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三十年戰爭”讓哈布斯堡家族慢慢衰亡'

"

從1618年到1648年,歐洲大陸上爆發了一場持續三十年的戰爭。和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一樣,這場歐洲內部的“世界大戰”,也是以國家聯盟的方式展開的。交戰的一方是以西班牙和奧地利為主的哈布斯堡家族,另一方則是以尼德蘭、法國和英國為主的反哈布斯堡同盟。

這是一場殘酷的宗教戰爭,但是也參雜著民族戰爭的成分。在這場戰爭開打之前的一百年裡,來自德意志的哈布斯堡家族已經通過不斷的近親聯姻,獲得了歐洲大陸好幾個封建領地的王位,其中包括了西班牙、奧地利、意大利南部、尼德蘭以及德意志的一部分地區,成為了半個歐洲的統治者,同時哈布斯堡家族是天主教的堅定支持者,捍衛著教皇的宗教權力。但是在哈布斯堡家族統轄以外的地區,對這個龐大的家族聯盟始終保持著警惕,英法等國連同北歐國家,時常組成反對哈布斯堡家族進一步擴張的聯盟,小心翼翼地保護著自己的領地和王位,巧合的是,馬丁.路德對天主教的改革運動也在這時候興起,作為哈布斯堡的死對頭,這些同盟中的國家自然也選擇新教作為自己的宗教立場。

"

從1618年到1648年,歐洲大陸上爆發了一場持續三十年的戰爭。和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一樣,這場歐洲內部的“世界大戰”,也是以國家聯盟的方式展開的。交戰的一方是以西班牙和奧地利為主的哈布斯堡家族,另一方則是以尼德蘭、法國和英國為主的反哈布斯堡同盟。

這是一場殘酷的宗教戰爭,但是也參雜著民族戰爭的成分。在這場戰爭開打之前的一百年裡,來自德意志的哈布斯堡家族已經通過不斷的近親聯姻,獲得了歐洲大陸好幾個封建領地的王位,其中包括了西班牙、奧地利、意大利南部、尼德蘭以及德意志的一部分地區,成為了半個歐洲的統治者,同時哈布斯堡家族是天主教的堅定支持者,捍衛著教皇的宗教權力。但是在哈布斯堡家族統轄以外的地區,對這個龐大的家族聯盟始終保持著警惕,英法等國連同北歐國家,時常組成反對哈布斯堡家族進一步擴張的聯盟,小心翼翼地保護著自己的領地和王位,巧合的是,馬丁.路德對天主教的改革運動也在這時候興起,作為哈布斯堡的死對頭,這些同盟中的國家自然也選擇新教作為自己的宗教立場。

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三十年戰爭”讓哈布斯堡家族慢慢衰亡

戰爭的爆發源於波西米亞的新教集團反對新的天主教統治者——斐迪南二世。哈布斯堡王室的軍隊的戰爭之初進展順利,畢竟對於強大的他們來說,鎮壓幾個平民的宗教起義只是手到擒來的事情。但是不可預料的是,一部分複雜的宗教和世俗勢力決定趁火打劫,利用這個難得的好機會削弱哈布斯堡王室的統治根基,從而在大的戰略態勢上創造出歐洲大陸的均衡。

各個國家相繼捲入戰爭

首先發難的荷蘭,他們在1621年撕毀了和西班牙在12年前達成的停戰協議,把軍隊開進了萊茵蘭地區和王室軍隊展開對抗。1626年,丹麥軍隊也加入了進來,從他們從北方進攻哈布斯堡的德意志北部地區。在幕後,法國的紅衣主教黎塞留則運用政治手段,不斷地給斐迪南二世製造麻煩。反哈布斯堡聯盟已經雛形初現。

"

從1618年到1648年,歐洲大陸上爆發了一場持續三十年的戰爭。和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一樣,這場歐洲內部的“世界大戰”,也是以國家聯盟的方式展開的。交戰的一方是以西班牙和奧地利為主的哈布斯堡家族,另一方則是以尼德蘭、法國和英國為主的反哈布斯堡同盟。

這是一場殘酷的宗教戰爭,但是也參雜著民族戰爭的成分。在這場戰爭開打之前的一百年裡,來自德意志的哈布斯堡家族已經通過不斷的近親聯姻,獲得了歐洲大陸好幾個封建領地的王位,其中包括了西班牙、奧地利、意大利南部、尼德蘭以及德意志的一部分地區,成為了半個歐洲的統治者,同時哈布斯堡家族是天主教的堅定支持者,捍衛著教皇的宗教權力。但是在哈布斯堡家族統轄以外的地區,對這個龐大的家族聯盟始終保持著警惕,英法等國連同北歐國家,時常組成反對哈布斯堡家族進一步擴張的聯盟,小心翼翼地保護著自己的領地和王位,巧合的是,馬丁.路德對天主教的改革運動也在這時候興起,作為哈布斯堡的死對頭,這些同盟中的國家自然也選擇新教作為自己的宗教立場。

