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世事無常,行流散徙,分合無定,分久必合。分分合合之中,大繁榮的統一是註定的結局。

汽車發達國家都曾經歷過滄海桑田的“分與合”。歐洲大陸上,兩次世界大戰都曾變向助力汽車工業成長。在不計其數的戰爭投入下,英意法德西都曾是名噪一時的汽車強國,怎奈今朝,101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也只有大眾、戴姆勒、寶馬、FCA幾家汽車巨擘尚能重現往日榮光。


"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世事無常,行流散徙,分合無定,分久必合。分分合合之中,大繁榮的統一是註定的結局。

汽車發達國家都曾經歷過滄海桑田的“分與合”。歐洲大陸上,兩次世界大戰都曾變向助力汽車工業成長。在不計其數的戰爭投入下,英意法德西都曾是名噪一時的汽車強國,怎奈今朝,101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也只有大眾、戴姆勒、寶馬、FCA幾家汽車巨擘尚能重現往日榮光。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美洲大陸整合之勢更為“慘烈”,除世界大戰、石油危機、金融危機等外界因素外,多如繁星的資本家行為更是將車企併購當做資本遊戲,在野心家們一個個“構築汽車帝國”的夢想下,無數品牌變成了歷史印跡,翻雲覆雨間,只有通用和福特堅挺到了最後。

而今,在電氣化、智能網聯推動的新四化浪潮下,並不擅長整合、重組的日系車企開始行動了。

豐田“搭訕”鈴木為哪般?


"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世事無常,行流散徙,分合無定,分久必合。分分合合之中,大繁榮的統一是註定的結局。

汽車發達國家都曾經歷過滄海桑田的“分與合”。歐洲大陸上,兩次世界大戰都曾變向助力汽車工業成長。在不計其數的戰爭投入下,英意法德西都曾是名噪一時的汽車強國,怎奈今朝,101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也只有大眾、戴姆勒、寶馬、FCA幾家汽車巨擘尚能重現往日榮光。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美洲大陸整合之勢更為“慘烈”,除世界大戰、石油危機、金融危機等外界因素外,多如繁星的資本家行為更是將車企併購當做資本遊戲,在野心家們一個個“構築汽車帝國”的夢想下,無數品牌變成了歷史印跡,翻雲覆雨間,只有通用和福特堅挺到了最後。

而今,在電氣化、智能網聯推動的新四化浪潮下,並不擅長整合、重組的日系車企開始行動了。

豐田“搭訕”鈴木為哪般?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8月28日,豐田汽車與鈴木汽車聯合宣佈,將結成資本聯盟以加快在自動駕駛等新技術領域的合作研發,應對顛覆全球汽車行業的全面變革。

此次結盟,雙方以“交叉持股”方式作為合作基礎,豐田斥資960億日元(約合9.1億美元)收購鈴木汽車4.94%的股份,鈴木向豐田投資480億日元(約合4.55億美元),購得豐田0.2%股權。在體量相差25倍的情況下,這樁日系車企間的“平等交易”基本落錘敲定。

從表面上看,豐田鈴木間的合作結盟,和多數車企的技術共享並無差異。二者的聯合聲明中同樣提及,希望在新興領域建立和深化合作,克服汽車行業面臨的新挑戰,實現可持續增長,但彼此之間是依然是競爭對手。可是,在合作內容層面上,二者所謂的“競爭關係”已經相當微妙,甚至有些過於“曖昧”。


"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世事無常,行流散徙,分合無定,分久必合。分分合合之中,大繁榮的統一是註定的結局。

汽車發達國家都曾經歷過滄海桑田的“分與合”。歐洲大陸上,兩次世界大戰都曾變向助力汽車工業成長。在不計其數的戰爭投入下,英意法德西都曾是名噪一時的汽車強國,怎奈今朝,101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也只有大眾、戴姆勒、寶馬、FCA幾家汽車巨擘尚能重現往日榮光。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美洲大陸整合之勢更為“慘烈”,除世界大戰、石油危機、金融危機等外界因素外,多如繁星的資本家行為更是將車企併購當做資本遊戲,在野心家們一個個“構築汽車帝國”的夢想下,無數品牌變成了歷史印跡,翻雲覆雨間,只有通用和福特堅挺到了最後。

而今,在電氣化、智能網聯推動的新四化浪潮下,並不擅長整合、重組的日系車企開始行動了。

豐田“搭訕”鈴木為哪般?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8月28日,豐田汽車與鈴木汽車聯合宣佈,將結成資本聯盟以加快在自動駕駛等新技術領域的合作研發,應對顛覆全球汽車行業的全面變革。

此次結盟,雙方以“交叉持股”方式作為合作基礎,豐田斥資960億日元(約合9.1億美元)收購鈴木汽車4.94%的股份,鈴木向豐田投資480億日元(約合4.55億美元),購得豐田0.2%股權。在體量相差25倍的情況下,這樁日系車企間的“平等交易”基本落錘敲定。

