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非常喜歡關於二戰的歷史題材電影和紀錄片,很可能會產生這樣的印象:在大西洋的戰場上,納粹德國的海軍所向披靡,從未遇到對手。尤其是卡爾•鄧尼茨設計和領導的U型潛艇的狼群戰術,更是險些讓英國斷了糧。反觀德國在東方的盟友——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除了珍珠港偷襲時表現尚可之外(注意,還是偷襲),在其他海戰上的表現,實在是乏善可陳,加之偷襲珍珠港還給了美國參戰的口實,實在會讓人有德國交友不慎的感覺。

"

如果你非常喜歡關於二戰的歷史題材電影和紀錄片,很可能會產生這樣的印象:在大西洋的戰場上,納粹德國的海軍所向披靡,從未遇到對手。尤其是卡爾•鄧尼茨設計和領導的U型潛艇的狼群戰術,更是險些讓英國斷了糧。反觀德國在東方的盟友——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除了珍珠港偷襲時表現尚可之外(注意,還是偷襲),在其他海戰上的表現,實在是乏善可陳,加之偷襲珍珠港還給了美國參戰的口實,實在會讓人有德國交友不慎的感覺。

二戰時期,日德海軍誰更強?

不過,二戰中,作為一個島國的日本,其在海戰中的表現難道真的如此慘不忍睹麼?納粹德國的海軍真的神乎其神?看了下面的分析,你的想法可能就會有一點點改變了?

曾經稱霸太平洋的日本

1872年,日本海軍部成立,大日本帝國海軍由此誕生。之後的近70年的時間裡,日本海軍主要參加了兩次大規模的對外戰爭,第一次是甲午中日海戰(日本方面稱之為日清戰爭),第二次是日俄戰爭。兩場戰爭,一次奠定了日本在東亞的霸主地位,另一次則讓自己一躍成為19世紀末的世界一流強國。尤其是日俄戰爭中,日本海軍以逸待勞,在對馬海峽迎頭痛擊主力艦數量上兩倍於己的俄國太平洋第二艦隊,以僅損失三艘魚雷艇的代價殲滅了俄國艦隊的主力。此役三個月後,沙俄被迫在不利於自己的《朴茨茅斯條約》上簽字,日俄戰爭結束。戰爭能夠取得勝利,日本海軍可謂居功至偉。

"

如果你非常喜歡關於二戰的歷史題材電影和紀錄片,很可能會產生這樣的印象:在大西洋的戰場上,納粹德國的海軍所向披靡,從未遇到對手。尤其是卡爾•鄧尼茨設計和領導的U型潛艇的狼群戰術,更是險些讓英國斷了糧。反觀德國在東方的盟友——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除了珍珠港偷襲時表現尚可之外(注意,還是偷襲),在其他海戰上的表現,實在是乏善可陳,加之偷襲珍珠港還給了美國參戰的口實,實在會讓人有德國交友不慎的感覺。

二戰時期,日德海軍誰更強?

不過,二戰中,作為一個島國的日本,其在海戰中的表現難道真的如此慘不忍睹麼?納粹德國的海軍真的神乎其神?看了下面的分析,你的想法可能就會有一點點改變了?

曾經稱霸太平洋的日本

1872年,日本海軍部成立,大日本帝國海軍由此誕生。之後的近70年的時間裡,日本海軍主要參加了兩次大規模的對外戰爭,第一次是甲午中日海戰(日本方面稱之為日清戰爭),第二次是日俄戰爭。兩場戰爭,一次奠定了日本在東亞的霸主地位,另一次則讓自己一躍成為19世紀末的世界一流強國。尤其是日俄戰爭中,日本海軍以逸待勞,在對馬海峽迎頭痛擊主力艦數量上兩倍於己的俄國太平洋第二艦隊,以僅損失三艘魚雷艇的代價殲滅了俄國艦隊的主力。此役三個月後,沙俄被迫在不利於自己的《朴茨茅斯條約》上簽字,日俄戰爭結束。戰爭能夠取得勝利,日本海軍可謂居功至偉。

二戰時期,日德海軍誰更強?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逐漸感覺到同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衝突將不斷加大,尤其是1937年日本全面入侵中國之後,美國對日本的戒備心理逐漸增強,促使其加快了造艦計劃。到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日本已經擁有了10艘航空母艦,其數量僅比盟國在太平洋地區主力軍艦的數量總和少一艘。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了美國珍珠港,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至此,日本海軍完成了其成立以來最輝煌的成就,一個東至中途島,西到緬甸,北至庫頁島,南到所羅門群島的廣大的海域,都被日本艦隊所控制。與日本海軍的輝煌戰績相伴的,是日本這個國家達到了其歷史上的極盛。當然,這樣的極盛僅僅維持了不到一年,便隨著其後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節節敗退而灰飛煙滅。