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三十年戰爭”讓哈布斯堡家族慢慢衰亡

戰爭的爆發源於波西米亞的新教集團反對新的天主教統治者——斐迪南二世。哈布斯堡王室的軍隊的戰爭之初進展順利,畢竟對於強大的他們來說,鎮壓幾個平民的宗教起義只是手到擒來的事情。但是不可預料的是,一部分複雜的宗教和世俗勢力決定趁火打劫,利用這個難得的好機會削弱哈布斯堡王室的統治根基,從而在大的戰略態勢上創造出歐洲大陸的均衡。

各個國家相繼捲入戰爭

首先發難的荷蘭,他們在1621年撕毀了和西班牙在12年前達成的停戰協議,把軍隊開進了萊茵蘭地區和王室軍隊展開對抗。1626年,丹麥軍隊也加入了進來,從他們從北方進攻哈布斯堡的德意志北部地區。在幕後,法國的紅衣主教黎塞留則運用政治手段,不斷地給斐迪南二世製造麻煩。反哈布斯堡聯盟已經雛形初現。

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三十年戰爭”讓哈布斯堡家族慢慢衰亡

而在帝國內部,斐迪南的副官——華倫斯坦在不斷強化著君權的絕對專制,這進一步刺激了哈布斯堡家族的仇敵們奮起反抗的決心。17世紀30年代初,瑞典國王古斯塔夫.阿道弗斯二世也加入戰爭,開始進攻北部德意志地區。到了1634年,菲利普四世決定派遣他的首相奧利瓦列斯公爵率領西班牙軍隊去支援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表親,這又反過來刺激黎塞留決心從幕後走向臺前,由政治謀劃變為直接派軍隊加入戰鬥。於是,法蘭西也捲入了進來。

"

從1618年到1648年,歐洲大陸上爆發了一場持續三十年的戰爭。和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一樣,這場歐洲內部的“世界大戰”,也是以國家聯盟的方式展開的。交戰的一方是以西班牙和奧地利為主的哈布斯堡家族,另一方則是以尼德蘭、法國和英國為主的反哈布斯堡同盟。

這是一場殘酷的宗教戰爭,但是也參雜著民族戰爭的成分。在這場戰爭開打之前的一百年裡,來自德意志的哈布斯堡家族已經通過不斷的近親聯姻,獲得了歐洲大陸好幾個封建領地的王位,其中包括了西班牙、奧地利、意大利南部、尼德蘭以及德意志的一部分地區,成為了半個歐洲的統治者,同時哈布斯堡家族是天主教的堅定支持者,捍衛著教皇的宗教權力。但是在哈布斯堡家族統轄以外的地區,對這個龐大的家族聯盟始終保持著警惕,英法等國連同北歐國家,時常組成反對哈布斯堡家族進一步擴張的聯盟,小心翼翼地保護著自己的領地和王位,巧合的是,馬丁.路德對天主教的改革運動也在這時候興起,作為哈布斯堡的死對頭,這些同盟中的國家自然也選擇新教作為自己的宗教立場。

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三十年戰爭”讓哈布斯堡家族慢慢衰亡

戰爭的爆發源於波西米亞的新教集團反對新的天主教統治者——斐迪南二世。哈布斯堡王室的軍隊的戰爭之初進展順利,畢竟對於強大的他們來說,鎮壓幾個平民的宗教起義只是手到擒來的事情。但是不可預料的是,一部分複雜的宗教和世俗勢力決定趁火打劫,利用這個難得的好機會削弱哈布斯堡王室的統治根基,從而在大的戰略態勢上創造出歐洲大陸的均衡。

各個國家相繼捲入戰爭

首先發難的荷蘭,他們在1621年撕毀了和西班牙在12年前達成的停戰協議,把軍隊開進了萊茵蘭地區和王室軍隊展開對抗。1626年,丹麥軍隊也加入了進來,從他們從北方進攻哈布斯堡的德意志北部地區。在幕後,法國的紅衣主教黎塞留則運用政治手段,不斷地給斐迪南二世製造麻煩。反哈布斯堡聯盟已經雛形初現。

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三十年戰爭”讓哈布斯堡家族慢慢衰亡

而在帝國內部,斐迪南的副官——華倫斯坦在不斷強化著君權的絕對專制,這進一步刺激了哈布斯堡家族的仇敵們奮起反抗的決心。17世紀30年代初,瑞典國王古斯塔夫.阿道弗斯二世也加入戰爭,開始進攻北部德意志地區。到了1634年,菲利普四世決定派遣他的首相奧利瓦列斯公爵率領西班牙軍隊去支援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表親,這又反過來刺激黎塞留決心從幕後走向臺前,由政治謀劃變為直接派軍隊加入戰鬥。於是,法蘭西也捲入了進來。

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三十年戰爭”讓哈布斯堡家族慢慢衰亡

多年以來,法蘭西都一直是反哈布斯堡同盟的堅定後盾,他們一直在給各種反抗力量提供錢財、物資甚至是軍事訓練。這次他決定直接捲入戰爭,對於西班牙來講絕對不是一件好事情,想要征服法蘭西這樣的大國,以西班牙的軍力是無法實現的。況且到了1640年,葡萄牙地區爆發起義,這讓哈布斯堡的統治者不得不抽調一部分軍隊和物資回援伊比利亞半島,更麻煩的是,加泰羅尼亞地區也在鬧獨立,而且法國像往常一樣,暗中給西班牙後院的這場火在扇風。

