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仔細觀察不難發現,自中國汽車市場井噴以後,加入到國內市場的外資品牌越來越多,與此同時,國內自主的新興品牌也在成倍數增多。尤其是電動市場壯大後,各自新勢力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冒出頭來。雖選擇性更多了,但也同樣讓不少人糾結得腦殼疼。

而反觀比我們更早發展整體更成熟的美國市場,同樣是年銷量千萬級的超大規模,同樣是SUV車型的天堂,但他們現存的汽車品牌數量卻和國內迥然不同。

2018年,美國汽車市場一共賣出了1727.4萬輛新車(乘用車+輕卡,包含SUV及皮卡)。但在這些銷量當中,僅通用、福特、FCA、豐田、本田、日產、起亞、現代、斯巴魯這9個品牌就拿下了87.5%的市場份額。再加上後面12名相對冷門的汽車品牌,整個市場份額則直接佔到了99.9%!

"

仔細觀察不難發現,自中國汽車市場井噴以後,加入到國內市場的外資品牌越來越多,與此同時,國內自主的新興品牌也在成倍數增多。尤其是電動市場壯大後,各自新勢力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冒出頭來。雖選擇性更多了,但也同樣讓不少人糾結得腦殼疼。

而反觀比我們更早發展整體更成熟的美國市場,同樣是年銷量千萬級的超大規模,同樣是SUV車型的天堂,但他們現存的汽車品牌數量卻和國內迥然不同。

2018年,美國汽車市場一共賣出了1727.4萬輛新車(乘用車+輕卡,包含SUV及皮卡)。但在這些銷量當中,僅通用、福特、FCA、豐田、本田、日產、起亞、現代、斯巴魯這9個品牌就拿下了87.5%的市場份額。再加上後面12名相對冷門的汽車品牌,整個市場份額則直接佔到了99.9%!

同樣是兩個成熟汽車市場,為何美國和中國的差異會如此之大?

這意味著什麼?剩餘0.1%的市場份額裡,除了勞斯勞斯、賓利、法拉利、蘭博基尼等這樣的奢侈品牌以外,幾乎再找不到其他任何品牌的影子!

同樣的是兩個成熟的市場,為何美國和中國的差異會如此之大呢?

魚龍混雜的中國汽車生態圈

答案其實很顯然,美國屬於最早一批發展汽車工業的大國,其產業早已趨於真正的成熟;而我國雖然發展迅猛,但終究還是個“發展中國家”。

而汽車作為一個巨大的工業、商業項目,自然少不了海外投資者的目光。自上海大眾帶頭走入國內後,看到了商機的車企們紛紛加入,也一定程度的促進了國內自主汽車工業的發展。

"

仔細觀察不難發現,自中國汽車市場井噴以後,加入到國內市場的外資品牌越來越多,與此同時,國內自主的新興品牌也在成倍數增多。尤其是電動市場壯大後,各自新勢力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冒出頭來。雖選擇性更多了,但也同樣讓不少人糾結得腦殼疼。

而反觀比我們更早發展整體更成熟的美國市場,同樣是年銷量千萬級的超大規模,同樣是SUV車型的天堂,但他們現存的汽車品牌數量卻和國內迥然不同。

2018年,美國汽車市場一共賣出了1727.4萬輛新車(乘用車+輕卡,包含SUV及皮卡)。但在這些銷量當中,僅通用、福特、FCA、豐田、本田、日產、起亞、現代、斯巴魯這9個品牌就拿下了87.5%的市場份額。再加上後面12名相對冷門的汽車品牌,整個市場份額則直接佔到了99.9%!

同樣是兩個成熟汽車市場,為何美國和中國的差異會如此之大?

這意味著什麼?剩餘0.1%的市場份額裡,除了勞斯勞斯、賓利、法拉利、蘭博基尼等這樣的奢侈品牌以外,幾乎再找不到其他任何品牌的影子!

同樣的是兩個成熟的市場,為何美國和中國的差異會如此之大呢?

魚龍混雜的中國汽車生態圈

答案其實很顯然,美國屬於最早一批發展汽車工業的大國,其產業早已趨於真正的成熟;而我國雖然發展迅猛,但終究還是個“發展中國家”。

而汽車作為一個巨大的工業、商業項目,自然少不了海外投資者的目光。自上海大眾帶頭走入國內後,看到了商機的車企們紛紛加入,也一定程度的促進了國內自主汽車工業的發展。

同樣是兩個成熟汽車市場,為何美國和中國的差異會如此之大?

