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 陽

明朝 大別山 中國古代史 唐朝 元朝 信陽人評 2018-12-08

信陽

文/餘長城

1

未見有人以“信陽”為題寫一篇散文。如果真以“信陽”為題寫一篇散文,寫什麼呢?篇幅太大,難以駕馭。關於信陽的歷史、地理、文化、政治、經濟,自有《信陽志》記載,如果濃縮到一篇散文中,我是沒有這個才能的。但因為昨夜受了某種刺激——或者國慶,或者樑深義老師珍藏三十年的美酒,又或者陳峻峰主席的一再鼓勵——遂決下心來,孤注一擲,不管寫得好寫不好,且提筆再說。提筆時有志大才疏之感。

將國慶節、美酒的刺激與陳主席的鼓勵結合起來,就是“激勵”一詞。他們常說,寫詩是需要某種激勵的,最常見的就是酒與環境的結合,殊不知寫散文亦是如此。

國慶節似乎蘊藏巨大的正能量,可以刺激到每一個人,熱血沸騰,歡欣鼓舞。母親的生日!打我們出生,祖國就是我們共同的母親。祖國自古就被劃分為九州,站在祖國的不同地域上講,每一條河流或每一片土地也是我們每個人的母親。在人生簡歷中,我們一直在填寫籍貫。祖籍,祖父的籍;籍貫,一以貫之。祖籍是我們最近的根,和抽枝發芽的地方。

從矇昧中走來,故鄉早已不再是一鄉之地。很久以前,故鄉就指一縣之地,或一州一郡之壤——歷史名人的故鄉顯然會更大一些。以今日之交通與交流,故鄉當指一市之域。如此,信陽就是我的故鄉,或我的母親。

於我來說,並不覺得寫散文與寫雜文有何區別。他們說,散文中要注入情感,加以語言修飾。在公眾的眼中,美文才算是好的散文。可是我缺乏修飾語言的能力,情感又很難注入筆端。面對母親我只有最樸實的語言,沒有濃墨重彩,只有水墨,將她的形象勾勒出來。或者這一切無損於她的光輝,就像太陽,我們用什麼顏色來描繪它呢?

但是在一字一詞之間仍需躊躇、斟酌,如同工筆。唯恐敗筆,有損於母親的光榮,和她在其他孩子們心中的愛戀。信陽是沉澱古典美的城市和地區,其三千年的歷史積蘊,一切還得從源頭說起。

2

信陽簡稱申,意為古申國之地。古申國,歷史大事記載,周厲王、周幽王皆娶申女為妻,立為後。周幽王寵褒姒,廢申後及太子宜臼,以故有申國聯合繒國、犬戎,攻陷鎬京,殺幽王,立宜臼為平王。平王遷都於雒邑,是東周時代開始。

傳言孔子憎惡申侯,故《春秋》不著申侯一字,《春秋左傳》提及申國的僅有三處。一是隱公元年,“初,鄭武公娶於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二是莊公六年,“楚文王伐申,過鄧”;三是莊公十八年,“及文王即位,與巴人伐申而驚其師”。

古申國渺如雲煙,或謂炎帝之後,竄走西域,為姜氏之戎。周宣王時,遷於南陽,未知其始轄地是否延伸至信陽一帶。今信陽北“太子城”遺址,也難以確定是否周平王即位前所居之地。今人妄言周平王曾加封信陽給其舅申侯,未見歷史記載。

南陽考古發現申國青銅器銘文有“南申”字樣,以此今人將申國分為西申、南申和東申三個時期。東申在信陽,是申國後期,但不是南申國東遷,而是楚平王即位後復置之申國。公元前688年,楚滅南申國,次年滅鄧國,隨後即進攻蔡國。公元前531年,“楚之滅蔡也,靈王遷許、胡、沈、道、房、申於荊焉。平王即位,既封陳、蔡,而皆復之”(《左傳·昭公十三年》)。(東)申國復辟是在公元前528年,但亡國時間不詳。

