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清軍和準噶爾軍隊的烏爾會河之戰中,康熙的本意是收人頭,然而阿爾尼同志卻把它操作成送人頭。噶爾丹笑著表示:都怪我不好,是我把阿爾尼忽悠了。

言歸正傳,擺擺烏爾會河戰役之前雙方的形勢。

準方主帥噶爾丹

"

在清軍和準噶爾軍隊的烏爾會河之戰中,康熙的本意是收人頭,然而阿爾尼同志卻把它操作成送人頭。噶爾丹笑著表示:都怪我不好,是我把阿爾尼忽悠了。

言歸正傳,擺擺烏爾會河戰役之前雙方的形勢。

準方主帥噶爾丹

康熙年間的這場戰爭,清軍輸得太打臉,以至很多人都羞於提及……

噶爾丹是個志向遠大的人。他的出生帶有神祕色彩,被認為是西藏尹咱呼圖克圖(黃教中的高僧)第三世的靈童轉世。這種特殊的身份,使他獲得了黃教中班禪和達賴的支持。特別是達賴五世和第巴桑結嘉措,後來成為他一生的盟友。同時,這種身份也增強了他在藏蒙地區的號召力。

康熙23年(1684年),噶爾丹已經把他一手建立起來的準噶爾汗國拓展得很大:北至鄂木河,沿額爾齊斯河溯流而上,抵阿爾泰山;西抵巴爾喀什湖以南哈薩克人的遊牧地;東達鄂畢河;並控制天山南路的南疆地區。國土面積多達四百多萬平方公里。

"

在清軍和準噶爾軍隊的烏爾會河之戰中,康熙的本意是收人頭,然而阿爾尼同志卻把它操作成送人頭。噶爾丹笑著表示:都怪我不好,是我把阿爾尼忽悠了。

言歸正傳,擺擺烏爾會河戰役之前雙方的形勢。

準方主帥噶爾丹

康熙年間的這場戰爭,清軍輸得太打臉,以至很多人都羞於提及……

噶爾丹是個志向遠大的人。他的出生帶有神祕色彩,被認為是西藏尹咱呼圖克圖(黃教中的高僧)第三世的靈童轉世。這種特殊的身份,使他獲得了黃教中班禪和達賴的支持。特別是達賴五世和第巴桑結嘉措,後來成為他一生的盟友。同時,這種身份也增強了他在藏蒙地區的號召力。

康熙23年(1684年),噶爾丹已經把他一手建立起來的準噶爾汗國拓展得很大:北至鄂木河,沿額爾齊斯河溯流而上,抵阿爾泰山;西抵巴爾喀什湖以南哈薩克人的遊牧地;東達鄂畢河;並控制天山南路的南疆地區。國土面積多達四百多萬平方公里。

康熙年間的這場戰爭,清軍輸得太打臉,以至很多人都羞於提及……

準噶爾汗國在地理位置上是夾在沙俄和大清之間的。在大清和沙俄之間,噶爾丹選擇聯合沙俄共同對付大清,原因有三點:第一,沙俄有先進的火槍,可以加強他的軍事裝備;第二,他的主要目標區域是清朝的藩屬,因為利益,兩者是敵人;第三,他從心裡很輕視清朝。

在烏爾會河戰役以前,噶爾丹征討過一次生活在漠北的喀爾喀蒙古。因為他侄子策妄阿喇布坦在後方發動政變,他匆匆結束戰爭,回國平亂。隨後,他和策妄阿喇布坦打了一仗,因為輕敵,打輸了。同時也輸掉了天山北路的原準噶爾部領地,被排擠在科布多和它以東地區。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十二月,噶爾丹率領二萬餘人離開科布多,開始了第二次東征喀爾喀。

他的戰略目的:搶掠人蓄補充軍需;逼迫清廷交出喀爾喀內附的部落人口;打敗清軍,讓清廷放棄對漠北蒙古的控制。

他的戰前準備:向沙俄請兵,會攻喀爾喀,牽制清朝的兵力。當時,沙俄和大清已簽訂尼布楚條約,就沒怎麼搭理他,僅僅派出了軍事觀察員基比列夫。

他的優勢:第一,情報工作做得好,十分清楚土謝圖部落內附清朝的行動路線;第二,熟悉戰爭,懂得佔據有利地形,善於排兵佈陣、隱藏行蹤。

他的劣勢:合作方沙俄配合力度不大,自己的後方受到策妄阿喇布坦的威脅。

千古一帝聖祖康熙

"