但即便是做生意,不同頭腦的人其手段也不盡相同,有的人靠的是穩紮穩打的研究核心技術,而有的則靠投機取巧的討好消費者。但隨著市場的成熟、政策的發酵,前後兩者的差異則會越來越大。

汽車界並不會求同存異

周總理曾用一紙求同存異的原則,為新中國帶來了可貴的發展時機。但商場卻不同於政場,求同存異在汽車界行不通。

2008年,國內一共賣出了676萬輛新車,其中前十的品牌就有356.4萬輛,佔比52.7%。剩餘的幾十號品牌,佔了47.4%。

2018年,國內新車銷量飆至2234萬輛,前十卻佔了1682萬輛,佔比58.3%。其餘的則只佔了41.7%!

"

仔細觀察不難發現,自中國汽車市場井噴以後,加入到國內市場的外資品牌越來越多,與此同時,國內自主的新興品牌也在成倍數增多。尤其是電動市場壯大後,各自新勢力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冒出頭來。雖選擇性更多了,但也同樣讓不少人糾結得腦殼疼。

而反觀比我們更早發展整體更成熟的美國市場,同樣是年銷量千萬級的超大規模,同樣是SUV車型的天堂,但他們現存的汽車品牌數量卻和國內迥然不同。

2018年,美國汽車市場一共賣出了1727.4萬輛新車(乘用車+輕卡,包含SUV及皮卡)。但在這些銷量當中,僅通用、福特、FCA、豐田、本田、日產、起亞、現代、斯巴魯這9個品牌就拿下了87.5%的市場份額。再加上後面12名相對冷門的汽車品牌,整個市場份額則直接佔到了99.9%!

同樣是兩個成熟汽車市場,為何美國和中國的差異會如此之大?

這意味著什麼?剩餘0.1%的市場份額裡,除了勞斯勞斯、賓利、法拉利、蘭博基尼等這樣的奢侈品牌以外,幾乎再找不到其他任何品牌的影子!

同樣的是兩個成熟的市場,為何美國和中國的差異會如此之大呢?

魚龍混雜的中國汽車生態圈

答案其實很顯然,美國屬於最早一批發展汽車工業的大國,其產業早已趨於真正的成熟;而我國雖然發展迅猛,但終究還是個“發展中國家”。

而汽車作為一個巨大的工業、商業項目,自然少不了海外投資者的目光。自上海大眾帶頭走入國內後,看到了商機的車企們紛紛加入,也一定程度的促進了國內自主汽車工業的發展。

同樣是兩個成熟汽車市場,為何美國和中國的差異會如此之大?

但即便是做生意,不同頭腦的人其手段也不盡相同,有的人靠的是穩紮穩打的研究核心技術,而有的則靠投機取巧的討好消費者。但隨著市場的成熟、政策的發酵,前後兩者的差異則會越來越大。

汽車界並不會求同存異

周總理曾用一紙求同存異的原則,為新中國帶來了可貴的發展時機。但商場卻不同於政場,求同存異在汽車界行不通。

2008年,國內一共賣出了676萬輛新車,其中前十的品牌就有356.4萬輛,佔比52.7%。剩餘的幾十號品牌,佔了47.4%。

2018年,國內新車銷量飆至2234萬輛,前十卻佔了1682萬輛,佔比58.3%。其餘的則只佔了41.7%!

同樣是兩個成熟汽車市場,為何美國和中國的差異會如此之大?

這說明了什麼?汽車產業在高速發展,品牌雖然越來越多,但品牌消費卻沒有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而是凝聚力越來越強!大家選擇的統一性也越來越高,照此發展下去,汽車這塊大餅,只會被那幾個具有真實力的大品牌慢慢吞食!

