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謎團:墨家在中國為什麼消失得這麼徹底?

曾經有一群人,他們信奉的學說足以與儒家相抗衡,搞得儒家傳承人孟子相當緊張,對他們的學說進行了無情的攻擊。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這一流派幾乎一夜之間從地球上消失,連學識淵博的司馬遷對還原那段歷史也表示無能為力,僅僅用了24個字為它的創始人留下難得的記錄。

這群人屬於墨家,是有組織、有紀律的社會團體。創始人墨子(墨翟),有人說他是中國最早的黑社會老大。


千年謎團:墨家在中國為什麼消失得這麼徹底?

▲墨子塑像,河南平頂山


這話不見得有錯,但最愛君要強調的是,墨子及其門人乾的都是正義之事。殺人越貨,巧取豪奪,收保護費,這些不義之事他們不僅不幹,而且會極力制止。

他們還有另一個醒目的標籤。如果把先秦的學術界比作一所大學,那麼墨家是諸子百家中唯一的理科專業。其畢業生在一大群文科生中顯得尤其特立獨行。

儒家和墨家是先秦大學中最火的兩個專業,並稱“顯學”。為了爭奪生源,這兩個專業經常掐架。

創辦者的理念差異加劇了專業間的對立。儒家是老牌文科專業,早在春秋時代就由孔子一手創辦。相較而言,墨家是新開設的專業,由墨子草創於戰國初期。

墨子早年是儒家出身,但感覺儒家那套東西不對自己的胃口,就中途退學,自行創辦了與之相對的墨家。

墨家剛起步那會兒,儒家早已聲名顯赫。墨家取巧,想借罵儒家上位。儒家作為大IP,根本懶得搭理這些小號。到了戰國中期,墨家竟然罵成了新晉網紅,人氣爆棚。


千年謎團:墨家在中國為什麼消失得這麼徹底?

▲墨家早期被儒家批評“多言”,就是話多,急於宣傳自己。


這時,儒家傳承人孟子感受到危機來臨,一是學生沒那麼好招了,二是就業蛋糕也被分掉了。這迫使他不得不重視墨家作為一個可與之抗衡的流(專)派(業)存在,並怒懟了回去。

孟子不無憂慮地承認說:楊、墨之言盈天下,天下不歸楊(楊朱學派)則歸墨(墨家)。並一口咬定兩家宣傳的是邪說,墨翟和楊朱都是禽獸。

墨子如果泉下有知,知道儒家亞聖那麼懟自己應該會感到出奇的欣慰。他不怕罵娘,就怕不紅。

春秋戰國時期,社會階層的變動催生了“士”,即知識分子群體。學術百家齊放,與這個階層的誕生密切相關。

當時,士的出身主要有兩類人。

一是舊貴族沒落,淪為知識分子。本身讀過貴族學校,但沒有法定的政治地位,也沒有固定的財產,除了知識一無所有,只能靠出賣知識謀生。比如孔子及其代表的儒家。

二是鳳凰男逆襲,上升為知識分子。野百合有春天,小生產者也有上升通道。墨子及其代表的墨家就是小生產者、小手工業者上升為士。


千年謎團:墨家在中國為什麼消失得這麼徹底?

▲墨子紀念館,山東滕州。


發現沒,同為“士”,但這兩派的出身是截然相反的。富二代不奮鬥的結果,恰是屌絲奮鬥終生的目標。

所以,孔子和墨子的思想也是相反的兩極。以兩人的性格,他們要是活在同一個時代,肯定互相看不順眼,見了面必然會發生一場世紀罵戰。

民國學者張蔭麟曾經精準地為兩人畫過像——

孔子是傳統制度的擁護者,而墨子則是一種新社會秩序的追求者。孔子不辭養尊處優,而墨子則是惡衣粗食、胼手砥足的苦行者。孔子不講軍旅之事,而墨子則是以墨守著名的戰士。孔子是深造的音樂家,而墨子則以音樂為應當禁絕的奢侈。孔子不談天道,而墨子則把自己的理想託為“天志”。孔子鄙視手藝,而墨子則是機械巧匠。

墨子的學說把他所處的時代甩了幾條街。他的苦悶多半來自於他超前的腦回路。然而,他多半時候還是很有成就感的。

以他的學說,放在後代都是曲高和寡,空谷足音。但他恰恰有這個超凡的能力,能把這麼高級的東西營銷給別人,並讓他們接受之,學習之,實踐之,讓墨家一時風頭無兩。

憑什麼?

首先憑他出色的辯才。春秋戰國時代,開創任何一個門派,沒有嘴上功夫萬萬不行。你要招徠學生,要說服諸侯贊助,難道靠優美的校園環境?

墨子的標誌性學說之一是“兼愛”,提倡對世上一切人都一視同仁地愛,不因親疏而分差等。頗有共產主義色彩,對吧?連最愛君都接受不到,遑論當時人。

所以時人就譏諷他,說這是空想社會主義,不能實行。

墨子開了個招待會就此迴應道:天下最苦的事叫做“赴湯蹈火”,但只要重賞就有人去做。兼愛至少不用賣命吧,比赴湯蹈火輕鬆一百倍吧?假如有統治者拿獎勵戰死的精神獎勵兼愛,拿懲罰逃陣的精神懲罰不兼愛,這事不就成了嗎?

