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懂“不孝有三 無後為大”的真正意思嗎?

孟子 趙岐 漢朝 孔子 工作這一年 清風明月逍遙客 2019-05-31
你懂“不孝有三  無後為大”的真正意思嗎?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出自孟子,在《孟子・離婁上》上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我們大多人以為是說最大的不孝順就是沒能為家族續上香火,傳宗接代。但事實是什麼呢?你知道三大孝都是什麼嗎?

古文中的“三”並不是指的有三件事,而是表示一個虛數,形容很多。

“無”的意思是:“沒有盡到……的責任”。沒有盡到作為後代的責任,這叫無後。

在漢朝趙岐所著的《十三經注疏》中說:“於禮有不孝者三,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這段話是說古代有三大不孝。那麼,是哪三大不孝呢?

阿意曲從,陷親不義

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孔子《孝經》上說:“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

家貧親老,不為祿仕

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放到現代就是說,父母年邁,家庭比較貧困的情況下,做子女的如果不好好工作,讓父母過上不愁吃穿的生活,這也是一種不孝。

不娶無子,絕先祖祀

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

這裡趙岐其實是將孟子的意思給曲解了,很明顯,孟子的所謂無後而大絕不是單純指沒有後代。

孟子的原文是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無後在這裡不應指“沒有後代”,而是指像舜“沒有告知父母就娶親”這種不符合後輩禮數的行為。

那為什麼會變成這種誤解呢?是因為漢朝趙岐所做的註解:“於禮有不孝者三……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將孟子的話斷章取義、強加上去的解釋。而“無後為大”四個字,也因此被誤解了兩千年,成為長輩們的“催生名言”。

雖然趙岐與孟子的話有分歧,但是弘揚孝道精神,在現代也是有必要的。因此,如何盡好孝道,絕對是人人都有責任與義務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