在清軍和準噶爾軍隊的烏爾會河之戰中,康熙的本意是收人頭,然而阿爾尼同志卻把它操作成送人頭。噶爾丹笑著表示:都怪我不好,是我把阿爾尼忽悠了。

言歸正傳,擺擺烏爾會河戰役之前雙方的形勢。

準方主帥噶爾丹

康熙年間的這場戰爭,清軍輸得太打臉,以至很多人都羞於提及……

噶爾丹是個志向遠大的人。他的出生帶有神祕色彩,被認為是西藏尹咱呼圖克圖(黃教中的高僧)第三世的靈童轉世。這種特殊的身份,使他獲得了黃教中班禪和達賴的支持。特別是達賴五世和第巴桑結嘉措,後來成為他一生的盟友。同時,這種身份也增強了他在藏蒙地區的號召力。

康熙23年(1684年),噶爾丹已經把他一手建立起來的準噶爾汗國拓展得很大:北至鄂木河,沿額爾齊斯河溯流而上,抵阿爾泰山;西抵巴爾喀什湖以南哈薩克人的遊牧地;東達鄂畢河;並控制天山南路的南疆地區。國土面積多達四百多萬平方公里。

康熙年間的這場戰爭,清軍輸得太打臉,以至很多人都羞於提及……

準噶爾汗國在地理位置上是夾在沙俄和大清之間的。在大清和沙俄之間,噶爾丹選擇聯合沙俄共同對付大清,原因有三點:第一,沙俄有先進的火槍,可以加強他的軍事裝備;第二,他的主要目標區域是清朝的藩屬,因為利益,兩者是敵人;第三,他從心裡很輕視清朝。

在烏爾會河戰役以前,噶爾丹征討過一次生活在漠北的喀爾喀蒙古。因為他侄子策妄阿喇布坦在後方發動政變,他匆匆結束戰爭,回國平亂。隨後,他和策妄阿喇布坦打了一仗,因為輕敵,打輸了。同時也輸掉了天山北路的原準噶爾部領地,被排擠在科布多和它以東地區。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十二月,噶爾丹率領二萬餘人離開科布多,開始了第二次東征喀爾喀。

他的戰略目的:搶掠人蓄補充軍需;逼迫清廷交出喀爾喀內附的部落人口;打敗清軍,讓清廷放棄對漠北蒙古的控制。

他的戰前準備:向沙俄請兵,會攻喀爾喀,牽制清朝的兵力。當時,沙俄和大清已簽訂尼布楚條約,就沒怎麼搭理他,僅僅派出了軍事觀察員基比列夫。

他的優勢:第一,情報工作做得好,十分清楚土謝圖部落內附清朝的行動路線;第二,熟悉戰爭,懂得佔據有利地形,善於排兵佈陣、隱藏行蹤。

他的劣勢:合作方沙俄配合力度不大,自己的後方受到策妄阿喇布坦的威脅。

千古一帝聖祖康熙

康熙年間的這場戰爭,清軍輸得太打臉,以至很多人都羞於提及……

噶爾丹所做的一切,康熙都冷冷地看在眼裡,他是決不允許準葛爾汗國在西北坐大做強的。更加可惡的是:噶爾丹勾結沙俄,有吞併漠北蒙古的野心,還打亂喀爾喀的管理秩序,內附的喀爾喀人讓清廷十分頭疼、不好安排。

康熙知道和噶爾丹必有一戰,但他決定不了戰役的時間和地點,只能在大方向上作出規劃。他做了二點準備:第一,結束和沙俄的領土紛爭,簽訂尼布楚條約,剪斷噶爾丹的臂助,專門對付他一家;第二,劃出邊線汛界,派出二萬邊防軍,加強巡邏,及時反饋情報。

康熙的戰略目標只有一個:全殲噶爾丹,滅此朝食!

