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馬遷為何要編造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烽火戲諸侯,是怎樣一步步造出來的?

《東周列國志》中的褒姒母親,為何要懷孕40年才生?


"

司馬遷為何要編造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烽火戲諸侯,是怎樣一步步造出來的?

《東周列國志》中的褒姒母親,為何要懷孕40年才生?


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為了一個老太婆?


1

《史記》是小說家言

歷史上最不靠譜的職業是什麼?如果要我回答,那就一定是史官。

顧頡剛當年考證紂王罪狀,曾寫過一篇《紂惡七十事發生的次第》,他在裡面說,紂王的七十條罪狀都是從周朝開始,逐漸加上去的,“戰國增二十項,西漢增二十一項,東晉增十三項”。而且這以後還要“層層累積”,“時代愈近,紂罪愈多,也愈不可信”。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歷史往往是為我所需,為我所用的歷史,它不但會將紂王這類徹底妖魔,也會將關羽這類徹底聖化,歷朝歷代的史官們出於各自的立場、觀點、需要,或要求,總不免要做小說家。

司馬遷是中國最著名的史學家對吧?他是有志於作信史的是吧?他的《史記》也經常被當做信史使用對吧?其實他也沒有例外。

金聖嘆有一次對司馬遷的作史,曾有過很長一段評述,其總結句是:“無非為文計不為事計也。”這就是說,“心以為經,手以為緯,躊躇變化,務撰而成絕世奇文”,這是文人的通病,《史記》同樣不過是司馬遷理解、感受,與需要的投射罷了,它是小說家言、文學作品。它如果不是還有史的追求,大概就成了《三國演義》、《東周列國志》那樣的作品。

“司馬遷書中所述之事”,無非“司馬遷之文之料”,金聖嘆這話精當無比。《史記》作為一部偉大的作品,的確是有金聖嘆所說的諸種缺憾的,而我最有感的,卻是它最常見的獵奇、附會之處。

不妨以周幽王與褒姒的故事為例,讓我們看看烽火戲諸侯,是怎樣一步步造出來的。


"

司馬遷為何要編造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烽火戲諸侯,是怎樣一步步造出來的?

《東周列國志》中的褒姒母親,為何要懷孕40年才生?


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為了一個老太婆?


1

《史記》是小說家言

歷史上最不靠譜的職業是什麼?如果要我回答,那就一定是史官。

顧頡剛當年考證紂王罪狀,曾寫過一篇《紂惡七十事發生的次第》,他在裡面說,紂王的七十條罪狀都是從周朝開始,逐漸加上去的,“戰國增二十項,西漢增二十一項,東晉增十三項”。而且這以後還要“層層累積”,“時代愈近,紂罪愈多,也愈不可信”。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歷史往往是為我所需,為我所用的歷史,它不但會將紂王這類徹底妖魔,也會將關羽這類徹底聖化,歷朝歷代的史官們出於各自的立場、觀點、需要,或要求,總不免要做小說家。

司馬遷是中國最著名的史學家對吧?他是有志於作信史的是吧?他的《史記》也經常被當做信史使用對吧?其實他也沒有例外。

金聖嘆有一次對司馬遷的作史,曾有過很長一段評述,其總結句是:“無非為文計不為事計也。”這就是說,“心以為經,手以為緯,躊躇變化,務撰而成絕世奇文”,這是文人的通病,《史記》同樣不過是司馬遷理解、感受,與需要的投射罷了,它是小說家言、文學作品。它如果不是還有史的追求,大概就成了《三國演義》、《東周列國志》那樣的作品。

“司馬遷書中所述之事”,無非“司馬遷之文之料”,金聖嘆這話精當無比。《史記》作為一部偉大的作品,的確是有金聖嘆所說的諸種缺憾的,而我最有感的,卻是它最常見的獵奇、附會之處。

不妨以周幽王與褒姒的故事為例,讓我們看看烽火戲諸侯,是怎樣一步步造出來的。


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為了一個老太婆?


2

褒姒的怪誕身世來自正史

褒姒與她的前輩妲己,都是歷史上著名的紅顏禍水,而且還都是妖類。相較之下,妲己的狐狸精身份乾脆利落,壞的有理,而褒姒的身世,卻比她詭異多了。這弄得世人對褒姒身世的興趣,遠遠超過對她事蹟的興趣,甚至於千金買笑、烽火戲諸侯,都無法與之相比。

褒姒的身世故事要多怪誕就多怪誕,可是你以為它只是一個民間傳說嗎?不,它絕對來自正史,而且還一再見於正史。

褒姒的身世,最早見於《國語》,它其實在同一部《國語》中,也有所不同。

《國語·晉語》中說:“周幽王伐有褒,褒人以褒姒女焉。”這就是周幽王打褒國,褒國人只好用美女求和的意思。而《國語·鄭語》中則說,褒姒是因為褒人褒姁(大概是國君)有罪入獄,被褒人獻來贖罪的。但這不同的原因,卻都說明褒姒是犧牲品,身不由己。

本來,此事按照史家惜墨如金,尤其是對女人惜墨如金的慣例,這已經可以了了,卻不料,《鄭語》接下來,還要對褒姒的身世再加濃墨。

這就是:

夏衰亡時,有兩條神龍降到王庭,他們說他們是褒國的兩位君主。夏王因此命人占卜,結果是殺掉、放走、留下,都不吉利,只有把龍的唾沫收集起來收藏,這才吉利。於是夏王就照著巫師的話做了,從此以後,商周兩代一律小心供奉,絕不敢隨便打開。

可是等到了周厲王時代,這傢伙是好奇鬼,他在末年之際,竟非看不看!於是這就惹出一連串的事來。

首先,那龍的唾沫流了一地,居然是擦不掉的,你只有讓一大群女人赤身裸體大喊大叫作法,它們才會變成黑黿溜走。而這黑黿溜進王府,既然被一個還未換牙的小女童碰見,也必須在某一天懷孕,那麼這宮女到十五歲時,當然只好懷孕、生產。

宮女未婚而孕,當然恐懼,遇黑黿而懷孕,當然不祥,於是她就把那女嬰扔了。

卻不料,此時繼位多年的周宣王,因聽到滿城都是“山桑木弓,箕草箭袋,要亡周朝”的童謠,非常忌諱,正下令到處捉拿製造、販賣弓箭的人,於是那對撿到棄嬰的製售弓箭的夫婦,就只好逃往褒國。

——這麼說,褒姒的父親原來是那黑黿,她在褒國長大,卻並非褒國原民,她只是因為長得太美,才成了褒國的獻禮。然而,這只是表面上看而已,史家如果只是為此就要做這樣一篇大文章,那完全是不可能的。

這裡面實際藏著一個周朝的關鍵人物,一個歷史的大套路。


"

司馬遷為何要編造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烽火戲諸侯,是怎樣一步步造出來的?

《東周列國志》中的褒姒母親,為何要懷孕40年才生?


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為了一個老太婆?


1

《史記》是小說家言

歷史上最不靠譜的職業是什麼?如果要我回答,那就一定是史官。

顧頡剛當年考證紂王罪狀,曾寫過一篇《紂惡七十事發生的次第》,他在裡面說,紂王的七十條罪狀都是從周朝開始,逐漸加上去的,“戰國增二十項,西漢增二十一項,東晉增十三項”。而且這以後還要“層層累積”,“時代愈近,紂罪愈多,也愈不可信”。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歷史往往是為我所需,為我所用的歷史,它不但會將紂王這類徹底妖魔,也會將關羽這類徹底聖化,歷朝歷代的史官們出於各自的立場、觀點、需要,或要求,總不免要做小說家。

司馬遷是中國最著名的史學家對吧?他是有志於作信史的是吧?他的《史記》也經常被當做信史使用對吧?其實他也沒有例外。

金聖嘆有一次對司馬遷的作史,曾有過很長一段評述,其總結句是:“無非為文計不為事計也。”這就是說,“心以為經,手以為緯,躊躇變化,務撰而成絕世奇文”,這是文人的通病,《史記》同樣不過是司馬遷理解、感受,與需要的投射罷了,它是小說家言、文學作品。它如果不是還有史的追求,大概就成了《三國演義》、《東周列國志》那樣的作品。

“司馬遷書中所述之事”,無非“司馬遷之文之料”,金聖嘆這話精當無比。《史記》作為一部偉大的作品,的確是有金聖嘆所說的諸種缺憾的,而我最有感的,卻是它最常見的獵奇、附會之處。

不妨以周幽王與褒姒的故事為例,讓我們看看烽火戲諸侯,是怎樣一步步造出來的。


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為了一個老太婆?