從表面上看,豐田鈴木間的合作結盟,和多數車企的技術共享並無差異。二者的聯合聲明中同樣提及,希望在新興領域建立和深化合作,克服汽車行業面臨的新挑戰,實現可持續增長,但彼此之間是依然是競爭對手。可是,在合作內容層面上,二者所謂的“競爭關係”已經相當微妙,甚至有些過於“曖昧”。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今年2月份,兩家公司就曾簽訂不具備約束力的備忘錄,確認將圍繞環保、安全及信息技術、採購和新能源車領域正式談判;緊接著,3月份,雙方的合作內容公之於眾,豐田將向鈴木提供THS系統,而鈴木則向豐田印度提供兩款基於鈴木平臺打造的緊湊型車型(Ciaz和Ertiga),協助豐田在東南亞市場拓展銷售業務;半年後,雙方交叉持股變為現實。

有跡可循的半年中,雙方從非正式協議,到陸續發佈框架協議、簽訂正式合作協議,最終將技術協同變成資本合作,絕不僅是“張開臂膀,擁抱對方”那樣簡單。

車企合作,從不缺少“套路”

車企之間的合作自古有之,但苦澀的回憶或許能佔據大半。遠至寶馬和羅孚的土崩瓦解,戴姆勒克萊斯勒勞燕分飛,近至雷諾日產倒戈相向,都曾令人唏噓哀嘆,就連一向保守的日企鈴木,也曾是跨車企技術合作的“炮灰”。


"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世事無常,行流散徙,分合無定,分久必合。分分合合之中,大繁榮的統一是註定的結局。

汽車發達國家都曾經歷過滄海桑田的“分與合”。歐洲大陸上,兩次世界大戰都曾變向助力汽車工業成長。在不計其數的戰爭投入下,英意法德西都曾是名噪一時的汽車強國,怎奈今朝,101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也只有大眾、戴姆勒、寶馬、FCA幾家汽車巨擘尚能重現往日榮光。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美洲大陸整合之勢更為“慘烈”,除世界大戰、石油危機、金融危機等外界因素外,多如繁星的資本家行為更是將車企併購當做資本遊戲,在野心家們一個個“構築汽車帝國”的夢想下,無數品牌變成了歷史印跡,翻雲覆雨間,只有通用和福特堅挺到了最後。

而今,在電氣化、智能網聯推動的新四化浪潮下,並不擅長整合、重組的日系車企開始行動了。

豐田“搭訕”鈴木為哪般?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8月28日,豐田汽車與鈴木汽車聯合宣佈,將結成資本聯盟以加快在自動駕駛等新技術領域的合作研發,應對顛覆全球汽車行業的全面變革。

此次結盟,雙方以“交叉持股”方式作為合作基礎,豐田斥資960億日元(約合9.1億美元)收購鈴木汽車4.94%的股份,鈴木向豐田投資480億日元(約合4.55億美元),購得豐田0.2%股權。在體量相差25倍的情況下,這樁日系車企間的“平等交易”基本落錘敲定。

從表面上看,豐田鈴木間的合作結盟,和多數車企的技術共享並無差異。二者的聯合聲明中同樣提及,希望在新興領域建立和深化合作,克服汽車行業面臨的新挑戰,實現可持續增長,但彼此之間是依然是競爭對手。可是,在合作內容層面上,二者所謂的“競爭關係”已經相當微妙,甚至有些過於“曖昧”。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今年2月份,兩家公司就曾簽訂不具備約束力的備忘錄,確認將圍繞環保、安全及信息技術、採購和新能源車領域正式談判;緊接著,3月份,雙方的合作內容公之於眾,豐田將向鈴木提供THS系統,而鈴木則向豐田印度提供兩款基於鈴木平臺打造的緊湊型車型(Ciaz和Ertiga),協助豐田在東南亞市場拓展銷售業務;半年後,雙方交叉持股變為現實。

有跡可循的半年中,雙方從非正式協議,到陸續發佈框架協議、簽訂正式合作協議,最終將技術協同變成資本合作,絕不僅是“張開臂膀,擁抱對方”那樣簡單。

車企合作,從不缺少“套路”

車企之間的合作自古有之,但苦澀的回憶或許能佔據大半。遠至寶馬和羅孚的土崩瓦解,戴姆勒克萊斯勒勞燕分飛,近至雷諾日產倒戈相向,都曾令人唏噓哀嘆,就連一向保守的日企鈴木,也曾是跨車企技術合作的“炮灰”。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2009年12月,大眾和鈴木結成交叉持股聯盟,德國人以17億歐元收購19.89%鈴木股份,鈴木斥資7.7億歐元持有大眾1.5%股權,雙方分別以小型車和柴油機技術為交換籌碼,規劃針對產品研發的可持續合作。但僅在一年半之後,裂痕出現。

最終,習慣於“買買買”的大眾不肯放下高傲的頭顱,以“聯營公司”的視角看待用股權換技術的鈴木,甚至約定的柴油機技術也未能如約履行,這讓統領東南亞市場的鈴木感到了敵意。於是,在長達3年的離婚“拉鋸戰”中,所有的美好暢想化為泡影。

錯失和大眾結盟的鈴木一定知道,讓雙方關係降至冰點的原由,是需求上的不對等。


"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世事無常,行流散徙,分合無定,分久必合。分分合合之中,大繁榮的統一是註定的結局。

汽車發達國家都曾經歷過滄海桑田的“分與合”。歐洲大陸上,兩次世界大戰都曾變向助力汽車工業成長。在不計其數的戰爭投入下,英意法德西都曾是名噪一時的汽車強國,怎奈今朝,101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也只有大眾、戴姆勒、寶馬、FCA幾家汽車巨擘尚能重現往日榮光。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美洲大陸整合之勢更為“慘烈”,除世界大戰、石油危機、金融危機等外界因素外,多如繁星的資本家行為更是將車企併購當做資本遊戲,在野心家們一個個“構築汽車帝國”的夢想下,無數品牌變成了歷史印跡,翻雲覆雨間,只有通用和福特堅挺到了最後。

