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剛買回家的明蝦刺了一下 64歲大媽可能要截肢

明蝦 腹瀉 食品安全 環境汙染 新華社客戶端 新華社客戶端 2017-08-27
被剛買回家的明蝦刺了一下 64歲大媽可能要截肢

8月9日下午,記者趕到杭州市中醫院的時候,64歲的黃大媽還在昏迷中,她肯定想不到,一隻明蝦居然能危及她的生命。

“就在一個多小時前,我們剛剛進行了一輪搶救,把她從鬼門關拉回來,但還沒有度過危險期。"杭州市中醫院外一科副主任醫師王凱誠說,就當時情況來看,不排除有截肢甚至死亡的可能性。

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一週前,黃大媽的老伴一早到菜場買了些明蝦回來,準備中午燒給兩個外孫女吃。當時,老伴拎著裝明蝦的塑料袋進了家門,與黃大媽擦肩而過,一不小心,黃大媽的右手虎口的位置,被塑料袋裡的明蝦刺了一下。

被剛買回家的明蝦刺了一下 64歲大媽可能要截肢

“當時只是流了點血,她沒當回事,把血擠擠掉就去忙活了。”黃大媽老伴跟記者說,但沒想到,下午這個位置就腫起來了,傍晚腿也不自主地發抖,第二天人開始發燒,於是家人把她送到安徽黃山當地醫院治療。可傷情並沒有起色,傷口腫得厲害,醫院建議她儘快去杭州救治。

9日凌晨3時20分,黃大媽一家從黃山驅車趕到杭州市中醫院急診。“入院時,患者意識還是清醒的,但人很虛弱,右手從手背到手肘腫得厲害,顏色變烏青,傷口處已經大面積感染、破潰流膿。”當時接診的謝悅醫生告訴記者,血常規檢查白細胞值很低,已經發展膿毒血癥,入院後很快陷入昏迷狀態。

被剛買回家的明蝦刺了一下 64歲大媽可能要截肢

王凱誠醫生分析,可能是因為傷口被明蝦刺傷,感染了某種細菌。細菌通過創口進入血液,引起膿毒血癥。至於黃大媽到底感染的是哪種細菌,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化驗。

“魚、蝦、螃蟹、貝殼類等水產品有很多細菌,比如淋球菌、陰溝桿菌、葡萄球菌甚至還有海洋創傷弧菌。如果接觸水產品時不小心被刺傷,或是手上本就有創口,就有感染的可能。"

王凱誠說,當然,一般如果是抵抗力正常的人群,發生嚴重感染的可能性並不大,但是對於抵抗力差的人,或是有一些基礎疾病的人來說,危險係數就變大了。

黃大媽本來身體底子就不好,她有10年的尿毒症病史,一直在做血液透析治療,而且心臟也不好,四五年前查出房顫。這次扎傷的部位是右手,剛好是她進行血液透析置管的那隻手,本身血管通路不大好。可能這些因素綜合影響,導致一隻明蝦就能使她嚴重感染。

王凱誠醫生提醒大家,清洗水產品最好戴手套,萬一不小心被海鮮扎傷,要用酒精或碘伏做傷口消毒,還要注意不要讓傷口碰水。另外,海產類食物一定要煮熟煮透再食用,這樣才能避免細菌中毒。

被剛買回家的明蝦刺了一下 64歲大媽可能要截肢

【浙江新聞+】

預防細菌性食物中毒 你準備好了嗎?

夏季是細菌性食物中毒的高發季節,由於天氣炎熱,各種病原微生物容易滋生繁殖。

下面請杭州市疾控中心專家帶你認識下細菌性食物中毒的真面目,讓大家提前做好防範,清涼又健康度夏。

細菌性食物中毒以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急性胃腸道症狀為主,部分可有發熱、腹部陣發性絞痛、粘液膿血便或水樣便,吐瀉嚴重者可發生脫水、酸中毒等。大多病程短、恢復快、預後好。潛伏期大多為數小時到數十小時,最快的發病時間是在進食後半小時,超過72小時的病例可基本排除細菌性食物中毒。

我國細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以沙門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蠟樣芽胞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致瀉大腸埃希菌和變形桿菌等為主。

副溶血性弧菌:為一種嗜鹽弧菌,廣泛分佈於海水、海底沉積物、魚貝類等海產品以及醃漬食品中。不耐熱,56℃加熱5到10分鐘即可死亡。主要通過未煮熟的汙染海產品侵襲人類。其生存能力強,在抹布和砧板上能生存一個月以上,因此在烹調海產品時要注意清洗用具,避免汙染到其他即食食品中。