從未取得過制海權的德國海軍

與日本海軍在1942年取得的成績相比,人們眼中無往而不勝的德國海軍則顯得遜色許多。1871年,德意志帝國成立,德國海軍在普魯士海軍和北德意志聯邦海軍的基礎上組建完成。這之後,隨著威廉二世的上臺,德國開始了大規模的造艦計劃。從1906年到一戰爆發前的1914年,共建造了14艘無畏艦,海軍實力直逼英國,成為了100多年的歷史中首次能威脅到英國海軍霸主地位的海上力量。不過,即便如此,英國海軍在整個一戰時期,還是牢牢地掌握著制海權,即便其在日德蘭海戰中的損失要遠大於德國海軍,也絲毫沒有動搖英國人海洋霸主的地位。

"

如果你非常喜歡關於二戰的歷史題材電影和紀錄片,很可能會產生這樣的印象:在大西洋的戰場上,納粹德國的海軍所向披靡,從未遇到對手。尤其是卡爾•鄧尼茨設計和領導的U型潛艇的狼群戰術,更是險些讓英國斷了糧。反觀德國在東方的盟友——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除了珍珠港偷襲時表現尚可之外(注意,還是偷襲),在其他海戰上的表現,實在是乏善可陳,加之偷襲珍珠港還給了美國參戰的口實,實在會讓人有德國交友不慎的感覺。

二戰時期,日德海軍誰更強?

不過,二戰中,作為一個島國的日本,其在海戰中的表現難道真的如此慘不忍睹麼?納粹德國的海軍真的神乎其神?看了下面的分析,你的想法可能就會有一點點改變了?

曾經稱霸太平洋的日本

1872年,日本海軍部成立,大日本帝國海軍由此誕生。之後的近70年的時間裡,日本海軍主要參加了兩次大規模的對外戰爭,第一次是甲午中日海戰(日本方面稱之為日清戰爭),第二次是日俄戰爭。兩場戰爭,一次奠定了日本在東亞的霸主地位,另一次則讓自己一躍成為19世紀末的世界一流強國。尤其是日俄戰爭中,日本海軍以逸待勞,在對馬海峽迎頭痛擊主力艦數量上兩倍於己的俄國太平洋第二艦隊,以僅損失三艘魚雷艇的代價殲滅了俄國艦隊的主力。此役三個月後,沙俄被迫在不利於自己的《朴茨茅斯條約》上簽字,日俄戰爭結束。戰爭能夠取得勝利,日本海軍可謂居功至偉。

二戰時期,日德海軍誰更強?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逐漸感覺到同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衝突將不斷加大,尤其是1937年日本全面入侵中國之後,美國對日本的戒備心理逐漸增強,促使其加快了造艦計劃。到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日本已經擁有了10艘航空母艦,其數量僅比盟國在太平洋地區主力軍艦的數量總和少一艘。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了美國珍珠港,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至此,日本海軍完成了其成立以來最輝煌的成就,一個東至中途島,西到緬甸,北至庫頁島,南到所羅門群島的廣大的海域,都被日本艦隊所控制。與日本海軍的輝煌戰績相伴的,是日本這個國家達到了其歷史上的極盛。當然,這樣的極盛僅僅維持了不到一年,便隨著其後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節節敗退而灰飛煙滅。

從未取得過制海權的德國海軍

與日本海軍在1942年取得的成績相比,人們眼中無往而不勝的德國海軍則顯得遜色許多。1871年,德意志帝國成立,德國海軍在普魯士海軍和北德意志聯邦海軍的基礎上組建完成。這之後,隨著威廉二世的上臺,德國開始了大規模的造艦計劃。從1906年到一戰爆發前的1914年,共建造了14艘無畏艦,海軍實力直逼英國,成為了100多年的歷史中首次能威脅到英國海軍霸主地位的海上力量。不過,即便如此,英國海軍在整個一戰時期,還是牢牢地掌握著制海權,即便其在日德蘭海戰中的損失要遠大於德國海軍,也絲毫沒有動搖英國人海洋霸主的地位。

二戰時期,日德海軍誰更強?

