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24轟炸機在烈焰和高射炮火中完成了它們的投彈之旅——飛行高度距離目標還不到50英尺。”

"

“B-24轟炸機在烈焰和高射炮火中完成了它們的投彈之旅——飛行高度距離目標還不到50英尺。”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在阿斯特拉•羅馬納(Astra Romana)煉油廠上空

在阿斯特拉•羅馬納(Astra Romana)煉油廠上空,第98轟炸大隊的羅伯特•斯特恩費爾斯(Robert Sternfels)中尉拉起了其座機的左側機翼,以避開一些高大的煙囪。機身因前面波次的B-24轟炸機投下的延時炸彈爆炸後產生的湍流而被吹得輕微搖晃

背景概述

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大的弱點是它對外國石油的依賴。德國人幾乎沒有自己的石油資源,單在1938年這一年德國72%的汽油和潤滑油便是進口的,國內的產量僅有8%,另外20%由合成燃料工廠生產。

"

“B-24轟炸機在烈焰和高射炮火中完成了它們的投彈之旅——飛行高度距離目標還不到50英尺。”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在阿斯特拉•羅馬納(Astra Romana)煉油廠上空

在阿斯特拉•羅馬納(Astra Romana)煉油廠上空,第98轟炸大隊的羅伯特•斯特恩費爾斯(Robert Sternfels)中尉拉起了其座機的左側機翼,以避開一些高大的煙囪。機身因前面波次的B-24轟炸機投下的延時炸彈爆炸後產生的湍流而被吹得輕微搖晃

背景概述

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大的弱點是它對外國石油的依賴。德國人幾乎沒有自己的石油資源,單在1938年這一年德國72%的汽油和潤滑油便是進口的,國內的產量僅有8%,另外20%由合成燃料工廠生產。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普洛耶什蒂地區的哥倫比亞•安奎拉(Columbia Aquila)煉油廠,照片所示為其遭受轟炸後的場景

阿道夫•希特勒1941年入侵蘇聯的動機之一便是奪取俄羅斯高加索山區的油田。德軍奪取油田的行動失敗了,而且隨著德軍大部分石油產地逐漸落入蘇軍之手,其被迫愈加依賴石油儲量豐富的巴爾幹地區,特別是納粹控制下的羅馬尼亞。

位於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以北35英里(約56千米)的普洛耶什蒂周圍環繞著一大圈煉油廠,它們向納粹德國供應了約三分之一的汽油,以及更高比例的高辛烷值航空燃料——這些燃料是由普洛耶什蒂的裂化工廠用較低等的燃料轉化生產的。

羅馬尼亞石油的重要性早已為同盟國方面所知曉。早在1941年7月,蘇聯人便轟炸過普洛耶什蒂,並給其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失,但沒有達成長期的效果。1942年7月,十幾架美軍的B-24轟炸機從埃及起飛發起了對普洛耶什蒂的空襲。結果,他們發現這座城市掩映在厚重的雲層之下,因此只得將炸彈扔在了他們認為可能有工廠的地方。此戰唯一的結果是刺激德國人提升了油田的防空能力。

"

“B-24轟炸機在烈焰和高射炮火中完成了它們的投彈之旅——飛行高度距離目標還不到50英尺。”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在阿斯特拉•羅馬納(Astra Romana)煉油廠上空

在阿斯特拉•羅馬納(Astra Romana)煉油廠上空,第98轟炸大隊的羅伯特•斯特恩費爾斯(Robert Sternfels)中尉拉起了其座機的左側機翼,以避開一些高大的煙囪。機身因前面波次的B-24轟炸機投下的延時炸彈爆炸後產生的湍流而被吹得輕微搖晃

背景概述

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大的弱點是它對外國石油的依賴。德國人幾乎沒有自己的石油資源,單在1938年這一年德國72%的汽油和潤滑油便是進口的,國內的產量僅有8%,另外20%由合成燃料工廠生產。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普洛耶什蒂地區的哥倫比亞•安奎拉(Columbia Aquila)煉油廠,照片所示為其遭受轟炸後的場景

阿道夫•希特勒1941年入侵蘇聯的動機之一便是奪取俄羅斯高加索山區的油田。德軍奪取油田的行動失敗了,而且隨著德軍大部分石油產地逐漸落入蘇軍之手,其被迫愈加依賴石油儲量豐富的巴爾幹地區,特別是納粹控制下的羅馬尼亞。

位於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以北35英里(約56千米)的普洛耶什蒂周圍環繞著一大圈煉油廠,它們向納粹德國供應了約三分之一的汽油,以及更高比例的高辛烷值航空燃料——這些燃料是由普洛耶什蒂的裂化工廠用較低等的燃料轉化生產的。

羅馬尼亞石油的重要性早已為同盟國方面所知曉。早在1941年7月,蘇聯人便轟炸過普洛耶什蒂,並給其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失,但沒有達成長期的效果。1942年7月,十幾架美軍的B-24轟炸機從埃及起飛發起了對普洛耶什蒂的空襲。結果,他們發現這座城市掩映在厚重的雲層之下,因此只得將炸彈扔在了他們認為可能有工廠的地方。此戰唯一的結果是刺激德國人提升了油田的防空能力。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正在轟炸普洛耶什蒂煉油廠的美軍B-24轟炸機

1943年8月1日,美國人針對普洛耶什蒂油田發起了一場史詩般的空襲。這將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空中作戰行動之一,但它並不是像規劃者預先設想的那樣進行的。

“肥皂泡行動”

同盟國領導人在1943年1月的卡薩布蘭卡會議上決定,應該對普洛耶什蒂進行轟炸。這項龐大的使命最初被稱為“肥皂泡行動”(Soapsuds),至於這麼叫的原因由於年代久遠已經沒有人知道了。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警告說,對於一場有那麼多勇敢的美國人會冒險甚至失去生命的行動而言,取這樣一個代號是不合適的,而且他認為“把貶義的標籤貼在大膽的壯舉上是不利於士氣的”。最終,這次作戰被重新命名為“潮汐行動”(Tidal Wave)。

對部署在英國的盟軍轟炸機而言,普洛耶什蒂在其航程範圍之外,不過從北非起飛的B-24可以到達那裡。因此,該任務被分配給了新組建的美國第9航空隊,該航空隊當時部署在利比亞班加西周圍的幾處基地內。

"

“B-24轟炸機在烈焰和高射炮火中完成了它們的投彈之旅——飛行高度距離目標還不到50英尺。”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在阿斯特拉•羅馬納(Astra Romana)煉油廠上空

在阿斯特拉•羅馬納(Astra Romana)煉油廠上空,第98轟炸大隊的羅伯特•斯特恩費爾斯(Robert Sternfels)中尉拉起了其座機的左側機翼,以避開一些高大的煙囪。機身因前面波次的B-24轟炸機投下的延時炸彈爆炸後產生的湍流而被吹得輕微搖晃

背景概述

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大的弱點是它對外國石油的依賴。德國人幾乎沒有自己的石油資源,單在1938年這一年德國72%的汽油和潤滑油便是進口的,國內的產量僅有8%,另外20%由合成燃料工廠生產。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普洛耶什蒂地區的哥倫比亞•安奎拉(Columbia Aquila)煉油廠,照片所示為其遭受轟炸後的場景

阿道夫•希特勒1941年入侵蘇聯的動機之一便是奪取俄羅斯高加索山區的油田。德軍奪取油田的行動失敗了,而且隨著德軍大部分石油產地逐漸落入蘇軍之手,其被迫愈加依賴石油儲量豐富的巴爾幹地區,特別是納粹控制下的羅馬尼亞。

位於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以北35英里(約56千米)的普洛耶什蒂周圍環繞著一大圈煉油廠,它們向納粹德國供應了約三分之一的汽油,以及更高比例的高辛烷值航空燃料——這些燃料是由普洛耶什蒂的裂化工廠用較低等的燃料轉化生產的。

羅馬尼亞石油的重要性早已為同盟國方面所知曉。早在1941年7月,蘇聯人便轟炸過普洛耶什蒂,並給其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失,但沒有達成長期的效果。1942年7月,十幾架美軍的B-24轟炸機從埃及起飛發起了對普洛耶什蒂的空襲。結果,他們發現這座城市掩映在厚重的雲層之下,因此只得將炸彈扔在了他們認為可能有工廠的地方。此戰唯一的結果是刺激德國人提升了油田的防空能力。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正在轟炸普洛耶什蒂煉油廠的美軍B-24轟炸機

1943年8月1日,美國人針對普洛耶什蒂油田發起了一場史詩般的空襲。這將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空中作戰行動之一,但它並不是像規劃者預先設想的那樣進行的。

“肥皂泡行動”

同盟國領導人在1943年1月的卡薩布蘭卡會議上決定,應該對普洛耶什蒂進行轟炸。這項龐大的使命最初被稱為“肥皂泡行動”(Soapsuds),至於這麼叫的原因由於年代久遠已經沒有人知道了。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警告說,對於一場有那麼多勇敢的美國人會冒險甚至失去生命的行動而言,取這樣一個代號是不合適的,而且他認為“把貶義的標籤貼在大膽的壯舉上是不利於士氣的”。最終,這次作戰被重新命名為“潮汐行動”(Tidal Wave)。

對部署在英國的盟軍轟炸機而言,普洛耶什蒂在其航程範圍之外,不過從北非起飛的B-24可以到達那裡。因此,該任務被分配給了新組建的美國第9航空隊,該航空隊當時部署在利比亞班加西周圍的幾處基地內。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美國陸軍第9航空隊的B-24轟炸機空襲普洛耶什蒂油田時的場景

與造型更加優美的B-17“飛行堡壘”相比,採用平直上單翼的B-24“解放者”擁有更大的航程和載彈量,而且在空速方面略有優勢。不過,為了執行這次單程飛行距離長達1350英里(約2172千米)的轟炸普洛耶什蒂的任務,B-24還在炸彈艙的前部安裝了額外的油箱。

這次任務的首席計劃者是身在華盛頓陸軍航空隊總部的雅各布•斯瑪特(Jacob E. Smart)上校。轟炸目標是普洛耶什蒂的9座主要煉油廠中的關鍵設施,共分7個目標集群,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周圍,但有一個位於普洛耶什蒂西北約20英里(32千米)處的坎皮納(Campina)。

美國陸軍航空隊轟炸作戰條令的原則之一是用“諾頓”轟炸瞄準具進行高空精確轟炸,但據斯瑪特上校計算,至少需要1400架重型轟炸機才能完成這一任務。而在當時,哪怕把從部署在英國的第8航空隊借來的B-24包括在內,這種轟炸機的可用總數也還連200架都不到。

"

“B-24轟炸機在烈焰和高射炮火中完成了它們的投彈之旅——飛行高度距離目標還不到50英尺。”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在阿斯特拉•羅馬納(Astra Romana)煉油廠上空

在阿斯特拉•羅馬納(Astra Romana)煉油廠上空,第98轟炸大隊的羅伯特•斯特恩費爾斯(Robert Sternfels)中尉拉起了其座機的左側機翼,以避開一些高大的煙囪。機身因前面波次的B-24轟炸機投下的延時炸彈爆炸後產生的湍流而被吹得輕微搖晃

背景概述

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大的弱點是它對外國石油的依賴。德國人幾乎沒有自己的石油資源,單在1938年這一年德國72%的汽油和潤滑油便是進口的,國內的產量僅有8%,另外20%由合成燃料工廠生產。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普洛耶什蒂地區的哥倫比亞•安奎拉(Columbia Aquila)煉油廠,照片所示為其遭受轟炸後的場景

阿道夫•希特勒1941年入侵蘇聯的動機之一便是奪取俄羅斯高加索山區的油田。德軍奪取油田的行動失敗了,而且隨著德軍大部分石油產地逐漸落入蘇軍之手,其被迫愈加依賴石油儲量豐富的巴爾幹地區,特別是納粹控制下的羅馬尼亞。

位於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以北35英里(約56千米)的普洛耶什蒂周圍環繞著一大圈煉油廠,它們向納粹德國供應了約三分之一的汽油,以及更高比例的高辛烷值航空燃料——這些燃料是由普洛耶什蒂的裂化工廠用較低等的燃料轉化生產的。

羅馬尼亞石油的重要性早已為同盟國方面所知曉。早在1941年7月,蘇聯人便轟炸過普洛耶什蒂,並給其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失,但沒有達成長期的效果。1942年7月,十幾架美軍的B-24轟炸機從埃及起飛發起了對普洛耶什蒂的空襲。結果,他們發現這座城市掩映在厚重的雲層之下,因此只得將炸彈扔在了他們認為可能有工廠的地方。此戰唯一的結果是刺激德國人提升了油田的防空能力。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正在轟炸普洛耶什蒂煉油廠的美軍B-24轟炸機

1943年8月1日,美國人針對普洛耶什蒂油田發起了一場史詩般的空襲。這將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空中作戰行動之一,但它並不是像規劃者預先設想的那樣進行的。

“肥皂泡行動”

同盟國領導人在1943年1月的卡薩布蘭卡會議上決定,應該對普洛耶什蒂進行轟炸。這項龐大的使命最初被稱為“肥皂泡行動”(Soapsuds),至於這麼叫的原因由於年代久遠已經沒有人知道了。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警告說,對於一場有那麼多勇敢的美國人會冒險甚至失去生命的行動而言,取這樣一個代號是不合適的,而且他認為“把貶義的標籤貼在大膽的壯舉上是不利於士氣的”。最終,這次作戰被重新命名為“潮汐行動”(Tidal Wave)。

對部署在英國的盟軍轟炸機而言,普洛耶什蒂在其航程範圍之外,不過從北非起飛的B-24可以到達那裡。因此,該任務被分配給了新組建的美國第9航空隊,該航空隊當時部署在利比亞班加西周圍的幾處基地內。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美國陸軍第9航空隊的B-24轟炸機空襲普洛耶什蒂油田時的場景

與造型更加優美的B-17“飛行堡壘”相比,採用平直上單翼的B-24“解放者”擁有更大的航程和載彈量,而且在空速方面略有優勢。不過,為了執行這次單程飛行距離長達1350英里(約2172千米)的轟炸普洛耶什蒂的任務,B-24還在炸彈艙的前部安裝了額外的油箱。

這次任務的首席計劃者是身在華盛頓陸軍航空隊總部的雅各布•斯瑪特(Jacob E. Smart)上校。轟炸目標是普洛耶什蒂的9座主要煉油廠中的關鍵設施,共分7個目標集群,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周圍,但有一個位於普洛耶什蒂西北約20英里(32千米)處的坎皮納(Campina)。

美國陸軍航空隊轟炸作戰條令的原則之一是用“諾頓”轟炸瞄準具進行高空精確轟炸,但據斯瑪特上校計算,至少需要1400架重型轟炸機才能完成這一任務。而在當時,哪怕把從部署在英國的第8航空隊借來的B-24包括在內,這種轟炸機的可用總數也還連200架都不到。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遭受轟炸後的哥倫比亞•安奎拉煉油廠

讓那些抱著傳統固步自封的人感到害怕的是,斯瑪特上校決定,這次任務將通過低空飛行的方式進行,最終飛機將在最低飛行高度上投彈。低空飛行會提高轟炸精度和落彈對目標的覆蓋,並降低被雷達探測到的概率。“諾頓”轟炸瞄準具被從飛機上拆除,並換成了簡單的轟炸瞄準裝置。

該計劃得到了聯合參謀部及北非盟軍最高指揮官德懷特•艾森豪威爾將軍的批准,並被交給第9航空隊司令劉易斯•布里爾頓(Lewis H. Brereton)少將執行。美軍在班加西附近的沙漠中建立了一座普洛耶什蒂的全尺寸模型,來自第9航空隊的兩個轟炸大隊和臨時從第8航空隊抽調的三個轟炸大隊的B-24機組成員針對模型練習瞭如何從低空投擲模擬炸彈。

"

“B-24轟炸機在烈焰和高射炮火中完成了它們的投彈之旅——飛行高度距離目標還不到50英尺。”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在阿斯特拉•羅馬納(Astra Romana)煉油廠上空

在阿斯特拉•羅馬納(Astra Romana)煉油廠上空,第98轟炸大隊的羅伯特•斯特恩費爾斯(Robert Sternfels)中尉拉起了其座機的左側機翼,以避開一些高大的煙囪。機身因前面波次的B-24轟炸機投下的延時炸彈爆炸後產生的湍流而被吹得輕微搖晃

背景概述

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大的弱點是它對外國石油的依賴。德國人幾乎沒有自己的石油資源,單在1938年這一年德國72%的汽油和潤滑油便是進口的,國內的產量僅有8%,另外20%由合成燃料工廠生產。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普洛耶什蒂地區的哥倫比亞•安奎拉(Columbia Aquila)煉油廠,照片所示為其遭受轟炸後的場景

阿道夫•希特勒1941年入侵蘇聯的動機之一便是奪取俄羅斯高加索山區的油田。德軍奪取油田的行動失敗了,而且隨著德軍大部分石油產地逐漸落入蘇軍之手,其被迫愈加依賴石油儲量豐富的巴爾幹地區,特別是納粹控制下的羅馬尼亞。

位於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以北35英里(約56千米)的普洛耶什蒂周圍環繞著一大圈煉油廠,它們向納粹德國供應了約三分之一的汽油,以及更高比例的高辛烷值航空燃料——這些燃料是由普洛耶什蒂的裂化工廠用較低等的燃料轉化生產的。

羅馬尼亞石油的重要性早已為同盟國方面所知曉。早在1941年7月,蘇聯人便轟炸過普洛耶什蒂,並給其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失,但沒有達成長期的效果。1942年7月,十幾架美軍的B-24轟炸機從埃及起飛發起了對普洛耶什蒂的空襲。結果,他們發現這座城市掩映在厚重的雲層之下,因此只得將炸彈扔在了他們認為可能有工廠的地方。此戰唯一的結果是刺激德國人提升了油田的防空能力。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正在轟炸普洛耶什蒂煉油廠的美軍B-24轟炸機

1943年8月1日,美國人針對普洛耶什蒂油田發起了一場史詩般的空襲。這將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空中作戰行動之一,但它並不是像規劃者預先設想的那樣進行的。

“肥皂泡行動”

同盟國領導人在1943年1月的卡薩布蘭卡會議上決定,應該對普洛耶什蒂進行轟炸。這項龐大的使命最初被稱為“肥皂泡行動”(Soapsuds),至於這麼叫的原因由於年代久遠已經沒有人知道了。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警告說,對於一場有那麼多勇敢的美國人會冒險甚至失去生命的行動而言,取這樣一個代號是不合適的,而且他認為“把貶義的標籤貼在大膽的壯舉上是不利於士氣的”。最終,這次作戰被重新命名為“潮汐行動”(Tidal Wave)。

對部署在英國的盟軍轟炸機而言,普洛耶什蒂在其航程範圍之外,不過從北非起飛的B-24可以到達那裡。因此,該任務被分配給了新組建的美國第9航空隊,該航空隊當時部署在利比亞班加西周圍的幾處基地內。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美國陸軍第9航空隊的B-24轟炸機空襲普洛耶什蒂油田時的場景

與造型更加優美的B-17“飛行堡壘”相比,採用平直上單翼的B-24“解放者”擁有更大的航程和載彈量,而且在空速方面略有優勢。不過,為了執行這次單程飛行距離長達1350英里(約2172千米)的轟炸普洛耶什蒂的任務,B-24還在炸彈艙的前部安裝了額外的油箱。

這次任務的首席計劃者是身在華盛頓陸軍航空隊總部的雅各布•斯瑪特(Jacob E. Smart)上校。轟炸目標是普洛耶什蒂的9座主要煉油廠中的關鍵設施,共分7個目標集群,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周圍,但有一個位於普洛耶什蒂西北約20英里(32千米)處的坎皮納(Campina)。

美國陸軍航空隊轟炸作戰條令的原則之一是用“諾頓”轟炸瞄準具進行高空精確轟炸,但據斯瑪特上校計算,至少需要1400架重型轟炸機才能完成這一任務。而在當時,哪怕把從部署在英國的第8航空隊借來的B-24包括在內,這種轟炸機的可用總數也還連200架都不到。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遭受轟炸後的哥倫比亞•安奎拉煉油廠

讓那些抱著傳統固步自封的人感到害怕的是,斯瑪特上校決定,這次任務將通過低空飛行的方式進行,最終飛機將在最低飛行高度上投彈。低空飛行會提高轟炸精度和落彈對目標的覆蓋,並降低被雷達探測到的概率。“諾頓”轟炸瞄準具被從飛機上拆除,並換成了簡單的轟炸瞄準裝置。

該計劃得到了聯合參謀部及北非盟軍最高指揮官德懷特•艾森豪威爾將軍的批准,並被交給第9航空隊司令劉易斯•布里爾頓(Lewis H. Brereton)少將執行。美軍在班加西附近的沙漠中建立了一座普洛耶什蒂的全尺寸模型,來自第9航空隊的兩個轟炸大隊和臨時從第8航空隊抽調的三個轟炸大隊的B-24機組成員針對模型練習瞭如何從低空投擲模擬炸彈。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1943年7月,B-24轟炸機群在利比亞班加西附近的沙漠中針對模擬目標展開了低空編隊飛行訓練

官兵們的士氣很高,特別是布里爾頓少將在一次大型室外會議上向機組成員發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之後——布里爾頓少將在演講中強調了這一目標的重要性。“如果你們盡你所能地打掉這個目標,那麼就有可能會縮短戰爭”,他這樣說道。“如果能完成這次任務,哪怕損失了所有的飛機也是值得的。”

"

“B-24轟炸機在烈焰和高射炮火中完成了它們的投彈之旅——飛行高度距離目標還不到50英尺。”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在阿斯特拉•羅馬納(Astra Romana)煉油廠上空

在阿斯特拉•羅馬納(Astra Romana)煉油廠上空,第98轟炸大隊的羅伯特•斯特恩費爾斯(Robert Sternfels)中尉拉起了其座機的左側機翼,以避開一些高大的煙囪。機身因前面波次的B-24轟炸機投下的延時炸彈爆炸後產生的湍流而被吹得輕微搖晃

背景概述

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大的弱點是它對外國石油的依賴。德國人幾乎沒有自己的石油資源,單在1938年這一年德國72%的汽油和潤滑油便是進口的,國內的產量僅有8%,另外20%由合成燃料工廠生產。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普洛耶什蒂地區的哥倫比亞•安奎拉(Columbia Aquila)煉油廠,照片所示為其遭受轟炸後的場景

阿道夫•希特勒1941年入侵蘇聯的動機之一便是奪取俄羅斯高加索山區的油田。德軍奪取油田的行動失敗了,而且隨著德軍大部分石油產地逐漸落入蘇軍之手,其被迫愈加依賴石油儲量豐富的巴爾幹地區,特別是納粹控制下的羅馬尼亞。

位於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以北35英里(約56千米)的普洛耶什蒂周圍環繞著一大圈煉油廠,它們向納粹德國供應了約三分之一的汽油,以及更高比例的高辛烷值航空燃料——這些燃料是由普洛耶什蒂的裂化工廠用較低等的燃料轉化生產的。

羅馬尼亞石油的重要性早已為同盟國方面所知曉。早在1941年7月,蘇聯人便轟炸過普洛耶什蒂,並給其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失,但沒有達成長期的效果。1942年7月,十幾架美軍的B-24轟炸機從埃及起飛發起了對普洛耶什蒂的空襲。結果,他們發現這座城市掩映在厚重的雲層之下,因此只得將炸彈扔在了他們認為可能有工廠的地方。此戰唯一的結果是刺激德國人提升了油田的防空能力。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正在轟炸普洛耶什蒂煉油廠的美軍B-24轟炸機

1943年8月1日,美國人針對普洛耶什蒂油田發起了一場史詩般的空襲。這將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空中作戰行動之一,但它並不是像規劃者預先設想的那樣進行的。

“肥皂泡行動”

同盟國領導人在1943年1月的卡薩布蘭卡會議上決定,應該對普洛耶什蒂進行轟炸。這項龐大的使命最初被稱為“肥皂泡行動”(Soapsuds),至於這麼叫的原因由於年代久遠已經沒有人知道了。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警告說,對於一場有那麼多勇敢的美國人會冒險甚至失去生命的行動而言,取這樣一個代號是不合適的,而且他認為“把貶義的標籤貼在大膽的壯舉上是不利於士氣的”。最終,這次作戰被重新命名為“潮汐行動”(Tidal Wave)。

對部署在英國的盟軍轟炸機而言,普洛耶什蒂在其航程範圍之外,不過從北非起飛的B-24可以到達那裡。因此,該任務被分配給了新組建的美國第9航空隊,該航空隊當時部署在利比亞班加西周圍的幾處基地內。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美國陸軍第9航空隊的B-24轟炸機空襲普洛耶什蒂油田時的場景

與造型更加優美的B-17“飛行堡壘”相比,採用平直上單翼的B-24“解放者”擁有更大的航程和載彈量,而且在空速方面略有優勢。不過,為了執行這次單程飛行距離長達1350英里(約2172千米)的轟炸普洛耶什蒂的任務,B-24還在炸彈艙的前部安裝了額外的油箱。

這次任務的首席計劃者是身在華盛頓陸軍航空隊總部的雅各布•斯瑪特(Jacob E. Smart)上校。轟炸目標是普洛耶什蒂的9座主要煉油廠中的關鍵設施,共分7個目標集群,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周圍,但有一個位於普洛耶什蒂西北約20英里(32千米)處的坎皮納(Campina)。

美國陸軍航空隊轟炸作戰條令的原則之一是用“諾頓”轟炸瞄準具進行高空精確轟炸,但據斯瑪特上校計算,至少需要1400架重型轟炸機才能完成這一任務。而在當時,哪怕把從部署在英國的第8航空隊借來的B-24包括在內,這種轟炸機的可用總數也還連200架都不到。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遭受轟炸後的哥倫比亞•安奎拉煉油廠

讓那些抱著傳統固步自封的人感到害怕的是,斯瑪特上校決定,這次任務將通過低空飛行的方式進行,最終飛機將在最低飛行高度上投彈。低空飛行會提高轟炸精度和落彈對目標的覆蓋,並降低被雷達探測到的概率。“諾頓”轟炸瞄準具被從飛機上拆除,並換成了簡單的轟炸瞄準裝置。

該計劃得到了聯合參謀部及北非盟軍最高指揮官德懷特•艾森豪威爾將軍的批准,並被交給第9航空隊司令劉易斯•布里爾頓(Lewis H. Brereton)少將執行。美軍在班加西附近的沙漠中建立了一座普洛耶什蒂的全尺寸模型,來自第9航空隊的兩個轟炸大隊和臨時從第8航空隊抽調的三個轟炸大隊的B-24機組成員針對模型練習瞭如何從低空投擲模擬炸彈。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1943年7月,B-24轟炸機群在利比亞班加西附近的沙漠中針對模擬目標展開了低空編隊飛行訓練

官兵們的士氣很高,特別是布里爾頓少將在一次大型室外會議上向機組成員發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之後——布里爾頓少將在演講中強調了這一目標的重要性。“如果你們盡你所能地打掉這個目標,那麼就有可能會縮短戰爭”,他這樣說道。“如果能完成這次任務,哪怕損失了所有的飛機也是值得的。”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從普洛耶什蒂油田上空飛過的B-24D轟炸機

布里爾頓表示,他將親自帶隊執行這次任務,但陸軍航空隊司令亨利•“哈普”•阿諾德將軍決定,如果布里爾頓被擊落並被敵人俘虜的話,那損失就太大了。最終,一位軍銜低一級的軍官,第9轟炸機司令部的指揮官烏薩•恩特(Uzal G. Ent)准將會代替布里爾頓少將帶隊執行這次任務。恩特准將有良好的服役記錄,也非常有能力,不過他不是B-24飛行員。恩特准將將坐在專供機組人員乘坐的座椅(“Jump Seat”)上指揮這次任務,他的座機是一架綽號為“泰吉•安”(Teggie Ann)的B-24轟炸機,這架飛機由基思•康普頓(Keith Compton)上校駕駛,隸屬於第376轟炸大隊,該大隊在整個轟炸編隊中飛在最前方。

"

“B-24轟炸機在烈焰和高射炮火中完成了它們的投彈之旅——飛行高度距離目標還不到50英尺。”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在阿斯特拉•羅馬納(Astra Romana)煉油廠上空

在阿斯特拉•羅馬納(Astra Romana)煉油廠上空,第98轟炸大隊的羅伯特•斯特恩費爾斯(Robert Sternfels)中尉拉起了其座機的左側機翼,以避開一些高大的煙囪。機身因前面波次的B-24轟炸機投下的延時炸彈爆炸後產生的湍流而被吹得輕微搖晃

背景概述

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大的弱點是它對外國石油的依賴。德國人幾乎沒有自己的石油資源,單在1938年這一年德國72%的汽油和潤滑油便是進口的,國內的產量僅有8%,另外20%由合成燃料工廠生產。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普洛耶什蒂地區的哥倫比亞•安奎拉(Columbia Aquila)煉油廠,照片所示為其遭受轟炸後的場景

阿道夫•希特勒1941年入侵蘇聯的動機之一便是奪取俄羅斯高加索山區的油田。德軍奪取油田的行動失敗了,而且隨著德軍大部分石油產地逐漸落入蘇軍之手,其被迫愈加依賴石油儲量豐富的巴爾幹地區,特別是納粹控制下的羅馬尼亞。

位於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以北35英里(約56千米)的普洛耶什蒂周圍環繞著一大圈煉油廠,它們向納粹德國供應了約三分之一的汽油,以及更高比例的高辛烷值航空燃料——這些燃料是由普洛耶什蒂的裂化工廠用較低等的燃料轉化生產的。

羅馬尼亞石油的重要性早已為同盟國方面所知曉。早在1941年7月,蘇聯人便轟炸過普洛耶什蒂,並給其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失,但沒有達成長期的效果。1942年7月,十幾架美軍的B-24轟炸機從埃及起飛發起了對普洛耶什蒂的空襲。結果,他們發現這座城市掩映在厚重的雲層之下,因此只得將炸彈扔在了他們認為可能有工廠的地方。此戰唯一的結果是刺激德國人提升了油田的防空能力。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正在轟炸普洛耶什蒂煉油廠的美軍B-24轟炸機

1943年8月1日,美國人針對普洛耶什蒂油田發起了一場史詩般的空襲。這將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空中作戰行動之一,但它並不是像規劃者預先設想的那樣進行的。

“肥皂泡行動”

同盟國領導人在1943年1月的卡薩布蘭卡會議上決定,應該對普洛耶什蒂進行轟炸。這項龐大的使命最初被稱為“肥皂泡行動”(Soapsuds),至於這麼叫的原因由於年代久遠已經沒有人知道了。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警告說,對於一場有那麼多勇敢的美國人會冒險甚至失去生命的行動而言,取這樣一個代號是不合適的,而且他認為“把貶義的標籤貼在大膽的壯舉上是不利於士氣的”。最終,這次作戰被重新命名為“潮汐行動”(Tidal Wave)。

對部署在英國的盟軍轟炸機而言,普洛耶什蒂在其航程範圍之外,不過從北非起飛的B-24可以到達那裡。因此,該任務被分配給了新組建的美國第9航空隊,該航空隊當時部署在利比亞班加西周圍的幾處基地內。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美國陸軍第9航空隊的B-24轟炸機空襲普洛耶什蒂油田時的場景

與造型更加優美的B-17“飛行堡壘”相比,採用平直上單翼的B-24“解放者”擁有更大的航程和載彈量,而且在空速方面略有優勢。不過,為了執行這次單程飛行距離長達1350英里(約2172千米)的轟炸普洛耶什蒂的任務,B-24還在炸彈艙的前部安裝了額外的油箱。

這次任務的首席計劃者是身在華盛頓陸軍航空隊總部的雅各布•斯瑪特(Jacob E. Smart)上校。轟炸目標是普洛耶什蒂的9座主要煉油廠中的關鍵設施,共分7個目標集群,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周圍,但有一個位於普洛耶什蒂西北約20英里(32千米)處的坎皮納(Campina)。

美國陸軍航空隊轟炸作戰條令的原則之一是用“諾頓”轟炸瞄準具進行高空精確轟炸,但據斯瑪特上校計算,至少需要1400架重型轟炸機才能完成這一任務。而在當時,哪怕把從部署在英國的第8航空隊借來的B-24包括在內,這種轟炸機的可用總數也還連200架都不到。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遭受轟炸後的哥倫比亞•安奎拉煉油廠

讓那些抱著傳統固步自封的人感到害怕的是,斯瑪特上校決定,這次任務將通過低空飛行的方式進行,最終飛機將在最低飛行高度上投彈。低空飛行會提高轟炸精度和落彈對目標的覆蓋,並降低被雷達探測到的概率。“諾頓”轟炸瞄準具被從飛機上拆除,並換成了簡單的轟炸瞄準裝置。

該計劃得到了聯合參謀部及北非盟軍最高指揮官德懷特•艾森豪威爾將軍的批准,並被交給第9航空隊司令劉易斯•布里爾頓(Lewis H. Brereton)少將執行。美軍在班加西附近的沙漠中建立了一座普洛耶什蒂的全尺寸模型,來自第9航空隊的兩個轟炸大隊和臨時從第8航空隊抽調的三個轟炸大隊的B-24機組成員針對模型練習瞭如何從低空投擲模擬炸彈。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1943年7月,B-24轟炸機群在利比亞班加西附近的沙漠中針對模擬目標展開了低空編隊飛行訓練

官兵們的士氣很高,特別是布里爾頓少將在一次大型室外會議上向機組成員發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之後——布里爾頓少將在演講中強調了這一目標的重要性。“如果你們盡你所能地打掉這個目標,那麼就有可能會縮短戰爭”,他這樣說道。“如果能完成這次任務,哪怕損失了所有的飛機也是值得的。”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從普洛耶什蒂油田上空飛過的B-24D轟炸機

布里爾頓表示,他將親自帶隊執行這次任務,但陸軍航空隊司令亨利•“哈普”•阿諾德將軍決定,如果布里爾頓被擊落並被敵人俘虜的話,那損失就太大了。最終,一位軍銜低一級的軍官,第9轟炸機司令部的指揮官烏薩•恩特(Uzal G. Ent)准將會代替布里爾頓少將帶隊執行這次任務。恩特准將有良好的服役記錄,也非常有能力,不過他不是B-24飛行員。恩特准將將坐在專供機組人員乘坐的座椅(“Jump Seat”)上指揮這次任務,他的座機是一架綽號為“泰吉•安”(Teggie Ann)的B-24轟炸機,這架飛機由基思•康普頓(Keith Compton)上校駕駛,隸屬於第376轟炸大隊,該大隊在整個轟炸編隊中飛在最前方。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第376轟炸大隊的指揮官基思•康普頓上校(右)和“泰吉•安”號的副駕駛拉爾夫•湯普森上尉(Ralph Thompson,左)正在幫助烏薩•恩特准將穿上所有機組人員在任務中所穿的標準防彈背心

在執行這次任務之前,盟軍沒有對普洛耶什蒂進行任何航空照相偵察,以免引起德國人的警惕,所以美軍的計劃人員不知道普洛耶什蒂油田的防禦已經大大改善——此時已經是歐洲最強的之一了。

編隊飛行出了岔子

這次任務被安排在一個星期天進行,以儘量減少那些在普洛耶什蒂煉油廠工作的勞動者的傷亡。這些勞動者對之前的空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飛抵目標之前,這些轟炸機一路上要保持無線電靜默。

1943年8月1日,參加作戰的B-24轟炸機滑出了機庫,準備在破曉後不久就起飛。油罐車在跑道末端與這些飛機匯合,以便將其常規機翼油箱和彈艙內的輔助油箱加滿燃料。有1架飛機在起飛時墜毀,但有177架飛機成功地從它們各自的基地起飛了,並在空中編隊後飛越了地中海。

康普頓上校麾下的第376轟炸大隊是這支龐大編隊的“領頭雁”。在他身後,按照順序依次是愛德森•巴克爾(Addison E. Baker)中校指揮的第93轟炸大隊、約翰•凱恩(John R. Kane)上校指揮的第98轟炸大隊、萊昂•約翰遜(Leon W. Johnson)上校指揮的第44轟炸大隊和傑克•伍德(Jack W. Wood)上校指揮的第389轟炸大隊。

"

“B-24轟炸機在烈焰和高射炮火中完成了它們的投彈之旅——飛行高度距離目標還不到50英尺。”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在阿斯特拉•羅馬納(Astra Romana)煉油廠上空

在阿斯特拉•羅馬納(Astra Romana)煉油廠上空,第98轟炸大隊的羅伯特•斯特恩費爾斯(Robert Sternfels)中尉拉起了其座機的左側機翼,以避開一些高大的煙囪。機身因前面波次的B-24轟炸機投下的延時炸彈爆炸後產生的湍流而被吹得輕微搖晃

背景概述

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大的弱點是它對外國石油的依賴。德國人幾乎沒有自己的石油資源,單在1938年這一年德國72%的汽油和潤滑油便是進口的,國內的產量僅有8%,另外20%由合成燃料工廠生產。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普洛耶什蒂地區的哥倫比亞•安奎拉(Columbia Aquila)煉油廠,照片所示為其遭受轟炸後的場景

阿道夫•希特勒1941年入侵蘇聯的動機之一便是奪取俄羅斯高加索山區的油田。德軍奪取油田的行動失敗了,而且隨著德軍大部分石油產地逐漸落入蘇軍之手,其被迫愈加依賴石油儲量豐富的巴爾幹地區,特別是納粹控制下的羅馬尼亞。

位於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以北35英里(約56千米)的普洛耶什蒂周圍環繞著一大圈煉油廠,它們向納粹德國供應了約三分之一的汽油,以及更高比例的高辛烷值航空燃料——這些燃料是由普洛耶什蒂的裂化工廠用較低等的燃料轉化生產的。