今年上半年,眾泰10款車型加在一起,總銷量只有7.34萬臺;

東南汽車銷量,在今年第一季度同比下滑75.6%;

華泰汽車去年上半年只賣出去2.89萬輛車;

長豐獵豹去年銷量目標20萬臺,實際只賣出去了8.6萬臺;

等等此類。

"

仔細觀察不難發現,自中國汽車市場井噴以後,加入到國內市場的外資品牌越來越多,與此同時,國內自主的新興品牌也在成倍數增多。尤其是電動市場壯大後,各自新勢力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冒出頭來。雖選擇性更多了,但也同樣讓不少人糾結得腦殼疼。

而反觀比我們更早發展整體更成熟的美國市場,同樣是年銷量千萬級的超大規模,同樣是SUV車型的天堂,但他們現存的汽車品牌數量卻和國內迥然不同。

2018年,美國汽車市場一共賣出了1727.4萬輛新車(乘用車+輕卡,包含SUV及皮卡)。但在這些銷量當中,僅通用、福特、FCA、豐田、本田、日產、起亞、現代、斯巴魯這9個品牌就拿下了87.5%的市場份額。再加上後面12名相對冷門的汽車品牌,整個市場份額則直接佔到了99.9%!

同樣是兩個成熟汽車市場,為何美國和中國的差異會如此之大?

這意味著什麼?剩餘0.1%的市場份額裡,除了勞斯勞斯、賓利、法拉利、蘭博基尼等這樣的奢侈品牌以外,幾乎再找不到其他任何品牌的影子!

同樣的是兩個成熟的市場,為何美國和中國的差異會如此之大呢?

魚龍混雜的中國汽車生態圈

答案其實很顯然,美國屬於最早一批發展汽車工業的大國,其產業早已趨於真正的成熟;而我國雖然發展迅猛,但終究還是個“發展中國家”。

而汽車作為一個巨大的工業、商業項目,自然少不了海外投資者的目光。自上海大眾帶頭走入國內後,看到了商機的車企們紛紛加入,也一定程度的促進了國內自主汽車工業的發展。

同樣是兩個成熟汽車市場,為何美國和中國的差異會如此之大?

但即便是做生意,不同頭腦的人其手段也不盡相同,有的人靠的是穩紮穩打的研究核心技術,而有的則靠投機取巧的討好消費者。但隨著市場的成熟、政策的發酵,前後兩者的差異則會越來越大。

汽車界並不會求同存異

周總理曾用一紙求同存異的原則,為新中國帶來了可貴的發展時機。但商場卻不同於政場,求同存異在汽車界行不通。

2008年,國內一共賣出了676萬輛新車,其中前十的品牌就有356.4萬輛,佔比52.7%。剩餘的幾十號品牌,佔了47.4%。

2018年,國內新車銷量飆至2234萬輛,前十卻佔了1682萬輛,佔比58.3%。其餘的則只佔了41.7%!

同樣是兩個成熟汽車市場,為何美國和中國的差異會如此之大?

這說明了什麼?汽車產業在高速發展,品牌雖然越來越多,但品牌消費卻沒有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而是凝聚力越來越強!大家選擇的統一性也越來越高,照此發展下去,汽車這塊大餅,只會被那幾個具有真實力的大品牌慢慢吞食!

今年上半年,眾泰10款車型加在一起,總銷量只有7.34萬臺;

東南汽車銷量,在今年第一季度同比下滑75.6%;

華泰汽車去年上半年只賣出去2.89萬輛車;

長豐獵豹去年銷量目標20萬臺,實際只賣出去了8.6萬臺;

等等此類。

同樣是兩個成熟汽車市場,為何美國和中國的差異會如此之大?

讓人不禁想起前不久在全球汽車產業創新大會上,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譚本宏說的這麼一句話:

“一半中國汽車品牌將在很快一段時間不復存在,新勢力造車也會面臨很大的壓力。”對此,他還補充道:“中國汽車產業已經進入全面的淘汰期,強者越來越強,弱者壓力越來越大。”

"

仔細觀察不難發現,自中國汽車市場井噴以後,加入到國內市場的外資品牌越來越多,與此同時,國內自主的新興品牌也在成倍數增多。尤其是電動市場壯大後,各自新勢力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冒出頭來。雖選擇性更多了,但也同樣讓不少人糾結得腦殼疼。

而反觀比我們更早發展整體更成熟的美國市場,同樣是年銷量千萬級的超大規模,同樣是SUV車型的天堂,但他們現存的汽車品牌數量卻和國內迥然不同。

2018年,美國汽車市場一共賣出了1727.4萬輛新車(乘用車+輕卡,包含SUV及皮卡)。但在這些銷量當中,僅通用、福特、FCA、豐田、本田、日產、起亞、現代、斯巴魯這9個品牌就拿下了87.5%的市場份額。再加上後面12名相對冷門的汽車品牌,整個市場份額則直接佔到了99.9%!