而今,在電氣化、智能網聯推動的新四化浪潮下,並不擅長整合、重組的日系車企開始行動了。

豐田“搭訕”鈴木為哪般?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8月28日,豐田汽車與鈴木汽車聯合宣佈,將結成資本聯盟以加快在自動駕駛等新技術領域的合作研發,應對顛覆全球汽車行業的全面變革。

此次結盟,雙方以“交叉持股”方式作為合作基礎,豐田斥資960億日元(約合9.1億美元)收購鈴木汽車4.94%的股份,鈴木向豐田投資480億日元(約合4.55億美元),購得豐田0.2%股權。在體量相差25倍的情況下,這樁日系車企間的“平等交易”基本落錘敲定。

從表面上看,豐田鈴木間的合作結盟,和多數車企的技術共享並無差異。二者的聯合聲明中同樣提及,希望在新興領域建立和深化合作,克服汽車行業面臨的新挑戰,實現可持續增長,但彼此之間是依然是競爭對手。可是,在合作內容層面上,二者所謂的“競爭關係”已經相當微妙,甚至有些過於“曖昧”。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今年2月份,兩家公司就曾簽訂不具備約束力的備忘錄,確認將圍繞環保、安全及信息技術、採購和新能源車領域正式談判;緊接著,3月份,雙方的合作內容公之於眾,豐田將向鈴木提供THS系統,而鈴木則向豐田印度提供兩款基於鈴木平臺打造的緊湊型車型(Ciaz和Ertiga),協助豐田在東南亞市場拓展銷售業務;半年後,雙方交叉持股變為現實。

有跡可循的半年中,雙方從非正式協議,到陸續發佈框架協議、簽訂正式合作協議,最終將技術協同變成資本合作,絕不僅是“張開臂膀,擁抱對方”那樣簡單。

車企合作,從不缺少“套路”

車企之間的合作自古有之,但苦澀的回憶或許能佔據大半。遠至寶馬和羅孚的土崩瓦解,戴姆勒克萊斯勒勞燕分飛,近至雷諾日產倒戈相向,都曾令人唏噓哀嘆,就連一向保守的日企鈴木,也曾是跨車企技術合作的“炮灰”。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2009年12月,大眾和鈴木結成交叉持股聯盟,德國人以17億歐元收購19.89%鈴木股份,鈴木斥資7.7億歐元持有大眾1.5%股權,雙方分別以小型車和柴油機技術為交換籌碼,規劃針對產品研發的可持續合作。但僅在一年半之後,裂痕出現。

最終,習慣於“買買買”的大眾不肯放下高傲的頭顱,以“聯營公司”的視角看待用股權換技術的鈴木,甚至約定的柴油機技術也未能如約履行,這讓統領東南亞市場的鈴木感到了敵意。於是,在長達3年的離婚“拉鋸戰”中,所有的美好暢想化為泡影。

錯失和大眾結盟的鈴木一定知道,讓雙方關係降至冰點的原由,是需求上的不對等。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徘徊於全球汽車銷量榜上游的大眾,是歐洲和中國市場的絕對“控股者”,相比小型車製造技術,鈴木在東南亞市場的統治地位才是其最期盼擁有的核心價值。換言之,擁有鈴木,就意味著和“全球第一車企寶座”的距離更進一步。

相反,鈴木的內心獨白遠沒有這樣複雜,他們只想用羽翼豐滿的東南亞市場,換取跟隨汽車行業研發進度的技術。在企業經營上,“獨善其身”則是鈴木最後的底線。

為什麼說鈴木有被吞併的可能?

此一時彼一時,雖然退守中國市場沒有讓鈴木損傷元氣,甚至在2018年還實現全球銷量1.2%的增幅,但此番合作,似乎也在不聲不響中傳遞出鈴木汽車“妥協”的信號。原因無他,只因為這一次,合作的對象變成了豐田——全球唯一能與大眾集團“爭體量”的汽車製造商。

2018全球汽車銷量排行中,大眾汽車位居第一,全球銷量1083萬輛,同比增幅11.4%。豐田汽車緊隨其後,全球銷量1052萬輛,同比增幅11.1%。而在此之前,豐田曾在2014、2017年兩奪全球第一寶座,你追我趕間,競爭加劇是必然。


"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世事無常,行流散徙,分合無定,分久必合。分分合合之中,大繁榮的統一是註定的結局。

汽車發達國家都曾經歷過滄海桑田的“分與合”。歐洲大陸上,兩次世界大戰都曾變向助力汽車工業成長。在不計其數的戰爭投入下,英意法德西都曾是名噪一時的汽車強國,怎奈今朝,101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也只有大眾、戴姆勒、寶馬、FCA幾家汽車巨擘尚能重現往日榮光。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美洲大陸整合之勢更為“慘烈”,除世界大戰、石油危機、金融危機等外界因素外,多如繁星的資本家行為更是將車企併購當做資本遊戲,在野心家們一個個“構築汽車帝國”的夢想下,無數品牌變成了歷史印跡,翻雲覆雨間,只有通用和福特堅挺到了最後。