羅馬尼亞石油的重要性早已為同盟國方面所知曉。早在1941年7月,蘇聯人便轟炸過普洛耶什蒂,並給其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失,但沒有達成長期的效果。1942年7月,十幾架美軍的B-24轟炸機從埃及起飛發起了對普洛耶什蒂的空襲。結果,他們發現這座城市掩映在厚重的雲層之下,因此只得將炸彈扔在了他們認為可能有工廠的地方。此戰唯一的結果是刺激德國人提升了油田的防空能力。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正在轟炸普洛耶什蒂煉油廠的美軍B-24轟炸機

1943年8月1日,美國人針對普洛耶什蒂油田發起了一場史詩般的空襲。這將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空中作戰行動之一,但它並不是像規劃者預先設想的那樣進行的。

“肥皂泡行動”

同盟國領導人在1943年1月的卡薩布蘭卡會議上決定,應該對普洛耶什蒂進行轟炸。這項龐大的使命最初被稱為“肥皂泡行動”(Soapsuds),至於這麼叫的原因由於年代久遠已經沒有人知道了。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警告說,對於一場有那麼多勇敢的美國人會冒險甚至失去生命的行動而言,取這樣一個代號是不合適的,而且他認為“把貶義的標籤貼在大膽的壯舉上是不利於士氣的”。最終,這次作戰被重新命名為“潮汐行動”(Tidal Wave)。

對部署在英國的盟軍轟炸機而言,普洛耶什蒂在其航程範圍之外,不過從北非起飛的B-24可以到達那裡。因此,該任務被分配給了新組建的美國第9航空隊,該航空隊當時部署在利比亞班加西周圍的幾處基地內。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美國陸軍第9航空隊的B-24轟炸機空襲普洛耶什蒂油田時的場景

與造型更加優美的B-17“飛行堡壘”相比,採用平直上單翼的B-24“解放者”擁有更大的航程和載彈量,而且在空速方面略有優勢。不過,為了執行這次單程飛行距離長達1350英里(約2172千米)的轟炸普洛耶什蒂的任務,B-24還在炸彈艙的前部安裝了額外的油箱。

這次任務的首席計劃者是身在華盛頓陸軍航空隊總部的雅各布•斯瑪特(Jacob E. Smart)上校。轟炸目標是普洛耶什蒂的9座主要煉油廠中的關鍵設施,共分7個目標集群,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周圍,但有一個位於普洛耶什蒂西北約20英里(32千米)處的坎皮納(Campina)。

美國陸軍航空隊轟炸作戰條令的原則之一是用“諾頓”轟炸瞄準具進行高空精確轟炸,但據斯瑪特上校計算,至少需要1400架重型轟炸機才能完成這一任務。而在當時,哪怕把從部署在英國的第8航空隊借來的B-24包括在內,這種轟炸機的可用總數也還連200架都不到。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遭受轟炸後的哥倫比亞•安奎拉煉油廠

讓那些抱著傳統固步自封的人感到害怕的是,斯瑪特上校決定,這次任務將通過低空飛行的方式進行,最終飛機將在最低飛行高度上投彈。低空飛行會提高轟炸精度和落彈對目標的覆蓋,並降低被雷達探測到的概率。“諾頓”轟炸瞄準具被從飛機上拆除,並換成了簡單的轟炸瞄準裝置。

該計劃得到了聯合參謀部及北非盟軍最高指揮官德懷特•艾森豪威爾將軍的批准,並被交給第9航空隊司令劉易斯•布里爾頓(Lewis H. Brereton)少將執行。美軍在班加西附近的沙漠中建立了一座普洛耶什蒂的全尺寸模型,來自第9航空隊的兩個轟炸大隊和臨時從第8航空隊抽調的三個轟炸大隊的B-24機組成員針對模型練習瞭如何從低空投擲模擬炸彈。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1943年7月,B-24轟炸機群在利比亞班加西附近的沙漠中針對模擬目標展開了低空編隊飛行訓練

官兵們的士氣很高,特別是布里爾頓少將在一次大型室外會議上向機組成員發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之後——布里爾頓少將在演講中強調了這一目標的重要性。“如果你們盡你所能地打掉這個目標,那麼就有可能會縮短戰爭”,他這樣說道。“如果能完成這次任務,哪怕損失了所有的飛機也是值得的。”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從普洛耶什蒂油田上空飛過的B-24D轟炸機

布里爾頓表示,他將親自帶隊執行這次任務,但陸軍航空隊司令亨利•“哈普”•阿諾德將軍決定,如果布里爾頓被擊落並被敵人俘虜的話,那損失就太大了。最終,一位軍銜低一級的軍官,第9轟炸機司令部的指揮官烏薩•恩特(Uzal G. Ent)准將會代替布里爾頓少將帶隊執行這次任務。恩特准將有良好的服役記錄,也非常有能力,不過他不是B-24飛行員。恩特准將將坐在專供機組人員乘坐的座椅(“Jump Seat”)上指揮這次任務,他的座機是一架綽號為“泰吉•安”(Teggie Ann)的B-24轟炸機,這架飛機由基思•康普頓(Keith Compton)上校駕駛,隸屬於第376轟炸大隊,該大隊在整個轟炸編隊中飛在最前方。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第376轟炸大隊的指揮官基思•康普頓上校(右)和“泰吉•安”號的副駕駛拉爾夫•湯普森上尉(Ralph Thompson,左)正在幫助烏薩•恩特准將穿上所有機組人員在任務中所穿的標準防彈背心

在執行這次任務之前,盟軍沒有對普洛耶什蒂進行任何航空照相偵察,以免引起德國人的警惕,所以美軍的計劃人員不知道普洛耶什蒂油田的防禦已經大大改善——此時已經是歐洲最強的之一了。

編隊飛行出了岔子

這次任務被安排在一個星期天進行,以儘量減少那些在普洛耶什蒂煉油廠工作的勞動者的傷亡。這些勞動者對之前的空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飛抵目標之前,這些轟炸機一路上要保持無線電靜默。

1943年8月1日,參加作戰的B-24轟炸機滑出了機庫,準備在破曉後不久就起飛。油罐車在跑道末端與這些飛機匯合,以便將其常規機翼油箱和彈艙內的輔助油箱加滿燃料。有1架飛機在起飛時墜毀,但有177架飛機成功地從它們各自的基地起飛了,並在空中編隊後飛越了地中海。

康普頓上校麾下的第376轟炸大隊是這支龐大編隊的“領頭雁”。在他身後,按照順序依次是愛德森•巴克爾(Addison E. Baker)中校指揮的第93轟炸大隊、約翰•凱恩(John R. Kane)上校指揮的第98轟炸大隊、萊昂•約翰遜(Leon W. Johnson)上校指揮的第44轟炸大隊和傑克•伍德(Jack W. Wood)上校指揮的第389轟炸大隊。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指揮第44轟炸大隊的萊昂•約翰遜上校(左)和指揮第98轟炸大隊的約翰•凱恩上校(右,綽號“殺手凱恩”)。他們二人後來在飛行中比領頭的編隊慢了20分鐘

長期以來,一直有一個傳聞是一架綽號為“萬國”(Wongo Wongo)的B-24轟炸機失去控制並墜入了希臘外海科孚(Corfu)島附近的海域。當時在“萬國”翼側飛行的是一架綽號為“沙漠莉莉”(Desert Lilly)的B-24轟炸機,這架飛機不顧命令並立刻下降高度以檢查有無倖存者,此舉導致其無法迅速再爬升到足夠的高度以重新加入轟炸編隊。

根據一種常見的說法,“萬國”和“沙漠莉莉”分別是這次任務的領航機和備用領航機,這兩架飛機上的領航員掌握著其他人無法獲得的特殊地圖和簡報。這種說法可以解釋後來轟炸行動中出現的問題。事實上,康普頓上校駕駛的“泰吉•安”號才是這次任務的領航機,與康普頓上校坐在同一架飛機上的哈羅德•維克倫德(Harold Wicklund)上尉是這次任務的領航員。失蹤的那兩架飛機來自康普頓麾下第376轟炸大隊的第2飛行小隊。

"

“B-24轟炸機在烈焰和高射炮火中完成了它們的投彈之旅——飛行高度距離目標還不到50英尺。”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在阿斯特拉•羅馬納(Astra Romana)煉油廠上空

在阿斯特拉•羅馬納(Astra Romana)煉油廠上空,第98轟炸大隊的羅伯特•斯特恩費爾斯(Robert Sternfels)中尉拉起了其座機的左側機翼,以避開一些高大的煙囪。機身因前面波次的B-24轟炸機投下的延時炸彈爆炸後產生的湍流而被吹得輕微搖晃

背景概述

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大的弱點是它對外國石油的依賴。德國人幾乎沒有自己的石油資源,單在1938年這一年德國72%的汽油和潤滑油便是進口的,國內的產量僅有8%,另外20%由合成燃料工廠生產。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普洛耶什蒂地區的哥倫比亞•安奎拉(Columbia Aquila)煉油廠,照片所示為其遭受轟炸後的場景

阿道夫•希特勒1941年入侵蘇聯的動機之一便是奪取俄羅斯高加索山區的油田。德軍奪取油田的行動失敗了,而且隨著德軍大部分石油產地逐漸落入蘇軍之手,其被迫愈加依賴石油儲量豐富的巴爾幹地區,特別是納粹控制下的羅馬尼亞。

位於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以北35英里(約56千米)的普洛耶什蒂周圍環繞著一大圈煉油廠,它們向納粹德國供應了約三分之一的汽油,以及更高比例的高辛烷值航空燃料——這些燃料是由普洛耶什蒂的裂化工廠用較低等的燃料轉化生產的。

羅馬尼亞石油的重要性早已為同盟國方面所知曉。早在1941年7月,蘇聯人便轟炸過普洛耶什蒂,並給其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失,但沒有達成長期的效果。1942年7月,十幾架美軍的B-24轟炸機從埃及起飛發起了對普洛耶什蒂的空襲。結果,他們發現這座城市掩映在厚重的雲層之下,因此只得將炸彈扔在了他們認為可能有工廠的地方。此戰唯一的結果是刺激德國人提升了油田的防空能力。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正在轟炸普洛耶什蒂煉油廠的美軍B-24轟炸機

1943年8月1日,美國人針對普洛耶什蒂油田發起了一場史詩般的空襲。這將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空中作戰行動之一,但它並不是像規劃者預先設想的那樣進行的。

“肥皂泡行動”

同盟國領導人在1943年1月的卡薩布蘭卡會議上決定,應該對普洛耶什蒂進行轟炸。這項龐大的使命最初被稱為“肥皂泡行動”(Soapsuds),至於這麼叫的原因由於年代久遠已經沒有人知道了。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警告說,對於一場有那麼多勇敢的美國人會冒險甚至失去生命的行動而言,取這樣一個代號是不合適的,而且他認為“把貶義的標籤貼在大膽的壯舉上是不利於士氣的”。最終,這次作戰被重新命名為“潮汐行動”(Tidal Wave)。

對部署在英國的盟軍轟炸機而言,普洛耶什蒂在其航程範圍之外,不過從北非起飛的B-24可以到達那裡。因此,該任務被分配給了新組建的美國第9航空隊,該航空隊當時部署在利比亞班加西周圍的幾處基地內。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美國陸軍第9航空隊的B-24轟炸機空襲普洛耶什蒂油田時的場景

與造型更加優美的B-17“飛行堡壘”相比,採用平直上單翼的B-24“解放者”擁有更大的航程和載彈量,而且在空速方面略有優勢。不過,為了執行這次單程飛行距離長達1350英里(約2172千米)的轟炸普洛耶什蒂的任務,B-24還在炸彈艙的前部安裝了額外的油箱。

這次任務的首席計劃者是身在華盛頓陸軍航空隊總部的雅各布•斯瑪特(Jacob E. Smart)上校。轟炸目標是普洛耶什蒂的9座主要煉油廠中的關鍵設施,共分7個目標集群,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周圍,但有一個位於普洛耶什蒂西北約20英里(32千米)處的坎皮納(Campina)。

美國陸軍航空隊轟炸作戰條令的原則之一是用“諾頓”轟炸瞄準具進行高空精確轟炸,但據斯瑪特上校計算,至少需要1400架重型轟炸機才能完成這一任務。而在當時,哪怕把從部署在英國的第8航空隊借來的B-24包括在內,這種轟炸機的可用總數也還連200架都不到。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遭受轟炸後的哥倫比亞•安奎拉煉油廠

讓那些抱著傳統固步自封的人感到害怕的是,斯瑪特上校決定,這次任務將通過低空飛行的方式進行,最終飛機將在最低飛行高度上投彈。低空飛行會提高轟炸精度和落彈對目標的覆蓋,並降低被雷達探測到的概率。“諾頓”轟炸瞄準具被從飛機上拆除,並換成了簡單的轟炸瞄準裝置。

該計劃得到了聯合參謀部及北非盟軍最高指揮官德懷特•艾森豪威爾將軍的批准,並被交給第9航空隊司令劉易斯•布里爾頓(Lewis H. Brereton)少將執行。美軍在班加西附近的沙漠中建立了一座普洛耶什蒂的全尺寸模型,來自第9航空隊的兩個轟炸大隊和臨時從第8航空隊抽調的三個轟炸大隊的B-24機組成員針對模型練習瞭如何從低空投擲模擬炸彈。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1943年7月,B-24轟炸機群在利比亞班加西附近的沙漠中針對模擬目標展開了低空編隊飛行訓練

官兵們的士氣很高,特別是布里爾頓少將在一次大型室外會議上向機組成員發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之後——布里爾頓少將在演講中強調了這一目標的重要性。“如果你們盡你所能地打掉這個目標,那麼就有可能會縮短戰爭”,他這樣說道。“如果能完成這次任務,哪怕損失了所有的飛機也是值得的。”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從普洛耶什蒂油田上空飛過的B-24D轟炸機

布里爾頓表示,他將親自帶隊執行這次任務,但陸軍航空隊司令亨利•“哈普”•阿諾德將軍決定,如果布里爾頓被擊落並被敵人俘虜的話,那損失就太大了。最終,一位軍銜低一級的軍官,第9轟炸機司令部的指揮官烏薩•恩特(Uzal G. Ent)准將會代替布里爾頓少將帶隊執行這次任務。恩特准將有良好的服役記錄,也非常有能力,不過他不是B-24飛行員。恩特准將將坐在專供機組人員乘坐的座椅(“Jump Seat”)上指揮這次任務,他的座機是一架綽號為“泰吉•安”(Teggie Ann)的B-24轟炸機,這架飛機由基思•康普頓(Keith Compton)上校駕駛,隸屬於第376轟炸大隊,該大隊在整個轟炸編隊中飛在最前方。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第376轟炸大隊的指揮官基思•康普頓上校(右)和“泰吉•安”號的副駕駛拉爾夫•湯普森上尉(Ralph Thompson,左)正在幫助烏薩•恩特准將穿上所有機組人員在任務中所穿的標準防彈背心

在執行這次任務之前,盟軍沒有對普洛耶什蒂進行任何航空照相偵察,以免引起德國人的警惕,所以美軍的計劃人員不知道普洛耶什蒂油田的防禦已經大大改善——此時已經是歐洲最強的之一了。

編隊飛行出了岔子

這次任務被安排在一個星期天進行,以儘量減少那些在普洛耶什蒂煉油廠工作的勞動者的傷亡。這些勞動者對之前的空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飛抵目標之前,這些轟炸機一路上要保持無線電靜默。

1943年8月1日,參加作戰的B-24轟炸機滑出了機庫,準備在破曉後不久就起飛。油罐車在跑道末端與這些飛機匯合,以便將其常規機翼油箱和彈艙內的輔助油箱加滿燃料。有1架飛機在起飛時墜毀,但有177架飛機成功地從它們各自的基地起飛了,並在空中編隊後飛越了地中海。

康普頓上校麾下的第376轟炸大隊是這支龐大編隊的“領頭雁”。在他身後,按照順序依次是愛德森•巴克爾(Addison E. Baker)中校指揮的第93轟炸大隊、約翰•凱恩(John R. Kane)上校指揮的第98轟炸大隊、萊昂•約翰遜(Leon W. Johnson)上校指揮的第44轟炸大隊和傑克•伍德(Jack W. Wood)上校指揮的第389轟炸大隊。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指揮第44轟炸大隊的萊昂•約翰遜上校(左)和指揮第98轟炸大隊的約翰•凱恩上校(右,綽號“殺手凱恩”)。他們二人後來在飛行中比領頭的編隊慢了20分鐘

長期以來,一直有一個傳聞是一架綽號為“萬國”(Wongo Wongo)的B-24轟炸機失去控制並墜入了希臘外海科孚(Corfu)島附近的海域。當時在“萬國”翼側飛行的是一架綽號為“沙漠莉莉”(Desert Lilly)的B-24轟炸機,這架飛機不顧命令並立刻下降高度以檢查有無倖存者,此舉導致其無法迅速再爬升到足夠的高度以重新加入轟炸編隊。

根據一種常見的說法,“萬國”和“沙漠莉莉”分別是這次任務的領航機和備用領航機,這兩架飛機上的領航員掌握著其他人無法獲得的特殊地圖和簡報。這種說法可以解釋後來轟炸行動中出現的問題。事實上,康普頓上校駕駛的“泰吉•安”號才是這次任務的領航機,與康普頓上校坐在同一架飛機上的哈羅德•維克倫德(Harold Wicklund)上尉是這次任務的領航員。失蹤的那兩架飛機來自康普頓麾下第376轟炸大隊的第2飛行小隊。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那架綽號為“泰吉•安”的B-24轟炸機

對轟炸行動影響更大的是康普頓上校與第98轟炸大隊指揮官凱恩之間的爭鬥,後者綽號“殺手凱恩”(Killer Kane),這一綽號取自“巴克•羅傑斯”(Buck Rogers)彩色連環漫畫中的一個角色。康普頓和凱恩相互討厭對方。他們在如何充分運用B-24轟炸機方面也存在分歧。

康普頓以較高的速度領航著整個編隊,並期望其他人能跟上他的步伐;而凱恩則認為最好的方式是在途中以較慢的速度飛行以節省燃料,並在接近目標時全速發起進攻。凱恩的大隊在整個編隊中排在第三位,他固執地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導致凱恩連帶著他後面的兩個大隊與前面兩個大隊之間的距離逐漸拉大。當空襲部隊從保加利亞進入羅馬尼亞邊界時,康普頓和巴克爾分別領先了凱恩、約翰遜和伍德20分鐘的航程。

由於要遵守無線電靜默的要求,因此恩特准將和康普頓上校無法要求凱恩趕上來。他們不知道的是,德國人已經截獲了有關這次任務的情報,並且自他們飛越地中海以來一直在用雷達追蹤這些B-24。空襲的突然性因素已經喪失了。不過,這還不算是最糟糕的。康普頓因為未能及時通知凱恩而導致編隊的完整性無法維持是說得過去的,但他即將犯下一個巨大的錯誤。

"

“B-24轟炸機在烈焰和高射炮火中完成了它們的投彈之旅——飛行高度距離目標還不到50英尺。”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在阿斯特拉•羅馬納(Astra Romana)煉油廠上空

在阿斯特拉•羅馬納(Astra Romana)煉油廠上空,第98轟炸大隊的羅伯特•斯特恩費爾斯(Robert Sternfels)中尉拉起了其座機的左側機翼,以避開一些高大的煙囪。機身因前面波次的B-24轟炸機投下的延時炸彈爆炸後產生的湍流而被吹得輕微搖晃

背景概述

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大的弱點是它對外國石油的依賴。德國人幾乎沒有自己的石油資源,單在1938年這一年德國72%的汽油和潤滑油便是進口的,國內的產量僅有8%,另外20%由合成燃料工廠生產。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普洛耶什蒂地區的哥倫比亞•安奎拉(Columbia Aquila)煉油廠,照片所示為其遭受轟炸後的場景

阿道夫•希特勒1941年入侵蘇聯的動機之一便是奪取俄羅斯高加索山區的油田。德軍奪取油田的行動失敗了,而且隨著德軍大部分石油產地逐漸落入蘇軍之手,其被迫愈加依賴石油儲量豐富的巴爾幹地區,特別是納粹控制下的羅馬尼亞。

位於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以北35英里(約56千米)的普洛耶什蒂周圍環繞著一大圈煉油廠,它們向納粹德國供應了約三分之一的汽油,以及更高比例的高辛烷值航空燃料——這些燃料是由普洛耶什蒂的裂化工廠用較低等的燃料轉化生產的。

羅馬尼亞石油的重要性早已為同盟國方面所知曉。早在1941年7月,蘇聯人便轟炸過普洛耶什蒂,並給其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失,但沒有達成長期的效果。1942年7月,十幾架美軍的B-24轟炸機從埃及起飛發起了對普洛耶什蒂的空襲。結果,他們發現這座城市掩映在厚重的雲層之下,因此只得將炸彈扔在了他們認為可能有工廠的地方。此戰唯一的結果是刺激德國人提升了油田的防空能力。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正在轟炸普洛耶什蒂煉油廠的美軍B-24轟炸機

1943年8月1日,美國人針對普洛耶什蒂油田發起了一場史詩般的空襲。這將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空中作戰行動之一,但它並不是像規劃者預先設想的那樣進行的。

“肥皂泡行動”

同盟國領導人在1943年1月的卡薩布蘭卡會議上決定,應該對普洛耶什蒂進行轟炸。這項龐大的使命最初被稱為“肥皂泡行動”(Soapsuds),至於這麼叫的原因由於年代久遠已經沒有人知道了。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警告說,對於一場有那麼多勇敢的美國人會冒險甚至失去生命的行動而言,取這樣一個代號是不合適的,而且他認為“把貶義的標籤貼在大膽的壯舉上是不利於士氣的”。最終,這次作戰被重新命名為“潮汐行動”(Tidal Wave)。

對部署在英國的盟軍轟炸機而言,普洛耶什蒂在其航程範圍之外,不過從北非起飛的B-24可以到達那裡。因此,該任務被分配給了新組建的美國第9航空隊,該航空隊當時部署在利比亞班加西周圍的幾處基地內。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美國陸軍第9航空隊的B-24轟炸機空襲普洛耶什蒂油田時的場景

與造型更加優美的B-17“飛行堡壘”相比,採用平直上單翼的B-24“解放者”擁有更大的航程和載彈量,而且在空速方面略有優勢。不過,為了執行這次單程飛行距離長達1350英里(約2172千米)的轟炸普洛耶什蒂的任務,B-24還在炸彈艙的前部安裝了額外的油箱。

這次任務的首席計劃者是身在華盛頓陸軍航空隊總部的雅各布•斯瑪特(Jacob E. Smart)上校。轟炸目標是普洛耶什蒂的9座主要煉油廠中的關鍵設施,共分7個目標集群,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周圍,但有一個位於普洛耶什蒂西北約20英里(32千米)處的坎皮納(Campina)。

美國陸軍航空隊轟炸作戰條令的原則之一是用“諾頓”轟炸瞄準具進行高空精確轟炸,但據斯瑪特上校計算,至少需要1400架重型轟炸機才能完成這一任務。而在當時,哪怕把從部署在英國的第8航空隊借來的B-24包括在內,這種轟炸機的可用總數也還連200架都不到。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遭受轟炸後的哥倫比亞•安奎拉煉油廠

讓那些抱著傳統固步自封的人感到害怕的是,斯瑪特上校決定,這次任務將通過低空飛行的方式進行,最終飛機將在最低飛行高度上投彈。低空飛行會提高轟炸精度和落彈對目標的覆蓋,並降低被雷達探測到的概率。“諾頓”轟炸瞄準具被從飛機上拆除,並換成了簡單的轟炸瞄準裝置。

該計劃得到了聯合參謀部及北非盟軍最高指揮官德懷特•艾森豪威爾將軍的批准,並被交給第9航空隊司令劉易斯•布里爾頓(Lewis H. Brereton)少將執行。美軍在班加西附近的沙漠中建立了一座普洛耶什蒂的全尺寸模型,來自第9航空隊的兩個轟炸大隊和臨時從第8航空隊抽調的三個轟炸大隊的B-24機組成員針對模型練習瞭如何從低空投擲模擬炸彈。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1943年7月,B-24轟炸機群在利比亞班加西附近的沙漠中針對模擬目標展開了低空編隊飛行訓練

官兵們的士氣很高,特別是布里爾頓少將在一次大型室外會議上向機組成員發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之後——布里爾頓少將在演講中強調了這一目標的重要性。“如果你們盡你所能地打掉這個目標,那麼就有可能會縮短戰爭”,他這樣說道。“如果能完成這次任務,哪怕損失了所有的飛機也是值得的。”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從普洛耶什蒂油田上空飛過的B-24D轟炸機

布里爾頓表示,他將親自帶隊執行這次任務,但陸軍航空隊司令亨利•“哈普”•阿諾德將軍決定,如果布里爾頓被擊落並被敵人俘虜的話,那損失就太大了。最終,一位軍銜低一級的軍官,第9轟炸機司令部的指揮官烏薩•恩特(Uzal G. Ent)准將會代替布里爾頓少將帶隊執行這次任務。恩特准將有良好的服役記錄,也非常有能力,不過他不是B-24飛行員。恩特准將將坐在專供機組人員乘坐的座椅(“Jump Seat”)上指揮這次任務,他的座機是一架綽號為“泰吉•安”(Teggie Ann)的B-24轟炸機,這架飛機由基思•康普頓(Keith Compton)上校駕駛,隸屬於第376轟炸大隊,該大隊在整個轟炸編隊中飛在最前方。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第376轟炸大隊的指揮官基思•康普頓上校(右)和“泰吉•安”號的副駕駛拉爾夫•湯普森上尉(Ralph Thompson,左)正在幫助烏薩•恩特准將穿上所有機組人員在任務中所穿的標準防彈背心

在執行這次任務之前,盟軍沒有對普洛耶什蒂進行任何航空照相偵察,以免引起德國人的警惕,所以美軍的計劃人員不知道普洛耶什蒂油田的防禦已經大大改善——此時已經是歐洲最強的之一了。

編隊飛行出了岔子

這次任務被安排在一個星期天進行,以儘量減少那些在普洛耶什蒂煉油廠工作的勞動者的傷亡。這些勞動者對之前的空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飛抵目標之前,這些轟炸機一路上要保持無線電靜默。

1943年8月1日,參加作戰的B-24轟炸機滑出了機庫,準備在破曉後不久就起飛。油罐車在跑道末端與這些飛機匯合,以便將其常規機翼油箱和彈艙內的輔助油箱加滿燃料。有1架飛機在起飛時墜毀,但有177架飛機成功地從它們各自的基地起飛了,並在空中編隊後飛越了地中海。

康普頓上校麾下的第376轟炸大隊是這支龐大編隊的“領頭雁”。在他身後,按照順序依次是愛德森•巴克爾(Addison E. Baker)中校指揮的第93轟炸大隊、約翰•凱恩(John R. Kane)上校指揮的第98轟炸大隊、萊昂•約翰遜(Leon W. Johnson)上校指揮的第44轟炸大隊和傑克•伍德(Jack W. Wood)上校指揮的第389轟炸大隊。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指揮第44轟炸大隊的萊昂•約翰遜上校(左)和指揮第98轟炸大隊的約翰•凱恩上校(右,綽號“殺手凱恩”)。他們二人後來在飛行中比領頭的編隊慢了20分鐘

長期以來,一直有一個傳聞是一架綽號為“萬國”(Wongo Wongo)的B-24轟炸機失去控制並墜入了希臘外海科孚(Corfu)島附近的海域。當時在“萬國”翼側飛行的是一架綽號為“沙漠莉莉”(Desert Lilly)的B-24轟炸機,這架飛機不顧命令並立刻下降高度以檢查有無倖存者,此舉導致其無法迅速再爬升到足夠的高度以重新加入轟炸編隊。

根據一種常見的說法,“萬國”和“沙漠莉莉”分別是這次任務的領航機和備用領航機,這兩架飛機上的領航員掌握著其他人無法獲得的特殊地圖和簡報。這種說法可以解釋後來轟炸行動中出現的問題。事實上,康普頓上校駕駛的“泰吉•安”號才是這次任務的領航機,與康普頓上校坐在同一架飛機上的哈羅德•維克倫德(Harold Wicklund)上尉是這次任務的領航員。失蹤的那兩架飛機來自康普頓麾下第376轟炸大隊的第2飛行小隊。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那架綽號為“泰吉•安”的B-24轟炸機

對轟炸行動影響更大的是康普頓上校與第98轟炸大隊指揮官凱恩之間的爭鬥,後者綽號“殺手凱恩”(Killer Kane),這一綽號取自“巴克•羅傑斯”(Buck Rogers)彩色連環漫畫中的一個角色。康普頓和凱恩相互討厭對方。他們在如何充分運用B-24轟炸機方面也存在分歧。

康普頓以較高的速度領航著整個編隊,並期望其他人能跟上他的步伐;而凱恩則認為最好的方式是在途中以較慢的速度飛行以節省燃料,並在接近目標時全速發起進攻。凱恩的大隊在整個編隊中排在第三位,他固執地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導致凱恩連帶著他後面的兩個大隊與前面兩個大隊之間的距離逐漸拉大。當空襲部隊從保加利亞進入羅馬尼亞邊界時,康普頓和巴克爾分別領先了凱恩、約翰遜和伍德20分鐘的航程。

由於要遵守無線電靜默的要求,因此恩特准將和康普頓上校無法要求凱恩趕上來。他們不知道的是,德國人已經截獲了有關這次任務的情報,並且自他們飛越地中海以來一直在用雷達追蹤這些B-24。空襲的突然性因素已經喪失了。不過,這還不算是最糟糕的。康普頓因為未能及時通知凱恩而導致編隊的完整性無法維持是說得過去的,但他即將犯下一個巨大的錯誤。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編隊飛行的B-24轟炸機

錯誤的轉彎

轟炸計劃原本要求所有五個大隊一起進入羅馬尼亞上空,但編隊此時已經分成兩部分了。在編隊前方還有四個導航點,前三個分別位於皮特什蒂(Pitesti)、特爾戈維什泰(Targoviste)和弗洛雷什蒂(Floresti),這三地分別距離普洛耶什蒂約105千米、63千米和21千米遠。

筆者在此嘗試著猜想了一下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康普頓有他自己的地圖和圖表,他不斷地查看這些材料。“泰吉•安”在約200英尺(約61米)的高度上快速飛越了位於皮特什蒂的第一個轉向點,在這一高度上,地面上的景物會飛快地從人眼前掠過,山丘和河流看起來全都非常相似。

領航員維克倫德給康普頓上校提供了一個估計的抵達弗洛雷什蒂上空的轉向點的時間。當這一時刻到來時,康普頓看到了一座非常像弗洛雷什蒂的城鎮和地標,於是他調轉“泰吉•安”的機頭並朝著投彈航路飛去。當時巴克爾在其座機“地獄村姑”(Hell’s Wench)號上引導著第93轟炸大隊緊隨康普頓的第376大隊飛行,並飛在後者的東南方。

"

“B-24轟炸機在烈焰和高射炮火中完成了它們的投彈之旅——飛行高度距離目標還不到50英尺。”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在阿斯特拉•羅馬納(Astra Romana)煉油廠上空

在阿斯特拉•羅馬納(Astra Romana)煉油廠上空,第98轟炸大隊的羅伯特•斯特恩費爾斯(Robert Sternfels)中尉拉起了其座機的左側機翼,以避開一些高大的煙囪。機身因前面波次的B-24轟炸機投下的延時炸彈爆炸後產生的湍流而被吹得輕微搖晃

背景概述

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大的弱點是它對外國石油的依賴。德國人幾乎沒有自己的石油資源,單在1938年這一年德國72%的汽油和潤滑油便是進口的,國內的產量僅有8%,另外20%由合成燃料工廠生產。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普洛耶什蒂地區的哥倫比亞•安奎拉(Columbia Aquila)煉油廠,照片所示為其遭受轟炸後的場景

阿道夫•希特勒1941年入侵蘇聯的動機之一便是奪取俄羅斯高加索山區的油田。德軍奪取油田的行動失敗了,而且隨著德軍大部分石油產地逐漸落入蘇軍之手,其被迫愈加依賴石油儲量豐富的巴爾幹地區,特別是納粹控制下的羅馬尼亞。

位於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以北35英里(約56千米)的普洛耶什蒂周圍環繞著一大圈煉油廠,它們向納粹德國供應了約三分之一的汽油,以及更高比例的高辛烷值航空燃料——這些燃料是由普洛耶什蒂的裂化工廠用較低等的燃料轉化生產的。

羅馬尼亞石油的重要性早已為同盟國方面所知曉。早在1941年7月,蘇聯人便轟炸過普洛耶什蒂,並給其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失,但沒有達成長期的效果。1942年7月,十幾架美軍的B-24轟炸機從埃及起飛發起了對普洛耶什蒂的空襲。結果,他們發現這座城市掩映在厚重的雲層之下,因此只得將炸彈扔在了他們認為可能有工廠的地方。此戰唯一的結果是刺激德國人提升了油田的防空能力。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正在轟炸普洛耶什蒂煉油廠的美軍B-24轟炸機

1943年8月1日,美國人針對普洛耶什蒂油田發起了一場史詩般的空襲。這將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空中作戰行動之一,但它並不是像規劃者預先設想的那樣進行的。

“肥皂泡行動”

同盟國領導人在1943年1月的卡薩布蘭卡會議上決定,應該對普洛耶什蒂進行轟炸。這項龐大的使命最初被稱為“肥皂泡行動”(Soapsuds),至於這麼叫的原因由於年代久遠已經沒有人知道了。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警告說,對於一場有那麼多勇敢的美國人會冒險甚至失去生命的行動而言,取這樣一個代號是不合適的,而且他認為“把貶義的標籤貼在大膽的壯舉上是不利於士氣的”。最終,這次作戰被重新命名為“潮汐行動”(Tidal Wave)。

對部署在英國的盟軍轟炸機而言,普洛耶什蒂在其航程範圍之外,不過從北非起飛的B-24可以到達那裡。因此,該任務被分配給了新組建的美國第9航空隊,該航空隊當時部署在利比亞班加西周圍的幾處基地內。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美國陸軍第9航空隊的B-24轟炸機空襲普洛耶什蒂油田時的場景

與造型更加優美的B-17“飛行堡壘”相比,採用平直上單翼的B-24“解放者”擁有更大的航程和載彈量,而且在空速方面略有優勢。不過,為了執行這次單程飛行距離長達1350英里(約2172千米)的轟炸普洛耶什蒂的任務,B-24還在炸彈艙的前部安裝了額外的油箱。

這次任務的首席計劃者是身在華盛頓陸軍航空隊總部的雅各布•斯瑪特(Jacob E. Smart)上校。轟炸目標是普洛耶什蒂的9座主要煉油廠中的關鍵設施,共分7個目標集群,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周圍,但有一個位於普洛耶什蒂西北約20英里(32千米)處的坎皮納(Campina)。

美國陸軍航空隊轟炸作戰條令的原則之一是用“諾頓”轟炸瞄準具進行高空精確轟炸,但據斯瑪特上校計算,至少需要1400架重型轟炸機才能完成這一任務。而在當時,哪怕把從部署在英國的第8航空隊借來的B-24包括在內,這種轟炸機的可用總數也還連200架都不到。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遭受轟炸後的哥倫比亞•安奎拉煉油廠

讓那些抱著傳統固步自封的人感到害怕的是,斯瑪特上校決定,這次任務將通過低空飛行的方式進行,最終飛機將在最低飛行高度上投彈。低空飛行會提高轟炸精度和落彈對目標的覆蓋,並降低被雷達探測到的概率。“諾頓”轟炸瞄準具被從飛機上拆除,並換成了簡單的轟炸瞄準裝置。

該計劃得到了聯合參謀部及北非盟軍最高指揮官德懷特•艾森豪威爾將軍的批准,並被交給第9航空隊司令劉易斯•布里爾頓(Lewis H. Brereton)少將執行。美軍在班加西附近的沙漠中建立了一座普洛耶什蒂的全尺寸模型,來自第9航空隊的兩個轟炸大隊和臨時從第8航空隊抽調的三個轟炸大隊的B-24機組成員針對模型練習瞭如何從低空投擲模擬炸彈。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1943年7月,B-24轟炸機群在利比亞班加西附近的沙漠中針對模擬目標展開了低空編隊飛行訓練

官兵們的士氣很高,特別是布里爾頓少將在一次大型室外會議上向機組成員發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之後——布里爾頓少將在演講中強調了這一目標的重要性。“如果你們盡你所能地打掉這個目標,那麼就有可能會縮短戰爭”,他這樣說道。“如果能完成這次任務,哪怕損失了所有的飛機也是值得的。”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從普洛耶什蒂油田上空飛過的B-24D轟炸機

布里爾頓表示,他將親自帶隊執行這次任務,但陸軍航空隊司令亨利•“哈普”•阿諾德將軍決定,如果布里爾頓被擊落並被敵人俘虜的話,那損失就太大了。最終,一位軍銜低一級的軍官,第9轟炸機司令部的指揮官烏薩•恩特(Uzal G. Ent)准將會代替布里爾頓少將帶隊執行這次任務。恩特准將有良好的服役記錄,也非常有能力,不過他不是B-24飛行員。恩特准將將坐在專供機組人員乘坐的座椅(“Jump Seat”)上指揮這次任務,他的座機是一架綽號為“泰吉•安”(Teggie Ann)的B-24轟炸機,這架飛機由基思•康普頓(Keith Compton)上校駕駛,隸屬於第376轟炸大隊,該大隊在整個轟炸編隊中飛在最前方。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第376轟炸大隊的指揮官基思•康普頓上校(右)和“泰吉•安”號的副駕駛拉爾夫•湯普森上尉(Ralph Thompson,左)正在幫助烏薩•恩特准將穿上所有機組人員在任務中所穿的標準防彈背心

在執行這次任務之前,盟軍沒有對普洛耶什蒂進行任何航空照相偵察,以免引起德國人的警惕,所以美軍的計劃人員不知道普洛耶什蒂油田的防禦已經大大改善——此時已經是歐洲最強的之一了。