2

褒姒的怪誕身世來自正史

褒姒與她的前輩妲己,都是歷史上著名的紅顏禍水,而且還都是妖類。相較之下,妲己的狐狸精身份乾脆利落,壞的有理,而褒姒的身世,卻比她詭異多了。這弄得世人對褒姒身世的興趣,遠遠超過對她事蹟的興趣,甚至於千金買笑、烽火戲諸侯,都無法與之相比。

褒姒的身世故事要多怪誕就多怪誕,可是你以為它只是一個民間傳說嗎?不,它絕對來自正史,而且還一再見於正史。

褒姒的身世,最早見於《國語》,它其實在同一部《國語》中,也有所不同。

《國語·晉語》中說:“周幽王伐有褒,褒人以褒姒女焉。”這就是周幽王打褒國,褒國人只好用美女求和的意思。而《國語·鄭語》中則說,褒姒是因為褒人褒姁(大概是國君)有罪入獄,被褒人獻來贖罪的。但這不同的原因,卻都說明褒姒是犧牲品,身不由己。

本來,此事按照史家惜墨如金,尤其是對女人惜墨如金的慣例,這已經可以了了,卻不料,《鄭語》接下來,還要對褒姒的身世再加濃墨。

這就是:

夏衰亡時,有兩條神龍降到王庭,他們說他們是褒國的兩位君主。夏王因此命人占卜,結果是殺掉、放走、留下,都不吉利,只有把龍的唾沫收集起來收藏,這才吉利。於是夏王就照著巫師的話做了,從此以後,商周兩代一律小心供奉,絕不敢隨便打開。

可是等到了周厲王時代,這傢伙是好奇鬼,他在末年之際,竟非看不看!於是這就惹出一連串的事來。

首先,那龍的唾沫流了一地,居然是擦不掉的,你只有讓一大群女人赤身裸體大喊大叫作法,它們才會變成黑黿溜走。而這黑黿溜進王府,既然被一個還未換牙的小女童碰見,也必須在某一天懷孕,那麼這宮女到十五歲時,當然只好懷孕、生產。

宮女未婚而孕,當然恐懼,遇黑黿而懷孕,當然不祥,於是她就把那女嬰扔了。

卻不料,此時繼位多年的周宣王,因聽到滿城都是“山桑木弓,箕草箭袋,要亡周朝”的童謠,非常忌諱,正下令到處捉拿製造、販賣弓箭的人,於是那對撿到棄嬰的製售弓箭的夫婦,就只好逃往褒國。

——這麼說,褒姒的父親原來是那黑黿,她在褒國長大,卻並非褒國原民,她只是因為長得太美,才成了褒國的獻禮。然而,這只是表面上看而已,史家如果只是為此就要做這樣一篇大文章,那完全是不可能的。

這裡面實際藏著一個周朝的關鍵人物,一個歷史的大套路。


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為了一個老太婆?


3

司馬遷為何要編造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國語·鄭語》中涉及褒姒身世的那篇文章,題目為《史伯為桓公論興衰》,而這史伯,卻是周朝的太史令,這桓公,卻是周宣王的親弟弟,後來的鄭桓公。他當時在周幽王麾下做大司徒。

這篇文章的意思其實就是,史伯為桓公剖析天下大勢,興衰之道,指點迷津,指明方向。

這個史伯,司馬遷在《史記》中曾提到多次,很是推崇。史伯作為周朝太史,自然是學問高深,知道過去現在未來好多事情,好多真理的,但他,卻也是周朝最著名的一個烏鴉嘴。他早就在預言周王朝要完蛋了。

為什麼要完蛋?這除了周朝幾代皇帝,包括周幽王都很完蛋,已經天怨人怒,有了許多必亡之理外,史伯自然還要拿天象與女人說事。古代史官,本來就兼有天文家、天象家、巫師的功能。

史伯的種種言論,都說明他不滿於周幽王,而女禍論在當時又那麼盛行,那麼史伯要完成自己的預言,讓人信服,該怎麼做?那當然就要編造、附會一些東西出來。

上天降臨這個禍害已經很久了啊,這是天命。褒姒原本就是為滅亡周朝而來的啊,可是幽王偏偏不聽勸諫,那麼寵愛。如此這般,史伯最後當然要跟桓公說,你趕緊跑吧,再晚,就來不及了。

翻開整部中國古代史,歷朝歷代在興衰更替之際所使的路數,都離不開天象和女禍,顯而易見,褒姒的故事就是這樣產生的,它不過是因為遇到史伯這樣一個高手,變得更加奇詭而已。但是這裡面最為奇詭的,卻還是緊隨其後的史學家們。

史學家們對一個女人的身世肯如此不惜筆墨已是奇詭,對一個如此荒誕不經的故事不惜筆墨,那就更加奇詭,而其原因,除了他們與史伯有共同的思路、史觀、需要之外,正因為他們是文學家,“為文計不為事計”——只要可為奇文,那就不妨跟風附會、大肆編造。

於是乎,司馬遷寫褒姒身世,就必然有新發展。

他起首就說幽王繼位,“三川皆震”,而後又在《國語》基礎上,補足了宣王追逃,夫婦養女,幽王寵愛褒姒,廢申後母子,立褒姒母子的某些情節,他尤其還在《國語》之外,增加了褒姒不愛笑,幽王千金買笑、烽火戲諸侯的故事。於是幽王之昏,褒姒之罪,更合情合理,不可饒恕,周王朝的滅亡,就更加富有戲劇感。

一個發奮作史,並號稱嚴謹的史學家,在一部號稱嚴謹的《史記》裡,對一個如此荒誕的故事如此津津樂道,甚至不惜發揮想象,添油加醋,這相當不可思議,司馬遷此時已無疑為寓言家。此足以證明,“我手寫我心”的牽動力會有多麼強大。

但是司馬遷顧頭不顧尾,卻忽略了一件大事。


"

司馬遷為何要編造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烽火戲諸侯,是怎樣一步步造出來的?

《東周列國志》中的褒姒母親,為何要懷孕40年才生?


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為了一個老太婆?


1

《史記》是小說家言

歷史上最不靠譜的職業是什麼?如果要我回答,那就一定是史官。

顧頡剛當年考證紂王罪狀,曾寫過一篇《紂惡七十事發生的次第》,他在裡面說,紂王的七十條罪狀都是從周朝開始,逐漸加上去的,“戰國增二十項,西漢增二十一項,東晉增十三項”。而且這以後還要“層層累積”,“時代愈近,紂罪愈多,也愈不可信”。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歷史往往是為我所需,為我所用的歷史,它不但會將紂王這類徹底妖魔,也會將關羽這類徹底聖化,歷朝歷代的史官們出於各自的立場、觀點、需要,或要求,總不免要做小說家。

司馬遷是中國最著名的史學家對吧?他是有志於作信史的是吧?他的《史記》也經常被當做信史使用對吧?其實他也沒有例外。

金聖嘆有一次對司馬遷的作史,曾有過很長一段評述,其總結句是:“無非為文計不為事計也。”這就是說,“心以為經,手以為緯,躊躇變化,務撰而成絕世奇文”,這是文人的通病,《史記》同樣不過是司馬遷理解、感受,與需要的投射罷了,它是小說家言、文學作品。它如果不是還有史的追求,大概就成了《三國演義》、《東周列國志》那樣的作品。

“司馬遷書中所述之事”,無非“司馬遷之文之料”,金聖嘆這話精當無比。《史記》作為一部偉大的作品,的確是有金聖嘆所說的諸種缺憾的,而我最有感的,卻是它最常見的獵奇、附會之處。

不妨以周幽王與褒姒的故事為例,讓我們看看烽火戲諸侯,是怎樣一步步造出來的。


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為了一個老太婆?


2

褒姒的怪誕身世來自正史

褒姒與她的前輩妲己,都是歷史上著名的紅顏禍水,而且還都是妖類。相較之下,妲己的狐狸精身份乾脆利落,壞的有理,而褒姒的身世,卻比她詭異多了。這弄得世人對褒姒身世的興趣,遠遠超過對她事蹟的興趣,甚至於千金買笑、烽火戲諸侯,都無法與之相比。

褒姒的身世故事要多怪誕就多怪誕,可是你以為它只是一個民間傳說嗎?不,它絕對來自正史,而且還一再見於正史。

褒姒的身世,最早見於《國語》,它其實在同一部《國語》中,也有所不同。

《國語·晉語》中說:“周幽王伐有褒,褒人以褒姒女焉。”這就是周幽王打褒國,褒國人只好用美女求和的意思。而《國語·鄭語》中則說,褒姒是因為褒人褒姁(大概是國君)有罪入獄,被褒人獻來贖罪的。但這不同的原因,卻都說明褒姒是犧牲品,身不由己。

本來,此事按照史家惜墨如金,尤其是對女人惜墨如金的慣例,這已經可以了了,卻不料,《鄭語》接下來,還要對褒姒的身世再加濃墨。

這就是:

夏衰亡時,有兩條神龍降到王庭,他們說他們是褒國的兩位君主。夏王因此命人占卜,結果是殺掉、放走、留下,都不吉利,只有把龍的唾沫收集起來收藏,這才吉利。於是夏王就照著巫師的話做了,從此以後,商周兩代一律小心供奉,絕不敢隨便打開。

可是等到了周厲王時代,這傢伙是好奇鬼,他在末年之際,竟非看不看!於是這就惹出一連串的事來。

首先,那龍的唾沫流了一地,居然是擦不掉的,你只有讓一大群女人赤身裸體大喊大叫作法,它們才會變成黑黿溜走。而這黑黿溜進王府,既然被一個還未換牙的小女童碰見,也必須在某一天懷孕,那麼這宮女到十五歲時,當然只好懷孕、生產。

宮女未婚而孕,當然恐懼,遇黑黿而懷孕,當然不祥,於是她就把那女嬰扔了。

卻不料,此時繼位多年的周宣王,因聽到滿城都是“山桑木弓,箕草箭袋,要亡周朝”的童謠,非常忌諱,正下令到處捉拿製造、販賣弓箭的人,於是那對撿到棄嬰的製售弓箭的夫婦,就只好逃往褒國。

——這麼說,褒姒的父親原來是那黑黿,她在褒國長大,卻並非褒國原民,她只是因為長得太美,才成了褒國的獻禮。然而,這只是表面上看而已,史家如果只是為此就要做這樣一篇大文章,那完全是不可能的。

這裡面實際藏著一個周朝的關鍵人物,一個歷史的大套路。


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為了一個老太婆?


