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位被忽略的偉大皇帝,若只看表象,你十之八九對其不瞭解'

"

說到滿清,大家都不會陌生,這個給現代貢獻了大量宮廷爭鬥劇的朝代貌似除了這點作用,便也一無是處了。不僅如此,由於心虛不自信,清朝統治者便大搞閉關鎖國、專制集權之舉,這使得清朝時的中國嚴重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從而進入了後續不堪回首的屈辱歷史。而清末的皇帝值此國家危亡圖存之際,竟然束手無策、毫無辦法,實屬窩囊。難怪乾隆之後的清朝帝王不被現代編劇導演看上,被排除在了宮鬥劇之外。

清朝雖然後期腐朽不堪、甚是屈辱,但作為統治了中國近300年的大一統王朝,必然也有其過人之處,也必然誕生出瞭如過往大一統王朝一樣的明君。相信一說到清朝明君皇帝,大家肯定會如數家珍般地說出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這三位君主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也是中國歷史上稱得上連續執政時間最長的三位君主。他們三位總計執政134年,佔到了整個清朝國祚的一半。

"

說到滿清,大家都不會陌生,這個給現代貢獻了大量宮廷爭鬥劇的朝代貌似除了這點作用,便也一無是處了。不僅如此,由於心虛不自信,清朝統治者便大搞閉關鎖國、專制集權之舉,這使得清朝時的中國嚴重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從而進入了後續不堪回首的屈辱歷史。而清末的皇帝值此國家危亡圖存之際,竟然束手無策、毫無辦法,實屬窩囊。難怪乾隆之後的清朝帝王不被現代編劇導演看上,被排除在了宮鬥劇之外。

清朝雖然後期腐朽不堪、甚是屈辱,但作為統治了中國近300年的大一統王朝,必然也有其過人之處,也必然誕生出瞭如過往大一統王朝一樣的明君。相信一說到清朝明君皇帝,大家肯定會如數家珍般地說出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這三位君主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也是中國歷史上稱得上連續執政時間最長的三位君主。他們三位總計執政134年,佔到了整個清朝國祚的一半。

清朝一位被忽略的偉大皇帝,若只看表象,你十之八九對其不瞭解

除了這三位耳熟能詳的帝王,再論明君的話,估計眾人會想到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這兩位創業早期的清朝帝王很顯然很不容易,尤其是努爾哈赤,十歲時生母去世,繼母對他尖酸刻薄,甚至將其趕出了家門。之後祖父和父親均被明朝將軍所殺,成為孤兒的他並沒有氣餒,而是暗下決心,立志出人頭地,於是帶著父輩留下的13副鎧甲起兵,從統一建州女真,再到統一女真各部,再到起兵反明,這一步步走來甚是艱辛,也開創了八旗士兵不可戰勝的神話。不過在寧遠一戰碰上了剋星袁崇煥,硬啃不斷,最終含恨而死。

即位的皇太極則繼續發揚努爾哈赤的堅韌不拔的精神,竭盡全力去完成乃父的遺志,並將八旗士兵為國捐軀、視死如歸的那股子勁頭髮揮得淋漓盡致。寧遠一戰中,面對明軍的猛烈炮火,肩負為父報仇之重任的皇太極對城池志在必得。但由於明軍炮火過於猛烈,八旗士兵近不得身。於是堅毅的皇太極則想出了這一出“苦肉計”:用前排八旗士兵的身體做盾牌抵擋炮火,掩護後續八旗士兵衝鋒。等到衝到城牆底下,就是八旗士兵獨步天下的時候。到時候破門攻城,自然不在話下。於是隨著皇太極的振臂一揮,八旗士兵如潮水般湧向城門,望著堆積如山的八旗士兵屍體,皇太極面不改色。只不過要不是關寧鐵騎突然殺出,打亂了皇太極已有的作戰計劃,或許寧遠拿下便在此時。

"

說到滿清,大家都不會陌生,這個給現代貢獻了大量宮廷爭鬥劇的朝代貌似除了這點作用,便也一無是處了。不僅如此,由於心虛不自信,清朝統治者便大搞閉關鎖國、專制集權之舉,這使得清朝時的中國嚴重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從而進入了後續不堪回首的屈辱歷史。而清末的皇帝值此國家危亡圖存之際,竟然束手無策、毫無辦法,實屬窩囊。難怪乾隆之後的清朝帝王不被現代編劇導演看上,被排除在了宮鬥劇之外。

清朝雖然後期腐朽不堪、甚是屈辱,但作為統治了中國近300年的大一統王朝,必然也有其過人之處,也必然誕生出瞭如過往大一統王朝一樣的明君。相信一說到清朝明君皇帝,大家肯定會如數家珍般地說出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這三位君主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也是中國歷史上稱得上連續執政時間最長的三位君主。他們三位總計執政134年,佔到了整個清朝國祚的一半。

清朝一位被忽略的偉大皇帝,若只看表象,你十之八九對其不瞭解

除了這三位耳熟能詳的帝王,再論明君的話,估計眾人會想到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這兩位創業早期的清朝帝王很顯然很不容易,尤其是努爾哈赤,十歲時生母去世,繼母對他尖酸刻薄,甚至將其趕出了家門。之後祖父和父親均被明朝將軍所殺,成為孤兒的他並沒有氣餒,而是暗下決心,立志出人頭地,於是帶著父輩留下的13副鎧甲起兵,從統一建州女真,再到統一女真各部,再到起兵反明,這一步步走來甚是艱辛,也開創了八旗士兵不可戰勝的神話。不過在寧遠一戰碰上了剋星袁崇煥,硬啃不斷,最終含恨而死。

即位的皇太極則繼續發揚努爾哈赤的堅韌不拔的精神,竭盡全力去完成乃父的遺志,並將八旗士兵為國捐軀、視死如歸的那股子勁頭髮揮得淋漓盡致。寧遠一戰中,面對明軍的猛烈炮火,肩負為父報仇之重任的皇太極對城池志在必得。但由於明軍炮火過於猛烈,八旗士兵近不得身。於是堅毅的皇太極則想出了這一出“苦肉計”:用前排八旗士兵的身體做盾牌抵擋炮火,掩護後續八旗士兵衝鋒。等到衝到城牆底下,就是八旗士兵獨步天下的時候。到時候破門攻城,自然不在話下。於是隨著皇太極的振臂一揮,八旗士兵如潮水般湧向城門,望著堆積如山的八旗士兵屍體,皇太極面不改色。只不過要不是關寧鐵騎突然殺出,打亂了皇太極已有的作戰計劃,或許寧遠拿下便在此時。

清朝一位被忽略的偉大皇帝,若只看表象,你十之八九對其不瞭解

之後狡猾的皇太極避開寧遠,神不知鬼不覺繞道蒙古高原,直接進攻北京城,並且巧使反間計,使得明朝的國之棟樑袁崇煥被陷害下獄,不久便被凌遲處死。據說死之時,老百姓對其割下來的肉競相爭食,這說明皇太極的反間計甚是成功,不僅讓明朝統治階層深信不疑,更麻痺了廣大百姓,這也反過來說明皇太極的用心險惡和計謀極其之深。在失去了袁崇煥這一中流砥柱後,明朝大廈的最後支柱宣告倒塌,因此,在流寇李自成的輕輕一推,北京城門即被攻破,明朝國祚便也永遠定格在了1644年。

之後即位的便是順治皇帝,說到他,估計大家印象不深或者印象不佳。之所以有此印象,一是因為他是權臣爭權下的產物。皇太極的突然離世,引發了清高層的權力爭奪,多爾袞和豪格這兩位手握重兵並且野心十足的八旗統帥開始了最高權力的爭奪。

為了平息這場內訌,挽救正呈欣欣向榮之象的清政權,愛新覺羅家族的大佬——和碩親王濟爾哈朗站了出來,以立皇太極第九子,年僅6歲的福臨為帝這種折中辦法,暫時平息了這場紛爭,福臨登基稱帝,是為順治皇帝。不過,雖然順治已頭頂皇帝之尊號,但誰都清楚:他只不過是一傀儡。果然,在其18年的執政生涯中,有7年為攝政王多爾袞所擺佈,並且多爾袞頭上頂的帽子越來越高,先是“叔父攝政王”,緊接著是“皇叔父攝政王”,最後是“皇父攝政王”,要不是上天出手將其貪婪的胃口止住,或許順治便要提前禪位了。

"

說到滿清,大家都不會陌生,這個給現代貢獻了大量宮廷爭鬥劇的朝代貌似除了這點作用,便也一無是處了。不僅如此,由於心虛不自信,清朝統治者便大搞閉關鎖國、專制集權之舉,這使得清朝時的中國嚴重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從而進入了後續不堪回首的屈辱歷史。而清末的皇帝值此國家危亡圖存之際,竟然束手無策、毫無辦法,實屬窩囊。難怪乾隆之後的清朝帝王不被現代編劇導演看上,被排除在了宮鬥劇之外。

清朝雖然後期腐朽不堪、甚是屈辱,但作為統治了中國近300年的大一統王朝,必然也有其過人之處,也必然誕生出瞭如過往大一統王朝一樣的明君。相信一說到清朝明君皇帝,大家肯定會如數家珍般地說出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這三位君主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也是中國歷史上稱得上連續執政時間最長的三位君主。他們三位總計執政134年,佔到了整個清朝國祚的一半。

清朝一位被忽略的偉大皇帝,若只看表象,你十之八九對其不瞭解

除了這三位耳熟能詳的帝王,再論明君的話,估計眾人會想到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這兩位創業早期的清朝帝王很顯然很不容易,尤其是努爾哈赤,十歲時生母去世,繼母對他尖酸刻薄,甚至將其趕出了家門。之後祖父和父親均被明朝將軍所殺,成為孤兒的他並沒有氣餒,而是暗下決心,立志出人頭地,於是帶著父輩留下的13副鎧甲起兵,從統一建州女真,再到統一女真各部,再到起兵反明,這一步步走來甚是艱辛,也開創了八旗士兵不可戰勝的神話。不過在寧遠一戰碰上了剋星袁崇煥,硬啃不斷,最終含恨而死。

