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門,散白茶和白茶餅究竟該如何選擇?你不妨多看這三方面

初入門,散白茶和白茶餅究竟該如何選擇?你不妨多看這三方面

| 本文由白茶課堂原創撰寫,未經允許,任何人和媒體不得轉載!

《1》

中國的茶文化淵源流傳,早在唐朝,被後人尊稱為“茶聖”、“茶神”的陸羽就寫下了世界上第一部有關茶的專著《茶經》。

後又有《大觀茶論》、《茶疏》等茶書著作,讓大眾越來越熟悉茶文化,開始有了飲茶的習慣。

到了今天,不論是在京城四合院裡的遛鳥的大爺還是青藏高原上的牧羊人,都會飲茶、聊茶。

以前大家多在談論綠茶、紅茶,而現在,隨著白茶逐漸被大家熟悉,慢慢走進了大眾的視野,相信更多的朋友想要了解更多白茶知識。

那麼,什麼樣的白茶才是好白茶?散白茶和白茶餅哪種更好喝?白茶該如何儲存呢?

飲茶如飲水,冷暖滋味都有自己體會。村姑陳願和各位茶友一起交流、分享,讓新茶友也能更好地瞭解白茶。

初入門,散白茶和白茶餅究竟該如何選擇?你不妨多看這三方面

初入門,散白茶和白茶餅究竟該如何選擇?你不妨多看這三方面

《2》

散白茶和白茶餅的模樣不同

《大觀茶論》裡說,“白茶自為一種,與常茶不同。其條敷闡,其葉瑩薄。須製造精微,運度得宜,則表裡昭澈,如玉之在璞,它無語倫也”。

白茶自成一種,枝條舒展,葉子晶瑩。散白茶,是在經過自然萎凋後烘乾的茶葉,保持原本的形態,芽葉齊整、色澤光潤。

白茶餅,是由散白茶再經過蒸軟、包揉、壓餅、烘乾而製成的。

白茶餅圓圓的,宛如玉之在璞,又似朦朧的月亮在夜色的濾鏡裡黃得深沉、綠得婉轉。

散白茶在香氣上也與茶餅不同,捻一撮新茶在杯中聞一口,清新、鮮爽,有淡淡的花香;老白茶聞起來不僅有花香,隨之而來的還有陳香和藥香。

打開白茶餅的包裝,就能聞到迎面而來的香氣,用茶刀或茶針取下些許,細細品,還會聞到沉沉的藥香、棗香和陳香。

初入門,散白茶和白茶餅究竟該如何選擇?你不妨多看這三方面

初入門,散白茶和白茶餅究竟該如何選擇?你不妨多看這三方面

《3》

品一品散白茶和白茶餅的滋味

散白茶和白茶餅喝起來也是感覺不同的。

散的新白茶喝起來會有花香、毫香、蘆葦和野草的清香,老茶會有陳香、荷葉香、棗香和藥香。

白茶餅雖也有散白茶新茶的花香,但會顯得更有內涵,需要慢慢品、細細聞,呷一口,在舌尖滾過,這淡淡花香、藥香也會在口腔、鼻腔中像仙女一般飄過。

對於新茶友來說,只要多多品嚐、試著去體會其中的滋味,探索這讓人著迷的趣味,也一樣會能跟老茶友一樣,和大家一起邊品邊敘,沉浸其中。

散白茶和白茶餅在養分上也不同。

散白茶的加工工藝是萎凋後再進行晾晒,所以散白茶極大程度地保留下了白茶的營養物質。

而白茶餅因為經過了蒸軟和烘乾,一部分營養物質存在流失。

所以,如果單從營養價值上看,散白茶的確好於白茶餅。

初入門,散白茶和白茶餅究竟該如何選擇?你不妨多看這三方面

初入門,散白茶和白茶餅究竟該如何選擇?你不妨多看這三方面

《4》

散白茶和白茶餅該如何挑選?

以上是散白茶和白茶餅的一些區別,那麼在挑選上也一樣,我們可以從它的口感、香氣和收藏價值上來看。

從口感上來說,如果喜愛清爽、年輕的感覺,不妨嘗試散白茶,而若偏愛醇厚、深沉的感覺,那就可以多多選擇白茶餅。

挑選時,如果聞他們的香氣,清新、鮮爽的香氣若是吸引了你,你肯定更愛散白茶;可若是你的鼻子告訴你打開包裝時那股淳和、厚重的香氣更勾人,你一定是要選擇白茶餅了。

因為老白茶本身就有防治心腦血管疾病、防治老年高血壓、腦溢血等功效,收藏價值也更高,所以收藏老白茶的人不在少數。

散茶因為要保持其原本的形態自然不能擠壓,所以儲存時需要的空間會更多,白茶餅已經經過了壓制,相比同樣質量的散白茶所佔的空間較少,在儲存和搬運時都比較便捷,選擇的人通常會更多。

也因此村姑陳悄悄說多存散白茶的驚喜可能更大哦。


初入門,散白茶和白茶餅究竟該如何選擇?你不妨多看這三方面

初入門,散白茶和白茶餅究竟該如何選擇?你不妨多看這三方面

《5》

老白茶的儲存妙招

因為老白茶的價值很高,所以儲存方法也是很講究的。

村姑陳一直提倡避光、密封、乾燥、無異味這“保存白茶的四大法則”。

我們可將平時不喝的白茶放在錫箔紙中,用塑料袋密封上裝進紙箱,將紙箱封好後放在離牆離地等乾燥的地方。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等它們在紙箱中慢慢陳化、慢慢沉澱後,再次取出時一定不止讓你刮目相看。

初入門,散白茶和白茶餅究竟該如何選擇?你不妨多看這三方面

初入門,散白茶和白茶餅究竟該如何選擇?你不妨多看這三方面

《6》

“茶有九難:一是製造,二是識別,三是器具,四是火力,五是水質,六是炙烤,七是搗碎,八是烤煮,九是品飲”。

茶,本就是文人雅士之愛好,所以茶文化博大精深,等待我們去了解的還有太多。

高雅的愛好從來都不是簡單的,也因此獲得的快樂也不是表面的。

散茶餅茶,新人老友,同為茶歡,何喚孰非?

歡迎關注【白茶課堂】,瞭解更多白茶知識!

或者直接手機端點擊下方的“瞭解更多”!

版權聲明:本文歸白茶講堂(baichaketang)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