編隊飛行出了岔子

這次任務被安排在一個星期天進行,以儘量減少那些在普洛耶什蒂煉油廠工作的勞動者的傷亡。這些勞動者對之前的空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飛抵目標之前,這些轟炸機一路上要保持無線電靜默。

1943年8月1日,參加作戰的B-24轟炸機滑出了機庫,準備在破曉後不久就起飛。油罐車在跑道末端與這些飛機匯合,以便將其常規機翼油箱和彈艙內的輔助油箱加滿燃料。有1架飛機在起飛時墜毀,但有177架飛機成功地從它們各自的基地起飛了,並在空中編隊後飛越了地中海。

康普頓上校麾下的第376轟炸大隊是這支龐大編隊的“領頭雁”。在他身後,按照順序依次是愛德森•巴克爾(Addison E. Baker)中校指揮的第93轟炸大隊、約翰•凱恩(John R. Kane)上校指揮的第98轟炸大隊、萊昂•約翰遜(Leon W. Johnson)上校指揮的第44轟炸大隊和傑克•伍德(Jack W. Wood)上校指揮的第389轟炸大隊。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指揮第44轟炸大隊的萊昂•約翰遜上校(左)和指揮第98轟炸大隊的約翰•凱恩上校(右,綽號“殺手凱恩”)。他們二人後來在飛行中比領頭的編隊慢了20分鐘

長期以來,一直有一個傳聞是一架綽號為“萬國”(Wongo Wongo)的B-24轟炸機失去控制並墜入了希臘外海科孚(Corfu)島附近的海域。當時在“萬國”翼側飛行的是一架綽號為“沙漠莉莉”(Desert Lilly)的B-24轟炸機,這架飛機不顧命令並立刻下降高度以檢查有無倖存者,此舉導致其無法迅速再爬升到足夠的高度以重新加入轟炸編隊。

根據一種常見的說法,“萬國”和“沙漠莉莉”分別是這次任務的領航機和備用領航機,這兩架飛機上的領航員掌握著其他人無法獲得的特殊地圖和簡報。這種說法可以解釋後來轟炸行動中出現的問題。事實上,康普頓上校駕駛的“泰吉•安”號才是這次任務的領航機,與康普頓上校坐在同一架飛機上的哈羅德•維克倫德(Harold Wicklund)上尉是這次任務的領航員。失蹤的那兩架飛機來自康普頓麾下第376轟炸大隊的第2飛行小隊。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那架綽號為“泰吉•安”的B-24轟炸機

對轟炸行動影響更大的是康普頓上校與第98轟炸大隊指揮官凱恩之間的爭鬥,後者綽號“殺手凱恩”(Killer Kane),這一綽號取自“巴克•羅傑斯”(Buck Rogers)彩色連環漫畫中的一個角色。康普頓和凱恩相互討厭對方。他們在如何充分運用B-24轟炸機方面也存在分歧。

康普頓以較高的速度領航著整個編隊,並期望其他人能跟上他的步伐;而凱恩則認為最好的方式是在途中以較慢的速度飛行以節省燃料,並在接近目標時全速發起進攻。凱恩的大隊在整個編隊中排在第三位,他固執地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導致凱恩連帶著他後面的兩個大隊與前面兩個大隊之間的距離逐漸拉大。當空襲部隊從保加利亞進入羅馬尼亞邊界時,康普頓和巴克爾分別領先了凱恩、約翰遜和伍德20分鐘的航程。

由於要遵守無線電靜默的要求,因此恩特准將和康普頓上校無法要求凱恩趕上來。他們不知道的是,德國人已經截獲了有關這次任務的情報,並且自他們飛越地中海以來一直在用雷達追蹤這些B-24。空襲的突然性因素已經喪失了。不過,這還不算是最糟糕的。康普頓因為未能及時通知凱恩而導致編隊的完整性無法維持是說得過去的,但他即將犯下一個巨大的錯誤。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編隊飛行的B-24轟炸機

錯誤的轉彎

轟炸計劃原本要求所有五個大隊一起進入羅馬尼亞上空,但編隊此時已經分成兩部分了。在編隊前方還有四個導航點,前三個分別位於皮特什蒂(Pitesti)、特爾戈維什泰(Targoviste)和弗洛雷什蒂(Floresti),這三地分別距離普洛耶什蒂約105千米、63千米和21千米遠。

筆者在此嘗試著猜想了一下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康普頓有他自己的地圖和圖表,他不斷地查看這些材料。“泰吉•安”在約200英尺(約61米)的高度上快速飛越了位於皮特什蒂的第一個轉向點,在這一高度上,地面上的景物會飛快地從人眼前掠過,山丘和河流看起來全都非常相似。

領航員維克倫德給康普頓上校提供了一個估計的抵達弗洛雷什蒂上空的轉向點的時間。當這一時刻到來時,康普頓看到了一座非常像弗洛雷什蒂的城鎮和地標,於是他調轉“泰吉•安”的機頭並朝著投彈航路飛去。當時巴克爾在其座機“地獄村姑”(Hell’s Wench)號上引導著第93轟炸大隊緊隨康普頓的第376大隊飛行,並飛在後者的東南方。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潮汐行動”中B-24轟炸機從班加西飛往普洛耶什蒂的航線圖,可見皮特什蒂和弗洛雷什蒂這兩處轉向點的位置

事實上,康普頓在其上空轉彎的那座城鎮是第二個轉向點特爾戈維什泰,而不是弗洛雷什蒂。這兩個轟炸大隊的轉彎足足提前了39英里(約63千米),並且直接往布加勒斯特——羅馬尼亞防空力量的總部所在地——而不是普洛耶什蒂飛去了。

整個飛行編隊中的機組人員立即發現了這個錯誤,許多人打破了無線電靜默,他們大聲喊道:“不是這裡!”“地點錯誤!”“這不是我們要去的地方!”

恩特准將和康普頓上校的無線電一直關著,因此他們聽不到這一切。多年以後,維克倫德說,他給了康普頓一個錯誤的估計抵達時間,而且當他在特爾戈維什泰上空轉彎時沒有向康普頓糾正這一切。

巴克爾一直與康普頓保持著隊型,但在康普頓最終知曉之前他就已經指出飛機處在錯誤的航線上了,他還將第93轟炸大隊向北帶回了飛往普洛耶什蒂的正確航線。康普頓麾下第376轟炸大隊的一些機組人員也駕機隨巴克爾而去。

"

“B-24轟炸機在烈焰和高射炮火中完成了它們的投彈之旅——飛行高度距離目標還不到50英尺。”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在阿斯特拉•羅馬納(Astra Romana)煉油廠上空

在阿斯特拉•羅馬納(Astra Romana)煉油廠上空,第98轟炸大隊的羅伯特•斯特恩費爾斯(Robert Sternfels)中尉拉起了其座機的左側機翼,以避開一些高大的煙囪。機身因前面波次的B-24轟炸機投下的延時炸彈爆炸後產生的湍流而被吹得輕微搖晃

背景概述

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大的弱點是它對外國石油的依賴。德國人幾乎沒有自己的石油資源,單在1938年這一年德國72%的汽油和潤滑油便是進口的,國內的產量僅有8%,另外20%由合成燃料工廠生產。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普洛耶什蒂地區的哥倫比亞•安奎拉(Columbia Aquila)煉油廠,照片所示為其遭受轟炸後的場景

阿道夫•希特勒1941年入侵蘇聯的動機之一便是奪取俄羅斯高加索山區的油田。德軍奪取油田的行動失敗了,而且隨著德軍大部分石油產地逐漸落入蘇軍之手,其被迫愈加依賴石油儲量豐富的巴爾幹地區,特別是納粹控制下的羅馬尼亞。

位於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以北35英里(約56千米)的普洛耶什蒂周圍環繞著一大圈煉油廠,它們向納粹德國供應了約三分之一的汽油,以及更高比例的高辛烷值航空燃料——這些燃料是由普洛耶什蒂的裂化工廠用較低等的燃料轉化生產的。

羅馬尼亞石油的重要性早已為同盟國方面所知曉。早在1941年7月,蘇聯人便轟炸過普洛耶什蒂,並給其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失,但沒有達成長期的效果。1942年7月,十幾架美軍的B-24轟炸機從埃及起飛發起了對普洛耶什蒂的空襲。結果,他們發現這座城市掩映在厚重的雲層之下,因此只得將炸彈扔在了他們認為可能有工廠的地方。此戰唯一的結果是刺激德國人提升了油田的防空能力。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正在轟炸普洛耶什蒂煉油廠的美軍B-24轟炸機

1943年8月1日,美國人針對普洛耶什蒂油田發起了一場史詩般的空襲。這將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空中作戰行動之一,但它並不是像規劃者預先設想的那樣進行的。

“肥皂泡行動”

同盟國領導人在1943年1月的卡薩布蘭卡會議上決定,應該對普洛耶什蒂進行轟炸。這項龐大的使命最初被稱為“肥皂泡行動”(Soapsuds),至於這麼叫的原因由於年代久遠已經沒有人知道了。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警告說,對於一場有那麼多勇敢的美國人會冒險甚至失去生命的行動而言,取這樣一個代號是不合適的,而且他認為“把貶義的標籤貼在大膽的壯舉上是不利於士氣的”。最終,這次作戰被重新命名為“潮汐行動”(Tidal Wave)。

對部署在英國的盟軍轟炸機而言,普洛耶什蒂在其航程範圍之外,不過從北非起飛的B-24可以到達那裡。因此,該任務被分配給了新組建的美國第9航空隊,該航空隊當時部署在利比亞班加西周圍的幾處基地內。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美國陸軍第9航空隊的B-24轟炸機空襲普洛耶什蒂油田時的場景

與造型更加優美的B-17“飛行堡壘”相比,採用平直上單翼的B-24“解放者”擁有更大的航程和載彈量,而且在空速方面略有優勢。不過,為了執行這次單程飛行距離長達1350英里(約2172千米)的轟炸普洛耶什蒂的任務,B-24還在炸彈艙的前部安裝了額外的油箱。

這次任務的首席計劃者是身在華盛頓陸軍航空隊總部的雅各布•斯瑪特(Jacob E. Smart)上校。轟炸目標是普洛耶什蒂的9座主要煉油廠中的關鍵設施,共分7個目標集群,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周圍,但有一個位於普洛耶什蒂西北約20英里(32千米)處的坎皮納(Campina)。

美國陸軍航空隊轟炸作戰條令的原則之一是用“諾頓”轟炸瞄準具進行高空精確轟炸,但據斯瑪特上校計算,至少需要1400架重型轟炸機才能完成這一任務。而在當時,哪怕把從部署在英國的第8航空隊借來的B-24包括在內,這種轟炸機的可用總數也還連200架都不到。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遭受轟炸後的哥倫比亞•安奎拉煉油廠

讓那些抱著傳統固步自封的人感到害怕的是,斯瑪特上校決定,這次任務將通過低空飛行的方式進行,最終飛機將在最低飛行高度上投彈。低空飛行會提高轟炸精度和落彈對目標的覆蓋,並降低被雷達探測到的概率。“諾頓”轟炸瞄準具被從飛機上拆除,並換成了簡單的轟炸瞄準裝置。

該計劃得到了聯合參謀部及北非盟軍最高指揮官德懷特•艾森豪威爾將軍的批准,並被交給第9航空隊司令劉易斯•布里爾頓(Lewis H. Brereton)少將執行。美軍在班加西附近的沙漠中建立了一座普洛耶什蒂的全尺寸模型,來自第9航空隊的兩個轟炸大隊和臨時從第8航空隊抽調的三個轟炸大隊的B-24機組成員針對模型練習瞭如何從低空投擲模擬炸彈。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1943年7月,B-24轟炸機群在利比亞班加西附近的沙漠中針對模擬目標展開了低空編隊飛行訓練

官兵們的士氣很高,特別是布里爾頓少將在一次大型室外會議上向機組成員發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之後——布里爾頓少將在演講中強調了這一目標的重要性。“如果你們盡你所能地打掉這個目標,那麼就有可能會縮短戰爭”,他這樣說道。“如果能完成這次任務,哪怕損失了所有的飛機也是值得的。”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從普洛耶什蒂油田上空飛過的B-24D轟炸機

布里爾頓表示,他將親自帶隊執行這次任務,但陸軍航空隊司令亨利•“哈普”•阿諾德將軍決定,如果布里爾頓被擊落並被敵人俘虜的話,那損失就太大了。最終,一位軍銜低一級的軍官,第9轟炸機司令部的指揮官烏薩•恩特(Uzal G. Ent)准將會代替布里爾頓少將帶隊執行這次任務。恩特准將有良好的服役記錄,也非常有能力,不過他不是B-24飛行員。恩特准將將坐在專供機組人員乘坐的座椅(“Jump Seat”)上指揮這次任務,他的座機是一架綽號為“泰吉•安”(Teggie Ann)的B-24轟炸機,這架飛機由基思•康普頓(Keith Compton)上校駕駛,隸屬於第376轟炸大隊,該大隊在整個轟炸編隊中飛在最前方。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第376轟炸大隊的指揮官基思•康普頓上校(右)和“泰吉•安”號的副駕駛拉爾夫•湯普森上尉(Ralph Thompson,左)正在幫助烏薩•恩特准將穿上所有機組人員在任務中所穿的標準防彈背心

在執行這次任務之前,盟軍沒有對普洛耶什蒂進行任何航空照相偵察,以免引起德國人的警惕,所以美軍的計劃人員不知道普洛耶什蒂油田的防禦已經大大改善——此時已經是歐洲最強的之一了。

編隊飛行出了岔子

這次任務被安排在一個星期天進行,以儘量減少那些在普洛耶什蒂煉油廠工作的勞動者的傷亡。這些勞動者對之前的空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飛抵目標之前,這些轟炸機一路上要保持無線電靜默。

1943年8月1日,參加作戰的B-24轟炸機滑出了機庫,準備在破曉後不久就起飛。油罐車在跑道末端與這些飛機匯合,以便將其常規機翼油箱和彈艙內的輔助油箱加滿燃料。有1架飛機在起飛時墜毀,但有177架飛機成功地從它們各自的基地起飛了,並在空中編隊後飛越了地中海。

康普頓上校麾下的第376轟炸大隊是這支龐大編隊的“領頭雁”。在他身後,按照順序依次是愛德森•巴克爾(Addison E. Baker)中校指揮的第93轟炸大隊、約翰•凱恩(John R. Kane)上校指揮的第98轟炸大隊、萊昂•約翰遜(Leon W. Johnson)上校指揮的第44轟炸大隊和傑克•伍德(Jack W. Wood)上校指揮的第389轟炸大隊。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指揮第44轟炸大隊的萊昂•約翰遜上校(左)和指揮第98轟炸大隊的約翰•凱恩上校(右,綽號“殺手凱恩”)。他們二人後來在飛行中比領頭的編隊慢了20分鐘

長期以來,一直有一個傳聞是一架綽號為“萬國”(Wongo Wongo)的B-24轟炸機失去控制並墜入了希臘外海科孚(Corfu)島附近的海域。當時在“萬國”翼側飛行的是一架綽號為“沙漠莉莉”(Desert Lilly)的B-24轟炸機,這架飛機不顧命令並立刻下降高度以檢查有無倖存者,此舉導致其無法迅速再爬升到足夠的高度以重新加入轟炸編隊。

根據一種常見的說法,“萬國”和“沙漠莉莉”分別是這次任務的領航機和備用領航機,這兩架飛機上的領航員掌握著其他人無法獲得的特殊地圖和簡報。這種說法可以解釋後來轟炸行動中出現的問題。事實上,康普頓上校駕駛的“泰吉•安”號才是這次任務的領航機,與康普頓上校坐在同一架飛機上的哈羅德•維克倫德(Harold Wicklund)上尉是這次任務的領航員。失蹤的那兩架飛機來自康普頓麾下第376轟炸大隊的第2飛行小隊。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那架綽號為“泰吉•安”的B-24轟炸機

對轟炸行動影響更大的是康普頓上校與第98轟炸大隊指揮官凱恩之間的爭鬥,後者綽號“殺手凱恩”(Killer Kane),這一綽號取自“巴克•羅傑斯”(Buck Rogers)彩色連環漫畫中的一個角色。康普頓和凱恩相互討厭對方。他們在如何充分運用B-24轟炸機方面也存在分歧。

康普頓以較高的速度領航著整個編隊,並期望其他人能跟上他的步伐;而凱恩則認為最好的方式是在途中以較慢的速度飛行以節省燃料,並在接近目標時全速發起進攻。凱恩的大隊在整個編隊中排在第三位,他固執地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導致凱恩連帶著他後面的兩個大隊與前面兩個大隊之間的距離逐漸拉大。當空襲部隊從保加利亞進入羅馬尼亞邊界時,康普頓和巴克爾分別領先了凱恩、約翰遜和伍德20分鐘的航程。

由於要遵守無線電靜默的要求,因此恩特准將和康普頓上校無法要求凱恩趕上來。他們不知道的是,德國人已經截獲了有關這次任務的情報,並且自他們飛越地中海以來一直在用雷達追蹤這些B-24。空襲的突然性因素已經喪失了。不過,這還不算是最糟糕的。康普頓因為未能及時通知凱恩而導致編隊的完整性無法維持是說得過去的,但他即將犯下一個巨大的錯誤。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編隊飛行的B-24轟炸機

錯誤的轉彎

轟炸計劃原本要求所有五個大隊一起進入羅馬尼亞上空,但編隊此時已經分成兩部分了。在編隊前方還有四個導航點,前三個分別位於皮特什蒂(Pitesti)、特爾戈維什泰(Targoviste)和弗洛雷什蒂(Floresti),這三地分別距離普洛耶什蒂約105千米、63千米和21千米遠。

筆者在此嘗試著猜想了一下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康普頓有他自己的地圖和圖表,他不斷地查看這些材料。“泰吉•安”在約200英尺(約61米)的高度上快速飛越了位於皮特什蒂的第一個轉向點,在這一高度上,地面上的景物會飛快地從人眼前掠過,山丘和河流看起來全都非常相似。

領航員維克倫德給康普頓上校提供了一個估計的抵達弗洛雷什蒂上空的轉向點的時間。當這一時刻到來時,康普頓看到了一座非常像弗洛雷什蒂的城鎮和地標,於是他調轉“泰吉•安”的機頭並朝著投彈航路飛去。當時巴克爾在其座機“地獄村姑”(Hell’s Wench)號上引導著第93轟炸大隊緊隨康普頓的第376大隊飛行,並飛在後者的東南方。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潮汐行動”中B-24轟炸機從班加西飛往普洛耶什蒂的航線圖,可見皮特什蒂和弗洛雷什蒂這兩處轉向點的位置

事實上,康普頓在其上空轉彎的那座城鎮是第二個轉向點特爾戈維什泰,而不是弗洛雷什蒂。這兩個轟炸大隊的轉彎足足提前了39英里(約63千米),並且直接往布加勒斯特——羅馬尼亞防空力量的總部所在地——而不是普洛耶什蒂飛去了。

整個飛行編隊中的機組人員立即發現了這個錯誤,許多人打破了無線電靜默,他們大聲喊道:“不是這裡!”“地點錯誤!”“這不是我們要去的地方!”

恩特准將和康普頓上校的無線電一直關著,因此他們聽不到這一切。多年以後,維克倫德說,他給了康普頓一個錯誤的估計抵達時間,而且當他在特爾戈維什泰上空轉彎時沒有向康普頓糾正這一切。

巴克爾一直與康普頓保持著隊型,但在康普頓最終知曉之前他就已經指出飛機處在錯誤的航線上了,他還將第93轟炸大隊向北帶回了飛往普洛耶什蒂的正確航線。康普頓麾下第376轟炸大隊的一些機組人員也駕機隨巴克爾而去。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正在投彈的B-24轟炸機編隊

轟炸機編隊後方的那三個大隊並不知道他們前面的兩個大隊出了問題。在皮特什蒂上空,“天蠍”(The Scorpion)號上的伍德(他也是這架飛機的領航員)帶領著他麾下的第389大隊脫離編隊,並朝東北方向坎皮納(Campina)的煉油廠飛去。“殺手凱恩”的座機是“海莉•哥倫比亞”(Hail Columbia)號,約翰遜的座機是“蘇茜Q”(Suzy Q)號,他們二人繼續駕機朝東飛去。他們指揮的大隊按照任務簡報中的要求,跟著他們的領航機在弗洛雷什蒂上空轉向並朝指定的轟炸航路飛去。

恩特准將和康普頓上校直到飛抵布加勒斯特附近時才發現他們的錯誤。經恩特准將同意,康普頓打破了無線電靜默,並指示所有的飛機調頭朝普洛耶什蒂方向飛去,同時擇機轟炸目標。

在普洛耶什蒂,德國人已經嚴陣以待了。這座城市得到了237門高射炮、阻攔氣球、防空瞭望塔和數以百計的高射機槍的掩護。在緊鄰城市東邊的一座空軍基地內,部署著4個Bf 109戰鬥機聯隊。一列防空火車(車皮上載有數十門大口徑高射炮)已經行駛在從北面通往普洛耶什蒂的鐵軌上了——與凱恩和約翰遜的航線相平行。

"

“B-24轟炸機在烈焰和高射炮火中完成了它們的投彈之旅——飛行高度距離目標還不到50英尺。”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在阿斯特拉•羅馬納(Astra Romana)煉油廠上空

在阿斯特拉•羅馬納(Astra Romana)煉油廠上空,第98轟炸大隊的羅伯特•斯特恩費爾斯(Robert Sternfels)中尉拉起了其座機的左側機翼,以避開一些高大的煙囪。機身因前面波次的B-24轟炸機投下的延時炸彈爆炸後產生的湍流而被吹得輕微搖晃

背景概述

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大的弱點是它對外國石油的依賴。德國人幾乎沒有自己的石油資源,單在1938年這一年德國72%的汽油和潤滑油便是進口的,國內的產量僅有8%,另外20%由合成燃料工廠生產。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普洛耶什蒂地區的哥倫比亞•安奎拉(Columbia Aquila)煉油廠,照片所示為其遭受轟炸後的場景

阿道夫•希特勒1941年入侵蘇聯的動機之一便是奪取俄羅斯高加索山區的油田。德軍奪取油田的行動失敗了,而且隨著德軍大部分石油產地逐漸落入蘇軍之手,其被迫愈加依賴石油儲量豐富的巴爾幹地區,特別是納粹控制下的羅馬尼亞。

位於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以北35英里(約56千米)的普洛耶什蒂周圍環繞著一大圈煉油廠,它們向納粹德國供應了約三分之一的汽油,以及更高比例的高辛烷值航空燃料——這些燃料是由普洛耶什蒂的裂化工廠用較低等的燃料轉化生產的。

羅馬尼亞石油的重要性早已為同盟國方面所知曉。早在1941年7月,蘇聯人便轟炸過普洛耶什蒂,並給其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失,但沒有達成長期的效果。1942年7月,十幾架美軍的B-24轟炸機從埃及起飛發起了對普洛耶什蒂的空襲。結果,他們發現這座城市掩映在厚重的雲層之下,因此只得將炸彈扔在了他們認為可能有工廠的地方。此戰唯一的結果是刺激德國人提升了油田的防空能力。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正在轟炸普洛耶什蒂煉油廠的美軍B-24轟炸機

1943年8月1日,美國人針對普洛耶什蒂油田發起了一場史詩般的空襲。這將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空中作戰行動之一,但它並不是像規劃者預先設想的那樣進行的。

“肥皂泡行動”

同盟國領導人在1943年1月的卡薩布蘭卡會議上決定,應該對普洛耶什蒂進行轟炸。這項龐大的使命最初被稱為“肥皂泡行動”(Soapsuds),至於這麼叫的原因由於年代久遠已經沒有人知道了。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警告說,對於一場有那麼多勇敢的美國人會冒險甚至失去生命的行動而言,取這樣一個代號是不合適的,而且他認為“把貶義的標籤貼在大膽的壯舉上是不利於士氣的”。最終,這次作戰被重新命名為“潮汐行動”(Tidal Wave)。

對部署在英國的盟軍轟炸機而言,普洛耶什蒂在其航程範圍之外,不過從北非起飛的B-24可以到達那裡。因此,該任務被分配給了新組建的美國第9航空隊,該航空隊當時部署在利比亞班加西周圍的幾處基地內。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美國陸軍第9航空隊的B-24轟炸機空襲普洛耶什蒂油田時的場景

與造型更加優美的B-17“飛行堡壘”相比,採用平直上單翼的B-24“解放者”擁有更大的航程和載彈量,而且在空速方面略有優勢。不過,為了執行這次單程飛行距離長達1350英里(約2172千米)的轟炸普洛耶什蒂的任務,B-24還在炸彈艙的前部安裝了額外的油箱。

這次任務的首席計劃者是身在華盛頓陸軍航空隊總部的雅各布•斯瑪特(Jacob E. Smart)上校。轟炸目標是普洛耶什蒂的9座主要煉油廠中的關鍵設施,共分7個目標集群,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周圍,但有一個位於普洛耶什蒂西北約20英里(32千米)處的坎皮納(Campina)。

美國陸軍航空隊轟炸作戰條令的原則之一是用“諾頓”轟炸瞄準具進行高空精確轟炸,但據斯瑪特上校計算,至少需要1400架重型轟炸機才能完成這一任務。而在當時,哪怕把從部署在英國的第8航空隊借來的B-24包括在內,這種轟炸機的可用總數也還連200架都不到。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遭受轟炸後的哥倫比亞•安奎拉煉油廠

讓那些抱著傳統固步自封的人感到害怕的是,斯瑪特上校決定,這次任務將通過低空飛行的方式進行,最終飛機將在最低飛行高度上投彈。低空飛行會提高轟炸精度和落彈對目標的覆蓋,並降低被雷達探測到的概率。“諾頓”轟炸瞄準具被從飛機上拆除,並換成了簡單的轟炸瞄準裝置。

該計劃得到了聯合參謀部及北非盟軍最高指揮官德懷特•艾森豪威爾將軍的批准,並被交給第9航空隊司令劉易斯•布里爾頓(Lewis H. Brereton)少將執行。美軍在班加西附近的沙漠中建立了一座普洛耶什蒂的全尺寸模型,來自第9航空隊的兩個轟炸大隊和臨時從第8航空隊抽調的三個轟炸大隊的B-24機組成員針對模型練習瞭如何從低空投擲模擬炸彈。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1943年7月,B-24轟炸機群在利比亞班加西附近的沙漠中針對模擬目標展開了低空編隊飛行訓練

官兵們的士氣很高,特別是布里爾頓少將在一次大型室外會議上向機組成員發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之後——布里爾頓少將在演講中強調了這一目標的重要性。“如果你們盡你所能地打掉這個目標,那麼就有可能會縮短戰爭”,他這樣說道。“如果能完成這次任務,哪怕損失了所有的飛機也是值得的。”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從普洛耶什蒂油田上空飛過的B-24D轟炸機

布里爾頓表示,他將親自帶隊執行這次任務,但陸軍航空隊司令亨利•“哈普”•阿諾德將軍決定,如果布里爾頓被擊落並被敵人俘虜的話,那損失就太大了。最終,一位軍銜低一級的軍官,第9轟炸機司令部的指揮官烏薩•恩特(Uzal G. Ent)准將會代替布里爾頓少將帶隊執行這次任務。恩特准將有良好的服役記錄,也非常有能力,不過他不是B-24飛行員。恩特准將將坐在專供機組人員乘坐的座椅(“Jump Seat”)上指揮這次任務,他的座機是一架綽號為“泰吉•安”(Teggie Ann)的B-24轟炸機,這架飛機由基思•康普頓(Keith Compton)上校駕駛,隸屬於第376轟炸大隊,該大隊在整個轟炸編隊中飛在最前方。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第376轟炸大隊的指揮官基思•康普頓上校(右)和“泰吉•安”號的副駕駛拉爾夫•湯普森上尉(Ralph Thompson,左)正在幫助烏薩•恩特准將穿上所有機組人員在任務中所穿的標準防彈背心

在執行這次任務之前,盟軍沒有對普洛耶什蒂進行任何航空照相偵察,以免引起德國人的警惕,所以美軍的計劃人員不知道普洛耶什蒂油田的防禦已經大大改善——此時已經是歐洲最強的之一了。

編隊飛行出了岔子

這次任務被安排在一個星期天進行,以儘量減少那些在普洛耶什蒂煉油廠工作的勞動者的傷亡。這些勞動者對之前的空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飛抵目標之前,這些轟炸機一路上要保持無線電靜默。

1943年8月1日,參加作戰的B-24轟炸機滑出了機庫,準備在破曉後不久就起飛。油罐車在跑道末端與這些飛機匯合,以便將其常規機翼油箱和彈艙內的輔助油箱加滿燃料。有1架飛機在起飛時墜毀,但有177架飛機成功地從它們各自的基地起飛了,並在空中編隊後飛越了地中海。

康普頓上校麾下的第376轟炸大隊是這支龐大編隊的“領頭雁”。在他身後,按照順序依次是愛德森•巴克爾(Addison E. Baker)中校指揮的第93轟炸大隊、約翰•凱恩(John R. Kane)上校指揮的第98轟炸大隊、萊昂•約翰遜(Leon W. Johnson)上校指揮的第44轟炸大隊和傑克•伍德(Jack W. Wood)上校指揮的第389轟炸大隊。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指揮第44轟炸大隊的萊昂•約翰遜上校(左)和指揮第98轟炸大隊的約翰•凱恩上校(右,綽號“殺手凱恩”)。他們二人後來在飛行中比領頭的編隊慢了20分鐘

長期以來,一直有一個傳聞是一架綽號為“萬國”(Wongo Wongo)的B-24轟炸機失去控制並墜入了希臘外海科孚(Corfu)島附近的海域。當時在“萬國”翼側飛行的是一架綽號為“沙漠莉莉”(Desert Lilly)的B-24轟炸機,這架飛機不顧命令並立刻下降高度以檢查有無倖存者,此舉導致其無法迅速再爬升到足夠的高度以重新加入轟炸編隊。

根據一種常見的說法,“萬國”和“沙漠莉莉”分別是這次任務的領航機和備用領航機,這兩架飛機上的領航員掌握著其他人無法獲得的特殊地圖和簡報。這種說法可以解釋後來轟炸行動中出現的問題。事實上,康普頓上校駕駛的“泰吉•安”號才是這次任務的領航機,與康普頓上校坐在同一架飛機上的哈羅德•維克倫德(Harold Wicklund)上尉是這次任務的領航員。失蹤的那兩架飛機來自康普頓麾下第376轟炸大隊的第2飛行小隊。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那架綽號為“泰吉•安”的B-24轟炸機

對轟炸行動影響更大的是康普頓上校與第98轟炸大隊指揮官凱恩之間的爭鬥,後者綽號“殺手凱恩”(Killer Kane),這一綽號取自“巴克•羅傑斯”(Buck Rogers)彩色連環漫畫中的一個角色。康普頓和凱恩相互討厭對方。他們在如何充分運用B-24轟炸機方面也存在分歧。

康普頓以較高的速度領航著整個編隊,並期望其他人能跟上他的步伐;而凱恩則認為最好的方式是在途中以較慢的速度飛行以節省燃料,並在接近目標時全速發起進攻。凱恩的大隊在整個編隊中排在第三位,他固執地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導致凱恩連帶著他後面的兩個大隊與前面兩個大隊之間的距離逐漸拉大。當空襲部隊從保加利亞進入羅馬尼亞邊界時,康普頓和巴克爾分別領先了凱恩、約翰遜和伍德20分鐘的航程。

由於要遵守無線電靜默的要求,因此恩特准將和康普頓上校無法要求凱恩趕上來。他們不知道的是,德國人已經截獲了有關這次任務的情報,並且自他們飛越地中海以來一直在用雷達追蹤這些B-24。空襲的突然性因素已經喪失了。不過,這還不算是最糟糕的。康普頓因為未能及時通知凱恩而導致編隊的完整性無法維持是說得過去的,但他即將犯下一個巨大的錯誤。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編隊飛行的B-24轟炸機

錯誤的轉彎

轟炸計劃原本要求所有五個大隊一起進入羅馬尼亞上空,但編隊此時已經分成兩部分了。在編隊前方還有四個導航點,前三個分別位於皮特什蒂(Pitesti)、特爾戈維什泰(Targoviste)和弗洛雷什蒂(Floresti),這三地分別距離普洛耶什蒂約105千米、63千米和21千米遠。

筆者在此嘗試著猜想了一下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康普頓有他自己的地圖和圖表,他不斷地查看這些材料。“泰吉•安”在約200英尺(約61米)的高度上快速飛越了位於皮特什蒂的第一個轉向點,在這一高度上,地面上的景物會飛快地從人眼前掠過,山丘和河流看起來全都非常相似。

領航員維克倫德給康普頓上校提供了一個估計的抵達弗洛雷什蒂上空的轉向點的時間。當這一時刻到來時,康普頓看到了一座非常像弗洛雷什蒂的城鎮和地標,於是他調轉“泰吉•安”的機頭並朝著投彈航路飛去。當時巴克爾在其座機“地獄村姑”(Hell’s Wench)號上引導著第93轟炸大隊緊隨康普頓的第376大隊飛行,並飛在後者的東南方。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潮汐行動”中B-24轟炸機從班加西飛往普洛耶什蒂的航線圖,可見皮特什蒂和弗洛雷什蒂這兩處轉向點的位置

事實上,康普頓在其上空轉彎的那座城鎮是第二個轉向點特爾戈維什泰,而不是弗洛雷什蒂。這兩個轟炸大隊的轉彎足足提前了39英里(約63千米),並且直接往布加勒斯特——羅馬尼亞防空力量的總部所在地——而不是普洛耶什蒂飛去了。

整個飛行編隊中的機組人員立即發現了這個錯誤,許多人打破了無線電靜默,他們大聲喊道:“不是這裡!”“地點錯誤!”“這不是我們要去的地方!”

