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定陵”,14處介紹,你瞭解多少

考古 十三陵 明神宗 明朝 中國古代史 行業報告 2018-12-02

北京定陵綜述:

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顯皇帝朱翊鈞(年號萬曆)的陵墓。這裡還葬有他的兩個皇后(孝端、孝靖)。定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於長陵西南方,建於1584~1590年(萬曆十二年至萬曆十八年)。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定陵被當做“牛鬼蛇神”批鬥,萬曆皇帝及兩位皇后的屍骨被焚。定陵的主要建築有祾恩門、祾恩殿、寶城、明樓和地下宮殿等。佔地182000平方米。它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髮掘了的陵墓。但是由於當時人們文物保護意識不強和當時特定的歷史時期(主要指文化大革命和破四舊)。因此,它的發掘也被認為是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劇。

明十三陵“定陵”,14處介紹,你瞭解多少

定陵概貌圖

寶頂

通俗點說就是皇帝的墳丘,在這下面埋葬就是皇帝跟他的妃子們了。說到這要來講講努爾哈赤這位皇帝。他一生作戰勇猛、屢立戰功,並在1616年,也就是明朝萬曆四十四年建立了大金國。他不僅在軍事上頗有建樹,而且還創立了八旗制度和滿族文字,是滿族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第二展覽室

現在您來到的是有著皇后奢侈的衣服以及珠寶的第二展覽室,這裡面主要陳列著孝端、孝靖兩位皇后的隨葬品。在這些陪葬品中,兩頂鳳冠是難得一見的寶貝,一頂上面畫著十二龍九鳳,是孝端皇后的陪葬品,這位皇后是萬曆皇帝朱翊鈞在位期間唯一冊封的皇后,地位比較高,所以鳳冠也比較高端。另一頂只有六龍三鳳,這頂是孝靖皇后的隨葬品,這位皇后地位比較低,她在生前只是一位貴妃,只是因為她的兒子與孫子都是皇帝,母憑子貴從而得到一個皇太后的稱呼,陪葬在定陵中。

第一展覽室

您來到的是第一展覽室,這裡面主要陳列萬曆皇帝的隨葬品,比如說金冠、玉帶、金銀器皿、絲織品等。這些文物之中,皇帝的金冠是國寶級文物,也是萬曆皇帝隨身陪葬品。據說它由518根金絲線編制而成,重量卻只有863克,看起來完全沒有金子的厚重感,反而有一種飄渺的朦朧感,可以稱得上是十分難得的藝術珍品了。

定陵博物館

在您眼前這座遺址型博物館便是定陵博物館了,也就是說整座定陵都是可以參觀的文物。在這些文物中有四件屬於國寶級文物,分別是金冠、鳳冠、夜明珠和明三彩。當然,作為萬曆皇帝朱翊鈞和孝端、孝靖兩位皇后的合葬墓,這裡肯定還有許多珍品,它們都放在陳列室中,等您去欣賞它們的美麗。

定陵地下宮

現在您看到文物上到處都是零錢的地方就是定陵地下宮了。地宮裡面十分陰森,空蕩蕩的地宮裡面除了燈光就只有一些陪葬品了,比如說皇帝的寶座,點長明燈的大缸等等。不過,在這些陪葬品中卻少了一件重要的東西,那就是皇帝以及皇后的棺槨(guǒ)。說到這裡,您可能在想說不定是這些東西太珍貴,景區將它們就珍藏起來了。其實並沒有,這些珍貴的文物在發掘陵墓之後,就被人隨意丟棄在了山谷中,再也找不到了。像這樣的事情,在挖掘定陵的時候還發生過許多次,也因此定陵的發掘被考古學界稱為中國考古史上最大的悲劇。 \r\n\t根據史料記載,其實孝婧王皇后並沒有資格陪葬皇陵的,有資格的是一位姓鄭的貴妃,這位鄭貴妃是萬曆皇帝生前最寵愛的妃子,用現在言情小說的手法來說,她就是萬曆皇帝苦悶的職業生涯中唯一色彩。也因為這樣,萬曆皇帝死前就下了一道聖旨,將鄭貴妃封為皇后,死後陪葬定陵。不過,群臣認為皇帝已經死了,冊封皇后已經沒有意義,於是,鄭貴妃就帶著悔恨與絕望在宮中多活了十年,最終孤零零地葬入了銀泉山。

陵恩殿遺址

現在您來到的是被戰火燒燬了的陵恩殿,這座建築原本是舉行祭祀儀式和供奉墓主牌位的地方,經過兩次戰火的侵襲,到現在只剩下這個臺基了。雖然說它現在只剩下這個遺址了,但是遺址前面的階梯上還留著一塊精美的御路石雕,向人訴說著它曾經的美麗。

