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中國車不行?外媒再一次來中國挑刺!這一次讓他們啞火了

“老實說,這兩款車都不怎麼樣,有沒有其它像樣一點的中國車?”

“也不是沒有,例如這兩款,榮威350和傳祺GA5,不過在他們車皮底下依舊是一輛羅孚和阿爾法羅密歐。”

“即便如此,它們的駕駛體驗並不好,也不像歐洲車那麼安全,那麼快。”

“1.5L的發動機怎麼能做出這麼少的動力輸出?隨便一臺相近的歐洲車,在這條賽道上,都會比它們快10~15秒。”

……

誰說中國車不行?外媒再一次來中國挑刺!這一次讓他們啞火了

5年前,著名汽車欄目《TOP GEAR》來中國測試我們的中國車的時候,他們的一些話語到現在都還在我的腦海裡。還有那個被他們形容為最差勁的,披著THE SITG皮囊的功夫試車手,用抱枕做的碰撞測試,這些,全都在影射我們不堪入目的中國車。

誰說中國車不行?外媒再一次來中國挑刺!這一次讓他們啞火了

就像形容我的孩子是班上最差的學生,這次從倒數第一名升到了倒數第二名,這個可喜可賀的成績還都是靠抄襲抄回來的。引用“中國有嘻哈”裡面TY的一句歌詞:“是他觸碰我們自尊心次次如劍!!!”(我改了一下)

節目尾聲的時候,他們拋出一個疑問:“五年之後,中國車會是如何?真的值得我們買嗎?”

誰說中國車不行?外媒再一次來中國挑刺!這一次讓他們啞火了

五年之約已到,當時在他們眼中那個不怎麼樣的小夥變成怎樣了?我們一直都說自主品牌並不差,難道是我們這些國內媒體自娛自樂嗎?這一次長安汽車不只把《TOP GEAR》的全球試車團隊請到了中國,還把《AUTOCAR》和《AUTO Express》兩家著名汽車雜誌一同請來了,做一次中國汽車的期末考試。

誰說中國車不行?外媒再一次來中國挑刺!這一次讓他們啞火了

如果你之前沒聽說過這三家媒體,那證明你平時應該不怎麼喜歡汽車。

誰說中國車不行?外媒再一次來中國挑刺!這一次讓他們啞火了

為什麼是長安?5年前,《TOP GEAR》來中國的時候,最飽受爭議的是榮威350和傳祺GA5,好像沒長安什麼事情,為什麼它要扛起這個大旗?

誰說中國車不行?外媒再一次來中國挑刺!這一次讓他們啞火了

乘聯會公佈了各個車企今年前7個月的總銷量,吉利銷售了622303輛汽車,似乎已經成為自主品牌銷量之王。然而,乘聯會的數據並不包括微客,如果算上,長安汽車前7個月賣出了656640輛,依舊排名第一。說白了,長安還是自主品牌裡面賣車最多的,作為龍頭企業,應該有“我不入地獄,誰不入地獄”的精神。

這些外媒不太愛聽領導講話

從酒店到墊江試驗場要走兩個多小時的路程,我們早上8點半就出發,中間堵了一會兒車,將近12點才到達我們的目的地。這麼長時間的路程,很多媒體都身心疲憊了,到了目的地之後就各種找吃,反正待會還要聽領導講話,就先休息著。

誰說中國車不行?外媒再一次來中國挑刺!這一次讓他們啞火了

可是這些外媒沒有,他們一下車就拿著相機,在背景板下的幾臺長安CS95和CS55忙碌起來,即便領導開始講話了,他們還是自己忙自己的,我也沒去聽領導講話,靜靜地呆在背景板下,看看他們是怎麼工作的。

誰說中國車不行?外媒再一次來中國挑刺!這一次讓他們啞火了

他們幾個都是有點年紀的媒體人了,在當地也是一個意見領袖,可是他們還是爬上爬下地去拍照,確實讓人敬佩。

他們圍著這兩臺車走了一圈又一圈,時而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時而板起臉來,他們經歷了什麼心理活動,我不得而知。不過他們體驗新車的過程和我們國內的媒體差不了多少,也就看看設計,看看做工,拿起相機拍拍照。

誰說中國車不行?外媒再一次來中國挑刺!這一次讓他們啞火了

靜態的體驗時間比較短,我們馬上就進入了動態環節,這次試駕的環節比較少,只有兩個項目,18米繞樁和麋鹿測試,主要是測試底盤性能的。

誰說中國車不行?外媒再一次來中國挑刺!這一次讓他們啞火了

不過幸好車輛比較多,而且這兩款車大多國內媒體都試過,所以外媒們有充足的時間試駕這兩款車,而且試駕場地還有一條大直道,可以做做百公里加速和百公里制動,這幾個項目對於一些專業媒體來說,也足夠試出個究竟。

長安CS55和本田CR-V還有多大差距?

動態體驗環節,我被安排到比較後的位置,所以別人在試駕的時候,我就站在麋鹿測試項目的終點,捕捉一些瞬間,同時也看看這些外媒的實力如何。和我站在一起的,還有來自《TOP GEAR》的Nicolò Minerbi,沒有長安官方的人,也沒其它媒體,就他和我。

誰說中國車不行?外媒再一次來中國挑刺!這一次讓他們啞火了

來自《TOP GEAR》的Nicolò Minerbi

這個意大利人在試車的時候似乎很有自己的主張,剛才領導在講話的時候,他就在車上忙碌,我猜他肯定已經對這兩款車有比較深入的瞭解,所以,我用我比較蹩腳的英語簡單地問了幾個問題,我的聽力也不怎麼好,不過也能聽出一個大概。

“你在試車的時候,比較注重車輛的哪幾個方面?”