一戰結束之後,作為戰敗一方的德國,其海軍的發展受到極大限制。航空母艦、軍用飛機、潛艇都被悉數禁止,水面艦艇被允許保有僅夠海防的力量。海軍的發展大大受限。

1933年,納粹上臺之後,德國海軍終於迎來了轉機,在希特勒的支持下,開始大量建造水面艦艇。只不過後來由於戰爭的爆發,不得不停止水面艦艇的建造計劃,轉而生產潛艇。1940年到1942年,德國潛艇在大西洋肆意襲擊英國的運輸商船,昔日的海上霸主卻拿不出辦法來對付德國人的“水下幽靈”。據統計,整個大西洋海戰中,盟國被擊沉船隻中,總噸位的76%都是德國艦艇完成的“傑作”。不過,德國潛艇的“美好時光”沒有持續多久,隨著美國人的參戰和英國人護航能力的增強,德國潛艇的損失開始大量增加,到了1943年5月,在大西洋已經難覓德國潛艇的蹤跡,到了1945年,曾在大西洋海面橫行一時的德國潛艇也隨著納粹德國一起,徹底走進了歷史。

錯覺是如何產生的

通過對德日兩國海軍歷史戰績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到:德國海軍雖然在海戰中取得了輝煌的戰績,但是其總體的表現似乎乏善可陳;與此相反的日本海軍,其海上力量雖然最終被美國殲滅,但在浩瀚的太平洋上與強大的美國抗衡數年就足以令人刮目相看。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我們有這種錯覺的呢?

第一、媒體的宣傳作用誇大了兩國的戰績。我們在媒體上,經常看到宣揚德國海軍潛艇的“狼群戰術”是如何的優秀與出色;與此相比,日本更多的是“偷襲”珍珠港這種不太光彩作戰方式,而後來在中途島、瓜島、萊特灣等重要戰役上中的表現簡直就是“慘絕人寰”。長此以往,在人們的腦海中就會留下德國海軍所向披靡,日本海軍毫無建樹的印象。可是,君不見,日本海軍曾在甲午海戰和日俄戰爭中取得的驕人戰績,由於這兩場戰爭不是英美等國打的,獲得的關注很少,其良好的表現不為人所熟知也就不足為奇了。

第二、德國海軍更多地集中攻擊商船,日本則是硬碰硬。二戰期間,德國的潛艇讓很多商船聞風喪膽,可是,一旦英美兩國採取了先進的反潛技術和護航編隊之後,德國的狼群戰術就無法奏效了,反而使自己的潛艇損失增加。反觀日本,其海軍正式成立後,一直在實戰中進行歷練,先後擊敗了清政府和沙皇俄國的海軍,在同美國的太平洋戰爭中,只因工業生產能力不足,海軍艦隻的補充難以為繼,才導致最後失敗。因此,日本海軍的覆滅與其說是軍事的失敗,不如說是國家工業的失敗。

第三、德國海軍的設計思路讓其佔到便宜,而日本海軍則逆時代潮流。德國海軍成立之後,也曾發展過大型的水面艦艇,但是由於《凡爾賽條約》限制、工業生產能力等諸多原因,德國轉而發展潛艇,以期避免同英國海軍直接作戰,而攻擊其交通線。在反潛技術不是很發達的20世紀上半葉,潛艇的優勢是不言自明的,能取得不俗成績也在情理之中。日本海軍則在其發展過程中奉行“大艦巨炮主義“,可是這種發展理論隨著航母艦載機的出現已經徹底過時,日本沒有在二戰期間及時調整,仍舊將有限的鋼鐵投入到戰列艦的製造上,終究無法同擁有百餘艘航母的美國抗衡。

到底誰更危險

日本軍隊雖然非常強大,可是其發展過程中的有些問題,還是值得我們警醒和深思的。

第一、日本海軍雖然盛極一時,但是其發展和建設的過程終究是為了日本本國的軍事擴張和軍國主義道路服務的。日本的海軍,從其誕生之日起,就一直是日本對外擴張的主力,無論是甲午海戰,還是抗日戰爭,抑或入侵東南亞,都可以看到日本海軍的身影。在強烈的軍國主義色彩影響下,二戰後期,海軍讓航空兵吸食冰毒,讓他們在冰毒的致幻作用下,駕駛飛機衝向美國航母“玉碎”!