同樣是兩個成熟汽車市場,為何美國和中國的差異會如此之大?

這意味著什麼?剩餘0.1%的市場份額裡,除了勞斯勞斯、賓利、法拉利、蘭博基尼等這樣的奢侈品牌以外,幾乎再找不到其他任何品牌的影子!

同樣的是兩個成熟的市場,為何美國和中國的差異會如此之大呢?

魚龍混雜的中國汽車生態圈

答案其實很顯然,美國屬於最早一批發展汽車工業的大國,其產業早已趨於真正的成熟;而我國雖然發展迅猛,但終究還是個“發展中國家”。

而汽車作為一個巨大的工業、商業項目,自然少不了海外投資者的目光。自上海大眾帶頭走入國內後,看到了商機的車企們紛紛加入,也一定程度的促進了國內自主汽車工業的發展。

同樣是兩個成熟汽車市場,為何美國和中國的差異會如此之大?

但即便是做生意,不同頭腦的人其手段也不盡相同,有的人靠的是穩紮穩打的研究核心技術,而有的則靠投機取巧的討好消費者。但隨著市場的成熟、政策的發酵,前後兩者的差異則會越來越大。

汽車界並不會求同存異

周總理曾用一紙求同存異的原則,為新中國帶來了可貴的發展時機。但商場卻不同於政場,求同存異在汽車界行不通。

2008年,國內一共賣出了676萬輛新車,其中前十的品牌就有356.4萬輛,佔比52.7%。剩餘的幾十號品牌,佔了47.4%。

2018年,國內新車銷量飆至2234萬輛,前十卻佔了1682萬輛,佔比58.3%。其餘的則只佔了41.7%!

同樣是兩個成熟汽車市場,為何美國和中國的差異會如此之大?

這說明了什麼?汽車產業在高速發展,品牌雖然越來越多,但品牌消費卻沒有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而是凝聚力越來越強!大家選擇的統一性也越來越高,照此發展下去,汽車這塊大餅,只會被那幾個具有真實力的大品牌慢慢吞食!

今年上半年,眾泰10款車型加在一起,總銷量只有7.34萬臺;

東南汽車銷量,在今年第一季度同比下滑75.6%;

華泰汽車去年上半年只賣出去2.89萬輛車;

長豐獵豹去年銷量目標20萬臺,實際只賣出去了8.6萬臺;

等等此類。

同樣是兩個成熟汽車市場,為何美國和中國的差異會如此之大?

讓人不禁想起前不久在全球汽車產業創新大會上,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譚本宏說的這麼一句話:

“一半中國汽車品牌將在很快一段時間不復存在,新勢力造車也會面臨很大的壓力。”對此,他還補充道:“中國汽車產業已經進入全面的淘汰期,強者越來越強,弱者壓力越來越大。”

同樣是兩個成熟汽車市場,為何美國和中國的差異會如此之大?

對於這個觀點,其實達爾文在幾個世紀前也曾表過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過少的選擇會單調嗎?

不可置否的是,即便大環境給冷門品牌帶來了不少壓力,但追求個性選擇小眾車型的人依然不在少數。那麼如果未來中國車界會被“壓榨”成美國那樣,在選車性上會不會顯得有點單調呢?

其實不會。美國雖然只有22個主流品牌,卻撐起一個年銷量1700多萬臺的成熟汽車市場。品牌不在於多,而在於每個品牌都能做出自我,能做得夠細。

"

仔細觀察不難發現,自中國汽車市場井噴以後,加入到國內市場的外資品牌越來越多,與此同時,國內自主的新興品牌也在成倍數增多。尤其是電動市場壯大後,各自新勢力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冒出頭來。雖選擇性更多了,但也同樣讓不少人糾結得腦殼疼。

而反觀比我們更早發展整體更成熟的美國市場,同樣是年銷量千萬級的超大規模,同樣是SUV車型的天堂,但他們現存的汽車品牌數量卻和國內迥然不同。

2018年,美國汽車市場一共賣出了1727.4萬輛新車(乘用車+輕卡,包含SUV及皮卡)。但在這些銷量當中,僅通用、福特、FCA、豐田、本田、日產、起亞、現代、斯巴魯這9個品牌就拿下了87.5%的市場份額。再加上後面12名相對冷門的汽車品牌,整個市場份額則直接佔到了99.9%!