可以想象,南申國滅亡後漫長的157年間,其遺民仍居住在南陽至信陽一帶的楚國申縣境內,這是一種怎樣的忘國之痛;一部分申人被遷往荊楚,又是一種怎樣的離鄉之情。雖然申國得以復國,重建都於信陽北之謝城,但因為東申國離楚國軍事重鎮負函城實在太近,歷史上幾無作為。而在新蔡復國的蔡國,仍然聯合吳國與楚國繼續戰鬥,直到吳國被滅亡前四年才被楚國所滅。公元前491年,楚國將一部分蔡國人遷到信陽。據《春秋左傳》記載:“哀公四年夏,楚人既克夷虎,乃謀北方。左司馬眅、申公壽餘、葉公諸樑致蔡於負函。”負函城即城陽城。楚置申縣後,於信陽境內淮河北岸築負函城,取“揹負河山,函蓋中原”之意,楚昭王時改名城陽城。孔子周遊列國,最後一站即是負函,後世有“葉公問政”“葉公好龍”之說。孔子赴負函城前,“子路問津”於羅山縣子路河。

申國如閃電一般,曾經閃耀在西垂大地上,最後一次閃耀是在南陽,其閃電擊毀了西周,但無法與烈風苦雨之地的楚國相抗衡。楚人無懼風雨,亦不懼閃電。東申國,再也沒有閃電了。

申之昭昭,自不是申縣之申。信陽之申,顏真卿書“古申伯國碑”者,必東申國無疑。今“古申伯國碑”雖不存,但“申碑路”卻留傳下來。

3

自三國時期到中華民國時期之義陽縣、信陽縣,秦朝時稱城陽縣,治城陽城。城陽城,因楚頃襄王曾臨都於此,民間稱之為楚王城,“亡羊補牢”典故即出於此。西漢時分置安昌縣,治安昌城(今平昌關)。東漢時廢安昌縣及城陽縣,安昌縣併入朗陵縣(縣治朗陵城,今確山縣城),城陽縣併入平春侯國,隨後為平春縣(縣治遊河鄉,今存古城遺址)。三國時期置義陽縣,治平昌關。《三國志》稱魏延“義陽人也”。民國時期史學家陳善同《重修信陽縣誌》,言魏延乃信陽城南三裡店人,三裡店有魏延府、魏延井及魏延先塋。

今日之信陽城三國時期其名仁順,自西晉置義陽郡,即為郡治、縣治,或名義陽城。東晉時因為戰亂,豫州州治、義陽郡治遷往西陽(今光山縣境內),改平春縣為平陽縣。仁順、義陽、信陽,其名義一脈相通。

義陽城於南北朝時,為南朝司州或北魏郢州治所。司州、郢州,皆僑立之州名。南北朝時北周將郢州改名申州,隋朝將申州改為義陽郡,唐朝時又更名為申州,五代時同。北宋初又將申州改名義陽郡、義陽軍,趙匡義即位後改名信陽軍,義陽縣亦改名信陽縣。信陽之名自此不變。

今信陽市包含古申州、光州、息州。申州,隋朝時(義陽郡)轄義陽、鐘山、羅山、禮山、淮源五縣;唐朝時轄義陽、鐘山、羅山三縣;宋朝時(義陽軍)轄信陽縣、羅山縣,鐘山縣併入義陽縣;元朝時仍轄信陽、羅山二縣,徙州治於羅山;明朝時曾短暫管轄過確山縣,信陽縣省入信陽州,轄羅山一縣;清朝時與明朝同;民國二年改信陽州為信陽縣。光州乃南北朝時南樑所置,延續到清朝末其名不變,轄區包括今光山、新縣、潢川、固始、商城、淮濱、息縣。息縣為古息國,楚滅息國後置息縣,其名自始未變,故息縣自稱“天下第一縣”。息縣自西漢改名新息縣,於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俱屬汝南郡,北周時曾設息州,隋朝時廢除息州仍屬汝南郡,唐朝時先後屬豫州、蔡州,北宋時屬蔡州,金朝時重置息州,元朝時仍為息州,明朝初廢除息州併入光州。

關於信陽州與光州地域有別,有一杜撰之說稱蘇軾曾題書“淮南茶信陽第一”。蘇軾被貶黃州,過境光州,於淨居寺停留數日,其南下路徑並未經過信陽軍,緣何題字“淮南茶信陽第一”?在茶聖陸羽的記載中,信陽茶是比不上光州茶的。《茶經》記載:“淮南以光州上,義陽郡、舒州次,壽州下,蘄州、黃州又下。”陸羽《茶經》記載義陽茶原產於襄州(今襄陽),光州茶原產於峽州(今宜昌),從品種上說光州茶高於義陽茶。

唐朝光州固始縣,有一人名陳元光,隨其父陳政平復閩地,創漳州,被稱“開漳聖王”。唐末又有固始人王審知,割據閩地,被後梁皇帝朱溫封為“閩王”,其子稱帝建立閩國。陳政父子兩次帶去從軍的8000多信陽人,後皆成為移民,其後裔廣泛分佈於福建、臺灣。

