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咖啡“瑞幸”都上市了,中國茶,什麼時候才能有姓名

18個月燒掉38億,瑞幸咖啡成為全球最快IPO公司。

原本不產咖啡的中國(只有海南、雲南有咖啡生產),在資本的推動下,硬生生造出了一個“咖啡”品牌,甚至成功攪動星巴克一家獨大的國內咖啡市場。

中國咖啡“瑞幸”都上市了,中國茶,什麼時候才能有姓名

市值50億美元左右的瑞幸,現在與咖啡大佬星巴克(900億美元以上)遠不在一個段位,瑞幸的未來怎樣也未可知,但是瑞幸的橫空出世,還是值得關注和思考。因為:

世界三大飲料之一的茶葉,中國作為茶的故鄉,也是茶葉生產、消費的第一大國,至今沒有一個橫行世界的品牌。

中國每年人均喝4杯咖啡,卻要喝掉近3斤茶葉

咖啡並不是中國的傳統飲料,但是,近年來的增長非常快。據統計,中國每年人均消費的咖啡在4杯左右,與歐洲的750杯、美國的400杯、日韓200杯左右有很大的差距。

中國咖啡“瑞幸”都上市了,中國茶,什麼時候才能有姓名

中國人最愛喝的,當然還是茶葉。2017年,中國茶葉消費量在193萬噸左右,相當於每人每年要喝掉2.8斤茶葉。

如此大的消費量,產量自然也不低。2018年,中國總共生產了260萬噸茶葉,全球排名第一,佔全球茶葉總產量45%。

中國茶葉傳遍全球,卻被英國人搶下了最大茶牌

中國的茶葉,曾經沿著絲綢之路傳遍了世界,而且在各國形成了不同的飲茶文化。

中國咖啡“瑞幸”都上市了,中國茶,什麼時候才能有姓名

中國茶葉的大發展時期,正是大航海時代,中國茶葉出口達到頂峰。但由於當時的運輸和保存條件,絲路上茶葉大多是經過發酵的紅茶。

其中以福建尤其是武夷茶居多,武夷茶甚至一度成為中國茶的代稱。正山小種也有了自己的英文名稱:Lapsong Souchong。

工業革命後,英國等西方國家對茶的需求量增大,因為紅茶的生產關鍵在發酵技術,所以他們把同屬亞洲的英屬殖民地印度和斯里蘭卡作為低廉茶葉的來源。

中國咖啡“瑞幸”都上市了,中國茶,什麼時候才能有姓名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蘇格蘭人湯姆斯·立頓,從斯里蘭卡的錫蘭向英國推出了立頓紅茶。

如今,全球茶葉消費中紅茶佔了75%,斯里蘭卡出口的茶葉依然佔到了國際出口總量的20%以上。而中國,在國際茶葉市場上,仍主要以出口綠茶為主,且出口國大多是東亞國家。

2017年,中國7萬茶企業出口總額為16.14億美元,這個數據不及立頓全球銷售總額的一半。

拋開茶葉,新中式茶飲能不能再現中國茶的輝煌

中國茶葉,幹不過立頓的尷尬依然在延續。

縱然全國各地都在扶持自己的茶葉品牌,甚至組建了地理品牌。但是,分散種植、缺乏統一標準、加工技術簡單、品質不穩定……依然困擾著龐大的茶葉生產市場

中國咖啡“瑞幸”都上市了,中國茶,什麼時候才能有姓名

曾經衝進資本市場的七彩雲南、八馬茶業、中吉號、謝裕大等茶企,紛紛半途折戟。

“小藍杯”瑞幸的上市,是否能為中國茶葉發展提供新的思路?

過去,中國茶企的所有努力和精力都放在茶樹葉子上。但是,從咖啡的例子中,消費者並不需要對原料——咖啡豆有詳細的瞭解,只要商家能提供穩定的口味,消費者完全可以接受經過加工和包裝的飲品。

目前,國內比較火的茶飲品牌有喜茶、奈雪的茶、樂樂茶、煮葉等。

中國咖啡“瑞幸”都上市了,中國茶,什麼時候才能有姓名

其中,喜茶或已完成最新一輪融資,估值超過80億元;同屬廣東的奈雪的茶,目前也已完成了三輪融資,估值超過60億元

你覺得誰會是最有可能扛起中國茶飲的品牌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