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學大師季羨林在學術上的江湖地位眾所周知,但人們不知道的是,他的成功除了先天的智商和後天的勤奮,還與他自主研發的一項獨門絕招密不可分。

季羨林是個心直口快的人,他留學德國十年,曾經非常胸悶地吐槽當時那個吃人的社會,並高度總結說:“畢業即失業...大學生要努力搶一隻飯碗。如果沒有後門,照樣搶不到飯碗...總而言之,我大學一畢業,立刻就倒了黴,飯碗難搶。”(哇,這話拿到現在也不過時啊!)

原來,出身草根家庭的季美林就是衝著吃飽肚子才去德國留學鍍金,變“海龜”換點兒競爭力的。他的吐槽絕非矯情和誇張, 和其他出身大戶的民國大咖比,貧農,用他自己自己的話說就是“投錯了胎”他家的確又窮又草根,是鄉下的大既就是因為為年輕時常常捱餓,所以日後,“想吃飽”就成了他人生中逃不脫的主打話題。

"

國學大師季羨林在學術上的江湖地位眾所周知,但人們不知道的是,他的成功除了先天的智商和後天的勤奮,還與他自主研發的一項獨門絕招密不可分。

季羨林是個心直口快的人,他留學德國十年,曾經非常胸悶地吐槽當時那個吃人的社會,並高度總結說:“畢業即失業...大學生要努力搶一隻飯碗。如果沒有後門,照樣搶不到飯碗...總而言之,我大學一畢業,立刻就倒了黴,飯碗難搶。”(哇,這話拿到現在也不過時啊!)

原來,出身草根家庭的季美林就是衝著吃飽肚子才去德國留學鍍金,變“海龜”換點兒競爭力的。他的吐槽絕非矯情和誇張, 和其他出身大戶的民國大咖比,貧農,用他自己自己的話說就是“投錯了胎”他家的確又窮又草根,是鄉下的大既就是因為為年輕時常常捱餓,所以日後,“想吃飽”就成了他人生中逃不脫的主打話題。

季羨林:飢餓助我成功

年輕時期的季老(好帥~)

到了晚年,他更是對時下熱衷減肥的年輕人表示不滿,對這種盲目而愚蠢的社會現象一針見血地指出瞭解決辦法:長期換餓,人就瘦下來了。(小編表示難受啊!)

大師就是大師,這話說得簡直無法反駁。同學們減不下肥?別逗了,是吃得太多了吧?

這是大師用親身經歷的血淚史總結出的一條真理。同樣是吃不飽,也能看出普通人和大師的差別——普通人捱餓只會變得更失敗,大師捱餓後卻能悟出成功學,逆襲人生。季羨林就是從“餓肚子”這件事上自主研發了一個絕活,在生活中活學活用,並百試百靈。

這個絕活和他說過的“ 當時那個吃人的社會沒有後門是找不到工作的”密切相關。

在德國做學問期間,他經歷了幾次餓肚子,終於頓悟了,把自己的絕活開發了出來:利用物資緊缺的時機,用好吃的收買人心。

二戰時,德國物資緊缺。於是,季羨林開始研究怎麼送禮,送禮的對象就是季羨林的吐火羅文教授西克。西克教授是梵文領域的世界級大師,同時也是決定季羨林德國求學路能否順利完成的關鍵人物。季羨林千辛萬苦地弄到一點兒麵粉和“貴似金蛋的雞蛋”,以及一斤白糖,拿到最有名的糕點店裡,請糕點師烤了一個蛋糕。這在當時絕對是一件極其貴重的禮物。季羨林“像捧著一個寶盒一樣把蛋糕捧到老教授家裡。這顯然有點出他意料,他的雙手有點顫抖,叫來了老伴,共同接了過去,連‘謝謝’二字都說不出來了”

"

國學大師季羨林在學術上的江湖地位眾所周知,但人們不知道的是,他的成功除了先天的智商和後天的勤奮,還與他自主研發的一項獨門絕招密不可分。

季羨林是個心直口快的人,他留學德國十年,曾經非常胸悶地吐槽當時那個吃人的社會,並高度總結說:“畢業即失業...大學生要努力搶一隻飯碗。如果沒有後門,照樣搶不到飯碗...總而言之,我大學一畢業,立刻就倒了黴,飯碗難搶。”(哇,這話拿到現在也不過時啊!)

