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喝茶,是一種福氣'

盧仝 龍井茶 普洱 鐵觀音 水仙 愛上品茶 2019-07-27
"

中國人把茶融入到生活中。

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

從唐代詩人盧仝的《七碗茶詩》,可以看出中國人對茶有多喜愛 。

茶不只是飢渴飲品,其中還藏有生活的智慧,來看看,你是否有意識到這幾點?


"

中國人把茶融入到生活中。

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

從唐代詩人盧仝的《七碗茶詩》,可以看出中國人對茶有多喜愛 。

茶不只是飢渴飲品,其中還藏有生活的智慧,來看看,你是否有意識到這幾點?


愛上喝茶,是一種福氣


於 心

拿得起,放得下

喝茶時,品茗杯的動作是什麼?

拿起,放下。

人生的許多事情,正是困在拿得起,卻放不下。

茶杯放下,是為了承接下一杯香茶,而人放下過去,則是為了迎接現在,活在當下。

李白詩中有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一切的失去都不可怕,未來會成為現在,並且填滿它留下的空洞。

電影《臥虎藏龍》有一句臺詞:

“當你握緊拳頭,手中什麼也沒有,你鬆開十指,卻能擁有整個世界。”

假如覺得過去痛苦,那是還放不下,手攥著過去的回憶,看不到背後的光芒。

只要放開過去,轉過身,迎接陽光,就能看到新的美好。

人的心存不下太多的東西,放下痛苦的過去,才能安放更多的現在,現在擁有的,才更美好。


"

中國人把茶融入到生活中。

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

從唐代詩人盧仝的《七碗茶詩》,可以看出中國人對茶有多喜愛 。

茶不只是飢渴飲品,其中還藏有生活的智慧,來看看,你是否有意識到這幾點?


愛上喝茶,是一種福氣


於 心

拿得起,放得下

喝茶時,品茗杯的動作是什麼?

拿起,放下。

人生的許多事情,正是困在拿得起,卻放不下。

茶杯放下,是為了承接下一杯香茶,而人放下過去,則是為了迎接現在,活在當下。

李白詩中有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一切的失去都不可怕,未來會成為現在,並且填滿它留下的空洞。

電影《臥虎藏龍》有一句臺詞:

“當你握緊拳頭,手中什麼也沒有,你鬆開十指,卻能擁有整個世界。”

假如覺得過去痛苦,那是還放不下,手攥著過去的回憶,看不到背後的光芒。

只要放開過去,轉過身,迎接陽光,就能看到新的美好。

人的心存不下太多的東西,放下痛苦的過去,才能安放更多的現在,現在擁有的,才更美好。


愛上喝茶,是一種福氣


於 事

有分寸,有尺度

一個合格的茶人,沖泡出來的茶湯一定是適中的,不淡也不濃。

過濃,苦澀;過淡,太寡。

沖泡出難喝的茶湯,有失待客之道。喝茶如此,做事的尺度也是如此。

往往過剛易折,過柔易彎,把握好尺度,做該做的事,幫該幫的忙,敢於拒絕無理的要求,才能過得更輕鬆。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太清水裡不會有魚,太嚴苛的人,難有朋友。凡事把握尺度,有時裝點糊塗。

看破,不說破;看清,不挑明。

誰都願意跟不揭人短、脾氣溫和的人做朋友。

茶人深知,在不知道客人口味之前,茶湯要保持不濃不淡,才是恰到好處。而處事,有時裝點糊塗,太清楚未必是好事。

真正能夠把握做事尺度的人,往往生活的煩惱更少,擁有的時間更多。


"

中國人把茶融入到生活中。

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

從唐代詩人盧仝的《七碗茶詩》,可以看出中國人對茶有多喜愛 。

茶不只是飢渴飲品,其中還藏有生活的智慧,來看看,你是否有意識到這幾點?


愛上喝茶,是一種福氣


於 心

拿得起,放得下

喝茶時,品茗杯的動作是什麼?

