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浩宇:內心的不滿足驅動我一路前行'

""陳浩宇:內心的不滿足驅動我一路前行

人的眼睛敏感而脆弱,要想在不到兩平方釐米的眼睛上實施手術,需要眼科醫生過硬的技術和精準的診斷。眼外傷在我國是常見的致盲眼病,累及視網膜的眼外傷手術非常複雜,且難度特別大,但汕頭國際眼科中心副院長陳浩宇教授卻從不懼這塊“硬骨頭”。

2016年,由於在全國乃至亞太地區眼科學領域作出重大貢獻,年僅37歲的陳浩宇站上了亞太眼科學會年度大會的舞臺,捧回了“亞太眼科學會成就獎”的牌匾。不僅如此,他還在眼科界被譽為醫、研、教全能的“三棲”專家,成為國內眼科界的佼佼者。

他坦言,自己是一個“不滿足”的人,“醫學是一個不完善的學科,需要醫生不斷探索和提升”,正是這種內在的驅動力促使他一路向前,不斷進步。

"陳浩宇:內心的不滿足驅動我一路前行

人的眼睛敏感而脆弱,要想在不到兩平方釐米的眼睛上實施手術,需要眼科醫生過硬的技術和精準的診斷。眼外傷在我國是常見的致盲眼病,累及視網膜的眼外傷手術非常複雜,且難度特別大,但汕頭國際眼科中心副院長陳浩宇教授卻從不懼這塊“硬骨頭”。

2016年,由於在全國乃至亞太地區眼科學領域作出重大貢獻,年僅37歲的陳浩宇站上了亞太眼科學會年度大會的舞臺,捧回了“亞太眼科學會成就獎”的牌匾。不僅如此,他還在眼科界被譽為醫、研、教全能的“三棲”專家,成為國內眼科界的佼佼者。

他坦言,自己是一個“不滿足”的人,“醫學是一個不完善的學科,需要醫生不斷探索和提升”,正是這種內在的驅動力促使他一路向前,不斷進步。

陳浩宇:內心的不滿足驅動我一路前行

痴迷於在未知中尋找答案

陳浩宇畢業於中山醫科大學,院內辦公樓門口有一副對聯——“醫病醫身醫心,救人救國救世”,據聞是上世紀20年代時任孫中山祕書、中山大學校長戴季陶先生所題,陳浩宇說,“我們不能像偉人一樣改變很多人的命運,但至少一個人的命運因我而改變了。”

也許正是因為這樣的初心,在眼科界的醫、研、教這條路上砥礪前行。他喜歡鑽研各類醫學文獻和數據,並通過分析、實踐、再實踐、再總結等方式,不斷尋找答案。

例如,外傷性黃斑裂孔這種眼疾病,其治療方法在醫學界一直未能達成共識,有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方案,保守治療可通過裂孔的自行癒合達到部分解剖和功能的恢復;手術治療有經睫狀體平坦部玻璃體切割術、眼內氣體填充、聯合內界膜剝除術、自體濃縮血小板封孔等方法。

研究表明,大約有1/3的患者可以自己癒合,有2/3的患者需要進行手術,那麼,該如何判斷手術與否;什麼樣的條件下,患者可自愈……為了尋找答案,為醫生在臨床上做出準確判斷提供參照,陳浩宇做了大量的研究,並將論文發表在國外眼科學核心期刊上,在同行中廣受好評。

當醫生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

從醫17年中,有一例患者讓陳浩宇印象非常深刻。

2014年7月,陳浩宇隨汕頭國際眼科中心的援藏醫療隊前往林芝義診。他接診的其中一位患者,是45歲的布吉江村。

布吉江村家住西藏自治區左貢縣的一個偏遠農村,患病前靠開小麵包車載客維持生活。幾年前,布吉江村右眼突然失明,左眼視力也開始出現模糊的狀態,雖然窮盡所能遍尋當地的藏醫、西醫,都表示迴天乏力。為了維持生計也為了方便看病,布吉江村夫妻倆不得不在西藏林芝開一間小雜貨鋪,一邊討生活一邊繼續尋醫。得知有醫療隊過來義診後,布吉江村來到駐地找到陳浩宇。

