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近三百年人才輩出,唯有他才可稱得上“大明第一才子”

明朝近三百年,人才輩出,各領風騷。世人公認的“大明三大才子”為解縉、楊慎、徐渭三人的通稱。

明朝近三百年人才輩出,唯有他才可稱得上“大明第一才子”

縱觀整個明朝,以博覽群書、博學多才而論,唯此三人最強,而後世學者大多認為,超級才子楊慎學問最為淵博,人稱“無書不讀”;《永樂大典》總編纂官解縉被公推為博學第一;徐渭,即青藤先生徐文長,則是最多才的一位,詩、書、字、畫、兵法樣樣精通。

明朝近三百年人才輩出,唯有他才可稱得上“大明第一才子”

然而,無論是才華橫溢的解縉,還是詩畫雙絕的徐渭,都得仰望他——大明第一才子楊慎。

明朝近三百年人才輩出,唯有他才可稱得上“大明第一才子”

楊慎(1488~1559),字用修,號升庵,楊廷和之子,公認為“大明三大才子”之一, 明代文學家,新都(今屬四川)人。少年時聰穎,11歲能詩,12歲擬作《古戰場文》,人皆驚歎不已。入京作《黃葉》詩,為李東陽所讚賞。正德六年 (1511),殿試第一,授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實錄",稟性剛直,每事必直書。武宗微行出居庸關,上疏抗諫。世宗繼位,任經筵講官。嘉靖三年(1524),眾臣因“大禮議”,違背世宗意願受廷杖,楊慎謫戍雲南永昌衛,居雲南三十餘年,死於戍地。著作有《升庵集》,文學評論《詞品》。

明朝近三百年人才輩出,唯有他才可稱得上“大明第一才子”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首《臨江仙》,被用於《三國演義》的開篇詞。很多人以為這首詞是羅貫中寫的,其實不然,這首詞的作者正是楊慎。

明朝近三百年人才輩出,唯有他才可稱得上“大明第一才子”

楊慎的父親楊廷和,三朝元老,官至內閣首輔。內閣制度是明成祖即位後,特派解縉、胡廣、楊榮等入午門值文淵閣,參預機務,稱之為內閣。永樂中期以後,內閣職權漸重,兼管六部尚書,成為皇帝的最高幕僚和決策機構,內閣首輔雖無宰相之名,實有宰相之權。良好的家境,使楊慎得到了系統的教育和培養。他自幼勤學苦讀,博覽群書,有個外號,叫“無書不讀”。他讀書之多,由此可見一斑。

明朝近三百年人才輩出,唯有他才可稱得上“大明第一才子”

正德六年,楊慎高中狀元,但他這個狀元卻與眾不同。他中狀元時,其父楊廷和已經是內閣首輔,主考官是楊廷和的老搭檔李東陽。因此,如果說楊慎考中狀元有黑幕、有潛規則,絕對說得過去。多少有門路的官二代中舉,東捂西蓋,生怕別人知道,就是因為其中有貓膩。出人意料的是,天下之大,無一人認為楊慎的狀元來路不正。相反,大家都認為,楊慎得狀元是順理成章、理所應當的事。他不中狀元,才是意料之外。楊慎的才華能得到天下士人的認同,實在是非比尋常。值得一提的是,楊慎中狀元時只有二十四歲。這個年紀,足以傲視群雄,亦可當作大明第一才子的資本之一。

明朝近三百年人才輩出,唯有他才可稱得上“大明第一才子”

嘉靖皇帝繼位後,楊慎因參與“大禮議”事件,不僅被廷杖,而且被髮配到雲南南部。明朝時,雲南可是荒涼之地,並不像現在是個旅遊勝地。被髮配到那裡,生存都是問題,更別說有什麼娛樂活動了。

唯一陪伴楊慎的,是書;他能做的,就是寫詩和做文章。

明朝近三百年人才輩出,唯有他才可稱得上“大明第一才子”

據說楊慎雖然被嘉靖發配,但嘉靖因“大禮議”一事對之恨之入骨,沒事的時候總愛問身邊的人:“楊慎現在過得怎麼樣?”

他身邊的人都同情楊慎 ,因此說楊慎過得不好,後悔死了。這時,嘉靖就會特別高興,飯量也會大增。如此被皇帝記恨與惦記,實在是絕無僅有。

明朝近三百年人才輩出,唯有他才可稱得上“大明第一才子”

楊慎博學多才,經史、詩文、詞曲、訓詁、音韻、哲學、金石、書畫無所不通,天文、地理、生物、醫學各領域全面涉獵。其中最優者當數文學,他一生沒有間斷文學創作,且眾體兼擅,留下了詩、詞、曲、雜劇、彈詞、小說、民歌謠諺等數量眾多的作品。這其中,有兩千三百多首詩詞。數量之多,恐怕只有陸游的六千多首詩詞超過他了。

明朝近三百年人才輩出,唯有他才可稱得上“大明第一才子”

楊慎的詩詞,歷來受到後代的名家推崇。王夫之稱楊慎詩“三百年來最上乘”。

明朝近三百年人才輩出,唯有他才可稱得上“大明第一才子”

周遜在《刻詞品序》中稱他為“當代詞宗”。

明朝近三百年人才輩出,唯有他才可稱得上“大明第一才子”

王世貞說:“明興,稱博學、饒著述者,蓋無如楊用修。”楊用修,即楊慎。

明朝近三百年人才輩出,唯有他才可稱得上“大明第一才子”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七月六日,大明第一才子楊慎魂歸詩書,終年七十二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