原來,出身草根家庭的季美林就是衝著吃飽肚子才去德國留學鍍金,變“海龜”換點兒競爭力的。他的吐槽絕非矯情和誇張, 和其他出身大戶的民國大咖比,貧農,用他自己自己的話說就是“投錯了胎”他家的確又窮又草根,是鄉下的大既就是因為為年輕時常常捱餓,所以日後,“想吃飽”就成了他人生中逃不脫的主打話題。

季羨林:飢餓助我成功

年輕時期的季老(好帥~)

到了晚年,他更是對時下熱衷減肥的年輕人表示不滿,對這種盲目而愚蠢的社會現象一針見血地指出瞭解決辦法:長期換餓,人就瘦下來了。(小編表示難受啊!)

大師就是大師,這話說得簡直無法反駁。同學們減不下肥?別逗了,是吃得太多了吧?

這是大師用親身經歷的血淚史總結出的一條真理。同樣是吃不飽,也能看出普通人和大師的差別——普通人捱餓只會變得更失敗,大師捱餓後卻能悟出成功學,逆襲人生。季羨林就是從“餓肚子”這件事上自主研發了一個絕活,在生活中活學活用,並百試百靈。

這個絕活和他說過的“ 當時那個吃人的社會沒有後門是找不到工作的”密切相關。

在德國做學問期間,他經歷了幾次餓肚子,終於頓悟了,把自己的絕活開發了出來:利用物資緊缺的時機,用好吃的收買人心。

二戰時,德國物資緊缺。於是,季羨林開始研究怎麼送禮,送禮的對象就是季羨林的吐火羅文教授西克。西克教授是梵文領域的世界級大師,同時也是決定季羨林德國求學路能否順利完成的關鍵人物。季羨林千辛萬苦地弄到一點兒麵粉和“貴似金蛋的雞蛋”,以及一斤白糖,拿到最有名的糕點店裡,請糕點師烤了一個蛋糕。這在當時絕對是一件極其貴重的禮物。季羨林“像捧著一個寶盒一樣把蛋糕捧到老教授家裡。這顯然有點出他意料,他的雙手有點顫抖,叫來了老伴,共同接了過去,連‘謝謝’二字都說不出來了”

季羨林:飢餓助我成功

在那個時期,蛋糕恐怕要用金子來換

季羨林放出這 個大招究竟是在他取得博士學位之前還是之後,已經無從考證。可以確定的是,西克教授對收到的蛋糕非常受用,他幾乎成了季羨林在德國的靠山:他不僅將畢生本領傳授給季羨林,還找過哥廷根大學的文學院院長,要求給季羨林漲津貼。而季羨林的畢業論文獲得了四個“非常好”的評價,也是依賴西克教授的輔導。同時,西克教授還在德國教授中傳播造勢,稱季羨林是‘ 最優等的學生”。

"

國學大師季羨林在學術上的江湖地位眾所周知,但人們不知道的是,他的成功除了先天的智商和後天的勤奮,還與他自主研發的一項獨門絕招密不可分。

季羨林是個心直口快的人,他留學德國十年,曾經非常胸悶地吐槽當時那個吃人的社會,並高度總結說:“畢業即失業...大學生要努力搶一隻飯碗。如果沒有後門,照樣搶不到飯碗...總而言之,我大學一畢業,立刻就倒了黴,飯碗難搶。”(哇,這話拿到現在也不過時啊!)

