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穆王在位五十五年,活了一百零五歲?司馬遷搞錯了!

考古 周穆王 司馬遷 西周 劉秉光 劉秉光 2017-08-29

周穆王姬滿,是周昭王之子,西周第五位君主,史稱穆天子。

穆王是西周最具傳奇色彩的天子,在位期間四處巡遊征戰,東至九江,西抵崑崙,北達流沙,南伐荊楚,其足跡之遠,史上無出其右者。

穆王的傳奇之處,還在於史料中關於他高壽的記載。

《史記·周本紀》稱“昭王南巡狩不返,卒於江上。……穆王即位,春秋已五十矣。……穆王立五十五年,崩,子共王繄扈立”。

按司馬遷的說法,穆王五十歲即位,在位五十五年,活了一百零五歲。那麼,這份記載可信嗎?筆者認為不可信,經不起推敲。

研究西周歷史,離不開帶有銘文的西周青銅器。筆者考證,凡西周青銅器銘文,其曆法一概用周曆(十一月為歲首),即周正。也就是說,周正要比夏正提前兩個月,含閏月。如,周曆的五月,對應夏曆的三月。

《十五年趞曹鼎》銘文記載,“隹(維)十又五年五月既生霸壬午,龔(共)王才(在)周新宮”,說明此青銅器為共王時期典型的標準器。查看古歷,《十五年趞曹鼎》所記王年、月相、干支對應的時間為公元前902年三月初八壬午。由此可倒推共王元年為公元前916年,穆王應死於公元前917年。

此外,通過昭王時期標準器《十二年大簋蓋》銘文中的“維十又二年,三月既生霸丁亥”,可推出穆王之父昭王元年為公元前981年,而從昭王元年至穆王末年的時間段為六十五年,也就是說昭王、穆王二王共在位六十五年。

根據古本《竹書紀年》可知,記載有“昭王十九年”“昭王末年”之事,則昭王至少在位十九年,則穆王元年絕不可能早於公元前963年。從公元前963年至公元前917年,不足五十年,可知穆王在位年限不超過五十年。

《長甶盉》銘文記載,“隹(維)三月初吉丁亥,穆王才(在)下淢居”,說明此青銅器為穆王時期的標準器。初吉,即新月剛出現。查看古歷,《長甶盉》所記月相、干支對應的時間為公元前945年正月初三丁亥。由此可知穆王早在公元前945年前就已位居天子,但元年不詳。

《卅年吳盉》銘文記載,“隹(維)卅年四月既生霸壬午,王在……”,從其形制、內容看,應為穆王時期的標準器。查看古歷,《卅年吳盉》所記王年、月相、干支對應的時間為公元前928年二月初七壬午。由此可倒推穆王元年為公元前957年。

《穆天子傳·卷三》載,“吉日甲子,天子賓於西王母”。古本《竹書紀年》載,“穆王十七年,西征崑崙丘,見西王母,其年來見,賓於昭宮”。可知,穆王十七年,西王母來訪,並得到了隆重接待,接待時間為當年的“吉日甲子”。吉日,即西周月相的初吉,即初二或初三。經查,唯有公元前941年夏曆二月初三甲子日與之相合,由此可倒推穆王元年為公元前957年。

此外,《周書異記》雲:“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八日,是日江河泛溢,山川宮殿震動,有五色光貫太微宮”,這與古本《竹書紀年》所載“周昭王末年,夜有五色光貫紫微。其年,王南巡不返”吻合,可知昭王崩於二十四年。昭王元年為公元前981年,二十四年為公元前958年,即穆王即天子位之年。

也就是說,穆王於公元前958年即位,公元前957年改元,公元前917年去世,在位共四十一年,而非傳世史料中所載的“五十五年”。

古本《竹書紀年》是史學界公認的信史,其載“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筆者已考證,文王受命元年為公元前1057年,到穆王即位之年,恰好百年。

那麼,穆王活了多少歲呢?絕非百歲。西周初年,王位父子相傳,依次為武王、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筆者考證,周王朝建立後,武王在位二年半,成王在位三十年,康王在位二十六年,昭王在位二十四年。

成王即位時約在十四、五歲,改元后由周公攝政七年,總計在位三十年,其壽命約四十五、六歲。成王臨終時,委任顧命大臣,可知康王即位時不足二十歲,康王壽命不超過四十六歲,則康王之子昭王即位時不超過三十歲。昭王壽命不超過五十四歲,何來“穆王即位,春秋已五十矣”之說。

筆者分析,穆王即位時約三十五歲左右,次年改元,在位四十一年,活了約七十六歲,只有這樣才合情合理,才符合他一生親自巡遊征戰的史實。(劉秉光)

周穆王在位五十五年,活了一百零五歲?司馬遷搞錯了!

周穆王在位五十五年,活了一百零五歲?司馬遷搞錯了!

周穆王在位五十五年,活了一百零五歲?司馬遷搞錯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