同樣是兩個成熟汽車市場,為何美國和中國的差異會如此之大?

這意味著什麼?剩餘0.1%的市場份額裡,除了勞斯勞斯、賓利、法拉利、蘭博基尼等這樣的奢侈品牌以外,幾乎再找不到其他任何品牌的影子!

同樣的是兩個成熟的市場,為何美國和中國的差異會如此之大呢?

魚龍混雜的中國汽車生態圈

答案其實很顯然,美國屬於最早一批發展汽車工業的大國,其產業早已趨於真正的成熟;而我國雖然發展迅猛,但終究還是個“發展中國家”。

而汽車作為一個巨大的工業、商業項目,自然少不了海外投資者的目光。自上海大眾帶頭走入國內後,看到了商機的車企們紛紛加入,也一定程度的促進了國內自主汽車工業的發展。

同樣是兩個成熟汽車市場,為何美國和中國的差異會如此之大?

但即便是做生意,不同頭腦的人其手段也不盡相同,有的人靠的是穩紮穩打的研究核心技術,而有的則靠投機取巧的討好消費者。但隨著市場的成熟、政策的發酵,前後兩者的差異則會越來越大。

汽車界並不會求同存異

周總理曾用一紙求同存異的原則,為新中國帶來了可貴的發展時機。但商場卻不同於政場,求同存異在汽車界行不通。

2008年,國內一共賣出了676萬輛新車,其中前十的品牌就有356.4萬輛,佔比52.7%。剩餘的幾十號品牌,佔了47.4%。

2018年,國內新車銷量飆至2234萬輛,前十卻佔了1682萬輛,佔比58.3%。其餘的則只佔了41.7%!

同樣是兩個成熟汽車市場,為何美國和中國的差異會如此之大?

這說明了什麼?汽車產業在高速發展,品牌雖然越來越多,但品牌消費卻沒有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而是凝聚力越來越強!大家選擇的統一性也越來越高,照此發展下去,汽車這塊大餅,只會被那幾個具有真實力的大品牌慢慢吞食!

今年上半年,眾泰10款車型加在一起,總銷量只有7.34萬臺;

東南汽車銷量,在今年第一季度同比下滑75.6%;

華泰汽車去年上半年只賣出去2.89萬輛車;

長豐獵豹去年銷量目標20萬臺,實際只賣出去了8.6萬臺;

等等此類。

同樣是兩個成熟汽車市場,為何美國和中國的差異會如此之大?

讓人不禁想起前不久在全球汽車產業創新大會上,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譚本宏說的這麼一句話:

“一半中國汽車品牌將在很快一段時間不復存在,新勢力造車也會面臨很大的壓力。”對此,他還補充道:“中國汽車產業已經進入全面的淘汰期,強者越來越強,弱者壓力越來越大。”

同樣是兩個成熟汽車市場,為何美國和中國的差異會如此之大?

對於這個觀點,其實達爾文在幾個世紀前也曾表過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過少的選擇會單調嗎?

不可置否的是,即便大環境給冷門品牌帶來了不少壓力,但追求個性選擇小眾車型的人依然不在少數。那麼如果未來中國車界會被“壓榨”成美國那樣,在選車性上會不會顯得有點單調呢?

其實不會。美國雖然只有22個主流品牌,卻撐起一個年銷量1700多萬臺的成熟汽車市場。品牌不在於多,而在於每個品牌都能做出自我,能做得夠細。

同樣是兩個成熟汽車市場,為何美國和中國的差異會如此之大?

就像國內的大眾、本田、豐田等品牌,雖然只有一個品牌,但卻可以衍生出各個領域的車型,從電動車、微型車、旅行車到大型SUV或皮卡,一個品牌就足以滿足各類不同的個性追求。主流的人選擇雅閣,那麼追求個性的你完全可以選擇傑德或者歌詩圖。

何況,在2020年解除合資限制政策以後,同一個品牌也可能會出現更多的姊妹車型,屆時選擇的豐富性或許不會亞於當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