原來,出身草根家庭的季美林就是衝著吃飽肚子才去德國留學鍍金,變“海龜”換點兒競爭力的。他的吐槽絕非矯情和誇張, 和其他出身大戶的民國大咖比,貧農,用他自己自己的話說就是“投錯了胎”他家的確又窮又草根,是鄉下的大既就是因為為年輕時常常捱餓,所以日後,“想吃飽”就成了他人生中逃不脫的主打話題。

季羨林:飢餓助我成功

年輕時期的季老(好帥~)

到了晚年,他更是對時下熱衷減肥的年輕人表示不滿,對這種盲目而愚蠢的社會現象一針見血地指出瞭解決辦法:長期換餓,人就瘦下來了。(小編表示難受啊!)

大師就是大師,這話說得簡直無法反駁。同學們減不下肥?別逗了,是吃得太多了吧?

這是大師用親身經歷的血淚史總結出的一條真理。同樣是吃不飽,也能看出普通人和大師的差別——普通人捱餓只會變得更失敗,大師捱餓後卻能悟出成功學,逆襲人生。季羨林就是從“餓肚子”這件事上自主研發了一個絕活,在生活中活學活用,並百試百靈。

這個絕活和他說過的“ 當時那個吃人的社會沒有後門是找不到工作的”密切相關。

在德國做學問期間,他經歷了幾次餓肚子,終於頓悟了,把自己的絕活開發了出來:利用物資緊缺的時機,用好吃的收買人心。

二戰時,德國物資緊缺。於是,季羨林開始研究怎麼送禮,送禮的對象就是季羨林的吐火羅文教授西克。西克教授是梵文領域的世界級大師,同時也是決定季羨林德國求學路能否順利完成的關鍵人物。季羨林千辛萬苦地弄到一點兒麵粉和“貴似金蛋的雞蛋”,以及一斤白糖,拿到最有名的糕點店裡,請糕點師烤了一個蛋糕。這在當時絕對是一件極其貴重的禮物。季羨林“像捧著一個寶盒一樣把蛋糕捧到老教授家裡。這顯然有點出他意料,他的雙手有點顫抖,叫來了老伴,共同接了過去,連‘謝謝’二字都說不出來了”

季羨林:飢餓助我成功

在那個時期,蛋糕恐怕要用金子來換

季羨林放出這 個大招究竟是在他取得博士學位之前還是之後,已經無從考證。可以確定的是,西克教授對收到的蛋糕非常受用,他幾乎成了季羨林在德國的靠山:他不僅將畢生本領傳授給季羨林,還找過哥廷根大學的文學院院長,要求給季羨林漲津貼。而季羨林的畢業論文獲得了四個“非常好”的評價,也是依賴西克教授的輔導。同時,西克教授還在德國教授中傳播造勢,稱季羨林是‘ 最優等的學生”。

季羨林:飢餓助我成功

梵文是古印度語音,學習起來可沒有這麼容易

就這樣,季羨林順順利利地在德國完成了學業。接下來,他的任務就是回國找個飯碗。

想必是嚐到了甜頭,季羨林拿到博士學位後回到國內,也用這套辦法對一個人如法炮製,結果當然也大獲成功。這次的對象就是眼睛長在頭頂上的、最有氣節的陳寅恪。

"

國學大師季羨林在學術上的江湖地位眾所周知,但人們不知道的是,他的成功除了先天的智商和後天的勤奮,還與他自主研發的一項獨門絕招密不可分。

季羨林是個心直口快的人,他留學德國十年,曾經非常胸悶地吐槽當時那個吃人的社會,並高度總結說:“畢業即失業...大學生要努力搶一隻飯碗。如果沒有後門,照樣搶不到飯碗...總而言之,我大學一畢業,立刻就倒了黴,飯碗難搶。”(哇,這話拿到現在也不過時啊!)

原來,出身草根家庭的季美林就是衝著吃飽肚子才去德國留學鍍金,變“海龜”換點兒競爭力的。他的吐槽絕非矯情和誇張, 和其他出身大戶的民國大咖比,貧農,用他自己自己的話說就是“投錯了胎”他家的確又窮又草根,是鄉下的大既就是因為為年輕時常常捱餓,所以日後,“想吃飽”就成了他人生中逃不脫的主打話題。

季羨林:飢餓助我成功

年輕時期的季老(好帥~)

到了晚年,他更是對時下熱衷減肥的年輕人表示不滿,對這種盲目而愚蠢的社會現象一針見血地指出瞭解決辦法:長期換餓,人就瘦下來了。(小編表示難受啊!)