3

司馬遷為何要編造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國語·鄭語》中涉及褒姒身世的那篇文章,題目為《史伯為桓公論興衰》,而這史伯,卻是周朝的太史令,這桓公,卻是周宣王的親弟弟,後來的鄭桓公。他當時在周幽王麾下做大司徒。

這篇文章的意思其實就是,史伯為桓公剖析天下大勢,興衰之道,指點迷津,指明方向。

這個史伯,司馬遷在《史記》中曾提到多次,很是推崇。史伯作為周朝太史,自然是學問高深,知道過去現在未來好多事情,好多真理的,但他,卻也是周朝最著名的一個烏鴉嘴。他早就在預言周王朝要完蛋了。

為什麼要完蛋?這除了周朝幾代皇帝,包括周幽王都很完蛋,已經天怨人怒,有了許多必亡之理外,史伯自然還要拿天象與女人說事。古代史官,本來就兼有天文家、天象家、巫師的功能。

史伯的種種言論,都說明他不滿於周幽王,而女禍論在當時又那麼盛行,那麼史伯要完成自己的預言,讓人信服,該怎麼做?那當然就要編造、附會一些東西出來。

上天降臨這個禍害已經很久了啊,這是天命。褒姒原本就是為滅亡周朝而來的啊,可是幽王偏偏不聽勸諫,那麼寵愛。如此這般,史伯最後當然要跟桓公說,你趕緊跑吧,再晚,就來不及了。

翻開整部中國古代史,歷朝歷代在興衰更替之際所使的路數,都離不開天象和女禍,顯而易見,褒姒的故事就是這樣產生的,它不過是因為遇到史伯這樣一個高手,變得更加奇詭而已。但是這裡面最為奇詭的,卻還是緊隨其後的史學家們。

史學家們對一個女人的身世肯如此不惜筆墨已是奇詭,對一個如此荒誕不經的故事不惜筆墨,那就更加奇詭,而其原因,除了他們與史伯有共同的思路、史觀、需要之外,正因為他們是文學家,“為文計不為事計”——只要可為奇文,那就不妨跟風附會、大肆編造。

於是乎,司馬遷寫褒姒身世,就必然有新發展。

他起首就說幽王繼位,“三川皆震”,而後又在《國語》基礎上,補足了宣王追逃,夫婦養女,幽王寵愛褒姒,廢申後母子,立褒姒母子的某些情節,他尤其還在《國語》之外,增加了褒姒不愛笑,幽王千金買笑、烽火戲諸侯的故事。於是幽王之昏,褒姒之罪,更合情合理,不可饒恕,周王朝的滅亡,就更加富有戲劇感。

一個發奮作史,並號稱嚴謹的史學家,在一部號稱嚴謹的《史記》裡,對一個如此荒誕的故事如此津津樂道,甚至不惜發揮想象,添油加醋,這相當不可思議,司馬遷此時已無疑為寓言家。此足以證明,“我手寫我心”的牽動力會有多麼強大。

但是司馬遷顧頭不顧尾,卻忽略了一件大事。


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為了一個老太婆?


4

《東周列國志》中的宮女,為何懷孕40年

劉向是西漢著名的學者、史學家、目錄學家,但他在《列女傳》中寫褒姒經歷,基本與《史記》毫無區別。《列女傳》的影響力也是巨大的,於是乎,褒姒就確鑿無疑地成了一個現象級。

而這一切到了《東周列國志》,卻又有新內容加入。

宮女遇到怪物,意外受孕,不得不拋棄褒姒;褒姒流落褒國,又因為某種原因被褒人獻給幽王,這是所有作品最基本的內容,那麼非正史的《東周列國志》添加了什麼呢?

褒姒不為妖,則無能妖媚,無能亡國,這妖是必須的,但是宮女何以遇到黑黿就會懷孕呢?此事史無依據,恐怕說不過去。於是《史記》補足《國語》,《東周列國志》補足《史記》,馮夢龍給它加了一個宮女踩了黑黿的腳印而孕。

為什麼踩了腳印可以孕?因為周王朝的始祖后稷的母親姜嫄,就是踩了天帝的腳印懷孕的嘛,這個詩經故事不但廣為熟悉,還有首尾呼應之效。

后稷當初也是因為不祥被遺棄的,可是扔他到小巷,牛羊會主動過來餵養,扔他到山林,他又會遇到伐木者,扔他到冰上,群鳥又會飛過來用羽毛溫暖他,如此這般,那扔到河裡的褒姒,自然也可以有群鳥飛過來保護。

一個謊需要十個慌去圓,這是不錯的,所以馮夢龍也得製造一個更駭人的情節,讓那宮女懷孕四十年才生。

為什麼要懷孕四十年才生?

因為史伯與司馬遷等都說,宮女遇黑黿,在厲王末年,是七歲左右,那麼這厲王末年,按最晚的時間算,也該在厲王三十七年(前841年),國人暴動,厲王倉皇離京之時。他可再也沒能回來。

如此,那宮女十五而孕,就當在宣王繼位(前828年)之初;宣王在位既然四十六年,那褒姒在幽王登基時,就該是年近五十;幽王在位既然十一年,那褒姒在所謂的烽火戲諸侯時,就該是年近六十——幽王竟會如此迷戀一個老婦,甚至還不惜為博她一笑戲弄諸侯?這好像很說不過去。

幽王愛一個熟婦,對老妻褒姒有感情,愛幼子,要為她廢后廢太子,這當然是可能的(史家是不是也因此覺得幽王不可思議,要將老而不失魅惑的褒姒解釋為妖孽?),但為一個老婦烽火戲諸侯,卻不大可能。人家史伯卻沒有說千金買笑、烽火戲諸侯什麼的,所以不肯放棄這一奇文的馮夢龍,就很有必要把褒姒變年輕。

然而,馮夢龍在做這件事的時候,卻跟司馬遷一樣,也忘了另一件事。

人家史伯和司馬遷提到童謠,都只說“宣王之時”,偏偏馮夢龍非要設定具體時間,說是宣王三十九年。

也即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89年),宣王征討姜戎,大敗而歸,然後聽到的童謠,然後才有褒姒出生。

宣王前782年去世,幽王前782年繼位,褒姒前789年出生,如此一來,那褒姒其時豈不才七歲?她就是到《史記》所說,最得寵愛,開始爭位的幽王三年,《東周列國志》所說,開始與太子打鬥的時候,也不過十歲,這怎麼可能?

一個十歲的小女孩能有多漂亮,多性感,多吸引男人?尤其是幽王這樣閱盡天下美色的男人?她就是整天打激素,恐怕也生不了孩子。

那麼褒姒的實際年齡,到底該信誰?


"

司馬遷為何要編造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烽火戲諸侯,是怎樣一步步造出來的?

《東周列國志》中的褒姒母親,為何要懷孕40年才生?


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為了一個老太婆?


1

《史記》是小說家言

歷史上最不靠譜的職業是什麼?如果要我回答,那就一定是史官。

顧頡剛當年考證紂王罪狀,曾寫過一篇《紂惡七十事發生的次第》,他在裡面說,紂王的七十條罪狀都是從周朝開始,逐漸加上去的,“戰國增二十項,西漢增二十一項,東晉增十三項”。而且這以後還要“層層累積”,“時代愈近,紂罪愈多,也愈不可信”。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歷史往往是為我所需,為我所用的歷史,它不但會將紂王這類徹底妖魔,也會將關羽這類徹底聖化,歷朝歷代的史官們出於各自的立場、觀點、需要,或要求,總不免要做小說家。

司馬遷是中國最著名的史學家對吧?他是有志於作信史的是吧?他的《史記》也經常被當做信史使用對吧?其實他也沒有例外。

金聖嘆有一次對司馬遷的作史,曾有過很長一段評述,其總結句是:“無非為文計不為事計也。”這就是說,“心以為經,手以為緯,躊躇變化,務撰而成絕世奇文”,這是文人的通病,《史記》同樣不過是司馬遷理解、感受,與需要的投射罷了,它是小說家言、文學作品。它如果不是還有史的追求,大概就成了《三國演義》、《東周列國志》那樣的作品。

“司馬遷書中所述之事”,無非“司馬遷之文之料”,金聖嘆這話精當無比。《史記》作為一部偉大的作品,的確是有金聖嘆所說的諸種缺憾的,而我最有感的,卻是它最常見的獵奇、附會之處。

不妨以周幽王與褒姒的故事為例,讓我們看看烽火戲諸侯,是怎樣一步步造出來的。


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為了一個老太婆?