即位的皇太極則繼續發揚努爾哈赤的堅韌不拔的精神,竭盡全力去完成乃父的遺志,並將八旗士兵為國捐軀、視死如歸的那股子勁頭髮揮得淋漓盡致。寧遠一戰中,面對明軍的猛烈炮火,肩負為父報仇之重任的皇太極對城池志在必得。但由於明軍炮火過於猛烈,八旗士兵近不得身。於是堅毅的皇太極則想出了這一出“苦肉計”:用前排八旗士兵的身體做盾牌抵擋炮火,掩護後續八旗士兵衝鋒。等到衝到城牆底下,就是八旗士兵獨步天下的時候。到時候破門攻城,自然不在話下。於是隨著皇太極的振臂一揮,八旗士兵如潮水般湧向城門,望著堆積如山的八旗士兵屍體,皇太極面不改色。只不過要不是關寧鐵騎突然殺出,打亂了皇太極已有的作戰計劃,或許寧遠拿下便在此時。

清朝一位被忽略的偉大皇帝,若只看表象,你十之八九對其不瞭解

之後狡猾的皇太極避開寧遠,神不知鬼不覺繞道蒙古高原,直接進攻北京城,並且巧使反間計,使得明朝的國之棟樑袁崇煥被陷害下獄,不久便被凌遲處死。據說死之時,老百姓對其割下來的肉競相爭食,這說明皇太極的反間計甚是成功,不僅讓明朝統治階層深信不疑,更麻痺了廣大百姓,這也反過來說明皇太極的用心險惡和計謀極其之深。在失去了袁崇煥這一中流砥柱後,明朝大廈的最後支柱宣告倒塌,因此,在流寇李自成的輕輕一推,北京城門即被攻破,明朝國祚便也永遠定格在了1644年。

之後即位的便是順治皇帝,說到他,估計大家印象不深或者印象不佳。之所以有此印象,一是因為他是權臣爭權下的產物。皇太極的突然離世,引發了清高層的權力爭奪,多爾袞和豪格這兩位手握重兵並且野心十足的八旗統帥開始了最高權力的爭奪。

為了平息這場內訌,挽救正呈欣欣向榮之象的清政權,愛新覺羅家族的大佬——和碩親王濟爾哈朗站了出來,以立皇太極第九子,年僅6歲的福臨為帝這種折中辦法,暫時平息了這場紛爭,福臨登基稱帝,是為順治皇帝。不過,雖然順治已頭頂皇帝之尊號,但誰都清楚:他只不過是一傀儡。果然,在其18年的執政生涯中,有7年為攝政王多爾袞所擺佈,並且多爾袞頭上頂的帽子越來越高,先是“叔父攝政王”,緊接著是“皇叔父攝政王”,最後是“皇父攝政王”,要不是上天出手將其貪婪的胃口止住,或許順治便要提前禪位了。

清朝一位被忽略的偉大皇帝,若只看表象,你十之八九對其不瞭解

對順治另一印象不佳的原因便是他的過分痴情,自古成大事者定當不會為情所困。正所謂,戀愛中的人智商趨於零,作為一國之主,倘若深為情感牽絆,必然不會為國做出什麼英明之舉,而且還會提前透支其精力、墮其志向。順治皇帝便是這樣一個深陷情感漩渦的痴情種,而且他的愛情來路非常不正當。

順治十三年二月初八,當自己的弟弟襄親王博穆博果爾領著自己漂亮的妻子董鄂氏出現在了順治眼前時,順治帝的眼睛不自覺地多看了幾眼,心裡則禁不住嘆道:“真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尤物,美得不可方物。”接下來很奇怪的一幕發生了,順治帝有事沒事就找弟弟的茬,跟弟弟鬧矛盾,並且還狠狠地給了他一記耳光。這事過去五個月後,年少有為、意氣風發的博穆博果爾突然自殺身亡,年僅16歲。僅過50天,遺孀董鄂氏便被順治冊封為賢妃,同年九月,董鄂氏便進宮並被晉封為皇貴妃。第二年,董鄂氏便為其生下一子,順治尤為開心,大張旗鼓地搞全國範圍內的慶祝活動,並當著眾大臣的面宣稱其為“朕的第一子”,很顯然,深陷愛情漩渦中的順治帝要做出有違祖制的事了。

"

說到滿清,大家都不會陌生,這個給現代貢獻了大量宮廷爭鬥劇的朝代貌似除了這點作用,便也一無是處了。不僅如此,由於心虛不自信,清朝統治者便大搞閉關鎖國、專制集權之舉,這使得清朝時的中國嚴重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從而進入了後續不堪回首的屈辱歷史。而清末的皇帝值此國家危亡圖存之際,竟然束手無策、毫無辦法,實屬窩囊。難怪乾隆之後的清朝帝王不被現代編劇導演看上,被排除在了宮鬥劇之外。

清朝雖然後期腐朽不堪、甚是屈辱,但作為統治了中國近300年的大一統王朝,必然也有其過人之處,也必然誕生出瞭如過往大一統王朝一樣的明君。相信一說到清朝明君皇帝,大家肯定會如數家珍般地說出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這三位君主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也是中國歷史上稱得上連續執政時間最長的三位君主。他們三位總計執政134年,佔到了整個清朝國祚的一半。

清朝一位被忽略的偉大皇帝,若只看表象,你十之八九對其不瞭解

除了這三位耳熟能詳的帝王,再論明君的話,估計眾人會想到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這兩位創業早期的清朝帝王很顯然很不容易,尤其是努爾哈赤,十歲時生母去世,繼母對他尖酸刻薄,甚至將其趕出了家門。之後祖父和父親均被明朝將軍所殺,成為孤兒的他並沒有氣餒,而是暗下決心,立志出人頭地,於是帶著父輩留下的13副鎧甲起兵,從統一建州女真,再到統一女真各部,再到起兵反明,這一步步走來甚是艱辛,也開創了八旗士兵不可戰勝的神話。不過在寧遠一戰碰上了剋星袁崇煥,硬啃不斷,最終含恨而死。

即位的皇太極則繼續發揚努爾哈赤的堅韌不拔的精神,竭盡全力去完成乃父的遺志,並將八旗士兵為國捐軀、視死如歸的那股子勁頭髮揮得淋漓盡致。寧遠一戰中,面對明軍的猛烈炮火,肩負為父報仇之重任的皇太極對城池志在必得。但由於明軍炮火過於猛烈,八旗士兵近不得身。於是堅毅的皇太極則想出了這一出“苦肉計”:用前排八旗士兵的身體做盾牌抵擋炮火,掩護後續八旗士兵衝鋒。等到衝到城牆底下,就是八旗士兵獨步天下的時候。到時候破門攻城,自然不在話下。於是隨著皇太極的振臂一揮,八旗士兵如潮水般湧向城門,望著堆積如山的八旗士兵屍體,皇太極面不改色。只不過要不是關寧鐵騎突然殺出,打亂了皇太極已有的作戰計劃,或許寧遠拿下便在此時。

清朝一位被忽略的偉大皇帝,若只看表象,你十之八九對其不瞭解

之後狡猾的皇太極避開寧遠,神不知鬼不覺繞道蒙古高原,直接進攻北京城,並且巧使反間計,使得明朝的國之棟樑袁崇煥被陷害下獄,不久便被凌遲處死。據說死之時,老百姓對其割下來的肉競相爭食,這說明皇太極的反間計甚是成功,不僅讓明朝統治階層深信不疑,更麻痺了廣大百姓,這也反過來說明皇太極的用心險惡和計謀極其之深。在失去了袁崇煥這一中流砥柱後,明朝大廈的最後支柱宣告倒塌,因此,在流寇李自成的輕輕一推,北京城門即被攻破,明朝國祚便也永遠定格在了1644年。

之後即位的便是順治皇帝,說到他,估計大家印象不深或者印象不佳。之所以有此印象,一是因為他是權臣爭權下的產物。皇太極的突然離世,引發了清高層的權力爭奪,多爾袞和豪格這兩位手握重兵並且野心十足的八旗統帥開始了最高權力的爭奪。

為了平息這場內訌,挽救正呈欣欣向榮之象的清政權,愛新覺羅家族的大佬——和碩親王濟爾哈朗站了出來,以立皇太極第九子,年僅6歲的福臨為帝這種折中辦法,暫時平息了這場紛爭,福臨登基稱帝,是為順治皇帝。不過,雖然順治已頭頂皇帝之尊號,但誰都清楚:他只不過是一傀儡。果然,在其18年的執政生涯中,有7年為攝政王多爾袞所擺佈,並且多爾袞頭上頂的帽子越來越高,先是“叔父攝政王”,緊接著是“皇叔父攝政王”,最後是“皇父攝政王”,要不是上天出手將其貪婪的胃口止住,或許順治便要提前禪位了。

清朝一位被忽略的偉大皇帝,若只看表象,你十之八九對其不瞭解

對順治另一印象不佳的原因便是他的過分痴情,自古成大事者定當不會為情所困。正所謂,戀愛中的人智商趨於零,作為一國之主,倘若深為情感牽絆,必然不會為國做出什麼英明之舉,而且還會提前透支其精力、墮其志向。順治皇帝便是這樣一個深陷情感漩渦的痴情種,而且他的愛情來路非常不正當。

順治十三年二月初八,當自己的弟弟襄親王博穆博果爾領著自己漂亮的妻子董鄂氏出現在了順治眼前時,順治帝的眼睛不自覺地多看了幾眼,心裡則禁不住嘆道:“真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尤物,美得不可方物。”接下來很奇怪的一幕發生了,順治帝有事沒事就找弟弟的茬,跟弟弟鬧矛盾,並且還狠狠地給了他一記耳光。這事過去五個月後,年少有為、意氣風發的博穆博果爾突然自殺身亡,年僅16歲。僅過50天,遺孀董鄂氏便被順治冊封為賢妃,同年九月,董鄂氏便進宮並被晉封為皇貴妃。第二年,董鄂氏便為其生下一子,順治尤為開心,大張旗鼓地搞全國範圍內的慶祝活動,並當著眾大臣的面宣稱其為“朕的第一子”,很顯然,深陷愛情漩渦中的順治帝要做出有違祖制的事了。

