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買買!城裡人購物新風尚:到農村去趕大集!

農民 蔬菜 種植業 農村 韭菜 中國鄉村之聲 2018-12-17


買買買!城裡人購物新風尚:到農村去趕大集!


趕大集是鄉村裡重要的購物方式。每逢集日,十里八村的鄉親們帶著自家的土特產來到集市,一則賣錢,二則購買生活用品。現如今,趕大集還成為了都市人喜愛的購物方式,集市上有當地農戶自家種植的蔬菜、附近魚場繁育的金魚、苗圃裡培育的花卉,還有各種在城市裡消失的老手藝、老行當,吸引了大批城裡人的光顧。

買買買!城裡人購物新風尚:到農村去趕大集!

農家果菜吸引不少城裡人

週日早上不到9點鐘,北京昌平沙河大集周邊的車流量就開始密集起來。趕集的大多數都是開著車來的,其中不少人都是全家出動,儼然把趕集當成了週末裡一個獨特的休閒方式

家住北京海淀學院路的郭小姐是一名律師,週末只要工作不忙,她都會開車去趕集買菜。郭小姐說:“集上很多蔬菜、雜糧,都是周邊農戶自己種植的,不打藥、沒化肥,有的菜雖然樣子醜,但是吃起來特別有味道。”在郭小姐的小拉車裡,記者看到西紅柿有大有小,黃瓜長短不一,小白菜雖然還有蟲洞,但是聞起來確實有一股清香的味道。

拖著20斤玉米麵的李阿姨說:“為了這20斤棒子麵,今天是開車20多公里趕過來的,孩子說都不夠油錢的。可是他們(當地農戶)自己種的老玉米,磨出來的新棒子麵,熬粥、蒸窩頭真是香啊!上個星期買了10斤,回家被老姐妹全給分了。今天多買點,他們(農戶)一年就這幾百斤老玉米的收成,不趕緊買就得等明年了。”

記者在大集上賣韭菜的攤位前發現,兩家的價格明顯不同,菜販的韭菜賣2元錢一捆,白大娘自家產的韭菜卻要3塊錢一斤,而且不砍價。白大娘說:“別看咱家的韭菜貴,但是買的人可不少,一個星期就能割這10來斤的量,韭菜上的雞糞肥,100斤雞糞25塊錢,肥力大、不傷地,種出來的菜不變味。”正說著,白大娘扯了兩根韭菜,“生吃是甜的,有辣味兒不要錢!烙餡餅、包餃子,韭菜味兒保證足。”白大娘說。

“咱們就是家裡有什麼就賣什麼,家裡有2棵棗樹、2棵柿子樹,秋天的棗賣完了,現在就賣柿子。”來集上出售自家水果的李大爺對記者說:“我這兩棵柿子樹都快30年了,拳頭這麼大的正宗北京磨盤柿子,現在市場上可少見了。”

買買買!城裡人購物新風尚:到農村去趕大集!

老年人愛買花鳥

年輕人愛傳統手藝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不僅追求吃得健康和美味,更注重生活情趣的多元化,銷售花卉和金魚的攤位前也圍滿了不少顧客。

近年來,北京城區內很多花鳥市場都逐漸消失了,平日裡喜歡養花、餵魚的朋友,在大集上找到了久違的樂趣。

在北京大興青雲店大集,不少售賣金魚的攤主,都把金魚裝在透明的塑料包裡,擺成一排讓顧客拎包看魚、隨意挑選。價格在每包30—50元不等,根據魚的大小和數量區分價格。

賣金魚的韓老闆介紹:“從早上8點開市到中午11點半,已經賣了30多包,我們的魚場就在大集南邊,自己繁殖的魚適應北京的水質,買回去不容易死。像這種30公分左右的大錦鯉,城裡的水族店得賣60元一條,咱們這裡賣40元兩條。城裡賣魚的市場少了,‘城裡人’開車過來買魚的人越來越多。”

老年人在集上買菜、買花、買魚,而年輕人更喜歡的是大集上不少“失傳”的老手藝。陳國權老漢手裡一邊熟練地編著柳條籃子,一邊說:“以前農村幹活用的筐、籃子,都是各家農閒時候用柳條編的,頭幾年扔大街上都沒人撿,這兩年‘城裡’又時興這玩意了。”

“一個簡單的柳條筐,放幾個大柿子,擺在茶室裡很有田園的意境。”一位年輕顧客說,以前覺得趕集這個事很“土味”,沒想到有這麼多新奇好玩的東西。


買買買!城裡人購物新風尚:到農村去趕大集!



本文來源:消費日報,實習記者賈淘文,原題為:記者走訪北京昌平沙河大集和大興青雲店大集 ——“城裡人”趕集,找樂趣,買新鮮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轉載編輯:白晨 // 責編:李沛 // 監製:曹暢


買買買!城裡人購物新風尚:到農村去趕大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