2

褒姒的怪誕身世來自正史

褒姒與她的前輩妲己,都是歷史上著名的紅顏禍水,而且還都是妖類。相較之下,妲己的狐狸精身份乾脆利落,壞的有理,而褒姒的身世,卻比她詭異多了。這弄得世人對褒姒身世的興趣,遠遠超過對她事蹟的興趣,甚至於千金買笑、烽火戲諸侯,都無法與之相比。

褒姒的身世故事要多怪誕就多怪誕,可是你以為它只是一個民間傳說嗎?不,它絕對來自正史,而且還一再見於正史。

褒姒的身世,最早見於《國語》,它其實在同一部《國語》中,也有所不同。

《國語·晉語》中說:“周幽王伐有褒,褒人以褒姒女焉。”這就是周幽王打褒國,褒國人只好用美女求和的意思。而《國語·鄭語》中則說,褒姒是因為褒人褒姁(大概是國君)有罪入獄,被褒人獻來贖罪的。但這不同的原因,卻都說明褒姒是犧牲品,身不由己。

本來,此事按照史家惜墨如金,尤其是對女人惜墨如金的慣例,這已經可以了了,卻不料,《鄭語》接下來,還要對褒姒的身世再加濃墨。

這就是:

夏衰亡時,有兩條神龍降到王庭,他們說他們是褒國的兩位君主。夏王因此命人占卜,結果是殺掉、放走、留下,都不吉利,只有把龍的唾沫收集起來收藏,這才吉利。於是夏王就照著巫師的話做了,從此以後,商周兩代一律小心供奉,絕不敢隨便打開。

可是等到了周厲王時代,這傢伙是好奇鬼,他在末年之際,竟非看不看!於是這就惹出一連串的事來。

首先,那龍的唾沫流了一地,居然是擦不掉的,你只有讓一大群女人赤身裸體大喊大叫作法,它們才會變成黑黿溜走。而這黑黿溜進王府,既然被一個還未換牙的小女童碰見,也必須在某一天懷孕,那麼這宮女到十五歲時,當然只好懷孕、生產。

宮女未婚而孕,當然恐懼,遇黑黿而懷孕,當然不祥,於是她就把那女嬰扔了。

卻不料,此時繼位多年的周宣王,因聽到滿城都是“山桑木弓,箕草箭袋,要亡周朝”的童謠,非常忌諱,正下令到處捉拿製造、販賣弓箭的人,於是那對撿到棄嬰的製售弓箭的夫婦,就只好逃往褒國。

——這麼說,褒姒的父親原來是那黑黿,她在褒國長大,卻並非褒國原民,她只是因為長得太美,才成了褒國的獻禮。然而,這只是表面上看而已,史家如果只是為此就要做這樣一篇大文章,那完全是不可能的。

這裡面實際藏著一個周朝的關鍵人物,一個歷史的大套路。


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為了一個老太婆?


3

司馬遷為何要編造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國語·鄭語》中涉及褒姒身世的那篇文章,題目為《史伯為桓公論興衰》,而這史伯,卻是周朝的太史令,這桓公,卻是周宣王的親弟弟,後來的鄭桓公。他當時在周幽王麾下做大司徒。

這篇文章的意思其實就是,史伯為桓公剖析天下大勢,興衰之道,指點迷津,指明方向。

這個史伯,司馬遷在《史記》中曾提到多次,很是推崇。史伯作為周朝太史,自然是學問高深,知道過去現在未來好多事情,好多真理的,但他,卻也是周朝最著名的一個烏鴉嘴。他早就在預言周王朝要完蛋了。

為什麼要完蛋?這除了周朝幾代皇帝,包括周幽王都很完蛋,已經天怨人怒,有了許多必亡之理外,史伯自然還要拿天象與女人說事。古代史官,本來就兼有天文家、天象家、巫師的功能。

史伯的種種言論,都說明他不滿於周幽王,而女禍論在當時又那麼盛行,那麼史伯要完成自己的預言,讓人信服,該怎麼做?那當然就要編造、附會一些東西出來。

上天降臨這個禍害已經很久了啊,這是天命。褒姒原本就是為滅亡周朝而來的啊,可是幽王偏偏不聽勸諫,那麼寵愛。如此這般,史伯最後當然要跟桓公說,你趕緊跑吧,再晚,就來不及了。

翻開整部中國古代史,歷朝歷代在興衰更替之際所使的路數,都離不開天象和女禍,顯而易見,褒姒的故事就是這樣產生的,它不過是因為遇到史伯這樣一個高手,變得更加奇詭而已。但是這裡面最為奇詭的,卻還是緊隨其後的史學家們。

史學家們對一個女人的身世肯如此不惜筆墨已是奇詭,對一個如此荒誕不經的故事不惜筆墨,那就更加奇詭,而其原因,除了他們與史伯有共同的思路、史觀、需要之外,正因為他們是文學家,“為文計不為事計”——只要可為奇文,那就不妨跟風附會、大肆編造。

於是乎,司馬遷寫褒姒身世,就必然有新發展。

他起首就說幽王繼位,“三川皆震”,而後又在《國語》基礎上,補足了宣王追逃,夫婦養女,幽王寵愛褒姒,廢申後母子,立褒姒母子的某些情節,他尤其還在《國語》之外,增加了褒姒不愛笑,幽王千金買笑、烽火戲諸侯的故事。於是幽王之昏,褒姒之罪,更合情合理,不可饒恕,周王朝的滅亡,就更加富有戲劇感。

一個發奮作史,並號稱嚴謹的史學家,在一部號稱嚴謹的《史記》裡,對一個如此荒誕的故事如此津津樂道,甚至不惜發揮想象,添油加醋,這相當不可思議,司馬遷此時已無疑為寓言家。此足以證明,“我手寫我心”的牽動力會有多麼強大。

但是司馬遷顧頭不顧尾,卻忽略了一件大事。


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為了一個老太婆?


4

《東周列國志》中的宮女,為何懷孕40年

劉向是西漢著名的學者、史學家、目錄學家,但他在《列女傳》中寫褒姒經歷,基本與《史記》毫無區別。《列女傳》的影響力也是巨大的,於是乎,褒姒就確鑿無疑地成了一個現象級。

而這一切到了《東周列國志》,卻又有新內容加入。

宮女遇到怪物,意外受孕,不得不拋棄褒姒;褒姒流落褒國,又因為某種原因被褒人獻給幽王,這是所有作品最基本的內容,那麼非正史的《東周列國志》添加了什麼呢?

褒姒不為妖,則無能妖媚,無能亡國,這妖是必須的,但是宮女何以遇到黑黿就會懷孕呢?此事史無依據,恐怕說不過去。於是《史記》補足《國語》,《東周列國志》補足《史記》,馮夢龍給它加了一個宮女踩了黑黿的腳印而孕。

為什麼踩了腳印可以孕?因為周王朝的始祖后稷的母親姜嫄,就是踩了天帝的腳印懷孕的嘛,這個詩經故事不但廣為熟悉,還有首尾呼應之效。

后稷當初也是因為不祥被遺棄的,可是扔他到小巷,牛羊會主動過來餵養,扔他到山林,他又會遇到伐木者,扔他到冰上,群鳥又會飛過來用羽毛溫暖他,如此這般,那扔到河裡的褒姒,自然也可以有群鳥飛過來保護。

一個謊需要十個慌去圓,這是不錯的,所以馮夢龍也得製造一個更駭人的情節,讓那宮女懷孕四十年才生。

為什麼要懷孕四十年才生?

因為史伯與司馬遷等都說,宮女遇黑黿,在厲王末年,是七歲左右,那麼這厲王末年,按最晚的時間算,也該在厲王三十七年(前841年),國人暴動,厲王倉皇離京之時。他可再也沒能回來。

如此,那宮女十五而孕,就當在宣王繼位(前828年)之初;宣王在位既然四十六年,那褒姒在幽王登基時,就該是年近五十;幽王在位既然十一年,那褒姒在所謂的烽火戲諸侯時,就該是年近六十——幽王竟會如此迷戀一個老婦,甚至還不惜為博她一笑戲弄諸侯?這好像很說不過去。

幽王愛一個熟婦,對老妻褒姒有感情,愛幼子,要為她廢后廢太子,這當然是可能的(史家是不是也因此覺得幽王不可思議,要將老而不失魅惑的褒姒解釋為妖孽?),但為一個老婦烽火戲諸侯,卻不大可能。人家史伯卻沒有說千金買笑、烽火戲諸侯什麼的,所以不肯放棄這一奇文的馮夢龍,就很有必要把褒姒變年輕。

然而,馮夢龍在做這件事的時候,卻跟司馬遷一樣,也忘了另一件事。

人家史伯和司馬遷提到童謠,都只說“宣王之時”,偏偏馮夢龍非要設定具體時間,說是宣王三十九年。

也即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89年),宣王征討姜戎,大敗而歸,然後聽到的童謠,然後才有褒姒出生。

宣王前782年去世,幽王前782年繼位,褒姒前789年出生,如此一來,那褒姒其時豈不才七歲?她就是到《史記》所說,最得寵愛,開始爭位的幽王三年,《東周列國志》所說,開始與太子打鬥的時候,也不過十歲,這怎麼可能?

一個十歲的小女孩能有多漂亮,多性感,多吸引男人?尤其是幽王這樣閱盡天下美色的男人?她就是整天打激素,恐怕也生不了孩子。

那麼褒姒的實際年齡,到底該信誰?