清朝一位被忽略的偉大皇帝,若只看表象,你十之八九對其不瞭解

好在上天再一次及時出手制止了可能引發的混亂。順治口中的“第一子”年僅四個月便夭折,並且兩個月後,順治心愛的董鄂氏便也因傷心過度離世了。一連痛失兩位愛人,天生情種的順治悲痛欲絕到了何種程度可想而知。難以掩蓋內心痛楚的他便下達了這樣的命令:董鄂氏被追封為皇后,出殯那天,30名宮女太監被殉葬,朝廷二三品大員輪流抬棺材,順治則一身孝服走到了最前面。順治為了寄託哀思,違反祖制親寫行狀。親王以下,滿漢四品以上,公主王妃都到景運門外哭靈,朝廷停止辦公五天,董鄂氏死後百日內,包括王公貴族在內,全國禁止一切娛樂活動……這還不算什麼,半年後,已如行屍走肉的順治帝竟也不再留戀人間,隨著董鄂氏而去了,年僅24歲。

不過凡事反過來想想,便也能琢磨出不一樣的味道:順治雖為權力鬥爭下的產物,理應成為一“合格”的傀儡皇帝,為何能“很有主見”地爭取到了自己心愛的人?並且還很能“任性”地為其舉辦超規格、違祖制的葬禮?如果真是傀儡之身?為何沒有出現朝臣反對,抑或是權臣覺得其“不聽話”,便立即行廢立之事?

而且,還有一不容忽視的大問題:雖然滿清在軍事上成功入主中原,但在思想和文化上,他們是不折不扣的落後者。他們早期一直妄圖用武力來迫使中原漢人在文化上妥協,最著名的便是“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剃髮令,激起了中原人士群起激昂的抵抗,清朝統治者便製造了趙州之屠、潼關之屠、嘉定三屠、揚州十日等大規模屠城運動,使得當時的民族矛盾極為尖銳,中原人士普遍對清朝政權持敵視態度。

"

說到滿清,大家都不會陌生,這個給現代貢獻了大量宮廷爭鬥劇的朝代貌似除了這點作用,便也一無是處了。不僅如此,由於心虛不自信,清朝統治者便大搞閉關鎖國、專制集權之舉,這使得清朝時的中國嚴重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從而進入了後續不堪回首的屈辱歷史。而清末的皇帝值此國家危亡圖存之際,竟然束手無策、毫無辦法,實屬窩囊。難怪乾隆之後的清朝帝王不被現代編劇導演看上,被排除在了宮鬥劇之外。

清朝雖然後期腐朽不堪、甚是屈辱,但作為統治了中國近300年的大一統王朝,必然也有其過人之處,也必然誕生出瞭如過往大一統王朝一樣的明君。相信一說到清朝明君皇帝,大家肯定會如數家珍般地說出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這三位君主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也是中國歷史上稱得上連續執政時間最長的三位君主。他們三位總計執政134年,佔到了整個清朝國祚的一半。

清朝一位被忽略的偉大皇帝,若只看表象,你十之八九對其不瞭解

除了這三位耳熟能詳的帝王,再論明君的話,估計眾人會想到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這兩位創業早期的清朝帝王很顯然很不容易,尤其是努爾哈赤,十歲時生母去世,繼母對他尖酸刻薄,甚至將其趕出了家門。之後祖父和父親均被明朝將軍所殺,成為孤兒的他並沒有氣餒,而是暗下決心,立志出人頭地,於是帶著父輩留下的13副鎧甲起兵,從統一建州女真,再到統一女真各部,再到起兵反明,這一步步走來甚是艱辛,也開創了八旗士兵不可戰勝的神話。不過在寧遠一戰碰上了剋星袁崇煥,硬啃不斷,最終含恨而死。

即位的皇太極則繼續發揚努爾哈赤的堅韌不拔的精神,竭盡全力去完成乃父的遺志,並將八旗士兵為國捐軀、視死如歸的那股子勁頭髮揮得淋漓盡致。寧遠一戰中,面對明軍的猛烈炮火,肩負為父報仇之重任的皇太極對城池志在必得。但由於明軍炮火過於猛烈,八旗士兵近不得身。於是堅毅的皇太極則想出了這一出“苦肉計”:用前排八旗士兵的身體做盾牌抵擋炮火,掩護後續八旗士兵衝鋒。等到衝到城牆底下,就是八旗士兵獨步天下的時候。到時候破門攻城,自然不在話下。於是隨著皇太極的振臂一揮,八旗士兵如潮水般湧向城門,望著堆積如山的八旗士兵屍體,皇太極面不改色。只不過要不是關寧鐵騎突然殺出,打亂了皇太極已有的作戰計劃,或許寧遠拿下便在此時。

清朝一位被忽略的偉大皇帝,若只看表象,你十之八九對其不瞭解

之後狡猾的皇太極避開寧遠,神不知鬼不覺繞道蒙古高原,直接進攻北京城,並且巧使反間計,使得明朝的國之棟樑袁崇煥被陷害下獄,不久便被凌遲處死。據說死之時,老百姓對其割下來的肉競相爭食,這說明皇太極的反間計甚是成功,不僅讓明朝統治階層深信不疑,更麻痺了廣大百姓,這也反過來說明皇太極的用心險惡和計謀極其之深。在失去了袁崇煥這一中流砥柱後,明朝大廈的最後支柱宣告倒塌,因此,在流寇李自成的輕輕一推,北京城門即被攻破,明朝國祚便也永遠定格在了1644年。

之後即位的便是順治皇帝,說到他,估計大家印象不深或者印象不佳。之所以有此印象,一是因為他是權臣爭權下的產物。皇太極的突然離世,引發了清高層的權力爭奪,多爾袞和豪格這兩位手握重兵並且野心十足的八旗統帥開始了最高權力的爭奪。

為了平息這場內訌,挽救正呈欣欣向榮之象的清政權,愛新覺羅家族的大佬——和碩親王濟爾哈朗站了出來,以立皇太極第九子,年僅6歲的福臨為帝這種折中辦法,暫時平息了這場紛爭,福臨登基稱帝,是為順治皇帝。不過,雖然順治已頭頂皇帝之尊號,但誰都清楚:他只不過是一傀儡。果然,在其18年的執政生涯中,有7年為攝政王多爾袞所擺佈,並且多爾袞頭上頂的帽子越來越高,先是“叔父攝政王”,緊接著是“皇叔父攝政王”,最後是“皇父攝政王”,要不是上天出手將其貪婪的胃口止住,或許順治便要提前禪位了。

清朝一位被忽略的偉大皇帝,若只看表象,你十之八九對其不瞭解

對順治另一印象不佳的原因便是他的過分痴情,自古成大事者定當不會為情所困。正所謂,戀愛中的人智商趨於零,作為一國之主,倘若深為情感牽絆,必然不會為國做出什麼英明之舉,而且還會提前透支其精力、墮其志向。順治皇帝便是這樣一個深陷情感漩渦的痴情種,而且他的愛情來路非常不正當。

順治十三年二月初八,當自己的弟弟襄親王博穆博果爾領著自己漂亮的妻子董鄂氏出現在了順治眼前時,順治帝的眼睛不自覺地多看了幾眼,心裡則禁不住嘆道:“真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尤物,美得不可方物。”接下來很奇怪的一幕發生了,順治帝有事沒事就找弟弟的茬,跟弟弟鬧矛盾,並且還狠狠地給了他一記耳光。這事過去五個月後,年少有為、意氣風發的博穆博果爾突然自殺身亡,年僅16歲。僅過50天,遺孀董鄂氏便被順治冊封為賢妃,同年九月,董鄂氏便進宮並被晉封為皇貴妃。第二年,董鄂氏便為其生下一子,順治尤為開心,大張旗鼓地搞全國範圍內的慶祝活動,並當著眾大臣的面宣稱其為“朕的第一子”,很顯然,深陷愛情漩渦中的順治帝要做出有違祖制的事了。

清朝一位被忽略的偉大皇帝,若只看表象,你十之八九對其不瞭解

好在上天再一次及時出手制止了可能引發的混亂。順治口中的“第一子”年僅四個月便夭折,並且兩個月後,順治心愛的董鄂氏便也因傷心過度離世了。一連痛失兩位愛人,天生情種的順治悲痛欲絕到了何種程度可想而知。難以掩蓋內心痛楚的他便下達了這樣的命令:董鄂氏被追封為皇后,出殯那天,30名宮女太監被殉葬,朝廷二三品大員輪流抬棺材,順治則一身孝服走到了最前面。順治為了寄託哀思,違反祖制親寫行狀。親王以下,滿漢四品以上,公主王妃都到景運門外哭靈,朝廷停止辦公五天,董鄂氏死後百日內,包括王公貴族在內,全國禁止一切娛樂活動……這還不算什麼,半年後,已如行屍走肉的順治帝竟也不再留戀人間,隨著董鄂氏而去了,年僅24歲。

不過凡事反過來想想,便也能琢磨出不一樣的味道:順治雖為權力鬥爭下的產物,理應成為一“合格”的傀儡皇帝,為何能“很有主見”地爭取到了自己心愛的人?並且還很能“任性”地為其舉辦超規格、違祖制的葬禮?如果真是傀儡之身?為何沒有出現朝臣反對,抑或是權臣覺得其“不聽話”,便立即行廢立之事?

