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山:“三坡”地裡刨出“金”疙瘩'

"

河南日報農村版信陽訊 (記者 尹小劍 通訊員 陳世軍 史笑妍 姜明波)金秋時節,大地流金。羅山縣東鋪鎮孫店村沿河林下花生地裡機聲轟鳴,一派繁忙景象,兩臺花生刨摘一體機正在林間穿梭,不一會兒,四輪車上就堆起了“花生山”……

“今年收成好,一畝地能收600多斤,新品種花生個頭兒大還飽滿,質量好,不愁賣,收花生的主動找上門來了” 滿臉是汗的種植戶杜庭新抓了一把剛收的花生,喜滋滋的向記者展示著。“往年河坡地幾乎沒有利用上,種啥都不中,現在好了,上邊栽樹,林下種花生,美化了環境,這‘金疙瘩’還能掙票子,一舉兩得!”

“政府好政策啊,鼓勵種,幫我們想法子、找專家、給補貼,銷路也不愁,昨天刨的花生就能賣到兩塊八一斤,我今年380多畝灘坡地,淨收入掙個二、三十萬不成問題!”提起今年的收成,種植大戶宋峰高興得合不攏嘴。

羅山縣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也是全省優質小麥、優質花生、優質果蔬、優質茶葉生產示範縣。近年來,該縣積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按照“一個產業、一套班子、一個規劃、一個政策”的模式,在省“四優四化”花生項目的帶動下,充分挖 “三坡”(山坡、塘坡、灘坡)地潛力,科學引導,精心扶持,技術引領,示範帶動,在“三坡”地大力發展花生種植業,收到了很好效果,撐起了群眾的“錢袋子”。

——政策支持,敢叫荒地換新顏

“羅山一共有坡地30萬畝,在政府“以獎代補”政策鼓勵和省、市專家科學指導支撐下,全縣今年新增優質花生種植面積6.7萬畝,新增產值將超1.2億元。”該縣農科所所長翟順國告訴記者。

翟順國口中的“以獎代補”是該縣發展花生產業的一大特點。該縣以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為目標,拉長花生種植產業鏈,出臺了《關於羅山縣實施“以獎代補”推進花生產業發展的意見》,強力引導扶持“三坡”花生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小花生是個大產業,縣委、縣政府搶抓機遇,今年下撥2800萬元‘以獎代補’專項資金 ,按照‘擴面、扶強、建鏈’的思路,對貧困戶、花生種植大戶和花生加工企業進行獎補扶持,發展油料產業,目前全縣已發展30畝以上花生種植大戶276戶,帶動6926戶貧困戶,實現了產業增收和農民致富。在助力脫貧攻堅的同時,也為我縣發展生態農業,促進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該縣縣長汪明君向記者介紹。

——科技支撐,佔據技術制高點

“羅山從一開始就佔領了花生種植技術的制高點。”今年8月初在羅山召開的全省“四優四化”花生高效種植觀摩現場會上,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書記湯豐收對羅山“三坡”地種植花生取得的成效給予了高度評價。“‘三坡’地上種植普通作物費時、費力、收益低。我們針對羅山‘三坡’地多和土地特點實際,多次實地考察後,認為羅山利用淺山丘陵、灘塗沙地等閒散土地種植花生的想法切實可行,既變廢為寶,又增加收入,是個雙贏之舉。我們推選的優質、高油、抗逆品種遠雜9102和優質高油酸品種豫花37號,很適合羅山種植。羅山“三坡”花生高效種植模式有效解決了糧油爭地問題,拓展了花生產業發展新空間, 實現了綠色高質高效,為我省花生產業發展形成了一套可複製、可推廣的羅山種植新模式。”

在種植技術上,該縣依託省、市、縣農業科技部門專家,從起壟種植、到合理密植、再到病蟲草害綠色防控,田間地頭,現場觀摩培訓,手把手全程指導。兩年內僅省專家團就到該縣開展現場培訓40多次,培訓技術骨幹3000餘人次。縣裡還專門建起了花生種植群。“我們現在和省裡的院士、花生專家、農機專家和銀行、保險、行政管理部門的領導都在一個微信群裡,種、管、收、賣有什麼問題,有什麼樣的保障需求,政策上有什麼疑問,拿起手機,打開視頻,專家遠程診斷,現場指導,領導及時解答,問題很快解決了,微信上也能學種植,提供服務,真方便!”花生種植大戶趙盼盼拿著手機熟練地向記者演示。

—創收增效, 走上脫貧致富路

產業是脫貧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該縣通過採取貧困戶種植與種植大戶帶貧相結合的方式,把花生產業與脫貧攻堅相結合,確保貧困戶實現產業扶貧全覆蓋,為貧困群眾“造血”,保障穩定脫貧。

“老伴、兒子身體不好,出不了門、掙不到錢。今年村裡幫我流轉灘坡地,種花生,從種到收全機械化,每畝淨收益800元以上,政府一畝還補貼400塊錢。我種了300多畝,一年就可以把(欠)賬還清,日子越過越寬敞,我從心底感謝黨、感謝政府啊!”貧困戶王傳鬆逢人就誇產業扶貧政策好。

“利用‘三坡’地發展花生產業,利國利民大有可為。縣委政府有信心、有決心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程中,擴大種植面積,拉長產業鏈條,實現產業升級,將羅山花生產業做大做強,做出特色、創出品牌!” 談及花生產業發展該縣縣委書記許遠福胸有成竹。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