恩特准將和康普頓上校的無線電一直關著,因此他們聽不到這一切。多年以後,維克倫德說,他給了康普頓一個錯誤的估計抵達時間,而且當他在特爾戈維什泰上空轉彎時沒有向康普頓糾正這一切。

巴克爾一直與康普頓保持著隊型,但在康普頓最終知曉之前他就已經指出飛機處在錯誤的航線上了,他還將第93轟炸大隊向北帶回了飛往普洛耶什蒂的正確航線。康普頓麾下第376轟炸大隊的一些機組人員也駕機隨巴克爾而去。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正在投彈的B-24轟炸機編隊

轟炸機編隊後方的那三個大隊並不知道他們前面的兩個大隊出了問題。在皮特什蒂上空,“天蠍”(The Scorpion)號上的伍德(他也是這架飛機的領航員)帶領著他麾下的第389大隊脫離編隊,並朝東北方向坎皮納(Campina)的煉油廠飛去。“殺手凱恩”的座機是“海莉•哥倫比亞”(Hail Columbia)號,約翰遜的座機是“蘇茜Q”(Suzy Q)號,他們二人繼續駕機朝東飛去。他們指揮的大隊按照任務簡報中的要求,跟著他們的領航機在弗洛雷什蒂上空轉向並朝指定的轟炸航路飛去。

恩特准將和康普頓上校直到飛抵布加勒斯特附近時才發現他們的錯誤。經恩特准將同意,康普頓打破了無線電靜默,並指示所有的飛機調頭朝普洛耶什蒂方向飛去,同時擇機轟炸目標。

在普洛耶什蒂,德國人已經嚴陣以待了。這座城市得到了237門高射炮、阻攔氣球、防空瞭望塔和數以百計的高射機槍的掩護。在緊鄰城市東邊的一座空軍基地內,部署著4個Bf 109戰鬥機聯隊。一列防空火車(車皮上載有數十門大口徑高射炮)已經行駛在從北面通往普洛耶什蒂的鐵軌上了——與凱恩和約翰遜的航線相平行。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二戰時期德軍的防空列車

在烈焰和高射炮火中飛過

原先的作戰計劃已經被徹底打亂,四支轟炸機編隊從三個不同的方向朝著普洛耶什蒂上空飛去,且速度高達每小時250英里(約400千米/小時)。它們此時已經下降到了距離地面不足50英尺(約15米)的高度。

"

“B-24轟炸機在烈焰和高射炮火中完成了它們的投彈之旅——飛行高度距離目標還不到50英尺。”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在阿斯特拉•羅馬納(Astra Romana)煉油廠上空

在阿斯特拉•羅馬納(Astra Romana)煉油廠上空,第98轟炸大隊的羅伯特•斯特恩費爾斯(Robert Sternfels)中尉拉起了其座機的左側機翼,以避開一些高大的煙囪。機身因前面波次的B-24轟炸機投下的延時炸彈爆炸後產生的湍流而被吹得輕微搖晃

背景概述

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大的弱點是它對外國石油的依賴。德國人幾乎沒有自己的石油資源,單在1938年這一年德國72%的汽油和潤滑油便是進口的,國內的產量僅有8%,另外20%由合成燃料工廠生產。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普洛耶什蒂地區的哥倫比亞•安奎拉(Columbia Aquila)煉油廠,照片所示為其遭受轟炸後的場景

阿道夫•希特勒1941年入侵蘇聯的動機之一便是奪取俄羅斯高加索山區的油田。德軍奪取油田的行動失敗了,而且隨著德軍大部分石油產地逐漸落入蘇軍之手,其被迫愈加依賴石油儲量豐富的巴爾幹地區,特別是納粹控制下的羅馬尼亞。

位於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以北35英里(約56千米)的普洛耶什蒂周圍環繞著一大圈煉油廠,它們向納粹德國供應了約三分之一的汽油,以及更高比例的高辛烷值航空燃料——這些燃料是由普洛耶什蒂的裂化工廠用較低等的燃料轉化生產的。

羅馬尼亞石油的重要性早已為同盟國方面所知曉。早在1941年7月,蘇聯人便轟炸過普洛耶什蒂,並給其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失,但沒有達成長期的效果。1942年7月,十幾架美軍的B-24轟炸機從埃及起飛發起了對普洛耶什蒂的空襲。結果,他們發現這座城市掩映在厚重的雲層之下,因此只得將炸彈扔在了他們認為可能有工廠的地方。此戰唯一的結果是刺激德國人提升了油田的防空能力。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正在轟炸普洛耶什蒂煉油廠的美軍B-24轟炸機

1943年8月1日,美國人針對普洛耶什蒂油田發起了一場史詩般的空襲。這將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空中作戰行動之一,但它並不是像規劃者預先設想的那樣進行的。

“肥皂泡行動”

同盟國領導人在1943年1月的卡薩布蘭卡會議上決定,應該對普洛耶什蒂進行轟炸。這項龐大的使命最初被稱為“肥皂泡行動”(Soapsuds),至於這麼叫的原因由於年代久遠已經沒有人知道了。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警告說,對於一場有那麼多勇敢的美國人會冒險甚至失去生命的行動而言,取這樣一個代號是不合適的,而且他認為“把貶義的標籤貼在大膽的壯舉上是不利於士氣的”。最終,這次作戰被重新命名為“潮汐行動”(Tidal Wave)。

對部署在英國的盟軍轟炸機而言,普洛耶什蒂在其航程範圍之外,不過從北非起飛的B-24可以到達那裡。因此,該任務被分配給了新組建的美國第9航空隊,該航空隊當時部署在利比亞班加西周圍的幾處基地內。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美國陸軍第9航空隊的B-24轟炸機空襲普洛耶什蒂油田時的場景

與造型更加優美的B-17“飛行堡壘”相比,採用平直上單翼的B-24“解放者”擁有更大的航程和載彈量,而且在空速方面略有優勢。不過,為了執行這次單程飛行距離長達1350英里(約2172千米)的轟炸普洛耶什蒂的任務,B-24還在炸彈艙的前部安裝了額外的油箱。

這次任務的首席計劃者是身在華盛頓陸軍航空隊總部的雅各布•斯瑪特(Jacob E. Smart)上校。轟炸目標是普洛耶什蒂的9座主要煉油廠中的關鍵設施,共分7個目標集群,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周圍,但有一個位於普洛耶什蒂西北約20英里(32千米)處的坎皮納(Campina)。

美國陸軍航空隊轟炸作戰條令的原則之一是用“諾頓”轟炸瞄準具進行高空精確轟炸,但據斯瑪特上校計算,至少需要1400架重型轟炸機才能完成這一任務。而在當時,哪怕把從部署在英國的第8航空隊借來的B-24包括在內,這種轟炸機的可用總數也還連200架都不到。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遭受轟炸後的哥倫比亞•安奎拉煉油廠

讓那些抱著傳統固步自封的人感到害怕的是,斯瑪特上校決定,這次任務將通過低空飛行的方式進行,最終飛機將在最低飛行高度上投彈。低空飛行會提高轟炸精度和落彈對目標的覆蓋,並降低被雷達探測到的概率。“諾頓”轟炸瞄準具被從飛機上拆除,並換成了簡單的轟炸瞄準裝置。

該計劃得到了聯合參謀部及北非盟軍最高指揮官德懷特•艾森豪威爾將軍的批准,並被交給第9航空隊司令劉易斯•布里爾頓(Lewis H. Brereton)少將執行。美軍在班加西附近的沙漠中建立了一座普洛耶什蒂的全尺寸模型,來自第9航空隊的兩個轟炸大隊和臨時從第8航空隊抽調的三個轟炸大隊的B-24機組成員針對模型練習瞭如何從低空投擲模擬炸彈。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1943年7月,B-24轟炸機群在利比亞班加西附近的沙漠中針對模擬目標展開了低空編隊飛行訓練

官兵們的士氣很高,特別是布里爾頓少將在一次大型室外會議上向機組成員發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之後——布里爾頓少將在演講中強調了這一目標的重要性。“如果你們盡你所能地打掉這個目標,那麼就有可能會縮短戰爭”,他這樣說道。“如果能完成這次任務,哪怕損失了所有的飛機也是值得的。”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從普洛耶什蒂油田上空飛過的B-24D轟炸機

布里爾頓表示,他將親自帶隊執行這次任務,但陸軍航空隊司令亨利•“哈普”•阿諾德將軍決定,如果布里爾頓被擊落並被敵人俘虜的話,那損失就太大了。最終,一位軍銜低一級的軍官,第9轟炸機司令部的指揮官烏薩•恩特(Uzal G. Ent)准將會代替布里爾頓少將帶隊執行這次任務。恩特准將有良好的服役記錄,也非常有能力,不過他不是B-24飛行員。恩特准將將坐在專供機組人員乘坐的座椅(“Jump Seat”)上指揮這次任務,他的座機是一架綽號為“泰吉•安”(Teggie Ann)的B-24轟炸機,這架飛機由基思•康普頓(Keith Compton)上校駕駛,隸屬於第376轟炸大隊,該大隊在整個轟炸編隊中飛在最前方。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第376轟炸大隊的指揮官基思•康普頓上校(右)和“泰吉•安”號的副駕駛拉爾夫•湯普森上尉(Ralph Thompson,左)正在幫助烏薩•恩特准將穿上所有機組人員在任務中所穿的標準防彈背心

在執行這次任務之前,盟軍沒有對普洛耶什蒂進行任何航空照相偵察,以免引起德國人的警惕,所以美軍的計劃人員不知道普洛耶什蒂油田的防禦已經大大改善——此時已經是歐洲最強的之一了。

編隊飛行出了岔子

這次任務被安排在一個星期天進行,以儘量減少那些在普洛耶什蒂煉油廠工作的勞動者的傷亡。這些勞動者對之前的空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飛抵目標之前,這些轟炸機一路上要保持無線電靜默。

1943年8月1日,參加作戰的B-24轟炸機滑出了機庫,準備在破曉後不久就起飛。油罐車在跑道末端與這些飛機匯合,以便將其常規機翼油箱和彈艙內的輔助油箱加滿燃料。有1架飛機在起飛時墜毀,但有177架飛機成功地從它們各自的基地起飛了,並在空中編隊後飛越了地中海。

康普頓上校麾下的第376轟炸大隊是這支龐大編隊的“領頭雁”。在他身後,按照順序依次是愛德森•巴克爾(Addison E. Baker)中校指揮的第93轟炸大隊、約翰•凱恩(John R. Kane)上校指揮的第98轟炸大隊、萊昂•約翰遜(Leon W. Johnson)上校指揮的第44轟炸大隊和傑克•伍德(Jack W. Wood)上校指揮的第389轟炸大隊。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指揮第44轟炸大隊的萊昂•約翰遜上校(左)和指揮第98轟炸大隊的約翰•凱恩上校(右,綽號“殺手凱恩”)。他們二人後來在飛行中比領頭的編隊慢了20分鐘

長期以來,一直有一個傳聞是一架綽號為“萬國”(Wongo Wongo)的B-24轟炸機失去控制並墜入了希臘外海科孚(Corfu)島附近的海域。當時在“萬國”翼側飛行的是一架綽號為“沙漠莉莉”(Desert Lilly)的B-24轟炸機,這架飛機不顧命令並立刻下降高度以檢查有無倖存者,此舉導致其無法迅速再爬升到足夠的高度以重新加入轟炸編隊。

根據一種常見的說法,“萬國”和“沙漠莉莉”分別是這次任務的領航機和備用領航機,這兩架飛機上的領航員掌握著其他人無法獲得的特殊地圖和簡報。這種說法可以解釋後來轟炸行動中出現的問題。事實上,康普頓上校駕駛的“泰吉•安”號才是這次任務的領航機,與康普頓上校坐在同一架飛機上的哈羅德•維克倫德(Harold Wicklund)上尉是這次任務的領航員。失蹤的那兩架飛機來自康普頓麾下第376轟炸大隊的第2飛行小隊。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那架綽號為“泰吉•安”的B-24轟炸機

對轟炸行動影響更大的是康普頓上校與第98轟炸大隊指揮官凱恩之間的爭鬥,後者綽號“殺手凱恩”(Killer Kane),這一綽號取自“巴克•羅傑斯”(Buck Rogers)彩色連環漫畫中的一個角色。康普頓和凱恩相互討厭對方。他們在如何充分運用B-24轟炸機方面也存在分歧。

康普頓以較高的速度領航著整個編隊,並期望其他人能跟上他的步伐;而凱恩則認為最好的方式是在途中以較慢的速度飛行以節省燃料,並在接近目標時全速發起進攻。凱恩的大隊在整個編隊中排在第三位,他固執地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導致凱恩連帶著他後面的兩個大隊與前面兩個大隊之間的距離逐漸拉大。當空襲部隊從保加利亞進入羅馬尼亞邊界時,康普頓和巴克爾分別領先了凱恩、約翰遜和伍德20分鐘的航程。

由於要遵守無線電靜默的要求,因此恩特准將和康普頓上校無法要求凱恩趕上來。他們不知道的是,德國人已經截獲了有關這次任務的情報,並且自他們飛越地中海以來一直在用雷達追蹤這些B-24。空襲的突然性因素已經喪失了。不過,這還不算是最糟糕的。康普頓因為未能及時通知凱恩而導致編隊的完整性無法維持是說得過去的,但他即將犯下一個巨大的錯誤。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編隊飛行的B-24轟炸機

錯誤的轉彎

轟炸計劃原本要求所有五個大隊一起進入羅馬尼亞上空,但編隊此時已經分成兩部分了。在編隊前方還有四個導航點,前三個分別位於皮特什蒂(Pitesti)、特爾戈維什泰(Targoviste)和弗洛雷什蒂(Floresti),這三地分別距離普洛耶什蒂約105千米、63千米和21千米遠。

筆者在此嘗試著猜想了一下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康普頓有他自己的地圖和圖表,他不斷地查看這些材料。“泰吉•安”在約200英尺(約61米)的高度上快速飛越了位於皮特什蒂的第一個轉向點,在這一高度上,地面上的景物會飛快地從人眼前掠過,山丘和河流看起來全都非常相似。

領航員維克倫德給康普頓上校提供了一個估計的抵達弗洛雷什蒂上空的轉向點的時間。當這一時刻到來時,康普頓看到了一座非常像弗洛雷什蒂的城鎮和地標,於是他調轉“泰吉•安”的機頭並朝著投彈航路飛去。當時巴克爾在其座機“地獄村姑”(Hell’s Wench)號上引導著第93轟炸大隊緊隨康普頓的第376大隊飛行,並飛在後者的東南方。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潮汐行動”中B-24轟炸機從班加西飛往普洛耶什蒂的航線圖,可見皮特什蒂和弗洛雷什蒂這兩處轉向點的位置

事實上,康普頓在其上空轉彎的那座城鎮是第二個轉向點特爾戈維什泰,而不是弗洛雷什蒂。這兩個轟炸大隊的轉彎足足提前了39英里(約63千米),並且直接往布加勒斯特——羅馬尼亞防空力量的總部所在地——而不是普洛耶什蒂飛去了。

整個飛行編隊中的機組人員立即發現了這個錯誤,許多人打破了無線電靜默,他們大聲喊道:“不是這裡!”“地點錯誤!”“這不是我們要去的地方!”

恩特准將和康普頓上校的無線電一直關著,因此他們聽不到這一切。多年以後,維克倫德說,他給了康普頓一個錯誤的估計抵達時間,而且當他在特爾戈維什泰上空轉彎時沒有向康普頓糾正這一切。

巴克爾一直與康普頓保持著隊型,但在康普頓最終知曉之前他就已經指出飛機處在錯誤的航線上了,他還將第93轟炸大隊向北帶回了飛往普洛耶什蒂的正確航線。康普頓麾下第376轟炸大隊的一些機組人員也駕機隨巴克爾而去。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正在投彈的B-24轟炸機編隊

轟炸機編隊後方的那三個大隊並不知道他們前面的兩個大隊出了問題。在皮特什蒂上空,“天蠍”(The Scorpion)號上的伍德(他也是這架飛機的領航員)帶領著他麾下的第389大隊脫離編隊,並朝東北方向坎皮納(Campina)的煉油廠飛去。“殺手凱恩”的座機是“海莉•哥倫比亞”(Hail Columbia)號,約翰遜的座機是“蘇茜Q”(Suzy Q)號,他們二人繼續駕機朝東飛去。他們指揮的大隊按照任務簡報中的要求,跟著他們的領航機在弗洛雷什蒂上空轉向並朝指定的轟炸航路飛去。

恩特准將和康普頓上校直到飛抵布加勒斯特附近時才發現他們的錯誤。經恩特准將同意,康普頓打破了無線電靜默,並指示所有的飛機調頭朝普洛耶什蒂方向飛去,同時擇機轟炸目標。

在普洛耶什蒂,德國人已經嚴陣以待了。這座城市得到了237門高射炮、阻攔氣球、防空瞭望塔和數以百計的高射機槍的掩護。在緊鄰城市東邊的一座空軍基地內,部署著4個Bf 109戰鬥機聯隊。一列防空火車(車皮上載有數十門大口徑高射炮)已經行駛在從北面通往普洛耶什蒂的鐵軌上了——與凱恩和約翰遜的航線相平行。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二戰時期德軍的防空列車

在烈焰和高射炮火中飛過

原先的作戰計劃已經被徹底打亂,四支轟炸機編隊從三個不同的方向朝著普洛耶什蒂上空飛去,且速度高達每小時250英里(約400千米/小時)。它們此時已經下降到了距離地面不足50英尺(約15米)的高度。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遭受轟炸後被煙霧籠罩的普洛耶什蒂油田

第一批到達普洛耶什蒂上空的是巴克爾的第93轟炸大隊和數個來自第376轟炸大隊的與康普頓脫離的飛行小隊。巴克爾原先被指定的轟炸目標是康科迪亞•維嘉(Concordia Vega)煉油廠,該目標對巴克爾而言現在位於普洛耶什蒂的另一邊了,但阿斯特拉•羅馬納煉油廠——這也是整個任務的首要轟炸目標——現在就陳列在前面。該目標原本是分配給“殺手凱恩”的大隊轟炸的,但巴克爾決定現在就轟炸該目標。

不幸的是,距離目標還有3分鐘航程的時候,巴克爾的座機“地獄村姑”號的機翼撞上了一條阻攔氣球的繩索,飛機本身也被高射炮猛烈擊中並起了火。巴克爾和他的副駕駛約翰•傑斯塔德(John Jerstad)少校並未抓緊時間用機腹迫降——如果他們這樣做的話是有很大的生存機會的——而是帶領他們的大隊繼續朝目標地區飛去,結果“地獄村姑”號最終在目標地區墜毀並爆炸。

"

“B-24轟炸機在烈焰和高射炮火中完成了它們的投彈之旅——飛行高度距離目標還不到50英尺。”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在阿斯特拉•羅馬納(Astra Romana)煉油廠上空

在阿斯特拉•羅馬納(Astra Romana)煉油廠上空,第98轟炸大隊的羅伯特•斯特恩費爾斯(Robert Sternfels)中尉拉起了其座機的左側機翼,以避開一些高大的煙囪。機身因前面波次的B-24轟炸機投下的延時炸彈爆炸後產生的湍流而被吹得輕微搖晃

背景概述

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大的弱點是它對外國石油的依賴。德國人幾乎沒有自己的石油資源,單在1938年這一年德國72%的汽油和潤滑油便是進口的,國內的產量僅有8%,另外20%由合成燃料工廠生產。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普洛耶什蒂地區的哥倫比亞•安奎拉(Columbia Aquila)煉油廠,照片所示為其遭受轟炸後的場景

阿道夫•希特勒1941年入侵蘇聯的動機之一便是奪取俄羅斯高加索山區的油田。德軍奪取油田的行動失敗了,而且隨著德軍大部分石油產地逐漸落入蘇軍之手,其被迫愈加依賴石油儲量豐富的巴爾幹地區,特別是納粹控制下的羅馬尼亞。

位於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以北35英里(約56千米)的普洛耶什蒂周圍環繞著一大圈煉油廠,它們向納粹德國供應了約三分之一的汽油,以及更高比例的高辛烷值航空燃料——這些燃料是由普洛耶什蒂的裂化工廠用較低等的燃料轉化生產的。

羅馬尼亞石油的重要性早已為同盟國方面所知曉。早在1941年7月,蘇聯人便轟炸過普洛耶什蒂,並給其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失,但沒有達成長期的效果。1942年7月,十幾架美軍的B-24轟炸機從埃及起飛發起了對普洛耶什蒂的空襲。結果,他們發現這座城市掩映在厚重的雲層之下,因此只得將炸彈扔在了他們認為可能有工廠的地方。此戰唯一的結果是刺激德國人提升了油田的防空能力。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正在轟炸普洛耶什蒂煉油廠的美軍B-24轟炸機

1943年8月1日,美國人針對普洛耶什蒂油田發起了一場史詩般的空襲。這將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空中作戰行動之一,但它並不是像規劃者預先設想的那樣進行的。

“肥皂泡行動”

同盟國領導人在1943年1月的卡薩布蘭卡會議上決定,應該對普洛耶什蒂進行轟炸。這項龐大的使命最初被稱為“肥皂泡行動”(Soapsuds),至於這麼叫的原因由於年代久遠已經沒有人知道了。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警告說,對於一場有那麼多勇敢的美國人會冒險甚至失去生命的行動而言,取這樣一個代號是不合適的,而且他認為“把貶義的標籤貼在大膽的壯舉上是不利於士氣的”。最終,這次作戰被重新命名為“潮汐行動”(Tidal Wave)。

對部署在英國的盟軍轟炸機而言,普洛耶什蒂在其航程範圍之外,不過從北非起飛的B-24可以到達那裡。因此,該任務被分配給了新組建的美國第9航空隊,該航空隊當時部署在利比亞班加西周圍的幾處基地內。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美國陸軍第9航空隊的B-24轟炸機空襲普洛耶什蒂油田時的場景

與造型更加優美的B-17“飛行堡壘”相比,採用平直上單翼的B-24“解放者”擁有更大的航程和載彈量,而且在空速方面略有優勢。不過,為了執行這次單程飛行距離長達1350英里(約2172千米)的轟炸普洛耶什蒂的任務,B-24還在炸彈艙的前部安裝了額外的油箱。

這次任務的首席計劃者是身在華盛頓陸軍航空隊總部的雅各布•斯瑪特(Jacob E. Smart)上校。轟炸目標是普洛耶什蒂的9座主要煉油廠中的關鍵設施,共分7個目標集群,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周圍,但有一個位於普洛耶什蒂西北約20英里(32千米)處的坎皮納(Campina)。

美國陸軍航空隊轟炸作戰條令的原則之一是用“諾頓”轟炸瞄準具進行高空精確轟炸,但據斯瑪特上校計算,至少需要1400架重型轟炸機才能完成這一任務。而在當時,哪怕把從部署在英國的第8航空隊借來的B-24包括在內,這種轟炸機的可用總數也還連200架都不到。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遭受轟炸後的哥倫比亞•安奎拉煉油廠

讓那些抱著傳統固步自封的人感到害怕的是,斯瑪特上校決定,這次任務將通過低空飛行的方式進行,最終飛機將在最低飛行高度上投彈。低空飛行會提高轟炸精度和落彈對目標的覆蓋,並降低被雷達探測到的概率。“諾頓”轟炸瞄準具被從飛機上拆除,並換成了簡單的轟炸瞄準裝置。

該計劃得到了聯合參謀部及北非盟軍最高指揮官德懷特•艾森豪威爾將軍的批准,並被交給第9航空隊司令劉易斯•布里爾頓(Lewis H. Brereton)少將執行。美軍在班加西附近的沙漠中建立了一座普洛耶什蒂的全尺寸模型,來自第9航空隊的兩個轟炸大隊和臨時從第8航空隊抽調的三個轟炸大隊的B-24機組成員針對模型練習瞭如何從低空投擲模擬炸彈。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1943年7月,B-24轟炸機群在利比亞班加西附近的沙漠中針對模擬目標展開了低空編隊飛行訓練

官兵們的士氣很高,特別是布里爾頓少將在一次大型室外會議上向機組成員發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之後——布里爾頓少將在演講中強調了這一目標的重要性。“如果你們盡你所能地打掉這個目標,那麼就有可能會縮短戰爭”,他這樣說道。“如果能完成這次任務,哪怕損失了所有的飛機也是值得的。”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從普洛耶什蒂油田上空飛過的B-24D轟炸機

布里爾頓表示,他將親自帶隊執行這次任務,但陸軍航空隊司令亨利•“哈普”•阿諾德將軍決定,如果布里爾頓被擊落並被敵人俘虜的話,那損失就太大了。最終,一位軍銜低一級的軍官,第9轟炸機司令部的指揮官烏薩•恩特(Uzal G. Ent)准將會代替布里爾頓少將帶隊執行這次任務。恩特准將有良好的服役記錄,也非常有能力,不過他不是B-24飛行員。恩特准將將坐在專供機組人員乘坐的座椅(“Jump Seat”)上指揮這次任務,他的座機是一架綽號為“泰吉•安”(Teggie Ann)的B-24轟炸機,這架飛機由基思•康普頓(Keith Compton)上校駕駛,隸屬於第376轟炸大隊,該大隊在整個轟炸編隊中飛在最前方。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第376轟炸大隊的指揮官基思•康普頓上校(右)和“泰吉•安”號的副駕駛拉爾夫•湯普森上尉(Ralph Thompson,左)正在幫助烏薩•恩特准將穿上所有機組人員在任務中所穿的標準防彈背心

在執行這次任務之前,盟軍沒有對普洛耶什蒂進行任何航空照相偵察,以免引起德國人的警惕,所以美軍的計劃人員不知道普洛耶什蒂油田的防禦已經大大改善——此時已經是歐洲最強的之一了。

編隊飛行出了岔子

這次任務被安排在一個星期天進行,以儘量減少那些在普洛耶什蒂煉油廠工作的勞動者的傷亡。這些勞動者對之前的空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飛抵目標之前,這些轟炸機一路上要保持無線電靜默。

1943年8月1日,參加作戰的B-24轟炸機滑出了機庫,準備在破曉後不久就起飛。油罐車在跑道末端與這些飛機匯合,以便將其常規機翼油箱和彈艙內的輔助油箱加滿燃料。有1架飛機在起飛時墜毀,但有177架飛機成功地從它們各自的基地起飛了,並在空中編隊後飛越了地中海。

康普頓上校麾下的第376轟炸大隊是這支龐大編隊的“領頭雁”。在他身後,按照順序依次是愛德森•巴克爾(Addison E. Baker)中校指揮的第93轟炸大隊、約翰•凱恩(John R. Kane)上校指揮的第98轟炸大隊、萊昂•約翰遜(Leon W. Johnson)上校指揮的第44轟炸大隊和傑克•伍德(Jack W. Wood)上校指揮的第389轟炸大隊。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指揮第44轟炸大隊的萊昂•約翰遜上校(左)和指揮第98轟炸大隊的約翰•凱恩上校(右,綽號“殺手凱恩”)。他們二人後來在飛行中比領頭的編隊慢了20分鐘

長期以來,一直有一個傳聞是一架綽號為“萬國”(Wongo Wongo)的B-24轟炸機失去控制並墜入了希臘外海科孚(Corfu)島附近的海域。當時在“萬國”翼側飛行的是一架綽號為“沙漠莉莉”(Desert Lilly)的B-24轟炸機,這架飛機不顧命令並立刻下降高度以檢查有無倖存者,此舉導致其無法迅速再爬升到足夠的高度以重新加入轟炸編隊。

根據一種常見的說法,“萬國”和“沙漠莉莉”分別是這次任務的領航機和備用領航機,這兩架飛機上的領航員掌握著其他人無法獲得的特殊地圖和簡報。這種說法可以解釋後來轟炸行動中出現的問題。事實上,康普頓上校駕駛的“泰吉•安”號才是這次任務的領航機,與康普頓上校坐在同一架飛機上的哈羅德•維克倫德(Harold Wicklund)上尉是這次任務的領航員。失蹤的那兩架飛機來自康普頓麾下第376轟炸大隊的第2飛行小隊。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那架綽號為“泰吉•安”的B-24轟炸機

對轟炸行動影響更大的是康普頓上校與第98轟炸大隊指揮官凱恩之間的爭鬥,後者綽號“殺手凱恩”(Killer Kane),這一綽號取自“巴克•羅傑斯”(Buck Rogers)彩色連環漫畫中的一個角色。康普頓和凱恩相互討厭對方。他們在如何充分運用B-24轟炸機方面也存在分歧。

康普頓以較高的速度領航著整個編隊,並期望其他人能跟上他的步伐;而凱恩則認為最好的方式是在途中以較慢的速度飛行以節省燃料,並在接近目標時全速發起進攻。凱恩的大隊在整個編隊中排在第三位,他固執地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導致凱恩連帶著他後面的兩個大隊與前面兩個大隊之間的距離逐漸拉大。當空襲部隊從保加利亞進入羅馬尼亞邊界時,康普頓和巴克爾分別領先了凱恩、約翰遜和伍德20分鐘的航程。

由於要遵守無線電靜默的要求,因此恩特准將和康普頓上校無法要求凱恩趕上來。他們不知道的是,德國人已經截獲了有關這次任務的情報,並且自他們飛越地中海以來一直在用雷達追蹤這些B-24。空襲的突然性因素已經喪失了。不過,這還不算是最糟糕的。康普頓因為未能及時通知凱恩而導致編隊的完整性無法維持是說得過去的,但他即將犯下一個巨大的錯誤。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編隊飛行的B-24轟炸機

錯誤的轉彎

轟炸計劃原本要求所有五個大隊一起進入羅馬尼亞上空,但編隊此時已經分成兩部分了。在編隊前方還有四個導航點,前三個分別位於皮特什蒂(Pitesti)、特爾戈維什泰(Targoviste)和弗洛雷什蒂(Floresti),這三地分別距離普洛耶什蒂約105千米、63千米和21千米遠。

筆者在此嘗試著猜想了一下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康普頓有他自己的地圖和圖表,他不斷地查看這些材料。“泰吉•安”在約200英尺(約61米)的高度上快速飛越了位於皮特什蒂的第一個轉向點,在這一高度上,地面上的景物會飛快地從人眼前掠過,山丘和河流看起來全都非常相似。

領航員維克倫德給康普頓上校提供了一個估計的抵達弗洛雷什蒂上空的轉向點的時間。當這一時刻到來時,康普頓看到了一座非常像弗洛雷什蒂的城鎮和地標,於是他調轉“泰吉•安”的機頭並朝著投彈航路飛去。當時巴克爾在其座機“地獄村姑”(Hell’s Wench)號上引導著第93轟炸大隊緊隨康普頓的第376大隊飛行,並飛在後者的東南方。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潮汐行動”中B-24轟炸機從班加西飛往普洛耶什蒂的航線圖,可見皮特什蒂和弗洛雷什蒂這兩處轉向點的位置

事實上,康普頓在其上空轉彎的那座城鎮是第二個轉向點特爾戈維什泰,而不是弗洛雷什蒂。這兩個轟炸大隊的轉彎足足提前了39英里(約63千米),並且直接往布加勒斯特——羅馬尼亞防空力量的總部所在地——而不是普洛耶什蒂飛去了。

整個飛行編隊中的機組人員立即發現了這個錯誤,許多人打破了無線電靜默,他們大聲喊道:“不是這裡!”“地點錯誤!”“這不是我們要去的地方!”

恩特准將和康普頓上校的無線電一直關著,因此他們聽不到這一切。多年以後,維克倫德說,他給了康普頓一個錯誤的估計抵達時間,而且當他在特爾戈維什泰上空轉彎時沒有向康普頓糾正這一切。

巴克爾一直與康普頓保持著隊型,但在康普頓最終知曉之前他就已經指出飛機處在錯誤的航線上了,他還將第93轟炸大隊向北帶回了飛往普洛耶什蒂的正確航線。康普頓麾下第376轟炸大隊的一些機組人員也駕機隨巴克爾而去。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正在投彈的B-24轟炸機編隊

轟炸機編隊後方的那三個大隊並不知道他們前面的兩個大隊出了問題。在皮特什蒂上空,“天蠍”(The Scorpion)號上的伍德(他也是這架飛機的領航員)帶領著他麾下的第389大隊脫離編隊,並朝東北方向坎皮納(Campina)的煉油廠飛去。“殺手凱恩”的座機是“海莉•哥倫比亞”(Hail Columbia)號,約翰遜的座機是“蘇茜Q”(Suzy Q)號,他們二人繼續駕機朝東飛去。他們指揮的大隊按照任務簡報中的要求,跟著他們的領航機在弗洛雷什蒂上空轉向並朝指定的轟炸航路飛去。

恩特准將和康普頓上校直到飛抵布加勒斯特附近時才發現他們的錯誤。經恩特准將同意,康普頓打破了無線電靜默,並指示所有的飛機調頭朝普洛耶什蒂方向飛去,同時擇機轟炸目標。

在普洛耶什蒂,德國人已經嚴陣以待了。這座城市得到了237門高射炮、阻攔氣球、防空瞭望塔和數以百計的高射機槍的掩護。在緊鄰城市東邊的一座空軍基地內,部署著4個Bf 109戰鬥機聯隊。一列防空火車(車皮上載有數十門大口徑高射炮)已經行駛在從北面通往普洛耶什蒂的鐵軌上了——與凱恩和約翰遜的航線相平行。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二戰時期德軍的防空列車

在烈焰和高射炮火中飛過

原先的作戰計劃已經被徹底打亂,四支轟炸機編隊從三個不同的方向朝著普洛耶什蒂上空飛去,且速度高達每小時250英里(約400千米/小時)。它們此時已經下降到了距離地面不足50英尺(約15米)的高度。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遭受轟炸後被煙霧籠罩的普洛耶什蒂油田

第一批到達普洛耶什蒂上空的是巴克爾的第93轟炸大隊和數個來自第376轟炸大隊的與康普頓脫離的飛行小隊。巴克爾原先被指定的轟炸目標是康科迪亞•維嘉(Concordia Vega)煉油廠,該目標對巴克爾而言現在位於普洛耶什蒂的另一邊了,但阿斯特拉•羅馬納煉油廠——這也是整個任務的首要轟炸目標——現在就陳列在前面。該目標原本是分配給“殺手凱恩”的大隊轟炸的,但巴克爾決定現在就轟炸該目標。

不幸的是,距離目標還有3分鐘航程的時候,巴克爾的座機“地獄村姑”號的機翼撞上了一條阻攔氣球的繩索,飛機本身也被高射炮猛烈擊中並起了火。巴克爾和他的副駕駛約翰•傑斯塔德(John Jerstad)少校並未抓緊時間用機腹迫降——如果他們這樣做的話是有很大的生存機會的——而是帶領他們的大隊繼續朝目標地區飛去,結果“地獄村姑”號最終在目標地區墜毀並爆炸。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一架戰傷的B-24轟炸機用機腹迫降

那列防空火車已經接到了煉油廠遭受空襲的警報,當B-24大批飛來時其正在高速行駛。凱恩的大隊在鐵軌右側,約翰遜的大隊在鐵軌左側,火車上的大口徑高炮——其中一部分是88毫米口徑高射炮——幾乎是在近距離平射射程內開火了,B-24也用機上的12.7毫米口徑機槍進行了反擊。這場對決在不到90秒鐘的時間內就宣告結束:B-24轟炸機成功地把車頭打成了篩子,並迫使火車停了下來,但也有幾架轟炸機被擊落。

當凱恩和約翰遜飛抵時,普洛耶什蒂已經成了一片煉獄。高度可達翼尖的火焰在洶湧地起伏著,厚厚的煙霧掩蓋了氣球纜繩和建築物尖頂,並且飛機常常被延時炸彈爆炸產生的氣流所晃動。儘管存在危險,但凱恩和約翰遜還是選擇繼續攻擊。根據美國陸軍航空隊官方戰史中的說法,“B-24轟炸機像保齡球瓶一樣紛紛墜落,但目標也受到了精確的猛烈打擊。”

在不同高度飛行的B-24相互從上方和下方穿過,並且飛機與飛機之間幾乎是緊貼在一起。德國人對美軍空襲的複雜性和精確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幾乎忘了自己正在觀看一場壯觀的破壞大戲。

"

“B-24轟炸機在烈焰和高射炮火中完成了它們的投彈之旅——飛行高度距離目標還不到50英尺。”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在阿斯特拉•羅馬納(Astra Romana)煉油廠上空

在阿斯特拉•羅馬納(Astra Romana)煉油廠上空,第98轟炸大隊的羅伯特•斯特恩費爾斯(Robert Sternfels)中尉拉起了其座機的左側機翼,以避開一些高大的煙囪。機身因前面波次的B-24轟炸機投下的延時炸彈爆炸後產生的湍流而被吹得輕微搖晃

背景概述

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大的弱點是它對外國石油的依賴。德國人幾乎沒有自己的石油資源,單在1938年這一年德國72%的汽油和潤滑油便是進口的,國內的產量僅有8%,另外20%由合成燃料工廠生產。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普洛耶什蒂地區的哥倫比亞•安奎拉(Columbia Aquila)煉油廠,照片所示為其遭受轟炸後的場景

阿道夫•希特勒1941年入侵蘇聯的動機之一便是奪取俄羅斯高加索山區的油田。德軍奪取油田的行動失敗了,而且隨著德軍大部分石油產地逐漸落入蘇軍之手,其被迫愈加依賴石油儲量豐富的巴爾幹地區,特別是納粹控制下的羅馬尼亞。

位於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以北35英里(約56千米)的普洛耶什蒂周圍環繞著一大圈煉油廠,它們向納粹德國供應了約三分之一的汽油,以及更高比例的高辛烷值航空燃料——這些燃料是由普洛耶什蒂的裂化工廠用較低等的燃料轉化生產的。

羅馬尼亞石油的重要性早已為同盟國方面所知曉。早在1941年7月,蘇聯人便轟炸過普洛耶什蒂,並給其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失,但沒有達成長期的效果。1942年7月,十幾架美軍的B-24轟炸機從埃及起飛發起了對普洛耶什蒂的空襲。結果,他們發現這座城市掩映在厚重的雲層之下,因此只得將炸彈扔在了他們認為可能有工廠的地方。此戰唯一的結果是刺激德國人提升了油田的防空能力。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正在轟炸普洛耶什蒂煉油廠的美軍B-24轟炸機

1943年8月1日,美國人針對普洛耶什蒂油田發起了一場史詩般的空襲。這將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空中作戰行動之一,但它並不是像規劃者預先設想的那樣進行的。

“肥皂泡行動”

同盟國領導人在1943年1月的卡薩布蘭卡會議上決定,應該對普洛耶什蒂進行轟炸。這項龐大的使命最初被稱為“肥皂泡行動”(Soapsuds),至於這麼叫的原因由於年代久遠已經沒有人知道了。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警告說,對於一場有那麼多勇敢的美國人會冒險甚至失去生命的行動而言,取這樣一個代號是不合適的,而且他認為“把貶義的標籤貼在大膽的壯舉上是不利於士氣的”。最終,這次作戰被重新命名為“潮汐行動”(Tidal Wave)。

對部署在英國的盟軍轟炸機而言,普洛耶什蒂在其航程範圍之外,不過從北非起飛的B-24可以到達那裡。因此,該任務被分配給了新組建的美國第9航空隊,該航空隊當時部署在利比亞班加西周圍的幾處基地內。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美國陸軍第9航空隊的B-24轟炸機空襲普洛耶什蒂油田時的場景

與造型更加優美的B-17“飛行堡壘”相比,採用平直上單翼的B-24“解放者”擁有更大的航程和載彈量,而且在空速方面略有優勢。不過,為了執行這次單程飛行距離長達1350英里(約2172千米)的轟炸普洛耶什蒂的任務,B-24還在炸彈艙的前部安裝了額外的油箱。

這次任務的首席計劃者是身在華盛頓陸軍航空隊總部的雅各布•斯瑪特(Jacob E. Smart)上校。轟炸目標是普洛耶什蒂的9座主要煉油廠中的關鍵設施,共分7個目標集群,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周圍,但有一個位於普洛耶什蒂西北約20英里(32千米)處的坎皮納(Campina)。

美國陸軍航空隊轟炸作戰條令的原則之一是用“諾頓”轟炸瞄準具進行高空精確轟炸,但據斯瑪特上校計算,至少需要1400架重型轟炸機才能完成這一任務。而在當時,哪怕把從部署在英國的第8航空隊借來的B-24包括在內,這種轟炸機的可用總數也還連200架都不到。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遭受轟炸後的哥倫比亞•安奎拉煉油廠

讓那些抱著傳統固步自封的人感到害怕的是,斯瑪特上校決定,這次任務將通過低空飛行的方式進行,最終飛機將在最低飛行高度上投彈。低空飛行會提高轟炸精度和落彈對目標的覆蓋,並降低被雷達探測到的概率。“諾頓”轟炸瞄準具被從飛機上拆除,並換成了簡單的轟炸瞄準裝置。

該計劃得到了聯合參謀部及北非盟軍最高指揮官德懷特•艾森豪威爾將軍的批准,並被交給第9航空隊司令劉易斯•布里爾頓(Lewis H. Brereton)少將執行。美軍在班加西附近的沙漠中建立了一座普洛耶什蒂的全尺寸模型,來自第9航空隊的兩個轟炸大隊和臨時從第8航空隊抽調的三個轟炸大隊的B-24機組成員針對模型練習瞭如何從低空投擲模擬炸彈。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1943年7月,B-24轟炸機群在利比亞班加西附近的沙漠中針對模擬目標展開了低空編隊飛行訓練

官兵們的士氣很高,特別是布里爾頓少將在一次大型室外會議上向機組成員發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之後——布里爾頓少將在演講中強調了這一目標的重要性。“如果你們盡你所能地打掉這個目標,那麼就有可能會縮短戰爭”,他這樣說道。“如果能完成這次任務,哪怕損失了所有的飛機也是值得的。”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從普洛耶什蒂油田上空飛過的B-24D轟炸機