而且,還有一不容忽視的大問題:雖然滿清在軍事上成功入主中原,但在思想和文化上,他們是不折不扣的落後者。他們早期一直妄圖用武力來迫使中原漢人在文化上妥協,最著名的便是“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剃髮令,激起了中原人士群起激昂的抵抗,清朝統治者便製造了趙州之屠、潼關之屠、嘉定三屠、揚州十日等大規模屠城運動,使得當時的民族矛盾極為尖銳,中原人士普遍對清朝政權持敵視態度。

清朝一位被忽略的偉大皇帝,若只看表象,你十之八九對其不瞭解

並且最為險峻的是:東南各縣尚不穩定,南明大將鄭成功、李定國將清軍打得大敗,東南守軍搖擺不定、欲戰還降,沿江列郡,除安慶外,幾乎都被南明佔領,並且鄭成功領導的鄭家軍勢如破竹,大有全部吞併江南諸縣之勢,若果真如此,大清半壁江山便會易手。

毫無疑問,此時的大清急需一位有勇有謀、剛柔並進的明君力挽狂瀾,那是誰最終力挽狂瀾、拯救大清與水火之中?這個人便是順治皇帝。

順治皇帝雖為傀儡之身、性情中人,但毫無疑問也是位胸有城府、頗有手腕的政治家。當多爾袞意外猝死後,追隨他的強權人物羅什、鰲拜、額克蘇等並不認為多爾袞的權力消亡了。手握相當權力的他們冷眼看著這個傀儡皇帝,看他會不會“圖謀不軌”。很顯然,年幼的順治帝做得“很合他們心意”。多爾袞遺體運回京城之時,順治一身孝服率百官跪迎,並且一把鼻涕一把淚痛哭流涕不止。

"

說到滿清,大家都不會陌生,這個給現代貢獻了大量宮廷爭鬥劇的朝代貌似除了這點作用,便也一無是處了。不僅如此,由於心虛不自信,清朝統治者便大搞閉關鎖國、專制集權之舉,這使得清朝時的中國嚴重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從而進入了後續不堪回首的屈辱歷史。而清末的皇帝值此國家危亡圖存之際,竟然束手無策、毫無辦法,實屬窩囊。難怪乾隆之後的清朝帝王不被現代編劇導演看上,被排除在了宮鬥劇之外。

清朝雖然後期腐朽不堪、甚是屈辱,但作為統治了中國近300年的大一統王朝,必然也有其過人之處,也必然誕生出瞭如過往大一統王朝一樣的明君。相信一說到清朝明君皇帝,大家肯定會如數家珍般地說出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這三位君主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也是中國歷史上稱得上連續執政時間最長的三位君主。他們三位總計執政134年,佔到了整個清朝國祚的一半。

清朝一位被忽略的偉大皇帝,若只看表象,你十之八九對其不瞭解

除了這三位耳熟能詳的帝王,再論明君的話,估計眾人會想到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這兩位創業早期的清朝帝王很顯然很不容易,尤其是努爾哈赤,十歲時生母去世,繼母對他尖酸刻薄,甚至將其趕出了家門。之後祖父和父親均被明朝將軍所殺,成為孤兒的他並沒有氣餒,而是暗下決心,立志出人頭地,於是帶著父輩留下的13副鎧甲起兵,從統一建州女真,再到統一女真各部,再到起兵反明,這一步步走來甚是艱辛,也開創了八旗士兵不可戰勝的神話。不過在寧遠一戰碰上了剋星袁崇煥,硬啃不斷,最終含恨而死。

即位的皇太極則繼續發揚努爾哈赤的堅韌不拔的精神,竭盡全力去完成乃父的遺志,並將八旗士兵為國捐軀、視死如歸的那股子勁頭髮揮得淋漓盡致。寧遠一戰中,面對明軍的猛烈炮火,肩負為父報仇之重任的皇太極對城池志在必得。但由於明軍炮火過於猛烈,八旗士兵近不得身。於是堅毅的皇太極則想出了這一出“苦肉計”:用前排八旗士兵的身體做盾牌抵擋炮火,掩護後續八旗士兵衝鋒。等到衝到城牆底下,就是八旗士兵獨步天下的時候。到時候破門攻城,自然不在話下。於是隨著皇太極的振臂一揮,八旗士兵如潮水般湧向城門,望著堆積如山的八旗士兵屍體,皇太極面不改色。只不過要不是關寧鐵騎突然殺出,打亂了皇太極已有的作戰計劃,或許寧遠拿下便在此時。

清朝一位被忽略的偉大皇帝,若只看表象,你十之八九對其不瞭解

之後狡猾的皇太極避開寧遠,神不知鬼不覺繞道蒙古高原,直接進攻北京城,並且巧使反間計,使得明朝的國之棟樑袁崇煥被陷害下獄,不久便被凌遲處死。據說死之時,老百姓對其割下來的肉競相爭食,這說明皇太極的反間計甚是成功,不僅讓明朝統治階層深信不疑,更麻痺了廣大百姓,這也反過來說明皇太極的用心險惡和計謀極其之深。在失去了袁崇煥這一中流砥柱後,明朝大廈的最後支柱宣告倒塌,因此,在流寇李自成的輕輕一推,北京城門即被攻破,明朝國祚便也永遠定格在了1644年。

之後即位的便是順治皇帝,說到他,估計大家印象不深或者印象不佳。之所以有此印象,一是因為他是權臣爭權下的產物。皇太極的突然離世,引發了清高層的權力爭奪,多爾袞和豪格這兩位手握重兵並且野心十足的八旗統帥開始了最高權力的爭奪。

為了平息這場內訌,挽救正呈欣欣向榮之象的清政權,愛新覺羅家族的大佬——和碩親王濟爾哈朗站了出來,以立皇太極第九子,年僅6歲的福臨為帝這種折中辦法,暫時平息了這場紛爭,福臨登基稱帝,是為順治皇帝。不過,雖然順治已頭頂皇帝之尊號,但誰都清楚:他只不過是一傀儡。果然,在其18年的執政生涯中,有7年為攝政王多爾袞所擺佈,並且多爾袞頭上頂的帽子越來越高,先是“叔父攝政王”,緊接著是“皇叔父攝政王”,最後是“皇父攝政王”,要不是上天出手將其貪婪的胃口止住,或許順治便要提前禪位了。

清朝一位被忽略的偉大皇帝,若只看表象,你十之八九對其不瞭解

對順治另一印象不佳的原因便是他的過分痴情,自古成大事者定當不會為情所困。正所謂,戀愛中的人智商趨於零,作為一國之主,倘若深為情感牽絆,必然不會為國做出什麼英明之舉,而且還會提前透支其精力、墮其志向。順治皇帝便是這樣一個深陷情感漩渦的痴情種,而且他的愛情來路非常不正當。

順治十三年二月初八,當自己的弟弟襄親王博穆博果爾領著自己漂亮的妻子董鄂氏出現在了順治眼前時,順治帝的眼睛不自覺地多看了幾眼,心裡則禁不住嘆道:“真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尤物,美得不可方物。”接下來很奇怪的一幕發生了,順治帝有事沒事就找弟弟的茬,跟弟弟鬧矛盾,並且還狠狠地給了他一記耳光。這事過去五個月後,年少有為、意氣風發的博穆博果爾突然自殺身亡,年僅16歲。僅過50天,遺孀董鄂氏便被順治冊封為賢妃,同年九月,董鄂氏便進宮並被晉封為皇貴妃。第二年,董鄂氏便為其生下一子,順治尤為開心,大張旗鼓地搞全國範圍內的慶祝活動,並當著眾大臣的面宣稱其為“朕的第一子”,很顯然,深陷愛情漩渦中的順治帝要做出有違祖制的事了。

清朝一位被忽略的偉大皇帝,若只看表象,你十之八九對其不瞭解

好在上天再一次及時出手制止了可能引發的混亂。順治口中的“第一子”年僅四個月便夭折,並且兩個月後,順治心愛的董鄂氏便也因傷心過度離世了。一連痛失兩位愛人,天生情種的順治悲痛欲絕到了何種程度可想而知。難以掩蓋內心痛楚的他便下達了這樣的命令:董鄂氏被追封為皇后,出殯那天,30名宮女太監被殉葬,朝廷二三品大員輪流抬棺材,順治則一身孝服走到了最前面。順治為了寄託哀思,違反祖制親寫行狀。親王以下,滿漢四品以上,公主王妃都到景運門外哭靈,朝廷停止辦公五天,董鄂氏死後百日內,包括王公貴族在內,全國禁止一切娛樂活動……這還不算什麼,半年後,已如行屍走肉的順治帝竟也不再留戀人間,隨著董鄂氏而去了,年僅24歲。

不過凡事反過來想想,便也能琢磨出不一樣的味道:順治雖為權力鬥爭下的產物,理應成為一“合格”的傀儡皇帝,為何能“很有主見”地爭取到了自己心愛的人?並且還很能“任性”地為其舉辦超規格、違祖制的葬禮?如果真是傀儡之身?為何沒有出現朝臣反對,抑或是權臣覺得其“不聽話”,便立即行廢立之事?

而且,還有一不容忽視的大問題:雖然滿清在軍事上成功入主中原,但在思想和文化上,他們是不折不扣的落後者。他們早期一直妄圖用武力來迫使中原漢人在文化上妥協,最著名的便是“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剃髮令,激起了中原人士群起激昂的抵抗,清朝統治者便製造了趙州之屠、潼關之屠、嘉定三屠、揚州十日等大規模屠城運動,使得當時的民族矛盾極為尖銳,中原人士普遍對清朝政權持敵視態度。

清朝一位被忽略的偉大皇帝,若只看表象,你十之八九對其不瞭解

並且最為險峻的是:東南各縣尚不穩定,南明大將鄭成功、李定國將清軍打得大敗,東南守軍搖擺不定、欲戰還降,沿江列郡,除安慶外,幾乎都被南明佔領,並且鄭成功領導的鄭家軍勢如破竹,大有全部吞併江南諸縣之勢,若果真如此,大清半壁江山便會易手。

毫無疑問,此時的大清急需一位有勇有謀、剛柔並進的明君力挽狂瀾,那是誰最終力挽狂瀾、拯救大清與水火之中?這個人便是順治皇帝。

順治皇帝雖為傀儡之身、性情中人,但毫無疑問也是位胸有城府、頗有手腕的政治家。當多爾袞意外猝死後,追隨他的強權人物羅什、鰲拜、額克蘇等並不認為多爾袞的權力消亡了。手握相當權力的他們冷眼看著這個傀儡皇帝,看他會不會“圖謀不軌”。很顯然,年幼的順治帝做得“很合他們心意”。多爾袞遺體運回京城之時,順治一身孝服率百官跪迎,並且一把鼻涕一把淚痛哭流涕不止。