若論中華姓氏起源,追其封國,黃、蔣、賴、羅的唯一發源地在信陽,商周時期分別為黃國、蔣國、賴國、羅國。理論上說,息姓也應出自信陽境內的古息國。

4

信陽最為悲摧的是南北朝及兩宋時期,因為地處南北爭奪要地,戰事不斷,人才難出。“義陽三關”威名千古,既是中原的門戶,也是荊楚的要塞。文化以歷史名人作為載體,但是自晉朝至元朝期間,信陽境內幾乎沒有出過像樣的名人。元代詩人馬祖常雖是信陽人,但卻是色目人、回族。

明朝之後,信陽名人井噴,何景明乃其中翹楚。朱元璋投軍前曾有兩三年的時間在信陽鄰近安徽一帶流浪,即皇帝位後敕封羅山縣靈山寺為皇廟(寺脊上裝龍頭鳳尾),並御筆親題“聖壽禪寺”,賜給寺院半副鑾駕、金瓜、鉞斧等儀杖,封當時的住持陳大用為“金碧峰禪師”。信陽坊間至今仍有許多朱元璋在信陽生活的傳說。

又有北宋“楊家將”楊八姐、孟良、焦讚的傳說。新縣有孟良山和焦贊嶺,又有孟良後裔孟珙在白沙關抗金的傳說。《光山縣誌》《新縣誌》皆載白沙關石像人物為孟珙,但縣誌中有關孟珙的年代記述有誤。

元代前信陽名人,屈指可數的有“桃花夫人”息媯、“千古循吏第一”孫叔敖、“春申君”黃歇、名將魏延、蜀相費禕,另有隱士長沮、桀溺、周磐等。信陽城南之賢首山及賢隱寺,皆因東漢末名士周磐隱居於此而得名。其隱居之洞穴在賢隱寺背後,今被寺廟僧人供奉觀音。

司馬光出生於光州光山縣,但不敢說司馬光是光山縣人,因為其祖籍不在光山,《宋史》稱之為陝州夏縣人。

元朝之後,“義陽三關”的軍事作用顯著下降,經過三關的南北通道成為跨省要道,信陽州的交通區位優勢漸漸追趕光州。元、明時期,信陽州、光州俱屬汝寧府,其通往汝寧府汝陽的交通都很方便,但因河南省首府一直在開封,光州潢川通往開封更近一些。更遠來說,信陽州通往首都北平比光州要好一些。清朝時光州為省直隸州,重要性更超過信陽州,且光州地盤更大,人口更多。光州通往湖北黃州的“光黃古驛道”自唐宋一直延續到明清。而且,光州城比信陽城的水運更便利。直到清末平漢鐵路修建之後,信陽城交通才格外重要起來。

交通優勢在戰爭年代是種不幸。堪比南北朝和兩宋時期的,明末農民起義帶給光州的傷害遠大於信陽州。李自成、張獻忠曾“九屠光州”,致使信陽境內地斷人絕,光州在冊戶丁剩下不到兩千人。今信陽居民祖上多為清朝初期從江西瓦屑壩或筷子巷遷來,也有從湖北等地遷來的,還有一部分是客家人回遷。

元末農民起義時,商城縣金剛臺有一支義軍,其首領餘思銘後率眾歸附朱元璋,生前為三品官,死後追封太子少保,民間稱“餘少保”,其所葬之地今為商城縣餘集鎮。

中華民國時期,信陽境內新集鎮為鄂豫皖革命根據地首府。新縣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將軍縣,出了43位開國將軍,擔任大軍區以上領導職務的有17人,擔任省部級領導職務的2人,擔任過黨和國家領導人職務的有許世友和李德生。

5

大別山,不得不提大別山,有大別山才有淮河。淮河雖發源於桐柏山,但信陽境內的大別山為其提供了六條支流,分別是溮河、竹杆河、潢河、白露河、寨河和史灌河。整個信陽地處淮河上游。

大別山是長江和淮河的分水嶺,在新縣境內有分水嶺村。新縣境內六大水系,兩條河流往長江,四條河流向淮河。新縣與湖北麻城交界的大別山界嶺,分別有西界嶺和東界嶺兩個地名。在新縣玉佛寺一帶,今建有“江淮嶺生態園景區”。 因為玉佛寺地處江淮分水嶺生態園區,特別適合放生動物,故被中國佛教協會命名為中國第一放生寺院。