"

從1618年到1648年,歐洲大陸上爆發了一場持續三十年的戰爭。和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一樣,這場歐洲內部的“世界大戰”,也是以國家聯盟的方式展開的。交戰的一方是以西班牙和奧地利為主的哈布斯堡家族,另一方則是以尼德蘭、法國和英國為主的反哈布斯堡同盟。

這是一場殘酷的宗教戰爭,但是也參雜著民族戰爭的成分。在這場戰爭開打之前的一百年裡,來自德意志的哈布斯堡家族已經通過不斷的近親聯姻,獲得了歐洲大陸好幾個封建領地的王位,其中包括了西班牙、奧地利、意大利南部、尼德蘭以及德意志的一部分地區,成為了半個歐洲的統治者,同時哈布斯堡家族是天主教的堅定支持者,捍衛著教皇的宗教權力。但是在哈布斯堡家族統轄以外的地區,對這個龐大的家族聯盟始終保持著警惕,英法等國連同北歐國家,時常組成反對哈布斯堡家族進一步擴張的聯盟,小心翼翼地保護著自己的領地和王位,巧合的是,馬丁.路德對天主教的改革運動也在這時候興起,作為哈布斯堡的死對頭,這些同盟中的國家自然也選擇新教作為自己的宗教立場。

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三十年戰爭”讓哈布斯堡家族慢慢衰亡

戰爭的爆發源於波西米亞的新教集團反對新的天主教統治者——斐迪南二世。哈布斯堡王室的軍隊的戰爭之初進展順利,畢竟對於強大的他們來說,鎮壓幾個平民的宗教起義只是手到擒來的事情。但是不可預料的是,一部分複雜的宗教和世俗勢力決定趁火打劫,利用這個難得的好機會削弱哈布斯堡王室的統治根基,從而在大的戰略態勢上創造出歐洲大陸的均衡。

各個國家相繼捲入戰爭

首先發難的荷蘭,他們在1621年撕毀了和西班牙在12年前達成的停戰協議,把軍隊開進了萊茵蘭地區和王室軍隊展開對抗。1626年,丹麥軍隊也加入了進來,從他們從北方進攻哈布斯堡的德意志北部地區。在幕後,法國的紅衣主教黎塞留則運用政治手段,不斷地給斐迪南二世製造麻煩。反哈布斯堡聯盟已經雛形初現。

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三十年戰爭”讓哈布斯堡家族慢慢衰亡

而在帝國內部,斐迪南的副官——華倫斯坦在不斷強化著君權的絕對專制,這進一步刺激了哈布斯堡家族的仇敵們奮起反抗的決心。17世紀30年代初,瑞典國王古斯塔夫.阿道弗斯二世也加入戰爭,開始進攻北部德意志地區。到了1634年,菲利普四世決定派遣他的首相奧利瓦列斯公爵率領西班牙軍隊去支援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表親,這又反過來刺激黎塞留決心從幕後走向臺前,由政治謀劃變為直接派軍隊加入戰鬥。於是,法蘭西也捲入了進來。

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三十年戰爭”讓哈布斯堡家族慢慢衰亡

多年以來,法蘭西都一直是反哈布斯堡同盟的堅定後盾,他們一直在給各種反抗力量提供錢財、物資甚至是軍事訓練。這次他決定直接捲入戰爭,對於西班牙來講絕對不是一件好事情,想要征服法蘭西這樣的大國,以西班牙的軍力是無法實現的。況且到了1640年,葡萄牙地區爆發起義,這讓哈布斯堡的統治者不得不抽調一部分軍隊和物資回援伊比利亞半島,更麻煩的是,加泰羅尼亞地區也在鬧獨立,而且法國像往常一樣,暗中給西班牙後院的這場火在扇風。

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三十年戰爭”讓哈布斯堡家族慢慢衰亡

哈布斯堡的西班牙軍隊焦頭爛額,對面的反哈布斯堡同盟也好不到哪裡去。由於戰爭持續時間太長,戰事焦灼,各個國家都承受著國內民眾的壓力,就軍事力量來說,當時的歐洲國家沒一個有把握能和哈布斯堡家族長期對抗。無奈的抱怨加上長時間戰爭帶來軍中蔓延的厭戰情緒,使得每一個國家都想抽身走人,但也都不好意思先當這個逃兵。每個國家都想著:再打一次勝場,就可以在議和談判中多一份籌碼。

"

從1618年到1648年,歐洲大陸上爆發了一場持續三十年的戰爭。和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一樣,這場歐洲內部的“世界大戰”,也是以國家聯盟的方式展開的。交戰的一方是以西班牙和奧地利為主的哈布斯堡家族,另一方則是以尼德蘭、法國和英國為主的反哈布斯堡同盟。