拿起,放下。

人生的許多事情,正是困在拿得起,卻放不下。

茶杯放下,是為了承接下一杯香茶,而人放下過去,則是為了迎接現在,活在當下。

李白詩中有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一切的失去都不可怕,未來會成為現在,並且填滿它留下的空洞。

電影《臥虎藏龍》有一句臺詞:

“當你握緊拳頭,手中什麼也沒有,你鬆開十指,卻能擁有整個世界。”

假如覺得過去痛苦,那是還放不下,手攥著過去的回憶,看不到背後的光芒。

只要放開過去,轉過身,迎接陽光,就能看到新的美好。

人的心存不下太多的東西,放下痛苦的過去,才能安放更多的現在,現在擁有的,才更美好。


愛上喝茶,是一種福氣


於 事

有分寸,有尺度

一個合格的茶人,沖泡出來的茶湯一定是適中的,不淡也不濃。

過濃,苦澀;過淡,太寡。

沖泡出難喝的茶湯,有失待客之道。喝茶如此,做事的尺度也是如此。

往往過剛易折,過柔易彎,把握好尺度,做該做的事,幫該幫的忙,敢於拒絕無理的要求,才能過得更輕鬆。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太清水裡不會有魚,太嚴苛的人,難有朋友。凡事把握尺度,有時裝點糊塗。

看破,不說破;看清,不挑明。

誰都願意跟不揭人短、脾氣溫和的人做朋友。

茶人深知,在不知道客人口味之前,茶湯要保持不濃不淡,才是恰到好處。而處事,有時裝點糊塗,太清楚未必是好事。

真正能夠把握做事尺度的人,往往生活的煩惱更少,擁有的時間更多。


愛上喝茶,是一種福氣


於 人

茶倒七分,話道三分

茶人都知道,倒茶不像倒酒,千萬不能滿上。

所謂茶倒七分滿,留下三分做人情。

茶倒七分是一種禮儀,一來讓客人方便拿起,不被燙傷,二來茶湯不會溢出,免去了讓客人尷尬。

七分滿的茶,體現了茶人禮儀,客人端在三分空白處,這也是對禮儀的迴應。

做人,要把握分寸,做到不被人傷,也不傷人。

《增廣賢文》中說: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對人說話,往往說三分,留七分,不可以一股腦全拋出。

你永遠不知道,這一秒聊得正歡的人,今後又與你是什麼關係?


"

中國人把茶融入到生活中。

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

從唐代詩人盧仝的《七碗茶詩》,可以看出中國人對茶有多喜愛 。

茶不只是飢渴飲品,其中還藏有生活的智慧,來看看,你是否有意識到這幾點?


愛上喝茶,是一種福氣


於 心

拿得起,放得下

喝茶時,品茗杯的動作是什麼?

拿起,放下。

人生的許多事情,正是困在拿得起,卻放不下。

茶杯放下,是為了承接下一杯香茶,而人放下過去,則是為了迎接現在,活在當下。

李白詩中有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一切的失去都不可怕,未來會成為現在,並且填滿它留下的空洞。

電影《臥虎藏龍》有一句臺詞:

“當你握緊拳頭,手中什麼也沒有,你鬆開十指,卻能擁有整個世界。”

假如覺得過去痛苦,那是還放不下,手攥著過去的回憶,看不到背後的光芒。

只要放開過去,轉過身,迎接陽光,就能看到新的美好。

人的心存不下太多的東西,放下痛苦的過去,才能安放更多的現在,現在擁有的,才更美好。


愛上喝茶,是一種福氣


於 事

有分寸,有尺度

一個合格的茶人,沖泡出來的茶湯一定是適中的,不淡也不濃。

過濃,苦澀;過淡,太寡。

沖泡出難喝的茶湯,有失待客之道。喝茶如此,做事的尺度也是如此。

往往過剛易折,過柔易彎,把握好尺度,做該做的事,幫該幫的忙,敢於拒絕無理的要求,才能過得更輕鬆。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太清水裡不會有魚,太嚴苛的人,難有朋友。凡事把握尺度,有時裝點糊塗。

看破,不說破;看清,不挑明。

誰都願意跟不揭人短、脾氣溫和的人做朋友。

茶人深知,在不知道客人口味之前,茶湯要保持不濃不淡,才是恰到好處。而處事,有時裝點糊塗,太清楚未必是好事。

真正能夠把握做事尺度的人,往往生活的煩惱更少,擁有的時間更多。


愛上喝茶,是一種福氣


於 人

茶倒七分,話道三分

茶人都知道,倒茶不像倒酒,千萬不能滿上。

所謂茶倒七分滿,留下三分做人情。

茶倒七分是一種禮儀,一來讓客人方便拿起,不被燙傷,二來茶湯不會溢出,免去了讓客人尷尬。

七分滿的茶,體現了茶人禮儀,客人端在三分空白處,這也是對禮儀的迴應。

做人,要把握分寸,做到不被人傷,也不傷人。

《增廣賢文》中說: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對人說話,往往說三分,留七分,不可以一股腦全拋出。

你永遠不知道,這一秒聊得正歡的人,今後又與你是什麼關係?