金黃色葡萄球菌:廣泛分佈於自然界,當攜帶腸毒素基因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汙染了食物並大量繁殖後,可產生腸毒素而引起食物中毒。這種腸毒素一旦產生耐熱性極強,即使食物再加熱也不易分解。常見的易被金黃色葡萄球菌汙染的食品有奶、肉、蛋及其製品、含有乳製品的冷凍食品等。此外,剩飯、油煎蛋、糯米糕及涼粉等因汙染金黃色葡萄球菌而引起食物中毒的事件也有報道。

沙門氏菌:分佈廣泛,在自然環境中存活力較強,耐低溫,不耐高溫,煮沸則迅速死亡。沙門氏菌通過多種途徑汙染食物,如通過動物糞便直接汙染食物,或者通過刀、砧板、購物籃、廚師的手等交叉汙染食品。常汙染肉、蛋、奶、水果、蔬菜、甚至花生醬、罐頭等包裝食品。除了引起食物中毒外,傷寒和副傷寒傳染病也是由沙門氏菌引起的。

蠟樣芽胞桿菌:廣泛分佈於自然界,常存在於土壤、灰塵、汙水和穀物等農作物中。蠟樣芽胞桿菌產生的嘔吐毒素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物質。引起的食物中毒食品多為隔夜米飯、米粉、甜酒釀、剩菜、甜點心及乳、肉類食品等。含澱粉高的食物更容易產生大量的嘔吐毒素,而且一旦食物中繁殖了一定數量的蠟樣芽胞桿菌,即使放入冰箱也會產生嘔吐毒素。中毒食品常因食用前保存溫度較高和存放時間較長,食用時加熱不徹底,但大多無腐敗變質現象。

致瀉大腸埃希菌:存在於人和動物的腸道中,通過被糞便汙染的土壤和水等來汙染食品,或者經過帶菌者的手、被汙染的器具等來汙染食品。通常窩藏於各類熟肉製品,其次為蛋及蛋製品。

變形桿菌:廣泛分佈於水、土壤、腐敗有機物等自然界和人與動物腸道中,是一類條件致病菌。主要中毒食品為含有大量變形桿菌活菌的熟肉製品和涼拌菜。

如何預防?

1. 選購包裝好的食品時,要注意包裝上的有效日期和生產日期,不購買過期食品,不使用包裝破損、外觀、氣味有異常的食品。

2. 不吃腐敗發黴的食物。

3. 煮食用的器皿、刀具、抹布、砧板需保持清潔乾淨;加工、盛放生食與熟食的器具應分開使用。加工、貯存食物一定要做到生熟分開。

4. 烹調時,必須將食物煮熟煮透。

5. 食物煮熟後儘快食用,進食時間最好不超過2小時。

6. 所有熟食和易腐爛的食物應及時冷藏(最好在5℃以下),並在下次食用前煮熟煮透。

7. 經常洗手,每次處理食物前、每次上廁所後,都應用肥皂(洗手液)及清水洗淨雙手。

8. 保持廚房所有工作設備表面潔淨,經常清洗和更換抹布,保持砧板乾燥不發黴。

9. 防止蠅蟲鼠類接觸食物。

10. 使用乾淨安全的水源製備食物或飲用。

誤區一:“有壞味的食物,燒開煮一煮就可以吃了。”

事實上,有些細菌可以耐高溫(如形成芽孢),即使細菌被高溫殺滅,但在食物中繁殖時所產生的腸毒素或嘔吐毒素,可以耐100℃以上的高溫,加熱並不能完全被破壞。故變味食物就是蒸煮後再吃,依然有使人中毒的危險。

誤區二:“細菌怕鹽,因此鹹肉、醃魚等不用消毒。”

實際上,有些病原菌有很強的耐鹽性,因此,醃臘食品同樣存在隱患,嚴格消毒仍是必需之舉措。

誤區三:“冰凍、冷藏的食物很乾淨。”

一般來說冰凍能使大部分細菌失去繁殖和生長活力,但是一旦復溫,其中的致病菌又能大量繁殖。還有一些致病菌(如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即使在冷藏的低溫下也能繁殖,故食用冰凍、冷藏的食物也不能大意,家庭的冰箱應做到分區存放,定時清理清洗。(記者 唐夢霞 通訊員 徐尤佳 周銀燕 嚴敏)

編輯:陳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