大師就是大師,這話說得簡直無法反駁。同學們減不下肥?別逗了,是吃得太多了吧?

這是大師用親身經歷的血淚史總結出的一條真理。同樣是吃不飽,也能看出普通人和大師的差別——普通人捱餓只會變得更失敗,大師捱餓後卻能悟出成功學,逆襲人生。季羨林就是從“餓肚子”這件事上自主研發了一個絕活,在生活中活學活用,並百試百靈。

這個絕活和他說過的“ 當時那個吃人的社會沒有後門是找不到工作的”密切相關。

在德國做學問期間,他經歷了幾次餓肚子,終於頓悟了,把自己的絕活開發了出來:利用物資緊缺的時機,用好吃的收買人心。

二戰時,德國物資緊缺。於是,季羨林開始研究怎麼送禮,送禮的對象就是季羨林的吐火羅文教授西克。西克教授是梵文領域的世界級大師,同時也是決定季羨林德國求學路能否順利完成的關鍵人物。季羨林千辛萬苦地弄到一點兒麵粉和“貴似金蛋的雞蛋”,以及一斤白糖,拿到最有名的糕點店裡,請糕點師烤了一個蛋糕。這在當時絕對是一件極其貴重的禮物。季羨林“像捧著一個寶盒一樣把蛋糕捧到老教授家裡。這顯然有點出他意料,他的雙手有點顫抖,叫來了老伴,共同接了過去,連‘謝謝’二字都說不出來了”

季羨林:飢餓助我成功

在那個時期,蛋糕恐怕要用金子來換

季羨林放出這 個大招究竟是在他取得博士學位之前還是之後,已經無從考證。可以確定的是,西克教授對收到的蛋糕非常受用,他幾乎成了季羨林在德國的靠山:他不僅將畢生本領傳授給季羨林,還找過哥廷根大學的文學院院長,要求給季羨林漲津貼。而季羨林的畢業論文獲得了四個“非常好”的評價,也是依賴西克教授的輔導。同時,西克教授還在德國教授中傳播造勢,稱季羨林是‘ 最優等的學生”。

季羨林:飢餓助我成功

梵文是古印度語音,學習起來可沒有這麼容易

就這樣,季羨林順順利利地在德國完成了學業。接下來,他的任務就是回國找個飯碗。

想必是嚐到了甜頭,季羨林拿到博士學位後回到國內,也用這套辦法對一個人如法炮製,結果當然也大獲成功。這次的對象就是眼睛長在頭頂上的、最有氣節的陳寅恪。

季羨林:飢餓助我成功

陳寅恪是民國時期最偉大的文學家之一

季羨林知道陳寅恪年老體弱,最喜歡當年住北京的天主教神甫親手釀造的柵欄紅葡萄酒,他就多次跑到當年神甫們的靜修院的地下室去買柵欄紅葡萄酒,又不辭辛勞地專程送到陳寅恪手中。

季羨林和陳寅恪的交往其實不算多,想來孤高的陳寅恪也不是喜歡到處宣傳自己生活細節的人,所以,季羨林是從哪兒打聽到陳寅恪喜歡這種酒的,的確令人費解。不過,這不是重點,重點在於這次送禮的關鍵因素一一“ 幾瓶酒在現在不算什麼。但是在當時通貨膨脹已經達到了鈔票上每天加一個零還跟不上物價飛速提高的速度的情況下,幾瓶酒已經非同小可。”

雖然只是送幾瓶葡萄酒,但季羨林始終抓住了“飢餓時期”和“物以稀為貴”的特點。陳寅恪的反應如何,後人已無從知曉,但在為季羨林介紹了北大的工作後不久,神奇的事情就發生了:陳寅恪把季羨林的論文《浮屠與佛》推薦給了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最權威的學術刊物,從此季羨林一登龍門,身價百倍,開始爆紅。