而今,在電氣化、智能網聯推動的新四化浪潮下,並不擅長整合、重組的日系車企開始行動了。

豐田“搭訕”鈴木為哪般?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8月28日,豐田汽車與鈴木汽車聯合宣佈,將結成資本聯盟以加快在自動駕駛等新技術領域的合作研發,應對顛覆全球汽車行業的全面變革。

此次結盟,雙方以“交叉持股”方式作為合作基礎,豐田斥資960億日元(約合9.1億美元)收購鈴木汽車4.94%的股份,鈴木向豐田投資480億日元(約合4.55億美元),購得豐田0.2%股權。在體量相差25倍的情況下,這樁日系車企間的“平等交易”基本落錘敲定。

從表面上看,豐田鈴木間的合作結盟,和多數車企的技術共享並無差異。二者的聯合聲明中同樣提及,希望在新興領域建立和深化合作,克服汽車行業面臨的新挑戰,實現可持續增長,但彼此之間是依然是競爭對手。可是,在合作內容層面上,二者所謂的“競爭關係”已經相當微妙,甚至有些過於“曖昧”。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今年2月份,兩家公司就曾簽訂不具備約束力的備忘錄,確認將圍繞環保、安全及信息技術、採購和新能源車領域正式談判;緊接著,3月份,雙方的合作內容公之於眾,豐田將向鈴木提供THS系統,而鈴木則向豐田印度提供兩款基於鈴木平臺打造的緊湊型車型(Ciaz和Ertiga),協助豐田在東南亞市場拓展銷售業務;半年後,雙方交叉持股變為現實。

有跡可循的半年中,雙方從非正式協議,到陸續發佈框架協議、簽訂正式合作協議,最終將技術協同變成資本合作,絕不僅是“張開臂膀,擁抱對方”那樣簡單。

車企合作,從不缺少“套路”

車企之間的合作自古有之,但苦澀的回憶或許能佔據大半。遠至寶馬和羅孚的土崩瓦解,戴姆勒克萊斯勒勞燕分飛,近至雷諾日產倒戈相向,都曾令人唏噓哀嘆,就連一向保守的日企鈴木,也曾是跨車企技術合作的“炮灰”。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2009年12月,大眾和鈴木結成交叉持股聯盟,德國人以17億歐元收購19.89%鈴木股份,鈴木斥資7.7億歐元持有大眾1.5%股權,雙方分別以小型車和柴油機技術為交換籌碼,規劃針對產品研發的可持續合作。但僅在一年半之後,裂痕出現。

最終,習慣於“買買買”的大眾不肯放下高傲的頭顱,以“聯營公司”的視角看待用股權換技術的鈴木,甚至約定的柴油機技術也未能如約履行,這讓統領東南亞市場的鈴木感到了敵意。於是,在長達3年的離婚“拉鋸戰”中,所有的美好暢想化為泡影。

錯失和大眾結盟的鈴木一定知道,讓雙方關係降至冰點的原由,是需求上的不對等。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徘徊於全球汽車銷量榜上游的大眾,是歐洲和中國市場的絕對“控股者”,相比小型車製造技術,鈴木在東南亞市場的統治地位才是其最期盼擁有的核心價值。換言之,擁有鈴木,就意味著和“全球第一車企寶座”的距離更進一步。

相反,鈴木的內心獨白遠沒有這樣複雜,他們只想用羽翼豐滿的東南亞市場,換取跟隨汽車行業研發進度的技術。在企業經營上,“獨善其身”則是鈴木最後的底線。

為什麼說鈴木有被吞併的可能?

此一時彼一時,雖然退守中國市場沒有讓鈴木損傷元氣,甚至在2018年還實現全球銷量1.2%的增幅,但此番合作,似乎也在不聲不響中傳遞出鈴木汽車“妥協”的信號。原因無他,只因為這一次,合作的對象變成了豐田——全球唯一能與大眾集團“爭體量”的汽車製造商。

2018全球汽車銷量排行中,大眾汽車位居第一,全球銷量1083萬輛,同比增幅11.4%。豐田汽車緊隨其後,全球銷量1052萬輛,同比增幅11.1%。而在此之前,豐田曾在2014、2017年兩奪全球第一寶座,你追我趕間,競爭加劇是必然。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壓制對手,提升自身的方法有很多,第一是苦修內功,但需要超於常人的耐心與毅力,收效慢但成就感強。其二是併購重組,結合不同企業的核心優勢,抱團取暖合力突圍,成就感不高卻能立竿見影,但對於合作雙方而言,實現共贏並不容易。

以此次合作為例,豐田入股鈴木表面是為了更好地在技術合作方面達成協同,但從長遠看,一旦兩者走向技術趨同,甚至在渠道建設,市場開拓層面各取所長,最終喪失核心競爭力的一定會是鈴木。我們儘可大膽猜想,按照這種模式持續下去,並非二者同舟共濟,相反,豐田“吞併”鈴木將是必然結果。

但這一次,鈴木為什麼不再選擇反抗?因為所有人都知道,全球車企融合“勢不可擋”。如果按照馬爾喬內等人的觀點,未來全球車企只剩5-10家,鈴木躋身“存活系列”的機率註定渺茫,而體量與大眾相當的豐田則不然,這也是車企爭相跨企業合作的原因。


"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世事無常,行流散徙,分合無定,分久必合。分分合合之中,大繁榮的統一是註定的結局。

