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正骨:腰椎間盤突出症,中醫穴位彙總(附按摩手法)

頸椎病 推拿 穴位 中醫 今世康 今世康 2017-08-28

平樂郭氏正骨

中醫藥文化是河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洛陽曆代名醫層出不窮,是中醫藥學的主要發祥地,在中醫藥學的發展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龍門石窟,平樂正骨,國花牡丹,水席古都”並稱為洛陽四絕。

平樂正骨即洛陽平樂郭氏正骨,醫術源於河南省洛陽市平樂村。自郭祥泰於清嘉慶元年(1796年)在平樂村創立平樂郭氏正骨醫術以來,其後的幾代傳人都秉承祖訓,致力於中醫骨傷醫學的發展、創新,使得源遠流長的平樂正骨,由治病救人的民間樸素醫技上升為造福人類的中華骨傷科學。2008年,平樂郭氏正骨,成功入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國醫正骨:腰椎間盤突出症,中醫穴位彙總(附按摩手法)

平樂郭氏正骨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腰椎間盤突出症又稱腰椎間盤纖維環破裂症、腰椎間盤脫出症等,由於腰椎間盤病變,是由於纖維環失去彈性,產生裂隙引起的,是臨床常見病。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要取得滿意的療效,必須進行綜合治療。通過按摩能降低椎間盤內壓力,促使髓核回納,鬆解粘連,減輕對腰神經根的壓迫,並使局部血液循環加快,有利於致痛、致炎物質的吸收和神經恢復。

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症,並有脊髓或馬尾受壓症狀,如鞍區麻痺、大小便功能障礙等,不宜採用按摩治療,應考慮手術療法。

腰椎間盤突出症症狀表現

1. 腰背部疼痛,腰部活動受限。

2. 下肢放射性疼痛,由於腰椎間盤突出多發生在腰部4~5或腰5與骶1椎間隙,正是坐骨神經根處,所以,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多有坐骨神經痛或痛先由臀部開始,逐漸放射到大腿後外側、小腿外側、足背及足底外側和足趾。請關注公眾號鍼灸刮痧拔罐刺血 ,各種中醫絕技都在這裡。中央型突出常引起雙側坐骨神經痛;當咳嗽、打噴嚏及大小便等腹內壓力增高時可出現下肢放射性疼痛或使疼痛加重。

3. 感覺異常,腰椎間盤突出後造成神經根接觸區域局部壓迫或牽扯壓迫,是神經根本身的纖維和血管受壓變形而導致缺血、缺氧,從而出現腿部疼痛、麻木,還有的會引起下肢發冷、發涼,足背動脈減弱等。

4. 肌肉癱瘓腰椎間盤突出物壓迫神經時間較長者,可引起神經麻痺或肌肉癱瘓,有的還可引起間歇性跛形,脊柱側凸、側彎等給患者生活帶來諸多不便,有的甚至失去運動能力。

國醫正骨:腰椎間盤突出症,中醫穴位彙總(附按摩手法)

疼痛、麻木自測圖

腰椎突出穴位、按摩手法介紹

1.患者取坐位,按摩者坐在其身後,用拇指的指端甚至是肘尖,反覆推揉患者腰椎椎旁病變部位的壓痛點(圖1)

國醫正骨:腰椎間盤突出症,中醫穴位彙總(附按摩手法)

圖1

隨後,再用手掌或指端,用力點按患者腰部和骶部的夾脊穴、腎俞穴、大腸俞穴、腰陽關穴、八髎穴、腰俞穴等,每穴的點按時間大約為1分鐘。(圖2)

國醫正骨:腰椎間盤突出症,中醫穴位彙總(附按摩手法)

腰椎穴位

2.患者後仰,使緊張的腰肌得到放鬆,然後,術者對準患者病變發生的主要部位——腰椎的各個椎間隙,先施行向前的頂推手法,再給予較輕鬆的按揉手法,兩個手法的按摩時間各為1~2分鐘。(圖3)

國醫正骨:腰椎間盤突出症,中醫穴位彙總(附按摩手法)

圖3

3. 術者用雙手五指成拳狀,沿著腰椎的兩側有節奏地敲打叩擊,一直到腰骶關節處;或將雙手手掌搓熱,掌面直接貼在患者腰椎的兩邊,也就是夾脊穴處上下往返摩擦。

4. 腰部手法完成後,術者此時反覆拿捏和揉按臀部的環跳穴,膝後的委中穴,小腿的承山穴、崑崙穴等,每穴的拿捏按揉時間在1~3分鐘。(圖4)

國醫正骨:腰椎間盤突出症,中醫穴位彙總(附按摩手法)

圖4

自我按摩

1.由於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病早期,患者的腰腿痛症狀大都比較嚴重,並常伴有腰部活動受限,此時,除手術治療外,應以臥床休息或牽引為主,患者可發揮上肢活動仍然正常的功能,兩手交替揉按面部的水溝穴(圖5)

國醫正骨:腰椎間盤突出症,中醫穴位彙總(附按摩手法)

圖5

手臂的手三裡穴,手部的後溪穴、腰痛點(圖6),以減輕腰部的疼痛。

國醫正骨:腰椎間盤突出症,中醫穴位彙總(附按摩手法)

圖6

2. 隨著腰部及下肢疼痛的逐步緩解,患者可將按摩的重點漸漸向腰臀部(如腰椎椎旁、腰骶關節部位等)轉移(圖7)

國醫正骨:腰椎間盤突出症,中醫穴位彙總(附按摩手法)

圖7

時常按壓揉捏夾脊穴、腎俞穴、大腸俞穴、八髎穴、腰俞穴等,以疏通經絡,改善腰部的血液循環,促進神經根受壓部位炎症和粘連的緩解。

3. 患者可用拇指按壓環跳穴、委中穴、承山穴、崑崙穴等穴位,以改善這些穴位周圍神經組織的營養。(圖8)