清朝一位被忽略的偉大皇帝,若只看表象,你十之八九對其不瞭解

對於羅什等人提出的要求,順治一概照單全收,以皇帝禮儀安葬多爾袞,追授多爾袞皇帝稱號,廟號成宗。凡此種種“乖孩子”表現,讓羅什等多爾袞舊臣大為放心。但讓他們所料不及的是:城府極深的順治在等待機會,亦或是有意無意中給自己創造了機會。當被多爾袞壓得喘不過氣來的濟爾哈朗跳出來告發多爾袞謀反時,年輕的順治則迸發出了其不為人知的“狠的一面”:將多爾袞削爵,撤出宗廟,開除宗室,追奪所有大典,抄家籍沒家產。並且下令將多爾袞掘墳開棺,鞭屍示眾。種種過激表現充分說明:順治是怎樣一個“狠角色”。

讓順治帝最終建立巨大威信、牢牢鞏固其執政地位的則是戰爭。如前所述,當鄭成功一路高歌猛進,大有攻陷大清半壁江山之時,順治帝一如既往地表現出了其“狠角色”的一面,他學三國時期的孫權,拔出佩劍將御座劈成碎塊,下令親征,讓人見識了這個少年君主的勇氣,但戰場形勢萬變,只有勇而無謀則屬莽夫行為。

"

說到滿清,大家都不會陌生,這個給現代貢獻了大量宮廷爭鬥劇的朝代貌似除了這點作用,便也一無是處了。不僅如此,由於心虛不自信,清朝統治者便大搞閉關鎖國、專制集權之舉,這使得清朝時的中國嚴重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從而進入了後續不堪回首的屈辱歷史。而清末的皇帝值此國家危亡圖存之際,竟然束手無策、毫無辦法,實屬窩囊。難怪乾隆之後的清朝帝王不被現代編劇導演看上,被排除在了宮鬥劇之外。

清朝雖然後期腐朽不堪、甚是屈辱,但作為統治了中國近300年的大一統王朝,必然也有其過人之處,也必然誕生出瞭如過往大一統王朝一樣的明君。相信一說到清朝明君皇帝,大家肯定會如數家珍般地說出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這三位君主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也是中國歷史上稱得上連續執政時間最長的三位君主。他們三位總計執政134年,佔到了整個清朝國祚的一半。

清朝一位被忽略的偉大皇帝,若只看表象,你十之八九對其不瞭解

除了這三位耳熟能詳的帝王,再論明君的話,估計眾人會想到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這兩位創業早期的清朝帝王很顯然很不容易,尤其是努爾哈赤,十歲時生母去世,繼母對他尖酸刻薄,甚至將其趕出了家門。之後祖父和父親均被明朝將軍所殺,成為孤兒的他並沒有氣餒,而是暗下決心,立志出人頭地,於是帶著父輩留下的13副鎧甲起兵,從統一建州女真,再到統一女真各部,再到起兵反明,這一步步走來甚是艱辛,也開創了八旗士兵不可戰勝的神話。不過在寧遠一戰碰上了剋星袁崇煥,硬啃不斷,最終含恨而死。

即位的皇太極則繼續發揚努爾哈赤的堅韌不拔的精神,竭盡全力去完成乃父的遺志,並將八旗士兵為國捐軀、視死如歸的那股子勁頭髮揮得淋漓盡致。寧遠一戰中,面對明軍的猛烈炮火,肩負為父報仇之重任的皇太極對城池志在必得。但由於明軍炮火過於猛烈,八旗士兵近不得身。於是堅毅的皇太極則想出了這一出“苦肉計”:用前排八旗士兵的身體做盾牌抵擋炮火,掩護後續八旗士兵衝鋒。等到衝到城牆底下,就是八旗士兵獨步天下的時候。到時候破門攻城,自然不在話下。於是隨著皇太極的振臂一揮,八旗士兵如潮水般湧向城門,望著堆積如山的八旗士兵屍體,皇太極面不改色。只不過要不是關寧鐵騎突然殺出,打亂了皇太極已有的作戰計劃,或許寧遠拿下便在此時。

清朝一位被忽略的偉大皇帝,若只看表象,你十之八九對其不瞭解

之後狡猾的皇太極避開寧遠,神不知鬼不覺繞道蒙古高原,直接進攻北京城,並且巧使反間計,使得明朝的國之棟樑袁崇煥被陷害下獄,不久便被凌遲處死。據說死之時,老百姓對其割下來的肉競相爭食,這說明皇太極的反間計甚是成功,不僅讓明朝統治階層深信不疑,更麻痺了廣大百姓,這也反過來說明皇太極的用心險惡和計謀極其之深。在失去了袁崇煥這一中流砥柱後,明朝大廈的最後支柱宣告倒塌,因此,在流寇李自成的輕輕一推,北京城門即被攻破,明朝國祚便也永遠定格在了1644年。

之後即位的便是順治皇帝,說到他,估計大家印象不深或者印象不佳。之所以有此印象,一是因為他是權臣爭權下的產物。皇太極的突然離世,引發了清高層的權力爭奪,多爾袞和豪格這兩位手握重兵並且野心十足的八旗統帥開始了最高權力的爭奪。

為了平息這場內訌,挽救正呈欣欣向榮之象的清政權,愛新覺羅家族的大佬——和碩親王濟爾哈朗站了出來,以立皇太極第九子,年僅6歲的福臨為帝這種折中辦法,暫時平息了這場紛爭,福臨登基稱帝,是為順治皇帝。不過,雖然順治已頭頂皇帝之尊號,但誰都清楚:他只不過是一傀儡。果然,在其18年的執政生涯中,有7年為攝政王多爾袞所擺佈,並且多爾袞頭上頂的帽子越來越高,先是“叔父攝政王”,緊接著是“皇叔父攝政王”,最後是“皇父攝政王”,要不是上天出手將其貪婪的胃口止住,或許順治便要提前禪位了。

清朝一位被忽略的偉大皇帝,若只看表象,你十之八九對其不瞭解

對順治另一印象不佳的原因便是他的過分痴情,自古成大事者定當不會為情所困。正所謂,戀愛中的人智商趨於零,作為一國之主,倘若深為情感牽絆,必然不會為國做出什麼英明之舉,而且還會提前透支其精力、墮其志向。順治皇帝便是這樣一個深陷情感漩渦的痴情種,而且他的愛情來路非常不正當。

順治十三年二月初八,當自己的弟弟襄親王博穆博果爾領著自己漂亮的妻子董鄂氏出現在了順治眼前時,順治帝的眼睛不自覺地多看了幾眼,心裡則禁不住嘆道:“真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尤物,美得不可方物。”接下來很奇怪的一幕發生了,順治帝有事沒事就找弟弟的茬,跟弟弟鬧矛盾,並且還狠狠地給了他一記耳光。這事過去五個月後,年少有為、意氣風發的博穆博果爾突然自殺身亡,年僅16歲。僅過50天,遺孀董鄂氏便被順治冊封為賢妃,同年九月,董鄂氏便進宮並被晉封為皇貴妃。第二年,董鄂氏便為其生下一子,順治尤為開心,大張旗鼓地搞全國範圍內的慶祝活動,並當著眾大臣的面宣稱其為“朕的第一子”,很顯然,深陷愛情漩渦中的順治帝要做出有違祖制的事了。

清朝一位被忽略的偉大皇帝,若只看表象,你十之八九對其不瞭解

好在上天再一次及時出手制止了可能引發的混亂。順治口中的“第一子”年僅四個月便夭折,並且兩個月後,順治心愛的董鄂氏便也因傷心過度離世了。一連痛失兩位愛人,天生情種的順治悲痛欲絕到了何種程度可想而知。難以掩蓋內心痛楚的他便下達了這樣的命令:董鄂氏被追封為皇后,出殯那天,30名宮女太監被殉葬,朝廷二三品大員輪流抬棺材,順治則一身孝服走到了最前面。順治為了寄託哀思,違反祖制親寫行狀。親王以下,滿漢四品以上,公主王妃都到景運門外哭靈,朝廷停止辦公五天,董鄂氏死後百日內,包括王公貴族在內,全國禁止一切娛樂活動……這還不算什麼,半年後,已如行屍走肉的順治帝竟也不再留戀人間,隨著董鄂氏而去了,年僅24歲。

不過凡事反過來想想,便也能琢磨出不一樣的味道:順治雖為權力鬥爭下的產物,理應成為一“合格”的傀儡皇帝,為何能“很有主見”地爭取到了自己心愛的人?並且還很能“任性”地為其舉辦超規格、違祖制的葬禮?如果真是傀儡之身?為何沒有出現朝臣反對,抑或是權臣覺得其“不聽話”,便立即行廢立之事?