不同於日本海軍,德國海軍在德國的歷次對外戰爭中都沒有扮演主要角色,有些時候甚至是德國的軟肋,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就是因為德國海軍的孱弱才最終作罷。

"

如果你非常喜歡關於二戰的歷史題材電影和紀錄片,很可能會產生這樣的印象:在大西洋的戰場上,納粹德國的海軍所向披靡,從未遇到對手。尤其是卡爾•鄧尼茨設計和領導的U型潛艇的狼群戰術,更是險些讓英國斷了糧。反觀德國在東方的盟友——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除了珍珠港偷襲時表現尚可之外(注意,還是偷襲),在其他海戰上的表現,實在是乏善可陳,加之偷襲珍珠港還給了美國參戰的口實,實在會讓人有德國交友不慎的感覺。

二戰時期,日德海軍誰更強?

不過,二戰中,作為一個島國的日本,其在海戰中的表現難道真的如此慘不忍睹麼?納粹德國的海軍真的神乎其神?看了下面的分析,你的想法可能就會有一點點改變了?

曾經稱霸太平洋的日本

1872年,日本海軍部成立,大日本帝國海軍由此誕生。之後的近70年的時間裡,日本海軍主要參加了兩次大規模的對外戰爭,第一次是甲午中日海戰(日本方面稱之為日清戰爭),第二次是日俄戰爭。兩場戰爭,一次奠定了日本在東亞的霸主地位,另一次則讓自己一躍成為19世紀末的世界一流強國。尤其是日俄戰爭中,日本海軍以逸待勞,在對馬海峽迎頭痛擊主力艦數量上兩倍於己的俄國太平洋第二艦隊,以僅損失三艘魚雷艇的代價殲滅了俄國艦隊的主力。此役三個月後,沙俄被迫在不利於自己的《朴茨茅斯條約》上簽字,日俄戰爭結束。戰爭能夠取得勝利,日本海軍可謂居功至偉。

二戰時期,日德海軍誰更強?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逐漸感覺到同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衝突將不斷加大,尤其是1937年日本全面入侵中國之後,美國對日本的戒備心理逐漸增強,促使其加快了造艦計劃。到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日本已經擁有了10艘航空母艦,其數量僅比盟國在太平洋地區主力軍艦的數量總和少一艘。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了美國珍珠港,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至此,日本海軍完成了其成立以來最輝煌的成就,一個東至中途島,西到緬甸,北至庫頁島,南到所羅門群島的廣大的海域,都被日本艦隊所控制。與日本海軍的輝煌戰績相伴的,是日本這個國家達到了其歷史上的極盛。當然,這樣的極盛僅僅維持了不到一年,便隨著其後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節節敗退而灰飛煙滅。

從未取得過制海權的德國海軍

與日本海軍在1942年取得的成績相比,人們眼中無往而不勝的德國海軍則顯得遜色許多。1871年,德意志帝國成立,德國海軍在普魯士海軍和北德意志聯邦海軍的基礎上組建完成。這之後,隨著威廉二世的上臺,德國開始了大規模的造艦計劃。從1906年到一戰爆發前的1914年,共建造了14艘無畏艦,海軍實力直逼英國,成為了100多年的歷史中首次能威脅到英國海軍霸主地位的海上力量。不過,即便如此,英國海軍在整個一戰時期,還是牢牢地掌握著制海權,即便其在日德蘭海戰中的損失要遠大於德國海軍,也絲毫沒有動搖英國人海洋霸主的地位。

二戰時期,日德海軍誰更強?

一戰結束之後,作為戰敗一方的德國,其海軍的發展受到極大限制。航空母艦、軍用飛機、潛艇都被悉數禁止,水面艦艇被允許保有僅夠海防的力量。海軍的發展大大受限。

1933年,納粹上臺之後,德國海軍終於迎來了轉機,在希特勒的支持下,開始大量建造水面艦艇。只不過後來由於戰爭的爆發,不得不停止水面艦艇的建造計劃,轉而生產潛艇。1940年到1942年,德國潛艇在大西洋肆意襲擊英國的運輸商船,昔日的海上霸主卻拿不出辦法來對付德國人的“水下幽靈”。據統計,整個大西洋海戰中,盟國被擊沉船隻中,總噸位的76%都是德國艦艇完成的“傑作”。不過,德國潛艇的“美好時光”沒有持續多久,隨著美國人的參戰和英國人護航能力的增強,德國潛艇的損失開始大量增加,到了1943年5月,在大西洋已經難覓德國潛艇的蹤跡,到了1945年,曾在大西洋海面橫行一時的德國潛艇也隨著納粹德國一起,徹底走進了歷史。

錯覺是如何產生的

通過對德日兩國海軍歷史戰績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到:德國海軍雖然在海戰中取得了輝煌的戰績,但是其總體的表現似乎乏善可陳;與此相反的日本海軍,其海上力量雖然最終被美國殲滅,但在浩瀚的太平洋上與強大的美國抗衡數年就足以令人刮目相看。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我們有這種錯覺的呢?