傳統意義上的南北分界線,並不是江淮分水嶺,而是秦嶺—淮河。從氣候上說,淮河以北和江淮分水嶺以南大不相同,而在分水嶺與淮河之間的信陽是一箇中間過渡帶。早在春秋時期的著作《晏子春秋》上就有記載:“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至今,許多南方的植物要移植到北方的或北方的植物要移植到南方的,都需要在信陽境內先培養一段時間,再進行遷移。位於中間過渡帶的信陽境內並不能生長橘子。

信陽境內之山,皆為大別山及其餘脈。又因大別山與桐柏山藕斷絲連,信陽西北的部分山地或又稱桐柏山餘脈。大別山植被茂盛,鳥獸成群,奇峰突兀,河溪眾多。信陽境內名山有雞公山、靈山、西九華山、黃柏山、金剛臺、將軍山、連康山、金蘭山、震雷山、四望山、天目山等,水庫有南灣湖、香山湖、鯰魚山、潑陂河、五嶽、石山口等,瀑布有白龍潭、黑龍潭、九龍潭、滴水崖、大東溝等,漂流景區有長江河、西河、長洲河、三角山等。

又因大別山並不甚高,向北又有信羅盆地、黃淮平原,適合人居。傳統古村落和美麗鄉村,只簡單提一下新縣境內,就有丁李灣、西河灣、毛鋪大灣、田鋪大灣等。其中丁李灣民居已有700年曆史,今建有“古村落生態博物館”。信陽古居民宅具有典型的徽派建築風格。

古樹名木,也簡單提一下新縣千斤鄉楊高山村,千年銀杏樹就有66棵,被稱“中原銀杏第一村”。自2015年開始新縣每年舉辦“楊高山銀杏文化旅遊節”。

境內著名寺廟,有靈山寺、淨居寺、賢隱寺、妙高禪寺、活佛禪寺等,著名道觀有金蘭道觀、金鼎道觀、雲極觀、東嶽廟等。信陽佛道兩教兼容幷蓄,互不排斥,同一山頭往往寺廟、道觀兼備。道教信三清、玉皇、東嶽大帝等,民間掌壇法師多以正一派天師道為主。信陽多個鄉、村以“東嶽”命名,如息縣東嶽鎮,光山縣東嶽村、東嶽寺村。

建於深山之中的村寨往往修有寨牆,信陽多地有殘缺古山寨城牆,如潢川縣洪山寨,新縣嶅山寨,光山縣花山寨,溮河區李家寨、桃花寨等。

6

信陽既處淮河上游,信陽古文化可稱“淮上文化”。早期的淮上文化屬淮夷文化,後來又屬中原文化,春秋時信陽境內的八個封國,有三個是周文王兒子或周公旦兒子的封地。

淮上文化為典型的“豫風楚韻”。早在新石期時期,信陽境內既有中原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也有湖北屈家嶺文化。春秋時期信陽境內八個小諸侯國俱為楚國所滅,楚國置申、息、期思等縣,為楚風北漸前沿陣地,但此時楚國已深受中原文化影響。

信陽以大別山與楚荊蠻接壤,以黃淮平原與中原相連,淮上文化自古兼容幷蓄,反而和“信陽菜”一樣很難有自己的特色。陸路交通上,信陽離荊楚更近,但山路難行,雖離中原更遠,但交通便利。信陽境內的水路交通並不好,淮河上游落差達178米,航運一般只能到達固始、淮濱。固始又稱“吳頭楚尾”。因為吳國最終被楚國所滅,故吳國文化與楚國文化又合稱“吳楚文化”。如果將文化劃分圈子的化,位於信陽境內的淮上文化是中原文化圈與吳楚文化圈的相交部分。

因為地處南北過渡帶的緣故,信陽文化可分信南、信北兩部分,其風俗迥異歷數千年不變者,體現在喪葬風格上。信北人死後三天入土,墳墓是圓形的,十月初一為“鬼節”;信南人死後擇吉入土,墳墓是方形的,三月初三為“鬼節”。信陽人也有以七月半為“鬼節”的。在光山縣、新縣和商城縣一帶,還有一個特別奇怪的風俗,就是元宵節夜給祖墳“送燈”,或曰“送亮”,對於無墳的先人則把“燈”送在路邊,喊魂回家看燈。招魂術、驅魂術在信南特別普遍。“魂”是一個活人與死者共用的詞,信陽南認為人死魂不滅。人受了驚嚇得病,謂之丟魂、失魂,或鬼魂附體,此時需要在一碗水中立兩支筷子,筷子立起來,則招魂成功,可與鬼魂交談,求鬼魂離開,讓病人還魂。迷信傳說中有害人的“引路魂”,專門在夜晚引人誤入歧道,其實都是人受了驚嚇或緊張過度,如我小時候有一次一個人走夜路經過一個傳說有鬼的地方,因為高度緊張跑到河裡去了。