愛上喝茶,是一種福氣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我們不害人、不傷人,同時也要保護自己,不被人傷害。

不要什麼話都說出去,也別什麼話都問出口。

入門休問榮枯事,觀看容顏便得知。

別人過得好不好、生活開不開心,這些不用我們去問,看看對方容顏、表情,或者衣著、反應,就知道對方過得好不好。

有時候,對別人的善良,是不要去揭他的傷疤。

酒滿敬人,茶滿欺人,一杯七分滿的茶,恰到好處。

茶人的分寸,在這一杯茶湯裡。


"

中國人把茶融入到生活中。

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

從唐代詩人盧仝的《七碗茶詩》,可以看出中國人對茶有多喜愛 。

茶不只是飢渴飲品,其中還藏有生活的智慧,來看看,你是否有意識到這幾點?


愛上喝茶,是一種福氣


於 心

拿得起,放得下

喝茶時,品茗杯的動作是什麼?

拿起,放下。

人生的許多事情,正是困在拿得起,卻放不下。

茶杯放下,是為了承接下一杯香茶,而人放下過去,則是為了迎接現在,活在當下。

李白詩中有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一切的失去都不可怕,未來會成為現在,並且填滿它留下的空洞。

電影《臥虎藏龍》有一句臺詞:

“當你握緊拳頭,手中什麼也沒有,你鬆開十指,卻能擁有整個世界。”

假如覺得過去痛苦,那是還放不下,手攥著過去的回憶,看不到背後的光芒。

只要放開過去,轉過身,迎接陽光,就能看到新的美好。

人的心存不下太多的東西,放下痛苦的過去,才能安放更多的現在,現在擁有的,才更美好。


愛上喝茶,是一種福氣


於 事

有分寸,有尺度

一個合格的茶人,沖泡出來的茶湯一定是適中的,不淡也不濃。

過濃,苦澀;過淡,太寡。

沖泡出難喝的茶湯,有失待客之道。喝茶如此,做事的尺度也是如此。

往往過剛易折,過柔易彎,把握好尺度,做該做的事,幫該幫的忙,敢於拒絕無理的要求,才能過得更輕鬆。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太清水裡不會有魚,太嚴苛的人,難有朋友。凡事把握尺度,有時裝點糊塗。

看破,不說破;看清,不挑明。

誰都願意跟不揭人短、脾氣溫和的人做朋友。

茶人深知,在不知道客人口味之前,茶湯要保持不濃不淡,才是恰到好處。而處事,有時裝點糊塗,太清楚未必是好事。

真正能夠把握做事尺度的人,往往生活的煩惱更少,擁有的時間更多。


愛上喝茶,是一種福氣


於 人

茶倒七分,話道三分

茶人都知道,倒茶不像倒酒,千萬不能滿上。

所謂茶倒七分滿,留下三分做人情。

茶倒七分是一種禮儀,一來讓客人方便拿起,不被燙傷,二來茶湯不會溢出,免去了讓客人尷尬。

七分滿的茶,體現了茶人禮儀,客人端在三分空白處,這也是對禮儀的迴應。

做人,要把握分寸,做到不被人傷,也不傷人。

《增廣賢文》中說: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對人說話,往往說三分,留七分,不可以一股腦全拋出。

你永遠不知道,這一秒聊得正歡的人,今後又與你是什麼關係?


愛上喝茶,是一種福氣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我們不害人、不傷人,同時也要保護自己,不被人傷害。

不要什麼話都說出去,也別什麼話都問出口。

入門休問榮枯事,觀看容顏便得知。

別人過得好不好、生活開不開心,這些不用我們去問,看看對方容顏、表情,或者衣著、反應,就知道對方過得好不好。

有時候,對別人的善良,是不要去揭他的傷疤。

酒滿敬人,茶滿欺人,一杯七分滿的茶,恰到好處。

茶人的分寸,在這一杯茶湯裡。


愛上喝茶,是一種福氣


於 歲

不同年齡,一樣心情

不只是茶人,哪怕是從來沒有喝茶習慣的中國人,說到茶也能一連講出四五個品種來。

龍井、水仙、鐵觀音、單叢、普洱……六大茶類,還有花草茶等等。

中國人對茶的理解,是在生活中不知不覺學到的,茶已經深入到中國人的生活中。

這些茶,也恰是人的年齡。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香味。不同的年齡,也有不同的追求。

所謂:十歲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古稀、八十耄耋……

【愛上品茶】為您解答茶葉保存、沖泡、選購等問題,每天分享實用茶知識,歡迎關注我們哦!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