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的鄉土文化

民俗 白洋澱 戲曲 三農 湯俊旅遊規劃 2017-04-17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設立河北雄安新區的通知。這是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歷史性戰略抉擇,是深圳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之後第三個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其重要意義是承接北京副首都功能。在此戰略指導下,相信雄安的旅遊業也會上一個新的高度。那麼雄安新區中可挖掘的鄉土文化有哪些呢?

一、紅色革命區

在抗日戰爭時期,活躍在白洋澱的水上游擊隊——白洋澱雁翎隊,利用有利地形,駕小舟出入蘆葦蕩中,輾轉茫茫大澱,譜寫了一曲曲抗日救國的壯歌,也鑄就了白洋澱一個文學時代的輝煌,我們小時候追的電視劇《小兵張嘎》寫作背景就是這裡,想必大家不會生疏。

雄安新區的鄉土文化

二、“水鄉”特色

雄安新區位於京津冀腹地,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生息繁衍。獨特的生活環境,造就了本地區特有的淳樸民風。圍繞在白洋澱周邊的居民,一般男人出外捕魚為生,婦女在家編席、織簍、打葦箔、結網等,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恬靜的田園生活。由於白洋澱的漁村四面環水,漁民的交通工具是船,水區離開船寸步難行,形成了這裡最具特色的水上迎親綵船景觀,場面異常壯觀。

雄安新區的鄉土文化

三、荷花澱

每至盛夏,"蒲綠荷紅"’"岸柳如煙"。天藍水清,葦綠荷紅,隨風搖曳。在白洋澱化成荷花水塘間的漁船渡水,在澱子裡支舟、賞荷、觀蘆,烈日裡可以避暑,夏雨天又可相逢一次煙雨中的浪漫。傍晚,涼風習習,蛙鼓陣陣,萬畝荷塘翠葉疊蓋,荷花清影縹緲可見。乘著荷塘月色,撐一支長槁,水面微波盪漾。

雄安新區的鄉土文化

四、蘆葦文化

在該地區,第一眼看到的便是白洋澱的蘆葦文化。人們燒柴用蘆葦、苫房子用蘆葦、編炕蓆用蘆葦、屯糧食用蘆葦、在籬笆用蘆葦、搭雞籠鴨舍用蘆葦、打魚的網箔用蘆葦、旅遊開發利用的也是蘆葦。蘆葦是白洋澱人們生活的依託。白洋澱的人們利用蘆葦得心應手,他們用蘆葦製成精美絕倫的蘆葦工藝浮雕畫,成為北國水鄉特有的藝術珍品。

雄安新區的鄉土文化

五、雄安古樂

雄縣古樂是河北省雄縣的漢族傳統鼓吹樂。起源於宋元時代,興盛於明清時期,與宮廷音樂有著極深的淵源關係,是漢族民間鼓吹樂之北樂支系。繁榮時曾有漢族民間音樂會二十餘家,時世變遷,其中大部分已自然消亡。目前活躍的只有亞古城、開口、趙崗、杜莊四家音樂會,並在其所在周邊地區進行義務演出。

雄安新區的鄉土文化

六、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是中國漢族地方戲曲之一,河北梆子是河北省的主要地方劇種,是梆子聲腔的一個重要支脈,是“山陝梆子”傳入河北之後經河北人民培育而形成的。河北梆子有500多個豐富多彩的傳統劇目,河北梆子的音樂唱腔,高亢激越,悠揚婉轉,具有濃厚的抒情韻味。大慢板善於表現人物的抑鬱、愁煩、緬懷、沉思等情緒。正調二六板如行雲流水,從容舒展。而反調二六板則哀怨纏綿、悽楚悱惻。

雄安新區的鄉土文化

七、放荷燈

“放荷燈”也叫“放河燈”或“漁燈會”,是澱區漁民一項特有的習俗活動,人們通過它寄託願望、祈福平安。舊時的荷燈,用榆樹皮與植物油做成,晾乾後點燃防砸荷葉或者和荷花瓣上。放荷燈時,人們敲鑼打鼓,燃放鞭炮,載歌載舞。

雄安新區的鄉土文化

白洋澱的水鄉文化悠久綿長,也留下了當地淳樸的民俗文化。但是時間的推移,那些珍貴的鄉土記憶和民俗文化已經拋在了人們的腦後,忽視了它們對於當代人的精神意義。雄安的明天絕對是繁花似錦,但也記住給這塊淳樸之地留下一塊它的本來面貌,以供繁忙的人們在此休憩!

如果你感覺本文有價值請轉發到朋友圈給更多人看,支持老湯,感激不盡!!!

旅遊項目要規劃、要方案、要創意,來找湯俊旅遊規劃師!!!

老湯微信: bjtj1717

湯俊簡介:

現任職:北京創行合一旅遊規劃設計院

2001年開始從事旅遊規劃策劃諮詢工作。

規劃案例:

合肥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全國招標第一名)

洪江區旅遊目的地規劃(全國招標第一名)

銀川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全國招標第一名)

石家莊市駝樑—五嶽寨旅遊資源整合總體規劃(全國招標第一名)

10年規劃經驗100餘項案例積累;曾先後主事於京滬杭甬多家旅遊規劃設計單位。百萬餘性情文字見之於《湯俊的旅遊規劃之道》、《特色休閒農業經典案例賞析》著作。

湯俊旅遊規劃師專注於旅遊規劃、旅遊策劃、景觀設計等旅遊項目服務,締造一個全方位生態鏈研究互動平臺,從開發到運營,選項目,抓政策,打市場,盯運營;這裡項目扎堆,這裡專家扎堆,這裡規劃實操扎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