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有趣地讀整本書:如何將老師的“讀”轉化成學生的“讀”

讓學生有趣地讀整本書


一談到讓學生讀整本書,我們很容易想到“有效”“高效”這樣一些詞。“有效”“高效”是重要的,也是讀整本書所期望達到的最終目標,但如果僅有“有效”“高效”而無趣,那學生可就真是不堪重負、苦不堪言了。

著名教育家顧明遠先生在《中國教育路在何方——教育漫談》一文中倡導四個教育觀點,其中第二個是“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他說:

決定學生學習興趣的是他的學習動機,即人的一種內驅力,是人的活動的內在動機。內部動機是什麼?就是對學習本身的興趣,當他對某一學科、某種知識感興趣,就有一種深入探究的衝動,促使他去努力追求。當然,外部動機也可以使它轉化為內部動機,經過多次獎勵和引導,可以使學生對學習本身逐步感興趣。但這種獎勵應該是精神的,物質獎勵容易引起負面效應。正如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所言:“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1]

顧明遠先生說的“學習本身的興趣”,內容應涵蓋所有學科。但僅就讀整本書而言,有趣或者有興趣的閱讀也是應該擺在第一位置的。沒有興趣便不會喜愛,不喜愛便不會主動地、長時間地去閱讀,而所謂有效高效就會大打折扣。

那麼,什麼是有趣或者有興趣的閱讀呢?讓學生有趣地讀整本書,教師要讀到怎樣的程度或地步呢?教師怎樣設計出學生喜愛的學習課程或學習活動,讓學生也讀到有趣的程度或地步呢?

我們先看錢鍾書先生讀《西遊記》。

據說,《西遊記》這部書,錢鍾書看過很多遍,對內容已滾瓜爛熟,任人從《西遊記》中隨便抽出一段來考,他都能不假思索、流暢無礙地背誦出來。20世紀80年代,電視連續劇《西遊記》熱播。錢鍾書看電視劇《西遊記》與眾不同,他邊看、邊學、邊比畫,口中還唸唸有詞,時而悟空,時而八戒,什麼“老孫來也”“猴哥救我”……手舞足蹈,樂此不疲。同時,他仍嫌不過癮,又歪歪斜斜模仿小學生字體和語氣,寫了好幾篇短評,起了個筆名裝入信封,扔進郵筒裡。上海《新民晚報》的編輯收到信一看:“這是哪裡的小孩寫的,怎麼連個地址都沒有,稿費寄給誰?”再仔細看,文章寫得真好,立馬發稿編排。

讀《西遊記》讀到錢鍾書先生這種童心未泯、“書人合一”的程度或地步,可謂有趣的最高境界。

再看看北京大學李零教授讀《論語》。

李零教授說他採用的是縱橫讀書法。縱讀法,即“以人物為線索,打亂原書順序,縱讀《論語》。第一是孔子,第二是孔門弟子,第三是《論語》中的其他人物”。橫讀法,即“以概念為線索,打亂原書順序,橫讀《論語》。我把全書,歸納為若干主題,每個主題下分若干細目,按主題摘錄,看這本書裡,孔子的思想是什麼樣……”[2]不僅如此,為了寫一本新書,他還重走孔子“周遊列國”的路線。他總共跑了24個縣市,行程6000多公里,實地考察了孔子生活、遊歷過的地方,並稱之為“閱讀寫在大地上的《論語》”,希望通過行走來切實感悟當年孔子的感受,體味孔子的內心旅程。他說:雖然我們對孔子的認知是一個充滿了危險的領域,同時也是充滿了挑戰的領域,但它就像一部偵探小說一樣,處處可以吸引人。

讀《論語》讀到像李零說的“像一部偵探小說一樣,處處可以吸引人”,也可算是有趣的極致了。

語文教師雖不如這些專家、教授,能把書讀到如此通達、透徹和興趣盎然的境界,但讀到有趣、好玩並熱愛的程度或地步,還是可以的。而且,作為教師,只有讀到如此程度或地步,才有可能把這些有趣、好玩和熱愛傳遞給學生;只有把這些有趣、好玩和熱愛傳遞給學生,教育教學才有可能發生效應,產生效果。

教師讀到如此程度或地步,接下來就是怎樣把自己的“讀”轉換成學生的“讀”了。換言之,就是教師要設計出學生喜愛的學習課程和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也讀到這樣的程度或地步。一句話,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者和推進者。

下面,選取《論語》《紅樓夢》部分學習內容,舉例說說教師怎樣進行教學轉換。

1.《論語》“周遊列國”部分學習活動的轉換

《論語》是一本“言行錄”。“言”是指這本書中的思想、概念,如《論語》的道、德、仁、義、禮、智、信、忠、勇、敬、孝、悌等;“行”是指這本書中人物的行為、動作,以及人物之間發生的故事或事件,如《論語》中孔子的故事、孔子和弟子的故事、孔子及弟子與同一時代人(“時人”)發生的故事等。