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為了一個老太婆?


5

周幽王的出生年,半點價值沒有

關於烽火戲諸侯,史家早有質疑,論證頗多,主要觀點即是:

那時似乎並無烽火,《韓非子》裡的擊鼓戲百姓,和《呂氏春秋》裡的幽王擊鼓戲諸侯,倒比較靠譜;各國距離不等,打仗需要準備,一朝而至不可能。那時周朝衰落,諸侯們也未必肯聽;《清華簡》的發現是,幽王之滅,是廢太子姬宜臼在舅舅申侯支持下,大舉攻伐的結果。

但我覺得此事還需商榷:

一,如果擊鼓相戲可以有的話,那此事仍有基礎。

二,人家說的“諸侯悉至”,就是全到、都到的意思,並沒有說是一起到。大家傻乎乎、慌里慌張、陸陸續續而至,褒姒也可能覺得好笑。周朝如果真有如此制度,那各國肯定會有常備兵,及相關應急措施,如果緊急示警,還需要長期準備的話,那就失去了應急意義。諸侯們在春秋時都還很守各種規矩,各種傳統,此時未必不聽、不裝。

三,幽王是在兒子進攻下滅亡,不代表就沒有別的原因,不是雙重多重的結果。姬宜臼部隊到底不是全部,諸侯們不救,未必就與狼來多次無關。

所以這些事有證偽作用是一定的,但卻未必充分,只能說《清華簡》的發現,足以證明,幽王之滅,並非像司馬遷說的那樣,就是、只是烽火戲諸侯的結果。當然,我這並非是說烽火戲諸侯一定有,實際上我也認為最大的可能是不存在,我的意思只是說,某些觀點既不能完全證其有,也不能完全證其無,到處照搬一口咬定,非要以此為科學般的鐵證的話,那還不如有點質疑的好。哪怕這質疑也有疑點。

我總覺得歷史並非與我們無關,它確實是一面鏡子,照見的不只是人的眉眼,還有做人做事求學的思維、態度和道理,它其實是現實多方面的“鑑”。


"

司馬遷為何要編造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烽火戲諸侯,是怎樣一步步造出來的?

《東周列國志》中的褒姒母親,為何要懷孕40年才生?


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為了一個老太婆?


1

《史記》是小說家言

歷史上最不靠譜的職業是什麼?如果要我回答,那就一定是史官。

顧頡剛當年考證紂王罪狀,曾寫過一篇《紂惡七十事發生的次第》,他在裡面說,紂王的七十條罪狀都是從周朝開始,逐漸加上去的,“戰國增二十項,西漢增二十一項,東晉增十三項”。而且這以後還要“層層累積”,“時代愈近,紂罪愈多,也愈不可信”。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歷史往往是為我所需,為我所用的歷史,它不但會將紂王這類徹底妖魔,也會將關羽這類徹底聖化,歷朝歷代的史官們出於各自的立場、觀點、需要,或要求,總不免要做小說家。

司馬遷是中國最著名的史學家對吧?他是有志於作信史的是吧?他的《史記》也經常被當做信史使用對吧?其實他也沒有例外。

金聖嘆有一次對司馬遷的作史,曾有過很長一段評述,其總結句是:“無非為文計不為事計也。”這就是說,“心以為經,手以為緯,躊躇變化,務撰而成絕世奇文”,這是文人的通病,《史記》同樣不過是司馬遷理解、感受,與需要的投射罷了,它是小說家言、文學作品。它如果不是還有史的追求,大概就成了《三國演義》、《東周列國志》那樣的作品。

“司馬遷書中所述之事”,無非“司馬遷之文之料”,金聖嘆這話精當無比。《史記》作為一部偉大的作品,的確是有金聖嘆所說的諸種缺憾的,而我最有感的,卻是它最常見的獵奇、附會之處。

不妨以周幽王與褒姒的故事為例,讓我們看看烽火戲諸侯,是怎樣一步步造出來的。


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為了一個老太婆?


2

褒姒的怪誕身世來自正史

褒姒與她的前輩妲己,都是歷史上著名的紅顏禍水,而且還都是妖類。相較之下,妲己的狐狸精身份乾脆利落,壞的有理,而褒姒的身世,卻比她詭異多了。這弄得世人對褒姒身世的興趣,遠遠超過對她事蹟的興趣,甚至於千金買笑、烽火戲諸侯,都無法與之相比。

褒姒的身世故事要多怪誕就多怪誕,可是你以為它只是一個民間傳說嗎?不,它絕對來自正史,而且還一再見於正史。

褒姒的身世,最早見於《國語》,它其實在同一部《國語》中,也有所不同。

《國語·晉語》中說:“周幽王伐有褒,褒人以褒姒女焉。”這就是周幽王打褒國,褒國人只好用美女求和的意思。而《國語·鄭語》中則說,褒姒是因為褒人褒姁(大概是國君)有罪入獄,被褒人獻來贖罪的。但這不同的原因,卻都說明褒姒是犧牲品,身不由己。

本來,此事按照史家惜墨如金,尤其是對女人惜墨如金的慣例,這已經可以了了,卻不料,《鄭語》接下來,還要對褒姒的身世再加濃墨。

這就是:

夏衰亡時,有兩條神龍降到王庭,他們說他們是褒國的兩位君主。夏王因此命人占卜,結果是殺掉、放走、留下,都不吉利,只有把龍的唾沫收集起來收藏,這才吉利。於是夏王就照著巫師的話做了,從此以後,商周兩代一律小心供奉,絕不敢隨便打開。

可是等到了周厲王時代,這傢伙是好奇鬼,他在末年之際,竟非看不看!於是這就惹出一連串的事來。

首先,那龍的唾沫流了一地,居然是擦不掉的,你只有讓一大群女人赤身裸體大喊大叫作法,它們才會變成黑黿溜走。而這黑黿溜進王府,既然被一個還未換牙的小女童碰見,也必須在某一天懷孕,那麼這宮女到十五歲時,當然只好懷孕、生產。

宮女未婚而孕,當然恐懼,遇黑黿而懷孕,當然不祥,於是她就把那女嬰扔了。

卻不料,此時繼位多年的周宣王,因聽到滿城都是“山桑木弓,箕草箭袋,要亡周朝”的童謠,非常忌諱,正下令到處捉拿製造、販賣弓箭的人,於是那對撿到棄嬰的製售弓箭的夫婦,就只好逃往褒國。

——這麼說,褒姒的父親原來是那黑黿,她在褒國長大,卻並非褒國原民,她只是因為長得太美,才成了褒國的獻禮。然而,這只是表面上看而已,史家如果只是為此就要做這樣一篇大文章,那完全是不可能的。

這裡面實際藏著一個周朝的關鍵人物,一個歷史的大套路。


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為了一個老太婆?


3

司馬遷為何要編造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國語·鄭語》中涉及褒姒身世的那篇文章,題目為《史伯為桓公論興衰》,而這史伯,卻是周朝的太史令,這桓公,卻是周宣王的親弟弟,後來的鄭桓公。他當時在周幽王麾下做大司徒。

這篇文章的意思其實就是,史伯為桓公剖析天下大勢,興衰之道,指點迷津,指明方向。

這個史伯,司馬遷在《史記》中曾提到多次,很是推崇。史伯作為周朝太史,自然是學問高深,知道過去現在未來好多事情,好多真理的,但他,卻也是周朝最著名的一個烏鴉嘴。他早就在預言周王朝要完蛋了。

為什麼要完蛋?這除了周朝幾代皇帝,包括周幽王都很完蛋,已經天怨人怒,有了許多必亡之理外,史伯自然還要拿天象與女人說事。古代史官,本來就兼有天文家、天象家、巫師的功能。

史伯的種種言論,都說明他不滿於周幽王,而女禍論在當時又那麼盛行,那麼史伯要完成自己的預言,讓人信服,該怎麼做?那當然就要編造、附會一些東西出來。

上天降臨這個禍害已經很久了啊,這是天命。褒姒原本就是為滅亡周朝而來的啊,可是幽王偏偏不聽勸諫,那麼寵愛。如此這般,史伯最後當然要跟桓公說,你趕緊跑吧,再晚,就來不及了。

翻開整部中國古代史,歷朝歷代在興衰更替之際所使的路數,都離不開天象和女禍,顯而易見,褒姒的故事就是這樣產生的,它不過是因為遇到史伯這樣一個高手,變得更加奇詭而已。但是這裡面最為奇詭的,卻還是緊隨其後的史學家們。

史學家們對一個女人的身世肯如此不惜筆墨已是奇詭,對一個如此荒誕不經的故事不惜筆墨,那就更加奇詭,而其原因,除了他們與史伯有共同的思路、史觀、需要之外,正因為他們是文學家,“為文計不為事計”——只要可為奇文,那就不妨跟風附會、大肆編造。

於是乎,司馬遷寫褒姒身世,就必然有新發展。

他起首就說幽王繼位,“三川皆震”,而後又在《國語》基礎上,補足了宣王追逃,夫婦養女,幽王寵愛褒姒,廢申後母子,立褒姒母子的某些情節,他尤其還在《國語》之外,增加了褒姒不愛笑,幽王千金買笑、烽火戲諸侯的故事。於是幽王之昏,褒姒之罪,更合情合理,不可饒恕,周王朝的滅亡,就更加富有戲劇感。

一個發奮作史,並號稱嚴謹的史學家,在一部號稱嚴謹的《史記》裡,對一個如此荒誕的故事如此津津樂道,甚至不惜發揮想象,添油加醋,這相當不可思議,司馬遷此時已無疑為寓言家。此足以證明,“我手寫我心”的牽動力會有多麼強大。

但是司馬遷顧頭不顧尾,卻忽略了一件大事。


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為了一個老太婆?