汽車發達國家都曾經歷過滄海桑田的“分與合”。歐洲大陸上,兩次世界大戰都曾變向助力汽車工業成長。在不計其數的戰爭投入下,英意法德西都曾是名噪一時的汽車強國,怎奈今朝,101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也只有大眾、戴姆勒、寶馬、FCA幾家汽車巨擘尚能重現往日榮光。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美洲大陸整合之勢更為“慘烈”,除世界大戰、石油危機、金融危機等外界因素外,多如繁星的資本家行為更是將車企併購當做資本遊戲,在野心家們一個個“構築汽車帝國”的夢想下,無數品牌變成了歷史印跡,翻雲覆雨間,只有通用和福特堅挺到了最後。

而今,在電氣化、智能網聯推動的新四化浪潮下,並不擅長整合、重組的日系車企開始行動了。

豐田“搭訕”鈴木為哪般?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8月28日,豐田汽車與鈴木汽車聯合宣佈,將結成資本聯盟以加快在自動駕駛等新技術領域的合作研發,應對顛覆全球汽車行業的全面變革。

此次結盟,雙方以“交叉持股”方式作為合作基礎,豐田斥資960億日元(約合9.1億美元)收購鈴木汽車4.94%的股份,鈴木向豐田投資480億日元(約合4.55億美元),購得豐田0.2%股權。在體量相差25倍的情況下,這樁日系車企間的“平等交易”基本落錘敲定。

從表面上看,豐田鈴木間的合作結盟,和多數車企的技術共享並無差異。二者的聯合聲明中同樣提及,希望在新興領域建立和深化合作,克服汽車行業面臨的新挑戰,實現可持續增長,但彼此之間是依然是競爭對手。可是,在合作內容層面上,二者所謂的“競爭關係”已經相當微妙,甚至有些過於“曖昧”。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今年2月份,兩家公司就曾簽訂不具備約束力的備忘錄,確認將圍繞環保、安全及信息技術、採購和新能源車領域正式談判;緊接著,3月份,雙方的合作內容公之於眾,豐田將向鈴木提供THS系統,而鈴木則向豐田印度提供兩款基於鈴木平臺打造的緊湊型車型(Ciaz和Ertiga),協助豐田在東南亞市場拓展銷售業務;半年後,雙方交叉持股變為現實。

有跡可循的半年中,雙方從非正式協議,到陸續發佈框架協議、簽訂正式合作協議,最終將技術協同變成資本合作,絕不僅是“張開臂膀,擁抱對方”那樣簡單。

車企合作,從不缺少“套路”

車企之間的合作自古有之,但苦澀的回憶或許能佔據大半。遠至寶馬和羅孚的土崩瓦解,戴姆勒克萊斯勒勞燕分飛,近至雷諾日產倒戈相向,都曾令人唏噓哀嘆,就連一向保守的日企鈴木,也曾是跨車企技術合作的“炮灰”。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2009年12月,大眾和鈴木結成交叉持股聯盟,德國人以17億歐元收購19.89%鈴木股份,鈴木斥資7.7億歐元持有大眾1.5%股權,雙方分別以小型車和柴油機技術為交換籌碼,規劃針對產品研發的可持續合作。但僅在一年半之後,裂痕出現。

最終,習慣於“買買買”的大眾不肯放下高傲的頭顱,以“聯營公司”的視角看待用股權換技術的鈴木,甚至約定的柴油機技術也未能如約履行,這讓統領東南亞市場的鈴木感到了敵意。於是,在長達3年的離婚“拉鋸戰”中,所有的美好暢想化為泡影。

錯失和大眾結盟的鈴木一定知道,讓雙方關係降至冰點的原由,是需求上的不對等。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徘徊於全球汽車銷量榜上游的大眾,是歐洲和中國市場的絕對“控股者”,相比小型車製造技術,鈴木在東南亞市場的統治地位才是其最期盼擁有的核心價值。換言之,擁有鈴木,就意味著和“全球第一車企寶座”的距離更進一步。

相反,鈴木的內心獨白遠沒有這樣複雜,他們只想用羽翼豐滿的東南亞市場,換取跟隨汽車行業研發進度的技術。在企業經營上,“獨善其身”則是鈴木最後的底線。

為什麼說鈴木有被吞併的可能?

此一時彼一時,雖然退守中國市場沒有讓鈴木損傷元氣,甚至在2018年還實現全球銷量1.2%的增幅,但此番合作,似乎也在不聲不響中傳遞出鈴木汽車“妥協”的信號。原因無他,只因為這一次,合作的對象變成了豐田——全球唯一能與大眾集團“爭體量”的汽車製造商。

2018全球汽車銷量排行中,大眾汽車位居第一,全球銷量1083萬輛,同比增幅11.4%。豐田汽車緊隨其後,全球銷量1052萬輛,同比增幅11.1%。而在此之前,豐田曾在2014、2017年兩奪全球第一寶座,你追我趕間,競爭加劇是必然。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壓制對手,提升自身的方法有很多,第一是苦修內功,但需要超於常人的耐心與毅力,收效慢但成就感強。其二是併購重組,結合不同企業的核心優勢,抱團取暖合力突圍,成就感不高卻能立竿見影,但對於合作雙方而言,實現共贏並不容易。