"

國學大師季羨林在學術上的江湖地位眾所周知,但人們不知道的是,他的成功除了先天的智商和後天的勤奮,還與他自主研發的一項獨門絕招密不可分。

季羨林是個心直口快的人,他留學德國十年,曾經非常胸悶地吐槽當時那個吃人的社會,並高度總結說:“畢業即失業...大學生要努力搶一隻飯碗。如果沒有後門,照樣搶不到飯碗...總而言之,我大學一畢業,立刻就倒了黴,飯碗難搶。”(哇,這話拿到現在也不過時啊!)

原來,出身草根家庭的季美林就是衝著吃飽肚子才去德國留學鍍金,變“海龜”換點兒競爭力的。他的吐槽絕非矯情和誇張, 和其他出身大戶的民國大咖比,貧農,用他自己自己的話說就是“投錯了胎”他家的確又窮又草根,是鄉下的大既就是因為為年輕時常常捱餓,所以日後,“想吃飽”就成了他人生中逃不脫的主打話題。

季羨林:飢餓助我成功

年輕時期的季老(好帥~)

到了晚年,他更是對時下熱衷減肥的年輕人表示不滿,對這種盲目而愚蠢的社會現象一針見血地指出瞭解決辦法:長期換餓,人就瘦下來了。(小編表示難受啊!)

大師就是大師,這話說得簡直無法反駁。同學們減不下肥?別逗了,是吃得太多了吧?

這是大師用親身經歷的血淚史總結出的一條真理。同樣是吃不飽,也能看出普通人和大師的差別——普通人捱餓只會變得更失敗,大師捱餓後卻能悟出成功學,逆襲人生。季羨林就是從“餓肚子”這件事上自主研發了一個絕活,在生活中活學活用,並百試百靈。

這個絕活和他說過的“ 當時那個吃人的社會沒有後門是找不到工作的”密切相關。

在德國做學問期間,他經歷了幾次餓肚子,終於頓悟了,把自己的絕活開發了出來:利用物資緊缺的時機,用好吃的收買人心。

二戰時,德國物資緊缺。於是,季羨林開始研究怎麼送禮,送禮的對象就是季羨林的吐火羅文教授西克。西克教授是梵文領域的世界級大師,同時也是決定季羨林德國求學路能否順利完成的關鍵人物。季羨林千辛萬苦地弄到一點兒麵粉和“貴似金蛋的雞蛋”,以及一斤白糖,拿到最有名的糕點店裡,請糕點師烤了一個蛋糕。這在當時絕對是一件極其貴重的禮物。季羨林“像捧著一個寶盒一樣把蛋糕捧到老教授家裡。這顯然有點出他意料,他的雙手有點顫抖,叫來了老伴,共同接了過去,連‘謝謝’二字都說不出來了”

季羨林:飢餓助我成功

在那個時期,蛋糕恐怕要用金子來換

季羨林放出這 個大招究竟是在他取得博士學位之前還是之後,已經無從考證。可以確定的是,西克教授對收到的蛋糕非常受用,他幾乎成了季羨林在德國的靠山:他不僅將畢生本領傳授給季羨林,還找過哥廷根大學的文學院院長,要求給季羨林漲津貼。而季羨林的畢業論文獲得了四個“非常好”的評價,也是依賴西克教授的輔導。同時,西克教授還在德國教授中傳播造勢,稱季羨林是‘ 最優等的學生”。

季羨林:飢餓助我成功

梵文是古印度語音,學習起來可沒有這麼容易

就這樣,季羨林順順利利地在德國完成了學業。接下來,他的任務就是回國找個飯碗。

想必是嚐到了甜頭,季羨林拿到博士學位後回到國內,也用這套辦法對一個人如法炮製,結果當然也大獲成功。這次的對象就是眼睛長在頭頂上的、最有氣節的陳寅恪。

季羨林:飢餓助我成功

陳寅恪是民國時期最偉大的文學家之一

季羨林知道陳寅恪年老體弱,最喜歡當年住北京的天主教神甫親手釀造的柵欄紅葡萄酒,他就多次跑到當年神甫們的靜修院的地下室去買柵欄紅葡萄酒,又不辭辛勞地專程送到陳寅恪手中。