這是一場殘酷的宗教戰爭,但是也參雜著民族戰爭的成分。在這場戰爭開打之前的一百年裡,來自德意志的哈布斯堡家族已經通過不斷的近親聯姻,獲得了歐洲大陸好幾個封建領地的王位,其中包括了西班牙、奧地利、意大利南部、尼德蘭以及德意志的一部分地區,成為了半個歐洲的統治者,同時哈布斯堡家族是天主教的堅定支持者,捍衛著教皇的宗教權力。但是在哈布斯堡家族統轄以外的地區,對這個龐大的家族聯盟始終保持著警惕,英法等國連同北歐國家,時常組成反對哈布斯堡家族進一步擴張的聯盟,小心翼翼地保護著自己的領地和王位,巧合的是,馬丁.路德對天主教的改革運動也在這時候興起,作為哈布斯堡的死對頭,這些同盟中的國家自然也選擇新教作為自己的宗教立場。

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三十年戰爭”讓哈布斯堡家族慢慢衰亡

戰爭的爆發源於波西米亞的新教集團反對新的天主教統治者——斐迪南二世。哈布斯堡王室的軍隊的戰爭之初進展順利,畢竟對於強大的他們來說,鎮壓幾個平民的宗教起義只是手到擒來的事情。但是不可預料的是,一部分複雜的宗教和世俗勢力決定趁火打劫,利用這個難得的好機會削弱哈布斯堡王室的統治根基,從而在大的戰略態勢上創造出歐洲大陸的均衡。

各個國家相繼捲入戰爭

首先發難的荷蘭,他們在1621年撕毀了和西班牙在12年前達成的停戰協議,把軍隊開進了萊茵蘭地區和王室軍隊展開對抗。1626年,丹麥軍隊也加入了進來,從他們從北方進攻哈布斯堡的德意志北部地區。在幕後,法國的紅衣主教黎塞留則運用政治手段,不斷地給斐迪南二世製造麻煩。反哈布斯堡聯盟已經雛形初現。

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三十年戰爭”讓哈布斯堡家族慢慢衰亡

而在帝國內部,斐迪南的副官——華倫斯坦在不斷強化著君權的絕對專制,這進一步刺激了哈布斯堡家族的仇敵們奮起反抗的決心。17世紀30年代初,瑞典國王古斯塔夫.阿道弗斯二世也加入戰爭,開始進攻北部德意志地區。到了1634年,菲利普四世決定派遣他的首相奧利瓦列斯公爵率領西班牙軍隊去支援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表親,這又反過來刺激黎塞留決心從幕後走向臺前,由政治謀劃變為直接派軍隊加入戰鬥。於是,法蘭西也捲入了進來。

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三十年戰爭”讓哈布斯堡家族慢慢衰亡

多年以來,法蘭西都一直是反哈布斯堡同盟的堅定後盾,他們一直在給各種反抗力量提供錢財、物資甚至是軍事訓練。這次他決定直接捲入戰爭,對於西班牙來講絕對不是一件好事情,想要征服法蘭西這樣的大國,以西班牙的軍力是無法實現的。況且到了1640年,葡萄牙地區爆發起義,這讓哈布斯堡的統治者不得不抽調一部分軍隊和物資回援伊比利亞半島,更麻煩的是,加泰羅尼亞地區也在鬧獨立,而且法國像往常一樣,暗中給西班牙後院的這場火在扇風。

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三十年戰爭”讓哈布斯堡家族慢慢衰亡

哈布斯堡的西班牙軍隊焦頭爛額,對面的反哈布斯堡同盟也好不到哪裡去。由於戰爭持續時間太長,戰事焦灼,各個國家都承受著國內民眾的壓力,就軍事力量來說,當時的歐洲國家沒一個有把握能和哈布斯堡家族長期對抗。無奈的抱怨加上長時間戰爭帶來軍中蔓延的厭戰情緒,使得每一個國家都想抽身走人,但也都不好意思先當這個逃兵。每個國家都想著:再打一次勝場,就可以在議和談判中多一份籌碼。

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三十年戰爭”讓哈布斯堡家族慢慢衰亡

盤根錯節的國際關係,使得牽扯進這場戰爭的任何一方都沒法利落的退出。一直到1648年,西班牙率先和荷蘭達成和解,並且承認了荷蘭的獨立,這樣做的目的首先是給法蘭西剝離掉一個盟友;同年《威斯特伐利亞合約》簽訂,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終於也可以全身而退。戰場上只剩下了西班牙和法蘭西,這場多方參與的世界大戰實質上已經結束。

哈布斯堡王朝陷落的原因

這場戰爭並沒有立即摧毀哈布斯堡家族在歐洲的強勢地位,但是卻實實在在促成了他的衰落,在17世紀的後半段,哈布斯堡所統治的地區相繼出現起義和獨立,他所實際控制的地盤最後就只剩下伊比利亞半島,甚至在葡萄牙獨立後,這個半島也並不全是他的。

"

從1618年到1648年,歐洲大陸上爆發了一場持續三十年的戰爭。和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一樣,這場歐洲內部的“世界大戰”,也是以國家聯盟的方式展開的。交戰的一方是以西班牙和奧地利為主的哈布斯堡家族,另一方則是以尼德蘭、法國和英國為主的反哈布斯堡同盟。