說得好有道理。譏諷者竟無言以對。


千年謎團:墨家在中國為什麼消失得這麼徹底?

▲墨子塑像,山東滕州。


其次憑他身體力行、言行合一的個人魅力。墨子是戰國時代最偉大的大師,沒有之一。(春秋時代,這個獎項是孔子拿的。)他提倡的東西,比如節儉過屌絲的日子,哪怕在他成名之後也始終堅持著。

都是當紅的講師,孟子出門講學,身後數十輛寶馬,隨從數百人,排場相當大。墨子呢?徒步匡扶天下啊。

史載,公元前445年左右,公輸般替楚國造了“雲梯”,將用來攻打宋國。墨子在魯國聞訊,一面派弟子禽滑釐等三百餘人帶著守城器械在宋城上佈防,一面連夜啟程,徒步十天十夜到達楚國首都勸楚惠王罷兵。

此外,作為先秦大學唯一的理科專業創辦人,墨子也不是蓋的。他本身就是一名精通機械製造的人,極具工匠精神。他製造的器具注重實用性,特別是在製造防禦戰爭中使用的器械這一方面,造詣堪比喬布斯之於智能手機,遠超當時舉世聞名的公(諾)輸(基)般(亞)。

墨子的偉大,在當時就得到其他門派的一致認同。道家發言人莊子說,墨子及其弟子為了“興萬民之利”,“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即使上刀山下火海也不後退半步。連敵視他、罵他為“禽獸”的孟子都承認,只要是對天下人有利的事,即使把墨子從頭到腳磨成粉,他也心甘情願。

生前越偉大,死後越寂寞。

這句話用在墨子身上再恰當不過。墨子死後約150年,秦統一六國,一箇中央集權國家建立起來,同時宣告墨家絕了。

曾經作為與儒家分庭抗禮的一代顯學,墨家最後流傳下來有姓名可考的學生竟不到四十人。西漢史學大師司馬遷苦於資料不足,未給墨子單獨立傳,而僅用24個字就草草交代了墨子的傳奇一生。可以想見,墨家的衰微到了何種境地。

回看墨家崛起的歷史,其實已經埋下了中絕的草蛇灰線。墨家全憑墨子一人撐起整個派系的門柱,但他死後,墨家再未出過十分偉大的領袖,不像儒家在孔子之後有孟子、荀子。可謂成也墨子,敗也墨子。

墨家規矩特多,主張過一種極端刻苦的團體生活,衣如囚,食如丐,居如穴。嚴酷的自律行為類似苦行僧,不是常人所能接受。隨著理想主義的光芒褪去,加入墨家的人自然越來越少。

曾有一個叫穆賀的楚國大臣聽了墨子的學說後,表示很受感動,但還是沒有報考也沒有資助墨家。他覺得墨家是“賤人之所為”,理工科嘛,都是鳳凰男出身。


千年謎團:墨家在中國為什麼消失得這麼徹底?

▲《墨子》,明朝刊刻本。


墨家的社會組織結構嚴密,其領袖叫做“鉅子”,實行終身制。整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只有墨家是嚴密組織起來的社會團體,所以他們有敢死隊,可以隨時介入防禦性戰爭,踐行“非攻”的理念。這種模式在國家分裂的狀態下,自然有生存發展的間隙。但是,一旦統一的政權建立,就絕不容許“黑社會”的存在。

既然犯了政治忌諱,墨家的滅絕也就是一個主動或被動的問題了。而且,歷朝歷代都將嚴防死守,杜絕其重生。

一直到晚清,封建王朝本身難逃衰微的命運,墨家才被挖掘出來,重見天日。

重溫墨家的崛起與衰落,最愛君明顯感受到,劣幣驅逐良幣的事兒,從秦皇漢武的時代就開始了。墨家的諸多理念,即使放在今日仍未過時,甚至超前。

比如墨子的科學精神。蔡元培把他比作希臘的亞里士多德。但是,這個“亞里士多德”在東方難覓知音,這個先秦唯一的理科專業關停以後,文科男一統天下。缺乏理工素養的統治階級從來都把科技視為“奇技淫巧”,遺毒至今,我們的科學思維仍是相對缺失的。

墨家重實幹,不尚空言,是言行一致的學派。相比之下,歷代尊崇的儒家則常有言行不一致的地方,說一套,做一套,遺毒至今。具體不用舉例吧。

墨家崇尚吃苦,與我們今天這個急功近利的時代也顯得格格不入。我們崇尚的是“甜味”,成功的甜味,權力的甜味,金錢的甜味。但不管如何,沒有苦,何來甜?也許是時候重拾墨家精神,喝一碗不一樣配方的雞湯了。

墨家富有急人所難、見義勇為的精神,所謂“墨翟之徒,世謂熱腹”。反觀現今,冷漠的看客充斥在我們周圍。每有惡性社會新聞發生,我們都在反思過路人的見死不救,然而,再多的反思也剎不住悲劇的重演。

為什麼?至少在教育上,我們就缺失了墨家的“熱腹”(熱心腸)薰陶。

魯迅先生說過: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墨子及其門人,算是一根脊樑。不能被遺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