季羨林和陳寅恪的交往其實不算多,想來孤高的陳寅恪也不是喜歡到處宣傳自己生活細節的人,所以,季羨林是從哪兒打聽到陳寅恪喜歡這種酒的,的確令人費解。不過,這不是重點,重點在於這次送禮的關鍵因素一一“ 幾瓶酒在現在不算什麼。但是在當時通貨膨脹已經達到了鈔票上每天加一個零還跟不上物價飛速提高的速度的情況下,幾瓶酒已經非同小可。”

雖然只是送幾瓶葡萄酒,但季羨林始終抓住了“飢餓時期”和“物以稀為貴”的特點。陳寅恪的反應如何,後人已無從知曉,但在為季羨林介紹了北大的工作後不久,神奇的事情就發生了:陳寅恪把季羨林的論文《浮屠與佛》推薦給了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最權威的學術刊物,從此季羨林一登龍門,身價百倍,開始爆紅。

季羨林:飢餓助我成功

連飯都吃不上,哪有多餘的原料釀酒,季羨林能搞到葡萄酒,可見其能耐

這麼百試百靈的絕招,機智的季羨林到底是怎麼研發出來的?

其實,就像怕老婆的胡適喜歡蒐集全世界怕老婆的故事一樣,季羨林也是缺什麼找什麼。在他做學問的過程中,因為對捱餓這個話題特別關注,他就拼命挖掘全世界捱餓背後的文化。久而久之,他就認識到了食物在某些時候對人的重要性勝過一切。

經過研究,他發現飢餓在東西方的地獄中都被列為最折磨人的項目之。靠著這股對自己的悲慘遭遇追根溯源的精神,季羨林不僅成功駕馭了是個正常人讀幾段就讀不下去的但丁鉅著《神曲》,還啃下了果戈理的俄語原文小說《欽差大臣》,並對但丁描寫地獄裡的餓鬼和果戈理筆下捱餓的主人公說的“我現在恨不得要把整個世界都吞下肚子裡去”的臺詞拍案叫絕,說果戈理絕對是自已也被餓過,不然寫不出來!

至於他的老本行梵文領域,他在飢餓方面的研究成果就更多了。他曾說過這樣一個知識點:《長阿含經》裡的飢餓地獄是這樣的,餓鬼到飢餓地獄,獄卒就問“汝等來此,欲何所求”?餓鬼就說“我餓”!獄卒就用鐵鉤把餓鬼的嘴鉤開,用熱鐵丸燙焦他的脣舌、咽喉甚至腹部,以至整個食道“通徹下過,無不焦爛”......

這個印度故事說白了就是在講惡人到了地獄會受到飢餓的酷刑和懲罰。普通人讀到這些會感覺恐怖,但季羨林讀到這個梵文故事時,卻非常有共鳴地評論道:“不管怎樣, 實在是處在飢餓地獄中,如果有人向我嘴裡投擲熱鐵丸或者泥土,為了抑制住難忍的飢餓,我一定會毫不遲疑地不顧一切把它們吞了下去,至於肚子燒焦不燒焦,就管不了那樣多了。”

對比大師的悽慘生活,同學們,你們還要減肥?你們過得多麼舒服啊,簡直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所以,普通人要逆襲的確不易,沒有原創的兩三個大招根本顛覆不了龍生龍、鳳生風的社會規律,而季羨林無疑是個幸運者。可惜季羨林對陳寅恪的愛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他知道了陳寅恪另一個喜歡的東西,那他就可以用很少的錢達到事半功倍的奇效了!