以此次合作為例,豐田入股鈴木表面是為了更好地在技術合作方面達成協同,但從長遠看,一旦兩者走向技術趨同,甚至在渠道建設,市場開拓層面各取所長,最終喪失核心競爭力的一定會是鈴木。我們儘可大膽猜想,按照這種模式持續下去,並非二者同舟共濟,相反,豐田“吞併”鈴木將是必然結果。

但這一次,鈴木為什麼不再選擇反抗?因為所有人都知道,全球車企融合“勢不可擋”。如果按照馬爾喬內等人的觀點,未來全球車企只剩5-10家,鈴木躋身“存活系列”的機率註定渺茫,而體量與大眾相當的豐田則不然,這也是車企爭相跨企業合作的原因。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當然,尋找合作企業也並不容易。在體量規模適宜,可交換技術條件相當的情況下,還需考慮二者的經營理念,文化差異,思維方式乃至地理、氣候差異,如若不然,日產式“倒戈”很容易出現。

相較之下,鈴木與豐田的模式則更加恰如其分,日本第一大車企與第四大車企結盟,消除文化差異和經營理念之間的隔閡,或許更能將“強強聯合”的效果凸顯。對於丟失中國陣地,研發資金捉襟見肘的鈴木而言,這樣的合作模式簡直“求之不得”。


"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世事無常,行流散徙,分合無定,分久必合。分分合合之中,大繁榮的統一是註定的結局。

汽車發達國家都曾經歷過滄海桑田的“分與合”。歐洲大陸上,兩次世界大戰都曾變向助力汽車工業成長。在不計其數的戰爭投入下,英意法德西都曾是名噪一時的汽車強國,怎奈今朝,101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也只有大眾、戴姆勒、寶馬、FCA幾家汽車巨擘尚能重現往日榮光。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美洲大陸整合之勢更為“慘烈”,除世界大戰、石油危機、金融危機等外界因素外,多如繁星的資本家行為更是將車企併購當做資本遊戲,在野心家們一個個“構築汽車帝國”的夢想下,無數品牌變成了歷史印跡,翻雲覆雨間,只有通用和福特堅挺到了最後。

而今,在電氣化、智能網聯推動的新四化浪潮下,並不擅長整合、重組的日系車企開始行動了。

豐田“搭訕”鈴木為哪般?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8月28日,豐田汽車與鈴木汽車聯合宣佈,將結成資本聯盟以加快在自動駕駛等新技術領域的合作研發,應對顛覆全球汽車行業的全面變革。

此次結盟,雙方以“交叉持股”方式作為合作基礎,豐田斥資960億日元(約合9.1億美元)收購鈴木汽車4.94%的股份,鈴木向豐田投資480億日元(約合4.55億美元),購得豐田0.2%股權。在體量相差25倍的情況下,這樁日系車企間的“平等交易”基本落錘敲定。

從表面上看,豐田鈴木間的合作結盟,和多數車企的技術共享並無差異。二者的聯合聲明中同樣提及,希望在新興領域建立和深化合作,克服汽車行業面臨的新挑戰,實現可持續增長,但彼此之間是依然是競爭對手。可是,在合作內容層面上,二者所謂的“競爭關係”已經相當微妙,甚至有些過於“曖昧”。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今年2月份,兩家公司就曾簽訂不具備約束力的備忘錄,確認將圍繞環保、安全及信息技術、採購和新能源車領域正式談判;緊接著,3月份,雙方的合作內容公之於眾,豐田將向鈴木提供THS系統,而鈴木則向豐田印度提供兩款基於鈴木平臺打造的緊湊型車型(Ciaz和Ertiga),協助豐田在東南亞市場拓展銷售業務;半年後,雙方交叉持股變為現實。

有跡可循的半年中,雙方從非正式協議,到陸續發佈框架協議、簽訂正式合作協議,最終將技術協同變成資本合作,絕不僅是“張開臂膀,擁抱對方”那樣簡單。

車企合作,從不缺少“套路”

車企之間的合作自古有之,但苦澀的回憶或許能佔據大半。遠至寶馬和羅孚的土崩瓦解,戴姆勒克萊斯勒勞燕分飛,近至雷諾日產倒戈相向,都曾令人唏噓哀嘆,就連一向保守的日企鈴木,也曾是跨車企技術合作的“炮灰”。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2009年12月,大眾和鈴木結成交叉持股聯盟,德國人以17億歐元收購19.89%鈴木股份,鈴木斥資7.7億歐元持有大眾1.5%股權,雙方分別以小型車和柴油機技術為交換籌碼,規劃針對產品研發的可持續合作。但僅在一年半之後,裂痕出現。

最終,習慣於“買買買”的大眾不肯放下高傲的頭顱,以“聯營公司”的視角看待用股權換技術的鈴木,甚至約定的柴油機技術也未能如約履行,這讓統領東南亞市場的鈴木感到了敵意。於是,在長達3年的離婚“拉鋸戰”中,所有的美好暢想化為泡影。

錯失和大眾結盟的鈴木一定知道,讓雙方關係降至冰點的原由,是需求上的不對等。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徘徊於全球汽車銷量榜上游的大眾,是歐洲和中國市場的絕對“控股者”,相比小型車製造技術,鈴木在東南亞市場的統治地位才是其最期盼擁有的核心價值。換言之,擁有鈴木,就意味著和“全球第一車企寶座”的距離更進一步。

相反,鈴木的內心獨白遠沒有這樣複雜,他們只想用羽翼豐滿的東南亞市場,換取跟隨汽車行業研發進度的技術。在企業經營上,“獨善其身”則是鈴木最後的底線。

為什麼說鈴木有被吞併的可能?