“這要看是什麼車,如果是一些性能車,超級跑車,我會比較注重車輛的操控性和發動機的動力,因為它們天生就是用來取悅駕駛員的,但是像CS55和CS95這些車,我會比較注重價格和可靠性。”

“剛才你看了CS55和CS95了,你覺得它們的做工如何?”

“它們的做工都挺不錯的,最主要是價格,這個價格能有這些用料和做工,真是不可思議。”

“那你覺得CS55開起來怎麼樣?”

“它的動力雖然不強,但是對於一般家用車也足夠用了。在做這些項目的時候,底盤的安全性也足夠,操控也可以,確實是一臺不錯的車。”

“你覺得它會比本田CR-V好嗎?”

“更好?我不認為,可是已經非常接近了,甚至可以說是同一水平了。”

“如果本田CR-V和CS55,你會選擇誰?”

“我是一位意大利人,以意大利這樣的路況,我覺得我還是會選擇CR-V,因為它的動力和操控會相對好一些。如果在中國,我會選擇CS55,因為中國的路況太擁堵了,你要花很多時間在車裡等待,這時候,配置豐富比其它什麼的都要重要。”

誰說中國車不行?外媒再一次來中國挑刺!這一次讓他們啞火了

我們的問答沒有影響我們的工作,偶爾還會討論一下這哥們的速度太快,那位哥們怎麼撞那麼多樁筒等等。Nicolò Minerbi可能是在這個試驗場待最久的外媒了,其它一些外媒簡單開了幾圈就跑不見蹤影了,可是他反反覆覆地嘗試這些項目。

還好CS95和CS55都能經得住考驗

他試駕的同時,我也去試駕了,其它我挺想跑去跟他一起去做這些項目的,可是長安這邊有人幫他一直在做直播,不方便有人跟車,所以我就自個玩去了。

CS95我很早前就已經試駕過,那時候在北京的一個越野場地裡體驗它的四驅系統。長安對自己的車非常有信心,測試的項目非常多,有場地試駕的,也有真實越野路況試駕的。那時候CS95的實力真是把我給鎮住了,一點也沒掉鏈子。

誰說中國車不行?外媒再一次來中國挑刺!這一次讓他們啞火了

而CS55是我第一次試駕,在繞樁和麋鹿測試中給我印象也是非常深刻,無論是底盤的操控性和電子安全系統介入的調校,CS55都有相當不錯的表現。只是在以60km/h時速繞樁的時候,CS55後輪的支撐微微一點不足,但這並不影響它的安全性。

誰說中國車不行?外媒再一次來中國挑刺!這一次讓他們啞火了

最後,我們還在高環上體驗了CS55的高速穩定性,以180km/h的時速飛馳時,CS55給我的感覺相當穩當,發動機的噪聲也不大,不過風噪會有點大,在90km/h的時候會比較明顯。

誰說中國車不行?外媒再一次來中國挑刺!這一次讓他們啞火了

另外,我們還在強化路面上體驗了底盤舒適性,長安研發出來的每一款車都會在這裡進行3萬公里的道路試驗,以檢測底盤的耐久性。他們以兩班倒的方式,日日夜夜在這裡不停地跑,正常情況下每天要跑200km。最終他們會根據一定的比例折算出長安汽車在用戶手裡的使用壽命會是多少。

誰說中國車不行?外媒再一次來中國挑刺!這一次讓他們啞火了

不要小看這200km,因為這路況都是坑窪和凹凸路面,速度大概都在40~60km/h左右,所以這200km夠受的了。

無論是CS55和CS95,它們都是經得起考驗的,不光是做工和用料,底盤和發動機這些機械水平都屬於自主品牌的上乘水平。

其實像我們這些國內的媒體有時候也會反問一下自己,是不是我們試過很多爛車,遇到稍微好一點的車就讚不絕口。

這一次來的幾家外媒沒有這個問題,英國和意大利這兩個國家都是超級跑車和奢華品牌的故鄉,所以他們接觸比較多的是一些高端的汽車品牌,極其挑剔的,不過他們對這兩款車的評價相當高。

誰說中國車不行?外媒再一次來中國挑刺!這一次讓他們啞火了

我總結了一下外媒說的優點:性價比高、配置豐富、內飾做工好、駕駛平順安靜……

正如5年前,《TOP GEAR》節目組在節目尾聲所說的,我們用了一個5年,從三個輪子的摩托車變成了四個輪子的汽車,雖然質量還是參差不齊,可是這進步是飛快的。

誰說中國車不行?外媒再一次來中國挑刺!這一次讓他們啞火了

然後,我們再用另一個5年,從不入流變成能和國際一二線汽車品牌競爭,這時候他們還會小看中國汽車品牌嗎?正如《AUTOCAR》的Julian Anthony Rendell所說:“如果CS55在英國賣的話,估計會賣得很好。”

最後,外國的汽車媒體也沒比中國的強多少,每一個國家和每一個地區都有其特定的情況。就好比不同汽車在不同地區都會做不同的標定一樣,媒體也一樣,他們會針對自己國家的消費群體作出好與壞得判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