學生初讀《論語》,從思想、概念入手會比較枯燥。從人物入手,由感性、形象的故事、事件到理性、抽象的思想、概念,接受起來就比較容易,就可以達到有趣、好玩的境界。孔子55歲出魯,68歲返魯,在外奔波14年,先後到過衛、曹、宋、鄭、陳、蔡、楚等大小近十個國家。周遊列國的故事或事件主要表現在《衛靈公篇》和《子微篇》中。


讓學生有趣地讀整本書:如何將老師的“讀”轉化成學生的“讀”



怎樣把孔子周遊列國,到處宣傳自己的政治思想,卻沒有一個國君願意採用他的政治主張的情境梳理出來?以徐志剛譯註、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年版《論語》為讀本,教師可將這一部分內容轉換成學生的第一個學習活動:

(1)請用表格整理出《論語》中孔子及其弟子周遊列國的章節(約44章)。要求:①閱讀、理解這些章節內容。②分清核心信息和外圍信息。如孔子師徒團隊到達衛國,與衛靈公及夫人南子接觸是核心信息;與蘧伯玉、公叔文子、王孫賈等衛國大夫接觸是外圍信息。③用想象、假設、聯想、預測、模擬、實驗等方法,推斷孔子和弟子周遊列國時的現實情境。


讓學生有趣地讀整本書:如何將老師的“讀”轉化成學生的“讀”


讓學生有趣地讀整本書:如何將老師的“讀”轉化成學生的“讀”


讓學生有趣地讀整本書:如何將老師的“讀”轉化成學生的“讀”



孔子帶著弟子周遊列國可不是三五個人在短時間內的簡單出行。這是一支龐大的、人才濟濟的、知名度很高的,而且有著鮮明的政治傾向的師徒團隊(30人以上)。師徒到達一國,多數情況是弟子與該國的大夫先行接觸。接觸融洽後老師便“出場”,不融洽他們便“走人”。路過與停留不是一回事。停留時間的長短也不是一回事。這些情境需要學生在學習或推斷時發揮想象或聯想。

不少人寫文章爭論“孔子周遊列國乘的是什麼車”?原因是一些人在設計郵票、繪畫、雕塑或者拍攝影視作品時,他們使用的牲口不同,有的是牛,有的是馬。孔子和弟子周遊列國是駕牛車還是駕馬車出行的呢?教師可將這一部分內容轉換成學生的第二個學習活動:

(2)請整理《論語》中出現與“車”“馬”“牛”等有關的章節(約30章)。再用表格梳理“車”“馬”“牛”等有關詞語出現的次數和意義;然後通過比較、辨別、想象、預測、推理、判斷等方法,推斷孔子和弟子周遊列國出行的交通工具,並說明理由。


讓學生有趣地讀整本書:如何將老師的“讀”轉化成學生的“讀”



實際的情形是:這樣一支師徒團隊的出行既有馬車,也有牛車。馬車載人(或人騎馬),牛車載物。我們可以想象或推斷:一支龐大的團隊,如此轟轟烈烈地出行(名氣很大,聲名遠播,未到先聞等),既有學生在前“打前站”負責聯絡,又有學生在後負責出行物資運輸。不然,《論語》中怎會有“大車(古代大車用牛拉,以載物)無輗,小車(古代小車用馬拉,以載人)無軏”的說法?連子路都說“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公西華“之適齊也”都“乘肥馬”……可週遊列國竟無馬車?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身強體壯的子路為什麼會“從而後,遇丈人”?唯一的解釋可能就是這位大弟子落單在後是在解決物資準備或運輸之類的事情,因為子路可不是體弱多病的顏回。

2.《紅樓夢》前五回學習活動的轉換

閱讀《紅樓夢》,很多學生邁不過的“第一道坎”是前五回。前五回作為這部長篇章回體小說的總綱,大體上出現了統領全書的三個神話故事和三個現實故事,即“煉石補天”“絳珠還淚”“太虛幻境”和甄士隱入道、林黛玉進京、賈雨村斷案,以及三個過場人物即甄士隱、賈雨村和冷子興。作者通過這三個過場人物,將很多故事逐一連綴,如畫卷般次第展開,把鏡頭逐步推進賈府,把主要人物送進賈府。

然而,作者的筆觸卻是神祕和魔幻的:一會兒仙界,一會兒人間,一會兒夢境,既充滿浪漫、詭異、離奇的色彩,又有對現實生活的折射與映照;既有全書在宏觀上的總體佈局和安排,又有在微觀處設置的無數令人遐思的懸念和伏筆。天上地下,虛虛實實,“草蛇灰線,伏脈千里”,確實讓學生一時半會摸不著頭腦。

