存在差距,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關鍵是,我們是否看到了這個差距,並靜下心來想方設法去消除這個差距。只有這樣,國產車才能真正在世界舞臺說得上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