布里爾頓表示,他將親自帶隊執行這次任務,但陸軍航空隊司令亨利•“哈普”•阿諾德將軍決定,如果布里爾頓被擊落並被敵人俘虜的話,那損失就太大了。最終,一位軍銜低一級的軍官,第9轟炸機司令部的指揮官烏薩•恩特(Uzal G. Ent)准將會代替布里爾頓少將帶隊執行這次任務。恩特准將有良好的服役記錄,也非常有能力,不過他不是B-24飛行員。恩特准將將坐在專供機組人員乘坐的座椅(“Jump Seat”)上指揮這次任務,他的座機是一架綽號為“泰吉•安”(Teggie Ann)的B-24轟炸機,這架飛機由基思•康普頓(Keith Compton)上校駕駛,隸屬於第376轟炸大隊,該大隊在整個轟炸編隊中飛在最前方。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第376轟炸大隊的指揮官基思•康普頓上校(右)和“泰吉•安”號的副駕駛拉爾夫•湯普森上尉(Ralph Thompson,左)正在幫助烏薩•恩特准將穿上所有機組人員在任務中所穿的標準防彈背心

在執行這次任務之前,盟軍沒有對普洛耶什蒂進行任何航空照相偵察,以免引起德國人的警惕,所以美軍的計劃人員不知道普洛耶什蒂油田的防禦已經大大改善——此時已經是歐洲最強的之一了。

編隊飛行出了岔子

這次任務被安排在一個星期天進行,以儘量減少那些在普洛耶什蒂煉油廠工作的勞動者的傷亡。這些勞動者對之前的空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飛抵目標之前,這些轟炸機一路上要保持無線電靜默。

1943年8月1日,參加作戰的B-24轟炸機滑出了機庫,準備在破曉後不久就起飛。油罐車在跑道末端與這些飛機匯合,以便將其常規機翼油箱和彈艙內的輔助油箱加滿燃料。有1架飛機在起飛時墜毀,但有177架飛機成功地從它們各自的基地起飛了,並在空中編隊後飛越了地中海。

康普頓上校麾下的第376轟炸大隊是這支龐大編隊的“領頭雁”。在他身後,按照順序依次是愛德森•巴克爾(Addison E. Baker)中校指揮的第93轟炸大隊、約翰•凱恩(John R. Kane)上校指揮的第98轟炸大隊、萊昂•約翰遜(Leon W. Johnson)上校指揮的第44轟炸大隊和傑克•伍德(Jack W. Wood)上校指揮的第389轟炸大隊。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指揮第44轟炸大隊的萊昂•約翰遜上校(左)和指揮第98轟炸大隊的約翰•凱恩上校(右,綽號“殺手凱恩”)。他們二人後來在飛行中比領頭的編隊慢了20分鐘

長期以來,一直有一個傳聞是一架綽號為“萬國”(Wongo Wongo)的B-24轟炸機失去控制並墜入了希臘外海科孚(Corfu)島附近的海域。當時在“萬國”翼側飛行的是一架綽號為“沙漠莉莉”(Desert Lilly)的B-24轟炸機,這架飛機不顧命令並立刻下降高度以檢查有無倖存者,此舉導致其無法迅速再爬升到足夠的高度以重新加入轟炸編隊。

根據一種常見的說法,“萬國”和“沙漠莉莉”分別是這次任務的領航機和備用領航機,這兩架飛機上的領航員掌握著其他人無法獲得的特殊地圖和簡報。這種說法可以解釋後來轟炸行動中出現的問題。事實上,康普頓上校駕駛的“泰吉•安”號才是這次任務的領航機,與康普頓上校坐在同一架飛機上的哈羅德•維克倫德(Harold Wicklund)上尉是這次任務的領航員。失蹤的那兩架飛機來自康普頓麾下第376轟炸大隊的第2飛行小隊。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那架綽號為“泰吉•安”的B-24轟炸機

對轟炸行動影響更大的是康普頓上校與第98轟炸大隊指揮官凱恩之間的爭鬥,後者綽號“殺手凱恩”(Killer Kane),這一綽號取自“巴克•羅傑斯”(Buck Rogers)彩色連環漫畫中的一個角色。康普頓和凱恩相互討厭對方。他們在如何充分運用B-24轟炸機方面也存在分歧。

康普頓以較高的速度領航著整個編隊,並期望其他人能跟上他的步伐;而凱恩則認為最好的方式是在途中以較慢的速度飛行以節省燃料,並在接近目標時全速發起進攻。凱恩的大隊在整個編隊中排在第三位,他固執地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導致凱恩連帶著他後面的兩個大隊與前面兩個大隊之間的距離逐漸拉大。當空襲部隊從保加利亞進入羅馬尼亞邊界時,康普頓和巴克爾分別領先了凱恩、約翰遜和伍德20分鐘的航程。

由於要遵守無線電靜默的要求,因此恩特准將和康普頓上校無法要求凱恩趕上來。他們不知道的是,德國人已經截獲了有關這次任務的情報,並且自他們飛越地中海以來一直在用雷達追蹤這些B-24。空襲的突然性因素已經喪失了。不過,這還不算是最糟糕的。康普頓因為未能及時通知凱恩而導致編隊的完整性無法維持是說得過去的,但他即將犯下一個巨大的錯誤。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編隊飛行的B-24轟炸機

錯誤的轉彎

轟炸計劃原本要求所有五個大隊一起進入羅馬尼亞上空,但編隊此時已經分成兩部分了。在編隊前方還有四個導航點,前三個分別位於皮特什蒂(Pitesti)、特爾戈維什泰(Targoviste)和弗洛雷什蒂(Floresti),這三地分別距離普洛耶什蒂約105千米、63千米和21千米遠。

筆者在此嘗試著猜想了一下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康普頓有他自己的地圖和圖表,他不斷地查看這些材料。“泰吉•安”在約200英尺(約61米)的高度上快速飛越了位於皮特什蒂的第一個轉向點,在這一高度上,地面上的景物會飛快地從人眼前掠過,山丘和河流看起來全都非常相似。

領航員維克倫德給康普頓上校提供了一個估計的抵達弗洛雷什蒂上空的轉向點的時間。當這一時刻到來時,康普頓看到了一座非常像弗洛雷什蒂的城鎮和地標,於是他調轉“泰吉•安”的機頭並朝著投彈航路飛去。當時巴克爾在其座機“地獄村姑”(Hell’s Wench)號上引導著第93轟炸大隊緊隨康普頓的第376大隊飛行,並飛在後者的東南方。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潮汐行動”中B-24轟炸機從班加西飛往普洛耶什蒂的航線圖,可見皮特什蒂和弗洛雷什蒂這兩處轉向點的位置

事實上,康普頓在其上空轉彎的那座城鎮是第二個轉向點特爾戈維什泰,而不是弗洛雷什蒂。這兩個轟炸大隊的轉彎足足提前了39英里(約63千米),並且直接往布加勒斯特——羅馬尼亞防空力量的總部所在地——而不是普洛耶什蒂飛去了。

整個飛行編隊中的機組人員立即發現了這個錯誤,許多人打破了無線電靜默,他們大聲喊道:“不是這裡!”“地點錯誤!”“這不是我們要去的地方!”

恩特准將和康普頓上校的無線電一直關著,因此他們聽不到這一切。多年以後,維克倫德說,他給了康普頓一個錯誤的估計抵達時間,而且當他在特爾戈維什泰上空轉彎時沒有向康普頓糾正這一切。

巴克爾一直與康普頓保持著隊型,但在康普頓最終知曉之前他就已經指出飛機處在錯誤的航線上了,他還將第93轟炸大隊向北帶回了飛往普洛耶什蒂的正確航線。康普頓麾下第376轟炸大隊的一些機組人員也駕機隨巴克爾而去。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正在投彈的B-24轟炸機編隊

轟炸機編隊後方的那三個大隊並不知道他們前面的兩個大隊出了問題。在皮特什蒂上空,“天蠍”(The Scorpion)號上的伍德(他也是這架飛機的領航員)帶領著他麾下的第389大隊脫離編隊,並朝東北方向坎皮納(Campina)的煉油廠飛去。“殺手凱恩”的座機是“海莉•哥倫比亞”(Hail Columbia)號,約翰遜的座機是“蘇茜Q”(Suzy Q)號,他們二人繼續駕機朝東飛去。他們指揮的大隊按照任務簡報中的要求,跟著他們的領航機在弗洛雷什蒂上空轉向並朝指定的轟炸航路飛去。

恩特准將和康普頓上校直到飛抵布加勒斯特附近時才發現他們的錯誤。經恩特准將同意,康普頓打破了無線電靜默,並指示所有的飛機調頭朝普洛耶什蒂方向飛去,同時擇機轟炸目標。

在普洛耶什蒂,德國人已經嚴陣以待了。這座城市得到了237門高射炮、阻攔氣球、防空瞭望塔和數以百計的高射機槍的掩護。在緊鄰城市東邊的一座空軍基地內,部署著4個Bf 109戰鬥機聯隊。一列防空火車(車皮上載有數十門大口徑高射炮)已經行駛在從北面通往普洛耶什蒂的鐵軌上了——與凱恩和約翰遜的航線相平行。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二戰時期德軍的防空列車

在烈焰和高射炮火中飛過

原先的作戰計劃已經被徹底打亂,四支轟炸機編隊從三個不同的方向朝著普洛耶什蒂上空飛去,且速度高達每小時250英里(約400千米/小時)。它們此時已經下降到了距離地面不足50英尺(約15米)的高度。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遭受轟炸後被煙霧籠罩的普洛耶什蒂油田

第一批到達普洛耶什蒂上空的是巴克爾的第93轟炸大隊和數個來自第376轟炸大隊的與康普頓脫離的飛行小隊。巴克爾原先被指定的轟炸目標是康科迪亞•維嘉(Concordia Vega)煉油廠,該目標對巴克爾而言現在位於普洛耶什蒂的另一邊了,但阿斯特拉•羅馬納煉油廠——這也是整個任務的首要轟炸目標——現在就陳列在前面。該目標原本是分配給“殺手凱恩”的大隊轟炸的,但巴克爾決定現在就轟炸該目標。

不幸的是,距離目標還有3分鐘航程的時候,巴克爾的座機“地獄村姑”號的機翼撞上了一條阻攔氣球的繩索,飛機本身也被高射炮猛烈擊中並起了火。巴克爾和他的副駕駛約翰•傑斯塔德(John Jerstad)少校並未抓緊時間用機腹迫降——如果他們這樣做的話是有很大的生存機會的——而是帶領他們的大隊繼續朝目標地區飛去,結果“地獄村姑”號最終在目標地區墜毀並爆炸。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一架戰傷的B-24轟炸機用機腹迫降

那列防空火車已經接到了煉油廠遭受空襲的警報,當B-24大批飛來時其正在高速行駛。凱恩的大隊在鐵軌右側,約翰遜的大隊在鐵軌左側,火車上的大口徑高炮——其中一部分是88毫米口徑高射炮——幾乎是在近距離平射射程內開火了,B-24也用機上的12.7毫米口徑機槍進行了反擊。這場對決在不到90秒鐘的時間內就宣告結束:B-24轟炸機成功地把車頭打成了篩子,並迫使火車停了下來,但也有幾架轟炸機被擊落。

當凱恩和約翰遜飛抵時,普洛耶什蒂已經成了一片煉獄。高度可達翼尖的火焰在洶湧地起伏著,厚厚的煙霧掩蓋了氣球纜繩和建築物尖頂,並且飛機常常被延時炸彈爆炸產生的氣流所晃動。儘管存在危險,但凱恩和約翰遜還是選擇繼續攻擊。根據美國陸軍航空隊官方戰史中的說法,“B-24轟炸機像保齡球瓶一樣紛紛墜落,但目標也受到了精確的猛烈打擊。”

在不同高度飛行的B-24相互從上方和下方穿過,並且飛機與飛機之間幾乎是緊貼在一起。德國人對美軍空襲的複雜性和精確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幾乎忘了自己正在觀看一場壯觀的破壞大戲。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被高炮擊中機翼的B-24,幸好沒有直接命中翼樑

康普頓上校的第376轟炸大隊此時正在從布加勒斯特調頭返航,他們幾乎已經沒有機會找到他們的目標——位於普洛耶什蒂一側的羅馬尼亞-美國合資經營的石油工業複合體了,更不用說空襲這個目標了。“泰吉•安”號拋掉了炸彈,並帶頭踏上了返航之旅。儘管如此,諾曼•阿珀爾德(Norman Appold)少校和來自第376大隊的六架飛機還是抓住機會轟炸了康科迪亞•維嘉煉油廠,這是巴克爾大隊最初的轟炸目標。

同時,伍德的第389轟炸大隊正在空襲坎皮納市的斯蒂亞•羅馬納(Steaua Romana)煉油廠。在空襲中,勞埃德•休斯(Lloyd Hughes)少尉的座機多次被地面火力擊中,並且其飛機的彈艙和機翼油箱中噴出了大量汽油,休斯少尉繼續堅持飛行並轟炸目標,直至他的飛機最終凌空爆炸。

"

“B-24轟炸機在烈焰和高射炮火中完成了它們的投彈之旅——飛行高度距離目標還不到50英尺。”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在阿斯特拉•羅馬納(Astra Romana)煉油廠上空

在阿斯特拉•羅馬納(Astra Romana)煉油廠上空,第98轟炸大隊的羅伯特•斯特恩費爾斯(Robert Sternfels)中尉拉起了其座機的左側機翼,以避開一些高大的煙囪。機身因前面波次的B-24轟炸機投下的延時炸彈爆炸後產生的湍流而被吹得輕微搖晃

背景概述

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大的弱點是它對外國石油的依賴。德國人幾乎沒有自己的石油資源,單在1938年這一年德國72%的汽油和潤滑油便是進口的,國內的產量僅有8%,另外20%由合成燃料工廠生產。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普洛耶什蒂地區的哥倫比亞•安奎拉(Columbia Aquila)煉油廠,照片所示為其遭受轟炸後的場景

阿道夫•希特勒1941年入侵蘇聯的動機之一便是奪取俄羅斯高加索山區的油田。德軍奪取油田的行動失敗了,而且隨著德軍大部分石油產地逐漸落入蘇軍之手,其被迫愈加依賴石油儲量豐富的巴爾幹地區,特別是納粹控制下的羅馬尼亞。

位於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以北35英里(約56千米)的普洛耶什蒂周圍環繞著一大圈煉油廠,它們向納粹德國供應了約三分之一的汽油,以及更高比例的高辛烷值航空燃料——這些燃料是由普洛耶什蒂的裂化工廠用較低等的燃料轉化生產的。

羅馬尼亞石油的重要性早已為同盟國方面所知曉。早在1941年7月,蘇聯人便轟炸過普洛耶什蒂,並給其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失,但沒有達成長期的效果。1942年7月,十幾架美軍的B-24轟炸機從埃及起飛發起了對普洛耶什蒂的空襲。結果,他們發現這座城市掩映在厚重的雲層之下,因此只得將炸彈扔在了他們認為可能有工廠的地方。此戰唯一的結果是刺激德國人提升了油田的防空能力。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正在轟炸普洛耶什蒂煉油廠的美軍B-24轟炸機

1943年8月1日,美國人針對普洛耶什蒂油田發起了一場史詩般的空襲。這將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空中作戰行動之一,但它並不是像規劃者預先設想的那樣進行的。

“肥皂泡行動”

同盟國領導人在1943年1月的卡薩布蘭卡會議上決定,應該對普洛耶什蒂進行轟炸。這項龐大的使命最初被稱為“肥皂泡行動”(Soapsuds),至於這麼叫的原因由於年代久遠已經沒有人知道了。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警告說,對於一場有那麼多勇敢的美國人會冒險甚至失去生命的行動而言,取這樣一個代號是不合適的,而且他認為“把貶義的標籤貼在大膽的壯舉上是不利於士氣的”。最終,這次作戰被重新命名為“潮汐行動”(Tidal Wave)。

對部署在英國的盟軍轟炸機而言,普洛耶什蒂在其航程範圍之外,不過從北非起飛的B-24可以到達那裡。因此,該任務被分配給了新組建的美國第9航空隊,該航空隊當時部署在利比亞班加西周圍的幾處基地內。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美國陸軍第9航空隊的B-24轟炸機空襲普洛耶什蒂油田時的場景

與造型更加優美的B-17“飛行堡壘”相比,採用平直上單翼的B-24“解放者”擁有更大的航程和載彈量,而且在空速方面略有優勢。不過,為了執行這次單程飛行距離長達1350英里(約2172千米)的轟炸普洛耶什蒂的任務,B-24還在炸彈艙的前部安裝了額外的油箱。

這次任務的首席計劃者是身在華盛頓陸軍航空隊總部的雅各布•斯瑪特(Jacob E. Smart)上校。轟炸目標是普洛耶什蒂的9座主要煉油廠中的關鍵設施,共分7個目標集群,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周圍,但有一個位於普洛耶什蒂西北約20英里(32千米)處的坎皮納(Campina)。

美國陸軍航空隊轟炸作戰條令的原則之一是用“諾頓”轟炸瞄準具進行高空精確轟炸,但據斯瑪特上校計算,至少需要1400架重型轟炸機才能完成這一任務。而在當時,哪怕把從部署在英國的第8航空隊借來的B-24包括在內,這種轟炸機的可用總數也還連200架都不到。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遭受轟炸後的哥倫比亞•安奎拉煉油廠

讓那些抱著傳統固步自封的人感到害怕的是,斯瑪特上校決定,這次任務將通過低空飛行的方式進行,最終飛機將在最低飛行高度上投彈。低空飛行會提高轟炸精度和落彈對目標的覆蓋,並降低被雷達探測到的概率。“諾頓”轟炸瞄準具被從飛機上拆除,並換成了簡單的轟炸瞄準裝置。

該計劃得到了聯合參謀部及北非盟軍最高指揮官德懷特•艾森豪威爾將軍的批准,並被交給第9航空隊司令劉易斯•布里爾頓(Lewis H. Brereton)少將執行。美軍在班加西附近的沙漠中建立了一座普洛耶什蒂的全尺寸模型,來自第9航空隊的兩個轟炸大隊和臨時從第8航空隊抽調的三個轟炸大隊的B-24機組成員針對模型練習瞭如何從低空投擲模擬炸彈。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1943年7月,B-24轟炸機群在利比亞班加西附近的沙漠中針對模擬目標展開了低空編隊飛行訓練

官兵們的士氣很高,特別是布里爾頓少將在一次大型室外會議上向機組成員發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之後——布里爾頓少將在演講中強調了這一目標的重要性。“如果你們盡你所能地打掉這個目標,那麼就有可能會縮短戰爭”,他這樣說道。“如果能完成這次任務,哪怕損失了所有的飛機也是值得的。”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從普洛耶什蒂油田上空飛過的B-24D轟炸機

布里爾頓表示,他將親自帶隊執行這次任務,但陸軍航空隊司令亨利•“哈普”•阿諾德將軍決定,如果布里爾頓被擊落並被敵人俘虜的話,那損失就太大了。最終,一位軍銜低一級的軍官,第9轟炸機司令部的指揮官烏薩•恩特(Uzal G. Ent)准將會代替布里爾頓少將帶隊執行這次任務。恩特准將有良好的服役記錄,也非常有能力,不過他不是B-24飛行員。恩特准將將坐在專供機組人員乘坐的座椅(“Jump Seat”)上指揮這次任務,他的座機是一架綽號為“泰吉•安”(Teggie Ann)的B-24轟炸機,這架飛機由基思•康普頓(Keith Compton)上校駕駛,隸屬於第376轟炸大隊,該大隊在整個轟炸編隊中飛在最前方。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第376轟炸大隊的指揮官基思•康普頓上校(右)和“泰吉•安”號的副駕駛拉爾夫•湯普森上尉(Ralph Thompson,左)正在幫助烏薩•恩特准將穿上所有機組人員在任務中所穿的標準防彈背心

在執行這次任務之前,盟軍沒有對普洛耶什蒂進行任何航空照相偵察,以免引起德國人的警惕,所以美軍的計劃人員不知道普洛耶什蒂油田的防禦已經大大改善——此時已經是歐洲最強的之一了。

編隊飛行出了岔子

這次任務被安排在一個星期天進行,以儘量減少那些在普洛耶什蒂煉油廠工作的勞動者的傷亡。這些勞動者對之前的空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飛抵目標之前,這些轟炸機一路上要保持無線電靜默。

1943年8月1日,參加作戰的B-24轟炸機滑出了機庫,準備在破曉後不久就起飛。油罐車在跑道末端與這些飛機匯合,以便將其常規機翼油箱和彈艙內的輔助油箱加滿燃料。有1架飛機在起飛時墜毀,但有177架飛機成功地從它們各自的基地起飛了,並在空中編隊後飛越了地中海。

康普頓上校麾下的第376轟炸大隊是這支龐大編隊的“領頭雁”。在他身後,按照順序依次是愛德森•巴克爾(Addison E. Baker)中校指揮的第93轟炸大隊、約翰•凱恩(John R. Kane)上校指揮的第98轟炸大隊、萊昂•約翰遜(Leon W. Johnson)上校指揮的第44轟炸大隊和傑克•伍德(Jack W. Wood)上校指揮的第389轟炸大隊。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指揮第44轟炸大隊的萊昂•約翰遜上校(左)和指揮第98轟炸大隊的約翰•凱恩上校(右,綽號“殺手凱恩”)。他們二人後來在飛行中比領頭的編隊慢了20分鐘

長期以來,一直有一個傳聞是一架綽號為“萬國”(Wongo Wongo)的B-24轟炸機失去控制並墜入了希臘外海科孚(Corfu)島附近的海域。當時在“萬國”翼側飛行的是一架綽號為“沙漠莉莉”(Desert Lilly)的B-24轟炸機,這架飛機不顧命令並立刻下降高度以檢查有無倖存者,此舉導致其無法迅速再爬升到足夠的高度以重新加入轟炸編隊。

根據一種常見的說法,“萬國”和“沙漠莉莉”分別是這次任務的領航機和備用領航機,這兩架飛機上的領航員掌握著其他人無法獲得的特殊地圖和簡報。這種說法可以解釋後來轟炸行動中出現的問題。事實上,康普頓上校駕駛的“泰吉•安”號才是這次任務的領航機,與康普頓上校坐在同一架飛機上的哈羅德•維克倫德(Harold Wicklund)上尉是這次任務的領航員。失蹤的那兩架飛機來自康普頓麾下第376轟炸大隊的第2飛行小隊。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那架綽號為“泰吉•安”的B-24轟炸機

對轟炸行動影響更大的是康普頓上校與第98轟炸大隊指揮官凱恩之間的爭鬥,後者綽號“殺手凱恩”(Killer Kane),這一綽號取自“巴克•羅傑斯”(Buck Rogers)彩色連環漫畫中的一個角色。康普頓和凱恩相互討厭對方。他們在如何充分運用B-24轟炸機方面也存在分歧。

康普頓以較高的速度領航著整個編隊,並期望其他人能跟上他的步伐;而凱恩則認為最好的方式是在途中以較慢的速度飛行以節省燃料,並在接近目標時全速發起進攻。凱恩的大隊在整個編隊中排在第三位,他固執地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導致凱恩連帶著他後面的兩個大隊與前面兩個大隊之間的距離逐漸拉大。當空襲部隊從保加利亞進入羅馬尼亞邊界時,康普頓和巴克爾分別領先了凱恩、約翰遜和伍德20分鐘的航程。

由於要遵守無線電靜默的要求,因此恩特准將和康普頓上校無法要求凱恩趕上來。他們不知道的是,德國人已經截獲了有關這次任務的情報,並且自他們飛越地中海以來一直在用雷達追蹤這些B-24。空襲的突然性因素已經喪失了。不過,這還不算是最糟糕的。康普頓因為未能及時通知凱恩而導致編隊的完整性無法維持是說得過去的,但他即將犯下一個巨大的錯誤。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編隊飛行的B-24轟炸機

錯誤的轉彎

轟炸計劃原本要求所有五個大隊一起進入羅馬尼亞上空,但編隊此時已經分成兩部分了。在編隊前方還有四個導航點,前三個分別位於皮特什蒂(Pitesti)、特爾戈維什泰(Targoviste)和弗洛雷什蒂(Floresti),這三地分別距離普洛耶什蒂約105千米、63千米和21千米遠。

筆者在此嘗試著猜想了一下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康普頓有他自己的地圖和圖表,他不斷地查看這些材料。“泰吉•安”在約200英尺(約61米)的高度上快速飛越了位於皮特什蒂的第一個轉向點,在這一高度上,地面上的景物會飛快地從人眼前掠過,山丘和河流看起來全都非常相似。

領航員維克倫德給康普頓上校提供了一個估計的抵達弗洛雷什蒂上空的轉向點的時間。當這一時刻到來時,康普頓看到了一座非常像弗洛雷什蒂的城鎮和地標,於是他調轉“泰吉•安”的機頭並朝著投彈航路飛去。當時巴克爾在其座機“地獄村姑”(Hell’s Wench)號上引導著第93轟炸大隊緊隨康普頓的第376大隊飛行,並飛在後者的東南方。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潮汐行動”中B-24轟炸機從班加西飛往普洛耶什蒂的航線圖,可見皮特什蒂和弗洛雷什蒂這兩處轉向點的位置

事實上,康普頓在其上空轉彎的那座城鎮是第二個轉向點特爾戈維什泰,而不是弗洛雷什蒂。這兩個轟炸大隊的轉彎足足提前了39英里(約63千米),並且直接往布加勒斯特——羅馬尼亞防空力量的總部所在地——而不是普洛耶什蒂飛去了。

整個飛行編隊中的機組人員立即發現了這個錯誤,許多人打破了無線電靜默,他們大聲喊道:“不是這裡!”“地點錯誤!”“這不是我們要去的地方!”

恩特准將和康普頓上校的無線電一直關著,因此他們聽不到這一切。多年以後,維克倫德說,他給了康普頓一個錯誤的估計抵達時間,而且當他在特爾戈維什泰上空轉彎時沒有向康普頓糾正這一切。

巴克爾一直與康普頓保持著隊型,但在康普頓最終知曉之前他就已經指出飛機處在錯誤的航線上了,他還將第93轟炸大隊向北帶回了飛往普洛耶什蒂的正確航線。康普頓麾下第376轟炸大隊的一些機組人員也駕機隨巴克爾而去。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正在投彈的B-24轟炸機編隊

轟炸機編隊後方的那三個大隊並不知道他們前面的兩個大隊出了問題。在皮特什蒂上空,“天蠍”(The Scorpion)號上的伍德(他也是這架飛機的領航員)帶領著他麾下的第389大隊脫離編隊,並朝東北方向坎皮納(Campina)的煉油廠飛去。“殺手凱恩”的座機是“海莉•哥倫比亞”(Hail Columbia)號,約翰遜的座機是“蘇茜Q”(Suzy Q)號,他們二人繼續駕機朝東飛去。他們指揮的大隊按照任務簡報中的要求,跟著他們的領航機在弗洛雷什蒂上空轉向並朝指定的轟炸航路飛去。

恩特准將和康普頓上校直到飛抵布加勒斯特附近時才發現他們的錯誤。經恩特准將同意,康普頓打破了無線電靜默,並指示所有的飛機調頭朝普洛耶什蒂方向飛去,同時擇機轟炸目標。

在普洛耶什蒂,德國人已經嚴陣以待了。這座城市得到了237門高射炮、阻攔氣球、防空瞭望塔和數以百計的高射機槍的掩護。在緊鄰城市東邊的一座空軍基地內,部署著4個Bf 109戰鬥機聯隊。一列防空火車(車皮上載有數十門大口徑高射炮)已經行駛在從北面通往普洛耶什蒂的鐵軌上了——與凱恩和約翰遜的航線相平行。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二戰時期德軍的防空列車

在烈焰和高射炮火中飛過

原先的作戰計劃已經被徹底打亂,四支轟炸機編隊從三個不同的方向朝著普洛耶什蒂上空飛去,且速度高達每小時250英里(約400千米/小時)。它們此時已經下降到了距離地面不足50英尺(約15米)的高度。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遭受轟炸後被煙霧籠罩的普洛耶什蒂油田

第一批到達普洛耶什蒂上空的是巴克爾的第93轟炸大隊和數個來自第376轟炸大隊的與康普頓脫離的飛行小隊。巴克爾原先被指定的轟炸目標是康科迪亞•維嘉(Concordia Vega)煉油廠,該目標對巴克爾而言現在位於普洛耶什蒂的另一邊了,但阿斯特拉•羅馬納煉油廠——這也是整個任務的首要轟炸目標——現在就陳列在前面。該目標原本是分配給“殺手凱恩”的大隊轟炸的,但巴克爾決定現在就轟炸該目標。

不幸的是,距離目標還有3分鐘航程的時候,巴克爾的座機“地獄村姑”號的機翼撞上了一條阻攔氣球的繩索,飛機本身也被高射炮猛烈擊中並起了火。巴克爾和他的副駕駛約翰•傑斯塔德(John Jerstad)少校並未抓緊時間用機腹迫降——如果他們這樣做的話是有很大的生存機會的——而是帶領他們的大隊繼續朝目標地區飛去,結果“地獄村姑”號最終在目標地區墜毀並爆炸。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一架戰傷的B-24轟炸機用機腹迫降

那列防空火車已經接到了煉油廠遭受空襲的警報,當B-24大批飛來時其正在高速行駛。凱恩的大隊在鐵軌右側,約翰遜的大隊在鐵軌左側,火車上的大口徑高炮——其中一部分是88毫米口徑高射炮——幾乎是在近距離平射射程內開火了,B-24也用機上的12.7毫米口徑機槍進行了反擊。這場對決在不到90秒鐘的時間內就宣告結束:B-24轟炸機成功地把車頭打成了篩子,並迫使火車停了下來,但也有幾架轟炸機被擊落。

當凱恩和約翰遜飛抵時,普洛耶什蒂已經成了一片煉獄。高度可達翼尖的火焰在洶湧地起伏著,厚厚的煙霧掩蓋了氣球纜繩和建築物尖頂,並且飛機常常被延時炸彈爆炸產生的氣流所晃動。儘管存在危險,但凱恩和約翰遜還是選擇繼續攻擊。根據美國陸軍航空隊官方戰史中的說法,“B-24轟炸機像保齡球瓶一樣紛紛墜落,但目標也受到了精確的猛烈打擊。”

在不同高度飛行的B-24相互從上方和下方穿過,並且飛機與飛機之間幾乎是緊貼在一起。德國人對美軍空襲的複雜性和精確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幾乎忘了自己正在觀看一場壯觀的破壞大戲。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被高炮擊中機翼的B-24,幸好沒有直接命中翼樑

康普頓上校的第376轟炸大隊此時正在從布加勒斯特調頭返航,他們幾乎已經沒有機會找到他們的目標——位於普洛耶什蒂一側的羅馬尼亞-美國合資經營的石油工業複合體了,更不用說空襲這個目標了。“泰吉•安”號拋掉了炸彈,並帶頭踏上了返航之旅。儘管如此,諾曼•阿珀爾德(Norman Appold)少校和來自第376大隊的六架飛機還是抓住機會轟炸了康科迪亞•維嘉煉油廠,這是巴克爾大隊最初的轟炸目標。

同時,伍德的第389轟炸大隊正在空襲坎皮納市的斯蒂亞•羅馬納(Steaua Romana)煉油廠。在空襲中,勞埃德•休斯(Lloyd Hughes)少尉的座機多次被地面火力擊中,並且其飛機的彈艙和機翼油箱中噴出了大量汽油,休斯少尉繼續堅持飛行並轟炸目標,直至他的飛機最終凌空爆炸。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康普頓上校在特爾戈維什泰上空進行的那個錯誤的轉彎

此時,距這次行動中的第一批炸彈落在普洛耶什蒂油田的邊緣已經過去了27分鐘,而最後一批炸彈將落在坎皮納。倖存的飛機開始調頭朝南飛去,它們有的單獨飛行,有的組成小編隊飛行,以逃避追殲它們的敵軍戰鬥機——這些戰鬥機從普洛耶什蒂一直追到亞德里亞海上空。

“我最初責怪凱恩上校沒有按照任務計劃保持他在隊型中的位置”,康普頓在多年後這樣說道。“在返回班加西的途中,我和恩特准將談了話,並問他是否打算以不遵守命令的名義向軍事法庭提起對凱恩的訴訟。他給我的回答是‘我不認為我們應該這樣做,因為我們自己也沒有嚴格按照任務計劃行事’。”

在從班加西出發6個小時後,恩特准將向布里爾頓少將發出了一則只有兩個詞的電報:“任務成功”。儘管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但這在相當程度上也算是事實:這次突襲至少暫時摧毀了普洛耶什蒂油田46%的石油產量,並摧毀了當地約40%的原油裂化能力。對一次出動了177架飛機的作戰行動而言,這是一項不小的成就,特別是與戰爭後期進行的動輒出動500架甚至1000架轟炸機的任務相比。

"

“B-24轟炸機在烈焰和高射炮火中完成了它們的投彈之旅——飛行高度距離目標還不到50英尺。”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在阿斯特拉•羅馬納(Astra Romana)煉油廠上空

在阿斯特拉•羅馬納(Astra Romana)煉油廠上空,第98轟炸大隊的羅伯特•斯特恩費爾斯(Robert Sternfels)中尉拉起了其座機的左側機翼,以避開一些高大的煙囪。機身因前面波次的B-24轟炸機投下的延時炸彈爆炸後產生的湍流而被吹得輕微搖晃

背景概述

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大的弱點是它對外國石油的依賴。德國人幾乎沒有自己的石油資源,單在1938年這一年德國72%的汽油和潤滑油便是進口的,國內的產量僅有8%,另外20%由合成燃料工廠生產。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普洛耶什蒂地區的哥倫比亞•安奎拉(Columbia Aquila)煉油廠,照片所示為其遭受轟炸後的場景

阿道夫•希特勒1941年入侵蘇聯的動機之一便是奪取俄羅斯高加索山區的油田。德軍奪取油田的行動失敗了,而且隨著德軍大部分石油產地逐漸落入蘇軍之手,其被迫愈加依賴石油儲量豐富的巴爾幹地區,特別是納粹控制下的羅馬尼亞。

位於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以北35英里(約56千米)的普洛耶什蒂周圍環繞著一大圈煉油廠,它們向納粹德國供應了約三分之一的汽油,以及更高比例的高辛烷值航空燃料——這些燃料是由普洛耶什蒂的裂化工廠用較低等的燃料轉化生產的。

羅馬尼亞石油的重要性早已為同盟國方面所知曉。早在1941年7月,蘇聯人便轟炸過普洛耶什蒂,並給其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失,但沒有達成長期的效果。1942年7月,十幾架美軍的B-24轟炸機從埃及起飛發起了對普洛耶什蒂的空襲。結果,他們發現這座城市掩映在厚重的雲層之下,因此只得將炸彈扔在了他們認為可能有工廠的地方。此戰唯一的結果是刺激德國人提升了油田的防空能力。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正在轟炸普洛耶什蒂煉油廠的美軍B-24轟炸機

1943年8月1日,美國人針對普洛耶什蒂油田發起了一場史詩般的空襲。這將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空中作戰行動之一,但它並不是像規劃者預先設想的那樣進行的。

“肥皂泡行動”

同盟國領導人在1943年1月的卡薩布蘭卡會議上決定,應該對普洛耶什蒂進行轟炸。這項龐大的使命最初被稱為“肥皂泡行動”(Soapsuds),至於這麼叫的原因由於年代久遠已經沒有人知道了。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警告說,對於一場有那麼多勇敢的美國人會冒險甚至失去生命的行動而言,取這樣一個代號是不合適的,而且他認為“把貶義的標籤貼在大膽的壯舉上是不利於士氣的”。最終,這次作戰被重新命名為“潮汐行動”(Tidal Wave)。

對部署在英國的盟軍轟炸機而言,普洛耶什蒂在其航程範圍之外,不過從北非起飛的B-24可以到達那裡。因此,該任務被分配給了新組建的美國第9航空隊,該航空隊當時部署在利比亞班加西周圍的幾處基地內。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美國陸軍第9航空隊的B-24轟炸機空襲普洛耶什蒂油田時的場景

與造型更加優美的B-17“飛行堡壘”相比,採用平直上單翼的B-24“解放者”擁有更大的航程和載彈量,而且在空速方面略有優勢。不過,為了執行這次單程飛行距離長達1350英里(約2172千米)的轟炸普洛耶什蒂的任務,B-24還在炸彈艙的前部安裝了額外的油箱。

這次任務的首席計劃者是身在華盛頓陸軍航空隊總部的雅各布•斯瑪特(Jacob E. Smart)上校。轟炸目標是普洛耶什蒂的9座主要煉油廠中的關鍵設施,共分7個目標集群,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周圍,但有一個位於普洛耶什蒂西北約20英里(32千米)處的坎皮納(Campina)。

美國陸軍航空隊轟炸作戰條令的原則之一是用“諾頓”轟炸瞄準具進行高空精確轟炸,但據斯瑪特上校計算,至少需要1400架重型轟炸機才能完成這一任務。而在當時,哪怕把從部署在英國的第8航空隊借來的B-24包括在內,這種轟炸機的可用總數也還連200架都不到。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遭受轟炸後的哥倫比亞•安奎拉煉油廠

讓那些抱著傳統固步自封的人感到害怕的是,斯瑪特上校決定,這次任務將通過低空飛行的方式進行,最終飛機將在最低飛行高度上投彈。低空飛行會提高轟炸精度和落彈對目標的覆蓋,並降低被雷達探測到的概率。“諾頓”轟炸瞄準具被從飛機上拆除,並換成了簡單的轟炸瞄準裝置。