怎樣把這紛繁複雜的內容、縱橫交錯的頭緒、虛實相生的場景、撲朔迷離的情節梳理出來,讓學生領會作者的筆底波瀾呢?以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校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新校本”為讀本,教師可將這一部分內容轉換成學生的第一個學習活動:

(1)請依據表格填寫《紅樓夢》前五回的大致內容。要求:①閱讀、梳理並概括前五回的內容;②說說三個神話故事的象徵意義,三個過場人物、三個現實故事的作用或使命;③說說《好了歌》、“護官符”和《紅樓夢十二支曲》所隱含的作者的寓意和作品中人物的命運。


讓學生有趣地讀整本書:如何將老師的“讀”轉化成學生的“讀”



儘管《紅樓夢》前五回的內容紛繁,頭緒交錯,但一脈而下,道出了“煉石補天”“絳珠還淚”的神話故事、甄家榮枯、甄士隱的出世入道、冷子興介紹寧榮兩府及主要人物、主人公寶玉黛玉亮相、門人說社會關係網、第三主人公寶釵登場,以及“太虛幻境”暗示一大批人物的命運和結局等內容。學生梳理、概括這些內容便能發現,作者這種由遠及近、由淺入深、由外到裡的行文奧祕與玄機,不僅能讓人看出貴族之家繁文縟節的禮儀、鐘鳴鼎食的生活、炙手可熱的權勢,而且可體會世態的炎涼、人情的冷暖、人物命運的悲欣與荒誕,以及作者對歷史、對人生深重的感慨與悠長的嘆息。


讓學生有趣地讀整本書:如何將老師的“讀”轉化成學生的“讀”



給小說中的人物“取姓命名”是一門十分講究的學問。它往往起到點化人物、暗寓褒貶、活躍氣氛,有時甚至是挈領全書的作用。《紅樓夢》中的諧音姓名正是這樣。那麼,《紅樓夢》中的諧音姓名都有哪些?它們的寓意或作用何在?教師可將這一部分內容轉換成學生的第二個學習活動:

(2)《紅樓夢》第2頁的頁下注寫道:“無稽崖與後文‘青埂峰’,均屬作者虛擬,分別寓‘無稽’‘情根’之意。《紅樓夢》一書用人名地名諧音寓意,如後文由脂硯齋註明的有:甄士隱(真事隱),賈雨村(假語存),甄英蓮(真應憐),霍啟(禍起),封肅(風俗),嬌杏(僥倖),馮淵(逢冤),元、迎、探、惜(原應嘆息)等等。”請整理出《紅樓夢》中人名、地名的諧音寓意。要求:①可以網上查詢相關文獻資料;②除參考網上文獻資料的解釋外,可以有自己的推斷和理解。

《紅樓夢》一書的人物眾多(有學者統計全書寫到的人物有975人),性格各異,關係複雜,僅在人物稱謂上就非常講究,涉及人物的姓名,更是充滿了隱喻和暗示。在第二回裡,作者借冷子興之口,大致介紹了榮寧二府主要成員及其相互間的關係;到了第四回,作者更是一併托出四大家族盤根錯節的關聯。為了幫助閱讀全書,學生還可以上網查詢《紅樓夢》榮寧二府主要人物的關係圖,以此作為參考,有創意地繪製出一幅《紅樓夢》人物關係圖,為下一步閱讀(第六回到第一百二十回)做足準備。

其實,作為教師,可以把閱讀內容直接佈置成學習任務;也可以詳細列出閱讀的周程或日程安排表;還可以用質疑、提問等方法來引起學生的注意(質疑、提問應該是學生做的事);甚至還可以插科打諢來引發學生的一點閱讀興致或喜好。誠然,教師不可能把每一步驟、每個環節都設計到有趣、好玩的程度或地步。但要學生有趣、好玩併為之熱愛地閱讀,教師則首先要把這本書的裡裡外外,儘自己所能鑽研、瞭解、明曉透徹。而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轉換成學生有發現驚喜、有思維挑戰、有探究衝動、有成就感的閱讀活動,學生也才會有趣、好玩併為之熱愛地讀書而不是死記硬背書中的內容,才能領悟書中的深邃意蘊、思想並終生記誦書中的華美篇章。而教師佈置的學習任務才有可能落到實處。

教師要設計出學生覺得有趣、好玩並熱愛的閱讀活動是難的,越到高年級越是這樣。因為,我們所面對的不僅是有一定難度的、不能一下就讀懂的經典,而且是有了一定閱讀經驗、閱讀積累和閱讀能力的高中生。

註釋:

[1]顧明遠.中國教育路在何方——教育漫談[J] .課程·教材·教法,2015(3):10.

[2]李零.喪家狗:我讀《論語》[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11.

——《語文學習》2019年第6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