此一時彼一時,雖然退守中國市場沒有讓鈴木損傷元氣,甚至在2018年還實現全球銷量1.2%的增幅,但此番合作,似乎也在不聲不響中傳遞出鈴木汽車“妥協”的信號。原因無他,只因為這一次,合作的對象變成了豐田——全球唯一能與大眾集團“爭體量”的汽車製造商。

2018全球汽車銷量排行中,大眾汽車位居第一,全球銷量1083萬輛,同比增幅11.4%。豐田汽車緊隨其後,全球銷量1052萬輛,同比增幅11.1%。而在此之前,豐田曾在2014、2017年兩奪全球第一寶座,你追我趕間,競爭加劇是必然。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壓制對手,提升自身的方法有很多,第一是苦修內功,但需要超於常人的耐心與毅力,收效慢但成就感強。其二是併購重組,結合不同企業的核心優勢,抱團取暖合力突圍,成就感不高卻能立竿見影,但對於合作雙方而言,實現共贏並不容易。

以此次合作為例,豐田入股鈴木表面是為了更好地在技術合作方面達成協同,但從長遠看,一旦兩者走向技術趨同,甚至在渠道建設,市場開拓層面各取所長,最終喪失核心競爭力的一定會是鈴木。我們儘可大膽猜想,按照這種模式持續下去,並非二者同舟共濟,相反,豐田“吞併”鈴木將是必然結果。

但這一次,鈴木為什麼不再選擇反抗?因為所有人都知道,全球車企融合“勢不可擋”。如果按照馬爾喬內等人的觀點,未來全球車企只剩5-10家,鈴木躋身“存活系列”的機率註定渺茫,而體量與大眾相當的豐田則不然,這也是車企爭相跨企業合作的原因。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當然,尋找合作企業也並不容易。在體量規模適宜,可交換技術條件相當的情況下,還需考慮二者的經營理念,文化差異,思維方式乃至地理、氣候差異,如若不然,日產式“倒戈”很容易出現。

相較之下,鈴木與豐田的模式則更加恰如其分,日本第一大車企與第四大車企結盟,消除文化差異和經營理念之間的隔閡,或許更能將“強強聯合”的效果凸顯。對於丟失中國陣地,研發資金捉襟見肘的鈴木而言,這樣的合作模式簡直“求之不得”。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事實上,鈴木也並非豐田唯一的“池中之物”。在持有斯巴魯20%股份的前提下,2017年,豐田汽車公司與馬自達汽車通過交叉持股形成資本聯盟。

如果算上鈴木的加盟,自此,日系車企已形成豐田-斯巴魯-馬自達-鈴木、日產-三菱、本田三大陣營,相對弱勢的企業依附於強勢企業數見不鮮。毋庸置疑,這是以豐田汽車為主動力,引領日系車企以走向“大融合”的強烈信號。


"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世事無常,行流散徙,分合無定,分久必合。分分合合之中,大繁榮的統一是註定的結局。

汽車發達國家都曾經歷過滄海桑田的“分與合”。歐洲大陸上,兩次世界大戰都曾變向助力汽車工業成長。在不計其數的戰爭投入下,英意法德西都曾是名噪一時的汽車強國,怎奈今朝,101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也只有大眾、戴姆勒、寶馬、FCA幾家汽車巨擘尚能重現往日榮光。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美洲大陸整合之勢更為“慘烈”,除世界大戰、石油危機、金融危機等外界因素外,多如繁星的資本家行為更是將車企併購當做資本遊戲,在野心家們一個個“構築汽車帝國”的夢想下,無數品牌變成了歷史印跡,翻雲覆雨間,只有通用和福特堅挺到了最後。

而今,在電氣化、智能網聯推動的新四化浪潮下,並不擅長整合、重組的日系車企開始行動了。

豐田“搭訕”鈴木為哪般?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8月28日,豐田汽車與鈴木汽車聯合宣佈,將結成資本聯盟以加快在自動駕駛等新技術領域的合作研發,應對顛覆全球汽車行業的全面變革。

此次結盟,雙方以“交叉持股”方式作為合作基礎,豐田斥資960億日元(約合9.1億美元)收購鈴木汽車4.94%的股份,鈴木向豐田投資480億日元(約合4.55億美元),購得豐田0.2%股權。在體量相差25倍的情況下,這樁日系車企間的“平等交易”基本落錘敲定。

從表面上看,豐田鈴木間的合作結盟,和多數車企的技術共享並無差異。二者的聯合聲明中同樣提及,希望在新興領域建立和深化合作,克服汽車行業面臨的新挑戰,實現可持續增長,但彼此之間是依然是競爭對手。可是,在合作內容層面上,二者所謂的“競爭關係”已經相當微妙,甚至有些過於“曖昧”。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今年2月份,兩家公司就曾簽訂不具備約束力的備忘錄,確認將圍繞環保、安全及信息技術、採購和新能源車領域正式談判;緊接著,3月份,雙方的合作內容公之於眾,豐田將向鈴木提供THS系統,而鈴木則向豐田印度提供兩款基於鈴木平臺打造的緊湊型車型(Ciaz和Ertiga),協助豐田在東南亞市場拓展銷售業務;半年後,雙方交叉持股變為現實。