這個東西是什麼呢?是意大利人發明的一種美食,一種經過兩次烘烤的麵包幹。

"

國學大師季羨林在學術上的江湖地位眾所周知,但人們不知道的是,他的成功除了先天的智商和後天的勤奮,還與他自主研發的一項獨門絕招密不可分。

季羨林是個心直口快的人,他留學德國十年,曾經非常胸悶地吐槽當時那個吃人的社會,並高度總結說:“畢業即失業...大學生要努力搶一隻飯碗。如果沒有後門,照樣搶不到飯碗...總而言之,我大學一畢業,立刻就倒了黴,飯碗難搶。”(哇,這話拿到現在也不過時啊!)

原來,出身草根家庭的季美林就是衝著吃飽肚子才去德國留學鍍金,變“海龜”換點兒競爭力的。他的吐槽絕非矯情和誇張, 和其他出身大戶的民國大咖比,貧農,用他自己自己的話說就是“投錯了胎”他家的確又窮又草根,是鄉下的大既就是因為為年輕時常常捱餓,所以日後,“想吃飽”就成了他人生中逃不脫的主打話題。

季羨林:飢餓助我成功

年輕時期的季老(好帥~)

到了晚年,他更是對時下熱衷減肥的年輕人表示不滿,對這種盲目而愚蠢的社會現象一針見血地指出瞭解決辦法:長期換餓,人就瘦下來了。(小編表示難受啊!)

大師就是大師,這話說得簡直無法反駁。同學們減不下肥?別逗了,是吃得太多了吧?

這是大師用親身經歷的血淚史總結出的一條真理。同樣是吃不飽,也能看出普通人和大師的差別——普通人捱餓只會變得更失敗,大師捱餓後卻能悟出成功學,逆襲人生。季羨林就是從“餓肚子”這件事上自主研發了一個絕活,在生活中活學活用,並百試百靈。

這個絕活和他說過的“ 當時那個吃人的社會沒有後門是找不到工作的”密切相關。

在德國做學問期間,他經歷了幾次餓肚子,終於頓悟了,把自己的絕活開發了出來:利用物資緊缺的時機,用好吃的收買人心。

二戰時,德國物資緊缺。於是,季羨林開始研究怎麼送禮,送禮的對象就是季羨林的吐火羅文教授西克。西克教授是梵文領域的世界級大師,同時也是決定季羨林德國求學路能否順利完成的關鍵人物。季羨林千辛萬苦地弄到一點兒麵粉和“貴似金蛋的雞蛋”,以及一斤白糖,拿到最有名的糕點店裡,請糕點師烤了一個蛋糕。這在當時絕對是一件極其貴重的禮物。季羨林“像捧著一個寶盒一樣把蛋糕捧到老教授家裡。這顯然有點出他意料,他的雙手有點顫抖,叫來了老伴,共同接了過去,連‘謝謝’二字都說不出來了”

季羨林:飢餓助我成功

在那個時期,蛋糕恐怕要用金子來換

季羨林放出這 個大招究竟是在他取得博士學位之前還是之後,已經無從考證。可以確定的是,西克教授對收到的蛋糕非常受用,他幾乎成了季羨林在德國的靠山:他不僅將畢生本領傳授給季羨林,還找過哥廷根大學的文學院院長,要求給季羨林漲津貼。而季羨林的畢業論文獲得了四個“非常好”的評價,也是依賴西克教授的輔導。同時,西克教授還在德國教授中傳播造勢,稱季羨林是‘ 最優等的學生”。

季羨林:飢餓助我成功

梵文是古印度語音,學習起來可沒有這麼容易

就這樣,季羨林順順利利地在德國完成了學業。接下來,他的任務就是回國找個飯碗。

想必是嚐到了甜頭,季羨林拿到博士學位後回到國內,也用這套辦法對一個人如法炮製,結果當然也大獲成功。這次的對象就是眼睛長在頭頂上的、最有氣節的陳寅恪。

季羨林:飢餓助我成功

陳寅恪是民國時期最偉大的文學家之一

季羨林知道陳寅恪年老體弱,最喜歡當年住北京的天主教神甫親手釀造的柵欄紅葡萄酒,他就多次跑到當年神甫們的靜修院的地下室去買柵欄紅葡萄酒,又不辭辛勞地專程送到陳寅恪手中。