而且,還有一不容忽視的大問題:雖然滿清在軍事上成功入主中原,但在思想和文化上,他們是不折不扣的落後者。他們早期一直妄圖用武力來迫使中原漢人在文化上妥協,最著名的便是“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剃髮令,激起了中原人士群起激昂的抵抗,清朝統治者便製造了趙州之屠、潼關之屠、嘉定三屠、揚州十日等大規模屠城運動,使得當時的民族矛盾極為尖銳,中原人士普遍對清朝政權持敵視態度。

清朝一位被忽略的偉大皇帝,若只看表象,你十之八九對其不瞭解

並且最為險峻的是:東南各縣尚不穩定,南明大將鄭成功、李定國將清軍打得大敗,東南守軍搖擺不定、欲戰還降,沿江列郡,除安慶外,幾乎都被南明佔領,並且鄭成功領導的鄭家軍勢如破竹,大有全部吞併江南諸縣之勢,若果真如此,大清半壁江山便會易手。

毫無疑問,此時的大清急需一位有勇有謀、剛柔並進的明君力挽狂瀾,那是誰最終力挽狂瀾、拯救大清與水火之中?這個人便是順治皇帝。

順治皇帝雖為傀儡之身、性情中人,但毫無疑問也是位胸有城府、頗有手腕的政治家。當多爾袞意外猝死後,追隨他的強權人物羅什、鰲拜、額克蘇等並不認為多爾袞的權力消亡了。手握相當權力的他們冷眼看著這個傀儡皇帝,看他會不會“圖謀不軌”。很顯然,年幼的順治帝做得“很合他們心意”。多爾袞遺體運回京城之時,順治一身孝服率百官跪迎,並且一把鼻涕一把淚痛哭流涕不止。

清朝一位被忽略的偉大皇帝,若只看表象,你十之八九對其不瞭解

對於羅什等人提出的要求,順治一概照單全收,以皇帝禮儀安葬多爾袞,追授多爾袞皇帝稱號,廟號成宗。凡此種種“乖孩子”表現,讓羅什等多爾袞舊臣大為放心。但讓他們所料不及的是:城府極深的順治在等待機會,亦或是有意無意中給自己創造了機會。當被多爾袞壓得喘不過氣來的濟爾哈朗跳出來告發多爾袞謀反時,年輕的順治則迸發出了其不為人知的“狠的一面”:將多爾袞削爵,撤出宗廟,開除宗室,追奪所有大典,抄家籍沒家產。並且下令將多爾袞掘墳開棺,鞭屍示眾。種種過激表現充分說明:順治是怎樣一個“狠角色”。

讓順治帝最終建立巨大威信、牢牢鞏固其執政地位的則是戰爭。如前所述,當鄭成功一路高歌猛進,大有攻陷大清半壁江山之時,順治帝一如既往地表現出了其“狠角色”的一面,他學三國時期的孫權,拔出佩劍將御座劈成碎塊,下令親征,讓人見識了這個少年君主的勇氣,但戰場形勢萬變,只有勇而無謀則屬莽夫行為。

清朝一位被忽略的偉大皇帝,若只看表象,你十之八九對其不瞭解

順治接下來的安排也充分展示了其卓越的運籌帷幄能力。他開始了一邊增兵前線,一邊催糧催款的兩步走戰略。並且他還親臨前線,以身作則,對部隊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整風運動:將兵部尚書樑清標連降三級,罰俸100兩,兵部侍郎額色黑、劉達等連降三級,罰銀70兩。如此重拳反腐,使得軍中震動、人人自危,使得軍隊戰鬥力大大增強。在順治帝的嚴肅整頓和運籌帷幄下,鄭成功兵敗逃亡海上,江南諸縣又回到了大清版圖。

前方戰場的勝利並沒有止住這個年僅20歲的皇帝的狠勁,他對之前變節投降、搖擺不定的官員進行了秋後算賬,砍頭的砍頭,流放的流放,一點不講情面。如此決絕執法、殺伐決斷,使得朝野肅然,無一人敢有二心。

邊疆軍事穩定之後,順治便著手開始解決文化衝突的問題,很顯然這是個長期的過程,也急不得,順治在此時持極為開明之態。實際早在他當傀儡的日子裡,他便開始研讀《春秋》《左傳》《史記》等史學著作,慢慢也認可了中原漢人的文化傳統和思維,並且對此勤學好問,經常召集漢人大臣進宮開研討會,共同研討帝王之道。

"

說到滿清,大家都不會陌生,這個給現代貢獻了大量宮廷爭鬥劇的朝代貌似除了這點作用,便也一無是處了。不僅如此,由於心虛不自信,清朝統治者便大搞閉關鎖國、專制集權之舉,這使得清朝時的中國嚴重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從而進入了後續不堪回首的屈辱歷史。而清末的皇帝值此國家危亡圖存之際,竟然束手無策、毫無辦法,實屬窩囊。難怪乾隆之後的清朝帝王不被現代編劇導演看上,被排除在了宮鬥劇之外。

清朝雖然後期腐朽不堪、甚是屈辱,但作為統治了中國近300年的大一統王朝,必然也有其過人之處,也必然誕生出瞭如過往大一統王朝一樣的明君。相信一說到清朝明君皇帝,大家肯定會如數家珍般地說出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這三位君主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也是中國歷史上稱得上連續執政時間最長的三位君主。他們三位總計執政134年,佔到了整個清朝國祚的一半。

清朝一位被忽略的偉大皇帝,若只看表象,你十之八九對其不瞭解

除了這三位耳熟能詳的帝王,再論明君的話,估計眾人會想到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這兩位創業早期的清朝帝王很顯然很不容易,尤其是努爾哈赤,十歲時生母去世,繼母對他尖酸刻薄,甚至將其趕出了家門。之後祖父和父親均被明朝將軍所殺,成為孤兒的他並沒有氣餒,而是暗下決心,立志出人頭地,於是帶著父輩留下的13副鎧甲起兵,從統一建州女真,再到統一女真各部,再到起兵反明,這一步步走來甚是艱辛,也開創了八旗士兵不可戰勝的神話。不過在寧遠一戰碰上了剋星袁崇煥,硬啃不斷,最終含恨而死。

即位的皇太極則繼續發揚努爾哈赤的堅韌不拔的精神,竭盡全力去完成乃父的遺志,並將八旗士兵為國捐軀、視死如歸的那股子勁頭髮揮得淋漓盡致。寧遠一戰中,面對明軍的猛烈炮火,肩負為父報仇之重任的皇太極對城池志在必得。但由於明軍炮火過於猛烈,八旗士兵近不得身。於是堅毅的皇太極則想出了這一出“苦肉計”:用前排八旗士兵的身體做盾牌抵擋炮火,掩護後續八旗士兵衝鋒。等到衝到城牆底下,就是八旗士兵獨步天下的時候。到時候破門攻城,自然不在話下。於是隨著皇太極的振臂一揮,八旗士兵如潮水般湧向城門,望著堆積如山的八旗士兵屍體,皇太極面不改色。只不過要不是關寧鐵騎突然殺出,打亂了皇太極已有的作戰計劃,或許寧遠拿下便在此時。

清朝一位被忽略的偉大皇帝,若只看表象,你十之八九對其不瞭解

之後狡猾的皇太極避開寧遠,神不知鬼不覺繞道蒙古高原,直接進攻北京城,並且巧使反間計,使得明朝的國之棟樑袁崇煥被陷害下獄,不久便被凌遲處死。據說死之時,老百姓對其割下來的肉競相爭食,這說明皇太極的反間計甚是成功,不僅讓明朝統治階層深信不疑,更麻痺了廣大百姓,這也反過來說明皇太極的用心險惡和計謀極其之深。在失去了袁崇煥這一中流砥柱後,明朝大廈的最後支柱宣告倒塌,因此,在流寇李自成的輕輕一推,北京城門即被攻破,明朝國祚便也永遠定格在了1644年。

之後即位的便是順治皇帝,說到他,估計大家印象不深或者印象不佳。之所以有此印象,一是因為他是權臣爭權下的產物。皇太極的突然離世,引發了清高層的權力爭奪,多爾袞和豪格這兩位手握重兵並且野心十足的八旗統帥開始了最高權力的爭奪。

為了平息這場內訌,挽救正呈欣欣向榮之象的清政權,愛新覺羅家族的大佬——和碩親王濟爾哈朗站了出來,以立皇太極第九子,年僅6歲的福臨為帝這種折中辦法,暫時平息了這場紛爭,福臨登基稱帝,是為順治皇帝。不過,雖然順治已頭頂皇帝之尊號,但誰都清楚:他只不過是一傀儡。果然,在其18年的執政生涯中,有7年為攝政王多爾袞所擺佈,並且多爾袞頭上頂的帽子越來越高,先是“叔父攝政王”,緊接著是“皇叔父攝政王”,最後是“皇父攝政王”,要不是上天出手將其貪婪的胃口止住,或許順治便要提前禪位了。

清朝一位被忽略的偉大皇帝,若只看表象,你十之八九對其不瞭解

對順治另一印象不佳的原因便是他的過分痴情,自古成大事者定當不會為情所困。正所謂,戀愛中的人智商趨於零,作為一國之主,倘若深為情感牽絆,必然不會為國做出什麼英明之舉,而且還會提前透支其精力、墮其志向。順治皇帝便是這樣一個深陷情感漩渦的痴情種,而且他的愛情來路非常不正當。

順治十三年二月初八,當自己的弟弟襄親王博穆博果爾領著自己漂亮的妻子董鄂氏出現在了順治眼前時,順治帝的眼睛不自覺地多看了幾眼,心裡則禁不住嘆道:“真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尤物,美得不可方物。”接下來很奇怪的一幕發生了,順治帝有事沒事就找弟弟的茬,跟弟弟鬧矛盾,並且還狠狠地給了他一記耳光。這事過去五個月後,年少有為、意氣風發的博穆博果爾突然自殺身亡,年僅16歲。僅過50天,遺孀董鄂氏便被順治冊封為賢妃,同年九月,董鄂氏便進宮並被晉封為皇貴妃。第二年,董鄂氏便為其生下一子,順治尤為開心,大張旗鼓地搞全國範圍內的慶祝活動,並當著眾大臣的面宣稱其為“朕的第一子”,很顯然,深陷愛情漩渦中的順治帝要做出有違祖制的事了。

清朝一位被忽略的偉大皇帝,若只看表象,你十之八九對其不瞭解

好在上天再一次及時出手制止了可能引發的混亂。順治口中的“第一子”年僅四個月便夭折,並且兩個月後,順治心愛的董鄂氏便也因傷心過度離世了。一連痛失兩位愛人,天生情種的順治悲痛欲絕到了何種程度可想而知。難以掩蓋內心痛楚的他便下達了這樣的命令:董鄂氏被追封為皇后,出殯那天,30名宮女太監被殉葬,朝廷二三品大員輪流抬棺材,順治則一身孝服走到了最前面。順治為了寄託哀思,違反祖制親寫行狀。親王以下,滿漢四品以上,公主王妃都到景運門外哭靈,朝廷停止辦公五天,董鄂氏死後百日內,包括王公貴族在內,全國禁止一切娛樂活動……這還不算什麼,半年後,已如行屍走肉的順治帝竟也不再留戀人間,隨著董鄂氏而去了,年僅24歲。

不過凡事反過來想想,便也能琢磨出不一樣的味道:順治雖為權力鬥爭下的產物,理應成為一“合格”的傀儡皇帝,為何能“很有主見”地爭取到了自己心愛的人?並且還很能“任性”地為其舉辦超規格、違祖制的葬禮?如果真是傀儡之身?為何沒有出現朝臣反對,抑或是權臣覺得其“不聽話”,便立即行廢立之事?