當時,大清的優勢有很多:幅員遼闊、國力強盛、人口眾多、皇帝英武,等等。然而所有這一切優勢,只因為使用了阿爾尼這個蠢材,變得蕩然無存。

阿爾尼究竟有多蠢?!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三月上旬,康熙接到從前線發來的報告:噶爾丹先擊敗拖多額爾德尼臺吉,掠盡其牛羊,然後渡過烏爾扎河,掠奪昆都倫博碩克圖部眾,並搶掠濟農阿難達賚人畜,迫使許多喀爾喀人南逃汛界。接著經巴顏烏蘭,沿克魯倫河北岸順流東進。

康熙決定派阿爾尼接管邊防軍,前往偵察準噶爾人的情形。還叮囑他:“如彼尾追喀爾喀而來,即調所備之兵以防之,一面疾速奏聞”。

說說這個阿爾尼。

阿爾尼是主管理藩院的尚書,負責清朝對新疆、西藏、蒙古等少數民族地區的管理。因為其對蒙古地理、民情的瞭解,康熙才把負責訊界邊防的重責交給他。康熙對他的要求有二點:一是調兵防範噶爾丹,二是做好軍情偵察反饋。

然而,阿爾尼居然把噶爾丹的軍隊跟丟了!在長達一個多月的時間內,清廷都未能掌握噶爾丹的確切動向。直到了五月末,才從阿爾尼的報告中獲知“噶爾丹於五月初三日率兵渡烏爾扎河,將襲昆都倫博碩克圖、車臣汗及土謝圖汗,其兵四營,號四萬,實不過三萬耳。又將請兵於俄羅斯,會攻喀爾喀”。

從阿爾尼跟丟噶爾丹一事看,噶爾丹是十分善於隱藏行軍蹤跡的。被對手擺脫追蹤,說得好聽叫跟丟,說得不好聽是噶爾丹欺瞞了阿爾尼。

康熙針對阿爾尼的情報,做了兩點對策:

第一,集中兵力向阿爾尼靠攏

阿爾尼兵弱,宜發科爾沁十旗預備之兵二千及禁軍每佐領護軍一名前往。並命令諸路軍馬速赴阿爾尼軍前集中,以便一舉蕩平噶爾丹軍隊。

這個諸路軍馬包括:裕親王福全領銜的左翼軍、恭親王常寧領銜的右冀軍、科爾泌蒙古軍、盛京駐軍。同時,康熙決定御駕親征。

第二,派出專人忽悠噶爾丹

康熙十分擔心噶爾丹獲知清軍大規模北進後撤退。為了拖住噶爾丹,康熙帝派出了理藩院員外郎阿爾必特祜前往噶爾丹行營活動。

康熙帝對出使人員叮囑道:務婉言相慰,羈縻其前行,勿怒而激之也。如彼欲辨釋則攜彼要人來面奏。如問汝中國發兵乎,則曰聞汝無故闌入,發兵以備邊也……

以上,康熙怕出使人員的腦子不夠用,連忽悠的臺詞都替他預備好了。

然而並沒有什麼用……這些對策在烏爾會河戰役中,因為時間太緊,援兵和出使人員都沒能趕到。

分析其中的原因,有清廷調兵拖沓的成份,更重要的是因為阿爾尼的軍報來得太晚,來不及實施決策的方案。

理理相關的時間表:阿爾尼軍報在5月下旬,烏爾會河戰役開打是在6月21日,其中間隔不到一個月。清軍淨行程時間需20天,餘下僅10天要幹完開會研究、預備軍需糧草等事情,在時間上根本是來不及的。另外,準噶爾軍隊一直處於移動的狀態,清軍沒有終極的行軍目標。反正最後直到烏爾會河戰役結束,清軍的左右兩冀人馬連京城都沒有出。

按道理講,阿爾尼有了這次跟丟的教訓,接下來應該會改進偵察方法,然而,接下來他居然又跟丟了。

有史料為證:噶爾丹是6月14日抵達到烏爾會河,然後休整軍馬,屯兵在高處,靜靜地等待阿爾尼大軍的到來。阿爾尼是6月21日趕到烏爾會河,中間隔了七天。這說明他在尾隨準軍的過程中,曾經失去了目標,走了幾天的彎路。

更加離譜的是,阿爾尼見了準軍就開打,他為什麼這麼著急就幹呢?