該計劃得到了聯合參謀部及北非盟軍最高指揮官德懷特•艾森豪威爾將軍的批准,並被交給第9航空隊司令劉易斯•布里爾頓(Lewis H. Brereton)少將執行。美軍在班加西附近的沙漠中建立了一座普洛耶什蒂的全尺寸模型,來自第9航空隊的兩個轟炸大隊和臨時從第8航空隊抽調的三個轟炸大隊的B-24機組成員針對模型練習瞭如何從低空投擲模擬炸彈。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1943年7月,B-24轟炸機群在利比亞班加西附近的沙漠中針對模擬目標展開了低空編隊飛行訓練

官兵們的士氣很高,特別是布里爾頓少將在一次大型室外會議上向機組成員發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之後——布里爾頓少將在演講中強調了這一目標的重要性。“如果你們盡你所能地打掉這個目標,那麼就有可能會縮短戰爭”,他這樣說道。“如果能完成這次任務,哪怕損失了所有的飛機也是值得的。”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從普洛耶什蒂油田上空飛過的B-24D轟炸機

布里爾頓表示,他將親自帶隊執行這次任務,但陸軍航空隊司令亨利•“哈普”•阿諾德將軍決定,如果布里爾頓被擊落並被敵人俘虜的話,那損失就太大了。最終,一位軍銜低一級的軍官,第9轟炸機司令部的指揮官烏薩•恩特(Uzal G. Ent)准將會代替布里爾頓少將帶隊執行這次任務。恩特准將有良好的服役記錄,也非常有能力,不過他不是B-24飛行員。恩特准將將坐在專供機組人員乘坐的座椅(“Jump Seat”)上指揮這次任務,他的座機是一架綽號為“泰吉•安”(Teggie Ann)的B-24轟炸機,這架飛機由基思•康普頓(Keith Compton)上校駕駛,隸屬於第376轟炸大隊,該大隊在整個轟炸編隊中飛在最前方。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第376轟炸大隊的指揮官基思•康普頓上校(右)和“泰吉•安”號的副駕駛拉爾夫•湯普森上尉(Ralph Thompson,左)正在幫助烏薩•恩特准將穿上所有機組人員在任務中所穿的標準防彈背心

在執行這次任務之前,盟軍沒有對普洛耶什蒂進行任何航空照相偵察,以免引起德國人的警惕,所以美軍的計劃人員不知道普洛耶什蒂油田的防禦已經大大改善——此時已經是歐洲最強的之一了。

編隊飛行出了岔子

這次任務被安排在一個星期天進行,以儘量減少那些在普洛耶什蒂煉油廠工作的勞動者的傷亡。這些勞動者對之前的空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飛抵目標之前,這些轟炸機一路上要保持無線電靜默。

1943年8月1日,參加作戰的B-24轟炸機滑出了機庫,準備在破曉後不久就起飛。油罐車在跑道末端與這些飛機匯合,以便將其常規機翼油箱和彈艙內的輔助油箱加滿燃料。有1架飛機在起飛時墜毀,但有177架飛機成功地從它們各自的基地起飛了,並在空中編隊後飛越了地中海。

康普頓上校麾下的第376轟炸大隊是這支龐大編隊的“領頭雁”。在他身後,按照順序依次是愛德森•巴克爾(Addison E. Baker)中校指揮的第93轟炸大隊、約翰•凱恩(John R. Kane)上校指揮的第98轟炸大隊、萊昂•約翰遜(Leon W. Johnson)上校指揮的第44轟炸大隊和傑克•伍德(Jack W. Wood)上校指揮的第389轟炸大隊。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指揮第44轟炸大隊的萊昂•約翰遜上校(左)和指揮第98轟炸大隊的約翰•凱恩上校(右,綽號“殺手凱恩”)。他們二人後來在飛行中比領頭的編隊慢了20分鐘

長期以來,一直有一個傳聞是一架綽號為“萬國”(Wongo Wongo)的B-24轟炸機失去控制並墜入了希臘外海科孚(Corfu)島附近的海域。當時在“萬國”翼側飛行的是一架綽號為“沙漠莉莉”(Desert Lilly)的B-24轟炸機,這架飛機不顧命令並立刻下降高度以檢查有無倖存者,此舉導致其無法迅速再爬升到足夠的高度以重新加入轟炸編隊。

根據一種常見的說法,“萬國”和“沙漠莉莉”分別是這次任務的領航機和備用領航機,這兩架飛機上的領航員掌握著其他人無法獲得的特殊地圖和簡報。這種說法可以解釋後來轟炸行動中出現的問題。事實上,康普頓上校駕駛的“泰吉•安”號才是這次任務的領航機,與康普頓上校坐在同一架飛機上的哈羅德•維克倫德(Harold Wicklund)上尉是這次任務的領航員。失蹤的那兩架飛機來自康普頓麾下第376轟炸大隊的第2飛行小隊。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那架綽號為“泰吉•安”的B-24轟炸機

對轟炸行動影響更大的是康普頓上校與第98轟炸大隊指揮官凱恩之間的爭鬥,後者綽號“殺手凱恩”(Killer Kane),這一綽號取自“巴克•羅傑斯”(Buck Rogers)彩色連環漫畫中的一個角色。康普頓和凱恩相互討厭對方。他們在如何充分運用B-24轟炸機方面也存在分歧。

康普頓以較高的速度領航著整個編隊,並期望其他人能跟上他的步伐;而凱恩則認為最好的方式是在途中以較慢的速度飛行以節省燃料,並在接近目標時全速發起進攻。凱恩的大隊在整個編隊中排在第三位,他固執地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導致凱恩連帶著他後面的兩個大隊與前面兩個大隊之間的距離逐漸拉大。當空襲部隊從保加利亞進入羅馬尼亞邊界時,康普頓和巴克爾分別領先了凱恩、約翰遜和伍德20分鐘的航程。

由於要遵守無線電靜默的要求,因此恩特准將和康普頓上校無法要求凱恩趕上來。他們不知道的是,德國人已經截獲了有關這次任務的情報,並且自他們飛越地中海以來一直在用雷達追蹤這些B-24。空襲的突然性因素已經喪失了。不過,這還不算是最糟糕的。康普頓因為未能及時通知凱恩而導致編隊的完整性無法維持是說得過去的,但他即將犯下一個巨大的錯誤。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編隊飛行的B-24轟炸機

錯誤的轉彎

轟炸計劃原本要求所有五個大隊一起進入羅馬尼亞上空,但編隊此時已經分成兩部分了。在編隊前方還有四個導航點,前三個分別位於皮特什蒂(Pitesti)、特爾戈維什泰(Targoviste)和弗洛雷什蒂(Floresti),這三地分別距離普洛耶什蒂約105千米、63千米和21千米遠。

筆者在此嘗試著猜想了一下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康普頓有他自己的地圖和圖表,他不斷地查看這些材料。“泰吉•安”在約200英尺(約61米)的高度上快速飛越了位於皮特什蒂的第一個轉向點,在這一高度上,地面上的景物會飛快地從人眼前掠過,山丘和河流看起來全都非常相似。

領航員維克倫德給康普頓上校提供了一個估計的抵達弗洛雷什蒂上空的轉向點的時間。當這一時刻到來時,康普頓看到了一座非常像弗洛雷什蒂的城鎮和地標,於是他調轉“泰吉•安”的機頭並朝著投彈航路飛去。當時巴克爾在其座機“地獄村姑”(Hell’s Wench)號上引導著第93轟炸大隊緊隨康普頓的第376大隊飛行,並飛在後者的東南方。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潮汐行動”中B-24轟炸機從班加西飛往普洛耶什蒂的航線圖,可見皮特什蒂和弗洛雷什蒂這兩處轉向點的位置

事實上,康普頓在其上空轉彎的那座城鎮是第二個轉向點特爾戈維什泰,而不是弗洛雷什蒂。這兩個轟炸大隊的轉彎足足提前了39英里(約63千米),並且直接往布加勒斯特——羅馬尼亞防空力量的總部所在地——而不是普洛耶什蒂飛去了。

整個飛行編隊中的機組人員立即發現了這個錯誤,許多人打破了無線電靜默,他們大聲喊道:“不是這裡!”“地點錯誤!”“這不是我們要去的地方!”

恩特准將和康普頓上校的無線電一直關著,因此他們聽不到這一切。多年以後,維克倫德說,他給了康普頓一個錯誤的估計抵達時間,而且當他在特爾戈維什泰上空轉彎時沒有向康普頓糾正這一切。

巴克爾一直與康普頓保持著隊型,但在康普頓最終知曉之前他就已經指出飛機處在錯誤的航線上了,他還將第93轟炸大隊向北帶回了飛往普洛耶什蒂的正確航線。康普頓麾下第376轟炸大隊的一些機組人員也駕機隨巴克爾而去。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正在投彈的B-24轟炸機編隊

轟炸機編隊後方的那三個大隊並不知道他們前面的兩個大隊出了問題。在皮特什蒂上空,“天蠍”(The Scorpion)號上的伍德(他也是這架飛機的領航員)帶領著他麾下的第389大隊脫離編隊,並朝東北方向坎皮納(Campina)的煉油廠飛去。“殺手凱恩”的座機是“海莉•哥倫比亞”(Hail Columbia)號,約翰遜的座機是“蘇茜Q”(Suzy Q)號,他們二人繼續駕機朝東飛去。他們指揮的大隊按照任務簡報中的要求,跟著他們的領航機在弗洛雷什蒂上空轉向並朝指定的轟炸航路飛去。

恩特准將和康普頓上校直到飛抵布加勒斯特附近時才發現他們的錯誤。經恩特准將同意,康普頓打破了無線電靜默,並指示所有的飛機調頭朝普洛耶什蒂方向飛去,同時擇機轟炸目標。

在普洛耶什蒂,德國人已經嚴陣以待了。這座城市得到了237門高射炮、阻攔氣球、防空瞭望塔和數以百計的高射機槍的掩護。在緊鄰城市東邊的一座空軍基地內,部署著4個Bf 109戰鬥機聯隊。一列防空火車(車皮上載有數十門大口徑高射炮)已經行駛在從北面通往普洛耶什蒂的鐵軌上了——與凱恩和約翰遜的航線相平行。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二戰時期德軍的防空列車

在烈焰和高射炮火中飛過

原先的作戰計劃已經被徹底打亂,四支轟炸機編隊從三個不同的方向朝著普洛耶什蒂上空飛去,且速度高達每小時250英里(約400千米/小時)。它們此時已經下降到了距離地面不足50英尺(約15米)的高度。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遭受轟炸後被煙霧籠罩的普洛耶什蒂油田

第一批到達普洛耶什蒂上空的是巴克爾的第93轟炸大隊和數個來自第376轟炸大隊的與康普頓脫離的飛行小隊。巴克爾原先被指定的轟炸目標是康科迪亞•維嘉(Concordia Vega)煉油廠,該目標對巴克爾而言現在位於普洛耶什蒂的另一邊了,但阿斯特拉•羅馬納煉油廠——這也是整個任務的首要轟炸目標——現在就陳列在前面。該目標原本是分配給“殺手凱恩”的大隊轟炸的,但巴克爾決定現在就轟炸該目標。

不幸的是,距離目標還有3分鐘航程的時候,巴克爾的座機“地獄村姑”號的機翼撞上了一條阻攔氣球的繩索,飛機本身也被高射炮猛烈擊中並起了火。巴克爾和他的副駕駛約翰•傑斯塔德(John Jerstad)少校並未抓緊時間用機腹迫降——如果他們這樣做的話是有很大的生存機會的——而是帶領他們的大隊繼續朝目標地區飛去,結果“地獄村姑”號最終在目標地區墜毀並爆炸。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一架戰傷的B-24轟炸機用機腹迫降

那列防空火車已經接到了煉油廠遭受空襲的警報,當B-24大批飛來時其正在高速行駛。凱恩的大隊在鐵軌右側,約翰遜的大隊在鐵軌左側,火車上的大口徑高炮——其中一部分是88毫米口徑高射炮——幾乎是在近距離平射射程內開火了,B-24也用機上的12.7毫米口徑機槍進行了反擊。這場對決在不到90秒鐘的時間內就宣告結束:B-24轟炸機成功地把車頭打成了篩子,並迫使火車停了下來,但也有幾架轟炸機被擊落。

當凱恩和約翰遜飛抵時,普洛耶什蒂已經成了一片煉獄。高度可達翼尖的火焰在洶湧地起伏著,厚厚的煙霧掩蓋了氣球纜繩和建築物尖頂,並且飛機常常被延時炸彈爆炸產生的氣流所晃動。儘管存在危險,但凱恩和約翰遜還是選擇繼續攻擊。根據美國陸軍航空隊官方戰史中的說法,“B-24轟炸機像保齡球瓶一樣紛紛墜落,但目標也受到了精確的猛烈打擊。”

在不同高度飛行的B-24相互從上方和下方穿過,並且飛機與飛機之間幾乎是緊貼在一起。德國人對美軍空襲的複雜性和精確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幾乎忘了自己正在觀看一場壯觀的破壞大戲。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被高炮擊中機翼的B-24,幸好沒有直接命中翼樑

康普頓上校的第376轟炸大隊此時正在從布加勒斯特調頭返航,他們幾乎已經沒有機會找到他們的目標——位於普洛耶什蒂一側的羅馬尼亞-美國合資經營的石油工業複合體了,更不用說空襲這個目標了。“泰吉•安”號拋掉了炸彈,並帶頭踏上了返航之旅。儘管如此,諾曼•阿珀爾德(Norman Appold)少校和來自第376大隊的六架飛機還是抓住機會轟炸了康科迪亞•維嘉煉油廠,這是巴克爾大隊最初的轟炸目標。

同時,伍德的第389轟炸大隊正在空襲坎皮納市的斯蒂亞•羅馬納(Steaua Romana)煉油廠。在空襲中,勞埃德•休斯(Lloyd Hughes)少尉的座機多次被地面火力擊中,並且其飛機的彈艙和機翼油箱中噴出了大量汽油,休斯少尉繼續堅持飛行並轟炸目標,直至他的飛機最終凌空爆炸。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康普頓上校在特爾戈維什泰上空進行的那個錯誤的轉彎

此時,距這次行動中的第一批炸彈落在普洛耶什蒂油田的邊緣已經過去了27分鐘,而最後一批炸彈將落在坎皮納。倖存的飛機開始調頭朝南飛去,它們有的單獨飛行,有的組成小編隊飛行,以逃避追殲它們的敵軍戰鬥機——這些戰鬥機從普洛耶什蒂一直追到亞德里亞海上空。

“我最初責怪凱恩上校沒有按照任務計劃保持他在隊型中的位置”,康普頓在多年後這樣說道。“在返回班加西的途中,我和恩特准將談了話,並問他是否打算以不遵守命令的名義向軍事法庭提起對凱恩的訴訟。他給我的回答是‘我不認為我們應該這樣做,因為我們自己也沒有嚴格按照任務計劃行事’。”

在從班加西出發6個小時後,恩特准將向布里爾頓少將發出了一則只有兩個詞的電報:“任務成功”。儘管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但這在相當程度上也算是事實:這次突襲至少暫時摧毀了普洛耶什蒂油田46%的石油產量,並摧毀了當地約40%的原油裂化能力。對一次出動了177架飛機的作戰行動而言,這是一項不小的成就,特別是與戰爭後期進行的動輒出動500架甚至1000架轟炸機的任務相比。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被濃煙籠罩的普洛耶什蒂油田

美軍這次空襲給普洛耶什蒂油田造成的破壞很嚴重,但不是永久性的。在那9家煉油廠當中,有1家直至戰爭結束都處於停產狀態,但另外2家——包括羅馬尼亞-美國合資經營的石油工業複合體——根本就沒有遭受轟炸,並在繼續生產。美國計劃人員低估了德國人——他們對普洛耶什蒂油田的需求是如此的強烈,以至於盡最大努力將其恢復生產了。之前未能滿負荷運行的設施現在已悉數啟動,主要廠房的維修速度也加快了。短短几個月後,這些修好的設備又重新投入使用了。對此,美國陸軍航空隊的官方歷史中表示:“我們原本希望能幾乎完全摧毀選定的目標,並長期維持油田的停產狀態,但這一切已經因執行中的錯誤而化為泡影。”

"

“B-24轟炸機在烈焰和高射炮火中完成了它們的投彈之旅——飛行高度距離目標還不到50英尺。”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在阿斯特拉•羅馬納(Astra Romana)煉油廠上空

在阿斯特拉•羅馬納(Astra Romana)煉油廠上空,第98轟炸大隊的羅伯特•斯特恩費爾斯(Robert Sternfels)中尉拉起了其座機的左側機翼,以避開一些高大的煙囪。機身因前面波次的B-24轟炸機投下的延時炸彈爆炸後產生的湍流而被吹得輕微搖晃

背景概述

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大的弱點是它對外國石油的依賴。德國人幾乎沒有自己的石油資源,單在1938年這一年德國72%的汽油和潤滑油便是進口的,國內的產量僅有8%,另外20%由合成燃料工廠生產。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普洛耶什蒂地區的哥倫比亞•安奎拉(Columbia Aquila)煉油廠,照片所示為其遭受轟炸後的場景

阿道夫•希特勒1941年入侵蘇聯的動機之一便是奪取俄羅斯高加索山區的油田。德軍奪取油田的行動失敗了,而且隨著德軍大部分石油產地逐漸落入蘇軍之手,其被迫愈加依賴石油儲量豐富的巴爾幹地區,特別是納粹控制下的羅馬尼亞。

位於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以北35英里(約56千米)的普洛耶什蒂周圍環繞著一大圈煉油廠,它們向納粹德國供應了約三分之一的汽油,以及更高比例的高辛烷值航空燃料——這些燃料是由普洛耶什蒂的裂化工廠用較低等的燃料轉化生產的。

羅馬尼亞石油的重要性早已為同盟國方面所知曉。早在1941年7月,蘇聯人便轟炸過普洛耶什蒂,並給其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失,但沒有達成長期的效果。1942年7月,十幾架美軍的B-24轟炸機從埃及起飛發起了對普洛耶什蒂的空襲。結果,他們發現這座城市掩映在厚重的雲層之下,因此只得將炸彈扔在了他們認為可能有工廠的地方。此戰唯一的結果是刺激德國人提升了油田的防空能力。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正在轟炸普洛耶什蒂煉油廠的美軍B-24轟炸機

1943年8月1日,美國人針對普洛耶什蒂油田發起了一場史詩般的空襲。這將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空中作戰行動之一,但它並不是像規劃者預先設想的那樣進行的。

“肥皂泡行動”

同盟國領導人在1943年1月的卡薩布蘭卡會議上決定,應該對普洛耶什蒂進行轟炸。這項龐大的使命最初被稱為“肥皂泡行動”(Soapsuds),至於這麼叫的原因由於年代久遠已經沒有人知道了。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警告說,對於一場有那麼多勇敢的美國人會冒險甚至失去生命的行動而言,取這樣一個代號是不合適的,而且他認為“把貶義的標籤貼在大膽的壯舉上是不利於士氣的”。最終,這次作戰被重新命名為“潮汐行動”(Tidal Wave)。

對部署在英國的盟軍轟炸機而言,普洛耶什蒂在其航程範圍之外,不過從北非起飛的B-24可以到達那裡。因此,該任務被分配給了新組建的美國第9航空隊,該航空隊當時部署在利比亞班加西周圍的幾處基地內。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美國陸軍第9航空隊的B-24轟炸機空襲普洛耶什蒂油田時的場景

與造型更加優美的B-17“飛行堡壘”相比,採用平直上單翼的B-24“解放者”擁有更大的航程和載彈量,而且在空速方面略有優勢。不過,為了執行這次單程飛行距離長達1350英里(約2172千米)的轟炸普洛耶什蒂的任務,B-24還在炸彈艙的前部安裝了額外的油箱。

這次任務的首席計劃者是身在華盛頓陸軍航空隊總部的雅各布•斯瑪特(Jacob E. Smart)上校。轟炸目標是普洛耶什蒂的9座主要煉油廠中的關鍵設施,共分7個目標集群,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周圍,但有一個位於普洛耶什蒂西北約20英里(32千米)處的坎皮納(Campina)。

美國陸軍航空隊轟炸作戰條令的原則之一是用“諾頓”轟炸瞄準具進行高空精確轟炸,但據斯瑪特上校計算,至少需要1400架重型轟炸機才能完成這一任務。而在當時,哪怕把從部署在英國的第8航空隊借來的B-24包括在內,這種轟炸機的可用總數也還連200架都不到。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遭受轟炸後的哥倫比亞•安奎拉煉油廠

讓那些抱著傳統固步自封的人感到害怕的是,斯瑪特上校決定,這次任務將通過低空飛行的方式進行,最終飛機將在最低飛行高度上投彈。低空飛行會提高轟炸精度和落彈對目標的覆蓋,並降低被雷達探測到的概率。“諾頓”轟炸瞄準具被從飛機上拆除,並換成了簡單的轟炸瞄準裝置。

該計劃得到了聯合參謀部及北非盟軍最高指揮官德懷特•艾森豪威爾將軍的批准,並被交給第9航空隊司令劉易斯•布里爾頓(Lewis H. Brereton)少將執行。美軍在班加西附近的沙漠中建立了一座普洛耶什蒂的全尺寸模型,來自第9航空隊的兩個轟炸大隊和臨時從第8航空隊抽調的三個轟炸大隊的B-24機組成員針對模型練習瞭如何從低空投擲模擬炸彈。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1943年7月,B-24轟炸機群在利比亞班加西附近的沙漠中針對模擬目標展開了低空編隊飛行訓練

官兵們的士氣很高,特別是布里爾頓少將在一次大型室外會議上向機組成員發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之後——布里爾頓少將在演講中強調了這一目標的重要性。“如果你們盡你所能地打掉這個目標,那麼就有可能會縮短戰爭”,他這樣說道。“如果能完成這次任務,哪怕損失了所有的飛機也是值得的。”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從普洛耶什蒂油田上空飛過的B-24D轟炸機

布里爾頓表示,他將親自帶隊執行這次任務,但陸軍航空隊司令亨利•“哈普”•阿諾德將軍決定,如果布里爾頓被擊落並被敵人俘虜的話,那損失就太大了。最終,一位軍銜低一級的軍官,第9轟炸機司令部的指揮官烏薩•恩特(Uzal G. Ent)准將會代替布里爾頓少將帶隊執行這次任務。恩特准將有良好的服役記錄,也非常有能力,不過他不是B-24飛行員。恩特准將將坐在專供機組人員乘坐的座椅(“Jump Seat”)上指揮這次任務,他的座機是一架綽號為“泰吉•安”(Teggie Ann)的B-24轟炸機,這架飛機由基思•康普頓(Keith Compton)上校駕駛,隸屬於第376轟炸大隊,該大隊在整個轟炸編隊中飛在最前方。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第376轟炸大隊的指揮官基思•康普頓上校(右)和“泰吉•安”號的副駕駛拉爾夫•湯普森上尉(Ralph Thompson,左)正在幫助烏薩•恩特准將穿上所有機組人員在任務中所穿的標準防彈背心

在執行這次任務之前,盟軍沒有對普洛耶什蒂進行任何航空照相偵察,以免引起德國人的警惕,所以美軍的計劃人員不知道普洛耶什蒂油田的防禦已經大大改善——此時已經是歐洲最強的之一了。

編隊飛行出了岔子

這次任務被安排在一個星期天進行,以儘量減少那些在普洛耶什蒂煉油廠工作的勞動者的傷亡。這些勞動者對之前的空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飛抵目標之前,這些轟炸機一路上要保持無線電靜默。

1943年8月1日,參加作戰的B-24轟炸機滑出了機庫,準備在破曉後不久就起飛。油罐車在跑道末端與這些飛機匯合,以便將其常規機翼油箱和彈艙內的輔助油箱加滿燃料。有1架飛機在起飛時墜毀,但有177架飛機成功地從它們各自的基地起飛了,並在空中編隊後飛越了地中海。

康普頓上校麾下的第376轟炸大隊是這支龐大編隊的“領頭雁”。在他身後,按照順序依次是愛德森•巴克爾(Addison E. Baker)中校指揮的第93轟炸大隊、約翰•凱恩(John R. Kane)上校指揮的第98轟炸大隊、萊昂•約翰遜(Leon W. Johnson)上校指揮的第44轟炸大隊和傑克•伍德(Jack W. Wood)上校指揮的第389轟炸大隊。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指揮第44轟炸大隊的萊昂•約翰遜上校(左)和指揮第98轟炸大隊的約翰•凱恩上校(右,綽號“殺手凱恩”)。他們二人後來在飛行中比領頭的編隊慢了20分鐘

長期以來,一直有一個傳聞是一架綽號為“萬國”(Wongo Wongo)的B-24轟炸機失去控制並墜入了希臘外海科孚(Corfu)島附近的海域。當時在“萬國”翼側飛行的是一架綽號為“沙漠莉莉”(Desert Lilly)的B-24轟炸機,這架飛機不顧命令並立刻下降高度以檢查有無倖存者,此舉導致其無法迅速再爬升到足夠的高度以重新加入轟炸編隊。

根據一種常見的說法,“萬國”和“沙漠莉莉”分別是這次任務的領航機和備用領航機,這兩架飛機上的領航員掌握著其他人無法獲得的特殊地圖和簡報。這種說法可以解釋後來轟炸行動中出現的問題。事實上,康普頓上校駕駛的“泰吉•安”號才是這次任務的領航機,與康普頓上校坐在同一架飛機上的哈羅德•維克倫德(Harold Wicklund)上尉是這次任務的領航員。失蹤的那兩架飛機來自康普頓麾下第376轟炸大隊的第2飛行小隊。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那架綽號為“泰吉•安”的B-24轟炸機

對轟炸行動影響更大的是康普頓上校與第98轟炸大隊指揮官凱恩之間的爭鬥,後者綽號“殺手凱恩”(Killer Kane),這一綽號取自“巴克•羅傑斯”(Buck Rogers)彩色連環漫畫中的一個角色。康普頓和凱恩相互討厭對方。他們在如何充分運用B-24轟炸機方面也存在分歧。

康普頓以較高的速度領航著整個編隊,並期望其他人能跟上他的步伐;而凱恩則認為最好的方式是在途中以較慢的速度飛行以節省燃料,並在接近目標時全速發起進攻。凱恩的大隊在整個編隊中排在第三位,他固執地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導致凱恩連帶著他後面的兩個大隊與前面兩個大隊之間的距離逐漸拉大。當空襲部隊從保加利亞進入羅馬尼亞邊界時,康普頓和巴克爾分別領先了凱恩、約翰遜和伍德20分鐘的航程。

由於要遵守無線電靜默的要求,因此恩特准將和康普頓上校無法要求凱恩趕上來。他們不知道的是,德國人已經截獲了有關這次任務的情報,並且自他們飛越地中海以來一直在用雷達追蹤這些B-24。空襲的突然性因素已經喪失了。不過,這還不算是最糟糕的。康普頓因為未能及時通知凱恩而導致編隊的完整性無法維持是說得過去的,但他即將犯下一個巨大的錯誤。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編隊飛行的B-24轟炸機

錯誤的轉彎

轟炸計劃原本要求所有五個大隊一起進入羅馬尼亞上空,但編隊此時已經分成兩部分了。在編隊前方還有四個導航點,前三個分別位於皮特什蒂(Pitesti)、特爾戈維什泰(Targoviste)和弗洛雷什蒂(Floresti),這三地分別距離普洛耶什蒂約105千米、63千米和21千米遠。

筆者在此嘗試著猜想了一下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康普頓有他自己的地圖和圖表,他不斷地查看這些材料。“泰吉•安”在約200英尺(約61米)的高度上快速飛越了位於皮特什蒂的第一個轉向點,在這一高度上,地面上的景物會飛快地從人眼前掠過,山丘和河流看起來全都非常相似。

領航員維克倫德給康普頓上校提供了一個估計的抵達弗洛雷什蒂上空的轉向點的時間。當這一時刻到來時,康普頓看到了一座非常像弗洛雷什蒂的城鎮和地標,於是他調轉“泰吉•安”的機頭並朝著投彈航路飛去。當時巴克爾在其座機“地獄村姑”(Hell’s Wench)號上引導著第93轟炸大隊緊隨康普頓的第376大隊飛行,並飛在後者的東南方。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潮汐行動”中B-24轟炸機從班加西飛往普洛耶什蒂的航線圖,可見皮特什蒂和弗洛雷什蒂這兩處轉向點的位置

事實上,康普頓在其上空轉彎的那座城鎮是第二個轉向點特爾戈維什泰,而不是弗洛雷什蒂。這兩個轟炸大隊的轉彎足足提前了39英里(約63千米),並且直接往布加勒斯特——羅馬尼亞防空力量的總部所在地——而不是普洛耶什蒂飛去了。

整個飛行編隊中的機組人員立即發現了這個錯誤,許多人打破了無線電靜默,他們大聲喊道:“不是這裡!”“地點錯誤!”“這不是我們要去的地方!”

恩特准將和康普頓上校的無線電一直關著,因此他們聽不到這一切。多年以後,維克倫德說,他給了康普頓一個錯誤的估計抵達時間,而且當他在特爾戈維什泰上空轉彎時沒有向康普頓糾正這一切。

巴克爾一直與康普頓保持著隊型,但在康普頓最終知曉之前他就已經指出飛機處在錯誤的航線上了,他還將第93轟炸大隊向北帶回了飛往普洛耶什蒂的正確航線。康普頓麾下第376轟炸大隊的一些機組人員也駕機隨巴克爾而去。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正在投彈的B-24轟炸機編隊

轟炸機編隊後方的那三個大隊並不知道他們前面的兩個大隊出了問題。在皮特什蒂上空,“天蠍”(The Scorpion)號上的伍德(他也是這架飛機的領航員)帶領著他麾下的第389大隊脫離編隊,並朝東北方向坎皮納(Campina)的煉油廠飛去。“殺手凱恩”的座機是“海莉•哥倫比亞”(Hail Columbia)號,約翰遜的座機是“蘇茜Q”(Suzy Q)號,他們二人繼續駕機朝東飛去。他們指揮的大隊按照任務簡報中的要求,跟著他們的領航機在弗洛雷什蒂上空轉向並朝指定的轟炸航路飛去。

恩特准將和康普頓上校直到飛抵布加勒斯特附近時才發現他們的錯誤。經恩特准將同意,康普頓打破了無線電靜默,並指示所有的飛機調頭朝普洛耶什蒂方向飛去,同時擇機轟炸目標。

在普洛耶什蒂,德國人已經嚴陣以待了。這座城市得到了237門高射炮、阻攔氣球、防空瞭望塔和數以百計的高射機槍的掩護。在緊鄰城市東邊的一座空軍基地內,部署著4個Bf 109戰鬥機聯隊。一列防空火車(車皮上載有數十門大口徑高射炮)已經行駛在從北面通往普洛耶什蒂的鐵軌上了——與凱恩和約翰遜的航線相平行。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二戰時期德軍的防空列車

在烈焰和高射炮火中飛過

原先的作戰計劃已經被徹底打亂,四支轟炸機編隊從三個不同的方向朝著普洛耶什蒂上空飛去,且速度高達每小時250英里(約400千米/小時)。它們此時已經下降到了距離地面不足50英尺(約15米)的高度。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遭受轟炸後被煙霧籠罩的普洛耶什蒂油田

第一批到達普洛耶什蒂上空的是巴克爾的第93轟炸大隊和數個來自第376轟炸大隊的與康普頓脫離的飛行小隊。巴克爾原先被指定的轟炸目標是康科迪亞•維嘉(Concordia Vega)煉油廠,該目標對巴克爾而言現在位於普洛耶什蒂的另一邊了,但阿斯特拉•羅馬納煉油廠——這也是整個任務的首要轟炸目標——現在就陳列在前面。該目標原本是分配給“殺手凱恩”的大隊轟炸的,但巴克爾決定現在就轟炸該目標。

不幸的是,距離目標還有3分鐘航程的時候,巴克爾的座機“地獄村姑”號的機翼撞上了一條阻攔氣球的繩索,飛機本身也被高射炮猛烈擊中並起了火。巴克爾和他的副駕駛約翰•傑斯塔德(John Jerstad)少校並未抓緊時間用機腹迫降——如果他們這樣做的話是有很大的生存機會的——而是帶領他們的大隊繼續朝目標地區飛去,結果“地獄村姑”號最終在目標地區墜毀並爆炸。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一架戰傷的B-24轟炸機用機腹迫降

那列防空火車已經接到了煉油廠遭受空襲的警報,當B-24大批飛來時其正在高速行駛。凱恩的大隊在鐵軌右側,約翰遜的大隊在鐵軌左側,火車上的大口徑高炮——其中一部分是88毫米口徑高射炮——幾乎是在近距離平射射程內開火了,B-24也用機上的12.7毫米口徑機槍進行了反擊。這場對決在不到90秒鐘的時間內就宣告結束:B-24轟炸機成功地把車頭打成了篩子,並迫使火車停了下來,但也有幾架轟炸機被擊落。

當凱恩和約翰遜飛抵時,普洛耶什蒂已經成了一片煉獄。高度可達翼尖的火焰在洶湧地起伏著,厚厚的煙霧掩蓋了氣球纜繩和建築物尖頂,並且飛機常常被延時炸彈爆炸產生的氣流所晃動。儘管存在危險,但凱恩和約翰遜還是選擇繼續攻擊。根據美國陸軍航空隊官方戰史中的說法,“B-24轟炸機像保齡球瓶一樣紛紛墜落,但目標也受到了精確的猛烈打擊。”

在不同高度飛行的B-24相互從上方和下方穿過,並且飛機與飛機之間幾乎是緊貼在一起。德國人對美軍空襲的複雜性和精確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幾乎忘了自己正在觀看一場壯觀的破壞大戲。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被高炮擊中機翼的B-24,幸好沒有直接命中翼樑

康普頓上校的第376轟炸大隊此時正在從布加勒斯特調頭返航,他們幾乎已經沒有機會找到他們的目標——位於普洛耶什蒂一側的羅馬尼亞-美國合資經營的石油工業複合體了,更不用說空襲這個目標了。“泰吉•安”號拋掉了炸彈,並帶頭踏上了返航之旅。儘管如此,諾曼•阿珀爾德(Norman Appold)少校和來自第376大隊的六架飛機還是抓住機會轟炸了康科迪亞•維嘉煉油廠,這是巴克爾大隊最初的轟炸目標。

同時,伍德的第389轟炸大隊正在空襲坎皮納市的斯蒂亞•羅馬納(Steaua Romana)煉油廠。在空襲中,勞埃德•休斯(Lloyd Hughes)少尉的座機多次被地面火力擊中,並且其飛機的彈艙和機翼油箱中噴出了大量汽油,休斯少尉繼續堅持飛行並轟炸目標,直至他的飛機最終凌空爆炸。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康普頓上校在特爾戈維什泰上空進行的那個錯誤的轉彎

此時,距這次行動中的第一批炸彈落在普洛耶什蒂油田的邊緣已經過去了27分鐘,而最後一批炸彈將落在坎皮納。倖存的飛機開始調頭朝南飛去,它們有的單獨飛行,有的組成小編隊飛行,以逃避追殲它們的敵軍戰鬥機——這些戰鬥機從普洛耶什蒂一直追到亞德里亞海上空。

“我最初責怪凱恩上校沒有按照任務計劃保持他在隊型中的位置”,康普頓在多年後這樣說道。“在返回班加西的途中,我和恩特准將談了話,並問他是否打算以不遵守命令的名義向軍事法庭提起對凱恩的訴訟。他給我的回答是‘我不認為我們應該這樣做,因為我們自己也沒有嚴格按照任務計劃行事’。”

在從班加西出發6個小時後,恩特准將向布里爾頓少將發出了一則只有兩個詞的電報:“任務成功”。儘管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但這在相當程度上也算是事實:這次突襲至少暫時摧毀了普洛耶什蒂油田46%的石油產量,並摧毀了當地約40%的原油裂化能力。對一次出動了177架飛機的作戰行動而言,這是一項不小的成就,特別是與戰爭後期進行的動輒出動500架甚至1000架轟炸機的任務相比。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被濃煙籠罩的普洛耶什蒂油田

美軍這次空襲給普洛耶什蒂油田造成的破壞很嚴重,但不是永久性的。在那9家煉油廠當中,有1家直至戰爭結束都處於停產狀態,但另外2家——包括羅馬尼亞-美國合資經營的石油工業複合體——根本就沒有遭受轟炸,並在繼續生產。美國計劃人員低估了德國人——他們對普洛耶什蒂油田的需求是如此的強烈,以至於盡最大努力將其恢復生產了。之前未能滿負荷運行的設施現在已悉數啟動,主要廠房的維修速度也加快了。短短几個月後,這些修好的設備又重新投入使用了。對此,美國陸軍航空隊的官方歷史中表示:“我們原本希望能幾乎完全摧毀選定的目標,並長期維持油田的停產狀態,但這一切已經因執行中的錯誤而化為泡影。”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遭受轟炸前的康科迪亞•維嘉煉油廠

當然了,如果那些轟炸大隊按照正確的方向對指定的目標同時發起炸彈轟擊的話,對油田的破壞效果肯定會更大,但計劃人員們期待通過一次空襲就使普洛耶什蒂石油工業複合體停產是不現實的。

榮譽勳章

當天晚上差不多10點鐘左右,最後一架返航的B-24在空中待了15個小時後終於降落在了班加西。在當天早上起飛的177架轟炸機中,只有92架返航。54架飛機在目標區域上空損失,7架飛機降落在了土耳其並被扣留,19架飛機降落在了塞浦路斯和其他盟軍基地,其他飛機都墜毀了。人員損失方面,共有310人陣亡,108人被俘,另有78人被扣留在了土耳其。

在返回班加西的飛機中,至少有54架因破壞過於嚴重而無法再飛行。多年來一直有人指控說,飛機的實際損失比宣佈的還要糟糕。無論如何,這都意味著第9航空隊作為一個獨立的轟炸機司令部的終結。該航空隊剩下的飛機被轉移到英格蘭,在那裡它們被改為一支戰術航空兵力量,以支援“D-日”對歐洲的登陸作戰。