而且,還有一不容忽視的大問題:雖然滿清在軍事上成功入主中原,但在思想和文化上,他們是不折不扣的落後者。他們早期一直妄圖用武力來迫使中原漢人在文化上妥協,最著名的便是“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剃髮令,激起了中原人士群起激昂的抵抗,清朝統治者便製造了趙州之屠、潼關之屠、嘉定三屠、揚州十日等大規模屠城運動,使得當時的民族矛盾極為尖銳,中原人士普遍對清朝政權持敵視態度。

清朝一位被忽略的偉大皇帝,若只看表象,你十之八九對其不瞭解

並且最為險峻的是:東南各縣尚不穩定,南明大將鄭成功、李定國將清軍打得大敗,東南守軍搖擺不定、欲戰還降,沿江列郡,除安慶外,幾乎都被南明佔領,並且鄭成功領導的鄭家軍勢如破竹,大有全部吞併江南諸縣之勢,若果真如此,大清半壁江山便會易手。

毫無疑問,此時的大清急需一位有勇有謀、剛柔並進的明君力挽狂瀾,那是誰最終力挽狂瀾、拯救大清與水火之中?這個人便是順治皇帝。

順治皇帝雖為傀儡之身、性情中人,但毫無疑問也是位胸有城府、頗有手腕的政治家。當多爾袞意外猝死後,追隨他的強權人物羅什、鰲拜、額克蘇等並不認為多爾袞的權力消亡了。手握相當權力的他們冷眼看著這個傀儡皇帝,看他會不會“圖謀不軌”。很顯然,年幼的順治帝做得“很合他們心意”。多爾袞遺體運回京城之時,順治一身孝服率百官跪迎,並且一把鼻涕一把淚痛哭流涕不止。

清朝一位被忽略的偉大皇帝,若只看表象,你十之八九對其不瞭解

對於羅什等人提出的要求,順治一概照單全收,以皇帝禮儀安葬多爾袞,追授多爾袞皇帝稱號,廟號成宗。凡此種種“乖孩子”表現,讓羅什等多爾袞舊臣大為放心。但讓他們所料不及的是:城府極深的順治在等待機會,亦或是有意無意中給自己創造了機會。當被多爾袞壓得喘不過氣來的濟爾哈朗跳出來告發多爾袞謀反時,年輕的順治則迸發出了其不為人知的“狠的一面”:將多爾袞削爵,撤出宗廟,開除宗室,追奪所有大典,抄家籍沒家產。並且下令將多爾袞掘墳開棺,鞭屍示眾。種種過激表現充分說明:順治是怎樣一個“狠角色”。

讓順治帝最終建立巨大威信、牢牢鞏固其執政地位的則是戰爭。如前所述,當鄭成功一路高歌猛進,大有攻陷大清半壁江山之時,順治帝一如既往地表現出了其“狠角色”的一面,他學三國時期的孫權,拔出佩劍將御座劈成碎塊,下令親征,讓人見識了這個少年君主的勇氣,但戰場形勢萬變,只有勇而無謀則屬莽夫行為。

清朝一位被忽略的偉大皇帝,若只看表象,你十之八九對其不瞭解

順治接下來的安排也充分展示了其卓越的運籌帷幄能力。他開始了一邊增兵前線,一邊催糧催款的兩步走戰略。並且他還親臨前線,以身作則,對部隊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整風運動:將兵部尚書樑清標連降三級,罰俸100兩,兵部侍郎額色黑、劉達等連降三級,罰銀70兩。如此重拳反腐,使得軍中震動、人人自危,使得軍隊戰鬥力大大增強。在順治帝的嚴肅整頓和運籌帷幄下,鄭成功兵敗逃亡海上,江南諸縣又回到了大清版圖。

前方戰場的勝利並沒有止住這個年僅20歲的皇帝的狠勁,他對之前變節投降、搖擺不定的官員進行了秋後算賬,砍頭的砍頭,流放的流放,一點不講情面。如此決絕執法、殺伐決斷,使得朝野肅然,無一人敢有二心。

邊疆軍事穩定之後,順治便著手開始解決文化衝突的問題,很顯然這是個長期的過程,也急不得,順治在此時持極為開明之態。實際早在他當傀儡的日子裡,他便開始研讀《春秋》《左傳》《史記》等史學著作,慢慢也認可了中原漢人的文化傳統和思維,並且對此勤學好問,經常召集漢人大臣進宮開研討會,共同研討帝王之道。

清朝一位被忽略的偉大皇帝,若只看表象,你十之八九對其不瞭解

越是深入研讀中原漢文化著作,順治就愈發感到滿族文明的落後,就越有了追趕的緊迫感。於是他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推行科舉制度,要求滿族官員習讀漢字,重用漢人官僚,統一滿漢官員薪水等。種種舉措漸漸舒緩了之前屠殺造成的滿漢劍拔弩張之勢,也為中原漢人認可滿清政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不過兩種文明共存必會引起衝突,作為開明之主的順治帝,他在不遺餘力推行漢文明的時候,卻不曾想反對最激烈的居然是他的母親——孝莊太后。當達賴五世提出希望順治帝在歸化城能接見他時,對於接見之禮,順治帝便和孝莊之間發生了第一次公開化的衝突。孝莊太后認為滿藏一家,應當予以接見,但漢臣卻認為順治皇帝貴為天下之主,不能前去。最後順治帝聽從漢臣沒有去,卻讓母子之間有了莫大的隔閡。之後在設立十三衙門和婚姻愛情上順治帝再次與母親發生了激烈的衝突,並且秉承了他內心深處的狠勁,堅持了下去。

"

說到滿清,大家都不會陌生,這個給現代貢獻了大量宮廷爭鬥劇的朝代貌似除了這點作用,便也一無是處了。不僅如此,由於心虛不自信,清朝統治者便大搞閉關鎖國、專制集權之舉,這使得清朝時的中國嚴重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從而進入了後續不堪回首的屈辱歷史。而清末的皇帝值此國家危亡圖存之際,竟然束手無策、毫無辦法,實屬窩囊。難怪乾隆之後的清朝帝王不被現代編劇導演看上,被排除在了宮鬥劇之外。

清朝雖然後期腐朽不堪、甚是屈辱,但作為統治了中國近300年的大一統王朝,必然也有其過人之處,也必然誕生出瞭如過往大一統王朝一樣的明君。相信一說到清朝明君皇帝,大家肯定會如數家珍般地說出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這三位君主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也是中國歷史上稱得上連續執政時間最長的三位君主。他們三位總計執政134年,佔到了整個清朝國祚的一半。

清朝一位被忽略的偉大皇帝,若只看表象,你十之八九對其不瞭解

除了這三位耳熟能詳的帝王,再論明君的話,估計眾人會想到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這兩位創業早期的清朝帝王很顯然很不容易,尤其是努爾哈赤,十歲時生母去世,繼母對他尖酸刻薄,甚至將其趕出了家門。之後祖父和父親均被明朝將軍所殺,成為孤兒的他並沒有氣餒,而是暗下決心,立志出人頭地,於是帶著父輩留下的13副鎧甲起兵,從統一建州女真,再到統一女真各部,再到起兵反明,這一步步走來甚是艱辛,也開創了八旗士兵不可戰勝的神話。不過在寧遠一戰碰上了剋星袁崇煥,硬啃不斷,最終含恨而死。

即位的皇太極則繼續發揚努爾哈赤的堅韌不拔的精神,竭盡全力去完成乃父的遺志,並將八旗士兵為國捐軀、視死如歸的那股子勁頭髮揮得淋漓盡致。寧遠一戰中,面對明軍的猛烈炮火,肩負為父報仇之重任的皇太極對城池志在必得。但由於明軍炮火過於猛烈,八旗士兵近不得身。於是堅毅的皇太極則想出了這一出“苦肉計”:用前排八旗士兵的身體做盾牌抵擋炮火,掩護後續八旗士兵衝鋒。等到衝到城牆底下,就是八旗士兵獨步天下的時候。到時候破門攻城,自然不在話下。於是隨著皇太極的振臂一揮,八旗士兵如潮水般湧向城門,望著堆積如山的八旗士兵屍體,皇太極面不改色。只不過要不是關寧鐵騎突然殺出,打亂了皇太極已有的作戰計劃,或許寧遠拿下便在此時。

清朝一位被忽略的偉大皇帝,若只看表象,你十之八九對其不瞭解

之後狡猾的皇太極避開寧遠,神不知鬼不覺繞道蒙古高原,直接進攻北京城,並且巧使反間計,使得明朝的國之棟樑袁崇煥被陷害下獄,不久便被凌遲處死。據說死之時,老百姓對其割下來的肉競相爭食,這說明皇太極的反間計甚是成功,不僅讓明朝統治階層深信不疑,更麻痺了廣大百姓,這也反過來說明皇太極的用心險惡和計謀極其之深。在失去了袁崇煥這一中流砥柱後,明朝大廈的最後支柱宣告倒塌,因此,在流寇李自成的輕輕一推,北京城門即被攻破,明朝國祚便也永遠定格在了1644年。

之後即位的便是順治皇帝,說到他,估計大家印象不深或者印象不佳。之所以有此印象,一是因為他是權臣爭權下的產物。皇太極的突然離世,引發了清高層的權力爭奪,多爾袞和豪格這兩位手握重兵並且野心十足的八旗統帥開始了最高權力的爭奪。

為了平息這場內訌,挽救正呈欣欣向榮之象的清政權,愛新覺羅家族的大佬——和碩親王濟爾哈朗站了出來,以立皇太極第九子,年僅6歲的福臨為帝這種折中辦法,暫時平息了這場紛爭,福臨登基稱帝,是為順治皇帝。不過,雖然順治已頭頂皇帝之尊號,但誰都清楚:他只不過是一傀儡。果然,在其18年的執政生涯中,有7年為攝政王多爾袞所擺佈,並且多爾袞頭上頂的帽子越來越高,先是“叔父攝政王”,緊接著是“皇叔父攝政王”,最後是“皇父攝政王”,要不是上天出手將其貪婪的胃口止住,或許順治便要提前禪位了。