4

《東周列國志》中的宮女,為何懷孕40年

劉向是西漢著名的學者、史學家、目錄學家,但他在《列女傳》中寫褒姒經歷,基本與《史記》毫無區別。《列女傳》的影響力也是巨大的,於是乎,褒姒就確鑿無疑地成了一個現象級。

而這一切到了《東周列國志》,卻又有新內容加入。

宮女遇到怪物,意外受孕,不得不拋棄褒姒;褒姒流落褒國,又因為某種原因被褒人獻給幽王,這是所有作品最基本的內容,那麼非正史的《東周列國志》添加了什麼呢?

褒姒不為妖,則無能妖媚,無能亡國,這妖是必須的,但是宮女何以遇到黑黿就會懷孕呢?此事史無依據,恐怕說不過去。於是《史記》補足《國語》,《東周列國志》補足《史記》,馮夢龍給它加了一個宮女踩了黑黿的腳印而孕。

為什麼踩了腳印可以孕?因為周王朝的始祖后稷的母親姜嫄,就是踩了天帝的腳印懷孕的嘛,這個詩經故事不但廣為熟悉,還有首尾呼應之效。

后稷當初也是因為不祥被遺棄的,可是扔他到小巷,牛羊會主動過來餵養,扔他到山林,他又會遇到伐木者,扔他到冰上,群鳥又會飛過來用羽毛溫暖他,如此這般,那扔到河裡的褒姒,自然也可以有群鳥飛過來保護。

一個謊需要十個慌去圓,這是不錯的,所以馮夢龍也得製造一個更駭人的情節,讓那宮女懷孕四十年才生。

為什麼要懷孕四十年才生?

因為史伯與司馬遷等都說,宮女遇黑黿,在厲王末年,是七歲左右,那麼這厲王末年,按最晚的時間算,也該在厲王三十七年(前841年),國人暴動,厲王倉皇離京之時。他可再也沒能回來。

如此,那宮女十五而孕,就當在宣王繼位(前828年)之初;宣王在位既然四十六年,那褒姒在幽王登基時,就該是年近五十;幽王在位既然十一年,那褒姒在所謂的烽火戲諸侯時,就該是年近六十——幽王竟會如此迷戀一個老婦,甚至還不惜為博她一笑戲弄諸侯?這好像很說不過去。

幽王愛一個熟婦,對老妻褒姒有感情,愛幼子,要為她廢后廢太子,這當然是可能的(史家是不是也因此覺得幽王不可思議,要將老而不失魅惑的褒姒解釋為妖孽?),但為一個老婦烽火戲諸侯,卻不大可能。人家史伯卻沒有說千金買笑、烽火戲諸侯什麼的,所以不肯放棄這一奇文的馮夢龍,就很有必要把褒姒變年輕。

然而,馮夢龍在做這件事的時候,卻跟司馬遷一樣,也忘了另一件事。

人家史伯和司馬遷提到童謠,都只說“宣王之時”,偏偏馮夢龍非要設定具體時間,說是宣王三十九年。

也即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89年),宣王征討姜戎,大敗而歸,然後聽到的童謠,然後才有褒姒出生。

宣王前782年去世,幽王前782年繼位,褒姒前789年出生,如此一來,那褒姒其時豈不才七歲?她就是到《史記》所說,最得寵愛,開始爭位的幽王三年,《東周列國志》所說,開始與太子打鬥的時候,也不過十歲,這怎麼可能?

一個十歲的小女孩能有多漂亮,多性感,多吸引男人?尤其是幽王這樣閱盡天下美色的男人?她就是整天打激素,恐怕也生不了孩子。

那麼褒姒的實際年齡,到底該信誰?


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為了一個老太婆?


5

周幽王的出生年,半點價值沒有

關於烽火戲諸侯,史家早有質疑,論證頗多,主要觀點即是:

那時似乎並無烽火,《韓非子》裡的擊鼓戲百姓,和《呂氏春秋》裡的幽王擊鼓戲諸侯,倒比較靠譜;各國距離不等,打仗需要準備,一朝而至不可能。那時周朝衰落,諸侯們也未必肯聽;《清華簡》的發現是,幽王之滅,是廢太子姬宜臼在舅舅申侯支持下,大舉攻伐的結果。

但我覺得此事還需商榷:

一,如果擊鼓相戲可以有的話,那此事仍有基礎。

二,人家說的“諸侯悉至”,就是全到、都到的意思,並沒有說是一起到。大家傻乎乎、慌里慌張、陸陸續續而至,褒姒也可能覺得好笑。周朝如果真有如此制度,那各國肯定會有常備兵,及相關應急措施,如果緊急示警,還需要長期準備的話,那就失去了應急意義。諸侯們在春秋時都還很守各種規矩,各種傳統,此時未必不聽、不裝。

三,幽王是在兒子進攻下滅亡,不代表就沒有別的原因,不是雙重多重的結果。姬宜臼部隊到底不是全部,諸侯們不救,未必就與狼來多次無關。

所以這些事有證偽作用是一定的,但卻未必充分,只能說《清華簡》的發現,足以證明,幽王之滅,並非像司馬遷說的那樣,就是、只是烽火戲諸侯的結果。當然,我這並非是說烽火戲諸侯一定有,實際上我也認為最大的可能是不存在,我的意思只是說,某些觀點既不能完全證其有,也不能完全證其無,到處照搬一口咬定,非要以此為科學般的鐵證的話,那還不如有點質疑的好。哪怕這質疑也有疑點。

我總覺得歷史並非與我們無關,它確實是一面鏡子,照見的不只是人的眉眼,還有做人做事求學的思維、態度和道理,它其實是現實多方面的“鑑”。


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為了一個老太婆?

(褒姒故里)

烽火戲諸侯已經有這麼多疑點,再加上史官的種種毛病,文人的文學性,自身的矛盾、荒誕,這就更加可疑,而這一事件的年代,事主的年齡,也在增加可疑。

我們先說說周幽王。

周幽王的生年,按幹寶《搜神記》的說法,是公元前795年,有史家說,此事僅供參考。但我認為此事其實連參考的價值都沒有。

因為周幽王如果生於前795年,那他繼位的時候(前782年),就是十三歲。可相關史載,卻都說周幽王在繼位之後,立刻就立申氏為後,立姬宜臼為太子。

周禮,男子二十至三十可娶,貴人為立嗣的需要,可以放寬,王與王子,可十二三娶妻,十五生子,那麼周幽王十三歲當然是可以結婚的。但問題是,周幽王真可能十三歲就已經有王子嗎?一結婚就有?他難道十二三歲就已經能臨朝決定那麼多國家大事,胡作非為?如果他是幼主,那歷史為何沒有片言隻語記載?這種事史家一向是很重視的。

還有,周幽王在位十一年,即便姬宜臼真是他繼位時所生,那姬宜臼在他死的時候,也不過十一歲。姬宜臼竟會在周幽王三年,年僅三歲的時候就跟褒姒大動干戈?竟會在幽王八年,年僅八歲的時候,就在舅舅的支持下結黨稱王,成功“革命”?他就算是個傀儡王,有些事也不大可能。

還有,周宣王在位長達四十六年,周幽王很早就被立為太子,其中並未見到有何紛爭。廢長立幼,廢嫡立庶,在古代可是天大的事情,何況周禮還是後世典範,那麼這就更加說明,幽王基本就是長子,他繼位時的年齡絕不會太小。

姬宜臼卻是必定的長子、嫡出,幽王不可能晚婚。

一個年代、年齡問題,其實與烽火戲諸侯有極大的關係,因為年代、年齡錯亂,那就會導致事件錯亂;幽王的年齡至少不會低於褒姒,一個老頭子的瘋狂一定有限;更何況它根本還是一個色與愛的事件。史家原本是最重視年代問題的,而如果他們在某個人物,某個事件上一律模糊錯亂,那就很可能更有問題。

這就是金聖嘆說的:“吾見其事有之巨者而隱括焉,又見其事有之細者而張皇焉,或見其事有之缺者而附會焉,又見其事有之全者而軼去焉……”為文計不為事計,某種程度上說,其實就是自出胸臆的作假。

如此,那褒姒的年齡就必須認真說道說道。


"

司馬遷為何要編造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烽火戲諸侯,是怎樣一步步造出來的?

《東周列國志》中的褒姒母親,為何要懷孕40年才生?


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為了一個老太婆?


