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德戰爭是不可避免的

軍事歷史 希特勒 一戰 陸軍 沐風說史 2017-06-07

蘇德戰爭是整個二戰世間最慘烈的。德軍480萬精銳消耗在蘇德戰場,把希特勒的第三帝國夢想徹底毀滅了。很多是歷史學家認為德國進攻蘇聯是一個重大的戰略錯誤。德國人首先解決西線的英國,這個力量去進攻蘇聯的話,很可能歷史個車就會被改變。蘇德戰爭是不可避免的

其實我認為蘇德戰爭的爆發式戰略選擇的必然。首先陸權和海權之爭的選擇。

麥金德指出當樞紐地帶完全控制了亞大陸並開始建設遠洋艦隊時,一個世界帝國就在望了。德國處於歐洲中部,夾在北海、波羅的海和阿爾卑斯山脈之間,南北為山水阻擋,德國向外擴張,只能東擴或西進。而在一戰時間德國的海軍輸於英國,並且德國海軍被英軍困死在自家港口。在一戰期間,海軍的失敗讓希特勒認為德國想要稱霸世界就要奪得陸權。

納粹德國最終確定了先大陸後海洋的戰略發展規劃,這也就意味著先將路上的蘇聯列為主要敵人,而暫時忽視海上的英國。

第二條,我認為德國人的“生存空間”戰略的需求。一戰後面對蘇聯的崛起,歐洲大陸力量發生變化,在麥金德《民主的理想與現實》一書中。他對15年前提出的觀點進行了總結與概括,提出了一個著名的三段式警句:控制了東歐,就控制了心臟地帶,控制了心臟地帶,就控制了大陸島,控制了大陸島,就控制了世界,這一理論被納粹高官所接受,並發展出了所謂的生存空間論。蘇德戰爭是不可避免的

德國這一生存發展在1940年夏天連續取得重大戰果後,卻開始面臨糧食和燃料短缺的問題。由於無法從國際市場獲得足夠的石油和食品,而且戰爭已經嚴重影響了德國蘇德戰爭是不可避免的

的農業生產,唯有立即佔領東歐和蘇聯,獲得大量勞動力耕地和礦產資源,才能夠在短時間內化解經濟壓力,最終實現自給自足。換言之由於德國當時坐擁歐洲首屈一指的工業與科技力量和陸軍實力,基於地理和現實發展因素東進是德國短期內實力大增的最優選擇。

第三希特勒的陸軍思維,由於一戰的教訓,對於希特勒來說,發展陸軍是他的首要選擇。在西線戰役結束後,關於德國進一步的行動在納粹高官曾經引起過激烈爭論,納粹海軍司令雷德爾不贊成侵略英國,也不贊成東進。他一直主張以地中海及周邊地區為戰略重心來威脅大英帝國的生命線。但是雷德爾之言雖然代表了海權論者的傳統思想,但不無道理。但是希特勒對於陸軍的看重是非常深厚的,所以海軍司令雷德爾的言論並沒有對希特勒起什麼作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