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宮崎駿大師風範,看《千與千尋》中的人之大欲

影評|宮崎駿大師風範,看《千與千尋》中的人之大欲

孔子講過,“食色性也”。孔聖人告訴我們人的慾望是原生的,有慾望是正常的,人不應為自身的慾望而羞恥。“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孔子甚至明確表示過,只要你給我錢,我替你拉車都行。在金錢和慾望面前,孔子教導我們要順應人之本性,順應人之大欲。

何為人之大欲?不是食色財氣那麼簡單。

老子認為,“天之道,取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取不足而補有餘。”字字珠璣,至少在慾望上比孔子看得更為透徹。意思是,宇宙的定律,是水往低處流,哪裡少了就削減多的來彌補,整個宇宙都處在某種微妙的自然平衡裡。而人類則不然,人類的天性是,窮者愈窮,富者愈富,歷史上戰爭、饑荒、死亡,人性在裡面扮演的角色,若細細思索,難免細思恐極。

影評|宮崎駿大師風範,看《千與千尋》中的人之大欲

在不久前,漫長的人類歷史裡終於誕生了人類的死敵,資本主義。資本主義的核心便是資本的積累與擴張。從殖民時期滅國滅種慘無人道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到一戰、二戰、以及後來的越戰、中東戰爭,資本主義都在其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戰爭的發起者和戰爭的既得利益者。在現在貌似歌舞昇平的環境裡,貧富差距擴大,財富分配極度不合理,階級矛盾日益嚴重,資本主義的猖獗,甚至於在我國社會主義國家裡都出現996是福報的言論。

人類要毀滅,怕是要毀滅在資本主義手裡吧。

看完大師宮崎駿的《千與千尋》,我認為宮崎駿思考得極其深遠,早在2001年,宮崎駿就看到了很久遠的未來。在電影裡,魔女湯婆婆經營的浴場是專門招待各路神仙的,而在裡面工作的人除了千尋都是妖怪。看這個浴場的小天地,便是人類社會的縮影,“請讓我工作吧!”千尋叫喊著,不是她想在浴場工作,而是不工作的人沒有價值,沒有價值在這個社會裡會被消滅。在千尋與資本家湯婆婆簽訂合約的那一刻,她便被剝奪了名字,千尋變成了千。如果千尋代表的是有自我思想的自由人,那麼千就是被資本束縛住的奴隸。

影評|宮崎駿大師風範,看《千與千尋》中的人之大欲

電影的名字是千與千尋,代表著人性的自由與非自由。正是白龍第一時間告訴千原本的名字是千尋,千尋才能始終保持自我,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在電影中,無臉男的出現,整個浴場所有的工作人員包括老闆湯婆婆都被他手中的金子吸引,進而讓他為所欲為,即使當著所有人吃掉了兩名職員,老闆和其他員工依舊思索著如何從無臉男手裡拿到更多金子。作為慾望化身的無臉男,永遠無法滿足,無論吞下多少,慾望是無法填滿的。從這裡看無臉男是勝利者,直到遇到千尋。

影評|宮崎駿大師風範,看《千與千尋》中的人之大欲

千尋保留了人性的真善美,沒有被慾望吞噬,在惡臭的河神到來,所有人避之不及,只有千尋努力把河神清洗乾淨。原來河神不是腐爛神,在現實人類社會裡,河流在人類過度膨脹的慾望中腐爛。河神贈與千尋的不是金子,而是拯救慾望中的良藥,這是對人性真善的回報,不管如何物慾橫流,在人類最心底,依舊存在著善良的種子,和對善意的感恩。

現在衡量社會人成功與否的標準,財富成為主流,人的慾望也跟著改變。或許,這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是極為正常的,但在正常的背後,我們卻不能不思考。若你的慾望是一輛奔馳車,你通過努力買到後能快樂多久,一個月?或許當你看到勞斯萊斯的時候,便不再快樂。同樣的,高樓有了還會想著別墅,一百萬有了還會想要一千萬。和無臉男一樣,慾望在滿足後便會擴大而非消失,所以在電車上,無臉男和千尋說自己空虛、寂寞。

影評|宮崎駿大師風範,看《千與千尋》中的人之大欲

電影中正直、善良的白龍,在失去自己名字後成為老闆湯婆婆的管理層員工,在底層的員工裡風評很差,畢竟是替老闆做黑臉的。唯獨對千尋好,是因為他記得千尋,這是他內心保留自我人格的保留地,也是重回自我的突破口。曾迷失在慾望裡的白龍最終和千尋一起找回了自我,重獲自由。心心念唸的名字,原來是被大廈填埋的一條河。

影評|宮崎駿大師風範,看《千與千尋》中的人之大欲

電影裡一次又一次提到名字,自己的名字是電影劇情的核心,記住自己是誰,記住自己真正想要什麼,是何等重要。求仁得仁,若追求的是內心的平靜與生活的幸福,那麼應該經常問下自己,我現在是否滿足了,若是那就繼續,如果不是,就問自己到底還缺什麼。或許認真思索後的答案並非金錢。在慾望中迷失自己,會在錯誤的方向一路狂奔,最終離自己想要的越來越遠。

炎熱的夏季裡,去電影院補個《千與千尋》的票房,不失為夏季的一劑清涼。最後,不能吃太胖,會被殺掉的。

影評|宮崎駿大師風範,看《千與千尋》中的人之大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