這是一場殘酷的宗教戰爭,但是也參雜著民族戰爭的成分。在這場戰爭開打之前的一百年裡,來自德意志的哈布斯堡家族已經通過不斷的近親聯姻,獲得了歐洲大陸好幾個封建領地的王位,其中包括了西班牙、奧地利、意大利南部、尼德蘭以及德意志的一部分地區,成為了半個歐洲的統治者,同時哈布斯堡家族是天主教的堅定支持者,捍衛著教皇的宗教權力。但是在哈布斯堡家族統轄以外的地區,對這個龐大的家族聯盟始終保持著警惕,英法等國連同北歐國家,時常組成反對哈布斯堡家族進一步擴張的聯盟,小心翼翼地保護著自己的領地和王位,巧合的是,馬丁.路德對天主教的改革運動也在這時候興起,作為哈布斯堡的死對頭,這些同盟中的國家自然也選擇新教作為自己的宗教立場。

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三十年戰爭”讓哈布斯堡家族慢慢衰亡

戰爭的爆發源於波西米亞的新教集團反對新的天主教統治者——斐迪南二世。哈布斯堡王室的軍隊的戰爭之初進展順利,畢竟對於強大的他們來說,鎮壓幾個平民的宗教起義只是手到擒來的事情。但是不可預料的是,一部分複雜的宗教和世俗勢力決定趁火打劫,利用這個難得的好機會削弱哈布斯堡王室的統治根基,從而在大的戰略態勢上創造出歐洲大陸的均衡。

各個國家相繼捲入戰爭

首先發難的荷蘭,他們在1621年撕毀了和西班牙在12年前達成的停戰協議,把軍隊開進了萊茵蘭地區和王室軍隊展開對抗。1626年,丹麥軍隊也加入了進來,從他們從北方進攻哈布斯堡的德意志北部地區。在幕後,法國的紅衣主教黎塞留則運用政治手段,不斷地給斐迪南二世製造麻煩。反哈布斯堡聯盟已經雛形初現。

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三十年戰爭”讓哈布斯堡家族慢慢衰亡

而在帝國內部,斐迪南的副官——華倫斯坦在不斷強化著君權的絕對專制,這進一步刺激了哈布斯堡家族的仇敵們奮起反抗的決心。17世紀30年代初,瑞典國王古斯塔夫.阿道弗斯二世也加入戰爭,開始進攻北部德意志地區。到了1634年,菲利普四世決定派遣他的首相奧利瓦列斯公爵率領西班牙軍隊去支援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表親,這又反過來刺激黎塞留決心從幕後走向臺前,由政治謀劃變為直接派軍隊加入戰鬥。於是,法蘭西也捲入了進來。

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三十年戰爭”讓哈布斯堡家族慢慢衰亡

多年以來,法蘭西都一直是反哈布斯堡同盟的堅定後盾,他們一直在給各種反抗力量提供錢財、物資甚至是軍事訓練。這次他決定直接捲入戰爭,對於西班牙來講絕對不是一件好事情,想要征服法蘭西這樣的大國,以西班牙的軍力是無法實現的。況且到了1640年,葡萄牙地區爆發起義,這讓哈布斯堡的統治者不得不抽調一部分軍隊和物資回援伊比利亞半島,更麻煩的是,加泰羅尼亞地區也在鬧獨立,而且法國像往常一樣,暗中給西班牙後院的這場火在扇風。

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三十年戰爭”讓哈布斯堡家族慢慢衰亡

哈布斯堡的西班牙軍隊焦頭爛額,對面的反哈布斯堡同盟也好不到哪裡去。由於戰爭持續時間太長,戰事焦灼,各個國家都承受著國內民眾的壓力,就軍事力量來說,當時的歐洲國家沒一個有把握能和哈布斯堡家族長期對抗。無奈的抱怨加上長時間戰爭帶來軍中蔓延的厭戰情緒,使得每一個國家都想抽身走人,但也都不好意思先當這個逃兵。每個國家都想著:再打一次勝場,就可以在議和談判中多一份籌碼。

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三十年戰爭”讓哈布斯堡家族慢慢衰亡

盤根錯節的國際關係,使得牽扯進這場戰爭的任何一方都沒法利落的退出。一直到1648年,西班牙率先和荷蘭達成和解,並且承認了荷蘭的獨立,這樣做的目的首先是給法蘭西剝離掉一個盟友;同年《威斯特伐利亞合約》簽訂,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終於也可以全身而退。戰場上只剩下了西班牙和法蘭西,這場多方參與的世界大戰實質上已經結束。

哈布斯堡王朝陷落的原因

這場戰爭並沒有立即摧毀哈布斯堡家族在歐洲的強勢地位,但是卻實實在在促成了他的衰落,在17世紀的後半段,哈布斯堡所統治的地區相繼出現起義和獨立,他所實際控制的地盤最後就只剩下伊比利亞半島,甚至在葡萄牙獨立後,這個半島也並不全是他的。

