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悲傷更悲傷的,是我們啊

朋友跟我說,有部臺灣愛情電影最近在內地爆了,一個個看完都哭成淚人,彷彿見證了愛情最神聖的時刻。

比悲傷更悲傷的,是我們啊

這片就是林孝謙導演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翻拍自2009年同名的韓國電影。

比悲傷更悲傷的,是我們啊

我看到很多人在傳抖音裡那些“觀後感”的視頻,視頻的畫面是電影的片尾曲,然後出現一大包用空的餐巾紙袋,還伴隨著拍攝者的哭泣聲。

我這人也比較感性,於是就很認真的在腦海裡想象哭泣著的樣子,一手舉著空袋,一手拿著手機拍,還要發出哭聲......

我的鑑定結果是:矯揉造作,過於沙雕。

喜歡這部電影的人說,在這部電影裡看到了偉大的愛情;我是個俗人,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覺就像那個感人的抖音視頻一樣,創作者在利用愛情,意淫悲傷。

比悲傷更悲傷的,是我們啊

電影一開始就是悲傷。

女主家人車禍,孑然一身;男主父親患癌去世,又被母親拋棄,所以從小就有共情,兩情相悅。

成年後,女主就以“朋友”的身份搬進了男主的大房子。

比悲傷更悲傷的,是我們啊

後來,悲劇發生了,男主因為遺傳了父親的癌細胞,慢慢爆發,醫生跟他說時間不多了。

男主瞞著女主,某天吃飯的時候對她說:你找個好男人嫁了吧。

比悲傷更悲傷的,是我們啊

沒想到,女主還真找了個好男人,而且對方還是有未婚妻的。男主得知後,就去求好男人的未婚妻,希望她提分手,成全女主,他說自己時日不多,希望女主能過得幸福......

比悲傷更悲傷的,是我們啊

比悲傷更悲傷的,是我們啊

整部電影,前面一大坨,都是從男主的視角去講故事,雖然他喜歡女主,女主也喜歡他,但他必須把女主推開,在死之前,把她交到一個好男人的手裡,這是為她好。

講真的,電影看到這裡,我一度陷入尷尬,男主看起來辣麼深情,為什麼言談舉止要這麼神經。

比悲傷更悲傷的,是我們啊

更可怕的是,看到後頭,我發現我徹底低估了這部電影的矯揉造作。

這時,電影開始切換到女主視角,用PPT開始講故事。原來,女主早就知道男主有病,她假裝不知道...還配合男主去找了一個好男人,並且結婚!

因為...這是男主的心願。

電影的最後,男主住院,女主離開了好男人,並且回到男主身邊,吞下毒藥,陪他一起死去......

比悲傷更悲傷的,是我們啊

看完這部電影,我想起今天看的一個新聞,說有一個鐘愛養生的大媽,突發奇想,將20餘種水果混合榨汁,輸入了靜脈。以至於造成重要器官受損,急救了5天,才脫離危險。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的主創就像這個大媽一樣,為了謳歌偉大的愛情,把車禍+癌症+三角戀+殉情等一系列催人淚下的苦情戲,生硬的混到一起。

只不過,這碗狗血他都餵給了觀眾喝。

比悲傷更悲傷的,是我們啊

這部電影裡的悲傷太刻意了,處處都是為了催淚而催淚。

人人都渴望愛情,可是隻有那些有人關心的人才能夠體會什麼叫做愛情。

而在影片中,無論男女,活著的一天天,盡折騰些自我感動的事,完全不管不顧別人的感受。

這種感覺就像我想取悅正在看文章的你,然後我天天在家給你高歌周杰倫的《甜甜的》,我這不就是有病嗎。

比悲傷更悲傷的,是我們啊

結婚誓言裡有一句說:無論貧窮富有,健康疾病,都愛她,照顧她,尊重她,接納她,直到生命盡頭。

而電影裡,口口聲聲說在用生命去愛,這都還沒死呢,就急匆匆的推開對方,這是為對方好嗎,在我眼裡這是病態。

這種沒事找事的愛情電影,都能看出眼淚,自我感動的能力不一般啊。

比悲傷更悲傷的,是我們啊

有人就說了,人家這電影翻拍自韓版《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要怪也怪原著。

嗯,2009年的《比悲傷更悲傷的電影》,編劇就有神經質,10年後,你還照抄人家的,那你不就是個蛋·白·質麼。

況且,10年前的原版,拍的要自然細膩的多。

比悲傷更悲傷的,是我們啊

在韓版裡,起初,女主的情緒傾向不像臺版這麼明顯,觀眾會和男主一樣,真的以為女主愛上了那個好男人,因此男主拆散好男人和未婚妻的行為會讓我們覺得心酸,偉大。

它把觀眾的情緒一直吊著,讓人幾乎忽視了價值觀上的傻缺。

比悲傷更悲傷的,是我們啊

而且,韓版的細節更豐富,兩個人的日常都很走心,但反觀臺版,大部分的情緒,都是靠說出來的,它把一切都說的太明白。

印象裡,韓版中,好男人去墓地看他兩,故事嘎然而止;而到了臺版,不但有好男人繼續去找未婚妻的場景,還有男女主一起死掉的畫面,真的,這過於沙雕,絲毫沒有一點往事只可回味的餘味。

比悲傷更悲傷的,是我們啊

比悲傷更悲傷的,是我們啊

在這部電影裡,有一句角色們傳遞了三遍的臺詞,一開始是男主說的,後來女主說,再後來好男人也說,大概是:愛情如果可以解釋的話,這世上就不會有人因為這個而痛苦。

這話聽起來很厲害的樣子,可事實上,導演整部電影都在矯揉造作的為“愛情”解釋,恨不得扯出觀眾的眼淚說:你看,你看,這就是偉大的愛情該有的樣子,人都快死了,你們快哭啊......

很多年前,王小波寫道:我總以為,有過雨果的博愛,蕭伯納的智慧,羅曼·羅蘭又把什麼是美說得那麼清楚,人無論如何也不該再是愚昧的了。

誰能想到,這都2019年了,廣大群眾居然還沉浸在《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裡無法自拔,這才是真正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