季羨林和陳寅恪的交往其實不算多,想來孤高的陳寅恪也不是喜歡到處宣傳自己生活細節的人,所以,季羨林是從哪兒打聽到陳寅恪喜歡這種酒的,的確令人費解。不過,這不是重點,重點在於這次送禮的關鍵因素一一“ 幾瓶酒在現在不算什麼。但是在當時通貨膨脹已經達到了鈔票上每天加一個零還跟不上物價飛速提高的速度的情況下,幾瓶酒已經非同小可。”

雖然只是送幾瓶葡萄酒,但季羨林始終抓住了“飢餓時期”和“物以稀為貴”的特點。陳寅恪的反應如何,後人已無從知曉,但在為季羨林介紹了北大的工作後不久,神奇的事情就發生了:陳寅恪把季羨林的論文《浮屠與佛》推薦給了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最權威的學術刊物,從此季羨林一登龍門,身價百倍,開始爆紅。

季羨林:飢餓助我成功

連飯都吃不上,哪有多餘的原料釀酒,季羨林能搞到葡萄酒,可見其能耐

這麼百試百靈的絕招,機智的季羨林到底是怎麼研發出來的?

其實,就像怕老婆的胡適喜歡蒐集全世界怕老婆的故事一樣,季羨林也是缺什麼找什麼。在他做學問的過程中,因為對捱餓這個話題特別關注,他就拼命挖掘全世界捱餓背後的文化。久而久之,他就認識到了食物在某些時候對人的重要性勝過一切。

經過研究,他發現飢餓在東西方的地獄中都被列為最折磨人的項目之。靠著這股對自己的悲慘遭遇追根溯源的精神,季羨林不僅成功駕馭了是個正常人讀幾段就讀不下去的但丁鉅著《神曲》,還啃下了果戈理的俄語原文小說《欽差大臣》,並對但丁描寫地獄裡的餓鬼和果戈理筆下捱餓的主人公說的“我現在恨不得要把整個世界都吞下肚子裡去”的臺詞拍案叫絕,說果戈理絕對是自已也被餓過,不然寫不出來!

至於他的老本行梵文領域,他在飢餓方面的研究成果就更多了。他曾說過這樣一個知識點:《長阿含經》裡的飢餓地獄是這樣的,餓鬼到飢餓地獄,獄卒就問“汝等來此,欲何所求”?餓鬼就說“我餓”!獄卒就用鐵鉤把餓鬼的嘴鉤開,用熱鐵丸燙焦他的脣舌、咽喉甚至腹部,以至整個食道“通徹下過,無不焦爛”......

這個印度故事說白了就是在講惡人到了地獄會受到飢餓的酷刑和懲罰。普通人讀到這些會感覺恐怖,但季羨林讀到這個梵文故事時,卻非常有共鳴地評論道:“不管怎樣, 實在是處在飢餓地獄中,如果有人向我嘴裡投擲熱鐵丸或者泥土,為了抑制住難忍的飢餓,我一定會毫不遲疑地不顧一切把它們吞了下去,至於肚子燒焦不燒焦,就管不了那樣多了。”

對比大師的悽慘生活,同學們,你們還要減肥?你們過得多麼舒服啊,簡直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所以,普通人要逆襲的確不易,沒有原創的兩三個大招根本顛覆不了龍生龍、鳳生風的社會規律,而季羨林無疑是個幸運者。可惜季羨林對陳寅恪的愛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他知道了陳寅恪另一個喜歡的東西,那他就可以用很少的錢達到事半功倍的奇效了!

這個東西是什麼呢?是意大利人發明的一種美食,一種經過兩次烘烤的麵包幹。

季羨林:飢餓助我成功

通過這些人的協助,季老終成一代文學大師

不過,真正的獨門絕招不見得用的次數越多越好,季羨林每次都用得恰到好處,這才是他真正高明的地方。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