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三十年戰爭”讓哈布斯堡家族慢慢衰亡

哈布斯堡家族的衰亡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從國家實力來講,他所統治的西班牙地區在17世紀是最富饒的。他的收入來源非常的多元,其中最總要的是從西班牙直接繼承了王室領地——卡斯提爾,在這個王室直接統治的地區內,議會和教會都把稅收讓渡給了王室;第二個來源商業發達的意大利地區提供的充足的資金;除此之外,別忘了西班牙在17世紀是全球最大的殖民國家,他最先發現新大陸和新大陸的黃金,從美洲殖民地運回西班牙本土的都是真金白銀。這麼豐富的財政來源,可以迅速武裝起龐大的陸軍方陣和海軍艦隊,可哈布斯吧家族還是在歐洲的爭霸中敗下陣來,其中緣由值得深究。

"

從1618年到1648年,歐洲大陸上爆發了一場持續三十年的戰爭。和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一樣,這場歐洲內部的“世界大戰”,也是以國家聯盟的方式展開的。交戰的一方是以西班牙和奧地利為主的哈布斯堡家族,另一方則是以尼德蘭、法國和英國為主的反哈布斯堡同盟。

這是一場殘酷的宗教戰爭,但是也參雜著民族戰爭的成分。在這場戰爭開打之前的一百年裡,來自德意志的哈布斯堡家族已經通過不斷的近親聯姻,獲得了歐洲大陸好幾個封建領地的王位,其中包括了西班牙、奧地利、意大利南部、尼德蘭以及德意志的一部分地區,成為了半個歐洲的統治者,同時哈布斯堡家族是天主教的堅定支持者,捍衛著教皇的宗教權力。但是在哈布斯堡家族統轄以外的地區,對這個龐大的家族聯盟始終保持著警惕,英法等國連同北歐國家,時常組成反對哈布斯堡家族進一步擴張的聯盟,小心翼翼地保護著自己的領地和王位,巧合的是,馬丁.路德對天主教的改革運動也在這時候興起,作為哈布斯堡的死對頭,這些同盟中的國家自然也選擇新教作為自己的宗教立場。

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三十年戰爭”讓哈布斯堡家族慢慢衰亡

戰爭的爆發源於波西米亞的新教集團反對新的天主教統治者——斐迪南二世。哈布斯堡王室的軍隊的戰爭之初進展順利,畢竟對於強大的他們來說,鎮壓幾個平民的宗教起義只是手到擒來的事情。但是不可預料的是,一部分複雜的宗教和世俗勢力決定趁火打劫,利用這個難得的好機會削弱哈布斯堡王室的統治根基,從而在大的戰略態勢上創造出歐洲大陸的均衡。

各個國家相繼捲入戰爭

首先發難的荷蘭,他們在1621年撕毀了和西班牙在12年前達成的停戰協議,把軍隊開進了萊茵蘭地區和王室軍隊展開對抗。1626年,丹麥軍隊也加入了進來,從他們從北方進攻哈布斯堡的德意志北部地區。在幕後,法國的紅衣主教黎塞留則運用政治手段,不斷地給斐迪南二世製造麻煩。反哈布斯堡聯盟已經雛形初現。

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三十年戰爭”讓哈布斯堡家族慢慢衰亡

而在帝國內部,斐迪南的副官——華倫斯坦在不斷強化著君權的絕對專制,這進一步刺激了哈布斯堡家族的仇敵們奮起反抗的決心。17世紀30年代初,瑞典國王古斯塔夫.阿道弗斯二世也加入戰爭,開始進攻北部德意志地區。到了1634年,菲利普四世決定派遣他的首相奧利瓦列斯公爵率領西班牙軍隊去支援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表親,這又反過來刺激黎塞留決心從幕後走向臺前,由政治謀劃變為直接派軍隊加入戰鬥。於是,法蘭西也捲入了進來。

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三十年戰爭”讓哈布斯堡家族慢慢衰亡

多年以來,法蘭西都一直是反哈布斯堡同盟的堅定後盾,他們一直在給各種反抗力量提供錢財、物資甚至是軍事訓練。這次他決定直接捲入戰爭,對於西班牙來講絕對不是一件好事情,想要征服法蘭西這樣的大國,以西班牙的軍力是無法實現的。況且到了1640年,葡萄牙地區爆發起義,這讓哈布斯堡的統治者不得不抽調一部分軍隊和物資回援伊比利亞半島,更麻煩的是,加泰羅尼亞地區也在鬧獨立,而且法國像往常一樣,暗中給西班牙後院的這場火在扇風。

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三十年戰爭”讓哈布斯堡家族慢慢衰亡

哈布斯堡的西班牙軍隊焦頭爛額,對面的反哈布斯堡同盟也好不到哪裡去。由於戰爭持續時間太長,戰事焦灼,各個國家都承受著國內民眾的壓力,就軍事力量來說,當時的歐洲國家沒一個有把握能和哈布斯堡家族長期對抗。無奈的抱怨加上長時間戰爭帶來軍中蔓延的厭戰情緒,使得每一個國家都想抽身走人,但也都不好意思先當這個逃兵。每個國家都想著:再打一次勝場,就可以在議和談判中多一份籌碼。