清朝一位被忽略的偉大皇帝,若只看表象,你十之八九對其不瞭解

對順治另一印象不佳的原因便是他的過分痴情,自古成大事者定當不會為情所困。正所謂,戀愛中的人智商趨於零,作為一國之主,倘若深為情感牽絆,必然不會為國做出什麼英明之舉,而且還會提前透支其精力、墮其志向。順治皇帝便是這樣一個深陷情感漩渦的痴情種,而且他的愛情來路非常不正當。

順治十三年二月初八,當自己的弟弟襄親王博穆博果爾領著自己漂亮的妻子董鄂氏出現在了順治眼前時,順治帝的眼睛不自覺地多看了幾眼,心裡則禁不住嘆道:“真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尤物,美得不可方物。”接下來很奇怪的一幕發生了,順治帝有事沒事就找弟弟的茬,跟弟弟鬧矛盾,並且還狠狠地給了他一記耳光。這事過去五個月後,年少有為、意氣風發的博穆博果爾突然自殺身亡,年僅16歲。僅過50天,遺孀董鄂氏便被順治冊封為賢妃,同年九月,董鄂氏便進宮並被晉封為皇貴妃。第二年,董鄂氏便為其生下一子,順治尤為開心,大張旗鼓地搞全國範圍內的慶祝活動,並當著眾大臣的面宣稱其為“朕的第一子”,很顯然,深陷愛情漩渦中的順治帝要做出有違祖制的事了。

清朝一位被忽略的偉大皇帝,若只看表象,你十之八九對其不瞭解

好在上天再一次及時出手制止了可能引發的混亂。順治口中的“第一子”年僅四個月便夭折,並且兩個月後,順治心愛的董鄂氏便也因傷心過度離世了。一連痛失兩位愛人,天生情種的順治悲痛欲絕到了何種程度可想而知。難以掩蓋內心痛楚的他便下達了這樣的命令:董鄂氏被追封為皇后,出殯那天,30名宮女太監被殉葬,朝廷二三品大員輪流抬棺材,順治則一身孝服走到了最前面。順治為了寄託哀思,違反祖制親寫行狀。親王以下,滿漢四品以上,公主王妃都到景運門外哭靈,朝廷停止辦公五天,董鄂氏死後百日內,包括王公貴族在內,全國禁止一切娛樂活動……這還不算什麼,半年後,已如行屍走肉的順治帝竟也不再留戀人間,隨著董鄂氏而去了,年僅24歲。

不過凡事反過來想想,便也能琢磨出不一樣的味道:順治雖為權力鬥爭下的產物,理應成為一“合格”的傀儡皇帝,為何能“很有主見”地爭取到了自己心愛的人?並且還很能“任性”地為其舉辦超規格、違祖制的葬禮?如果真是傀儡之身?為何沒有出現朝臣反對,抑或是權臣覺得其“不聽話”,便立即行廢立之事?

而且,還有一不容忽視的大問題:雖然滿清在軍事上成功入主中原,但在思想和文化上,他們是不折不扣的落後者。他們早期一直妄圖用武力來迫使中原漢人在文化上妥協,最著名的便是“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剃髮令,激起了中原人士群起激昂的抵抗,清朝統治者便製造了趙州之屠、潼關之屠、嘉定三屠、揚州十日等大規模屠城運動,使得當時的民族矛盾極為尖銳,中原人士普遍對清朝政權持敵視態度。

清朝一位被忽略的偉大皇帝,若只看表象,你十之八九對其不瞭解

並且最為險峻的是:東南各縣尚不穩定,南明大將鄭成功、李定國將清軍打得大敗,東南守軍搖擺不定、欲戰還降,沿江列郡,除安慶外,幾乎都被南明佔領,並且鄭成功領導的鄭家軍勢如破竹,大有全部吞併江南諸縣之勢,若果真如此,大清半壁江山便會易手。

毫無疑問,此時的大清急需一位有勇有謀、剛柔並進的明君力挽狂瀾,那是誰最終力挽狂瀾、拯救大清與水火之中?這個人便是順治皇帝。

順治皇帝雖為傀儡之身、性情中人,但毫無疑問也是位胸有城府、頗有手腕的政治家。當多爾袞意外猝死後,追隨他的強權人物羅什、鰲拜、額克蘇等並不認為多爾袞的權力消亡了。手握相當權力的他們冷眼看著這個傀儡皇帝,看他會不會“圖謀不軌”。很顯然,年幼的順治帝做得“很合他們心意”。多爾袞遺體運回京城之時,順治一身孝服率百官跪迎,並且一把鼻涕一把淚痛哭流涕不止。

清朝一位被忽略的偉大皇帝,若只看表象,你十之八九對其不瞭解

對於羅什等人提出的要求,順治一概照單全收,以皇帝禮儀安葬多爾袞,追授多爾袞皇帝稱號,廟號成宗。凡此種種“乖孩子”表現,讓羅什等多爾袞舊臣大為放心。但讓他們所料不及的是:城府極深的順治在等待機會,亦或是有意無意中給自己創造了機會。當被多爾袞壓得喘不過氣來的濟爾哈朗跳出來告發多爾袞謀反時,年輕的順治則迸發出了其不為人知的“狠的一面”:將多爾袞削爵,撤出宗廟,開除宗室,追奪所有大典,抄家籍沒家產。並且下令將多爾袞掘墳開棺,鞭屍示眾。種種過激表現充分說明:順治是怎樣一個“狠角色”。

讓順治帝最終建立巨大威信、牢牢鞏固其執政地位的則是戰爭。如前所述,當鄭成功一路高歌猛進,大有攻陷大清半壁江山之時,順治帝一如既往地表現出了其“狠角色”的一面,他學三國時期的孫權,拔出佩劍將御座劈成碎塊,下令親征,讓人見識了這個少年君主的勇氣,但戰場形勢萬變,只有勇而無謀則屬莽夫行為。

清朝一位被忽略的偉大皇帝,若只看表象,你十之八九對其不瞭解

順治接下來的安排也充分展示了其卓越的運籌帷幄能力。他開始了一邊增兵前線,一邊催糧催款的兩步走戰略。並且他還親臨前線,以身作則,對部隊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整風運動:將兵部尚書樑清標連降三級,罰俸100兩,兵部侍郎額色黑、劉達等連降三級,罰銀70兩。如此重拳反腐,使得軍中震動、人人自危,使得軍隊戰鬥力大大增強。在順治帝的嚴肅整頓和運籌帷幄下,鄭成功兵敗逃亡海上,江南諸縣又回到了大清版圖。

前方戰場的勝利並沒有止住這個年僅20歲的皇帝的狠勁,他對之前變節投降、搖擺不定的官員進行了秋後算賬,砍頭的砍頭,流放的流放,一點不講情面。如此決絕執法、殺伐決斷,使得朝野肅然,無一人敢有二心。

邊疆軍事穩定之後,順治便著手開始解決文化衝突的問題,很顯然這是個長期的過程,也急不得,順治在此時持極為開明之態。實際早在他當傀儡的日子裡,他便開始研讀《春秋》《左傳》《史記》等史學著作,慢慢也認可了中原漢人的文化傳統和思維,並且對此勤學好問,經常召集漢人大臣進宮開研討會,共同研討帝王之道。

清朝一位被忽略的偉大皇帝,若只看表象,你十之八九對其不瞭解

越是深入研讀中原漢文化著作,順治就愈發感到滿族文明的落後,就越有了追趕的緊迫感。於是他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推行科舉制度,要求滿族官員習讀漢字,重用漢人官僚,統一滿漢官員薪水等。種種舉措漸漸舒緩了之前屠殺造成的滿漢劍拔弩張之勢,也為中原漢人認可滿清政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不過兩種文明共存必會引起衝突,作為開明之主的順治帝,他在不遺餘力推行漢文明的時候,卻不曾想反對最激烈的居然是他的母親——孝莊太后。當達賴五世提出希望順治帝在歸化城能接見他時,對於接見之禮,順治帝便和孝莊之間發生了第一次公開化的衝突。孝莊太后認為滿藏一家,應當予以接見,但漢臣卻認為順治皇帝貴為天下之主,不能前去。最後順治帝聽從漢臣沒有去,卻讓母子之間有了莫大的隔閡。之後在設立十三衙門和婚姻愛情上順治帝再次與母親發生了激烈的衝突,並且秉承了他內心深處的狠勁,堅持了下去。

清朝一位被忽略的偉大皇帝,若只看表象,你十之八九對其不瞭解

由上可知:從表象上看,順治帝做過傀儡,在婚姻上幹過不合祖制禮法的“荒唐之舉”,但毫無疑問,他對清朝在中原的統治貢獻巨大。是他,以自己老成持重,終結了自皇太極猝死引發的權力爭奪亂局,使得皇權繼承重回正軌;是他,以年少的迅猛狠勁,打退了鄭成功的高歌猛進,為清廷的統治打下了堅實基礎;也是他,以極其開明的姿態,迎接著先進的漢文明,並且不遺餘力地進行推廣,使得清軍入關之時嚴苛的剃髮令造就的滿漢民族的敵視大大緩解,大大促進了滿漢文明的相互融合。但很遺憾的是,作為當時的滿清統治階層,卻只有他一人在戰鬥,使得他終日鬱鬱寡歡,最終隨著心愛之人的離去,他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

綜上,毫不誇張地說,順治帝是清朝一位被忽略的偉大皇帝,若只看表象,你十之八九對其並不瞭解。而縱觀清朝創業早期的三位“明君”皇帝: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和順治皇帝福臨,你最恨哪一位?個人最喜的是順治皇帝,最恨的是清太宗皇太極,這位創業之帝雖然為滿清入主中原操碎了心,但用心險惡了些,不如順治這般真實為人、至情至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