每一位執行此次任務的飛行員都獲得了傑出飛行十字勳章,其中有五人獲頒榮譽勳章,這是有史以來在單次作戰行動中獲頒勳章人數最多的一次。其中,在這次空襲結束後不久,凱恩和約翰遜獲頒榮譽勳章,理由是他們二人率領他們的轟炸大隊飛越烈焰和高射炮火併轟炸了目標。之後不久,休斯少尉被追授榮譽勳章,以表彰他在座機起火燃燒的情況下仍然奮力駕機前去打擊了位於坎皮納的目標。巴克爾和傑斯塔德也分別被追授榮譽勳章,軍方是在頂著來自華盛頓的一些傳統主義者的反對意見而授予這兩人榮譽勳章的,因為那些傳統主義者認為巴克爾和傑斯塔德違背了命令,擅自從編隊中飛了出去。最終,面對來自執行這次任務的飛行人員的巨大怒火,那些反對者的反對意見被壓了下去,並且讓給巴克爾和傑斯塔德追授勳章一事獲得了批准。

"

“B-24轟炸機在烈焰和高射炮火中完成了它們的投彈之旅——飛行高度距離目標還不到50英尺。”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在阿斯特拉•羅馬納(Astra Romana)煉油廠上空

在阿斯特拉•羅馬納(Astra Romana)煉油廠上空,第98轟炸大隊的羅伯特•斯特恩費爾斯(Robert Sternfels)中尉拉起了其座機的左側機翼,以避開一些高大的煙囪。機身因前面波次的B-24轟炸機投下的延時炸彈爆炸後產生的湍流而被吹得輕微搖晃

背景概述

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大的弱點是它對外國石油的依賴。德國人幾乎沒有自己的石油資源,單在1938年這一年德國72%的汽油和潤滑油便是進口的,國內的產量僅有8%,另外20%由合成燃料工廠生產。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普洛耶什蒂地區的哥倫比亞•安奎拉(Columbia Aquila)煉油廠,照片所示為其遭受轟炸後的場景

阿道夫•希特勒1941年入侵蘇聯的動機之一便是奪取俄羅斯高加索山區的油田。德軍奪取油田的行動失敗了,而且隨著德軍大部分石油產地逐漸落入蘇軍之手,其被迫愈加依賴石油儲量豐富的巴爾幹地區,特別是納粹控制下的羅馬尼亞。

位於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以北35英里(約56千米)的普洛耶什蒂周圍環繞著一大圈煉油廠,它們向納粹德國供應了約三分之一的汽油,以及更高比例的高辛烷值航空燃料——這些燃料是由普洛耶什蒂的裂化工廠用較低等的燃料轉化生產的。

羅馬尼亞石油的重要性早已為同盟國方面所知曉。早在1941年7月,蘇聯人便轟炸過普洛耶什蒂,並給其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失,但沒有達成長期的效果。1942年7月,十幾架美軍的B-24轟炸機從埃及起飛發起了對普洛耶什蒂的空襲。結果,他們發現這座城市掩映在厚重的雲層之下,因此只得將炸彈扔在了他們認為可能有工廠的地方。此戰唯一的結果是刺激德國人提升了油田的防空能力。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正在轟炸普洛耶什蒂煉油廠的美軍B-24轟炸機

1943年8月1日,美國人針對普洛耶什蒂油田發起了一場史詩般的空襲。這將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空中作戰行動之一,但它並不是像規劃者預先設想的那樣進行的。

“肥皂泡行動”

同盟國領導人在1943年1月的卡薩布蘭卡會議上決定,應該對普洛耶什蒂進行轟炸。這項龐大的使命最初被稱為“肥皂泡行動”(Soapsuds),至於這麼叫的原因由於年代久遠已經沒有人知道了。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警告說,對於一場有那麼多勇敢的美國人會冒險甚至失去生命的行動而言,取這樣一個代號是不合適的,而且他認為“把貶義的標籤貼在大膽的壯舉上是不利於士氣的”。最終,這次作戰被重新命名為“潮汐行動”(Tidal Wave)。

對部署在英國的盟軍轟炸機而言,普洛耶什蒂在其航程範圍之外,不過從北非起飛的B-24可以到達那裡。因此,該任務被分配給了新組建的美國第9航空隊,該航空隊當時部署在利比亞班加西周圍的幾處基地內。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美國陸軍第9航空隊的B-24轟炸機空襲普洛耶什蒂油田時的場景

與造型更加優美的B-17“飛行堡壘”相比,採用平直上單翼的B-24“解放者”擁有更大的航程和載彈量,而且在空速方面略有優勢。不過,為了執行這次單程飛行距離長達1350英里(約2172千米)的轟炸普洛耶什蒂的任務,B-24還在炸彈艙的前部安裝了額外的油箱。

這次任務的首席計劃者是身在華盛頓陸軍航空隊總部的雅各布•斯瑪特(Jacob E. Smart)上校。轟炸目標是普洛耶什蒂的9座主要煉油廠中的關鍵設施,共分7個目標集群,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周圍,但有一個位於普洛耶什蒂西北約20英里(32千米)處的坎皮納(Campina)。

美國陸軍航空隊轟炸作戰條令的原則之一是用“諾頓”轟炸瞄準具進行高空精確轟炸,但據斯瑪特上校計算,至少需要1400架重型轟炸機才能完成這一任務。而在當時,哪怕把從部署在英國的第8航空隊借來的B-24包括在內,這種轟炸機的可用總數也還連200架都不到。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遭受轟炸後的哥倫比亞•安奎拉煉油廠

讓那些抱著傳統固步自封的人感到害怕的是,斯瑪特上校決定,這次任務將通過低空飛行的方式進行,最終飛機將在最低飛行高度上投彈。低空飛行會提高轟炸精度和落彈對目標的覆蓋,並降低被雷達探測到的概率。“諾頓”轟炸瞄準具被從飛機上拆除,並換成了簡單的轟炸瞄準裝置。

該計劃得到了聯合參謀部及北非盟軍最高指揮官德懷特•艾森豪威爾將軍的批准,並被交給第9航空隊司令劉易斯•布里爾頓(Lewis H. Brereton)少將執行。美軍在班加西附近的沙漠中建立了一座普洛耶什蒂的全尺寸模型,來自第9航空隊的兩個轟炸大隊和臨時從第8航空隊抽調的三個轟炸大隊的B-24機組成員針對模型練習瞭如何從低空投擲模擬炸彈。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1943年7月,B-24轟炸機群在利比亞班加西附近的沙漠中針對模擬目標展開了低空編隊飛行訓練

官兵們的士氣很高,特別是布里爾頓少將在一次大型室外會議上向機組成員發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之後——布里爾頓少將在演講中強調了這一目標的重要性。“如果你們盡你所能地打掉這個目標,那麼就有可能會縮短戰爭”,他這樣說道。“如果能完成這次任務,哪怕損失了所有的飛機也是值得的。”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從普洛耶什蒂油田上空飛過的B-24D轟炸機

布里爾頓表示,他將親自帶隊執行這次任務,但陸軍航空隊司令亨利•“哈普”•阿諾德將軍決定,如果布里爾頓被擊落並被敵人俘虜的話,那損失就太大了。最終,一位軍銜低一級的軍官,第9轟炸機司令部的指揮官烏薩•恩特(Uzal G. Ent)准將會代替布里爾頓少將帶隊執行這次任務。恩特准將有良好的服役記錄,也非常有能力,不過他不是B-24飛行員。恩特准將將坐在專供機組人員乘坐的座椅(“Jump Seat”)上指揮這次任務,他的座機是一架綽號為“泰吉•安”(Teggie Ann)的B-24轟炸機,這架飛機由基思•康普頓(Keith Compton)上校駕駛,隸屬於第376轟炸大隊,該大隊在整個轟炸編隊中飛在最前方。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第376轟炸大隊的指揮官基思•康普頓上校(右)和“泰吉•安”號的副駕駛拉爾夫•湯普森上尉(Ralph Thompson,左)正在幫助烏薩•恩特准將穿上所有機組人員在任務中所穿的標準防彈背心

在執行這次任務之前,盟軍沒有對普洛耶什蒂進行任何航空照相偵察,以免引起德國人的警惕,所以美軍的計劃人員不知道普洛耶什蒂油田的防禦已經大大改善——此時已經是歐洲最強的之一了。

編隊飛行出了岔子

這次任務被安排在一個星期天進行,以儘量減少那些在普洛耶什蒂煉油廠工作的勞動者的傷亡。這些勞動者對之前的空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飛抵目標之前,這些轟炸機一路上要保持無線電靜默。

1943年8月1日,參加作戰的B-24轟炸機滑出了機庫,準備在破曉後不久就起飛。油罐車在跑道末端與這些飛機匯合,以便將其常規機翼油箱和彈艙內的輔助油箱加滿燃料。有1架飛機在起飛時墜毀,但有177架飛機成功地從它們各自的基地起飛了,並在空中編隊後飛越了地中海。

康普頓上校麾下的第376轟炸大隊是這支龐大編隊的“領頭雁”。在他身後,按照順序依次是愛德森•巴克爾(Addison E. Baker)中校指揮的第93轟炸大隊、約翰•凱恩(John R. Kane)上校指揮的第98轟炸大隊、萊昂•約翰遜(Leon W. Johnson)上校指揮的第44轟炸大隊和傑克•伍德(Jack W. Wood)上校指揮的第389轟炸大隊。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指揮第44轟炸大隊的萊昂•約翰遜上校(左)和指揮第98轟炸大隊的約翰•凱恩上校(右,綽號“殺手凱恩”)。他們二人後來在飛行中比領頭的編隊慢了20分鐘

長期以來,一直有一個傳聞是一架綽號為“萬國”(Wongo Wongo)的B-24轟炸機失去控制並墜入了希臘外海科孚(Corfu)島附近的海域。當時在“萬國”翼側飛行的是一架綽號為“沙漠莉莉”(Desert Lilly)的B-24轟炸機,這架飛機不顧命令並立刻下降高度以檢查有無倖存者,此舉導致其無法迅速再爬升到足夠的高度以重新加入轟炸編隊。

根據一種常見的說法,“萬國”和“沙漠莉莉”分別是這次任務的領航機和備用領航機,這兩架飛機上的領航員掌握著其他人無法獲得的特殊地圖和簡報。這種說法可以解釋後來轟炸行動中出現的問題。事實上,康普頓上校駕駛的“泰吉•安”號才是這次任務的領航機,與康普頓上校坐在同一架飛機上的哈羅德•維克倫德(Harold Wicklund)上尉是這次任務的領航員。失蹤的那兩架飛機來自康普頓麾下第376轟炸大隊的第2飛行小隊。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那架綽號為“泰吉•安”的B-24轟炸機

對轟炸行動影響更大的是康普頓上校與第98轟炸大隊指揮官凱恩之間的爭鬥,後者綽號“殺手凱恩”(Killer Kane),這一綽號取自“巴克•羅傑斯”(Buck Rogers)彩色連環漫畫中的一個角色。康普頓和凱恩相互討厭對方。他們在如何充分運用B-24轟炸機方面也存在分歧。

康普頓以較高的速度領航著整個編隊,並期望其他人能跟上他的步伐;而凱恩則認為最好的方式是在途中以較慢的速度飛行以節省燃料,並在接近目標時全速發起進攻。凱恩的大隊在整個編隊中排在第三位,他固執地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導致凱恩連帶著他後面的兩個大隊與前面兩個大隊之間的距離逐漸拉大。當空襲部隊從保加利亞進入羅馬尼亞邊界時,康普頓和巴克爾分別領先了凱恩、約翰遜和伍德20分鐘的航程。

由於要遵守無線電靜默的要求,因此恩特准將和康普頓上校無法要求凱恩趕上來。他們不知道的是,德國人已經截獲了有關這次任務的情報,並且自他們飛越地中海以來一直在用雷達追蹤這些B-24。空襲的突然性因素已經喪失了。不過,這還不算是最糟糕的。康普頓因為未能及時通知凱恩而導致編隊的完整性無法維持是說得過去的,但他即將犯下一個巨大的錯誤。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編隊飛行的B-24轟炸機

錯誤的轉彎

轟炸計劃原本要求所有五個大隊一起進入羅馬尼亞上空,但編隊此時已經分成兩部分了。在編隊前方還有四個導航點,前三個分別位於皮特什蒂(Pitesti)、特爾戈維什泰(Targoviste)和弗洛雷什蒂(Floresti),這三地分別距離普洛耶什蒂約105千米、63千米和21千米遠。

筆者在此嘗試著猜想了一下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康普頓有他自己的地圖和圖表,他不斷地查看這些材料。“泰吉•安”在約200英尺(約61米)的高度上快速飛越了位於皮特什蒂的第一個轉向點,在這一高度上,地面上的景物會飛快地從人眼前掠過,山丘和河流看起來全都非常相似。

領航員維克倫德給康普頓上校提供了一個估計的抵達弗洛雷什蒂上空的轉向點的時間。當這一時刻到來時,康普頓看到了一座非常像弗洛雷什蒂的城鎮和地標,於是他調轉“泰吉•安”的機頭並朝著投彈航路飛去。當時巴克爾在其座機“地獄村姑”(Hell’s Wench)號上引導著第93轟炸大隊緊隨康普頓的第376大隊飛行,並飛在後者的東南方。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潮汐行動”中B-24轟炸機從班加西飛往普洛耶什蒂的航線圖,可見皮特什蒂和弗洛雷什蒂這兩處轉向點的位置

事實上,康普頓在其上空轉彎的那座城鎮是第二個轉向點特爾戈維什泰,而不是弗洛雷什蒂。這兩個轟炸大隊的轉彎足足提前了39英里(約63千米),並且直接往布加勒斯特——羅馬尼亞防空力量的總部所在地——而不是普洛耶什蒂飛去了。

整個飛行編隊中的機組人員立即發現了這個錯誤,許多人打破了無線電靜默,他們大聲喊道:“不是這裡!”“地點錯誤!”“這不是我們要去的地方!”

恩特准將和康普頓上校的無線電一直關著,因此他們聽不到這一切。多年以後,維克倫德說,他給了康普頓一個錯誤的估計抵達時間,而且當他在特爾戈維什泰上空轉彎時沒有向康普頓糾正這一切。

巴克爾一直與康普頓保持著隊型,但在康普頓最終知曉之前他就已經指出飛機處在錯誤的航線上了,他還將第93轟炸大隊向北帶回了飛往普洛耶什蒂的正確航線。康普頓麾下第376轟炸大隊的一些機組人員也駕機隨巴克爾而去。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正在投彈的B-24轟炸機編隊

轟炸機編隊後方的那三個大隊並不知道他們前面的兩個大隊出了問題。在皮特什蒂上空,“天蠍”(The Scorpion)號上的伍德(他也是這架飛機的領航員)帶領著他麾下的第389大隊脫離編隊,並朝東北方向坎皮納(Campina)的煉油廠飛去。“殺手凱恩”的座機是“海莉•哥倫比亞”(Hail Columbia)號,約翰遜的座機是“蘇茜Q”(Suzy Q)號,他們二人繼續駕機朝東飛去。他們指揮的大隊按照任務簡報中的要求,跟著他們的領航機在弗洛雷什蒂上空轉向並朝指定的轟炸航路飛去。

恩特准將和康普頓上校直到飛抵布加勒斯特附近時才發現他們的錯誤。經恩特准將同意,康普頓打破了無線電靜默,並指示所有的飛機調頭朝普洛耶什蒂方向飛去,同時擇機轟炸目標。

在普洛耶什蒂,德國人已經嚴陣以待了。這座城市得到了237門高射炮、阻攔氣球、防空瞭望塔和數以百計的高射機槍的掩護。在緊鄰城市東邊的一座空軍基地內,部署著4個Bf 109戰鬥機聯隊。一列防空火車(車皮上載有數十門大口徑高射炮)已經行駛在從北面通往普洛耶什蒂的鐵軌上了——與凱恩和約翰遜的航線相平行。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二戰時期德軍的防空列車

在烈焰和高射炮火中飛過

原先的作戰計劃已經被徹底打亂,四支轟炸機編隊從三個不同的方向朝著普洛耶什蒂上空飛去,且速度高達每小時250英里(約400千米/小時)。它們此時已經下降到了距離地面不足50英尺(約15米)的高度。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遭受轟炸後被煙霧籠罩的普洛耶什蒂油田

第一批到達普洛耶什蒂上空的是巴克爾的第93轟炸大隊和數個來自第376轟炸大隊的與康普頓脫離的飛行小隊。巴克爾原先被指定的轟炸目標是康科迪亞•維嘉(Concordia Vega)煉油廠,該目標對巴克爾而言現在位於普洛耶什蒂的另一邊了,但阿斯特拉•羅馬納煉油廠——這也是整個任務的首要轟炸目標——現在就陳列在前面。該目標原本是分配給“殺手凱恩”的大隊轟炸的,但巴克爾決定現在就轟炸該目標。

不幸的是,距離目標還有3分鐘航程的時候,巴克爾的座機“地獄村姑”號的機翼撞上了一條阻攔氣球的繩索,飛機本身也被高射炮猛烈擊中並起了火。巴克爾和他的副駕駛約翰•傑斯塔德(John Jerstad)少校並未抓緊時間用機腹迫降——如果他們這樣做的話是有很大的生存機會的——而是帶領他們的大隊繼續朝目標地區飛去,結果“地獄村姑”號最終在目標地區墜毀並爆炸。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一架戰傷的B-24轟炸機用機腹迫降

那列防空火車已經接到了煉油廠遭受空襲的警報,當B-24大批飛來時其正在高速行駛。凱恩的大隊在鐵軌右側,約翰遜的大隊在鐵軌左側,火車上的大口徑高炮——其中一部分是88毫米口徑高射炮——幾乎是在近距離平射射程內開火了,B-24也用機上的12.7毫米口徑機槍進行了反擊。這場對決在不到90秒鐘的時間內就宣告結束:B-24轟炸機成功地把車頭打成了篩子,並迫使火車停了下來,但也有幾架轟炸機被擊落。

當凱恩和約翰遜飛抵時,普洛耶什蒂已經成了一片煉獄。高度可達翼尖的火焰在洶湧地起伏著,厚厚的煙霧掩蓋了氣球纜繩和建築物尖頂,並且飛機常常被延時炸彈爆炸產生的氣流所晃動。儘管存在危險,但凱恩和約翰遜還是選擇繼續攻擊。根據美國陸軍航空隊官方戰史中的說法,“B-24轟炸機像保齡球瓶一樣紛紛墜落,但目標也受到了精確的猛烈打擊。”

在不同高度飛行的B-24相互從上方和下方穿過,並且飛機與飛機之間幾乎是緊貼在一起。德國人對美軍空襲的複雜性和精確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幾乎忘了自己正在觀看一場壯觀的破壞大戲。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被高炮擊中機翼的B-24,幸好沒有直接命中翼樑

康普頓上校的第376轟炸大隊此時正在從布加勒斯特調頭返航,他們幾乎已經沒有機會找到他們的目標——位於普洛耶什蒂一側的羅馬尼亞-美國合資經營的石油工業複合體了,更不用說空襲這個目標了。“泰吉•安”號拋掉了炸彈,並帶頭踏上了返航之旅。儘管如此,諾曼•阿珀爾德(Norman Appold)少校和來自第376大隊的六架飛機還是抓住機會轟炸了康科迪亞•維嘉煉油廠,這是巴克爾大隊最初的轟炸目標。

同時,伍德的第389轟炸大隊正在空襲坎皮納市的斯蒂亞•羅馬納(Steaua Romana)煉油廠。在空襲中,勞埃德•休斯(Lloyd Hughes)少尉的座機多次被地面火力擊中,並且其飛機的彈艙和機翼油箱中噴出了大量汽油,休斯少尉繼續堅持飛行並轟炸目標,直至他的飛機最終凌空爆炸。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康普頓上校在特爾戈維什泰上空進行的那個錯誤的轉彎

此時,距這次行動中的第一批炸彈落在普洛耶什蒂油田的邊緣已經過去了27分鐘,而最後一批炸彈將落在坎皮納。倖存的飛機開始調頭朝南飛去,它們有的單獨飛行,有的組成小編隊飛行,以逃避追殲它們的敵軍戰鬥機——這些戰鬥機從普洛耶什蒂一直追到亞德里亞海上空。

“我最初責怪凱恩上校沒有按照任務計劃保持他在隊型中的位置”,康普頓在多年後這樣說道。“在返回班加西的途中,我和恩特准將談了話,並問他是否打算以不遵守命令的名義向軍事法庭提起對凱恩的訴訟。他給我的回答是‘我不認為我們應該這樣做,因為我們自己也沒有嚴格按照任務計劃行事’。”

在從班加西出發6個小時後,恩特准將向布里爾頓少將發出了一則只有兩個詞的電報:“任務成功”。儘管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但這在相當程度上也算是事實:這次突襲至少暫時摧毀了普洛耶什蒂油田46%的石油產量,並摧毀了當地約40%的原油裂化能力。對一次出動了177架飛機的作戰行動而言,這是一項不小的成就,特別是與戰爭後期進行的動輒出動500架甚至1000架轟炸機的任務相比。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被濃煙籠罩的普洛耶什蒂油田

美軍這次空襲給普洛耶什蒂油田造成的破壞很嚴重,但不是永久性的。在那9家煉油廠當中,有1家直至戰爭結束都處於停產狀態,但另外2家——包括羅馬尼亞-美國合資經營的石油工業複合體——根本就沒有遭受轟炸,並在繼續生產。美國計劃人員低估了德國人——他們對普洛耶什蒂油田的需求是如此的強烈,以至於盡最大努力將其恢復生產了。之前未能滿負荷運行的設施現在已悉數啟動,主要廠房的維修速度也加快了。短短几個月後,這些修好的設備又重新投入使用了。對此,美國陸軍航空隊的官方歷史中表示:“我們原本希望能幾乎完全摧毀選定的目標,並長期維持油田的停產狀態,但這一切已經因執行中的錯誤而化為泡影。”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遭受轟炸前的康科迪亞•維嘉煉油廠

當然了,如果那些轟炸大隊按照正確的方向對指定的目標同時發起炸彈轟擊的話,對油田的破壞效果肯定會更大,但計劃人員們期待通過一次空襲就使普洛耶什蒂石油工業複合體停產是不現實的。

榮譽勳章

當天晚上差不多10點鐘左右,最後一架返航的B-24在空中待了15個小時後終於降落在了班加西。在當天早上起飛的177架轟炸機中,只有92架返航。54架飛機在目標區域上空損失,7架飛機降落在了土耳其並被扣留,19架飛機降落在了塞浦路斯和其他盟軍基地,其他飛機都墜毀了。人員損失方面,共有310人陣亡,108人被俘,另有78人被扣留在了土耳其。

在返回班加西的飛機中,至少有54架因破壞過於嚴重而無法再飛行。多年來一直有人指控說,飛機的實際損失比宣佈的還要糟糕。無論如何,這都意味著第9航空隊作為一個獨立的轟炸機司令部的終結。該航空隊剩下的飛機被轉移到英格蘭,在那裡它們被改為一支戰術航空兵力量,以支援“D-日”對歐洲的登陸作戰。

每一位執行此次任務的飛行員都獲得了傑出飛行十字勳章,其中有五人獲頒榮譽勳章,這是有史以來在單次作戰行動中獲頒勳章人數最多的一次。其中,在這次空襲結束後不久,凱恩和約翰遜獲頒榮譽勳章,理由是他們二人率領他們的轟炸大隊飛越烈焰和高射炮火併轟炸了目標。之後不久,休斯少尉被追授榮譽勳章,以表彰他在座機起火燃燒的情況下仍然奮力駕機前去打擊了位於坎皮納的目標。巴克爾和傑斯塔德也分別被追授榮譽勳章,軍方是在頂著來自華盛頓的一些傳統主義者的反對意見而授予這兩人榮譽勳章的,因為那些傳統主義者認為巴克爾和傑斯塔德違背了命令,擅自從編隊中飛了出去。最終,面對來自執行這次任務的飛行人員的巨大怒火,那些反對者的反對意見被壓了下去,並且讓給巴克爾和傑斯塔德追授勳章一事獲得了批准。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從左至右分別為美國陸軍、海軍和空軍的榮譽勳章

恩特准將在此戰後被晉升為少將。康普頓上校於1969年退役,此時他已經是中將了,職務為美國戰略空軍司令部副司令。約翰遜上校和斯瑪特上校後來也成了四星上將,並先後於20世紀60年代退役。“殺手凱恩”儘管獲得了榮譽勳章,但卻未再獲得任何提拔。

美軍沒有計劃再開展後續的攻擊。盟軍的轟炸任務被分配到了更重要的戰略目標上,普洛耶什蒂油田此後一直未遭攻擊,直到1944年春末才再度被列為打擊目標。

"

“B-24轟炸機在烈焰和高射炮火中完成了它們的投彈之旅——飛行高度距離目標還不到50英尺。”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在阿斯特拉•羅馬納(Astra Romana)煉油廠上空

在阿斯特拉•羅馬納(Astra Romana)煉油廠上空,第98轟炸大隊的羅伯特•斯特恩費爾斯(Robert Sternfels)中尉拉起了其座機的左側機翼,以避開一些高大的煙囪。機身因前面波次的B-24轟炸機投下的延時炸彈爆炸後產生的湍流而被吹得輕微搖晃

背景概述

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大的弱點是它對外國石油的依賴。德國人幾乎沒有自己的石油資源,單在1938年這一年德國72%的汽油和潤滑油便是進口的,國內的產量僅有8%,另外20%由合成燃料工廠生產。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普洛耶什蒂地區的哥倫比亞•安奎拉(Columbia Aquila)煉油廠,照片所示為其遭受轟炸後的場景

阿道夫•希特勒1941年入侵蘇聯的動機之一便是奪取俄羅斯高加索山區的油田。德軍奪取油田的行動失敗了,而且隨著德軍大部分石油產地逐漸落入蘇軍之手,其被迫愈加依賴石油儲量豐富的巴爾幹地區,特別是納粹控制下的羅馬尼亞。

位於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以北35英里(約56千米)的普洛耶什蒂周圍環繞著一大圈煉油廠,它們向納粹德國供應了約三分之一的汽油,以及更高比例的高辛烷值航空燃料——這些燃料是由普洛耶什蒂的裂化工廠用較低等的燃料轉化生產的。

羅馬尼亞石油的重要性早已為同盟國方面所知曉。早在1941年7月,蘇聯人便轟炸過普洛耶什蒂,並給其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失,但沒有達成長期的效果。1942年7月,十幾架美軍的B-24轟炸機從埃及起飛發起了對普洛耶什蒂的空襲。結果,他們發現這座城市掩映在厚重的雲層之下,因此只得將炸彈扔在了他們認為可能有工廠的地方。此戰唯一的結果是刺激德國人提升了油田的防空能力。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正在轟炸普洛耶什蒂煉油廠的美軍B-24轟炸機

1943年8月1日,美國人針對普洛耶什蒂油田發起了一場史詩般的空襲。這將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空中作戰行動之一,但它並不是像規劃者預先設想的那樣進行的。

“肥皂泡行動”

同盟國領導人在1943年1月的卡薩布蘭卡會議上決定,應該對普洛耶什蒂進行轟炸。這項龐大的使命最初被稱為“肥皂泡行動”(Soapsuds),至於這麼叫的原因由於年代久遠已經沒有人知道了。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警告說,對於一場有那麼多勇敢的美國人會冒險甚至失去生命的行動而言,取這樣一個代號是不合適的,而且他認為“把貶義的標籤貼在大膽的壯舉上是不利於士氣的”。最終,這次作戰被重新命名為“潮汐行動”(Tidal Wave)。

對部署在英國的盟軍轟炸機而言,普洛耶什蒂在其航程範圍之外,不過從北非起飛的B-24可以到達那裡。因此,該任務被分配給了新組建的美國第9航空隊,該航空隊當時部署在利比亞班加西周圍的幾處基地內。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美國陸軍第9航空隊的B-24轟炸機空襲普洛耶什蒂油田時的場景

與造型更加優美的B-17“飛行堡壘”相比,採用平直上單翼的B-24“解放者”擁有更大的航程和載彈量,而且在空速方面略有優勢。不過,為了執行這次單程飛行距離長達1350英里(約2172千米)的轟炸普洛耶什蒂的任務,B-24還在炸彈艙的前部安裝了額外的油箱。

這次任務的首席計劃者是身在華盛頓陸軍航空隊總部的雅各布•斯瑪特(Jacob E. Smart)上校。轟炸目標是普洛耶什蒂的9座主要煉油廠中的關鍵設施,共分7個目標集群,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周圍,但有一個位於普洛耶什蒂西北約20英里(32千米)處的坎皮納(Campina)。

美國陸軍航空隊轟炸作戰條令的原則之一是用“諾頓”轟炸瞄準具進行高空精確轟炸,但據斯瑪特上校計算,至少需要1400架重型轟炸機才能完成這一任務。而在當時,哪怕把從部署在英國的第8航空隊借來的B-24包括在內,這種轟炸機的可用總數也還連200架都不到。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遭受轟炸後的哥倫比亞•安奎拉煉油廠

讓那些抱著傳統固步自封的人感到害怕的是,斯瑪特上校決定,這次任務將通過低空飛行的方式進行,最終飛機將在最低飛行高度上投彈。低空飛行會提高轟炸精度和落彈對目標的覆蓋,並降低被雷達探測到的概率。“諾頓”轟炸瞄準具被從飛機上拆除,並換成了簡單的轟炸瞄準裝置。

該計劃得到了聯合參謀部及北非盟軍最高指揮官德懷特•艾森豪威爾將軍的批准,並被交給第9航空隊司令劉易斯•布里爾頓(Lewis H. Brereton)少將執行。美軍在班加西附近的沙漠中建立了一座普洛耶什蒂的全尺寸模型,來自第9航空隊的兩個轟炸大隊和臨時從第8航空隊抽調的三個轟炸大隊的B-24機組成員針對模型練習瞭如何從低空投擲模擬炸彈。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1943年7月,B-24轟炸機群在利比亞班加西附近的沙漠中針對模擬目標展開了低空編隊飛行訓練

官兵們的士氣很高,特別是布里爾頓少將在一次大型室外會議上向機組成員發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之後——布里爾頓少將在演講中強調了這一目標的重要性。“如果你們盡你所能地打掉這個目標,那麼就有可能會縮短戰爭”,他這樣說道。“如果能完成這次任務,哪怕損失了所有的飛機也是值得的。”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從普洛耶什蒂油田上空飛過的B-24D轟炸機

布里爾頓表示,他將親自帶隊執行這次任務,但陸軍航空隊司令亨利•“哈普”•阿諾德將軍決定,如果布里爾頓被擊落並被敵人俘虜的話,那損失就太大了。最終,一位軍銜低一級的軍官,第9轟炸機司令部的指揮官烏薩•恩特(Uzal G. Ent)准將會代替布里爾頓少將帶隊執行這次任務。恩特准將有良好的服役記錄,也非常有能力,不過他不是B-24飛行員。恩特准將將坐在專供機組人員乘坐的座椅(“Jump Seat”)上指揮這次任務,他的座機是一架綽號為“泰吉•安”(Teggie Ann)的B-24轟炸機,這架飛機由基思•康普頓(Keith Compton)上校駕駛,隸屬於第376轟炸大隊,該大隊在整個轟炸編隊中飛在最前方。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第376轟炸大隊的指揮官基思•康普頓上校(右)和“泰吉•安”號的副駕駛拉爾夫•湯普森上尉(Ralph Thompson,左)正在幫助烏薩•恩特准將穿上所有機組人員在任務中所穿的標準防彈背心

在執行這次任務之前,盟軍沒有對普洛耶什蒂進行任何航空照相偵察,以免引起德國人的警惕,所以美軍的計劃人員不知道普洛耶什蒂油田的防禦已經大大改善——此時已經是歐洲最強的之一了。

編隊飛行出了岔子

這次任務被安排在一個星期天進行,以儘量減少那些在普洛耶什蒂煉油廠工作的勞動者的傷亡。這些勞動者對之前的空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飛抵目標之前,這些轟炸機一路上要保持無線電靜默。

1943年8月1日,參加作戰的B-24轟炸機滑出了機庫,準備在破曉後不久就起飛。油罐車在跑道末端與這些飛機匯合,以便將其常規機翼油箱和彈艙內的輔助油箱加滿燃料。有1架飛機在起飛時墜毀,但有177架飛機成功地從它們各自的基地起飛了,並在空中編隊後飛越了地中海。

康普頓上校麾下的第376轟炸大隊是這支龐大編隊的“領頭雁”。在他身後,按照順序依次是愛德森•巴克爾(Addison E. Baker)中校指揮的第93轟炸大隊、約翰•凱恩(John R. Kane)上校指揮的第98轟炸大隊、萊昂•約翰遜(Leon W. Johnson)上校指揮的第44轟炸大隊和傑克•伍德(Jack W. Wood)上校指揮的第389轟炸大隊。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指揮第44轟炸大隊的萊昂•約翰遜上校(左)和指揮第98轟炸大隊的約翰•凱恩上校(右,綽號“殺手凱恩”)。他們二人後來在飛行中比領頭的編隊慢了20分鐘

長期以來,一直有一個傳聞是一架綽號為“萬國”(Wongo Wongo)的B-24轟炸機失去控制並墜入了希臘外海科孚(Corfu)島附近的海域。當時在“萬國”翼側飛行的是一架綽號為“沙漠莉莉”(Desert Lilly)的B-24轟炸機,這架飛機不顧命令並立刻下降高度以檢查有無倖存者,此舉導致其無法迅速再爬升到足夠的高度以重新加入轟炸編隊。

根據一種常見的說法,“萬國”和“沙漠莉莉”分別是這次任務的領航機和備用領航機,這兩架飛機上的領航員掌握著其他人無法獲得的特殊地圖和簡報。這種說法可以解釋後來轟炸行動中出現的問題。事實上,康普頓上校駕駛的“泰吉•安”號才是這次任務的領航機,與康普頓上校坐在同一架飛機上的哈羅德•維克倫德(Harold Wicklund)上尉是這次任務的領航員。失蹤的那兩架飛機來自康普頓麾下第376轟炸大隊的第2飛行小隊。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那架綽號為“泰吉•安”的B-24轟炸機

對轟炸行動影響更大的是康普頓上校與第98轟炸大隊指揮官凱恩之間的爭鬥,後者綽號“殺手凱恩”(Killer Kane),這一綽號取自“巴克•羅傑斯”(Buck Rogers)彩色連環漫畫中的一個角色。康普頓和凱恩相互討厭對方。他們在如何充分運用B-24轟炸機方面也存在分歧。

康普頓以較高的速度領航著整個編隊,並期望其他人能跟上他的步伐;而凱恩則認為最好的方式是在途中以較慢的速度飛行以節省燃料,並在接近目標時全速發起進攻。凱恩的大隊在整個編隊中排在第三位,他固執地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導致凱恩連帶著他後面的兩個大隊與前面兩個大隊之間的距離逐漸拉大。當空襲部隊從保加利亞進入羅馬尼亞邊界時,康普頓和巴克爾分別領先了凱恩、約翰遜和伍德20分鐘的航程。

由於要遵守無線電靜默的要求,因此恩特准將和康普頓上校無法要求凱恩趕上來。他們不知道的是,德國人已經截獲了有關這次任務的情報,並且自他們飛越地中海以來一直在用雷達追蹤這些B-24。空襲的突然性因素已經喪失了。不過,這還不算是最糟糕的。康普頓因為未能及時通知凱恩而導致編隊的完整性無法維持是說得過去的,但他即將犯下一個巨大的錯誤。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編隊飛行的B-24轟炸機

錯誤的轉彎

轟炸計劃原本要求所有五個大隊一起進入羅馬尼亞上空,但編隊此時已經分成兩部分了。在編隊前方還有四個導航點,前三個分別位於皮特什蒂(Pitesti)、特爾戈維什泰(Targoviste)和弗洛雷什蒂(Floresti),這三地分別距離普洛耶什蒂約105千米、63千米和21千米遠。

筆者在此嘗試著猜想了一下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康普頓有他自己的地圖和圖表,他不斷地查看這些材料。“泰吉•安”在約200英尺(約61米)的高度上快速飛越了位於皮特什蒂的第一個轉向點,在這一高度上,地面上的景物會飛快地從人眼前掠過,山丘和河流看起來全都非常相似。

領航員維克倫德給康普頓上校提供了一個估計的抵達弗洛雷什蒂上空的轉向點的時間。當這一時刻到來時,康普頓看到了一座非常像弗洛雷什蒂的城鎮和地標,於是他調轉“泰吉•安”的機頭並朝著投彈航路飛去。當時巴克爾在其座機“地獄村姑”(Hell’s Wench)號上引導著第93轟炸大隊緊隨康普頓的第376大隊飛行,並飛在後者的東南方。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潮汐行動”中B-24轟炸機從班加西飛往普洛耶什蒂的航線圖,可見皮特什蒂和弗洛雷什蒂這兩處轉向點的位置

事實上,康普頓在其上空轉彎的那座城鎮是第二個轉向點特爾戈維什泰,而不是弗洛雷什蒂。這兩個轟炸大隊的轉彎足足提前了39英里(約63千米),並且直接往布加勒斯特——羅馬尼亞防空力量的總部所在地——而不是普洛耶什蒂飛去了。

整個飛行編隊中的機組人員立即發現了這個錯誤,許多人打破了無線電靜默,他們大聲喊道:“不是這裡!”“地點錯誤!”“這不是我們要去的地方!”