大別山名符其實,南北大別。夏、商、周時中原統治者從未能成功越過大別山,征服蠻夷,舜南巡狩時死於蒼梧之野,周昭王南征死於漢水。及至楚國強大起來,反而想要問鼎中原。先秦時楚國的詩歌亦不同於中原,屈原自創《楚辭》。撇開祖先崇拜不說,在圖騰崇拜上,楚國以鳳凰為圖騰,中原以龍為圖騰,是故有孔子徒孫誣楚人“葉公好龍”。先前入主中原的東夷商人也是以玄鳥為圖騰。

秦漢一統後,儒學成為治國經典。孔子“敬鬼神而遠之”,所以北方人並不如南方人那麼迷信,這也是北方人為什麼喪禮較南方更為簡單,死後三天即入土。《漢書·地理志》說“楚人信巫鬼,重淫祀”,對楚人迷信持批評態度。但是在信陽這麼一個小小的地區,兩千年過去了,信南人仍未丟掉“信巫鬼,重淫祀”這種古老習俗,足見楚文化之影響。在建築上,信南人建陽宅、陰宅都要請道士看風水,包括選址、朝向,以及動土、入土及上樑日期。在大的工程如橋樑竣工前,還要壓上活人的魂,讓人死後魂在下面託舉建築,使其不墜。

7

信陽被稱“北國江南”或“江南北國”,亦被稱“豫南明珠”,是信陽子女對母親的讚美。前文寫息縣自稱“天下第一縣”,亦應改為被稱“天下第一縣”,是息縣人對於其母親的讚美,這緣於息縣人的“大息地”情結。作為新縣人,當我聽到有人說“大新縣”時,我不禁失笑了。息縣作為古息國和曾經的息州,自可以稱大,新縣人憑什麼稱“大新縣”呢?新縣如此之小,又如此之新。將新縣放大之人,他的母親就顯得渺小了。或許固始可以稱之為“大固始”吧,畢竟固始有那麼大,也曾為固始侯國。故鄉是一個可以被放大或縮小的名詞,當我們身在異國,整個中國才是我們的故鄉。

作為被稱為“江南”的信陽或譽為“明珠”的信陽,我已不想再多說什麼。在這裡,我只想論述一下為什麼“江南”會成為風景名勝之地的代名詞。常言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中國有許多地方的景色、氣候都很好,包括與江南同處一緯度的楚國,為什麼只有江南?因為要有文化等多項元素。旅遊離不開文化,江南在唐宋時是旅遊文化綜合實力最好的。自隋煬帝開通大運河之後,江南的自然環境、經濟實力、文化內涵、社會狀況都是一流,難怪詩人、詞人到了江南都留連忘返,致使有“江南遊子”一詞。江南在地形上屬於丘陵和平原,比山地更宜居。而信陽恰與江南具有同樣的地形。整個淮河流域,地形上屬於廣義的江南丘陵。廣義的江南,包括長江中下游地區和淮河中下游地區。中國有許多風景優美的地區,但氣候條件或高海拔並不宜居。位於中國地理第三階梯且氣候環境適宜、文化內涵深厚、經濟實力強勁的,莫若江南。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也養一方植物。江南產名茶,中國十大名茶大都出自江南,包括“信陽毛尖”。茶葉產地要求氣候和水土,氣候上以高緯度和高海拔為佳,信陽和安徽是中國產綠茶緯度最高的地區。信陽毛尖分“大山茶”和“小山茶”,大山茶質量更好。雖然,唐朝時光州茶比義陽茶品種更好,但是經過一千多年的發展,信陽州茶早已反超光州茶,因為溮河區比光山縣、商城縣在緯度上更高,茶園海拔也更高。信陽毛尖的代表產地是溮河區“五雲”“二潭”。

信陽“豫風楚韻”,亦體現在飲食文化上。信陽菜以燉菜為主要特色,燉菜在北方更常見,此為“豫風”;而在早餐方面,信陽熱乾麵來自武漢,這又是“楚韻”了。

2018.10.3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