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三十年戰爭”讓哈布斯堡家族慢慢衰亡

盤根錯節的國際關係,使得牽扯進這場戰爭的任何一方都沒法利落的退出。一直到1648年,西班牙率先和荷蘭達成和解,並且承認了荷蘭的獨立,這樣做的目的首先是給法蘭西剝離掉一個盟友;同年《威斯特伐利亞合約》簽訂,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終於也可以全身而退。戰場上只剩下了西班牙和法蘭西,這場多方參與的世界大戰實質上已經結束。

哈布斯堡王朝陷落的原因

這場戰爭並沒有立即摧毀哈布斯堡家族在歐洲的強勢地位,但是卻實實在在促成了他的衰落,在17世紀的後半段,哈布斯堡所統治的地區相繼出現起義和獨立,他所實際控制的地盤最後就只剩下伊比利亞半島,甚至在葡萄牙獨立後,這個半島也並不全是他的。

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三十年戰爭”讓哈布斯堡家族慢慢衰亡

哈布斯堡家族的衰亡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從國家實力來講,他所統治的西班牙地區在17世紀是最富饒的。他的收入來源非常的多元,其中最總要的是從西班牙直接繼承了王室領地——卡斯提爾,在這個王室直接統治的地區內,議會和教會都把稅收讓渡給了王室;第二個來源商業發達的意大利地區提供的充足的資金;除此之外,別忘了西班牙在17世紀是全球最大的殖民國家,他最先發現新大陸和新大陸的黃金,從美洲殖民地運回西班牙本土的都是真金白銀。這麼豐富的財政來源,可以迅速武裝起龐大的陸軍方陣和海軍艦隊,可哈布斯吧家族還是在歐洲的爭霸中敗下陣來,其中緣由值得深究。

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三十年戰爭”讓哈布斯堡家族慢慢衰亡

這其中有兩個可以窺探到的原因。第一個,就是17世紀從歐洲多如繁星的戰爭中催生出的“戰爭革命”。在這一兩百年時間內,歐洲戰場的戰爭形態已經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投入的資源和人力越來越多,軍事科技也發生了飛躍,艦船和槍炮裝備越來越先進,也越來越貴。日積月累下來,哈布斯堡家族的財政弱點也完全暴露了出來,在通貨膨脹的壓力下,純粹的稅收和殖民掠奪也無法支撐龐大的軍事開銷,而他們的對手們,特別是荷蘭,已經創造出現代金融工具,可以從更多的來源獲取資金,支持戰爭。

"

從1618年到1648年,歐洲大陸上爆發了一場持續三十年的戰爭。和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一樣,這場歐洲內部的“世界大戰”,也是以國家聯盟的方式展開的。交戰的一方是以西班牙和奧地利為主的哈布斯堡家族,另一方則是以尼德蘭、法國和英國為主的反哈布斯堡同盟。

這是一場殘酷的宗教戰爭,但是也參雜著民族戰爭的成分。在這場戰爭開打之前的一百年裡,來自德意志的哈布斯堡家族已經通過不斷的近親聯姻,獲得了歐洲大陸好幾個封建領地的王位,其中包括了西班牙、奧地利、意大利南部、尼德蘭以及德意志的一部分地區,成為了半個歐洲的統治者,同時哈布斯堡家族是天主教的堅定支持者,捍衛著教皇的宗教權力。但是在哈布斯堡家族統轄以外的地區,對這個龐大的家族聯盟始終保持著警惕,英法等國連同北歐國家,時常組成反對哈布斯堡家族進一步擴張的聯盟,小心翼翼地保護著自己的領地和王位,巧合的是,馬丁.路德對天主教的改革運動也在這時候興起,作為哈布斯堡的死對頭,這些同盟中的國家自然也選擇新教作為自己的宗教立場。

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三十年戰爭”讓哈布斯堡家族慢慢衰亡

戰爭的爆發源於波西米亞的新教集團反對新的天主教統治者——斐迪南二世。哈布斯堡王室的軍隊的戰爭之初進展順利,畢竟對於強大的他們來說,鎮壓幾個平民的宗教起義只是手到擒來的事情。但是不可預料的是,一部分複雜的宗教和世俗勢力決定趁火打劫,利用這個難得的好機會削弱哈布斯堡王室的統治根基,從而在大的戰略態勢上創造出歐洲大陸的均衡。

各個國家相繼捲入戰爭

首先發難的荷蘭,他們在1621年撕毀了和西班牙在12年前達成的停戰協議,把軍隊開進了萊茵蘭地區和王室軍隊展開對抗。1626年,丹麥軍隊也加入了進來,從他們從北方進攻哈布斯堡的德意志北部地區。在幕後,法國的紅衣主教黎塞留則運用政治手段,不斷地給斐迪南二世製造麻煩。反哈布斯堡聯盟已經雛形初現。

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三十年戰爭”讓哈布斯堡家族慢慢衰亡

而在帝國內部,斐迪南的副官——華倫斯坦在不斷強化著君權的絕對專制,這進一步刺激了哈布斯堡家族的仇敵們奮起反抗的決心。17世紀30年代初,瑞典國王古斯塔夫.阿道弗斯二世也加入戰爭,開始進攻北部德意志地區。到了1634年,菲利普四世決定派遣他的首相奧利瓦列斯公爵率領西班牙軍隊去支援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表親,這又反過來刺激黎塞留決心從幕後走向臺前,由政治謀劃變為直接派軍隊加入戰鬥。於是,法蘭西也捲入了進來。