鹿角柏

這裡就是鹿角柏了。它還有一個霸氣的名字,叫做帝王柏。它只能種在皇帝陵墓中,用來顯示帝王九五至尊的地位。定陵裡的這兩棵鹿角柏高大威嚴,存在時間據說比定陵還久,專家推測它們應該是建造定陵的時候就移植過來了,到現在已經長成這一片的樹王了"。

櫺星門

您來到的是櫺星門。古人認為櫺星門隔絕陰陽,通過這扇門就是到陰間了。要是您想回來,只能穿過這座門,如果不這樣,您的魂魄就會去陪皇帝。所以,您在參觀完地宮走出這座門後,要大喊一聲“我回來了”,告訴自己的魂魄我們要回陽間了,不能繼續留在陰間玩耍了" 。

明樓

您現在所在的地方是明樓。每一座明代陵墓裡都有一座明樓,它位於皇帝陵墓的正前方,樓裡面立著帝王的廟號,定陵的明樓裡面立的是萬曆皇帝的廟號明神宗。說到神宗這個廟號,歷史上有個奇怪的巧合,就是被後人追封為神宗的皇帝基本上是一個王朝的禍害,比如說宋神宗就因為王安石變法加劇了朝廷內的黨派鬥爭,至於這位明神宗的所作所為您剛才也瞭解了。所以到了清朝,神宗這個廟號就再也沒用過了"。

十三陵博物館

現在您走進的是十三陵博物館。十三陵是明朝遷都北京後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寢的總稱,依次建有長陵(成祖)、獻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憲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慶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稱十三陵。\r\n\t明朝歷經十六帝,為什麼叫十三陵呢?這就要追述一下明朝的歷史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於南京,死後葬於南京鐘山之陽稱“明孝陵”。第二帝朱允文(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難”(為皇帝解除危難之意)為名發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終。有人說出家當了和尚,總之是下落不明(這在明朝歷史上是一個懸案),所以沒有陵墓。第七帝朱祁鈺,因其兄英宗皇帝被瓦剌所俘,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後英宗被放回,在心腹黨羽的策劃下,搞了一場“奪門之變”,英宗復辟,又坐了皇帝。朱祁鈺被害死,英宗不承認他是皇帝,將其在天壽山區域內修建的陵墓也給搗毀了。而以“王”的身份將他葬於北京西郊玉泉山。這樣,明朝十六帝有兩位葬在別處,一位下落不明,其餘十三位都葬在天壽山,所以稱“明十三陵”。

神功聖德碑

現在您來到的是神功聖德碑。自從武則天給自己立了一塊無字碑後,這種行為就在皇帝間流行起來,萬曆皇帝也沒免俗。他也為自己立了塊無字聖德碑,讓後人來評判自己。您到聖德碑的背後看看有一個圓形的痕跡。傳說這個痕跡是萬曆皇帝的右眼變成的,會隨著月亮的變化而發光。皇帝的右眼變成了圓斑。在明朝的時候,因為萬曆皇帝實在太昏庸了,就連上天都看不下去了,於是就派火神來燒燬他勞民傷財建成的陵墓,為了不讓火神得逞,萬曆皇帝的右眼就變成了這塊發光的圓形斑點,日夜監視著定陵。可是最後定陵還是被燒燬了,這塊圓斑就再也沒有發光了。\r\n\t您仔細翻翻明朝歷史,就會發現萬曆皇帝曾經有30年沒有上朝,導致民不聊生,為明朝的滅亡打下堅實基礎。這樣昏庸的皇帝都敢給自己立無字碑,還真的有點佩服他的灑脫精神呢!

御路石雕

您所在的位置是御路石雕。古時候的皇帝有一種思想叫“事死如事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死後也要過著跟生前一樣的生活。所以明朝的皇帝就把他們的陵墓修得跟故宮一樣,還專門放了一些故宮獨有的建築,御路石雕就是其中之一。它是故宮裡一種刻在皇帝專用道路上的石雕,一般情況下上面的圖案都是龍,而定陵的上面則多了一隻飛舞的鳳凰,這是為了對應陪葬的兩位皇后。

指路碑出土處

你現在來到的這是指路碑出土處。到了這就不得不說說定陵的挖掘過程了。其實挖掘定陵地宮完全出自一個意外,中國考古隊在1956年的時候最想挖的是長陵,也就是朱棣的陵墓。可是在挖掘過程中意外的發現定陵的地宮,還發現了一塊指路碑,上面寫著“此石至金剛牆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也因此,人們才決定轉向挖掘定陵地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