1

《史記》是小說家言

歷史上最不靠譜的職業是什麼?如果要我回答,那就一定是史官。

顧頡剛當年考證紂王罪狀,曾寫過一篇《紂惡七十事發生的次第》,他在裡面說,紂王的七十條罪狀都是從周朝開始,逐漸加上去的,“戰國增二十項,西漢增二十一項,東晉增十三項”。而且這以後還要“層層累積”,“時代愈近,紂罪愈多,也愈不可信”。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歷史往往是為我所需,為我所用的歷史,它不但會將紂王這類徹底妖魔,也會將關羽這類徹底聖化,歷朝歷代的史官們出於各自的立場、觀點、需要,或要求,總不免要做小說家。

司馬遷是中國最著名的史學家對吧?他是有志於作信史的是吧?他的《史記》也經常被當做信史使用對吧?其實他也沒有例外。

金聖嘆有一次對司馬遷的作史,曾有過很長一段評述,其總結句是:“無非為文計不為事計也。”這就是說,“心以為經,手以為緯,躊躇變化,務撰而成絕世奇文”,這是文人的通病,《史記》同樣不過是司馬遷理解、感受,與需要的投射罷了,它是小說家言、文學作品。它如果不是還有史的追求,大概就成了《三國演義》、《東周列國志》那樣的作品。

“司馬遷書中所述之事”,無非“司馬遷之文之料”,金聖嘆這話精當無比。《史記》作為一部偉大的作品,的確是有金聖嘆所說的諸種缺憾的,而我最有感的,卻是它最常見的獵奇、附會之處。

不妨以周幽王與褒姒的故事為例,讓我們看看烽火戲諸侯,是怎樣一步步造出來的。


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為了一個老太婆?


2

褒姒的怪誕身世來自正史

褒姒與她的前輩妲己,都是歷史上著名的紅顏禍水,而且還都是妖類。相較之下,妲己的狐狸精身份乾脆利落,壞的有理,而褒姒的身世,卻比她詭異多了。這弄得世人對褒姒身世的興趣,遠遠超過對她事蹟的興趣,甚至於千金買笑、烽火戲諸侯,都無法與之相比。

褒姒的身世故事要多怪誕就多怪誕,可是你以為它只是一個民間傳說嗎?不,它絕對來自正史,而且還一再見於正史。

褒姒的身世,最早見於《國語》,它其實在同一部《國語》中,也有所不同。

《國語·晉語》中說:“周幽王伐有褒,褒人以褒姒女焉。”這就是周幽王打褒國,褒國人只好用美女求和的意思。而《國語·鄭語》中則說,褒姒是因為褒人褒姁(大概是國君)有罪入獄,被褒人獻來贖罪的。但這不同的原因,卻都說明褒姒是犧牲品,身不由己。

本來,此事按照史家惜墨如金,尤其是對女人惜墨如金的慣例,這已經可以了了,卻不料,《鄭語》接下來,還要對褒姒的身世再加濃墨。

這就是:

夏衰亡時,有兩條神龍降到王庭,他們說他們是褒國的兩位君主。夏王因此命人占卜,結果是殺掉、放走、留下,都不吉利,只有把龍的唾沫收集起來收藏,這才吉利。於是夏王就照著巫師的話做了,從此以後,商周兩代一律小心供奉,絕不敢隨便打開。

可是等到了周厲王時代,這傢伙是好奇鬼,他在末年之際,竟非看不看!於是這就惹出一連串的事來。

首先,那龍的唾沫流了一地,居然是擦不掉的,你只有讓一大群女人赤身裸體大喊大叫作法,它們才會變成黑黿溜走。而這黑黿溜進王府,既然被一個還未換牙的小女童碰見,也必須在某一天懷孕,那麼這宮女到十五歲時,當然只好懷孕、生產。

宮女未婚而孕,當然恐懼,遇黑黿而懷孕,當然不祥,於是她就把那女嬰扔了。

卻不料,此時繼位多年的周宣王,因聽到滿城都是“山桑木弓,箕草箭袋,要亡周朝”的童謠,非常忌諱,正下令到處捉拿製造、販賣弓箭的人,於是那對撿到棄嬰的製售弓箭的夫婦,就只好逃往褒國。

——這麼說,褒姒的父親原來是那黑黿,她在褒國長大,卻並非褒國原民,她只是因為長得太美,才成了褒國的獻禮。然而,這只是表面上看而已,史家如果只是為此就要做這樣一篇大文章,那完全是不可能的。

這裡面實際藏著一個周朝的關鍵人物,一個歷史的大套路。


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為了一個老太婆?


3

司馬遷為何要編造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國語·鄭語》中涉及褒姒身世的那篇文章,題目為《史伯為桓公論興衰》,而這史伯,卻是周朝的太史令,這桓公,卻是周宣王的親弟弟,後來的鄭桓公。他當時在周幽王麾下做大司徒。

這篇文章的意思其實就是,史伯為桓公剖析天下大勢,興衰之道,指點迷津,指明方向。

這個史伯,司馬遷在《史記》中曾提到多次,很是推崇。史伯作為周朝太史,自然是學問高深,知道過去現在未來好多事情,好多真理的,但他,卻也是周朝最著名的一個烏鴉嘴。他早就在預言周王朝要完蛋了。

為什麼要完蛋?這除了周朝幾代皇帝,包括周幽王都很完蛋,已經天怨人怒,有了許多必亡之理外,史伯自然還要拿天象與女人說事。古代史官,本來就兼有天文家、天象家、巫師的功能。

史伯的種種言論,都說明他不滿於周幽王,而女禍論在當時又那麼盛行,那麼史伯要完成自己的預言,讓人信服,該怎麼做?那當然就要編造、附會一些東西出來。

上天降臨這個禍害已經很久了啊,這是天命。褒姒原本就是為滅亡周朝而來的啊,可是幽王偏偏不聽勸諫,那麼寵愛。如此這般,史伯最後當然要跟桓公說,你趕緊跑吧,再晚,就來不及了。

翻開整部中國古代史,歷朝歷代在興衰更替之際所使的路數,都離不開天象和女禍,顯而易見,褒姒的故事就是這樣產生的,它不過是因為遇到史伯這樣一個高手,變得更加奇詭而已。但是這裡面最為奇詭的,卻還是緊隨其後的史學家們。

史學家們對一個女人的身世肯如此不惜筆墨已是奇詭,對一個如此荒誕不經的故事不惜筆墨,那就更加奇詭,而其原因,除了他們與史伯有共同的思路、史觀、需要之外,正因為他們是文學家,“為文計不為事計”——只要可為奇文,那就不妨跟風附會、大肆編造。

於是乎,司馬遷寫褒姒身世,就必然有新發展。

他起首就說幽王繼位,“三川皆震”,而後又在《國語》基礎上,補足了宣王追逃,夫婦養女,幽王寵愛褒姒,廢申後母子,立褒姒母子的某些情節,他尤其還在《國語》之外,增加了褒姒不愛笑,幽王千金買笑、烽火戲諸侯的故事。於是幽王之昏,褒姒之罪,更合情合理,不可饒恕,周王朝的滅亡,就更加富有戲劇感。

一個發奮作史,並號稱嚴謹的史學家,在一部號稱嚴謹的《史記》裡,對一個如此荒誕的故事如此津津樂道,甚至不惜發揮想象,添油加醋,這相當不可思議,司馬遷此時已無疑為寓言家。此足以證明,“我手寫我心”的牽動力會有多麼強大。

但是司馬遷顧頭不顧尾,卻忽略了一件大事。


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為了一個老太婆?


4

《東周列國志》中的宮女,為何懷孕40年

劉向是西漢著名的學者、史學家、目錄學家,但他在《列女傳》中寫褒姒經歷,基本與《史記》毫無區別。《列女傳》的影響力也是巨大的,於是乎,褒姒就確鑿無疑地成了一個現象級。

而這一切到了《東周列國志》,卻又有新內容加入。

宮女遇到怪物,意外受孕,不得不拋棄褒姒;褒姒流落褒國,又因為某種原因被褒人獻給幽王,這是所有作品最基本的內容,那麼非正史的《東周列國志》添加了什麼呢?

褒姒不為妖,則無能妖媚,無能亡國,這妖是必須的,但是宮女何以遇到黑黿就會懷孕呢?此事史無依據,恐怕說不過去。於是《史記》補足《國語》,《東周列國志》補足《史記》,馮夢龍給它加了一個宮女踩了黑黿的腳印而孕。

為什麼踩了腳印可以孕?因為周王朝的始祖后稷的母親姜嫄,就是踩了天帝的腳印懷孕的嘛,這個詩經故事不但廣為熟悉,還有首尾呼應之效。

后稷當初也是因為不祥被遺棄的,可是扔他到小巷,牛羊會主動過來餵養,扔他到山林,他又會遇到伐木者,扔他到冰上,群鳥又會飛過來用羽毛溫暖他,如此這般,那扔到河裡的褒姒,自然也可以有群鳥飛過來保護。

一個謊需要十個慌去圓,這是不錯的,所以馮夢龍也得製造一個更駭人的情節,讓那宮女懷孕四十年才生。

為什麼要懷孕四十年才生?

