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陸河|陸河的水電起源'

陸河 汕頭 歷史 陸河熱線網 2019-07-17
"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前期以前,陸河縣沒有電燈,照明用煤油和花生油。

1957年冬,河田區內洞鄉的高級社主任黎漢周(他是1951年從馬來西亞歸國的華僑)頭腦聰明,意識超前,千方百計為當地群眾辦實事、好事。他帶領群眾在當地的高寨村龍頸的地方興建了陸河縣第一座水力發電站。在興辦的過程中,碰到了資金、技術等難題。他土法上馬,採取土洋結合,中外結合的方法,把難題逐一解決。水輪機是樹木做的,直徑4米左右,構造跟“香車”的水輪一樣。發電機則到汕頭等地採購。發出的電沒有升壓,免費供給電站附近幾個村莊照明使用。後來,這裡還用電辦起了加工廠,為群眾碾米、粉碎小麥。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當時,建水電站是一種創舉,是一場偉大的技術革命,開創了陸河人歷史的新紀元。後來,人們稱黎漢周是陸河的“愛迪生”。

"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前期以前,陸河縣沒有電燈,照明用煤油和花生油。

1957年冬,河田區內洞鄉的高級社主任黎漢周(他是1951年從馬來西亞歸國的華僑)頭腦聰明,意識超前,千方百計為當地群眾辦實事、好事。他帶領群眾在當地的高寨村龍頸的地方興建了陸河縣第一座水力發電站。在興辦的過程中,碰到了資金、技術等難題。他土法上馬,採取土洋結合,中外結合的方法,把難題逐一解決。水輪機是樹木做的,直徑4米左右,構造跟“香車”的水輪一樣。發電機則到汕頭等地採購。發出的電沒有升壓,免費供給電站附近幾個村莊照明使用。後來,這裡還用電辦起了加工廠,為群眾碾米、粉碎小麥。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當時,建水電站是一種創舉,是一場偉大的技術革命,開創了陸河人歷史的新紀元。後來,人們稱黎漢周是陸河的“愛迪生”。

我說陸河|陸河的水電起源

1959年,河田公社在內洞大隊下竹圍村又建了一個水電站。白天在蓮塘蓄水,晚上放水發電。水輪機是螺旋式的。這裡發的電供蓮塘等兩個村及河田圩機關、工廠和居民用。

1962年,內洞的水電站因容量小,滿足不了河田公社工農業生產及人們的生活需求,被毀掉。河田公社在圳口大隊共聯興建了一個比較大的水電站。該電站仍對內洞原用上電的村莊供電。

後來,各地陸續辦起了不少小水電站。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南告水電廠建成發電,共聯大隊的公社水電站停止發電。八十年代初,陸河大部份地區都用南電的電。

河田鎮內洞村黎漢周先生是陸河水電事業奠基人,他值得陸河人永遠銘記!

(文字/羅新煥)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