這個找不到史料記載,但可以分析原因。阿爾尼在6月21日,一天內對準軍攻擊了三次,準軍居高地紮營,人馬有二萬多他是知道的。然而,他以2萬兵馬執意強攻,這絕對不是他腦子進了水,而是他被噶爾丹再一次欺騙了。噶爾丹給他製造了一個假相,讓他覺得準兵分兵了,在烏爾會河紮營的人馬很單薄,經受不起他的攻擊。在後文的戰鬥中,可以看到他進攻得有多堅決!

烏爾會河戰役的進程

噶爾丹為什麼要紮好營盤等著阿爾尼?

因為在十幾天前,他從清軍俘虜的口中得知阿爾尼只有二萬人,並且隨身攜帶的是輕火器、沒有重火器。為了迷惑阿爾尼,他又製造出分兵的假相。

噶爾丹足足等了七天。七天以後,阿爾尼終於望見了準軍的營盤,營盤看起來十分單薄,這些都符合他的判斷,他決定開始第一波攻擊。

阿爾尼的計劃是:讓200多名科爾沁精銳攻擊準部正面營盤,另遣500名喀爾喀兵襲取準部的輜重。攪亂準部後,再大軍伺機進攻。

但是,那500名喀爾喀兵打亂了計劃。他們分屬三個不同的部落,在搶奪被掠的人口時,不同部落的士兵間發生了衝突,內部先打起來了。這樣第一次進攻的計劃就流產了。

被驚動的準葛爾軍隊擺出了弓形陣,我認為更確切的稱法是“扇面陣”。兩冀張開如扇弦,正面是扇弧,留下一個大扇弧的口子讓敵軍來進攻。

阿爾尼知道弓形陣的厲害,他覺得這個陣仗擺得很單薄,是可以從正面突破的。於是,他開始了第二次進攻。

噶爾丹憑藉弓形陣的威力和火槍的優勢咬牙頂住了第二次進攻,阿爾尼的進攻部隊也比較有序地撤退了出來。至此,阿爾尼完全相信噶爾丹分兵後力薄,然而噶爾丹卻暗藏伏兵,準備給清軍致命的一擊。

阿爾尼開始了第三次攻擊。他指揮二萬清軍,狠狠地撞向準軍的營盤,這一次他攻入的很深,同時也受到準軍更加猛烈的火槍還擊。頂在最前面的喀爾喀士兵害怕火槍,紛紛向外湧著撒退,隨後科爾沁士兵也跟著撒退。

噶爾丹把好時機,指揮伏兵從高處分兩冀包抄退出弓形陣的清兵,形成另一個更大的弓形陣。

於是,就有噶爾丹的使者在伊爾庫茨克與俄將軍基思樑斯基如下的交談:

天未曉,中國的兩個統帥對博碩克圖汗及其主帳發動軍事進攻……博碩克圖汗略為整頓了武器裝備之後,便率兵與中國人作戰,從黎明打到午後。博碩克圖汗大殺中國軍隊,一個統帥當場斃命,另一個……在十五或二十人掩護下逃竄。博碩克圖汗的叔伯兄弟丹濟拉跟蹤追擊……繳獲大車五百多輛以及全部輜重。

另外,沙俄隨軍人員基比列夫在他的出使報告裡寫到:

卡爾梅克博碩克圖汗把中國兵殺得一個不剩……

上文中的博碩克圖汗指的就是噶爾丹。至於基比列夫說的“一個不剩”肯定是誇張了,據後來的清史記載,阿爾尼至少還帶回了3000的敗兵。

烏爾會河戰役的點評

很多人把這場戰役的失敗歸結為清廷的調兵拖沓,我認為主要是因為阿爾尼的愚蠢和噶爾丹指揮高超。在接下來的烏蘭布通會戰中,噶爾丹也表現得相當精彩,我會在明天的文章中繼續講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