因為史伯與司馬遷等都說,宮女遇黑黿,在厲王末年,是七歲左右,那麼這厲王末年,按最晚的時間算,也該在厲王三十七年(前841年),國人暴動,厲王倉皇離京之時。他可再也沒能回來。

如此,那宮女十五而孕,就當在宣王繼位(前828年)之初;宣王在位既然四十六年,那褒姒在幽王登基時,就該是年近五十;幽王在位既然十一年,那褒姒在所謂的烽火戲諸侯時,就該是年近六十——幽王竟會如此迷戀一個老婦,甚至還不惜為博她一笑戲弄諸侯?這好像很說不過去。

幽王愛一個熟婦,對老妻褒姒有感情,愛幼子,要為她廢后廢太子,這當然是可能的(史家是不是也因此覺得幽王不可思議,要將老而不失魅惑的褒姒解釋為妖孽?),但為一個老婦烽火戲諸侯,卻不大可能。人家史伯卻沒有說千金買笑、烽火戲諸侯什麼的,所以不肯放棄這一奇文的馮夢龍,就很有必要把褒姒變年輕。

然而,馮夢龍在做這件事的時候,卻跟司馬遷一樣,也忘了另一件事。

人家史伯和司馬遷提到童謠,都只說“宣王之時”,偏偏馮夢龍非要設定具體時間,說是宣王三十九年。

也即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89年),宣王征討姜戎,大敗而歸,然後聽到的童謠,然後才有褒姒出生。

宣王前782年去世,幽王前782年繼位,褒姒前789年出生,如此一來,那褒姒其時豈不才七歲?她就是到《史記》所說,最得寵愛,開始爭位的幽王三年,《東周列國志》所說,開始與太子打鬥的時候,也不過十歲,這怎麼可能?

一個十歲的小女孩能有多漂亮,多性感,多吸引男人?尤其是幽王這樣閱盡天下美色的男人?她就是整天打激素,恐怕也生不了孩子。

那麼褒姒的實際年齡,到底該信誰?


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為了一個老太婆?


5

周幽王的出生年,半點價值沒有

關於烽火戲諸侯,史家早有質疑,論證頗多,主要觀點即是:

那時似乎並無烽火,《韓非子》裡的擊鼓戲百姓,和《呂氏春秋》裡的幽王擊鼓戲諸侯,倒比較靠譜;各國距離不等,打仗需要準備,一朝而至不可能。那時周朝衰落,諸侯們也未必肯聽;《清華簡》的發現是,幽王之滅,是廢太子姬宜臼在舅舅申侯支持下,大舉攻伐的結果。

但我覺得此事還需商榷:

一,如果擊鼓相戲可以有的話,那此事仍有基礎。

二,人家說的“諸侯悉至”,就是全到、都到的意思,並沒有說是一起到。大家傻乎乎、慌里慌張、陸陸續續而至,褒姒也可能覺得好笑。周朝如果真有如此制度,那各國肯定會有常備兵,及相關應急措施,如果緊急示警,還需要長期準備的話,那就失去了應急意義。諸侯們在春秋時都還很守各種規矩,各種傳統,此時未必不聽、不裝。

三,幽王是在兒子進攻下滅亡,不代表就沒有別的原因,不是雙重多重的結果。姬宜臼部隊到底不是全部,諸侯們不救,未必就與狼來多次無關。

所以這些事有證偽作用是一定的,但卻未必充分,只能說《清華簡》的發現,足以證明,幽王之滅,並非像司馬遷說的那樣,就是、只是烽火戲諸侯的結果。當然,我這並非是說烽火戲諸侯一定有,實際上我也認為最大的可能是不存在,我的意思只是說,某些觀點既不能完全證其有,也不能完全證其無,到處照搬一口咬定,非要以此為科學般的鐵證的話,那還不如有點質疑的好。哪怕這質疑也有疑點。

我總覺得歷史並非與我們無關,它確實是一面鏡子,照見的不只是人的眉眼,還有做人做事求學的思維、態度和道理,它其實是現實多方面的“鑑”。


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為了一個老太婆?

(褒姒故里)

烽火戲諸侯已經有這麼多疑點,再加上史官的種種毛病,文人的文學性,自身的矛盾、荒誕,這就更加可疑,而這一事件的年代,事主的年齡,也在增加可疑。

我們先說說周幽王。

周幽王的生年,按幹寶《搜神記》的說法,是公元前795年,有史家說,此事僅供參考。但我認為此事其實連參考的價值都沒有。

因為周幽王如果生於前795年,那他繼位的時候(前782年),就是十三歲。可相關史載,卻都說周幽王在繼位之後,立刻就立申氏為後,立姬宜臼為太子。

周禮,男子二十至三十可娶,貴人為立嗣的需要,可以放寬,王與王子,可十二三娶妻,十五生子,那麼周幽王十三歲當然是可以結婚的。但問題是,周幽王真可能十三歲就已經有王子嗎?一結婚就有?他難道十二三歲就已經能臨朝決定那麼多國家大事,胡作非為?如果他是幼主,那歷史為何沒有片言隻語記載?這種事史家一向是很重視的。

還有,周幽王在位十一年,即便姬宜臼真是他繼位時所生,那姬宜臼在他死的時候,也不過十一歲。姬宜臼竟會在周幽王三年,年僅三歲的時候就跟褒姒大動干戈?竟會在幽王八年,年僅八歲的時候,就在舅舅的支持下結黨稱王,成功“革命”?他就算是個傀儡王,有些事也不大可能。

還有,周宣王在位長達四十六年,周幽王很早就被立為太子,其中並未見到有何紛爭。廢長立幼,廢嫡立庶,在古代可是天大的事情,何況周禮還是後世典範,那麼這就更加說明,幽王基本就是長子,他繼位時的年齡絕不會太小。

姬宜臼卻是必定的長子、嫡出,幽王不可能晚婚。

一個年代、年齡問題,其實與烽火戲諸侯有極大的關係,因為年代、年齡錯亂,那就會導致事件錯亂;幽王的年齡至少不會低於褒姒,一個老頭子的瘋狂一定有限;更何況它根本還是一個色與愛的事件。史家原本是最重視年代問題的,而如果他們在某個人物,某個事件上一律模糊錯亂,那就很可能更有問題。

這就是金聖嘆說的:“吾見其事有之巨者而隱括焉,又見其事有之細者而張皇焉,或見其事有之缺者而附會焉,又見其事有之全者而軼去焉……”為文計不為事計,某種程度上說,其實就是自出胸臆的作假。

如此,那褒姒的年齡就必須認真說道說道。


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為了一個老太婆?


6

烽火戲諸侯時,褒姒可能真是老太婆

史家穿鑿附會,也必得依據一定事實。史伯是周朝的太史令,幽王時代的人,對於褒姒的生年、年齡,自然非常清楚,不會錯得離譜。他實際上不管怎麼妖魔化褒姒,也還是道出了褒姒母親懷孕的年齡。

儘管《國語》一般認為是春秋末年的左丘明所做,也有一部分人認為是西漢的劉歆所做。

因為他們不管是哪一個,不管是否假託,年代都不久遠,如果按照一般基本史實認定的可信度劃分,當然只能信它。

司馬遷等史官恰恰也沒有改變這種說法,司馬遷在《史記》裡用的實際是春秋筆法:“三年,幽王嬖愛褒姒。”這與後面的幽王三年,幽王在後宮見到褒姒,就寵愛上她,並無太大矛盾。這就是說,司馬遷只曾說,幽王是在三年的時候,特別寵愛褒姒,卻並沒說褒姒是此時入宮,司馬遷關於褒姒來自褒國的那些話,並不代表是幽王登基後發生。

司馬遷很可能也是意識到年代、年齡問題的,他大概是要用這種方式,來解決歷史缺失,來解釋周幽王為何這時才寵愛褒姒,褒姒與申後的矛盾,周幽王的支持廢立,為何會在三年後尤其突出。但是他後面所加的烽火戲諸侯,到底讓他站不住腳。

幽王繼位時年齡已經不小,這基本沒有問題,按照《史記》、《國語》等的說法,褒姒當然在幽王繼位時已經四五十,那麼,何知幽王不是在做太子之時就跟隨,或者代表他父親,去征伐過褒國呢?何知褒姒是不是很早就獻來了呢?好戰的周宣王恰恰在五年到三十九年之間,一直與周邊各族開戰,那時候褒姒正漸漸長大;廢立之事,當然也只能發生在幽王登基,並穩定之後,就這樣,他還是延遲到了八年。

因此,褒姒的這個年齡問題,與其他的事基本矛盾不大,只有與烽火戲諸侯,才顯得尤其矛盾。

烽火戲諸侯的基礎是寵愛,是“褒姒不好笑”,幽王到這時才發現褒姒不好笑,才在乎褒姒笑不笑,這是不是太詭異?而我若到老還只在乎你一笑,哪怕你年老色衰,滿臉皺紋,這就一定浪漫得要死。

要真是這樣,那幽王與褒姒,絕對是模範夫妻,情深似海,永遠的少年,歷朝歷代倒應該年年給幽王頒獎才對。

不過,“褒姒不好笑”,倒真有可能。一個身世飄零的女子,最終又被作為恥辱的獻禮送入深宮,愛笑才怪。她為了存活,還要竭力應付生殺由心的君主,進行慘烈的宮鬥,愛笑才怪。

文學家司馬遷,大概就是這樣想出來的吧?經歷特殊的他,應該也是“不好笑”的,只是從無君王為他傾倒,他們只肯為美女傾倒。所以幽王尤其可恨,足可用來澆心中塊壘。


文/九鴉

圖/網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