國醫正骨:腰椎間盤突出症,中醫穴位彙總(附按摩手法)

圖8

腰椎間盤突出症,其他按摩方法

1. 溫熨腰眼

雙手搓熱,一直搓到雙手發燙,放在腰眼的位置,從上向下進行反覆的搓擦。

2. 捏脊

用拇指和食指把脊柱正中間的皮膚提起,從與肚臍相對的地方一直捏到尾椎。

3. 摩揉腰部

雙手握拳,拳眼朝上,用掌指關節順時針和逆時針各揉腰部18圈。

4. 抓腰

將拇指固定在腰部,其餘四指的指腹在腰部進行反覆的抓動。

注意事項

1. 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在按摩時,術者可多按揉其督脈上的腰陽關穴;而患者如因腰部活動受限,不便按揉腰部及下肢的穴位,則可多按揉手太陽經上的後溪穴,與之配合。

2. 處於腰椎間盤突出急性發作期的患者,這個時期患者的症狀比較重,疼痛也比較劇烈,此時不宜進行按摩,應等病情緩解以後再在局部做些輕柔的手法,然後重點在下肢遠端採取穴位治療,這樣就可以取得明顯的效果。

為什麼腰椎間盤突出患者要睡硬板床?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生、轉歸與負重、體重有一定的關係。即在纖維環發生勞損、破裂後,負重與體重的壓力可使髓核從破裂的纖維環處突出,刺激和壓迫神經根,使神經根發生炎性滲出、水腫,加重了髓核對神經根的損害,出現腰腿痛症狀。

國醫正骨:腰椎間盤突出症,中醫穴位彙總(附按摩手法)

腰突示意圖

這時,通過臥床休息尤其是臥硬板床休息,可消除負重和體重對椎間盤的壓力,有利於解除腰部肌肉、韌帶的收縮及痙攣,恢復腰部肌肉、韌帶的原有平衡狀態,突出的髓核也隨之脫水、縮小,促進了神經根炎性水腫、滲出的吸收,減輕突出的髓核對神經根的壓迫程度,使症狀得到緩解。

因此,臥硬板床休息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一個基本原則。如在臥硬板床休息時,配合牽引治療,能加大椎間隙、使椎間盤產生負壓,有利於突出的椎間盤迴納,則療效更佳。我國居民所使用的床具種類很多,各種床具有各自不同的優缺點。但無論什麼床具,只要是過於柔軟的床具即在人體體重壓迫下易形成中間低、周圍高的床具,都會影響腰椎正常的生理屈度,造成腰部肌肉、韌帶的收縮、緊張及痙攣,從而加重臨床症狀。

國醫正骨:腰椎間盤突出症,中醫穴位彙總(附按摩手法)

睡姿

中藥外敷穴位療法

膏穴療法是中醫史上為數不多的無斷代治療體系

平樂郭氏正骨治療頸椎病,在臨床上使用最廣泛的還有膏藥外敷療法。根據臨床長期觀察,發現腰椎病人局部由於瘀血瘀久化熱,局部常出現紅腫熱痛的症狀,在基膏中加入大劑量清熱活血消腫藥物,同時根據損傷後局部正氣虧虛,風寒溼邪多乘虛而入的病理特點,又加入祛風除溼藥物。經臨床驗證,最終形成基膏處方。並擴大了該膏藥的應用範圍。目前該藥已成為洛陽正骨醫院的特色製劑。在河洛地區及平樂正骨學派範圍內應用於臨床頸椎病、肩周炎、風溼骨痛、腰椎間盤突出等骨痛病症。

藥效作用

平樂郭氏正骨黑膏藥的治療原理是什麼

黑膏藥外敷,是中醫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最基礎方法。黑膏藥外敷通過強力穿透骨膜 ,可以使腰椎部位及周圍組織的充血、水腫等無菌性炎症反應消退,迫使椎間盤養分吸收,彈性增強,最終解除疼痛,直至症狀消除。

貼敷感覺是:整體先涼後熱,20分鐘見效,持續發涼20分鐘然後發熱1-3個小時(各患者貼敷感覺、位置不同表現不同)。發涼時區患者首先感覺冰涼、舒適,其次刺激病症部分達到鎮痛效果。發熱時區能使患處快速止痛,並對患處活血化瘀,打通血脈從而使中藥成分快速有效吸收,最終達到調氣血、通經絡、散寒溼,消腫痛止痛長期治療之效果。

貼敷藥物直接作用於體表穴位或表面病灶,使局部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速,起到活血化瘀、清熱拔毒,消腫止痛,止血生肌,消炎排膿,改善周圍組織營養的作用。

我們知道影響藥物透皮吸收的因素除藥物的理化性質和藥理性質外,還與皮膚所固有的可透性有密切的關係。

國醫正骨:腰椎間盤突出症,中醫穴位彙總(附按摩手法)

平樂郭氏正骨黑膏藥

寫在最後

保守療法,需要患者本身理清治療思路,不要盲目嘗試、更換。最重要的,保守療法持續時間比較長,貴在堅持二字,平樂郭氏正骨:lyajsw01。請記住,天熱是治療腰椎問題的最佳時期!醫患合作,動靜結合是中醫骨傷科治療的重要措施,平樂郭氏正骨人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提出了“四自療法”,自捏、自撾、自拿、自摩。我們平樂郭氏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為每一位患者制定個體化的康復自我鍛鍊方法,通過醫生與患者共同參與、密切合作,堅持練習,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國醫正骨:腰椎間盤突出症,中醫穴位彙總(附按摩手法)

國醫正骨:有關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幾個核心問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