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人口總量平穩增長 人口素質顯著提升'

"

人民網北京8月22日電 (楊曦)國家統計局今日發佈新中國成立70週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係列報告之二十——《人口總量平穩增長 人口素質顯著提升》。報告顯示,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我國人口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勞動力總量充裕、人口素質顯著提升

。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不斷擴大的流動人口規模,持續提高的人口城鎮化水平,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注入了強大活力。

人口總量平穩增長,人口發展特徵逐步轉變

人口總量由高速增長轉向平穩增長。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總人口由1949年的5.4億人發展到2018年的近14億人,年均增長率約為1.4%。龐大的人口總量為中國經濟的騰飛提供了寶貴的人力資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人口發展走過了漫長而曲折的道路,可大致分為四個階段。

人口再生產類型兩次轉變。

新中國成立70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醫療衛生水平的提高和國家人口政策的變化,我國人口再生產類型發生了兩次轉變。

新中國成立之初到1957年,中國人口再生產類型較快實現了第一次轉變,進入了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的過渡型階段;

進入20世紀70年代,生育率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再生產類型開始出現以出生率下降為主的第二次轉變。

人口再生產類型的轉變導致了人口年齡結構的老化。2000年,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達到7.0%,0—14歲人口比重為22.9%,老年型年齡結構初步形成,中國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2018年,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達到11.9%,0—14歲人口占比降至16.9%,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是進入新時代人口發展面臨的重要風險和挑戰。

生育政策適應人口形勢變化不斷完善。

新中國成立後,過高的出生率和生育率帶來人口激增,給經濟社會發展和資源環境帶來了巨大壓力。

1980年9月,我國獨生子女計劃生育政策正式出臺。

隨著經濟發展水平提升,人們的生育觀念發生很大轉變,出生人口數量逐步減少。2013年11月15日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生育政策,2015年10月29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

“人口紅利”助推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人才紅利”鋪墊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社會和諧進步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人口大國,勞動力資源豐富。隨著我國人口增長速度放緩、人口結構變化,勞動年齡人口總量減少成為長期趨勢,人口紅利因素逐漸減弱,而由人口文化素質和健康水平提升帶來的“人才紅利”,將成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礎。

勞動年齡人口仍具潛力。

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人才培養,隨著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的知識技能水平不斷提高。勞動年齡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982年的剛剛超過8年提高到2018年的10.63年,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提供了堅實人力基礎,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了強有力人才支撐。

人口受教育水平顯著提升。

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我國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實現了從人口大國到人力資源大國的歷史性轉變。

與此同時,我國的掃盲教育在經歷初步發展、調整與更新等一系列發展歷程後,文盲人口的佔比明顯下降。粗文盲率由1982年的22.8%降到了2018年4.9%。

人民健康狀況持續改善。

新中國成立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醫療衛生投入快速增長,公共衛生體系和醫療服務體系不斷完善,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人民的身體素質日益改善,人口預期壽命不斷延長。

與此同時,婦幼保健水平不斷提高,我國嬰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大幅下降。

流動人口規模顯著增加,人口城鎮化水平明顯提高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口形勢中最引人注目的特點之一就是人口空間分佈的劇烈變動,人們在不同地區之間頻繁移動,形成了規模龐大,由鄉村向城鎮、由欠發達地區向發達地區流動的人口大潮。流動人口加快了城鎮化進程,為城市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基礎條件,成為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流動人口規模顯著增加。

新中國成立初期到改革開放前近30年間,我國人口流動現象並不普遍。

進入20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流動人口出現迅猛增長,規模不斷擴大,佔全國人口比重快速上升。2015年以來,受人口年齡結構變化、進城落戶人口增加等因素的影響,流動人口雖然逐年略有減少,但仍保持在2.4億人以上的規模。

流動人口聚集程度明顯上升。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省際人口流動是由東部向中、西部,由內陸向邊疆,由人口稠密地區向人口稀疏地區移動。

到了20世紀80年代,人口遷移流向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由於遷移政策的鬆動和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率先發展,東部地區大批前期遷出人口逐漸迴流,同時又吸引了大量新的流入人口,導致流動人口越來越集中地流向東部沿海城市。

隨著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城市群帶動區域發展新模式的建立,以城市群為主體的城鎮化格局持續完善,城市群人口集聚度持續加大。

城鎮化水平大幅提高。

改革開放前,由於人口就業壓力巨大、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嚴重不足、以及城鄉二元結構等方面的現實國情,城鎮化進程較緩慢。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城鎮化建設,明確提出實施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以提高城鎮化質量為導向的新型城鎮化戰略。截至2018年,大約有9000多萬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城市功能和宜居性穩步提升,城市產業就業支撐能力不斷增強,城市居住水平大幅改善。

報告指出,我國仍面臨著人口結構老齡化等風險挑戰,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要以促進人口均衡發展為主線,強化人口發展的戰略地位和基礎作用,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實基礎和持久動力。

"

相關推薦

推薦中...