經仔細檢查後,陳浩宇發現布吉江村患的是玻璃體積血,具體病因不明,右眼因未能及時治療已經失明,左眼視力也漸趨低下,需做玻璃體視網膜手術才能提高視力。

但是,當時西藏的醫療條件完全無法支持這臺複雜且難度較大的手術,陳浩宇告訴布吉江村,可以到距離林芝很近的成都做手術,也可以到汕頭來找他。陳浩宇給布吉江村留下地址和聯繫方式。

讓陳浩宇感到意外的是,布吉江村真的來汕頭了。他的妻子牽著他,從林芝坐一天的車到拉薩,又在拉薩上車坐兩天多的火車來到廣州,又從廣州坐車到汕頭……布吉江村看不見,他的妻子就一路牽著他慢慢的走。

陳浩宇專為布吉江村制定了一個詳細的治療方案,術後的第二天,布吉江村的視力就已經恢復到0.2,出院的時候,布吉江村的視力達到0.7,夫妻二人特別開心。布吉江村出院回藏後,在故鄉林芝和親朋好友中奔走相告他在汕頭國際眼科中心重獲光明的過程,到處傳頌為他親手操刀的陳浩宇醫生。

這件事情,給了陳浩宇很大的觸動。他說,正是因為能幫助到患者,讓他覺得當醫生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他希望能“讓無力者有力,讓悲觀者前行”。而這也正是他的座右銘。

單人年玻璃體視網膜手術超1000臺

作為汕頭國際眼科中心現任眼外傷專科和玻璃體視網膜二科主任,陳浩宇擅長各種複雜玻璃體視網膜疾病、複雜眼外傷的診斷和治療,其開展23G微創玻璃體切除術、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多點陣列激光、光動力學療法等手術,完成微創玻璃體手術、白內障手術上萬例。

慕名求診的省內外患者絡繹不絕,一年下來,陳浩宇的門診接診量達5000人次以上,年手術量超2000臺,其中僅玻璃體視網膜手術就有1000多臺,這在國內同行中屬箇中翹楚。

在日常的工作中,除了要做手術出門診、做科研外,陳浩宇還要兼顧教學工作,記者採訪當日,就有一位學生有不懂的問題想請教他,早上才剛看診了60多位門診患者的陳浩宇,又犧牲掉午休時間為學生答疑。

對此,陳浩宇並不覺得辛苦。他表示,希望可以儘快培養出更多優秀的畢業生,趕快成長起來,一起探討課題、一起做研究。

“唸書的時候,課本上教的知識僅能應付最基礎的工作。真正面對病人時,每天要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的可以依託某個老師課上教授的經驗解決;或者聯想到某次學術會議,某個教授分享的經驗可借鑑;有些尚不知答案的,可通過互聯網檢索、查找文獻,獲得解答;還有一些問題,在整個學術界仍屬未知,這就有待一批又一批的醫生一齊努力。”陳浩宇說。

簡 介

陳浩宇:

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汕頭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汕頭國際眼科中心副院長。

近10年來,陳浩宇教授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發表SCI論文94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訊作者41篇。

任BMC Ophthalmology的associate Editor,擔任Ophthalmology、IOVS等30份學術期刊的審稿人。廣東省醫學會眼科學分會青委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師協會眼科學分會常委兼青年醫師專業組副組長,入選廣東省特支計劃和揚帆計劃,汕頭市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獲得2016年亞太眼科學會成就獎。在眼科界被譽為醫、研、教全能的“三棲”專家,成為國內眼科界的佼佼者。

【文/圖】全媒體記者 宋芾

【通訊員】鄧丹丹

【作者】 宋芾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