恩特准將和康普頓上校的無線電一直關著,因此他們聽不到這一切。多年以後,維克倫德說,他給了康普頓一個錯誤的估計抵達時間,而且當他在特爾戈維什泰上空轉彎時沒有向康普頓糾正這一切。

巴克爾一直與康普頓保持著隊型,但在康普頓最終知曉之前他就已經指出飛機處在錯誤的航線上了,他還將第93轟炸大隊向北帶回了飛往普洛耶什蒂的正確航線。康普頓麾下第376轟炸大隊的一些機組人員也駕機隨巴克爾而去。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正在投彈的B-24轟炸機編隊

轟炸機編隊後方的那三個大隊並不知道他們前面的兩個大隊出了問題。在皮特什蒂上空,“天蠍”(The Scorpion)號上的伍德(他也是這架飛機的領航員)帶領著他麾下的第389大隊脫離編隊,並朝東北方向坎皮納(Campina)的煉油廠飛去。“殺手凱恩”的座機是“海莉•哥倫比亞”(Hail Columbia)號,約翰遜的座機是“蘇茜Q”(Suzy Q)號,他們二人繼續駕機朝東飛去。他們指揮的大隊按照任務簡報中的要求,跟著他們的領航機在弗洛雷什蒂上空轉向並朝指定的轟炸航路飛去。

恩特准將和康普頓上校直到飛抵布加勒斯特附近時才發現他們的錯誤。經恩特准將同意,康普頓打破了無線電靜默,並指示所有的飛機調頭朝普洛耶什蒂方向飛去,同時擇機轟炸目標。

在普洛耶什蒂,德國人已經嚴陣以待了。這座城市得到了237門高射炮、阻攔氣球、防空瞭望塔和數以百計的高射機槍的掩護。在緊鄰城市東邊的一座空軍基地內,部署著4個Bf 109戰鬥機聯隊。一列防空火車(車皮上載有數十門大口徑高射炮)已經行駛在從北面通往普洛耶什蒂的鐵軌上了——與凱恩和約翰遜的航線相平行。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二戰時期德軍的防空列車

在烈焰和高射炮火中飛過

原先的作戰計劃已經被徹底打亂,四支轟炸機編隊從三個不同的方向朝著普洛耶什蒂上空飛去,且速度高達每小時250英里(約400千米/小時)。它們此時已經下降到了距離地面不足50英尺(約15米)的高度。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遭受轟炸後被煙霧籠罩的普洛耶什蒂油田

第一批到達普洛耶什蒂上空的是巴克爾的第93轟炸大隊和數個來自第376轟炸大隊的與康普頓脫離的飛行小隊。巴克爾原先被指定的轟炸目標是康科迪亞•維嘉(Concordia Vega)煉油廠,該目標對巴克爾而言現在位於普洛耶什蒂的另一邊了,但阿斯特拉•羅馬納煉油廠——這也是整個任務的首要轟炸目標——現在就陳列在前面。該目標原本是分配給“殺手凱恩”的大隊轟炸的,但巴克爾決定現在就轟炸該目標。

不幸的是,距離目標還有3分鐘航程的時候,巴克爾的座機“地獄村姑”號的機翼撞上了一條阻攔氣球的繩索,飛機本身也被高射炮猛烈擊中並起了火。巴克爾和他的副駕駛約翰•傑斯塔德(John Jerstad)少校並未抓緊時間用機腹迫降——如果他們這樣做的話是有很大的生存機會的——而是帶領他們的大隊繼續朝目標地區飛去,結果“地獄村姑”號最終在目標地區墜毀並爆炸。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一架戰傷的B-24轟炸機用機腹迫降

那列防空火車已經接到了煉油廠遭受空襲的警報,當B-24大批飛來時其正在高速行駛。凱恩的大隊在鐵軌右側,約翰遜的大隊在鐵軌左側,火車上的大口徑高炮——其中一部分是88毫米口徑高射炮——幾乎是在近距離平射射程內開火了,B-24也用機上的12.7毫米口徑機槍進行了反擊。這場對決在不到90秒鐘的時間內就宣告結束:B-24轟炸機成功地把車頭打成了篩子,並迫使火車停了下來,但也有幾架轟炸機被擊落。

當凱恩和約翰遜飛抵時,普洛耶什蒂已經成了一片煉獄。高度可達翼尖的火焰在洶湧地起伏著,厚厚的煙霧掩蓋了氣球纜繩和建築物尖頂,並且飛機常常被延時炸彈爆炸產生的氣流所晃動。儘管存在危險,但凱恩和約翰遜還是選擇繼續攻擊。根據美國陸軍航空隊官方戰史中的說法,“B-24轟炸機像保齡球瓶一樣紛紛墜落,但目標也受到了精確的猛烈打擊。”

在不同高度飛行的B-24相互從上方和下方穿過,並且飛機與飛機之間幾乎是緊貼在一起。德國人對美軍空襲的複雜性和精確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幾乎忘了自己正在觀看一場壯觀的破壞大戲。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被高炮擊中機翼的B-24,幸好沒有直接命中翼樑

康普頓上校的第376轟炸大隊此時正在從布加勒斯特調頭返航,他們幾乎已經沒有機會找到他們的目標——位於普洛耶什蒂一側的羅馬尼亞-美國合資經營的石油工業複合體了,更不用說空襲這個目標了。“泰吉•安”號拋掉了炸彈,並帶頭踏上了返航之旅。儘管如此,諾曼•阿珀爾德(Norman Appold)少校和來自第376大隊的六架飛機還是抓住機會轟炸了康科迪亞•維嘉煉油廠,這是巴克爾大隊最初的轟炸目標。

同時,伍德的第389轟炸大隊正在空襲坎皮納市的斯蒂亞•羅馬納(Steaua Romana)煉油廠。在空襲中,勞埃德•休斯(Lloyd Hughes)少尉的座機多次被地面火力擊中,並且其飛機的彈艙和機翼油箱中噴出了大量汽油,休斯少尉繼續堅持飛行並轟炸目標,直至他的飛機最終凌空爆炸。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康普頓上校在特爾戈維什泰上空進行的那個錯誤的轉彎

此時,距這次行動中的第一批炸彈落在普洛耶什蒂油田的邊緣已經過去了27分鐘,而最後一批炸彈將落在坎皮納。倖存的飛機開始調頭朝南飛去,它們有的單獨飛行,有的組成小編隊飛行,以逃避追殲它們的敵軍戰鬥機——這些戰鬥機從普洛耶什蒂一直追到亞德里亞海上空。

“我最初責怪凱恩上校沒有按照任務計劃保持他在隊型中的位置”,康普頓在多年後這樣說道。“在返回班加西的途中,我和恩特准將談了話,並問他是否打算以不遵守命令的名義向軍事法庭提起對凱恩的訴訟。他給我的回答是‘我不認為我們應該這樣做,因為我們自己也沒有嚴格按照任務計劃行事’。”

在從班加西出發6個小時後,恩特准將向布里爾頓少將發出了一則只有兩個詞的電報:“任務成功”。儘管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但這在相當程度上也算是事實:這次突襲至少暫時摧毀了普洛耶什蒂油田46%的石油產量,並摧毀了當地約40%的原油裂化能力。對一次出動了177架飛機的作戰行動而言,這是一項不小的成就,特別是與戰爭後期進行的動輒出動500架甚至1000架轟炸機的任務相比。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被濃煙籠罩的普洛耶什蒂油田

美軍這次空襲給普洛耶什蒂油田造成的破壞很嚴重,但不是永久性的。在那9家煉油廠當中,有1家直至戰爭結束都處於停產狀態,但另外2家——包括羅馬尼亞-美國合資經營的石油工業複合體——根本就沒有遭受轟炸,並在繼續生產。美國計劃人員低估了德國人——他們對普洛耶什蒂油田的需求是如此的強烈,以至於盡最大努力將其恢復生產了。之前未能滿負荷運行的設施現在已悉數啟動,主要廠房的維修速度也加快了。短短几個月後,這些修好的設備又重新投入使用了。對此,美國陸軍航空隊的官方歷史中表示:“我們原本希望能幾乎完全摧毀選定的目標,並長期維持油田的停產狀態,但這一切已經因執行中的錯誤而化為泡影。”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遭受轟炸前的康科迪亞•維嘉煉油廠

當然了,如果那些轟炸大隊按照正確的方向對指定的目標同時發起炸彈轟擊的話,對油田的破壞效果肯定會更大,但計劃人員們期待通過一次空襲就使普洛耶什蒂石油工業複合體停產是不現實的。

榮譽勳章

當天晚上差不多10點鐘左右,最後一架返航的B-24在空中待了15個小時後終於降落在了班加西。在當天早上起飛的177架轟炸機中,只有92架返航。54架飛機在目標區域上空損失,7架飛機降落在了土耳其並被扣留,19架飛機降落在了塞浦路斯和其他盟軍基地,其他飛機都墜毀了。人員損失方面,共有310人陣亡,108人被俘,另有78人被扣留在了土耳其。

在返回班加西的飛機中,至少有54架因破壞過於嚴重而無法再飛行。多年來一直有人指控說,飛機的實際損失比宣佈的還要糟糕。無論如何,這都意味著第9航空隊作為一個獨立的轟炸機司令部的終結。該航空隊剩下的飛機被轉移到英格蘭,在那裡它們被改為一支戰術航空兵力量,以支援“D-日”對歐洲的登陸作戰。

每一位執行此次任務的飛行員都獲得了傑出飛行十字勳章,其中有五人獲頒榮譽勳章,這是有史以來在單次作戰行動中獲頒勳章人數最多的一次。其中,在這次空襲結束後不久,凱恩和約翰遜獲頒榮譽勳章,理由是他們二人率領他們的轟炸大隊飛越烈焰和高射炮火併轟炸了目標。之後不久,休斯少尉被追授榮譽勳章,以表彰他在座機起火燃燒的情況下仍然奮力駕機前去打擊了位於坎皮納的目標。巴克爾和傑斯塔德也分別被追授榮譽勳章,軍方是在頂著來自華盛頓的一些傳統主義者的反對意見而授予這兩人榮譽勳章的,因為那些傳統主義者認為巴克爾和傑斯塔德違背了命令,擅自從編隊中飛了出去。最終,面對來自執行這次任務的飛行人員的巨大怒火,那些反對者的反對意見被壓了下去,並且讓給巴克爾和傑斯塔德追授勳章一事獲得了批准。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從左至右分別為美國陸軍、海軍和空軍的榮譽勳章

恩特准將在此戰後被晉升為少將。康普頓上校於1969年退役,此時他已經是中將了,職務為美國戰略空軍司令部副司令。約翰遜上校和斯瑪特上校後來也成了四星上將,並先後於20世紀60年代退役。“殺手凱恩”儘管獲得了榮譽勳章,但卻未再獲得任何提拔。

美軍沒有計劃再開展後續的攻擊。盟軍的轟炸任務被分配到了更重要的戰略目標上,普洛耶什蒂油田此後一直未遭攻擊,直到1944年春末才再度被列為打擊目標。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上三幅圖均為普洛耶什蒂油田遭受轟炸後的場景

駐歐美軍戰略空中力量司令卡爾•“圖伊”•斯帕茨將軍要求繼續轟炸納粹德國的石油設施,但英國人的觀點,即強調轟炸鐵路編組站和其他運輸目標的想法在盟軍高層中更受歡迎。不過,隨著美國人對同盟國戰略的影響力日益增加,情況發生了變化。

1944年4月,第15航空隊從位於意大利的基地起飛開始對普洛耶什蒂進行持續的轟炸。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第15航空隊對普洛耶什蒂進行了24次空襲,其中B-24、B-17和其他轟炸機共飛行了5675架次。在這些任務中總共損失了254架飛機。除此之外,盟軍飛機還襲擊了其他地方的德國石油基礎設施,包括德國的合成燃料工廠。

“盟軍空襲的一個新階段開始了”,納粹德國軍備部長阿爾伯特•施佩爾(Albert Speer)這樣說道。在1944年羅馬尼亞投降之前(譯者注:1944年8月23日,羅馬尼亞國王米哈伊一世下令逮捕親德的安東內斯庫首相,並宣佈退出戰爭;同年9月5日,莫斯科方面發佈公告,宣告蘇聯紅軍取得了羅馬尼亞戰役的勝利,羅馬尼亞全境獲得解放),普洛耶什蒂油田的生產活動基本宣告結束。到1944年秋天,由於缺乏燃料而無法飛行或訓練,德國空軍基本上已經停止飛行,德國陸軍也基本上處於無法動彈的狀態。德國的軍火生產也陷入了停滯。

"

“B-24轟炸機在烈焰和高射炮火中完成了它們的投彈之旅——飛行高度距離目標還不到50英尺。”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在阿斯特拉•羅馬納(Astra Romana)煉油廠上空

在阿斯特拉•羅馬納(Astra Romana)煉油廠上空,第98轟炸大隊的羅伯特•斯特恩費爾斯(Robert Sternfels)中尉拉起了其座機的左側機翼,以避開一些高大的煙囪。機身因前面波次的B-24轟炸機投下的延時炸彈爆炸後產生的湍流而被吹得輕微搖晃

背景概述

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大的弱點是它對外國石油的依賴。德國人幾乎沒有自己的石油資源,單在1938年這一年德國72%的汽油和潤滑油便是進口的,國內的產量僅有8%,另外20%由合成燃料工廠生產。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普洛耶什蒂地區的哥倫比亞•安奎拉(Columbia Aquila)煉油廠,照片所示為其遭受轟炸後的場景

阿道夫•希特勒1941年入侵蘇聯的動機之一便是奪取俄羅斯高加索山區的油田。德軍奪取油田的行動失敗了,而且隨著德軍大部分石油產地逐漸落入蘇軍之手,其被迫愈加依賴石油儲量豐富的巴爾幹地區,特別是納粹控制下的羅馬尼亞。

位於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以北35英里(約56千米)的普洛耶什蒂周圍環繞著一大圈煉油廠,它們向納粹德國供應了約三分之一的汽油,以及更高比例的高辛烷值航空燃料——這些燃料是由普洛耶什蒂的裂化工廠用較低等的燃料轉化生產的。

羅馬尼亞石油的重要性早已為同盟國方面所知曉。早在1941年7月,蘇聯人便轟炸過普洛耶什蒂,並給其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失,但沒有達成長期的效果。1942年7月,十幾架美軍的B-24轟炸機從埃及起飛發起了對普洛耶什蒂的空襲。結果,他們發現這座城市掩映在厚重的雲層之下,因此只得將炸彈扔在了他們認為可能有工廠的地方。此戰唯一的結果是刺激德國人提升了油田的防空能力。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正在轟炸普洛耶什蒂煉油廠的美軍B-24轟炸機

1943年8月1日,美國人針對普洛耶什蒂油田發起了一場史詩般的空襲。這將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空中作戰行動之一,但它並不是像規劃者預先設想的那樣進行的。

“肥皂泡行動”

同盟國領導人在1943年1月的卡薩布蘭卡會議上決定,應該對普洛耶什蒂進行轟炸。這項龐大的使命最初被稱為“肥皂泡行動”(Soapsuds),至於這麼叫的原因由於年代久遠已經沒有人知道了。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警告說,對於一場有那麼多勇敢的美國人會冒險甚至失去生命的行動而言,取這樣一個代號是不合適的,而且他認為“把貶義的標籤貼在大膽的壯舉上是不利於士氣的”。最終,這次作戰被重新命名為“潮汐行動”(Tidal Wave)。

對部署在英國的盟軍轟炸機而言,普洛耶什蒂在其航程範圍之外,不過從北非起飛的B-24可以到達那裡。因此,該任務被分配給了新組建的美國第9航空隊,該航空隊當時部署在利比亞班加西周圍的幾處基地內。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美國陸軍第9航空隊的B-24轟炸機空襲普洛耶什蒂油田時的場景

與造型更加優美的B-17“飛行堡壘”相比,採用平直上單翼的B-24“解放者”擁有更大的航程和載彈量,而且在空速方面略有優勢。不過,為了執行這次單程飛行距離長達1350英里(約2172千米)的轟炸普洛耶什蒂的任務,B-24還在炸彈艙的前部安裝了額外的油箱。

這次任務的首席計劃者是身在華盛頓陸軍航空隊總部的雅各布•斯瑪特(Jacob E. Smart)上校。轟炸目標是普洛耶什蒂的9座主要煉油廠中的關鍵設施,共分7個目標集群,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周圍,但有一個位於普洛耶什蒂西北約20英里(32千米)處的坎皮納(Campina)。

美國陸軍航空隊轟炸作戰條令的原則之一是用“諾頓”轟炸瞄準具進行高空精確轟炸,但據斯瑪特上校計算,至少需要1400架重型轟炸機才能完成這一任務。而在當時,哪怕把從部署在英國的第8航空隊借來的B-24包括在內,這種轟炸機的可用總數也還連200架都不到。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遭受轟炸後的哥倫比亞•安奎拉煉油廠

讓那些抱著傳統固步自封的人感到害怕的是,斯瑪特上校決定,這次任務將通過低空飛行的方式進行,最終飛機將在最低飛行高度上投彈。低空飛行會提高轟炸精度和落彈對目標的覆蓋,並降低被雷達探測到的概率。“諾頓”轟炸瞄準具被從飛機上拆除,並換成了簡單的轟炸瞄準裝置。

該計劃得到了聯合參謀部及北非盟軍最高指揮官德懷特•艾森豪威爾將軍的批准,並被交給第9航空隊司令劉易斯•布里爾頓(Lewis H. Brereton)少將執行。美軍在班加西附近的沙漠中建立了一座普洛耶什蒂的全尺寸模型,來自第9航空隊的兩個轟炸大隊和臨時從第8航空隊抽調的三個轟炸大隊的B-24機組成員針對模型練習瞭如何從低空投擲模擬炸彈。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1943年7月,B-24轟炸機群在利比亞班加西附近的沙漠中針對模擬目標展開了低空編隊飛行訓練

官兵們的士氣很高,特別是布里爾頓少將在一次大型室外會議上向機組成員發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之後——布里爾頓少將在演講中強調了這一目標的重要性。“如果你們盡你所能地打掉這個目標,那麼就有可能會縮短戰爭”,他這樣說道。“如果能完成這次任務,哪怕損失了所有的飛機也是值得的。”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從普洛耶什蒂油田上空飛過的B-24D轟炸機

布里爾頓表示,他將親自帶隊執行這次任務,但陸軍航空隊司令亨利•“哈普”•阿諾德將軍決定,如果布里爾頓被擊落並被敵人俘虜的話,那損失就太大了。最終,一位軍銜低一級的軍官,第9轟炸機司令部的指揮官烏薩•恩特(Uzal G. Ent)准將會代替布里爾頓少將帶隊執行這次任務。恩特准將有良好的服役記錄,也非常有能力,不過他不是B-24飛行員。恩特准將將坐在專供機組人員乘坐的座椅(“Jump Seat”)上指揮這次任務,他的座機是一架綽號為“泰吉•安”(Teggie Ann)的B-24轟炸機,這架飛機由基思•康普頓(Keith Compton)上校駕駛,隸屬於第376轟炸大隊,該大隊在整個轟炸編隊中飛在最前方。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第376轟炸大隊的指揮官基思•康普頓上校(右)和“泰吉•安”號的副駕駛拉爾夫•湯普森上尉(Ralph Thompson,左)正在幫助烏薩•恩特准將穿上所有機組人員在任務中所穿的標準防彈背心

在執行這次任務之前,盟軍沒有對普洛耶什蒂進行任何航空照相偵察,以免引起德國人的警惕,所以美軍的計劃人員不知道普洛耶什蒂油田的防禦已經大大改善——此時已經是歐洲最強的之一了。

編隊飛行出了岔子

這次任務被安排在一個星期天進行,以儘量減少那些在普洛耶什蒂煉油廠工作的勞動者的傷亡。這些勞動者對之前的空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飛抵目標之前,這些轟炸機一路上要保持無線電靜默。

1943年8月1日,參加作戰的B-24轟炸機滑出了機庫,準備在破曉後不久就起飛。油罐車在跑道末端與這些飛機匯合,以便將其常規機翼油箱和彈艙內的輔助油箱加滿燃料。有1架飛機在起飛時墜毀,但有177架飛機成功地從它們各自的基地起飛了,並在空中編隊後飛越了地中海。

康普頓上校麾下的第376轟炸大隊是這支龐大編隊的“領頭雁”。在他身後,按照順序依次是愛德森•巴克爾(Addison E. Baker)中校指揮的第93轟炸大隊、約翰•凱恩(John R. Kane)上校指揮的第98轟炸大隊、萊昂•約翰遜(Leon W. Johnson)上校指揮的第44轟炸大隊和傑克•伍德(Jack W. Wood)上校指揮的第389轟炸大隊。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指揮第44轟炸大隊的萊昂•約翰遜上校(左)和指揮第98轟炸大隊的約翰•凱恩上校(右,綽號“殺手凱恩”)。他們二人後來在飛行中比領頭的編隊慢了20分鐘

長期以來,一直有一個傳聞是一架綽號為“萬國”(Wongo Wongo)的B-24轟炸機失去控制並墜入了希臘外海科孚(Corfu)島附近的海域。當時在“萬國”翼側飛行的是一架綽號為“沙漠莉莉”(Desert Lilly)的B-24轟炸機,這架飛機不顧命令並立刻下降高度以檢查有無倖存者,此舉導致其無法迅速再爬升到足夠的高度以重新加入轟炸編隊。

根據一種常見的說法,“萬國”和“沙漠莉莉”分別是這次任務的領航機和備用領航機,這兩架飛機上的領航員掌握著其他人無法獲得的特殊地圖和簡報。這種說法可以解釋後來轟炸行動中出現的問題。事實上,康普頓上校駕駛的“泰吉•安”號才是這次任務的領航機,與康普頓上校坐在同一架飛機上的哈羅德•維克倫德(Harold Wicklund)上尉是這次任務的領航員。失蹤的那兩架飛機來自康普頓麾下第376轟炸大隊的第2飛行小隊。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那架綽號為“泰吉•安”的B-24轟炸機

對轟炸行動影響更大的是康普頓上校與第98轟炸大隊指揮官凱恩之間的爭鬥,後者綽號“殺手凱恩”(Killer Kane),這一綽號取自“巴克•羅傑斯”(Buck Rogers)彩色連環漫畫中的一個角色。康普頓和凱恩相互討厭對方。他們在如何充分運用B-24轟炸機方面也存在分歧。

康普頓以較高的速度領航著整個編隊,並期望其他人能跟上他的步伐;而凱恩則認為最好的方式是在途中以較慢的速度飛行以節省燃料,並在接近目標時全速發起進攻。凱恩的大隊在整個編隊中排在第三位,他固執地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導致凱恩連帶著他後面的兩個大隊與前面兩個大隊之間的距離逐漸拉大。當空襲部隊從保加利亞進入羅馬尼亞邊界時,康普頓和巴克爾分別領先了凱恩、約翰遜和伍德20分鐘的航程。

由於要遵守無線電靜默的要求,因此恩特准將和康普頓上校無法要求凱恩趕上來。他們不知道的是,德國人已經截獲了有關這次任務的情報,並且自他們飛越地中海以來一直在用雷達追蹤這些B-24。空襲的突然性因素已經喪失了。不過,這還不算是最糟糕的。康普頓因為未能及時通知凱恩而導致編隊的完整性無法維持是說得過去的,但他即將犯下一個巨大的錯誤。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編隊飛行的B-24轟炸機

錯誤的轉彎

轟炸計劃原本要求所有五個大隊一起進入羅馬尼亞上空,但編隊此時已經分成兩部分了。在編隊前方還有四個導航點,前三個分別位於皮特什蒂(Pitesti)、特爾戈維什泰(Targoviste)和弗洛雷什蒂(Floresti),這三地分別距離普洛耶什蒂約105千米、63千米和21千米遠。

筆者在此嘗試著猜想了一下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康普頓有他自己的地圖和圖表,他不斷地查看這些材料。“泰吉•安”在約200英尺(約61米)的高度上快速飛越了位於皮特什蒂的第一個轉向點,在這一高度上,地面上的景物會飛快地從人眼前掠過,山丘和河流看起來全都非常相似。

領航員維克倫德給康普頓上校提供了一個估計的抵達弗洛雷什蒂上空的轉向點的時間。當這一時刻到來時,康普頓看到了一座非常像弗洛雷什蒂的城鎮和地標,於是他調轉“泰吉•安”的機頭並朝著投彈航路飛去。當時巴克爾在其座機“地獄村姑”(Hell’s Wench)號上引導著第93轟炸大隊緊隨康普頓的第376大隊飛行,並飛在後者的東南方。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潮汐行動”中B-24轟炸機從班加西飛往普洛耶什蒂的航線圖,可見皮特什蒂和弗洛雷什蒂這兩處轉向點的位置

事實上,康普頓在其上空轉彎的那座城鎮是第二個轉向點特爾戈維什泰,而不是弗洛雷什蒂。這兩個轟炸大隊的轉彎足足提前了39英里(約63千米),並且直接往布加勒斯特——羅馬尼亞防空力量的總部所在地——而不是普洛耶什蒂飛去了。

整個飛行編隊中的機組人員立即發現了這個錯誤,許多人打破了無線電靜默,他們大聲喊道:“不是這裡!”“地點錯誤!”“這不是我們要去的地方!”

恩特准將和康普頓上校的無線電一直關著,因此他們聽不到這一切。多年以後,維克倫德說,他給了康普頓一個錯誤的估計抵達時間,而且當他在特爾戈維什泰上空轉彎時沒有向康普頓糾正這一切。

巴克爾一直與康普頓保持著隊型,但在康普頓最終知曉之前他就已經指出飛機處在錯誤的航線上了,他還將第93轟炸大隊向北帶回了飛往普洛耶什蒂的正確航線。康普頓麾下第376轟炸大隊的一些機組人員也駕機隨巴克爾而去。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正在投彈的B-24轟炸機編隊

轟炸機編隊後方的那三個大隊並不知道他們前面的兩個大隊出了問題。在皮特什蒂上空,“天蠍”(The Scorpion)號上的伍德(他也是這架飛機的領航員)帶領著他麾下的第389大隊脫離編隊,並朝東北方向坎皮納(Campina)的煉油廠飛去。“殺手凱恩”的座機是“海莉•哥倫比亞”(Hail Columbia)號,約翰遜的座機是“蘇茜Q”(Suzy Q)號,他們二人繼續駕機朝東飛去。他們指揮的大隊按照任務簡報中的要求,跟著他們的領航機在弗洛雷什蒂上空轉向並朝指定的轟炸航路飛去。

恩特准將和康普頓上校直到飛抵布加勒斯特附近時才發現他們的錯誤。經恩特准將同意,康普頓打破了無線電靜默,並指示所有的飛機調頭朝普洛耶什蒂方向飛去,同時擇機轟炸目標。

在普洛耶什蒂,德國人已經嚴陣以待了。這座城市得到了237門高射炮、阻攔氣球、防空瞭望塔和數以百計的高射機槍的掩護。在緊鄰城市東邊的一座空軍基地內,部署著4個Bf 109戰鬥機聯隊。一列防空火車(車皮上載有數十門大口徑高射炮)已經行駛在從北面通往普洛耶什蒂的鐵軌上了——與凱恩和約翰遜的航線相平行。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二戰時期德軍的防空列車

在烈焰和高射炮火中飛過

原先的作戰計劃已經被徹底打亂,四支轟炸機編隊從三個不同的方向朝著普洛耶什蒂上空飛去,且速度高達每小時250英里(約400千米/小時)。它們此時已經下降到了距離地面不足50英尺(約15米)的高度。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遭受轟炸後被煙霧籠罩的普洛耶什蒂油田

第一批到達普洛耶什蒂上空的是巴克爾的第93轟炸大隊和數個來自第376轟炸大隊的與康普頓脫離的飛行小隊。巴克爾原先被指定的轟炸目標是康科迪亞•維嘉(Concordia Vega)煉油廠,該目標對巴克爾而言現在位於普洛耶什蒂的另一邊了,但阿斯特拉•羅馬納煉油廠——這也是整個任務的首要轟炸目標——現在就陳列在前面。該目標原本是分配給“殺手凱恩”的大隊轟炸的,但巴克爾決定現在就轟炸該目標。

不幸的是,距離目標還有3分鐘航程的時候,巴克爾的座機“地獄村姑”號的機翼撞上了一條阻攔氣球的繩索,飛機本身也被高射炮猛烈擊中並起了火。巴克爾和他的副駕駛約翰•傑斯塔德(John Jerstad)少校並未抓緊時間用機腹迫降——如果他們這樣做的話是有很大的生存機會的——而是帶領他們的大隊繼續朝目標地區飛去,結果“地獄村姑”號最終在目標地區墜毀並爆炸。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一架戰傷的B-24轟炸機用機腹迫降

那列防空火車已經接到了煉油廠遭受空襲的警報,當B-24大批飛來時其正在高速行駛。凱恩的大隊在鐵軌右側,約翰遜的大隊在鐵軌左側,火車上的大口徑高炮——其中一部分是88毫米口徑高射炮——幾乎是在近距離平射射程內開火了,B-24也用機上的12.7毫米口徑機槍進行了反擊。這場對決在不到90秒鐘的時間內就宣告結束:B-24轟炸機成功地把車頭打成了篩子,並迫使火車停了下來,但也有幾架轟炸機被擊落。

當凱恩和約翰遜飛抵時,普洛耶什蒂已經成了一片煉獄。高度可達翼尖的火焰在洶湧地起伏著,厚厚的煙霧掩蓋了氣球纜繩和建築物尖頂,並且飛機常常被延時炸彈爆炸產生的氣流所晃動。儘管存在危險,但凱恩和約翰遜還是選擇繼續攻擊。根據美國陸軍航空隊官方戰史中的說法,“B-24轟炸機像保齡球瓶一樣紛紛墜落,但目標也受到了精確的猛烈打擊。”

在不同高度飛行的B-24相互從上方和下方穿過,並且飛機與飛機之間幾乎是緊貼在一起。德國人對美軍空襲的複雜性和精確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幾乎忘了自己正在觀看一場壯觀的破壞大戲。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被高炮擊中機翼的B-24,幸好沒有直接命中翼樑

康普頓上校的第376轟炸大隊此時正在從布加勒斯特調頭返航,他們幾乎已經沒有機會找到他們的目標——位於普洛耶什蒂一側的羅馬尼亞-美國合資經營的石油工業複合體了,更不用說空襲這個目標了。“泰吉•安”號拋掉了炸彈,並帶頭踏上了返航之旅。儘管如此,諾曼•阿珀爾德(Norman Appold)少校和來自第376大隊的六架飛機還是抓住機會轟炸了康科迪亞•維嘉煉油廠,這是巴克爾大隊最初的轟炸目標。

同時,伍德的第389轟炸大隊正在空襲坎皮納市的斯蒂亞•羅馬納(Steaua Romana)煉油廠。在空襲中,勞埃德•休斯(Lloyd Hughes)少尉的座機多次被地面火力擊中,並且其飛機的彈艙和機翼油箱中噴出了大量汽油,休斯少尉繼續堅持飛行並轟炸目標,直至他的飛機最終凌空爆炸。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康普頓上校在特爾戈維什泰上空進行的那個錯誤的轉彎

此時,距這次行動中的第一批炸彈落在普洛耶什蒂油田的邊緣已經過去了27分鐘,而最後一批炸彈將落在坎皮納。倖存的飛機開始調頭朝南飛去,它們有的單獨飛行,有的組成小編隊飛行,以逃避追殲它們的敵軍戰鬥機——這些戰鬥機從普洛耶什蒂一直追到亞德里亞海上空。

“我最初責怪凱恩上校沒有按照任務計劃保持他在隊型中的位置”,康普頓在多年後這樣說道。“在返回班加西的途中,我和恩特准將談了話,並問他是否打算以不遵守命令的名義向軍事法庭提起對凱恩的訴訟。他給我的回答是‘我不認為我們應該這樣做,因為我們自己也沒有嚴格按照任務計劃行事’。”

在從班加西出發6個小時後,恩特准將向布里爾頓少將發出了一則只有兩個詞的電報:“任務成功”。儘管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但這在相當程度上也算是事實:這次突襲至少暫時摧毀了普洛耶什蒂油田46%的石油產量,並摧毀了當地約40%的原油裂化能力。對一次出動了177架飛機的作戰行動而言,這是一項不小的成就,特別是與戰爭後期進行的動輒出動500架甚至1000架轟炸機的任務相比。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被濃煙籠罩的普洛耶什蒂油田

美軍這次空襲給普洛耶什蒂油田造成的破壞很嚴重,但不是永久性的。在那9家煉油廠當中,有1家直至戰爭結束都處於停產狀態,但另外2家——包括羅馬尼亞-美國合資經營的石油工業複合體——根本就沒有遭受轟炸,並在繼續生產。美國計劃人員低估了德國人——他們對普洛耶什蒂油田的需求是如此的強烈,以至於盡最大努力將其恢復生產了。之前未能滿負荷運行的設施現在已悉數啟動,主要廠房的維修速度也加快了。短短几個月後,這些修好的設備又重新投入使用了。對此,美國陸軍航空隊的官方歷史中表示:“我們原本希望能幾乎完全摧毀選定的目標,並長期維持油田的停產狀態,但這一切已經因執行中的錯誤而化為泡影。”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遭受轟炸前的康科迪亞•維嘉煉油廠

當然了,如果那些轟炸大隊按照正確的方向對指定的目標同時發起炸彈轟擊的話,對油田的破壞效果肯定會更大,但計劃人員們期待通過一次空襲就使普洛耶什蒂石油工業複合體停產是不現實的。

榮譽勳章

當天晚上差不多10點鐘左右,最後一架返航的B-24在空中待了15個小時後終於降落在了班加西。在當天早上起飛的177架轟炸機中,只有92架返航。54架飛機在目標區域上空損失,7架飛機降落在了土耳其並被扣留,19架飛機降落在了塞浦路斯和其他盟軍基地,其他飛機都墜毀了。人員損失方面,共有310人陣亡,108人被俘,另有78人被扣留在了土耳其。

在返回班加西的飛機中,至少有54架因破壞過於嚴重而無法再飛行。多年來一直有人指控說,飛機的實際損失比宣佈的還要糟糕。無論如何,這都意味著第9航空隊作為一個獨立的轟炸機司令部的終結。該航空隊剩下的飛機被轉移到英格蘭,在那裡它們被改為一支戰術航空兵力量,以支援“D-日”對歐洲的登陸作戰。

每一位執行此次任務的飛行員都獲得了傑出飛行十字勳章,其中有五人獲頒榮譽勳章,這是有史以來在單次作戰行動中獲頒勳章人數最多的一次。其中,在這次空襲結束後不久,凱恩和約翰遜獲頒榮譽勳章,理由是他們二人率領他們的轟炸大隊飛越烈焰和高射炮火併轟炸了目標。之後不久,休斯少尉被追授榮譽勳章,以表彰他在座機起火燃燒的情況下仍然奮力駕機前去打擊了位於坎皮納的目標。巴克爾和傑斯塔德也分別被追授榮譽勳章,軍方是在頂著來自華盛頓的一些傳統主義者的反對意見而授予這兩人榮譽勳章的,因為那些傳統主義者認為巴克爾和傑斯塔德違背了命令,擅自從編隊中飛了出去。最終,面對來自執行這次任務的飛行人員的巨大怒火,那些反對者的反對意見被壓了下去,並且讓給巴克爾和傑斯塔德追授勳章一事獲得了批准。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從左至右分別為美國陸軍、海軍和空軍的榮譽勳章

恩特准將在此戰後被晉升為少將。康普頓上校於1969年退役,此時他已經是中將了,職務為美國戰略空軍司令部副司令。約翰遜上校和斯瑪特上校後來也成了四星上將,並先後於20世紀60年代退役。“殺手凱恩”儘管獲得了榮譽勳章,但卻未再獲得任何提拔。

美軍沒有計劃再開展後續的攻擊。盟軍的轟炸任務被分配到了更重要的戰略目標上,普洛耶什蒂油田此後一直未遭攻擊,直到1944年春末才再度被列為打擊目標。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上三幅圖均為普洛耶什蒂油田遭受轟炸後的場景

駐歐美軍戰略空中力量司令卡爾•“圖伊”•斯帕茨將軍要求繼續轟炸納粹德國的石油設施,但英國人的觀點,即強調轟炸鐵路編組站和其他運輸目標的想法在盟軍高層中更受歡迎。不過,隨著美國人對同盟國戰略的影響力日益增加,情況發生了變化。

1944年4月,第15航空隊從位於意大利的基地起飛開始對普洛耶什蒂進行持續的轟炸。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第15航空隊對普洛耶什蒂進行了24次空襲,其中B-24、B-17和其他轟炸機共飛行了5675架次。在這些任務中總共損失了254架飛機。除此之外,盟軍飛機還襲擊了其他地方的德國石油基礎設施,包括德國的合成燃料工廠。

“盟軍空襲的一個新階段開始了”,納粹德國軍備部長阿爾伯特•施佩爾(Albert Speer)這樣說道。在1944年羅馬尼亞投降之前(譯者注:1944年8月23日,羅馬尼亞國王米哈伊一世下令逮捕親德的安東內斯庫首相,並宣佈退出戰爭;同年9月5日,莫斯科方面發佈公告,宣告蘇聯紅軍取得了羅馬尼亞戰役的勝利,羅馬尼亞全境獲得解放),普洛耶什蒂油田的生產活動基本宣告結束。到1944年秋天,由於缺乏燃料而無法飛行或訓練,德國空軍基本上已經停止飛行,德國陸軍也基本上處於無法動彈的狀態。德國的軍火生產也陷入了停滯。

德意志第三帝國差點提前崩塌的事件:普洛耶什蒂上空驚魂27分鐘

蘇聯紅軍攻入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時的情景,照片攝於1944年8月31日

1943年美軍對普洛耶什蒂油田的空襲之所以能被人們所銘記,更多的是參戰官兵表現出來的勇氣,而非其戰略效果。儘管如此,人們仍然不禁要問:倘若“潮汐行動”沒有被一系列各種各樣的錯誤所困擾,那麼它是否會達成更大的戰果並減少損失?以及,如果美軍在1943年對普洛耶什蒂的空襲不是開展了一次就宣告結束的話,那麼對二戰戰局又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創作不易,喜歡這篇文章就請打賞一下吧!

各位的讚賞,是對筆者最大的支持,這樣小編更新才更有動力。您的支持,與小編工作熱情密切掛鉤,感謝您的支持!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