第一、媒體的宣傳作用誇大了兩國的戰績。我們在媒體上,經常看到宣揚德國海軍潛艇的“狼群戰術”是如何的優秀與出色;與此相比,日本更多的是“偷襲”珍珠港這種不太光彩作戰方式,而後來在中途島、瓜島、萊特灣等重要戰役上中的表現簡直就是“慘絕人寰”。長此以往,在人們的腦海中就會留下德國海軍所向披靡,日本海軍毫無建樹的印象。可是,君不見,日本海軍曾在甲午海戰和日俄戰爭中取得的驕人戰績,由於這兩場戰爭不是英美等國打的,獲得的關注很少,其良好的表現不為人所熟知也就不足為奇了。

第二、德國海軍更多地集中攻擊商船,日本則是硬碰硬。二戰期間,德國的潛艇讓很多商船聞風喪膽,可是,一旦英美兩國採取了先進的反潛技術和護航編隊之後,德國的狼群戰術就無法奏效了,反而使自己的潛艇損失增加。反觀日本,其海軍正式成立後,一直在實戰中進行歷練,先後擊敗了清政府和沙皇俄國的海軍,在同美國的太平洋戰爭中,只因工業生產能力不足,海軍艦隻的補充難以為繼,才導致最後失敗。因此,日本海軍的覆滅與其說是軍事的失敗,不如說是國家工業的失敗。

第三、德國海軍的設計思路讓其佔到便宜,而日本海軍則逆時代潮流。德國海軍成立之後,也曾發展過大型的水面艦艇,但是由於《凡爾賽條約》限制、工業生產能力等諸多原因,德國轉而發展潛艇,以期避免同英國海軍直接作戰,而攻擊其交通線。在反潛技術不是很發達的20世紀上半葉,潛艇的優勢是不言自明的,能取得不俗成績也在情理之中。日本海軍則在其發展過程中奉行“大艦巨炮主義“,可是這種發展理論隨著航母艦載機的出現已經徹底過時,日本沒有在二戰期間及時調整,仍舊將有限的鋼鐵投入到戰列艦的製造上,終究無法同擁有百餘艘航母的美國抗衡。

到底誰更危險

日本軍隊雖然非常強大,可是其發展過程中的有些問題,還是值得我們警醒和深思的。

第一、日本海軍雖然盛極一時,但是其發展和建設的過程終究是為了日本本國的軍事擴張和軍國主義道路服務的。日本的海軍,從其誕生之日起,就一直是日本對外擴張的主力,無論是甲午海戰,還是抗日戰爭,抑或入侵東南亞,都可以看到日本海軍的身影。在強烈的軍國主義色彩影響下,二戰後期,海軍讓航空兵吸食冰毒,讓他們在冰毒的致幻作用下,駕駛飛機衝向美國航母“玉碎”!

不同於日本海軍,德國海軍在德國的歷次對外戰爭中都沒有扮演主要角色,有些時候甚至是德國的軟肋,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就是因為德國海軍的孱弱才最終作罷。

二戰時期,日德海軍誰更強?

第二、日本作為一個島國,人稠地狹,資源匱乏,大量的工業原料依靠進口,因此保障其海外運輸的安全是日本的內在要求。雖然二戰結束之後,日本的憲法不允許日本保留軍隊,但是日本的海上自衛隊作為準軍事組織,其軍事實力不容小覷,尤其是其掃雷和反潛能力,堪稱世界頂尖,傲視東亞各國,加之其強大的工業能力,一俟爆發戰爭,其實力是不容忽視的。反觀德國,一直是一個大陸國家,海軍實力一直弱於陸軍,加之冷戰之後,西歐長期的和平與穩定,因此德國海軍、甚至整個德國都不可能有發動戰爭的意願。

第三、二戰結束後,德國進行了深刻反思,積極賠償周邊受到傷害的國家和人民,嚴禁納粹標識。相比之下,日本的表現就相形見絀,而且在南京大屠殺和教科書問題上,同周邊國家齟齬不斷。尤其是在最近幾年,其右翼勢力有逐漸抬頭的趨向,因此我們必須要時刻警惕日本海軍成為其右翼勢力滋生的溫床和對外擴張的先鋒。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