有跡可循的半年中,雙方從非正式協議,到陸續發佈框架協議、簽訂正式合作協議,最終將技術協同變成資本合作,絕不僅是“張開臂膀,擁抱對方”那樣簡單。

車企合作,從不缺少“套路”

車企之間的合作自古有之,但苦澀的回憶或許能佔據大半。遠至寶馬和羅孚的土崩瓦解,戴姆勒克萊斯勒勞燕分飛,近至雷諾日產倒戈相向,都曾令人唏噓哀嘆,就連一向保守的日企鈴木,也曾是跨車企技術合作的“炮灰”。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2009年12月,大眾和鈴木結成交叉持股聯盟,德國人以17億歐元收購19.89%鈴木股份,鈴木斥資7.7億歐元持有大眾1.5%股權,雙方分別以小型車和柴油機技術為交換籌碼,規劃針對產品研發的可持續合作。但僅在一年半之後,裂痕出現。

最終,習慣於“買買買”的大眾不肯放下高傲的頭顱,以“聯營公司”的視角看待用股權換技術的鈴木,甚至約定的柴油機技術也未能如約履行,這讓統領東南亞市場的鈴木感到了敵意。於是,在長達3年的離婚“拉鋸戰”中,所有的美好暢想化為泡影。

錯失和大眾結盟的鈴木一定知道,讓雙方關係降至冰點的原由,是需求上的不對等。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徘徊於全球汽車銷量榜上游的大眾,是歐洲和中國市場的絕對“控股者”,相比小型車製造技術,鈴木在東南亞市場的統治地位才是其最期盼擁有的核心價值。換言之,擁有鈴木,就意味著和“全球第一車企寶座”的距離更進一步。

相反,鈴木的內心獨白遠沒有這樣複雜,他們只想用羽翼豐滿的東南亞市場,換取跟隨汽車行業研發進度的技術。在企業經營上,“獨善其身”則是鈴木最後的底線。

為什麼說鈴木有被吞併的可能?

此一時彼一時,雖然退守中國市場沒有讓鈴木損傷元氣,甚至在2018年還實現全球銷量1.2%的增幅,但此番合作,似乎也在不聲不響中傳遞出鈴木汽車“妥協”的信號。原因無他,只因為這一次,合作的對象變成了豐田——全球唯一能與大眾集團“爭體量”的汽車製造商。

2018全球汽車銷量排行中,大眾汽車位居第一,全球銷量1083萬輛,同比增幅11.4%。豐田汽車緊隨其後,全球銷量1052萬輛,同比增幅11.1%。而在此之前,豐田曾在2014、2017年兩奪全球第一寶座,你追我趕間,競爭加劇是必然。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壓制對手,提升自身的方法有很多,第一是苦修內功,但需要超於常人的耐心與毅力,收效慢但成就感強。其二是併購重組,結合不同企業的核心優勢,抱團取暖合力突圍,成就感不高卻能立竿見影,但對於合作雙方而言,實現共贏並不容易。

以此次合作為例,豐田入股鈴木表面是為了更好地在技術合作方面達成協同,但從長遠看,一旦兩者走向技術趨同,甚至在渠道建設,市場開拓層面各取所長,最終喪失核心競爭力的一定會是鈴木。我們儘可大膽猜想,按照這種模式持續下去,並非二者同舟共濟,相反,豐田“吞併”鈴木將是必然結果。

但這一次,鈴木為什麼不再選擇反抗?因為所有人都知道,全球車企融合“勢不可擋”。如果按照馬爾喬內等人的觀點,未來全球車企只剩5-10家,鈴木躋身“存活系列”的機率註定渺茫,而體量與大眾相當的豐田則不然,這也是車企爭相跨企業合作的原因。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當然,尋找合作企業也並不容易。在體量規模適宜,可交換技術條件相當的情況下,還需考慮二者的經營理念,文化差異,思維方式乃至地理、氣候差異,如若不然,日產式“倒戈”很容易出現。

相較之下,鈴木與豐田的模式則更加恰如其分,日本第一大車企與第四大車企結盟,消除文化差異和經營理念之間的隔閡,或許更能將“強強聯合”的效果凸顯。對於丟失中國陣地,研發資金捉襟見肘的鈴木而言,這樣的合作模式簡直“求之不得”。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事實上,鈴木也並非豐田唯一的“池中之物”。在持有斯巴魯20%股份的前提下,2017年,豐田汽車公司與馬自達汽車通過交叉持股形成資本聯盟。

如果算上鈴木的加盟,自此,日系車企已形成豐田-斯巴魯-馬自達-鈴木、日產-三菱、本田三大陣營,相對弱勢的企業依附於強勢企業數見不鮮。毋庸置疑,這是以豐田汽車為主動力,引領日系車企以走向“大融合”的強烈信號。


日系車企洗牌在即!鈴木、馬自達、三菱危矣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如果將全球汽車史總結為三部分,歐美主流車企的融合無疑佔據了前兩個階段。行至新四化風口,日系車企將率先完成第三階段的合併重組,這既是時代的寵幸,也是日本汽車工業領跑優勢的“轉化”。那麼由此推斷,站在全球汽車主戰場的中國車企,是否會成為時代眷顧下的又一個“寵兒”?

大勢不可違,任何馬太效應凸顯的背後,都預示著繁榮景象的光顧,倘若有朝一日能看到中國車企,我們或許也應對此深感欣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