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三十年戰爭”讓哈布斯堡家族慢慢衰亡

多年以來,法蘭西都一直是反哈布斯堡同盟的堅定後盾,他們一直在給各種反抗力量提供錢財、物資甚至是軍事訓練。這次他決定直接捲入戰爭,對於西班牙來講絕對不是一件好事情,想要征服法蘭西這樣的大國,以西班牙的軍力是無法實現的。況且到了1640年,葡萄牙地區爆發起義,這讓哈布斯堡的統治者不得不抽調一部分軍隊和物資回援伊比利亞半島,更麻煩的是,加泰羅尼亞地區也在鬧獨立,而且法國像往常一樣,暗中給西班牙後院的這場火在扇風。

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三十年戰爭”讓哈布斯堡家族慢慢衰亡

哈布斯堡的西班牙軍隊焦頭爛額,對面的反哈布斯堡同盟也好不到哪裡去。由於戰爭持續時間太長,戰事焦灼,各個國家都承受著國內民眾的壓力,就軍事力量來說,當時的歐洲國家沒一個有把握能和哈布斯堡家族長期對抗。無奈的抱怨加上長時間戰爭帶來軍中蔓延的厭戰情緒,使得每一個國家都想抽身走人,但也都不好意思先當這個逃兵。每個國家都想著:再打一次勝場,就可以在議和談判中多一份籌碼。

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三十年戰爭”讓哈布斯堡家族慢慢衰亡

盤根錯節的國際關係,使得牽扯進這場戰爭的任何一方都沒法利落的退出。一直到1648年,西班牙率先和荷蘭達成和解,並且承認了荷蘭的獨立,這樣做的目的首先是給法蘭西剝離掉一個盟友;同年《威斯特伐利亞合約》簽訂,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終於也可以全身而退。戰場上只剩下了西班牙和法蘭西,這場多方參與的世界大戰實質上已經結束。

哈布斯堡王朝陷落的原因

這場戰爭並沒有立即摧毀哈布斯堡家族在歐洲的強勢地位,但是卻實實在在促成了他的衰落,在17世紀的後半段,哈布斯堡所統治的地區相繼出現起義和獨立,他所實際控制的地盤最後就只剩下伊比利亞半島,甚至在葡萄牙獨立後,這個半島也並不全是他的。

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三十年戰爭”讓哈布斯堡家族慢慢衰亡

哈布斯堡家族的衰亡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從國家實力來講,他所統治的西班牙地區在17世紀是最富饒的。他的收入來源非常的多元,其中最總要的是從西班牙直接繼承了王室領地——卡斯提爾,在這個王室直接統治的地區內,議會和教會都把稅收讓渡給了王室;第二個來源商業發達的意大利地區提供的充足的資金;除此之外,別忘了西班牙在17世紀是全球最大的殖民國家,他最先發現新大陸和新大陸的黃金,從美洲殖民地運回西班牙本土的都是真金白銀。這麼豐富的財政來源,可以迅速武裝起龐大的陸軍方陣和海軍艦隊,可哈布斯吧家族還是在歐洲的爭霸中敗下陣來,其中緣由值得深究。

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三十年戰爭”讓哈布斯堡家族慢慢衰亡

這其中有兩個可以窺探到的原因。第一個,就是17世紀從歐洲多如繁星的戰爭中催生出的“戰爭革命”。在這一兩百年時間內,歐洲戰場的戰爭形態已經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投入的資源和人力越來越多,軍事科技也發生了飛躍,艦船和槍炮裝備越來越先進,也越來越貴。日積月累下來,哈布斯堡家族的財政弱點也完全暴露了出來,在通貨膨脹的壓力下,純粹的稅收和殖民掠奪也無法支撐龐大的軍事開銷,而他們的對手們,特別是荷蘭,已經創造出現代金融工具,可以從更多的來源獲取資金,支持戰爭。

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三十年戰爭”讓哈布斯堡家族慢慢衰亡

第二個原因則特別明顯,簡單來說就是樹大招風。哈布斯堡家族需要管轄的事情實在太多了,這從他們分散的領土就能看出來。他們的地盤和敵人的地盤犬牙交錯,幾乎所有的國界線都是天然的戰鬥前線,也是需要防守的陣線。要保證這麼長的邊境線的安全,這對於任何一個政治天才來講,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如此多疑心重重的敵人面前,最穩妥保險的做法是儘可能展現出自己和善的笑容,卸下對方的防備,而家族內的這些皇帝們卻反其道而行之,經常主動擴張,這進一步促成了反哈布斯堡同盟的團結,而給自己的生存空間置入障礙。

總的來說,哈布斯堡的衰敗更多是由於自身洞察力不足造成的。上帝給了他們最富饒的土地和最優渥的資源,他們的肆意揮霍卻葬送了自家這個不可一世的顯赫王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